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石漠化面積多少

印度石漠化面積多少

發布時間:2022-05-16 19:39:56

1. 請問:石漠化的人為原因與自然原因(請詳解)

石漠化是石質荒漠化土地的簡稱,是指在亞熱帶濕潤地區喀斯特地貌發育的自然環境下,受人為活動的干擾,造成植被嚴重破壞和土地嚴重侵蝕,基岩大面積裸露,地表呈現類似荒漠化景觀的土地退化.石漠化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土地資源的喪失,實質是水土流失.水土資源不斷流失後呈現的「石漠化」現象,不僅惡化了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而且使人類失去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被人們稱為「地球癌症」.石漠化,這個人類至今還不能有效遏制的生態頑疾,離我們並不遙遠,它每天都在侵蝕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地和環境!
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粗放耕作、過度樵採、石山放牧等掠奪式開發利用土地資源以及自然原因形成.導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類活動,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過度採伐、陡坡開墾、毀林開墾、采礦.其中,後兩種造成的危害最大,自然恢復能力分別是極其困難和無可能性.人為原因加劇了自然石漠化的形成.
1、人為原因:人為原因導致石漠化的面積佔1888.4公頃,占石漠化面積25600.3公頃的7.4%.按主要原因分,過度樵採面積361.3公頃,占人為原因的19.1%;不適當經營方式的面積為1181.8公頃,占人為原因的80.9%.主要是人口增長過快、植被破壞、不合理開發和利用土地,導致大面積水土流失和生態環境破壞,成為石漠化擴張的主要動力.
2、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導致石漠化的面積佔23711.9公頃,占石漠化面積25600.3公頃的92.6%.屬石灰岩岩溶地區特有,是在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基礎上形成的一種荒漠化生態現象.喀斯特源於加拿大地理俗語,意即碳酸鹽岩構成的地質.該類地質遇雨水後,易發生溶蝕化學反應,形成土層薄、植被少、水土流失嚴重的自然特徵.導致岩石大面積裸露或堆積地表,而呈現出類似荒漠景觀的土地退化現象,這就是石漠化.
1、突出重點,綜合治理.堅持以綜合治理為核心,以提高土地資源的永續利用率為目的,把石漠化治理與退耕還林,水土保持、人畜飲水、扶貧開發等生態工程有機地結合起來加以綜合防治.當前重點應立足保護好岩溶地區尚未發生石漠化的地方,防止其發生石漠化,下大力氣預防潛在石漠化的繼續惡化演變,盡快開展搶救性的治理工程;對於已發生石漠化的地區要實行綜合治理,使其逐步向良性發展,重點應放在輕度和中度的石漠化上.
6、依靠科技,推廣示範.一是推廣和應用防治石漠化的實用技術和模式,加強技術培訓和示範工作,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建設質量;二是建設防治石漠化綜合示範區,探索防治石漠化政策措施、技術模式和管理體制,以點帶片,以片促面;三是加強監測機構和隊伍建設,健全和完善荒漠化監測體系,實施重點工程跟蹤監測,科學評價建設效果.

2. 石漠化現象分布最廣泛的省區是哪個

貴州
許多地方不得不考慮「生態移民」,類似貴州省的麻山地區就是較為典型的例子。據調查統計,貴州全省喀斯特石漠化山區由於生態惡化已不具備生存條件而需要移民搬遷的有約45萬人。

貴州石漠化程度及喀斯特地貌分布
貴州省輕度以上石漠化面積為35920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20.39%。其中,輕度石漠化面積22733平方公里,中度石漠化面積10518平方公里,強度石漠化面積2669平方公里。另外,尚有43714平方公里的土地有潛在石漠化趨勢。從石漠化在縣級行政單元的分布來看,除赤水、榕江、從江、雷山、劍河5縣(市)無明顯石漠化外,其餘都有明顯的石漠化現象。從空間分布看,石漠化土地多集中分布在喀斯特發育的南部和西部,以六盤水、黔西南、黔南、安順、畢節所佔面積最多,呈現出南部重北部輕,西部重東部輕的特點。以縣級行政單元分,石漠化面積;占國土面積40%以上的有9個縣,小於10%的17個縣,其餘均在10%--40%之間。在貴州50個扶貧開發重點縣中,石漠化面積占國土面積20%以上的有30個縣,而且凡是石漠化嚴重的地方,都是貴州最為貧困的地方。
至2005年底我國的石漠化土地總面積為12.96萬平方公里,占(監測區)岩溶面積的28.7%。
廣東
在廣東,21個縣(市、區)受石漠化困擾。全省岩溶區面積15968490畝,其中石漠化區域佔了45.6%,分布在乳源、樂昌、陽山、英德、連平、懷集、陽春等縣(市)。
「廣東石漠化區域主要集中分布於東江、西江、北江流域中上游,生態區位十分重要。」廣東省林業調查規劃院生態分院院長薛春泉說,北江流域佔全省石漠化區域面積的95%。
對於樂昌市沙坪鎮南洞村的村民而言,「石漠化」是個新鮮的詞彙。生活在廣東最窮地區之一的沙坪鎮,嚴重的石漠化使村民為改變貧困的努力顯得無助。
石漠化導致的嚴重缺水,使身處南方多雨帶的他們只能分到人均少許旱地,年產數百斤的玉米。
和沙坪其它地方一樣,南洞村村民大量種植黃煙。因為海拔太高、水太少以及土地貧瘠,南洞村黃煙的畝產量明顯低於其它地區。
廣西
加快植樹造林,活化治理機制,推進生態扶貧……如今,廣西通過探索科學的綜合治理模式,已讓石漠化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統計顯示,近幾年廣西全區增加石山森林植被2000多萬畝,全區覆蓋率已從2005年的52.7%提高到了2011年的60.5%,石漠化地區每年提高森林覆蓋率1個百分點以上。
石漠化是岩溶地區土地極端退化的結果,是廣西面臨的頭號生態問題。據廣西林業廳廳長陳秋華介紹,廣西岩溶地貌分布廣泛,全區岩溶區土地面積1.25億畝,佔全區國土面積的35.2%,涉及10個市76個縣(市、區)779個鄉鎮(林場)。在岩溶區土地面積中,石漠化土地達3568萬畝,居全國第三位,僅次於雲南和貴州。岩溶地區人口1200多萬,約占廣西全區總人口的四分之一。由於石漠化嚴重,造成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十分滯後,廣西全區90%以上的貧困人口都分布在石漠化地區。
為加快石漠化治理,2008年國家啟動石漠化綜合治理試點工程後,廣西各地採取多種有效措施推進治理工作。通過整合「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退耕還林、珠江防護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等林業重點生態工程項目,加大資金投入,加快植樹造林,大幅度增加森林植被。近幾年來,廣西全區增加石山森林植被2000多萬畝,全區覆蓋率已從2005年的52.7%提高到2011年的60.5%,石漠化地區每年提高森林覆蓋率1個百分點以上。
在活化綜合治理機制方面,廣西從2008年起全面加快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步伐,進一步解放農業生產力。通過將林地經營權落實到廣大農民手中,頒發林權證,並開展林權流轉、林權抵押貸款、森林保險等配套改革,極大提高了農民參與石漠化治理的積極性。廣西全區3000多萬畝石漠化土地面積已有90%以上確權到戶。
在石漠化治理中,廣西還通過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積極推進林業生態扶貧,讓群眾牢固樹立「石山也是寶」的發展理念。如今,廣西各地因地制宜發展了降香黃檀、柚木、任豆等珍貴樹種,以及核桃、板栗、竹子、山葡萄、金銀花等經濟林木和中草葯等,實現了生態與經濟的雙贏。鳳山縣在治理石漠化中大力發展核桃產業,已在石山種植核桃10萬畝,成為廣西核桃產業第一縣。
為鞏固綜合治理成效,廣西高度重視農村能源建設,在岩溶地區堅持以「一池三改」(沼氣池、改廚、改圈、改廁)為建設內容,以沼氣為紐帶,因地制宜推廣「豬—沼—果」、「豬—沼—糧」、「豬—沼—菜」等模式,積極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廣西的農村沼氣池入戶率已居全國第一。
為加快石漠化治理步伐,陳秋華表示,「十二五」期間,廣西全區將規劃完成封山育林600萬畝、人工造林150萬畝、植被管護900萬畝。2016年至2020年,廣西全區初步規劃完成封山育林800萬畝、人工造林200萬畝、植被管護1000萬畝。到「十二五」期末,廣西力爭實現三大目標:一是治理石漠化土地面積190萬公頃,全區石漠化土地治理率達80%以上;二是全區岩溶地區森林覆蓋率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治理區石漠化土地平均林草植被覆蓋度達到70%以上;三是通過發展林業產業,使岩溶地區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增長8%以上。
河南
河南南陽220萬畝土地石漠化 或影響丹江口水庫
對中原人來說,石漠化是個遙遠陌生的名詞。如今,石漠化真切發生在了中原大地上。
不久前,省林業廳消息,南陽有220萬畝土地出現了石漠化。
南陽這些石漠化的土地不僅植物不能生長,還影響到吃水安全,特別是威脅到備受矚目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庫。

3. 石漠化的成因和治理措施是什麼

1、成因:

形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嚴重,人地矛盾成為了治理石漠化最大的一個難題。統計分析顯示,人為因素形成的石漠化土地中,過度樵採形成的佔31.4%,不合理耕作形成的佔21.2%,開墾形成的佔15.1%,亂砍濫伐形成的佔13.4%,過度放牧形成的佔8.2%。

另外,亂開礦和無序工程建設等也加劇了石漠化的擴展,占人為因素形成的石漠化面積的10.7%。

2、治理措施

石漠化治理應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則,因地制宜;要堅持以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為核心,以提高水土資源的永續利用率為目的,把石漠化治理與退耕還林、防護林種植、水土保持、人畜飲水、扶貧開發等生態工程有機地結合起來加以綜合防治。

防治石漠化的對策,首先要立足保護好岩溶地貌地區尚未發生石漠化的地方,防止其發生石漠化,預防潛在石漠化的繼續惡化演變;對於已發生石漠化的地區要實行綜合治理,使其逐步向良性發展,重點應放在輕度和中度的石漠化上。

(3)印度石漠化面積多少擴展閱讀:

分布特徵:

一、分布相對比較集中。以我國為例,以雲貴高原為中心的81個縣,國土面積僅占監測區的27.1%,而石漠化面積卻占石漠化總面積的53.4%。

二、主要發生於坡度較大的坡面上。發生在16度以上坡面上的石漠化面積達1100萬公頃,占石漠化土地總面積的84.9%。

三、程度以輕度、中度為主。輕度、中度石漠化土地佔石漠化總面積的73.2%。

四、石漠化發生率與貧困狀況密切相關。監測區的平均石漠化發生率為28.7%,而縣財政收入低於2000萬元的18個縣,石漠化發生率為40.7%,高出監測區平均值12個百分點;在農民年均純收入低於800元的5個縣,石漠化發生率高達52.8%,比監測區平均值高出24.1%。

4. 全球沙化的面積!

據權威資料顯示,目前全球沙化土壤正以每年5到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有10億以上的人、40%以上的陸地表面受到荒漠化的影響,荒漠化主要集中在乾旱、半乾旱地區。

更多資料:

地球陸地表面極薄的一層物質,也就是土壤層,對於人類和陸生動植物生存極為關鍵。沒有這一層土質,地球上就不可能生長任何樹木、穀物,就不可能有森林或動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人類。荒漠化,就是指這一層土質的惡化,有機物質下降乃至消失,從而造成表面沙化或板結而成為不毛之地,包括沙漠和戈壁。根據地表形態特徵和物質構成,荒漠化分為風蝕荒漠化、水蝕荒漠化、鹽漬化、凍融及石漠化。

據權威資料顯示,目前全球沙化土壤正以每年5到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有10億以上的人、40%以上的陸地表面受到荒漠化的影響,荒漠化主要集中在乾旱、半乾旱地區。

造成荒漠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氣候等自然原因,如全球變暖、北半球日益嚴重的乾旱半乾旱化趨勢等。但是人類活動,如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破壞森林植被等,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地球上的荒漠化地區,大都是人類最貧困的地區。由於環境惡劣,並且缺乏資金和其他資源,貧困地區的人口被迫加劇開發原已超負荷的土地,如無限制放牧、砍伐森林、過度開墾等來維系生存,從而不斷加大土地的負載,形成荒漠化與貧困化的惡性循環。據了解,全球每年有上百萬的人,被迫因為荒漠化而走上命運難卜的遷徙之路。

我國荒漠化面積大、分布廣、類型多,目前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超過262.2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27.3%,其中沙化土地面積為168.9萬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西北、華北、東北13個省區市。

荒漠化及其引發的土地沙化被稱為「地球潰瘍症」,危害表現在許多方面,已成為嚴重製約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環境問題。據統計,我國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540億元,相當於1996年西北五省區財政收入總和的3倍,平均每天損失近1.5億元。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共有1000萬公頃的耕地不同程度地沙化,造成糧食損失每年高達30多億公斤。在風沙危害嚴重的地區,許多農田因風沙毀種,糧食產量長期低而不穩,群眾形象地稱為「種一坡,拉一車,打一籮,蒸一鍋」。在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旗,30年間流沙壓埋房屋2200多間,近700戶村民被迫遷移他鄉。世界荒漠化情況

根據UNEP數據資料,過去50年間非洲36個國家面臨旱地土地退化,也就是荒漠化。全球旱地佔全球總面積的40%,約51億hm2,有10億多人口賴以生存和生活的資源受到了嚴重影響。荒漠化影響了70%的旱地,即36億hm2或世界1/4 的土地受到了荒漠化的影響。據估算,世界30% 灌溉農地、47%的雨養農地和73%的牧場發生荒漠化。
全球范圍內每年由於荒漠化影響造成的年收入減少達420億美元,由於荒漠化造成的生態難民或糧食減產,也給周邊地區帶來了間接的社會和經濟損失。25億人口直接受到荒漠化的影響,另約10億人面臨荒漠化的威脅。這些人口包括世界上最貧困人口。到2050年如果不採取預防的措施,經濟損失將急劇上升,將有18億人口受到影響。荒漠化土地的恢復消耗將遠遠大於預防的投入。
Edwin D.Mckee主編的《世界沙海研究》認為,沙漠化是乾旱地區土地退化的一種主要類型,以地表出現風成沙為主要指征之一。分布在乾旱荒漠區的風成沙,一般稱作沙漠或沙海。分布在半乾旱和濕潤地區的內陸風成沙,多稱沙荒或沙地。全球沙漠面積佔世界半荒漠和荒漠總面積的23.3%, 約700萬km2。
美國西南部荒漠區沒有連續分布的大沙漠,零星分布風成沙,面積約17萬km2。多以沙丘或沙地命名,例如懷特沙漠(White Sands)和阿爾戈多尼斯沙丘(Algodoness Dunes)。美國中部大草原沿湖、沿海沙地面積近100萬km2。
北非撒哈拉荒漠總面積900萬km2,是全球最大的荒漠。就其中每一個沙漠而言並非第一。其中被戈壁、石漠分割的沙漠面積為180萬km2,佔全球沙漠總面積的25.7%,其中面積較大的有東部大沙漠(19.2萬km2)、西部大沙漠(10.3 萬km2)、木祖克沙漠(5.8萬km2)。
南非卡拉哈里沙漠的西南部沙漠面積為11.5萬km2,卡拉哈里低地沙漠達161.38萬km2。納米布沙漠面積3.4萬km2。
亞洲沙漠面積較大,約250萬km2。其中阿拉伯半島沙漠面積達79.5萬km2。大魯伯哈利沙漠面積56萬km2,堪稱世界第一大沙漠。 內夫德(An Nafud)面積7.3 萬km2,瓦希巴沙漠1.6 萬km2。此外,還有達赫納沙漠、小內夫達沙漠等小沙漠。
原蘇聯中亞、哈薩克及裏海北岸有沙漠面積83萬km2。
蒙古荒漠面積約52萬km2,多為沙礫質戈壁,零星分布的沙丘約1.5萬km2。
伊朗荒漠並非是沙漠,而是鹽漠。其中卡維爾鹽漠面積4.7萬km2,盧特鹽漠面積5.2 萬km2。流動沙丘零星分布於鹽漠周圍及高原,面積5萬km2。
印度和巴基斯坦境內塔爾沙漠面積26萬km2。
澳大利亞沙漠總面積 105萬km2,其中辛普森沙漠31.2萬km2,吉普森沙漠22.1萬km2,大沙沙漠36萬km2。
全球流動沙漠主要分布與非洲、阿拉伯半島和我國西北地區,其他地區零星分布,面積估計有450萬km2,佔全球沙漠總面積的64.3%。年降雨量100mm以下,沙丘高大密集,人煙稀少,植物固沙經濟條件和自然條件都不允許。植物固沙只能限於防護新老綠洲、工礦交通以及城鎮居民點。
全球降雨量在100mm以上的固定和半固定沙漠,面積約為250萬km2,佔全球沙漠總面積的35.7%。主要分布在南非、中亞、塔爾沙漠、澳大利亞和我國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及柴達木盆地,與季風雨、地中海氣候、高原氣候有關。斑塊狀和條帶狀流沙的出現,往往與人為破壞沙生植被有關。

目前,沙漠化的影響佔地球陸地面積的 25%,受影響的人口佔世界人口總數的12%。到本世紀末,影響面將擴大到佔地球陸地面積的35%,總人口的20%,約有l00個國家將受其害,沙漠化可能變成全球性災難。受沙漠化影響深重的農村人口已由l977年的5,700萬增加到目前的1.35億。沙漠化在貧困的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尤其嚴重,沙漠化速度為每年擴展6公里。沙漠化在這一地區影響面積已達7.5億公頃,相當於澳大利亞的面積。
還望採納!O(∩_∩)O~

5. 什麼是石漠化

石漠化(Stony
Desertification)是中國
西南
濕潤
岩溶地區
特有的、在脆弱的
岩溶地質
基礎上形成的一種荒漠化
生態
現象,是由於不合理的人為活動參與岩溶自然過程,造成
植被
退化、水土資源流失,導致
岩石
大面積裸露,呈現類似
荒漠
景觀

土地退化
現象,是
水土流失
頂級表現。
石漠化(Stony
Desertification)是指在
熱帶

亞熱帶
濕潤、半
濕潤氣候
條件和岩溶極其發育的
自然背景
下,受人為活動干擾,使
地表
植被遭受破壞,導致
土壤
嚴重流失,
基岩
大面積裸露或
礫石
堆積的土地退化現象,也是岩溶地區土地退化的極端形式。
石漠化已經成為岩溶地區最大的生態問題。為查清岩溶地區石漠化狀況,為科學防治提供基礎數據,2004年~2005年,
國家林業局
組織開展了岩溶地區石漠化
土地
監測工作。針對岩溶地區
地形
復雜,地塊破碎,單純依靠遙感技術對於植被覆蓋下的地類判別的局限性,本次監測採用地面調查與遙感技術相結合,以地面調查為主的
技術方法
。監測范圍涉及湖北、
湖南
、廣東、
廣西

貴州
、雲南、重慶、四川八省(
自治區
、直轄市)的460個縣(市、區),監測區總
面積
107.14萬平方公里,監測
區內
岩溶面積為45.10萬平方公里。參與監測的技術人員達3600人,共區劃和調查
圖斑
61.2萬個,獲取各類信息記錄5000多萬條。特徵
石漠化分布特徵主要有:一是分布相對比較集中。以雲貴高原為中心的81個縣,國土面積僅占監測區的27.1%,而石漠化面積卻占石漠化總面積的53.4%。二是主要發生於坡度較大的坡面上。發生在16度以上坡面上的石漠化面積達1100萬公頃,占石漠化土地總面積的84.9%。三是程度以輕度、中度為主。輕度、中度石漠化土地佔石漠化總面積的73.2%。四是石漠化
發生率
與貧困狀況密切相關。監測區的平均石漠化發生率為28.7%,而縣
財政收入
低於2000萬元的18個縣,石漠化發生率為40.7%,高出監測區平均值12個百分點;在
農民
年均
純收入
低於800元的5個縣,石漠化發生率高達52.8%,比監測區平均值高出24.1%。
石漠化
地區
極易發生
山洪
、滑坡、
泥石流
,加上地下岩溶發育,導致水旱災害頻繁發生,幾乎連年
旱澇
相伴;同時,石漠化
山地
岩石裸露率高,土壤少,貯水能力低,
岩層
漏水性強,極易引起缺水乾旱,而大雨又會導致嚴重水土流失。由於水土流失嚴重,西南大部分地區缺土,一些地方還存在著工程性缺水現象。石漠化與
水土
嚴重流失已形成惡性循環,造成的山窮、水枯、林衰、土瘦,給
西南地區
人們的生存亮起了紅燈。石漠化地區日趨惡化的脆弱
生態環境
制約了西南地區的發展,石漠化地區的
人口問題
、生存問題、能源問題,成了不容迴避的問題。治理
治理原則:以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為核心石漠化治理應遵循
水土保持
的原則,因地制宜;要堅持以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為核心,以提高水土資源的永續利用率為目的,把石漠化治理與
退耕還林

長江
和珠江
防護林
、水土保持、人畜飲水、扶貧開發等
生態工程
有機地結合起來加以
綜合防治
。他強調,防治石漠化的對策,首先要立足保護好岩溶地貌地區尚未發生石漠化的地方,防止其發生石漠化,下大力氣預防潛在石漠化的繼續惡化演變;對於已發生石漠化的地區要實行綜合治理,使其逐步向良性發展,重點應放在輕度和中度的石漠化上。防治石漠化須多管齊下。比如搞好封山育林、
荒山造林
、退耕還林、轉變群眾
生產生活
方式、實施生態移民等;同時要制定優惠扶持政策,鼓勵支持
企事業單位
、個人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參與石漠化治理;尤其是要重視調整石漠化地區
能源結構
,加快
農村能源
建設步伐,減少
森林資源
的能源性消耗。

6. 石漠化的分布特徵

為查清岩溶地區石漠化狀況,為科學防治提供基礎數據,2004年~2005年,中國國家林業局組織開展了岩溶地區石漠化土地監測工作。監測范圍涉及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重慶、四川八省(自治區、直轄市)的460個縣(市、區),監測區總面積107.14萬平方公里,監測區內岩溶面積為45.10萬平方公里。
中國石漠化分布特徵主要有:
一、分布相對比較集中。以我國為例,以雲貴高原為中心的81個縣,國土面積僅占監測區的27.1%,而石漠化面積卻占石漠化總面積的53.4%。
二、主要發生於坡度較大的坡面上。發生在16度以上坡面上的石漠化面積達1100萬公頃,占石漠化土地總面積的84.9%。
三、程度以輕度、中度為主。輕度、中度石漠化土地佔石漠化總面積的73.2%。
四、石漠化發生率與貧困狀況密切相關。監測區的平均石漠化發生率為28.7%,而縣財政收入低於2000萬元的18個縣,石漠化發生率為40.7%,高出監測區平均值12個百分點;在農民年均純收入低於800元的5個縣,石漠化發生率高達52.8%,比監測區平均值高出24.1%。
2012年6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就第二次全國石漠化監測結果等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指出,中國到2012年還有12.0萬平方公里石漠化土地,邊治理、邊破壞的現象仍很突出。
中國石漠化防治當前取得的成績還是初步的、階段性的,岩溶地區生態狀況依然十分脆弱,石漠化防治形勢依然嚴峻。一是防治任務依然艱巨。到2012年還有12.0萬平方公里石漠化土地,基岩裸露度高,成土速度十分緩慢,立地條件越來越差,治理成本越來越高,要使岩溶地區的生態狀況顯著改善,需要經過長期的
艱苦努力。二是驅動因素依然存在。石漠化地區多是老、少、邊、窮地區,現有國家扶貧重點縣227個,貧困人口超過5000萬,人口密度相當於全國的1.5倍,人口壓力大,極易產生對生態資源的破壞現象。三是生態系統依然脆弱。石漠化地區植被以灌木居多,大部分植被群落處於正向演替的初始階段,穩定性差,稍有外來破壞因素影響就可能出現逆轉。四是人為逆向干擾活動依然嚴重。邊治理、邊破壞的現象仍很突出,特別是毀林開墾、樵採薪材的現象還較嚴重,陡坡耕種、過度放牧等現象還大量存在,給建設成果鞏固帶來嚴重壓力。五是自然災害影響依然頻繁。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乾旱、冰凍等極端災害天氣頻繁發生,森林火災多發,森林病蟲害嚴重,對森林植被安全構成直接威脅。

閱讀全文

與印度石漠化面積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用海南話怎麼說 瀏覽:936
中國六十年代支援越南多少物資 瀏覽:927
為什麼伊朗不能付款 瀏覽:108
義大利和韓國哪個更適合居住 瀏覽:663
出口伊朗需要什麼 瀏覽:553
中國有多少低收入人 瀏覽:827
中國李寧的鞋子一般可以穿多久 瀏覽:122
印尼每月出口鎳礦石多少噸 瀏覽:923
剃刀黨殺了哪個義大利人 瀏覽:212
中國貧民如何翻身 瀏覽:120
義大利藝術服裝哪裡好 瀏覽:393
中國如何更新外國的游戲 瀏覽:231
伊朗幣怎麼轉到迪拜 瀏覽:623
印尼實木傢具怎麼樣 瀏覽:447
印尼支持什麼手機卡 瀏覽:663
fica義大利語什麼意思 瀏覽:732
印尼的工作簽證有什麼要求 瀏覽:674
越南人一天消費多少錢 瀏覽:650
伊朗油價漲多少 瀏覽:12
中國哪個省市手機賣得最多 瀏覽: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