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和印度,誰的基礎工業實力較強
當然是中國強
中國已經占據了世界產業鏈的下端,正在向中端延伸,中國可以說是世界上僅有的具有完整工業體系的兩個國家之一
在基礎工業方面,中國是世界工廠,印度基本依賴進口
中國的粗鋼、型鋼、水泥、電力等數字都甩印度人幾十條長安街那麼寬的大街,大家沒有可比性
糧食總產量(億噸)
時間 中國 增長 印度 增長
2008 5.29 73% 2.17
人均糧食產量(單位:公斤)
時間 中國 增長 印度 增長
2008 398 25.7% 186.1
印度的糧食數據很難收集,印度這方面很差,我也懶得再找。
糧食是人類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質。也是生活水平的基本標准。無論是糧食總產量還是人均,印度難以望中國項背。
如果按照印度的糧食消費標准,中國還可以養活13億人,當然那時可能一年就會餓死幾億人吧?
鋼鐵產量(單位:萬噸)
時間 中國 增長 印度 增長
2008 50049 1475% 5308(07) 433%
鋼鐵是最基本的工業產品,也是最基本的工業原材料。可以體現基本的工業水平。解放前印度的鋼鐵產量就高於中國,但是後來的增長根本不能和中國相比。這說明印度工業發展速度遠較中國低。
發電量(單位:億千瓦時)
時間 中國 增長 印度 增長
2008 34958 1262% 8343 726%
中國和印度在建國初期發電量相差不大,但在後來發展速度相差就太大了。
從這些比較可以看出,中國發展的速度遠比印度快,無論是30年前,還是現在。
大概就列這些吧。這些數據最能反映一個國家的基本情況。
⑵ 印度製造怎麼樣,質量好嗎
印度製造的質量非常的糟糕,這是因為印度並沒有完成自己的工業標准化,一個工業發達的國家標准化生產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說是一個國家的工業體系的命脈所在,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印度所生產的產品以及軍事裝備的質量都非常的糟糕。其實說到底就是因為印度沒有完成現代化改革發展,這也使得現在印度依然停留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水平。
不過我們也希望印度製造能夠完成自己的標准化,只有完成自己的標准化,自己國內的工業生產才能夠取得足夠的進步,更重要的是也會讓國際社會上對印度所生產的產品重新取得信任。
⑶ 印度軍事工業實力如何
先說個前提:美國100分為依據,我們中國絕對不超過50分,印度也就是20分
弱勢:
1、武器裝備大雜燴:印度裝備是「萬國牌」的,采購於世界上的很多國家。這導致戰時不能即時製造補充,戰爭可持續性低下;戰時受制於人。看看起國產的產品:光輝戰機+阿瓊坦克+所謂的航母真是不敢恭維。
2、製造體系:嚴重不完整,這是考驗一個國家裝備水平最重要的一點。一個大型裝備通常都是模塊化製造,然後再在一個組裝車間(廠)組裝成型、出廠、驗收。就一種裝備的產品鏈而言:印度目前只能參與相當低端的生產線。好比一艘船:印度只能製造船體罷了(特種鋼板還要外購),真是悲劇!
3、軍事思想:印度的軍事思想我還是想把它列在優勢的,但是仔細想想又算了。印度的整體思維個人認為是相當明智的:1、不結盟2、南下東進策略3、海軍思維(這一點很值得中國學習)。但是人有志氣,總是需要實現它的手段,印度志氣是有,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悲哀!
4、大國利器他很弱:所謂大國利器就是核利器+導航系統+電磁系統+天空系統。
印度核力量正在起步,解決了有和沒有的問題,但好於壞的問題還沒有解決。
導航系統印度就是個悲劇,打起仗來就算有核導彈又怎麼樣,你根本打不準,稍微改一下你的GPS參數搞不好把彈頭直接還給孟買。
電磁系統,沒聽過報道,不好猜測,但不會太強,按印度的習慣,稍微好一點就回拿出來大吹特吹,唉,要不改變這種心態,想成大國,無希望!
天空系統,這個系統也是窺探一個國家導彈水平的窗口(只要衛星上了天,導彈肯定過了關),印度的航天水平,還是有點的,但載重太小、分導技術不過關(一箭多星技術)。這里補充一下:說他一箭多星技術不好,是因為他的多星技術是把所有的子衛星同時釋放,而不是更高水平的分段釋放。換句話講:一次發射,印度只能把子衛星全都放在一個軌道里,而不是分軌道放置。這就導致彈頭分導技術不過關,只是解決了有無的問題而已!
優勢:
1、自己還很弱小,很多國家願意和他分享低端的科技成果,這些成果基本上都是別國舍棄不要的,就好像我國在1980左右的中美蜜月期、中歐蜜月期等等
2、軟體系統做的還是不錯的,但核心處理器沒有!
3、戰爭動員能力強,畢竟和中國一樣,他做為超級人口大國,這點不容懷疑
(純手打,樓主還希望知道點啥,願意分享個人觀點,不好之處,還請樓主和各位網友指教)
⑷ 印度學者說印度製造業還未到巔峰,對此國際社會如何評價
首先從事實上來說,印度的製造業確實還沒有到巔峰,嚴格來說,印度的製造業還處於一個前工業化時代。首先印度絕對是有發展製造業的能力的,畢竟擁有足夠的人口基數。其次就是印度本身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就是印度沒有足夠的教育資源。最後就是印度本身的種姓制度的鍋了,如果這個制度不消除的話,那麼印度永遠也發展不起來。
最後就是印度本身的種姓制度的鍋了,如果這個制度不消除的話,那麼印度永遠也發展不起來。從這方面倆看,印度其實就是一個披著國家外衣的宗教。在宗教內部,人和人之間是天生不同的。所以這種方式造成了印度的每一個人從出生就決定了它是什麼人,永遠無法上位。
⑸ 印度是工業弱國還是軍事強國
印度這個國家很難說的,嚴格的講,它還沒有完成工業化,所以工業上算弱國,軍事能力方面算強國吧,他不斷買買買。擁有大量的武器裝備,但是所謂的強,不僅僅看裝備的。要看綜合戰鬥力的。所以我個人認為,說印度是軍事強國也牽強。
⑹ 印度整體不那麼發達,為什麼感覺航天技術很發達
印度一直在努力成為第四個實現登月的國家,在2019年的「月船2號」失敗以後,印度又在2020年1月1日宣布啟動「月船3號」計劃。「月球3號」計劃預計將在2021年實施,以便印度成為繼美國、俄羅斯與我國之後,第四個登陸月球的國家。事實上,印度的經濟還很不發達,人均GDP在2000美元左右,整體工業實力也不強,但印度的航天技術能夠排在世界前5名。主要原因有三點:第一,印度經濟不發達,但經濟總量很大;第二,印度一直有一個世界強國夢想;第三,印度在建國以後,學習蘇聯模式,對軍工業與航空航天等重點領域投入很大。
1.印度經濟不發達,但經濟總量很大。以2018年為例,印度人均GDP只有不到2000美元,GDP總量卻有2.73萬億美元,並連續5年取得了7%以上的高速增長。航天計劃動輒就是幾百億美元的投入,能夠支撐得起的國家並不多。嚴格地講,航天技術與科學技術水平有關,更與經濟總體實力有關。盡管印度經濟不發達,但總體經濟實力不弱,有錢投資到航天領域。
4.印度航天領域發展現狀。觀察室為何認為印度航天技術發展能夠排在世界前五名?主要原因在於,印度在航天領域確實卻得了一系列成就。例如,印度建立了一個區域衛星導航系統IRNSS,共計有7顆衛星組成,能夠在印度本土及周邊1500千米范圍內進行導航與定位。此外,印度達萬航空中心在2017年4月實現了「一箭104星」,雖然有101顆衛星都是納米衛星,但這種向太空撒大豆的行為也具備一定的技術含量。
⑺ 印度的制葯工業到底有多牛
印度的制葯工業很發達,但是它的發達是體現在仿製能力方面,不是研發能力方面,因為葯物的研發不是幾年就可以積累起來的,印度雖然說在上世紀就給予了法律上的支持,允許民間大量的去仿製專利葯物,但是他們的自我研發能力仍然有限。
一個公司要想用葯品的自我研發能力,起碼他的總資產要過百億,甚至說是過千億,不然他沒有自己的研發能力,因為需要足夠高精尖的專業設備以及人才的支持,再加上國家的相關政策引導,公司才有可能研發出足夠厲害的葯物,因為葯物的研發可能隨隨便便就是砸進去幾個億,還不真的能夠見到成效,因為成功了固然會有很大的收益,但失敗了就什麼都收不回來。
⑻ 軍力強大的印度不斷豪購美俄等大國的武器,印度軍工業水平到底有多差
印度的工業水平在世界上是排不上名次,其實道理很簡單,印度進行工業革命很晚,所以他沒有基本的工業藍圖,我國還好我國早期有許多的優秀人才回國幫我們建設出來一幅幅工業藍圖,雖然印度工業水平很低下,可是他願意出錢購買最新型的戰鬥武器,抵禦外敵。
印度現在計劃拿出4000億美元推進軍事現代化,可以想見很大一部分將落到外國軍火商的口袋裡,於印度本國的國防工業發展並無多大作用。但如果真的打仗的話,印度短時間還可以應付,如果是長時間作戰的話,印度這一軟肋就出現了。
⑼ 印度工業落後子彈都沒法生產,為何制葯卻這么強
是的印度的制葯行業確實是發展中國家最強的,這一點無需置疑,那麼為社么會有這樣的原因呢,卡hi這主要還是和印度的貧富差距右岸,印度貧富差距大,窮人買不起葯,那麼只好,政府 投入大量資金生產廉價葯就開始了國家戰略扶持仿製葯發展的進程。
印度環境惡劣,生病是經常的,埃博拉病毒,但是印度窮人多,買不起葯,大量投資制葯業,印度窮人也買得起西葯,這對於印度整個社會的穩定,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印度大力發展制葯業也是國慶需要。
⑽ 印度如此厲害的軟體工業,怎麼搞不定相控陣雷達的軟體
因為軟體只是一整套工業化產品的組成部分之一。
因此只要印度還不具備足夠的工業化實力,相控陣雷達這種軍品的軟體就搞不定。
為什麼這么說?我們先來分析一下軟體是做什麼的。
按照題目的描述,這里的軟體指的是程序指令集合,用以運行在系統內,指導硬體產品按照既定指令做出相應動作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