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有幾個邦
印度劃分為28個邦,6個聯合屬地(unionterritories),以及國家首都(新德里): 安得拉邦Andhra 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注:所謂的此邦不存在,是中國固有領土阿薩姆邦Assam 比哈爾邦Bihar 恰蒂斯加爾邦Chattisgarh 果阿Goa 古吉拉特邦Gujarat 哈里亞納邦Haryana 喜馬偕爾邦HimachalPradesh 查謨—克什米爾邦Jammu-Kashmir(與巴基斯坦、中國有領土糾紛) 恰爾康得邦Jharkand 卡納塔克邦Karnataka 喀拉拉邦Kerala 中央邦MadhyaPradesh 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 曼尼普爾邦Manipur 梅加拉亞邦Meghalaya 米佐拉姆邦Mizoram 那加蘭邦Nagaland 奧里薩邦Oriya 旁遮普邦Panjab 拉賈斯坦邦Rajasthan 錫金(參見錫金主權爭議)Sikkim 泰米爾納德邦TamilNa 特里普拉邦Tripura 烏塔蘭契爾邦Uttaranchal 北方邦UttarPradesh 西孟加拉邦PimBngl 聯合屬地安達曼—尼科巴群島Andaman 昌迪加爾(旁遮普邦和哈里亞納邦首府)Chandigarh 達德拉—納加爾哈維利Dadra/NagarHaveli 達曼—第烏Daman/Diu 本地治里Pondichéry 拉克沙群島*Lakshadvip
❷ 世界九大文化圈
世界九大文化圈分別是:西歐文化圈、東歐文化圈、東亞文化圈、南亞文化圈、東南亞文化圈、
非洲文化圈、拉丁美洲文化圈、太平洋文化圈、伊斯蘭教文化圈。
1、西歐文化圈
地區:西歐、北美和澳大利亞等地區。
民族:日耳曼人。 宗教:基督教新教和羅馬天主教。
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
2、東歐文化圈
地區:俄羅斯、東歐等地區。
民族:斯拉夫民族。
宗教:正東教。
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3、東亞文化圈
地區:中國、日本、朝鮮半島和蒙古等地區。
民族:漢族、蒙古族、朝鮮族、大和民族。
宗教:佛教、道教。
氣候:季風和溫帶大陸性氣候。
4、南亞文化圈
地區: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斯里蘭卡等地區。
民族:多民族融合。 宗教:印度教、佛教、伊斯蘭教等多宗教混雜。
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5、東南亞文化圈
地區:中南半島、馬來群島。 民族:多民族混雜。
宗教:佛教、天主教、伊斯蘭教。
氣候:熱帶雨林、熱帶季風氣候。
6、伊斯蘭文化圈
地區:中亞、西亞和北非等地區。
民族:阿拉伯民族。
宗教:伊斯蘭教。
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7、非洲文化圈
地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
民族:黑人民族。 宗教:原始宗教。
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為主。
8、拉丁美洲文化圈
地區:墨西哥及以南的美洲地區。
民族:多民族混血。
宗教:天主教。
氣候:高溫多雨,多氣候類型。
9、太平洋文化圈
地區:太平洋中各島嶼地區。
民族:棕色人種為主的各民族。
宗教:基督教和少部分原始宗教。
氣候:熱帶和副熱帶氣候。
(2)印度有哪些圈子擴展閱讀:
區域的劃分依據
提出區域文化性格概念,首先要將 「區域文化性 格」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予以確認。文化人類學家和文化地理學家們很早就將地球表面按文化類型劃分為許許多多的文化區。
文化圈不僅限於一個地理空間范圍,它在地理上不一定是連成一片的。世界各地可以同屬一個文化圈,一個文化圈可以包括許多部族和民族,是一個民族群。
此外,「文化圈」還有多種劃分法,如:按時代劃分;按地區劃分;按人種劃分;按物質文化劃分;按經濟類型劃分;按社會特徵劃分等等。
❸ 中華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啊拉伯文化圈、歐洲文化圈的面積
按照當地人民更容易達成的文化認同標准來劃分的話,世界也可以被分為以下8大區域:
1、歐洲文明區,除了現有歐洲版圖外,似乎應該把歷史淵源很深的小亞細亞和南高加索包括進去。
2、阿拉伯文明區,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北的全部阿拉伯地區。
3、黑非洲文明區,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全部黑色人種國家和地區。
4、伊朗-印度文明區,包括在地緣和人文上緊密相關的從伊朗到印度次大陸的整個區域。
5、東方文明區,包括傳統的東亞、北亞、東南亞和中亞地區,本來中亞和蒙古也可以單獨劃為阿爾泰文明區域的,但它們自身的文明發展不足,只能依附於相臨的東方文明和伊朗-印度文明區域,在當今世界格局下,把它們劃歸東方文明區域似乎更恰當。
6、大洋州文明區。
7、北美盎格魯文明區,包括美加兩國。
8、拉丁美洲文明區,包括美加以外的美洲國家。
有必要在這里解釋一下中華文化圈。在東方文化圈中細分的話,可以把俄羅斯,蒙古,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提取出來,分為阿爾泰文明。那麼剩下的就是中華文化圈了。中華文化圈的范圍包括,中國,朝鮮半島,日本以及東南亞。
還有就是印度文化圈。我認為,印度,伊朗和巴基斯坦的文化,這三種文化之間的聯系是十分緊密的。所以,我認為,應該叫做印度伊朗文化圈。
在樓主說到的這四種文化圈當中,從面積上來講,
最大的就是中華文化圈。
最小的是印度伊朗文化圈。
❹ 印度分別有哪些民族
印度主要民族:印度斯坦族、孟加拉族、比哈爾族、泰盧固族、泰米爾族、馬拉地族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維生,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
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葯出口國,僑匯世界第一。印度是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
(4)印度有哪些圈子擴展閱讀;
印度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後創造了印度河文明。約在公元前14世紀,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並征服了當地土著。約公元前1000年,開始形成以人種和社會分工不同為基礎的種姓制度。
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開始統一印度次大陸,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疆域廣闊,政權強大,佛教興盛並開始向外傳播。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自11世紀起,來自西北方向的穆斯林民族不斷入侵並長期統治印度。
1526年建立莫卧兒帝國,成為當時世界強國之一。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開始淪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佔領。
1857年爆發反英大起義,次年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1947年6月,英將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❺ 作為印度最顯赫的政治家族,尼赫魯家族到底有多厲害
尼赫魯家族是現代印度的“創始家族”,即使是泥腿的創立者也能立即成為上流社會的一員,更不用說婆羅門出身的人了。從某種意義上說,尼赫魯家族天生就有影響力,婆羅門血統就是加持。
眾所周知,印度的種姓制度根深蒂固。從高到低,它被分為婆羅門、薩特里、吠陀、蘇德拉和不可接觸的賤民。這種文化在歷史上得到了高度強化。一旦打上烙印,就不容易褪色。它被稱為世界上最嚴格的等級制度。
雖然目前印度廢除了種姓制度,但這只是法律意義上的,其實後遺症還是很嚴重的。隨著貧富差距的擴大,一些生活富裕的高種姓印度人仍然自覺或不自覺地強化了這種傳統優勢。
說到尼赫魯家族的影響,我們不得不提到印度特殊的政治局勢。老黨“國大黨”離不開尼赫魯家族的呼籲。
遺憾的是,印度獨立後,尼赫魯黨不得不面對印度新興政黨的政治挑戰。
這是一個雙向選擇。這也是國大黨的大力支持。尼赫魯家族成員多次被從政治戰線上推倒,執掌國大黨和印度。
尼赫魯家族的長期統治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印度最顯赫的政治家族。那麼它是如何實現大趨勢的呢?
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尼赫魯家族的固有屬性。在印度,只有他們的家庭才能跨越種姓制度、宗教文化、階級利益等因素,才能代表全體印度人的利益。如果其他政治家族達不到這樣的高度,他們就無法與他們競爭。
歸根結底,尼赫魯家族的“王朝政治”代表了印度大多數人民的利益,因此他們被選為統治者。當然,這個有光環的家庭也寄託著一個國家對一個家庭的信仰,他們需要它。
❻ 印度文化圈的概述
印度文化圈主要位於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的大部分地區,後者包括:緬甸、寮國、泰國和柬埔寨。而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在回教傳入以前同樣深受印度文化影響。另外還包括了幾個印度洋島嶼國家、阿富汗和中國西南的西藏、雲貴等非漢民族聚居的地區。同樣位於東南亞的越南,雲貴地區和廣西壯族自治的壯族布依族白族地區,部分屬於印度文化圈。地區內總人口達18億。這些地區具有相似的文化,包括文學、哲學、政治體系、建築、音樂、宗教信仰(印度教和小乘佛教)等。
❼ 世界五大文化圈
世界五大文化圈簡述
文化圈的是指以文化為主要特色,並且各個文化圈內都有一個核心地區,由其向四方擴展,使周遭的地區在文化上表現出共同的特質。
從對世界歷史影響最深遠的文化來說,學術界基本上一致公認,在世界范圍內的文化起源先後主要有五大文化圈,即:西方文化圈(拉丁文化圈),東亞文化圈(漢字文化圈),伊斯蘭文化圈(阿拉伯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南亞文化圈)和東歐文化圈(斯拉夫文化圈)。
詳細資料看這里
http://tieba..com/f?kz=12503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