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蒙古,俄羅斯的地理位置和旅遊勝地
印度:位於南亞次大陸,勝地有阿格拉的泰姬陵、聖城瓦拉納西、孟買印度門
蒙古國:位於東亞中俄之間,是個內陸國,旅遊資源匱乏。旅遊勝地有烏拉巴託大汗紀念館、杭愛山
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分為歐洲部分和亞洲部分(西伯利亞),名勝有聖彼得堡冬宮、莫斯科紅場和克里姆林宮、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以及海參崴、伯力、海蘭泡等中俄邊界城市
2. 蒙古與印度
當時蒙古帝國分裂後~應該在元朝末年~
巴布爾是成吉思汗(母系)和帖木兒(父系)的後裔,是蒙古化的突厥人。「莫卧兒」即是「蒙古」的意思。巴布爾生於中亞的大宛,11歲繼承父親的王位,在中亞錫爾河上游稱王,成功挫敗了來自四方的吞並陰謀,但最終被烏茲別克人打敗,並逐住中亞,成為無家可歸的流浪者。巴布爾被迫放棄重建帖木爾帝國的理想,1504年,趁阿富汗內亂之際,他率領300名部下攻入阿富汗,建立喀布爾為首都的國家。1525年,巴布爾率軍進攻印度。1526年,在第一次帕尼帕特戰役中擊敗由易卜拉欣·洛提國王統帥的德里素丹國軍隊,易卜拉欣·洛提陣亡。在征服過程中,巴布爾創造了奇跡,他以12000人的部隊打敗了印度的10萬大軍。巴布爾攻取德里,並於4月27日在大清真寺的禮拜儀式上,宣布為「印度斯坦皇帝」,以德里作為他的新首都,結束了德里素丹國在印度320年的統治,建立莫卧兒帝國。1527年,莫卧兒軍隊與以梅瓦爾的拉那·桑伽為首的拉其普特同盟在亞格拉以西的坎奴村進行決戰,拉其普特同盟戰敗。1530年,巴布爾在亞格拉駕崩,其子胡馬雍繼位為莫卧兒皇帝。
3. 為什麼戰無不勝的蒙古國沒有吞並自己身邊的印度
成吉思汗是古代蒙古的首領,在他的領導下蒙古各部落最終實現了統一,他是世界歷史上的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成吉思汗在位期間,曾多次發動征服戰爭,征服地域十分廣闊,西達黑海海濱,東括幾乎整個東亞,建立了世界歷史上著名的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
盡管這個帝國十分龐大,但有一點是令人疑惑的,蒙古的鐵騎征戰到了歐洲,唯獨沒有侵佔離自己較近的印度國。這不得不引起他人的注意。胸懷大志的成吉思汗怎麼可能放棄征伐一個離自己近而又富有的帝國呢?歷史上有很多學者對此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而戰象和戰馬的配合就更是天衣無縫,象馬並肩作戰,由象開道,戰馬就能沖鋒陷陣;而有了馬沖鋒,象就可以沖殺踐踏。根據印度文獻記載,當時印度的部隊包括四種,象兵名列旗手,其次才是馬兵、戰車兵、步兵。可見印度是將象兵放到了制勝的地位。如果兩軍交戰,蒙古騎兵很可能要遭遇象戰,蒙古騎兵將很難應付,這一點成吉思汗的後代就嘗到了印度象兵的苦果。
1397年,成吉思汗的後代帖木兒決定完成先祖的大業,排除眾議發兵印度。他先命令其孫賈汗吉率領三萬騎兵作為遠征軍的先鋒隊,賈汗吉在1397年成功渡過印度河,並於1398年5月攻佔了木爾坦。隨後,帖木兒親率十萬遠征軍,橫越興都庫什山脈到達了喀布爾。1398年9月,帖木兒特意選擇了當年扎蘭丁過河的同一地點渡過印度河,意為完成成吉思汗未完之事業。帖木兒與賈汗吉會師索特里粟河,然後繼續前進,一路上所向無敵,直到遭遇了印度的象兵。
當時印度軍派出了120頭戰象,每頭象的背上背負一個戰樓,樓內有戰士12~14人不等,他們以箭為武器,處在幾米高的戰象上可以居高臨下地從戰樓中向腳下和遠方的敵人發箭。印度軍的這種作戰方法蒙古人從未見過。
蒙古軍隊的戰馬見到這等龐然大物,任憑怎麼鞭打也不上前。頓時軍中一片混亂,象背戰樓里的箭如雨飛,蒙古騎兵死傷不少,不得不馬上回頭撤退。帖木兒見識到了戰象的威力,他的進軍計劃遂被這種龐然大物打亂了。盡管之後他想出了用火攻的方式來制伏象群,但之前的戰斗在蒙古騎兵中已留下了陰影。所以說如果當初成吉思汗的騎兵強行攻進印度也勢必會遭遇象戰,那對於已十分疲倦的蒙古騎兵是不是致命的就不知道了。
沒有人知道蒙古騎兵要是強行攻進了印度,歷史將怎樣續寫,但最後成吉思汗決定從印度撤軍,從而保住了蒙古軍的主要力量,大元王朝最終得以在東方屹立才是真正的史實!
4. 連蒙古人都拿其沒轍的古印度,究竟有多強大
古印度其實實力也是比較強悍的,當時蒙古軍隊曾經多次去攻列印度都沒有獲得戰爭的勝利。由此就可以看出當時古印度的軍事實力不容小覷。雖然當時古印度的軍事實力,如果和中國進行比較的話,明顯是中國略高一籌,但是同樣古印度的軍隊也有他們自己獨特的作戰方法。
第2個原因就是當時印度的軍隊有著獨有的特點,他們使用的是象群作戰。要知道大象對於這些騎兵來說,本身就是有著不小的震懾力的。所以如果把大象當成是作戰工具的話,那麼一定程度也對蒙古軍隊造成震懾作用,也就影響到了整個蒙古軍隊的發揮。很多蒙古士兵到達印度之後,都沒有辦法適應當地的氣候,開始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這也進一步削弱了蒙古軍隊的戰鬥力。
5. 印度的面積和蒙古的面積哪個更大
印度的面積更大,印度國土面積為2974700平方公里,通常是指的是陸地面積計算的,包括印度領土面積、轄區內島嶼面積、印度內陸中的湖泊面識,不包含領海面積。印度面積2974700平方公里,通常也寫成2974700平方千米、297.47萬平方公里2974700000000平方米;蒙古是一個小國家,面積45萬平方公里。
6. 羅馬帝國、希臘帝國、蒙古帝國、阿拉伯帝國、印度帝國、印加帝國哪些國家是世界上曾經最強大的國家
世界歷史上偉大的帝國:羅馬帝國(疆域東達不列顛南部,整個歐洲大陸,撒哈拉以北的非洲,地中海變成內陸湖,包括兩河流域的西亞)。
中國的漢唐清三朝,疆域最大南至交趾(越南),北至今俄羅斯貝加爾湖(北海),西至包括哈薩克首都阿拉木圖的廣大中亞地區,東至朝鮮半島,現在中國也不算小了丟了蒙古得了西藏(西藏在歷史上只有清代才納入版圖,但從不駐軍)。
亞歷山大帝國(疆域包括北非的埃及,歐洲的整個巴爾干半島,包括現在伊拉克,伊朗,敘利亞,巴勒斯坦,印度,阿富汗,中亞五國,沙特的中西亞)。盛極而衰,一朝就滅亡了,國家被手下將領四分五裂,包括托勒密的埃及,卡桑德的希臘,還有敘利亞,波斯。。。。。。
蒙古帝國,採用分封制度,以中國元朝為宗主國,鐵木真長子術赤的欽察汗國(俄羅斯),次子窩闊台帝國(包括新疆的西域地區),三子察合台帝國(中亞南部,印度北部),伊爾汗國(兩河流域的西亞,兵鋒至埃及被馬木留克騎兵擊敗所止)。除了伊爾汗國和元朝一直交好外其它2個汗國從忽必烈開始就不服元朝宗主權,甚至一度交兵。元朝後期這些國家有的被所壓迫民族推翻,有的內戰又四分五裂成無數小汗國(克里米亞汗國就是一個)。元朝被朱元璋推翻後退至蒙古建立北元,又發生內戰,甚至統治者都不是鐵木真的黃金家族,最後一個蒙古黃金家族的汗被後金所殺。
阿拉伯帝國的哈里發王朝(疆域包括西班牙葡萄牙的伊比利亞半島,整個北非,除了西伯利亞,中國印度外的整個亞洲大陸),哈里發是默罕默德的繼承者,它的境遇和亞歷山大帝國一樣,政治不穩定,被四分五裂的倭瑪雅王朝和法蒂瑪王朝取代。
奧斯曼帝國,突 厥人建立,包括希臘的巴爾干半島,北非東部(埃及和突尼西亞,利比亞一部分),包括兩河流域的西亞。和當時自稱蒙古帝國繼承者的中亞的突 厥 化的帖木兒帝國接壤。
還有俄羅斯帝國,大家都知道就不介紹了。希臘從來都沒有帝國,一直是以相同文化的城邦所組成,後期以雅典為首的提洛聯盟和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桑聯盟之間的戰爭摧毀了希臘文明,從此淪為亞歷山大,羅馬,拜占庭,奧斯曼的附庸。印度只有在莫卧兒帝國時期才長期統一過,這中統一也很牽強,地方王公勢力很大,莫卧兒帝國的疆域也沒現在印度大。印加只有秘魯等一兩個南美國家這么大,實在稱不上什麼帝國;阿茲特克帝國就是現在的墨西哥,論實力和統一前的秦國不能比。
民主是西方文明的一個特例,是以希臘文明和羅馬共和國時期孕育,在當今發揚光大,其它文明沒有民主這個概念!!!
7. 橫掃歐亞大陸的幾十萬蒙古騎兵,為何沒有能征服印度大陸
總的來說,根本上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軍事原因。
雖然蒙古大軍能征善戰,滅金、滅宋、征服歐亞這些戰績都說明了蒙古這個游牧國家的強大。但是並不就代表任何情況下,他們都是無敵的。
首先,印度大陸離元朝實在是太遠,並且水路眾多,補給線過長的同時還補給艱難。
不過,歐洲離亞洲豈不是更遠?為什麼歐洲都能征服呢?
這就要說到影響蒙古人戰力的重點了:蒙古戰力之所以強大的原因是什麼?就是他們有著冷兵器時代所向披靡的戰法:騎射。
由於身負巨大戰爭功勛的忽必烈與受蒙古貴族擁護的阿里不哥爭奪汗位,蒙古分裂成了四大汗國,直到1294年鐵穆耳即位才成功合並,承認了天可汗地位。
對外軍隊征戰乏力,對內政事治理不利、政權更迭。這些原因使得蒙古自顧無暇,又何談繼續對外擴張呢?
8. 蒙古國和印度,哪個文化習俗和中國差別更大
你好!從歷史學上來說,蒙古國和印度兩個國家,印度的文化習俗和中國差別更大。
蒙古國,在元朝統一了中國的時候,蒙古就劃進了中國的版圖,明朝以後,雖說是蒙古國統一了,但是在清朝康熙年間,又將蒙古國收回來了,一直到1946年蒙古國的獨立。從上述這些事情來說,蒙古國的文化習俗和中國差別不大。
印度、中國、埃及、巴比倫是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國。這四大文明古國,各有各的文明文化、各有各的風俗習慣,他們都有著不同的傳承。所以說,印度相比蒙古國來說,和中國的文化習俗差別更大。
9. 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國哪一個實力更強有什麼證據
13世紀,蒙古帝國崛起之後,摧枯拉朽的席捲歐亞大陸,鐵騎之下滅國無數,很多都是被分分鍾滅國,但這裡面有兩個國家非常特別,堅持的時間特別長,即南宋與古印度。其中,蒙古征服南宋用了50餘年,征服古印度卻用了300餘年,那麼這意味著古印度比中國南宋更強?
總而言之,印度有印度的優勢,南宋有南宋的堅韌,通過蒙古征服這兩者的時間,很難判斷誰的軍事能力更強。
10. 中國與蒙古,印度尼西亞,俄羅斯,日本相比,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我國的地理優勢有一下四點:
1、海陸兼備
東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這樣的海陸位置,再加上西高東低的地勢,就使我國東部和南部廣大地區深受
海洋影響,雨量豐灃,對於農業生產的發展十分有利;同時,廣闊的海洋也為我國發展海上交通,加強同各國人民
的友好往來,以及發展各種海洋事業,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2、氣候帶多
當北方的黑龍江省還是冰天雪地的時候,南方的海南島已經是春耕時節了,而南海諸島更是一片盛夏景象。我國
東西相距5200千米,跨經度60多度,東西兩端的時差在4小時以上。當松花江上將近中午的時候,帕米爾高原還是
陽光初照的早晨。
3、物產豐富,無需進口
絕大部分領土在北溫帶,南部一小部分在熱帶。這樣的緯度位置
既適於人類生活,又使溫帶、亞熱帶的各種動植物在我國都能繁殖生長,給我國發展多種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4、鄰國多
我國有漫長的國界線,陸上疆界長達兩萬多千米,與15個國家為鄰,東鄰朝鮮,南有越南、寮國和緬甸,北
有俄羅斯和蒙古,西北有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西有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有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
我國東面和東南面瀕臨海洋,有綿長的海岸線,隔海相望的國家有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和
印度尼西亞6個國家。
另外,從戰略上講,我國有著很深的戰略縱深,是很多鄰國或者敵國想戰而不敢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