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普通農村,到底是啥條件
印度的普通農村條件還是比較貧窮惡劣的。印度的人口生育,農村人又不懂什麼避孕。懷孕了,就生下來。導致每一家農戶都有好幾個孩子,孩子一多,父母的生活壓力就會變大,父母根本沒有精力時間管教孩子,孩子們被放養,導致孩子們經常破破爛爛臟臟兮兮的,並且印度家長很多沒有能力去給孩子一個學習的條件。只能大的孩子帶著小的孩子,父母去忙於生活,他們的生活中心都是圍繞著吃住。根本沒有其他精力。牛在印度是一種非常珍貴的動物。可以幫助他們耕地農作,還可以買賣換錢,在印度洗澡也是非常困難的,印度鄉村接觸泥土的情況比較多,但是他們有沒有足夠的條件去天天洗澡,洗澡都是到附近河流處清洗,只能用手去摳積累在膝蓋處的老灰。
B. 印度的女性地位低到何種程度
像莫妮卡·甘地一樣,在國內外公開場合一味護短的印度高官著實不少。
2013年11月13日,印度最高級別警官、中央調查局負責人蘭吉特.辛哈說出「如果你不能阻止強奸則不妨享受它」這樣的言論。
2015年3月5日,講述「12·16事件」的紀錄片《印度之女》在印度僅上映一日便被屏蔽。時任印度內政部長拉傑納特·辛格宣稱,這樣做是基於印度教傳統和「不允許任何人利用這起不幸事件獲得商業利益」。
正如全印度民主婦女協會(AIDWA)副秘書長蘇哈·森達拉拉曼所指出的,因為婦女地位在印度十分低下,且社會風氣對強奸案過於寬容,經常把事件起因歸咎於婦女不守規矩以及穿著舉止輕浮,因此實際上最多隻有大約1/10的強奸案被記錄在案。
許多實例表明,不少警察不願登記強奸案,或由於偏見,或由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他們會想方設法動員受害者銷案、私了,甚至不惜勸說受害者嫁給施暴者。不僅如此,婚內強奸、家庭暴力等行為,在印度甚至沒有相應法律可以約束。
對強奸案定罪過輕、定罪速度緩慢,無法構成足夠震懾力,也是印度強奸案頻發的一大原因。
正如《紐約時報》所言,美國每年超過一半被起訴的強奸案被定罪,且速度較快,而印度即便起訴,定罪率也只有26%,「無論如何,婦女在印度公交車上絕不會比在紐約地鐵更安全」。
長期以來,許多外界觀察家、尤其歐美觀察家過多把對印度的觀察焦點集中於政客、富豪和中產階級,而對人數眾多的貧民、農民視若無睹,對大量因城市化進程被甩進城市、地位低下、生活貧困的前農村人口更缺乏關注。
在這些地方,傳統的歧視婦女陋習根深蒂固,殺害女性胎兒、嬰兒,因嫁妝問題歧視、打罵甚至逼死出嫁女子的事屢見不鮮。
在大多數印度城市,出現了許多職業婦女,她們經常需要拋頭露面,或早出晚歸,而這些地方往往警力匱乏,警察效率低下且經常貪污受賄。一位印度婦女保護組織人事稱,「除非印度男性開始真正認同男女平等,否則針對婦女的暴力就不會減少」。
C. 印度女性地位為什麼這么低
印度女性在未出生時,她的悲慘命運早已註定。對於印度人來說,兒子就是金錢。如果第一胎生了女兒,如果家庭條件還可以,她就有希望活下來,第二胎還是女孩的話,活下來的機會就減小了;如果第三胎還是女孩的話,她幾乎沒有希望活下來了,只能指望神明保佑吧。
印度人認為生女孩最倒霉,女嬰一生下來,個別父母就將其勒死,或將其淹死於水中,甚至燒盆開水,將女嬰活活溺死於開水中,這樣做在他們看來很正常,女孩子嘛,又不值錢。
對於小嬰兒來說,投胎到印度做女人絕對是最差的選擇。
印度自古就重男輕女,男人結婚必須要女方足夠的嫁妝,隨著經濟的發展,嫁妝也水漲船高,婚禮也越來越高檔。這些費用都是女方承擔的,所以窮人家的女孩很難嫁出去,一般家庭最怕養女兒了。而兒子則不同了,養大後,結婚不用出一分錢,還平白無故拿女方高額的嫁妝。
因此,印度人一旦家裡生了一個女兒,就要為女兒籌集一大筆錢,若添了一個兒子,那就是多了一個發財機會。這種重男輕女的習俗影響了印度人的生育觀。生不出兒子誓不罷休,這也是印度人口猛增的原因之一。沒有錢的人家是嫁不出去女兒的。所以女孩子生下來就被看做是一種負債,而且幾乎沒有任何地位。
每年都有很多適婚女性因為嫁妝達不到男方的要求而遭到傷害。有時女方先嫁過去,因為家境變化付不出彩禮了,男方有時就會殺妻。更可惡的是,在印度,計劃好的殺妻一般都不會受到法律的懲罰,女方也因為沒給嫁妝不去告男方。所以印度家暴現象非常常見。
一般來說,嫁妝的多少決定了女性婚後能否有點地位,會不會被男人毒打。
印度男人他們還可以隨時休掉自己的妻子。他們很有艷福,一個人能娶三四個老婆。印度男人在娶老婆的時候,不僅能夠得到一大筆財產,同時也得到了一個奴隸。以前的印度也會發生男人把自己的老婆放火燒死,或者殺死,以便能夠不斷再娶老婆,再得財產的事情。而女人則要在男人死去的時候陪葬。這個習俗甚至十年前還發生在印度的一些偏遠地方。
除了繁重的嫁妝,印度女性還肩負著多多生兒子的任務,印度女性一般十八九就結婚了,過多的生育早就將她們摧殘,到三十歲左右,她們早已沒有了年輕女人的模樣,臃腫的身材,黯淡的臉色,徹底淪為男人的奴隸。
印度女孩如同早早開放的花朵,綻放出最絢麗的色彩,隨後又早早地凋謝,令人痛惜不已!
更可恨的是,女方雖然配送那麼多的嫁妝,印度男人在婚後也是可以不工作的,很多繁重的工作交給女性去干,他們負責收錢喝茶享樂;甚至有的男人出租自己的妻子賺錢,而妻子根本沒辦法反抗,只有服從丈夫的一切安排。
工地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女性在做,印度女人不但負責出錢把自己嫁出去,還得當個生育機器,必須生出兒子,不生孩子的時候,還要去工作養活男人及孩子們。
相對比我國而言,中國女性的地位就高的多,雖然某些地方還有大男子主義,但基本做到了男女平等,女性有選擇的權利,不用依附男人,更不用去養活男人。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但透過表面,我們看到印度社會,對於女性的殘害,真的是觸目驚心,令人憤慨,在現代文明社會,還存在如此嚴重的不平等現象,印度真的很差勁
D. 在印度,女性的地位究竟如何
女性地位一直是我們探討也是一直在追求自由的一項東西,最近幾年來由於國民素質且思想的提高,我們國家女性地位是肉眼可見的提高,但是仍有我們需要努力的地方,並且現在還有些國家女性地位並不是很高。有人就會問在印度,女性的地位究竟如何?答案是低下的,在印度來說女性地位是很低下的,並且到現在也只有一點的變化,但是變化並不是很大。還有很多的女性地位低下的表現,但是具體的我們可以通過新聞或是查閱一些資料了解。所以我們也有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相對來說開明的國家,並且我們可以擁有相對的選擇權及自由權。
E. 印度女人的地位為什麼那麼低
一、宗教原因。
印度的國教是印度教,在全世界擁有10多億信徒,其中主要是印度人,與佛教提倡的的眾生平等理念不同,印度教宣揚世襲等級制度,把種姓制度作為核心。不僅如此,印度教認為世界以四個時代為一周期,在《摩訶婆羅多》的最後,寫明了人類現存的這個時期女人的權利要歸於男人,所以在地位上也要低於男人。
二、歷史原因。
對於熟悉印度歷史的人來說,想要完整的將印度歷史理順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因為印度的歷史實在是太混亂了。在歷史上,印度曾經被很多國家和民族入侵並征服,比如波斯人,月氏人,蒙古人,白匈奴人,突厥人,阿富汗人等等。
三、農業原因
印度和中國一樣,都是農業大國,甚至在耕地面積上還要超過中國。在古代的農業社會,男性的重要程度要超過女性,因為男性更適合農業生產,更有力量,世界上很多文明都是因此從母系社會轉變為父系社會的,印度也不例外。
四、教育原因。
印度女孩從小就被教育成男人的附屬品,特別是在印度農村地區更為嚴重。又因為印度女人地位的低下,使得她們難以接受高等教育,甚至連最基本的教育權利都無法得到滿足。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印度的女性很難形成改變現狀的思想,更別說挑戰男性權威了。對於很多印度女性來說,她們更希望的是能夠嫁個好男人。
印度嫁女兒的現狀
在印度嫁女兒,都是要陪嫁的,不像中國,主要是男方出彩禮、房子、車子、鈔票等。印度女子出嫁,嫁妝是來自父母的禮物,而且還要准備一大筆錢作彩禮送給男方。送的越多,女方在夫家的地位就越高。而且參加婚禮的親朋好友都不必送禮,相反還會得到一個紅包。
在印度,生了女兒,家庭就要承擔巨額的負擔,也就造就了很多家庭會選擇把女兒扼殺在搖籃里。
印度男人還能夠依據本身的條件要求女方拿不同層次的陪嫁品,所以生兒子,也就意味著多了一條發財之路。而且很多印度家庭為了減輕負擔,少出錢,就會早早的將女兒嫁出去(童婚是廉價的),這也就造就了當地童婚的習俗。雖然曾經禁止過,但並未奏效,在偏遠的地區,童婚仍然非常盛行。
印度十年前的一次調查顯示,22.6%的女性16歲以前結婚,44.5%的女性16-17歲間結婚,2.6%的女性不到13歲結婚。童婚女性更易進行三次以上的生育,生產兩個孩子的間隔不到兩年、多次意外懷孕、終止妊娠及絕育的可能性亦高。
F. 印度殺女嬰文化,高額嫁妝是如何扭曲女性價值的
眾所周知,在印度女人的地位非常低,而印度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許多聞所未聞的文化,讓許多外國人覺得驚訝。殺女嬰文化以及高額嫁妝如何扭曲女性的價值觀?
這樣的習俗也改變了女性的價值觀,讓她們覺得這些都是理所應當的,而女性就應該是男性的附屬品,她們一生都要圍繞著男人轉,這樣才能夠實現她們的人生目標。在印度,女性的日子暗無天日,確實非常慘了,她們看不到未來,就連明天的陽光也看不到了。
G. 印度的賣婚風俗,老婆能隨便賣給別人,最便宜的賣了多少錢
印度我們在熟悉不過了,這個國家給我的印象就是真的是非常神奇的國家,當然也是很落後的國家,即便是在如今的社會中,印度也有著非常濃厚的古老思想。
賣婚的過程就簡單了,買賣只要寫一份簡單的字據,然後兩個人簽字畫押就行了,女人就乖乖跟著走了。在整個買賣中,女人沒有任何發言的權利,如果有意見的話,回家之後就會立馬被休掉。女人越漂亮價格就越高,最便宜女人大概只值人民幣450塊錢左右。
H. 如果生了女兒,有可能被丟棄,印度女人的地位為何這么低
因為印度女人需要禮金,不是富裕人家根本就養不起。
每年,許多結婚婦女因嫁妝未能滿足男人的要求而受到傷害。有時女人會先結婚,因為家庭狀況無法再支付禮物,男人有時會殺死妻子。更糟糕的是,在印度,計劃殺害妻子通常不受法律制裁,而且由於未給新娘嫁妝,女人沒有告訴男人。因此,家庭暴力在印度非常普遍。一般來說,嫁妝的數量決定了女人在結婚後是否可以享有一定地位,以及是否會被男人毆打。
I. 印度自古以來的婦女地位 謝謝
案例很多,略舉幾枚以證吾言不虛。據《新印度時報》、《印度斯坦報》、《沙哈拉報》、《覺醒日報》等報道,僅2000年11月到2001年2月,印度新德里及其周邊,共發生燒死小媳婦案件8起。據印度國家犯罪記錄局統計,1996年、97年、98年,全國分別有5513名、6006名和6917名婦女因嫁妝而被燒死、掐死、毒死或刺死。自殺的還不算。分別有35246名、36592名和41318名婦女因陪嫁而遭受殘酷折磨。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印度受到傳統男尊女卑的風俗影響,婦女社會地位低落,現實生活中的婦女有如次等國民,然而隨著女性意識的抬頭,基於男女平等,婦女開始爭取自己應有的權益,愈來愈多的婦女走出家庭,步入社會,表現不輸男性,使得印度婦女逐漸陰暗,迎向光明。
10月間,路經孟買,汽車進入市區的途中,被一個車隊阻斷了去路。當地的馬哈塔省(Maharashtra)正在選舉議員,這個掛滿旗幟的車隊,顯然是一列競選隊伍,為首的車上站著一位中年婦女,英姿颯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她就是率領國大黨贏得5月國會選舉的桑尼雅.甘地(Sonia Gandhi),這位被9月6日富比世(Forbes)雜志推崇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十位女性之一,在亞洲排名第二,世界第三。
就在大家被這位印度最顯赫的婦女吸引的時候,一名形容枯槁的少女,懷抱著瘦弱的嬰兒,敲著街上汽車的車窗,用手指著她的嘴巴,再指一指懷中的嬰兒。她是印度街頭隨處可見的女乞丐。如果桑尼雅代表這個國家女權的極致,那麼這位少女勢無疑是處於社會最底層的縮影,兩者有如天壤之別。
印度知名的學術研究機構--塔塔社會研究所(Tata Instutute of Social Sciences)所長S. Parasuraman說,女性在印度神話及傳說中備受禮贊,印度教中象徵力量的Durga便是女神,但在現實生活中,女性卻飽嘗艱辛,屬於次等國民,桑尼雅只是特例。 (文轉五版)
--------------------------------------------------------------------------------
(文接頭版)
Parasuraman認為,這種現象有宗教與社會的原因。印度94%的人口信奉印度教與回教,而這兩種宗教都歧視女性。根據印度教的教義,一個人死前必需由兒子施以臨終儀式,靈魂才能得救,而且兒子繼承家產,有扶養父母的義務,於是父母千方百計的想生男孩,女孩先天就受歧視。
不僅如此,大約西元前750年寫成的印度教經典Padma Purana規定,女子在世間唯一的神就是她們的丈夫,她們唯一的工作就是順服丈夫,討丈夫歡心,不論他有任何缺陷。這種思想,深入民間,女性從小就被灌輸將來做個賢妻良母。
他表示,婚姻是許多女子的隱痛,因為印度盛行嫁妝,女子出嫁,如果沒有體面的妝奩,易受夫家凌虐。而且嫁妝不是結婚時一次付清,夫家在婚後多年還會不斷需索,腳踏車,機車,電視或者洗衣機,妻子因為父母無力負擔,而被夫家澆上汽油活活燒死的新聞,屢見不鮮。父母為了女兒的幸福,不得不勉力營治,女兒於是成為家庭的包袱。
事實上,印度人的婚姻多半由父母安排。而相親是女性一生之中極為羞辱的一刻,男方和他的家長應邀到女方家中。女方盛裝以待,用豐盛的食物款待男方,女方的家長免不了要誇耀女兒的手藝,例如強調菜餚都是女兒親手做的,然後才把女兒帶出來讓對方打量。
倘若對方滿意,雙方的父母就開始討論嫁妝。如果男方的條件好,比方是公務員,嫁妝就要多一些。反之,如果女方的條件好,譬如受過高中教育,嫁妝就可以少一些。如果談不攏,整個相親的過程就得重來一次。對女子而言,不論因為她外貌平庸,或是她的父親籌不出男方要求的嫁資而遭到拒絕,都是極大的創痛。
回顧印度的歷史,回教於7世紀時進入印度,16世紀因為信奉回教的蒙兀爾帝國統治印度而盛極一時,蒙兀爾皇帝Aurangzeb(1618-1707)並將回教定為國教,直到1858年最後一位蒙兀爾皇帝被英國逼迫遜位。回教嚴男女之防,女性不得與近親之外的男子接觸,外出必須戴面紗,生活形同受到禁閉。
雖然如今大部分的回教男子只有一位妻子,但是根據回教法律,他可以娶四個妻子,而且隨時隨地可以休妻,不需要任何理由,只要大聲說三遍「talaq」意即「我休了你。」不論是在盛怒之下或是經過仔細考慮。女子不能多婚,離婚要經過法院宣判。
回教家庭中女孩的繼承權僅為男孩的一半,理由是男人將來要養妻子,而女人則有丈夫可以仰賴,不需要那麼多。
在印度教與回教這兩種宗教的影響下,印度女性無異家中的奴僕,很少機會受教育,也難以獨立謀生。終其一生,她都是某個男子的女兒,妻子,母親或祖母,沒有自己的身份。在傳統的印度家庭,丈夫對妻子的稱謂通常是:「兒子的娘。」
正因為這種男尊女卑的傳統價值觀,形成殺害女嬰的習俗,女嬰被悶死,淹死,毒死或餓死時有所聞。在印度北部靠近沙漠的Rajasthan,有個叫作女娃崗的小山丘,是當地人掩埋女嬰的地點。這種習俗也在南部的Marai發現。
德蕾莎修女成立的仁愛修道會,在加爾各達開辦育幼院,門口擺設搖籃,供人留置棄嬰,其中90%是女嬰。
農村盛行的棄養女嬰風俗,到城市演變為墮胎,婦女驗孕發現懷的是女胎,常在家人的驅使下流產。
長年歧視女性的結果,影響人口結構中的兩性比率。正常的社會,女性略多,否則就表示女性的地位低落。1947年印度獨立時男女比率是1000比987,到2001年時下降為1000比933,而印度可能是男女比例世界最低的國家。
造成女性,尤其是鄉村婦女,生活艱苦的因素還有嬰兒死亡率,2002年為每1000名活產嬰兒中有高達68名死亡,同一年在美國是6.9名,與印度經濟發展情況相當的中國是27名,墨西哥是25名。
嬰兒死亡率高,而家庭又重視男嬰,於是婦女生育頻仍,影響她們的健康,因為婦女在妊娠及授乳期間普遍營養不良。而且印度孕婦分娩的風險頗高,每10000人中有540人死亡,在世界上與尼泊爾並列第19。平均只有42%的婦女在分娩時,能得到專業的醫療協助。原因是印度政府的公共醫療支出僅占國內生產毛額的0.9%,在全世界175個有統計資料國家中,名列171,連巴基斯坦(1%),尼泊爾(1.5%)與孟加拉(1.6%)都不如。
在印度,很少婦女會為了逃避悲慘的宿命而選擇單身,因為單身女性在印度被視為不正常。即使是受過良好教育,有正當工作的單身婦女,也不能受到和男性相同的待遇。她們在辦公室裏,常常成為男性的話題,租房子的時候,要忍受房東無禮的詰問:「你晚上什麼時候回來?你會在這里接待男性朋友嗎?你不能有客人留宿。」
在鄉村,婦女單身多半是因為遭到遺棄或是死了丈夫。她們必須獨力撫育子女,負擔家計。印度教還有一種寡婦躍入丈夫火葬柴堆中殉葬的習俗。1987年九月,Rajasthan省Deorala地區一位18歲的婦女?RoopKanwar因為殉葬而震驚全國。然而,令人困惑的是,許多地方政治人物竟然贊揚Roop Kanwar為貞節烈婦。事後有人發現Roop Kanwar不願殉葬,但是夫家親屬用葯把她迷倒,拖進火堆。這些親屬均被法院起訴。
相信輪回的印度教把婦女喪夫視為前世作孽的一種懲罰,童婚制度下的童年寡婦,尤其不祥,在里閭之間最受排斥。在印度南部的婆羅門階級,寡婦必須著粗服,兩周剃發一次,終身不得參加家庭的宴飲。她們的生命既無希望,也無樂趣,一片空洞。
利用非暴力抗爭領導印度獨立的甘地是最早喚醒婦女意識的印度領袖之一,他在1919年時便說過:「如果非暴力是我們存在的法則,那麼未來要靠婦女。」
1947年印度獨立之後的憲法第十五條禁止性別歧視,規定男女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知識就是力量,它幫助婦女就業,在經濟上得以自立,也解放婦女的思想,改變她們的生活。
這種情形在城市中的中產階級最為顯著,受過良好教育的女子,在婚前便有工作,可以分擔家計,成為男子競相追求的伴侶,男性的徵婚啟事中常有「職業婦女優先」的注記,當然她們需要准備的嫁妝也比較少。
印度政府近年來發現受過教育的女子,不但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還可以影響她們未來的家庭與子女,是對抗貧窮的利器,於是鼓勵女童就學,免費提供她們制服與定額津貼,但是印度全國識字率,仍舊只有59.5 %,而且僅女性48.3%,遠不及男性的70.2%。
女性意識抬頭,促使許多受過教育的婦女投身社會運動,對抗她們認為不公的法律與制度,像是家庭暴力,酗酒,強暴,驗孕,性騷擾,環境保護等等,她們的努力,加速舊社會的解體與新觀念的建立。
然而,改變似乎並非一帆風順,1975年?MadhyaPradesh 省Indore地區62歲的回教婦女Shah Bano,結婚45年後被丈夫離棄,1978年她要求法院強制丈夫按月支付贍養費,法院鑒於她的丈夫是一位收入優渥的律師,判令他每月支付贍養費大約18美元。雖然按照回教的法律,丈夫對下堂妻子的贍養義務,以離異之後3次經期為限,也就是相當於3個月左右。
這項判決在1985年獲得最高法院確定,立刻引起回教基本教義派抗議,認為違反回教的法律,也牴觸憲法中關於宗教自由的保障。當時的總理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擔心這項判決會引起回教徒騷動,下令予以撤銷,同時為了安撫回教徒,又在1986年經由國會通過了一項回教婦女法,禁止回教婦女援引保障一般婦女的世俗法律。年輕的回教部長Arif Mohammad Khan,為此憤而辭職。
這些波折顯示,千年的歧見很難一夕革除,但是今天印度大多數行業中不乏頭角崢嶸的女性,無論是醫生、科學家、工程師、民航機機師、警察首長等,而且從一九九二年起有了女性的軍官,她們的成就,證明女性解放運動已經展開,就像是一艘艨艟巨艦,雖然行動遲緩,一旦啟動,勢必勇往直前。
J. 印度農村地區女方嫁妝約為男方彩禮7倍,為何印度女方傾家盪產也要出嫁妝
可能是因為當地的風俗習慣不一樣吧,而且當地只要女方出的嫁妝比較多的話,說明女方是有實力的,可以保證女方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