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的男性小便池沒有門,為何要這樣設計
因為印度人比較習慣隨地大小便,如果小便池設計了門的話可能會使民眾有排斥心理。印度人心裡普遍有一個觀念,那就是排泄物是非常臟的,是污穢的東西,不應該觸碰,所以所有的印度人都習慣了隨地大小便,這樣帶來的好處就是可以不用清掃排泄物。而這種方式在印度人的心裡早已根深蒂固,所以小便池也要入鄉隨俗。
沒有門的小便池讓印度民眾漸漸接受不隨地大小便這件事。印度民眾不習慣室內廁所主要是不習慣封閉式的廁所,而小便池如果設計成有門的那就與室內廁所的下場一樣了。而沒有門的小便池不僅能夠限制上廁所的范圍,提高幹凈整潔的程度,也能夠在民眾能夠接受的前提之下,兩全其美。
2. 印度電影廁所革命描寫的是什麼時間的事情什麼
逐一而述:
《廁所英雄》是2017年上映的一部印度電影,而早在2012年,BBC曾以印度中央邦一個於2011年發生的真實事例為報道,全程介紹了結婚五天的新娘安妮塔·納雷(Anita Narre)因丈夫希夫蘭(Shivram, 日薪工/日雇勞工)家中沒有廁所,憤而離家的故事。事後希夫蘭在全村人的幫助下修建了廁所,安妮塔因此回到了丈夫家中。如圖,該女子照片:
此外,雖然《廁所英雄》的結局是人人喜聞樂見的,但除上述兩件因廁所引發的婚姻爭議事件外,能看到一些如:
2014年印度北方邦的佈道恩地區-卡爾塔村兩名14/15歲的表姐妹因夜間如廁被奸殺並弔死在樹上;
2015年恰爾肯德邦一名17歲少女Khushboo Kumari,因哀求家中修廁無果而上吊自殺。
更早也有,這也是莫迪宣布「Swachh Bharat Mission」的最初動機之一。
3. 莫迪上台時宣布修建了一億多間廁所,如今印度的「廁所革命」成功了嗎
之前莫迪宣布要在國內建設一億個廁所,時間過去挺久了,現在變的怎麼樣了呢?今年10月2日是甘地誕辰150周年紀念日,甘地之前指出廁所是印度文明和健康的一項主要指標。
最後,露天如廁存在公共衛生危害風險,比如感染和傳播一系列疾病,此外,露天如廁還可能造成安全和隱私問題,這些都是莫迪要推行廁所革命的重要原因。整體上看,這個廁所革命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不過還有很多人喜歡就地如廁,這個習慣要用很長的時間去改變。
4. 印度到處都是「露天」廁所,那麼印度女人是怎麼上廁所的呢
近些年來,作為金磚國家之一的印度,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所樹立的大國形象也迅速崛起。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生活在21世紀的大國,印度竟然還有過半的人口在露天大小便。據前幾年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至今印度人有1.31億家庭沒有修建廁所,800多萬家庭仍然在使用公共廁所,超過1.23億的印度家庭至今在戶外如廁。
無論是在印度的首都新德里,還是在經濟繁榮的孟買,凡是去過印度的人都會發現,在這些城市的鐵道邊、海岸邊,人們都泰然自若地隨地大小便,印度的鐵路系統甚至被稱之為「全球最大的露天廁所」。
戶外廁所
近些年來,隨著印度的崛起,「廁所文化」也備受印度政府和世人的關注,隨地大小便的「傳統文化」,導致了印度的國家形象受損。為了提高女性權益,改善國家形象,印度社會發起了「無廁所,無妻子」的活動,該活動的目的在於號召女性,不嫁給不能提供衛生間的求婚者,以此來提高女性權益,保證女性的衛生安全。聯合國自2014年發起了「清潔印度」運動,印度政府從世界銀行貸款15億,用來投建新廁所。希望有朝一日,印度女性的「廁所革命」可以真正的實現。
5. 印度曾進行了廁所革命,為何那些建造的廁所最後變成了廚房
因為印度人不願意接受室內廁所,廁所被荒廢後改造成為了廚房。印度隨地大小便的情況是非常常見的,因為在所有印度人的心裡,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想法,那就是排泄物都是污穢的,沒有人願意與排泄物共處一室。所以這么多年來,印度人一直選擇了在室外大小便這種方式,為的就是不與排泄物同時在一個封閉空間當中。
為了不讓廁所被荒廢,所以就改造成了廚房二次利用。因為廁所在修建過程中通了上下水,所以有作為廚房的條件,這就使得這些廁所在被荒廢了之後,很多民眾拿它們當做廚房來使用。政府見狀,知道室內廁所無法推廣,就將很多廁所改造成了廚房,供民眾來使用,也算作是一個便民方式。
6. 為什麼印度人上廁所要用手擦
一般來講,在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大小便都要上廁所來解決,在但印度是一個例外,因為在印度根本就找不到廁所。印度廁所都沒有衛生紙,人們也不習慣自帶衛生紙,全部是在馬桶旁備有一個水槽,是伸手可及的。大便過後,便用左手手指去擦肛門,然後馬桶邊水槽里的水沖洗左手。覺得用紙費事,而且浪費資源,還要花錢買衛生紙。
只有在有外國人光顧的高級場所的衛生間里才有手紙,這其實是一個好習慣。其好處首先痔瘡的發病率大大減低;其次可以大量節約紙張,對保護地球資源、綠色工程的保護和發展,都極為有利。光這一項,就能節約大量木材。但旅居在印度的僑胞,認為有傷大雅,大都還不習慣,至今保持著自己的民族習慣,仍然用手紙
7. 印度進行了廁所革命,為何印度人卻把廁所變成了廚房
印度人之所以把廁所變成廚房,是因為他們認為廁所是不幹凈的東西,不能建在家裡面,而印度當地的政府也只是光負責給他們安裝廁所,但是並沒有從實際上解決根本的問題,沒有辦法通上水,所以就導致了印度人根本沒辦法用這些廁所,就把廁所改成了廚房了。
但是很多人沒有將廁所當成廁所來用,他們將廁所變成了廁所,還有的把廁所當成了新房子,雜貨店使用。當被問到原因時,印度人都說每天光是挑吃的水就要走三公里的路,現在這個廁所也沒有通水,還要專門給廁所挑水,是很累的。
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因為高層只關心人們用不用廁所,而不關心人們的習慣和廁所能不能正常工作。
8. 莫迪的「廁所革命」成功了嗎
經過幾十年經濟上的迅猛發展印度離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已經只一光年之遙。不過在表面上看來光鮮亮麗的背後,這個國家卻隱藏著許多讓世人詬病的社會問題。
據印度自己的國家統計局的報告數據,印度目前僅有71.3%的農村受訪家庭表示他們能用上廁所。而其中3.5%的受訪者表示,盡管有廁所但他們從來不用。不過這個數據已經比2012年僅僅40.6%的廁所覆蓋率高的多了。
不得不說通過廁所革命,印度已經在改善國民的衛生習慣和國家的衛生環境上邁出了大大的一步。但很明顯一億個廁所,99%的農村廁所覆蓋率是不可能的。
9. 露天如廁讓印度蒙羞,2014年莫迪總理計劃5年蓋1億廁所,成效如何
「長籌未必輸孫皓,香棗何勞問石崇。」——《葯轉》李商隱
01
一般人可能看到這首詩根本不知道在說啥,其實這首詩說的正是如廁這件事。古代人對如廁二字十分隱晦,李商隱為了含蓄的表達如此,寫的也是隱晦直至。在我們國家,把上廁所隱晦成大號或小號,隨地大小便被認為是極度不文明的做法。不過這一切在開掛民族那裡卻不一樣了,對印度領導人來說,最頭疼的事情之一就是廁所問題。
04
就目前來看,印度的廁所行動任重而道遠,不過印度確實有實力解決這一問題,只是需要時間罷了。
10. 印度政府倡導的廁所革命為什麼資金充足卻無法順利推進
2019年11月,印度總理莫迪在甘地誕辰150周年大會上宣布,五年以來,印度已經在全國建成廁所超過1億個,成功解決了印度99%的民眾如廁問題,露天上廁所在印度已經成為了歷史。
在此之前的9月,莫迪在前往美國參加聯合國大會時,還受邀參加了在紐約林肯表演藝術中心舉行的,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舉辦的頒獎儀式。該基金會為表彰莫迪在環境問題上做出的貢獻,特意把去年的“全球目標守衛者”榮譽頒給了他。
(廁所革命)
計劃實施後,2015年全印度共建廁所近500萬座,2016年建成580萬座,在2017-2018年,印度的廁所建設達到高潮。一年內建成廁所數量近3000萬個。
但是,即便按照這樣的速度計算,莫迪政府要在2019年實現目標,還必須完成大約4000萬座廁所的修建,這顯然是相當困難的。
那麼,莫迪政府最終實現“廁所革命”了嗎?
印度統計局在2019年下半年做了一項調查,在對10萬人的調查中,僅有大約71%的農村受訪家庭表示能用上廁所,還有4%的受訪者表示,雖然家裡有廁所,但他們從來不用。在個別邦,如奧里薩邦,仍然有高達40%的農村家庭沒有修建廁所。
但是,印度政府在2019年發布的《國家年度農村衛生調查報告》中,卻有著不同的說法。這份報告顯示,農村家庭廁所的覆蓋率已超過了95%。
不過,縱觀莫迪政府的“廁所革命”,似乎還沒有完全達到預定目標,但取得的成效還是有目共睹的。
印度衛生官員表示,要真正實現戶外隨地大小便的“零排放”,除了廁所等硬體設施全部到位外,還必須要轉變印度人的觀念,革除人們根深蒂固的傳統陋習。
這項艱巨的任務,恐怕要等待更長的時間。因此,莫迪的“廁所革命”,還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