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HN45式155毫米加榴炮有哪些突出特點
GHN45式155毫米加榴炮是由加拿大魁北克航天研究公司研製的GC45式155毫米加榴炮發展而來的。1979年11月,該公司把生產GC45的許可權授予奧地利沃斯特,阿爾派恩公司。沃斯特—阿爾派恩公司發現該炮的性能很好,但也發現,該炮在野外操作還有不便之處,且不符合歐洲牽引條例的要求。固此必須對其進行改進後才能大量生產。
為此,該公司對GC45式加榴炮的原設計作了許多改進,有些改進已應用於生產,改進後的火炮被定名為GHN45式155毫米加榴炮。
沃斯特—阿爾派恩公司曾在不同的國家,在不同的氣候和其它環境條件下,如在嚴寒地區、沙漠地區和高濕度地區,從海平面到海拔4000米的不同高程上,對GHN45式火炮進行了多次試驗。試驗中,該炮在39公里射程上的精度穩定,距離精度為射程的0.35%,方向精度為0.7密位。
試驗證明,發射陣地高程即使高達4000米,該炮的射表也是適用的。1981年9月在中東進行的射擊表演中,該炮在高程為600米、氣溫為30~35℃的發射陣地上,把遠程全膛彈和遠程全膛彈底排氣彈分別發射到了32公里和43公里的距離上。
為確定火炮的使用壽命,沃斯特—-阿爾派恩公司還對第一批批量生產的GHN45式加榴炮中的兩門進行了破壞性試驗。試驗中,在標准條件下共發射3000多發炮彈(全裝葯),沒發生任何問題。到目前為止,所試驗的最大膛壓為5340公斤/平方厘米,沒發生過事故。
GHN45式加榴炮於1981年下半年在奧地利開始批量生產。基本的鍛造工作是在卡普芬貝格進行的,最後的機械加工和裝配是在靠近希特拉明的利岑進行的。
GHN45式加榴炮由沃斯特—阿爾派恩公司的諾里肯分公司負責生產和銷售,到1983年12月已生產了200多門,其中200門是賣給約旦陸軍的,其餘一小部分賣給了其它三個國家。比利時研製的團級用40管火箭炮。系比利時GC-45式加榴炮的改進型。
本炮突出特點是炮身長,射程遠,彈道機動性好,炮管壽命長,威力大,採用半自動螺式炮閂和氣體輸彈機,火炮射速大。有輔助推進裝置,機動性好。最大射程8000米,射速40發/6秒,有40根定向管,可單發或連射,攜彈量160發,戰斗狀態全重5350千克。
使用國還有約旦、伊拉克。
結構性能
口徑:155毫米;初速:897米/秒(榴彈);最大射程:30000米(榴彈);方向射界:70度;高低射界:-5+72度;最大射速6發/分;炮全長9550毫米(行軍狀態);炮全重:12140公斤;編制炮手8人;運動方式:卡車牽引;配用彈葯:常規彈葯多種。
2. 火炮口徑和初速與射程有什麼關系
火炮的膛壓、身管長度、口徑、彈丸、初速、射程、精度的關系。
我們一般將幾個因素的影響效果進行對比的時候,都假設其他因素不變,以便於比較。
首先,我們從能量的角度來評價一下身管長度、口徑、彈丸、膛壓對初速的影響。
大家知道,彈丸離開炮膛,是發射葯燃燒產生的火葯氣體推動的結果。但是火葯燃燒產生的能量並不是全部用於推動彈丸前進,而是由很多部分組成,包括用於彈丸直線運動的動能、彈丸旋轉運動的能量、未燃燒的火葯顆粒及火葯氣體本身具有的能量、炮身及其他部分後坐的能量、彈丸擠進膛線的能量、火葯氣體傳遞給身管、葯筒、彈丸的熱能。由此可以看出,只有用於彈丸直線運動的能量才是有效功,其他的都稱為次要功。內彈道學中有一個次要功系數,就是次要功與火葯氣體總能量的比例。次要功系數越低,彈丸獲得的用於直線運動的能量越高,初速就越高。
彈丸是在火葯氣體的推動作用下運動的,根據動能公式E=0.5×m×v2,我們知道彈丸獲得的能量越大,初速就越高。而彈丸獲得的能量與膛壓、口徑、身管長度有關,膛壓越高、口徑越大,彈丸受火葯氣體的作用力就越大,身管長度越長,彈丸受火葯氣體作用的時間越長。很顯然,提高初速的辦法無非是提高彈丸獲得的能量,和降低彈丸質量。
提高膛壓顯然是個有效的辦法,可以使彈丸初速有明顯的提高。提高膛壓的辦法很多,如增大葯室容積,提高發射葯的火葯力f等。增大葯室容積的辦法,大家聽說的比較多,實質就是多裝火葯。這是當前提高彈丸初速的常用方法,也是主要方法。提高發射葯的火葯力f,也是很有效的方法。這相當於提高了同等質量的火葯能夠產生的能量。
但是,膛壓提高也會使身管的燒蝕增大,降低身管的壽命。過去,地面壓制火炮一般壽命在3000發以上,二戰期間,蘇制某型122毫米榴彈炮甚至達到1萬發。可是高膛壓火炮的壽命很少超過1000發,有些高膛壓火炮甚至只有數百發。有個說法,某型滑膛炮打一發穿甲彈,身管磨損1道。要提高身管壽命,一般採取的辦法是降低火葯燃燒的溫度、加護膛劑、內膛鍍鉻等。
增加身管長度,實質上是增加火葯氣體對彈丸做功的距離,使彈丸獲得更多的能量。如著名的105毫米坦克炮,發射穿甲彈的初速是1455米/秒,加長身管後初速達到1500米/秒。
在彈丸獲得的能量一定的情況下,減小彈丸質量可以大幅度提高初速。比如美M68式105毫米坦克炮,破甲彈初速1173米/秒,彈丸質量約20千克,而穿甲彈質量約5千克,初速可以達到1455米/秒。脫殼穿甲彈能獲得如此高的初速,主要原因就是大炮打小彈。
在次要功中有一個彈丸旋轉運動的能量,還有一個彈丸擠進膛線的能量,這些主要是針對線膛炮而言的。而滑膛炮就沒有這些問題,從而降低次要功,增加有效功。
增大口徑也有相當的作用,這樣做可以使火葯氣體對彈丸的作用面積增大,從而使彈丸獲得的能量增加。120/125毫米坦克炮發展到現在,穿甲能力的提高已經接近了極限,要想進一步提高穿甲彈的動能,就必須要增大口徑了。所以各國都在研究140毫米坦克炮。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彈丸質量、射程、初速之間的關系。
初速和射程之間的關系比較好理解,提高初速,通常都會增大射程。
彈丸質量對初速有影響,彈丸質量大,初速就低,在一定距離內,射程就會降低。但是超出一定射程後,射程反而會增大。
再次,我們看看身管長度、初速、精度之間的關系。
我們知道,增大身管長度,可以提高初速,從而提高動能彈的威力。但是增大身管長度,也會使身管更易於彎曲,並增大發射時的橫向振動,使彈丸散布增大,平均彈著點偏離預期命中點。提高初速,在對同一個目標射擊時,又可以使彈丸飛行時間減小,從而減少受外界環境(如橫風、縱風)因素影響的時間和效果。
如何使增大身管長度時,在提高威力和保持精度兩方面保持平衡,始終是一個比較難解決的問題。在坦克炮、反坦克炮等對直瞄射擊精度要求高的武器上,一般採取的方法是在身管外增加熱護套、在炮口安裝炮口基準系統。
由於自然界的日照、橫風、降水等因素的影響,火炮身管的受熱情況和散熱情況都是不均勻的,通常是受太陽照射的一面溫度高,迎風面溫度低,直接受到降水沖刷的一面溫度低。身管在受熱、散熱不均勻的情況下,就會向溫度低的一面彎曲,從而使平均彈著點偏移。採用熱護套後,會降低外界因素對身管散熱、受熱情況的影響,使身管受熱情況趨向一致,降低身管的彎曲。如美國M68式105毫米坦克炮所做的試驗表明,採用熱護套後,彈著點的散布只有不採用熱護套時的39%。
如何進一步提高精度?採用炮口基準系統是一個有效的辦法。炮口基準系統一般由照射光源、炮口反光鏡及其他機構組成。照射光源發出的光束,通過炮口反光鏡的反射,進入瞄準鏡視場中,這樣,射手就可以隨時在車內精確地觀察到炮口的位置,從而對瞄準指標進行精確地校正,提高射擊精度。
最後,我們再來談談脫殼穿甲彈。
大家都知道脫殼穿甲彈是當前對裝甲目標射擊的首選彈種,尤其是對復合裝甲,效果很好。當前的脫殼穿甲彈都是尾翼穩定的次口徑彈葯。大家普遍認為,線膛炮發射的旋轉穩定彈丸比滑膛炮發射的尾翼穩定彈丸散布小、精度高,那脫殼穿甲彈為什麼還要反其道而行之?
這主要是提高穿甲彈穿甲威力的要求。
很多人都認為,穿甲彈的威力大小,主要評價指標是炮口動能。其實不然,真正評價穿甲威力的指標應該是彈丸單位橫截面上的動能大小(比動能)。比如蘇制44式100毫米被帽穿甲彈,彈丸質量15.88千克,初速887米/秒,炮口動能6.24MJ,比動能198.1MJ,2000米穿甲威力155毫米/90度;美M735A型105毫米脫殼穿甲彈,彈丸質量4.99千克,初速1473米/秒,炮口動能5.41MJ,比動能1076.8MJ,2000米穿甲威力350毫米/90度。105穿甲彈比100穿甲彈的炮口動能低,但是比動能增大約4倍,穿甲威力提高1倍以上。
所以,採用次口徑彈丸,可以降低彈丸質量、提高初速、增大比動能,從而提高威力。要進一步提高穿甲威力,就要努力減小彈丸直徑,提高長徑比。但是,在提高長徑比的問題上遇到了這樣的問題。開始,各國也是用線膛炮發射旋轉穩定的脫殼穿甲彈。但是旋轉穩定彈丸的長徑比不能大於5,否則將因為極轉動慣量的減小,赤道轉動慣量的增大,失去飛行穩定性。而尾翼穩定的彈丸,其飛行穩定性取決於空氣動力合力的作用點(壓心)和重心的相對位置,長徑比可以做得很大。於是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各國相繼採用了尾翼穩定的脫殼穿甲彈,保證了威力的不斷提高。美M735A型105毫米脫殼穿甲彈,長徑比已經達到12,目前,脫殼穿甲彈的長徑比已經可以達到30。
顯然,脫殼穿甲彈的長徑比與火炮身管長度與口徑之比沒有任何關系,也無法進行類比。火炮身管長度與口徑之比影響的是初速,該值越大,初速越大;而穿甲彈的長徑比影響的是穿甲威力。至於說什麼身管長度與口徑之比越大,身管磨損就越嚴重,理由並不充分。對線膛炮而言,真正磨損嚴重的是身管的兩頭,膛線起始部和炮口部分。真正對身管的磨損和燒蝕影響嚴重的是膛壓的高低和火葯燃燒的溫度,而不是長度與口徑之比。
3. 105~155毫米口徑榴彈炮的殺傷半徑是多少米
105~155毫米口徑榴彈炮的殺傷半徑如下
105毫米的殺傷半徑多在10米到20米左右,但若採用優化方式,殺傷半徑也可以達到20米到30米;
122毫米的殺傷半徑則有15米到25米左右;
152毫米和155毫米的殺傷半徑多在20米到30米左右;
以上僅僅是絕對致命彈片的殺傷距離, 但不少彈片在飛行50米以上的距離後仍然能夠將無防護的人員斃傷。
(3)印度155毫米火炮初速是多少擴展閱讀:
目前世界上的主流榴彈炮及其口徑
1、中國W90式203毫米
中國W90式203毫米榴彈炮,該炮口徑為203.2毫米,初速933米/秒,射速1-2發/分。
2、美國M119A1式105毫米
美國M119A1是一種輕型可空運、空降或牽引的105毫米榴彈炮,可向輕步兵師和旅提供直接和非直接火力支援,主要裝備空降部隊、空中突擊和輕步兵部隊。最初由英國諾丁漢皇家兵工廠設計製造,型號為L118/119輕型火炮。
3、中國122毫米自行榴彈炮
中國研製的輪式自行榴彈炮。主要用於協同坦克作戰,為坦克提供火力支援,以殲敵有生力量,壓制敵火器,摧毀野戰工事及火力點。具有射程遠,機動性好,防護力強,射擊精度高,能快速投入戰斗和轉移發射陣地等特點。
4、中國66式152毫米
66式152毫米加農榴彈炮是是根據前蘇聯D-20式152毫米加農榴彈炮仿製而成,1966年生產定型,大量裝備部隊,是我軍的主力加農榴彈炮。該炮採用60式122毫米加農炮的炮架,只是將單筒身管更換為152毫米口徑的身管,該炮與59-1式130毫米加農炮有60%以上的零部件通用。
5、日本75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
日本制鋼公司和三菱重工60年代後期研製,1975年定型生產的155毫米新型裝甲自行火炮,1978年裝備部隊,用以取代美製M-44A1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使用履帶式專用底盤車。裝備陸上自衛隊自行炮兵部隊,系路上自衛隊自行炮兵部隊。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榴彈炮
4. 印度組建多個「豪華」炮團,單炮價值高達500萬美元,作用能有多大
人們總是眼鏡盯著印度的坦克、戰斗機、航母,感覺這個排名真的不離譜,也能理解印度總是覺得委屈,排名全球第三才符合印度的心理。媒體報道印度炮兵部隊要鳥槍換炮了,花巨資計劃采購先進火炮,火炮價格可謂豪華,一旦計劃完成,印度軍隊的實力必將極大的躍升。實際上,印度的炮兵太落後了,落後到印度自己都不好意思對外展示。
印度陸軍炮兵部隊現狀:說到印度炮兵,瑞典的FH77B155毫米口徑火炮(牽引、帶輔助自走能力)、韓國K9自行火炮、美國M777155毫米口徑牽引火炮、俄羅斯龍卷風火箭炮、印度國產皮娜卡火箭炮等等,看著很先進。其實,印度的自行火炮不過200門,155毫米口徑牽引火炮數百門,剩下的基本都是老舊的105毫米、130毫米牽引榴彈炮,以及大量AM-50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
印軍印軍的炮兵團分為三種:中型炮兵團、野戰炮兵團、輕型炮兵團。其中的中型炮兵團裝備155mm榴彈炮(瑞典博福斯FH-77B型39倍徑自走加榴炮),或者是130mm加農炮(蘇聯M46加農炮)、以及印度在蘇聯M46加濃炮基礎上改進的型號(以色列幫助,數量不多,約180門左右)。
野戰炮兵團主要裝備的是105毫米和122毫米榴彈炮,105毫米型號是印度仿製英國L13榴彈炮而來的IFG榴彈炮;一種是仿製英國L118榴彈炮而來的LFG榴彈炮;122毫米榴彈炮則是蘇聯的D30型榴彈炮。
輕型野戰炮兵團的火炮主要是AM-50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運輸方式採用騾馬化運輸。媒體大肆渲染的印度精銳的山地師就裝備這種騾馬化運輸的大殺器。
印度炮兵部隊中還有混合火箭旅的編制,主要裝備龍卷風300毫米遠火團(俄羅斯制),皮那卡214毫米火箭炮團(印度自己搞的),另外還有老式的BM-21冰雹122毫米火箭炮。
印度炮兵部隊的火炮數量不少,約有3000門各種火炮,不過,指揮、信息化程度差,印度炮兵打擊模式自然是過時的前線炮兵觀察所指揮模式,印度炮兵師、旅有專門的SATA部隊,也就是炮兵指揮連之類的,戰時需要配置在前線,給炮兵指示目標,校正射擊諸元。印度炮兵師配屬一個SATA營,旅配置一個SATA連,說明信息化水平很差。
印度炮兵自行火炮數量很少,多數都是牽引火炮,印度炮兵部隊沒有卡車炮,說明其其炮兵不具備快速反應能力。
雖然印度花費巨資打造炮兵,但由於信息化程度差,單靠火炮的先進是不會出戰鬥力的。印度的國產火炮基本都是樣子貨,全靠花錢買的少量先進火炮支撐臉面,因此,即便是花錢買了點先進火炮,對於提升印度炮兵實力意義有限。火炮是戰場上的純消耗品,戰鬥力的體現要看持續補充能力,而印度這方面基本就是零。
5. 「火炮」的基本性能參數是什麼
火炮口徑155毫米,初速830米/秒,發射F1式底凹彈時最大射程24千米,發射H2式底部排氣彈時最大射程295千米,發射H3式火箭增程彈時最大射程325千米。爆發射速3發/18秒,持續射速6發/分。高低射界-5°~+66°,方向射界上27°、右38°。
6. 155毫米榴彈炮威力如何殺傷半徑有多大
XM777通常由8名士兵操作,但也可減為5人。新型榴彈炮的最大特點是重量輕,它要比各國陸軍現役的牽引155榴彈炮輕一半,但是威力依然不減,射擊初速為827米/秒。
如發射無助力普通炮彈,最大射程可達24.7公里;使用火箭助推炮彈最大射程超過30公里。火炮密集射擊時射速為每分鍾5發,連續射擊時每分鍾2發。
(6)印度155毫米火炮初速是多少擴展閱讀:
XM777榴彈炮系統具有快速戰略部署能力,能夠滿足美陸軍全球應急機動作戰的需要;戰術機動能力較好,特別是其可用直升機吊運進行快速戰術機動,極其適合諸如第82空降師、101空中突擊師等輕型部隊使用;技術相對比較成熟,研製裝備的風險小,符合美陸軍全球快速部署的作戰需要。
XM777輕型155毫米口徑榴彈炮由BAE系統公司製造。2004年開始交付給美國海軍陸戰隊和美國陸軍,此項工作將一直持續到2010年。
7. 關於兵器的知識個故事
SOF可以稱得上是世界級武器的「貯藏室」,世界上任何一種武器,特種部隊都要讓其隊員進行了解和熟悉,他們個人的武器配備足以令他們的對手既畏懼又羨慕:M16A2來復槍和H&K SOCOM MK23手槍,但這遠遠不是他們的全部武器,SOF具有世界上最精良的武器庫,下面將對這支部隊主要的武器裝備系統進行介紹。
空軍特別行動司令部
AC-130H/U「鬼性」、「幽靈」戰斗機
外型:機長:97英尺9英寸;翼長:132英尺7英寸;機高:38英尺6英寸
最大載重:155000磅。
動力系統:4台阿里訊(Allison)T56-A-15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單台推力4300馬力。
技術數據:速度:20000英尺高度每小時374英里;100000磅載重時最高限度33000英尺。飛行距離:最大載重時為2356英里,載重25000磅時為2500英里,無載重時為5200英里。無空中加油。作戰半徑:500海里。
機組人員:最多21人;最少機組人員:AC-130U「幽靈」為13人,AC-130H「鬼性」為14人。
AC-130是在C-130飛機的基礎上改建而成的,為適應特別行動的高要求,對原有的火力系統和感測器作了較大的改進,它能夠在不同的情形下進行連續、如外科手術般縱深的精確的空中打擊。當環境允許時,AC-130能有效執行以下任務:近距空中支援(CAS)、間接行動、武裝偵察、戰斗防禦、護送(軍隊、海軍、火車、旋轉翼飛機)、監視、作戰偵察與營救、空降服務、一定的空降指揮與控制。
這些重型飛機的側翼武器與精密的感測、導航和火力控制系統相聯接,能夠在夜間和惡劣的天氣條件下進行作戰,它在平等飛行和盤旋時都能開火,對地面部隊進行空中支援時特別有效。
地形、防空情況和天氣情況決定開火的高度,根據所攻擊的目標、要達到的效果來選擇使用哪一種炮火。這類飛機對裝甲車、碉堡等軍事掩體沒有硬殺傷力,它們裝備先進的炮火系統,105毫米榴彈炮具有超級敏感的點爆導火線和相鄰導火線,而且,20毫米、25毫米、40毫米火炮都具有點爆導火線。雖然AC-130H和AC-130U使用不同的電子系統及其他系統,但在對地面的火力支援方面,它們所起的作用是一樣的。
對AC-130飛機來說,任務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敵方的地面防空能力。AC-130最占優勢的是夜間行動,在白天,它的弱點非常明顯,當地面防空能力弱時,它的威力極其明顯。選擇在陰天行動,可以削弱地面防空對它的威脅,但它必須依靠雷達作為惟一的感測器。雷達引導的防空高射炮、地對空導彈等可以嚴重削弱它的空中打擊能力。如果預先了解、掌握敵方的雷達系統,可以在飛機出動前先進行雷達干擾或SEAD(抑制敵方空中防禦),SEAD更為重要。如果要在防空能力明確的敵對領空進行行動,可以採取提高飛行高度的方法,但是,感測器的性能會隨著高度的增加而下降,而且因為地面范圍的增加,火力的精確程度也會有所下降,使飛機打擊點目標的能力下降。在防空能力強的領空行動時,因為要限制使用激光照明,因為這種照明使地面更容易發現飛機。
2001年度,共有13架AC-130U飛機投入使用。目前美國還在對AC-130H/U飛機進行改進,要進一步提升了它們的攻擊能力,使其能在防空武器的有效射程以外,對敵人發動致命攻擊。
「鬼性」飛機具有驕人的歷史,在多次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越戰期間,它摧毀了10000多輛軍用卡車,數次完成近距離火力支援任務。在格瑞那達的「緊急復仇行動」時,AC-130飛機壓制了敵方的防空系統,猛烈攻擊敵方的地面部隊,確保其他美軍部隊順利實施空降,完成戰略計劃。在巴拿馬的「正義之師行動」中,AC-130飛機是攻打巴拿馬國防部大樓及其他軍事指揮設施的「閃亮角色」,它是那次戰役中惟一擔負近距離火力支援的飛機,它們准確兇猛的火力,使多支在地面行動的美軍部隊轉危為安。
MC-130E/H「戰爪Ⅰ」、「戰爪Ⅱ」
技術數據:基本與AC-130飛機相同,武器與裝備稍有不同。
這種飛機的裝備包括空中加油、不受地形條件影響的雷達、慣性和GPS導航系統和高速空中轉運系統。一些MC-130E還裝備有地對空「優頓」系統和直升機空中加油系統。
MC-130E「戰爪Ⅰ」和MC-130H「戰爪Ⅱ」的任務,是在全球范圍內,在白天、夜晚,在惡劣的天氣情況下,為美國和盟軍的特別行動部隊提供空降、空中著陸服務或空中補充供給。它們的行動包括:滲透、撤出、供給、心理戰,在敵對或復雜地形利用空降或空中著陸進行偵察。這兩種飛機都可能進行空中加油,幫助其他飛機在不返航的情況下繼續執行任務。MC-130E「戰爪Ⅰ」能夠為直升機空中加油。MC-130飛機既能單獨執行任務,也可以與其他飛機聯合行動,能夠在標明、未標明區域對行動人員和裝備供給實施空降或空中著陸。
MC-130飛機所執行的秘密任務,要求它們通常在夜間飛行。當它們進入或離開目標區域時,通常選擇高空飛行,在這段距離,它們以每小時260英里的速度飛行,以避免油料過度消耗以及被敵人發現。而當進入、穿越敵對領空時,它們降低到能見地面的高度進行飛行。行動的成功與否,在於它們能否安全地以每小時220-260英里的速度保持在最低高度飛行。在夜間行動時,機組成員要戴上夜間可視鏡(NVG)。
MC-130E/H飛機均裝有空中加油、不受地形條件影響的雷達、慣性和GPS導航系統和高速空中轉運系統。一些MC-130E還裝備有地對空「優頓」系統和直升機空中加油系統。
飛機上特別導航和空中轉運系統,目的是進行局部空降,運送行動人員和裝備,它們比普通的MC-130具有更精確的空中定位能力。
目前,美國空軍特別行動部隊共有14架MC-130E和24架MC-130H,它們的一些「獨一無二」的特別裝備還包括:APQ-170雷達、低空撤出系統、防禦系統等,MC-130H經過不斷改進,低空飛行的能力越來越強。
MC-130P「戰影」
技術數據:基本與AC-130相同,武器與裝備稍有不同。
MC-130P的任務是為秘密在敵對領空執行滲透、撤出等任務的編隊或單個飛機進行空中加油。為完成這一任務,這些飛機必須具有夜間飛行的能力,但同時,它們也能夠在白天行動。
為減少秘密空降等行動可能面對的威脅,MC-130P主要的飛行任務是在夜間。它的第二項任務是空降小型的特別行動部隊、小裝備包和作戰充氣橡皮艇等,同時它能夠接受其他飛機對它進行空中加油。
一些MC-130P為接受空中加油加裝了輸油管UARRS系統,還有一些MC-130P加裝了設備齊全的導航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GPS),以及新型雷達以及紅外線偵察系統(IDS),使其行動范圍更大,導航系統更加精確。
MC-130P一般情況下有8名機組人員,根據任務的類型和行動時間的長短,會適當增加一些人員,所有的機組成員都具有NVG和空中對直升機加油的能力,他們的其他能力還包括:高空低打開著陸(HALO)、NVG著陸等。
夜間飛行時,MC-130P使用「夜間地形等高線」(NTC)在距離地面500英尺的高空飛行,在必要的情況下,地面可以提供可見的電子控制導引燈光。以下幾種因素決定它們的飛行距離:低空飛行時間的長度、氣象情況、風力和是否進行空中加油,在情況允許的情況下,為減少不必要的油料損耗,它們會在高空飛行。使用NTC,可以使飛行在侵入敵對領空時,避免被敵方發現。
MC-130P的一個主要任務是空中加油,為飛機編隊或大型直升機編隊提供空中多重同時加油的服務。
在「沙漠風暴行動」期間,美國空軍特別行動司令部派出MC-130P前往沙烏地阿拉伯和土耳其,它們的身影不僅在主要的基地,而且閃現在偏遠的地區,它們的任務包括在盟國、敵對領空為特別行動部隊的直升飛機空中加油、撒傳單等。
EC-130「獨翔突擊隊」
技術數據:基本與AC-130相同。
所謂「獨翔突擊隊」,是一支空中心理戰隊,是駐扎在賓夕法尼亞空軍國防軍193特別行動大隊的一個部隊,由4架EC-130E RR飛機組成,利用空中電子廣播系統進行心理戰。它使用高頻波段、電視波段及軍用通信波段等完成心理戰計劃及民間事務行動。為確保最大化的信號傳播,飛機要在最大可能性的高度飛行。「獨翔突擊隊」的任務還包括:在災難援救中,向公眾廣播有關撤離行動的消息,臨時代替信號中轉,其他的廣播與電視播放任務。
EC-130有全天候飛行能力,可以接受空中加油。它的典型任務包括對所要宣傳的地區進行廣播,聽眾包括軍人和平民,它的另一個任務是指揮和通信控制干擾(C3CM)和有限的情報收集。
EC-130曾被派往沙特和土耳其,參加「沙漠盾牌」和「沙漠風暴」行動,他們的任務包括「海灣之聲」廣播及其他宣傳,策動伊拉克士兵投降。1994年,「獨翔突擊隊」利用無線電廣播和電視波段,對海地平民、領導人展開宣傳,配合「支持民主行動」。在那次行動中,EC-130在行動早期即展開了宣傳攻勢,宣傳重點是減少軍人和平民的傷亡。海地總統阿里斯蒂德高度評價了他們的行動,認為他們對解除軍管、恢復民主作出了重要貢獻。
MH-53J/M「低空鋪路」Ⅲ/Ⅳ
技術數據:機長:88英尺,機高:25英尺,旋轉直徑:72英尺。
最大載重:50000磅。
動力系統:兩台通用電力T64-GE/-100發動機,單台推力4330馬力。
武器系統:3門7.62毫米「迷你」機槍或點50卡機槍。
機組人員:2名軍官(飛行員),4名士兵(2名作戰技師,2名機槍手)。
「低空鋪路」直升機是美國空軍的王牌直升機,也是世界上目前重量和功率最大、最先進的直升機。機上裝備了地形跟蹤迴避雷達、先進的感測器和GPS導航系統,它甚至能在惡劣的天氣情況下,使用機上任務地圖顯示系統,在距離地面僅100英尺的空中超低空飛行,越過各種地面障礙。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夜間、惡劣天氣情況下,為其他飛行進行空中導航。MH-53J的主要任務,是全天候、低空、長距離飛行,秘密侵入敵對領空,滲透、撤出、為特別行動部隊補充供給等。它還能執行其他任務,包括海上攔截輪船、雷達導引、CSAR等。
根據空軍的「低空鋪路ⅢE計劃」,空軍所有的H-53J飛機全部改裝為MH-53J,改裝的部分包括「低空鋪路」電子系統、衛星通信以及平台及結構的改進。所有的MH-53J能夠降落在輪船上,主旋翼和尾槳均為金屬自動潤滑結構。另外,MH-53J還裝備有反坦克武器和7.62毫米「迷你」機槍或點50卡機槍,機上有27個運兵座位或14運送傷員的躺床。它的外置掛勾能夠吊起20000磅的重物。新型的MH-53J具有極突出的導航、通信、特別行動和防禦能力。
MH-53J機上在左窗、右門和斜面分別有3個炮位,每個點上裝備XM218 點50卡機槍或GAU-2 B/A 7.62毫米「迷你」機槍,每個點上機組人員手控這些武器。這些武器主要是用於自我防禦和壓制敵人,這類直升機在設計上不具備很強的攻擊能力,但它的火力可以向地面行動的小組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機組人員要訓練在各種情況下進行空中火力支援的能力,這是他們每周的常規訓練內容之一。
這類直升機典型的武器配置,是GAU-2 B/A 7.62毫米「迷你」機槍在左,GAU-18 .50卡機槍在機尾。由於「迷你」機槍的火力非常密集,它一般用於壓制軟目標和地面部隊,點50卡機槍可用來對付輕型裝甲車,兩種武器都有紅外線瞄準器(IRAD),大大增加了攻擊的效率。
MH-60G 「鋪路鷹」
技術數據:基本與MH-60J/M相同。
MH-60G「鋪路鷹」是一種中型直升機,它的任務是進行中、長距離的滲透、撤出,為特別行動部隊補充供給等,此外,利用機上的SOF特別裝備,這種直升機可以對受傷的特別行動人員進行救治,它裝備有先進的紅外線雷達,機組人員利用地圖顯示系統,能夠在夜間避開地面的障礙。美國空軍的常規部隊有55架「鋪路鷹」,預備役部隊有25架。
MH-60G的主要作戰任務,是全天候進行滲透、撤出,為特別行動部隊補充供給,其他的任務包括作戰偵察與營救。MH-60G是由UH-60A改裝成的,在飛行距離、導航、通信和防禦等方面,其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它可以支援各類空中特別行動,包括心理戰和民間事務部隊的行動。
它的防禦裝備包括:ALQ-144紅外線反偵察系統(IRCM)、紅外線旋轉抑制系統和先進的閃爍欺騙電子系統。它的防禦武器包括:7.6毫米「迷你」機槍、或2000(或4000)rmp和點50卡機槍。此外,因為外掛武器系統(ESSS),它可以加掛武器,進行自身防禦、護送其他飛機,ESSS翼可以加掛機槍、火箭炮和反坦克導彈。
MH-60G能夠成功地在有低、中防空能力的領空進行行動。飛行的高度與是否容易被敵方偵察到密切相關,因此也關乎行動的成功率。飛行的數量也會影響到成功率,因為數量越多越容易被偵察到,另外,行動的時間與成功率成反比。MH-60G能夠在距離地面、水面很低的空中飛行,而且,它可以在沒有準備、沒有地面燈光和地面控制、直徑大於50碼的地區降落。
MH-60G可以由飛機、軍艦轉運到行動地區,也可以自已進入行動地區。通過飛機轉運的速度最快,一般用C-5運輸機,一架C-5一次最多可運載5架MH-60G。裝運時,它可在1小時之內被拆開,到達地點後,在2個小時之內完成重新組合。最適合的是一架C-5裝4架MH-60G。由於它的可拆卸、重組的功能,當距離超過1500海里,必須在半途進行空中加油,或超過1000海里要進行地面加油時,這時使用空中轉運,比它自己飛往行動地點速度要快許多。MH-60G具有到達世界上任何一個地區進行行動的能力。
空中移動司令部C-141和C-5
空中移動司令部(AMC)的C-141/C-5/C-17 SOLLⅡ飛機,能夠進行秘密的編隊飛行或單獨飛行,進入敵對領空進行安全可靠、自我保障、精確的人員或裝備物資的空降、空中著陸。據分析,這些飛機有能力全天候、低空飛行,而且不需要額外的援助,它們能夠把燈光、通信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同時使用欺騙性的信號,迷惑敵方的雷達和防空系統,以確保行動的成功。由於這些飛機的獨特性能,它們非常適合執行特別行動任務。
青銅兵器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攻擊型兵器,這類兵器又可分為長兵器、短兵器、遠射程兵器。包括有戈、戟、矛、鈹、鉞、戚、殳、刀、劍、匕首、駑機、矢鏃等。另一類為防禦型兵器,有胄、甲、盾等;
參考資料:http://www.qbq.com.cn/jphg/list.asp?news_id=122
8. 請問關於各國著名戰列艦,主炮、副炮的備彈情況、主炮副炮射速、重量、轉速,與炮彈或穿甲彈的具體數據
你要求太多了,而且還沒分。就列出最有代表性也是主炮威力最強7艘吧。我辛辛苦苦整理的資料哦。
(1)大和號:
主炮9門三聯94式460毫米45倍身管,身管重:165噸,炮塔重:2774噸,每門備彈:100發,俯仰:-5°~45°,俯仰角速度:9°/秒,旋轉角速度:2°/秒,理論射速:1.8發/分。穿甲彈重:1460公斤,初速:782米/秒。最大射程42.05公里
副炮6門(早期12門)三聯三年式155毫米60倍身管,炮塔重:175噸,射速:5發/分,每門備彈:150發,俯仰角:-10°~75°,俯仰角速度:10°/秒,旋轉角速度:6°/,秒穿甲彈重55.87公斤,初速:920米/秒,最大射程27.4公里。
高炮24門(早期12門)聯裝89式127毫米40倍高射炮,炮塔重:20.3噸,仰角:-8°~90°,俯仰角速度:12°/秒,旋轉角速度6°/秒,理論射速14發/分,彈頭重量23公斤,葯筒重量:34.32公斤,初速720米/秒,最大射高9439米。
(2)衣阿華號:
主炮9門三聯Mk7型406毫米50倍身管炮,身管重108噸,炮塔重:1730噸,每座炮塔備彈:234發,仰角:-3°~45°,俯仰速度:12°/秒,算轉速度:4°/秒,理論射速:2發/分,穿甲彈重:1225公斤,裝葯:349公斤,初速:762米/秒,最大射程39公里。膛線96條,纏距:10.15米。
副炮20門聯裝Mk12型127毫米38身管高平兩用炮,炮塔重:77噸,仰角:-15°~85°,理論射速:15發/分,炮彈重:24~25公斤,初速762米/米(二戰)792米/秒(最後一次改裝後)。射程:15.2公里,射高:11400米。
(3)南達科他號:
主炮9門三聯Mk6型406毫米45倍身管炮,身管重87.2噸,炮塔重:1410噸,仰角:-2°~45°,俯仰速度:12°/秒,旋轉速度:4°/秒,理論射速:2發/分,穿甲彈重1200公斤,初速701米/秒,最大射程36.74公里。
副炮20門聯裝Mk12型127毫米38身管高平兩用炮,炮塔重50~60噸,其餘數據和衣阿華號相同。
(4)維內托號:
主炮9門三聯Ansaldo/OTOModel1934型381毫米50倍徑火炮,身管重102噸,炮塔重:1595噸,每座炮塔備彈222發,仰角-5.5°~36°,俯仰速度:6°/秒,旋轉速度:6°/秒,理論射速1.3發/分,穿甲彈重:885公斤,初速870米/秒,膛線96條,纏距:11.43米。
副炮12門三聯AnsaldoModel1934型152毫米55倍徑火炮,身管重:12.7噸,炮塔重:135.4噸,仰角:-5°~+45°,理論射速:4發/分,穿甲彈重50公斤,初速910米/秒。
(5)黎塞留號:
主炮8門四聯Modèle1935型380毫米45倍徑火炮,身管重110噸,炮塔重:2476噸,仰角:-5°~35°,仰角6°/秒,旋轉速度:5°/秒,理論射速:1.8發/分。穿甲彈重:884公斤,初速:830米/秒,射程45.6公里。
副炮,黎塞留號的副炮經過多次改裝換了幾次,主要有9門三聯152mmModèle1936型,100毫米Modèle1931型,100毫米Modèle1931型。數據不列了,自行維基。
(6)俾斯麥號:
主炮8門聯裝SKC/34型380毫米52倍徑主炮,身管重111噸,炮塔重:1056噸,每門備彈:115~120發,仰角:-5.5°~30°,俯仰速度:6°/秒,旋轉速度:5.4°/秒,理論射速:2.5發/分,穿甲彈重800公斤,初速820米/秒。
副炮12門聯裝SKC/28型150毫米52倍徑火炮,身管重:9.08噸,炮塔重:約114~120噸,仰角:-10°~40°,俯仰速度:8°/秒,旋轉速度:9°/秒,理論射速:8發/分,炮彈重:45.3公斤,初速:875米/秒。射程:35.9公里。
(7)喬治五世國王號:
主炮10門(2x4+1X2)MkVII型356毫米45倍口徑火炮,身管重:80.26噸,炮塔重:1557噸(四聯裝)900.5噸(雙聯裝),仰角:最大40°,旋轉速度:2°/秒,理論射速:2發/分,穿甲彈重720公斤,初速757米/秒,炮管磨損25%時初速:730米/秒,射程:35.3公里。
副炮16門聯裝QF5.25英寸(133毫米)50倍口徑高平兩用炮,炮身重:4362公斤,炮塔重:78噸,仰角:-5°~70°,俯仰速度:10°/秒,旋轉速度:10°/秒,理論射速10~12發/分,實際射速7~8發/分,炮彈重:36.29公斤,初速:814米/秒,最大射程:22.01公里,最大射高:14.2公里。
(衣阿華和南達科他用的都是Mark8穿甲彈,但是根據英文維基的數據衣阿華的穿甲彈重量為1225kg,南達科他為1200Kg,所以應該是有所區別。)
9. 155毫米車載火炮的性能是怎樣的
155毫米車載加榴炮是一種將傳統牽引火炮、牽引車、自動供輸彈系統、信息系統等有機集合一體的新型炮兵壓制武器系統。該炮機動性強、反應快、射程遠、威力大、成本低、自動化水平較高、系統擴展能力強。它可與PL45-155履帶式自行炮武器系統的指揮網路混合組合或擴充組合。該炮配裝的52倍口徑身管與PLZ45-155自行炮武器系統和155自走炮武器系統的彈葯通用,它的火力性能高,射程遠,火力覆蓋和火力機動能力強,而且該炮維修方便,全壽命周期費用和重量遠遠低於履帶式自行加榴炮。該炮主要裝備於師、團級炮兵部隊,執行遠程壓制火力打擊任務,必要時也可裝備於海軍陸戰隊和空降兵部隊等用於執行快速反應任務的部隊。
155毫米車載加榴炮戰斗全重22噸,發射底排火箭復合增程彈射程可達50千米,最大射速6發/分。該炮公路最高行駛車速為90千米/小時,輪胎具有中央充放氣功能,最小轉彎半徑11米,可爬30°縱坡,可越垂直障礙高0.4米,越水平壕寬0.7米,涉水深1.2米,最大續駛里程600千米。炮車自帶20發全備彈葯,具有持續的越野機動作戰能力。
10. 52倍口徑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的最大射程是多少
52倍口徑155毫米火炮葯室容積為23升,採用立楔式炮閂,裝有雙室炮口制退器和抽氣裝置。身管裝有溫度報警裝置,用於為自動火控系統提供身管溫度信息。炮尾裝有多普勒式初速測量系統,測量范圍為每秒20~2000米,用於為車載計算機提供彈丸初速信息。火炮發射k307式全膛增程底排彈時的初速為每秒924米,發射火箭增程彈和上述底排彈的最大射程分別為30千米和40千米。
該炮裝有21發底火自動裝填裝置,可自動輸送、插入和抽出底火。自動裝填系統可從炮塔尾艙的彈丸架上取出彈丸,然後放入輸彈槽,以備輸彈。發射葯裝葯為人工裝填。火炮的最大射速為3分鍾6~8發,爆發射速為每15秒3發,持續射速為每分鍾2~3發。
反後坐裝置有2個液壓式駐退機和1個氣壓式復進機。高剛度搖架可使射擊時身管的橫向運動減至最小,從而提高了射擊精度。
行軍時,身管由安裝在車體前部的行軍固定器鎖定。駕駛員無需下車即可遙控操作行軍固定器使身管固定或解脫,從而保證了車輛三防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