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的競技體育水平為什麼不高
印度競技體育水平不高是多方面的.
1 印度人受宗教的影響極深,對西方的現代競技體育持保守態度,參與熱情有限。很類似西亞的一些阿拉伯國家。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2 印度不象中國把競技體育當成一種「國家政策」來抓,要知道據說我國每培養一個奧運冠軍的成本是20億人民幣
3 由於人種的因素,畢竟都是亞洲黃種人,印度人的優勢項目往往和我國有很大的重合。
4 印度的經濟實力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該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極其滯後。有限資金投入軍事領域中,競技體育水平不高也就不足為奇了.
5 印度的國球是板球,而板球恰恰並不是奧運項目.
② 為什麼印度的體育水平那麼落後
印度競技體育成績不佳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首先,印度與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一樣,非常重視教育,印度的父母都希望兒女成為工程師、醫生等社會地位較高的職業,沒有多少父母願意讓子女去辛辛苦苦練體育。記者在與幾位認識的印度人交談時,他們坦言:讓孩子從事體育,在我們這兒很難有作為。
二、其次,氣候和地理條件也是印度成為體育大國的限制條件。印度地處熱帶,氣候極為濕熱,加上國家和民眾相對貧窮,沒有好的室內訓練條件,只能選擇室外訓練。這樣炎熱潮濕的氣候成了體育發展的瓶頸。難怪有人這樣半開玩笑地說:「這么熱的天,讓印度人上哪兒練體育去啊?」
三、第三,印度政府對體育不夠重視。相對於在經濟、軍事領域的慷慨,印度政府對競技體育發展的投入則顯得囊中羞澀、吝嗇不已,發展體育大國似乎根本沒有被納入印度政府的議程。這已經成為制約體育發展的重要因素。
四、第四,印度體育總體發展水平較低,教練水平參差不齊,總體水平不高。水平較高的運動員更願意到國外訓練,因為他們認為「同外國教練相比,印度教練往往缺乏訓練手段,他們並不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比這點更嚴重的是,在印度,教練的選拔也成為多種利益的較量。誰能當上教練不看其技術、訓練水平及能力,而是看誰的後台老闆硬。
③ 印度的體育水平為什麼那麼落後
印度競技體育成績不佳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首先,印度與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一樣,非常重視教育,印度的父母都希望兒女成為工程師、醫生等社會地位較高的職業,沒有多少父母願意讓子女去辛辛苦苦練體育。記者在與幾位認識的印度人交談時,他們坦言:讓孩子從事體育,在我們這兒很難有作為。
二、其次,氣候和地理條件也是印度成為體育大國的限制條件。印度地處熱帶,氣候極為濕熱,加上國家和民眾相對貧窮,沒有好的室內訓練條件,只能選擇室外訓練。這樣炎熱潮濕的氣候成了體育發展的瓶頸。難怪有人這樣半開玩笑地說:「這么熱的天,讓印度人上哪兒練體育去啊?」
三、第三,印度政府對體育不夠重視。相對於在經濟、軍事領域的慷慨,印度政府對競技體育發展的投入則顯得囊中羞澀、吝嗇不已,發展體育大國似乎根本沒有被納入印度政府的議程。這已經成為制約體育發展的重要因素。
四、第四,印度體育總體發展水平較低,教練水平參差不齊,總體水平不高。水平較高的運動員更願意到國外訓練,因為他們認為「同外國教練相比,印度教練往往缺乏訓練手段,他們並不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比這點更嚴重的是,在印度,教練的選拔也成為多種利益的較量。誰能當上教練不看其技術、訓練水平及能力,而是看誰的後台老闆硬。
④ 印度體育為何如此糟糕
盡管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但是體育非常的差,在過去的歷年奧運會里,基本上沒有取得過什麼成績,寥寥的幾塊獎牌用手指都能數出來,這無疑是一件讓人感到奇怪的事情,畢竟作為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按理說出現體育人才的概率應該非常大,可是印度的體育卻如此的薄弱,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第一,政府缺乏投資的意向。職業體育是非常燒錢的,一旦缺乏資金的投入,那麼從設施到獎金,都無法構成體育的經濟基礎,印度近年來盡管經濟發展速度尚可,但是總體來說依然非常貧窮,政府無意向去將大筆資金投入到體育項目,而我們都知道,培養一個體育人才是需要花費較大代價的,這需要足夠的金錢來做支撐。
第二,群眾基礎。盡管印度人十分喜愛體育,但是他們的體育基礎其實非常差,在人們的觀點里,體育是體力勞動,遠不如干其他勞動來的實在,所以他們對於子女的培養也會著重在其他方面,這使得很多有天賦的人連接觸真正體育的機會都沒有,自然別說成為真正的職業運動員了。
⑤ 印度作為一個世界人口大國,為什麼競技項目這么差
1.國家不重視。
因為相比競技體育帶來的國家榮譽,和平與發展問題顯然更重要。青壯年要麼進入軍隊,要麼進入農田、工廠,國家政策上就無法向體育傾斜。
2.國民不參與。
體育運動是吃飽之後的需求,生存顯然要比高質量的生存優先順序高,先解決吃飯問題是第一要務。體育對於窮國國民來說是種奢侈愛好,所以參與度低。
3.經濟不適應。
體育特別是競技體育,是需要人們把原本用於生產的時間拿出來鍛煉的,國民勞動生產率低下,沒有那麼多空餘時間拿出來進行體育鍛煉;而且體育是需要大量基礎設施和設備支撐的,游泳跳水項目得先有泳池,田賽得有賽場,徑賽得有賽道,力量項目得有器材,技巧項目得有場館,馬術得有馬,沒錢就沒有一切。
4.科技不支持。
一名優秀運動員需要很多科技支撐,運動物理學,運動生理學,營養學,葯理學,發育學,組織學,基因科學,材料科學,系統科學等等方面的科技支撐,別的不說,跑步項目中一雙好的跑鞋對成績的提高有多大作用我想大家都應該清楚。
5.國際環境不允許。
高水平交流是提高運動水平的必經之路,但是如果本國擅長或較為普及的運動,這個領域內的其他水平較高國家與本國不友好,這種交流往往會有巨大的阻力。中美建交前的中國體育不用說了,俄羅斯本屆奧運的待遇大家也看到了。印度人擅長的領域,恰恰與對印度不友好的國家擅長領域很重合,這樣印度只能在本國不擅長的體育領域與外部交流,這種對體育水平的掣肘恰恰是印度尷尬國際地位的一種表現。
6.文化不適合。
安天命,以和為貴,不重視競爭的文化,與現代體育精神完全相悖,中國建國前的文化類似於此。如果這種文化還有森嚴的等級制度,還有以食素為高尚,以生理病態為美,以歧視女性和賤民為榮,那麼就更加難以在現代體育精神的最高舞台奧運會上取得什麼好成績了。
⑥ 為什麼印度這個大國,體育這么差有人知道原因嗎
」 這個問題的確很有意思。 因為從資料上看:作為人口大國,印度迄今沒有一個人摘取過奧運會單項金牌。而反觀印度的綜合國力,印度是除中國外,綜合實力增強最快速的國家,在21CN里,兩個亞洲的超級大國將展開全面的較量。印度的體育水平與其綜合國力為什麼不成正比呢?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要從很多方面發掘。從宗教信仰的角度看[宗教影響印度人的飲食和體育觀的培養乃至體育環境的形成] 我認識學校的幾個印度留學生,和他們有過一定的交流。我覺得和他們交流,最大的障礙不是語言,而是信仰的差異。印度是一個宗教盛行的國家。宗教歷史源遠流長,是佛教,印度教的發源地,而且還有一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因此印度的宗教實際上是印度教,佛教,伊斯蘭教三足鼎立的局面。好友rakeshe bub 告訴我,大多數的印度人並不是信奉佛教,而是印度教。在印度,信佛教的人大概只佔10%左右,而印度教徒佔大多數,其次是伊斯蘭教。這讓人比較吃驚,因為在我的腦海里印度就是一個信釋迦牟尼的國家。 與體育強國中國和其他國家相比較。印度受更多教條教規的束縛。比如飲食,不能吃葷主吃素,連帶葷腥的油都很少佔,這一點可以從印度學生的平常生活可以看出來。到了中國仍然保持原有的飲食習慣,堅持吃素食,可見信仰之深。 然而,飲食習慣關繫到一個人的健康狀況,一個民族的健康狀況。 可以肯定的說印度人身體素質是落後於中國的,也落後於其他亞洲國家的。比如日本韓國這些發達國家的運動員,雖然個子不是很高,但是體能特別好。 如果說一個國家對宗教熱衷到家家念經拜佛的地步,恐怕印度是無以復加的。宗教不僅影響了印度人的身體素質,也束縛了印度人培養其體育觀。印度教和佛教的教義差不多,都崇尚因果報應和生死輪回 ,都講求「守戒,苦行,虔信。」 只是印度教不想佛教那樣消極避世,更加積極一點。可能這就是大多數印度人信印度教而不信佛教的原因吧。但是都離不開戒律,虔誠,以及繁多的禮儀和祭祀活動。這與體育崇尚參與,競爭,拼搏的精神是相抵觸的。也就是說,從事體育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其信仰,這是冒天下之大不諱。所以,在印度從事體育的人遠遠沒有亞洲體育強國中國,日本,韓國那麼多。從歷史角度來看民族性格[歷史鑄就民族性格,民族性格決定體育精神] 翻開近代中印兩國歷史,有許多相似。兩國都有一段屈辱的慘遭屈辱的歷史。中國自1840年鴉片戰爭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地位。而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長達200多年,在1948獨立以前,一直被視為英國女王王冠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兩個國家前後獨立不到一年,然而取得獨立的方式確不同。中國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先後經歷了辛亥革命,軍閥割據戰爭,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抗美援朝戰爭。大大小小的戰爭鑄就了中華民族不怕強敵,不畏困難,敢於斗爭的精神。
而在印度從沒有經歷過大的戰爭,對侵略者採取「非暴力,不合作。」由於二戰時期,英國在亞洲戰場節節敗退,日本步步緊逼。英國眼看印度難守,為了緩解印度的反抗情緒,對抗日本,就勉強答應印度二戰結束以後歸還其主權。二戰結束之後,英國信守承諾,印度獲得了獨立。戰爭使一個國家支離破碎,也是一個民族堅強。因此可以說印度的民族性格不具有用暴力反抗,而只是非暴力不合作。當其他亞洲,歐洲國家在進行暴力革命的時候,印度是一片樂土,也註定了印度自卑,懦弱的性格。 民族性格對比: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你不惹我我不惹你,你惹我我躲你。
中國:不畏強,不欺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⑦ 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印度的體育水平怎麼樣
印度是一個人口眾多的超級大國,但從以往的奧運成績來看,巔峰時期鮮有亮點。男子曲棍球曾經是印度的王牌。從1928年到1980年,印度男子曲棍球隊共獲得11枚奧運會獎牌,其中包括8枚奧運會金牌。直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著名射擊運動員賓德拉才擊敗中國著名運動員、雅典奧運會冠軍朱啟南,為印度代表團贏得第一枚個人奧運金牌……男子曲棍球和射擊都是印度奧運軍團戰績最好的兩個項目。
如上所述,射擊給印度帶來了第一枚個人奧運金牌,也是目前印度體育的焦點之一。除了賓德拉,印度射擊隊還有其他一些世界級球員,包括世界盃金牌得主錢德拉。但是,自從規則改變後,射擊比賽就有了很大的機會。雖然印度射擊隊已經成為中國隊最強的對手之一,但里約奧運會卻失敗了。所以印度體育要想增加提高2028年奧運會整體戰績的權重,除了投籃,還必須找到更多的突破點。
⑧ 作為最有可能成為超級大國的四個金磚國之一的印度,為什麼體育水平這么低
第一,印度的經濟發展總體水平低,沒有太多的錢來保證體育部門的消耗。
第二,印度佛教盛行,佛教的哲學更重視自身的修養,不重視與人爭斗,這點和體育競技精神相悖。
第三,印度政府不重視。
⑨ 為什麼印度作為世界人口第二的國家,奧運會成績這么差
印度作為世界人口第二的國家,但在奧運會中的成績卻非常的差,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國家不重視體育競技,沒有把太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中,再加上印度是一個各自執政的國家,一直都沒能得到統一,所以社會發展也不是夠,官員貪腐的現象也很嚴重,印度政府把大量的錢財都掌握到了自己的手中,而不是用於國家的建設。
體育方面雖然沒有進步很多,但起碼不再像以前那樣一點都不被重視,許多孩子也開始去學習體育項目了,但是我覺得印度想徹底擺脫這種現狀還是很困難的,因為這樣的現狀已經維持很久了,但是只要國家肯努力,終有一天會改變的,真心希望印度能夠越來越好,人們可以享受到更高的待遇。
⑩ 印度歷史共奪得多少奧運會金牌
一,印度有有100多個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約占總人口的30%,海外主要分布在美國。其他較大的民族包括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爾族、泰固族、泰米爾族等。72%為印度-雅利安人,25%為達羅毗荼人。
(雅利安人的入侵摧毀達羅毗荼人建立的古印度河流域文明。)
(達羅毗荼人。)
(雅利安人。)
二,由於印度民族眾多,語言復雜,據有關資料統計,印度共有1652種語言和方言。其中使用人數超過百萬的達33種。
英語在18世紀進入印度,如今印度擁有世界第二大英語使用人口,約1.25億。
三,海外印度裔人口約3500-4000萬。美國:4,460,000(占人口的1.5%)
沙烏地阿拉伯:4,100,000(多是印度勞工)
據估計,僅在美國,印度裔就擔任了十多所商學院院長。
(2014 年 2 月,印度人薩提亞·納德拉出任微軟 CEO。)
據《財富》雜志統計,世界500強企業中,30%的公司由印度人擔任CEO。
四,劍橋大學歷史學家推算,印度佔全球收入比重由1700年約22.6%,下降至1952年只有3.8%。
在工業革命之前,印度次大陸是世界上最富庶的地方之一;印度面積僅298萬平方公里,但耕地面積達160萬平方公里,而且印度水熱充足,比如印度水稻一年三熟。
人口數量龐大,而且耕地極廣闊,糧食充足。
五,印度連續參與了24屆奧運會,卻只拿了9枚金牌,這9枚金牌里還有8枚是曲棍球比賽獲得的,而在1980-2008年間,印度進入了長達28年的奧運獎牌荒。
這是因為印度政府不重視體育,根據印度國會的報告,政府每年對體育的投資經費才25億美元,平均每人每年只有2美元,是美國的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