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用什麼製造的火箭

印度用什麼製造的火箭

發布時間:2022-05-16 10:12:47

A. 印度新發射的火星探測器搭載的是什麼火箭

PSLV-XL極軌衛星運載火箭。
極軌衛星運載火箭高達44米,略矮於日本的H-2B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極軌衛星運載火箭是四節火箭,有固態及液態燃料系統交互使用,第一節為固態推進火箭有138頓重的燃料(HTPB),直徑為2.8米,外殼使用馬釘鋼為材料;他擁有六支輔助推進引擎,其中四支在地面就點燃,其他兩支則在空中點燃,每支固態輔助推進火箭都有九噸重,其使用燃料(STTVC)被瀝青完好的包覆在容器內;第二節的燃料被注入在兩個鋁合金槽內,燃料為四氧化二氮及聯氨,重量為41.5頓(C-5任務只用了40.0頓),也用瀝青防止滾動;第三節有七噸的燃料,使用固態推進劑(HTPB),使用凱拉夫合成纖維製成的低角度噴嘴和陀螺儀(+2至-2度以內),控制偏差;極軌衛星運載火箭的第四節是有兩個引擎的設計,且使用液態推進劑(甲基聯氨/氮氧化物可釋放氧的液體),極軌衛星運載火箭被反應控制系統控制。酬載的外殼是由納米碳纖維管所製成,並能將衛星送達地球同步軌道。
極軌衛星運載火箭由位於喀拉拉邦特里凡得琅的維克拉姆薩拉巴伊太空中心(Vikram Sarabhai Space Centre,VSSC)設計及研發;內部系統則由位於特里凡得琅的ISRO Inertial Systems Unit (IISU)研製;第二節及第四節的液態燃料推進器則由特里凡得琅的液態推進系統中心(Liquid Propulsion Systems Centre,LPSC)所研製,固態燃料推進器由安得拉邦斯里赫里戈達島的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研製,薩迪什·達萬太空中心亦為火箭的發射地點。
印度原計劃2013年11月發射火星探測器「曼加里安」號,由於火箭推力不夠大,不能直接離開地球大氣層,所以「曼加里安」號需繞地球飛行將近一個月,獲得足夠速度後,再奔赴火星。12月1日,這顆重達1350公斤的火星探測器將脫離地球軌道,踏上為期300天的向火星進軍之旅。預計在飛行6.8億公里後於2014年9月24日進入這顆紅色星球的軌道。

B. 印度航天實力如何探測火星的技術及火箭都是本國技術嗎

按道理說的話,跟我們還是有嚴重的區別的,但是他不是所有我國的技術,印度成功發射了第一枚火星探測器,印度用極地軌道衛星研製的人造衛星,對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印度可能會成為亞洲第一個探索火星的國家。因此,許多人質疑印度的太空實力是否超過了中國,然而,事實勝於雄辯。通過比較中國和印度在太空飛行各個領域的實力,不難得出誰優越誰劣勢的結論。

目前,印度只有兩種相對較小的推力運載工具,極地軌道衛星運載火箭和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其中後者的第三階段需要從俄羅斯購買。這次發射曼加里安的極地軌道衛星運載火箭的最大極地軌道承載能力僅為 1.8 噸,其實我們中國3月到4日的時候,長征四號運載火箭的極地運載能力超過 3 噸。

C. 一次發射103顆衛星,印度火箭真的很牛嗎

情人節剛過,鄰國印度的航天界弄出了一個大新聞:他們用該國自行設計製造的極軌衛星運載火箭(英文簡稱PSLV),一次將103顆衛星發射進了太空之中,打破俄羅斯在2014年6月創造的「一箭37星」世界紀錄,是迄今人類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一次。
一箭多星是指用同一枚運載火箭先後將數顆衛星「打包」送入地球軌道的技術。這種發射方式不但能提高火箭的使用效率,還與彈道導彈分導彈頭等軍事技術相關聯。早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和蘇聯就相繼掌握了一箭多星的發射技術。我國則在1981年9月成功地用一枚「風暴」一號運載火箭將一組三顆「實踐」二號衛星送入地球軌道,成為第四個獨立掌握「一箭多星」發射技術的國家。印度雖然排在中國之後,是一箭多星俱樂部中的第五位成員,但其「入會」時間則要等到2008年了,比中國晚了27年。
衡量火箭性能的重要指標是火箭能夠向地球軌道發射的有效載荷重量,如果把火箭比做一輛貨車,那麼有效載荷重量就是這輛貨車的載貨重量。印度這次發射的PSLV火箭看起來十分復雜,它捆綁了6個助推器,火箭芯級總共有四級,但火箭能夠向近地軌道發射的有效載荷量僅有3.25噸,向太陽同步軌道發射的有效載荷量也僅有為1.6噸。同一時期,中國研發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已經可以向近地軌道發射11.5噸、向太陽同步軌道發射7.1噸有效載荷。於去年成功發射的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七號與長征五號,其運載能力比印度的PSLV高的更多。與如果用這種火箭來發射中國已經在太陽同步軌道上部署了多顆的風雲三號氣象衛星,一顆2.4噸重的風雲三號即可將此火箭「壓垮」
本次發射的103顆衛星中,大部分都是重量不大的微小衛星和微納衛星。其中最重的印度Cartosat-2D衛星,重量僅為0.65噸,數量最多的是美國Planet Lab公司設計的Dove立方衛星。這種立方衛星每顆僅重5公斤,大小與大瓶可樂差不多。本次發射的88顆Dove衛星發射到太空中後,將與先前發射的衛星共同組成一個對地觀測網。按照目前的新聞報道,火箭最後一級在30分鍾的時間內將搭載的所有衛星釋放到太空中,並沒有復雜的衛星變軌過程。同時,這種微小衛星對軌道精度的要求並不高,進一步降低了發射難度。
一箭多星的真正挑戰,是將軌道參數相差較多的衛星發射到各自的預定軌道上。這需要在火箭上配備能夠多次開機、變軌,並能夠在太空中工作較長時間的上面級。在這方面的技術上,除了美國、俄羅斯這兩個老牌航天強國遙遙領先外,中國、歐洲也已經熟練掌握。在長征七號發射時,其搭載的遠征一號甲火箭上面級在軌飛行48小時,發動機啟動9次,將7名不同用途的「太空乘客」准確的送入了各自的軌道。而目前印度自行設計製造的火箭上面級,僅具有從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向地球同步軌道發射飛行器的單一功能。

D. 印度的火箭發動機是自己的還是俄羅斯的

自己研發的,當然有其他國家的技術援助
印度空間組織在安得拉邦航天中心成功發射GSLV-D5運載火箭,該火箭首次成功應用了印度國產氫氧火箭發動機,使印度成為世界第六個具備低溫火箭發動機的國家

E. 印度的航天實力如何都是本國技術嗎

ISRO這個縮寫想必大家並不熟悉,它就是印度的空間研究組織,是印度的航天局。說起印度,人們總會想到雜耍式的閱兵式、直飲恆河水、火車開外掛等等令人捧腹大笑的事情,但是要說起印度的航天實力,大家可能會投以懷疑的目光,認為印度航天的實力應該不怎麼樣吧,其實,印度航天的實力雖比不上美俄中歐,但也算是世界航天第二梯隊中的頂尖選手。

印度目前最厲害的運載火箭是2014年12月18日發射的GSLV MK3運載火箭,其實這次發射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因為它的芯二級發動機工作延誤,最後載重只是到了亞軌道。

印度對於本國航天的投入,在近些年看來一直是增長的趨勢,並且他們還制定了“15年願景、7年戰略、3年行動計劃”等重要舉措,著力改革航天發展,同時印度大力培養航天人才,國外一些著名的航空航天大學及學院中來自於印度的留學生,每年都在增加。

印度對於航天是有很大遠見與抱負的,切莫小瞧他們,他們有自己的運載火箭,有獨立的探測器研製技術,技術確實是他們自己的技術。並且印度民眾對於他們的航天事業非常支持,可以預見,印度將在較短的時間內追趕上來,也邁入到太空探索俱樂部的第一梯隊中來。

F. 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的印度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

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Launch Vehicle ,英文縮寫:GSLV),印度自行研發為主的運載火箭。 印度太空研究機構利用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將印度全國衛星系統類型的衛星送至地球同步軌道。火箭多為俄羅斯協助建造,並非印度獨立建造。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為極地衛星運載火箭 之改良版,增加捆綁式液態輔助火箭為一三節式火箭。第一節為固態推進器;第二及第三為液態推進器。固態及輔助火箭是極地衛星運載火箭 之延續,所以低溫液態引擎由俄羅斯提供,共買了七個末端節引擎。印度試著去建造低溫末端節引擎並向俄羅斯買技術,但遭美國施壓,因此俄羅斯並未提供此項技術給印度。所以在過去的十一年印度空間研究機構持續研發如何建造低溫液態引擎。

G. 印度火箭技術哪裡來自力更生

哪裡來的自力更生?技術不可能從石頭縫里蹦出來,我們當初也是引進後學習仿製的,印度人是學些美國過時的運載火箭起步的,和蘇聯沒有任何關系。

H. 怎麼理解不可小覷的印度

雖然印度有著幾億貧困人口,但其火箭航天技術卻早已超過了曾是其宗主國的英國。早在印度成為歐洲人的殖民地幾百年以前,火箭就從其鄰國中國傳入了這個國家。1792年,入侵的歐洲人在塞林加巴坦戰役中與印度火箭遭遇,當時印度人向英軍發射了大量火箭。印度的作戰火箭主體是綁有導向竹竿的鐵管,射程超過1000米。

最初的經驗

1963年11月21日,印度首次獲得了關於火箭的實際經驗。當時美國宇航局從印度境內發射了一枚美國製造的奈克—阿帕奇小型高空火箭。有趣的是,箭首儀器艙是用自行車馱運到發射地點的。

在隨後的12年裡,競相對印度施加影響的美國、英國、法國、前蘇聯從印度的頓巴赤道火箭發射場先後發射了350多枚地球物理研究火箭。印度基於在這期間學到的經驗建成了自己的航天科技中心,並開始自行研製火箭。印度設計和研製的第一枚火箭是「羅西尼」號固體燃料火箭,它使用火葯發動機,直徑為75毫米。1967年11月20日,該火箭攜帶1千克重的科研儀器發射升空,高度達9000米。然後印度人又研製了RH—100、RH—125、RH—300火箭。1974年研製了RH—560火箭。

在隨後的1975年4月19日,印度在前蘇聯的幫助下終於「邁入太空」:印度第一顆衛星「阿里亞巴塔」號在前蘇聯卡普斯京亞爾航天發射場由前蘇聯「宇宙3」號運載火箭送入太空。而在此前的2年時間里,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已經開始研製自己的輕型火箭。 起步階段

在20世紀60年代,還是一名大學生的印度前任總統阿布杜勒·卡拉姆在美國學習期間接觸了 「偵察兵」小型固體燃料運載火箭的設計技術資料。「偵察兵」實際上是印度首枚太空火箭SLV—3的原型。在40年後,一些西方媒體據此妄言印度早期所有的火箭—航天技術裝備都是仿造美國的產品。

1979年8月10日,印度在斯里哈里科塔島靶場進行了SLV—3火箭的首次發射。飛行指揮者是阿布杜勒·卡拉姆。但這次發射因控制活門堵塞,致使火箭最終墜毀在孟加拉灣,以失敗告終。

1980年7月18日,SLV—3火箭進行了第二次飛行,將「羅西尼」號人造地球衛星送入太空。該衛星重35千克,為向金字塔形過渡的八稜柱形。但印度並未止步於這顆「爭氣星」,1981年5月30日又發射了第三枚火箭SLV—3—D1。火箭前三級工作正常,但第四級分離不徹底,因而攜帶電視攝像機的38千克重的RSD1衛星未進入預定軌道,9天後停止工作,後以失敗而告終。

1983年4月17日,第四次發射取得成功,將41.5千克的第三顆「羅西尼」衛星RSD2衛星順利送入軌道。這顆衛星隨後向地面傳回了地球圖像。

SLV—3火箭和最初幾顆衛星的研製成功標志著印度航天事業初創階段的結束,此後進入了下一階段——太空的實際利用階段。

穩步前進

新階段印度火箭航天活動的特點是將航天活動成果應用於日常生活。這一時期研製的ASLV新型五級運載火箭包括經過改進的SLV—3的核心部分(中段)和2台捆綁式固體燃料起飛加速器(以SLV—3的第一級為基礎)。在1987年、1988年2次發射失敗後,於1992年成功地將150千克的SROSSC衛星送入軌道。 隨後印度又研製了四級運載火箭PSLV極地衛星運載火箭,它重295噸,可將重近4噸的載荷送入低軌道或將800千克的載荷送入地球靜止軌道的轉移軌道。PSLV火箭於1993年9月20日進行了首次發射。該型火箭主要用於向大傾角(極地)低軌道發射衛星,這種軌道特別適於地球遙感、氣象、導航衛星。

印度後來又在PSLV的基礎上研製了功率最大、最先進的GSLV運載火箭,它發射重量大約400噸,能將約2.5噸重的載荷送入地球轉移軌道,將5噸重的載荷送入低軌道。

GSLV的主體是繼承於PSLV運載火箭的中央固體燃料級,其周圍環繞著4個捆綁式液體加速器,而後者則採用「維卡斯」發動機。該發動機是按許可證生產的「阿里安」火箭上的「北歐海盜」發動機。第二級也用了該型發動機。但該火箭的特別之處在於其最後一級即第三級採用了液氧和液氫燃料,如此一來,則能為火箭提供強大的能量。

印度研製的GSLV運載火箭

現在,印度已經不再習慣於依賴外國,決定獨立掌握低溫發動機技術。

1998年,印度國產氧氫發動機進行了首次試驗。

2007年1月,完全配套的低溫級進行了試驗。就在此前不久,美國宇航局局長麥克爾·格里芬正式訪問了印度韋克拉姆·薩拉巴伊航天中心。他在印度國產低溫發動機旁邊站立了整整10分鍾,而13年前正是美國人阻止印度從俄羅斯獲得這一技術。

在成功地進行測試之後,2007年底,GSLV MkⅡ火箭做好了發射裝備。印度工程師克服了大量的技術問題,研製出絲毫不遜於俄羅斯原型的發動機,而且印度火箭低溫級的重量比俄羅斯12КРБ火箭的低溫級輕100千克。

但製造火箭不是最終目的,火箭的任務是將各種衛星送入軌道。印度是世界上能獨立生產和發射地球同步通信衛星的為數不多的幾個國家之一。此外,印度還能發射地球遙感和地圖測繪衛星。印度2007年的計劃是製造並發射重2180千克的Gsat—4技術演示衛星,用於試驗GANGAN空間導航系統。

此外,印度還將航天技術裝備直接用於解決保健和教育領域的社會問題。印度2007年1月發射的INSAT—2C衛星將為300個農村遠程教育中心提供服務,未來計劃在印度全境建成10000個這樣的遠程教育中心。青年們在這些遠程教育中心可進行10個月的學習,然後在薩賈巴姆大學實習。學業結束時大學將向實習人員頒發正式文憑。除了電視電話會議視頻設備,還將為鄉村配備電視醫療設備,護士可通過這些設備向專家咨詢。

印度在航天技術領域所取得非凡成就的另一個證明是:2006年,印度贏得了為歐洲製造和發射通信衛星的合同。

載人航天計劃

現在,我們正成為印度航天發展第三階段的見證者。該階段始於2006年10月17日發生的一個重要事件: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向政府總理提交了關於將印度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可能性的報告。根據該報告,在有充分資金保障的情況下,印度計劃在2014年~2015年進行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如果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宏偉計劃能夠順利實現,印度人就可能於2020年登上月球。印度計劃獨立完成這兩項任務。印度總理總體上批准了科學家們的宏偉計劃。2006年11月7日印度科技界在班加羅爾召開會議前夕,宣布了本國載人航天飛行計劃。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席馬達萬·奈爾稱,印度最優秀的科研組織將參與該項目。根據預先估算,印度載人航天飛行計劃投資20億~30億美元,而登月計劃所需資金還要更多。

I. 印度載人飛船也要發射,和我國相比,印度的航天實力究竟如何

印度的載人航天計劃起始於2007年,由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承擔。

從2007年開始,印度空間研究組織進行了600公斤太空艙回收實驗(SRE),並且使用極地運載火箭(PSLV) 將太空艙發射升空,在近地軌道運行12天後返回地球。

在之後印度還進行了乘員艙大氣再入實驗,以及2018 年的中止試驗,這讓印度基本上掌握了太空飛行所需的耐熱材料、技術和程序

我國的載人航天是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來的,其中經歷了太多的艱難,但依靠航天領域的科學家們,在歐美人的質疑眼光中,完成了一系列的載人航天壯舉,現在還完成了「天宮」空間站的初步建設,在航天領域,我國絕對處於頭部集團

印度在航天領域也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是10多年過去了,才在俄羅斯的幫助下,研製出袖珍版的「加甘楊」載人飛船,這個只比神舟系列飛船的返回艙要重一點。說白了,也就是讓宇航員到太空裡面去體驗一把,什麼科學實驗根本就不可能進行,拍上幾張照片就得立即返回,至於艙外太空行走就更加不可能了。

總體上而言,印度目前的載人航天水平,差不多相當於我國在上世紀末的水平,想要真正成為航天強國,印度還有不少的路要走。

J. 印度PSLV XL火箭為何是4級,運載能力更強嗎

印度PSLV XL火箭運載能力歷史排名第六,現在排名第三(這個是綜合能力排名),運載能力排名第一。現在它與美國的德爾塔4重型捆綁式兩級重型運載火箭運載能力相同都是25噸。第五名:阿麗亞娜5EAC,火箭類型:捆綁式兩級運載火箭。參數:直徑5.4米,高度59 米,火箭重777噸,低地軌道載荷:21噸。第四名:美國德爾塔4重型,火箭類型:捆綁式兩級重型運載火箭,參數:直徑5米,高度77.2 米,火箭重733噸,低地軌道載荷:25噸。第三名:蘇聯N1運載火箭,火箭類型:五級重型運載火箭,參數:直徑17米,高度105 米,火箭重2735噸,低地軌道載荷:75噸。第二名:俄能源運載火箭,火箭類型:捆綁式單級重型運載火箭,參數:高度60米,質量2400噸,低地軌道載荷:105噸。第一名:美國土星5號運載火箭,火箭類型:三級液體燃料重型運載火箭,參數:高度110.6米,直徑:10.1,質量3039噸,低地軌道載荷:119噸。

與印度用什麼製造的火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去義大利勞工怎麼申請 瀏覽:589
印度血檀木哪裡產的 瀏覽:817
中國中部38師在哪裡 瀏覽:983
中國男足對伊朗哪個台 瀏覽:47
中國古代印尼叫什麼 瀏覽:739
伊朗新年是什麼時間 瀏覽:468
丹頂鶴在中國哪裡越冬 瀏覽:219
伊朗石油怎麼運輸到中國 瀏覽:433
二戰義大利美國哪個更強 瀏覽:19
建行在越南取錢手續費多少 瀏覽:448
抄底伊朗什麼意思 瀏覽:52
中國移動語音如何設置 瀏覽:15
英國什麼時候實行炮艦政策 瀏覽:943
ems寄到印尼多少錢 瀏覽:594
為什麼要去印尼盾國家打工 瀏覽:101
中國電信怎麼看電視 瀏覽:864
印尼的果凍果是什麼 瀏覽:684
1885年英國什麼報紙停刊了 瀏覽:564
在北京申請英國t4簽證要多久 瀏覽:10
勞森為什麼來中國了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