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的飲食習慣和見面禮節
印度老百姓在美食文化上南北差異較大,北方烹飪中有許多肉、穀物和麵包,喜辣味;南方多素食、米飯、辛辣咖喱。印度人家庭基本食品是米飯、家常餅、小扁豆,普通佐料是干青酸辣泡菜和香菜葉。
印度人的正餐常以湯菜開始,通常是稀薄咖喱,其餘菜餚一般全部同時搬上,不分幾道上菜。正餐之外有輔佐食物,最普通的是凝奶或酸奶、咖喱拌青菜、凝奶拌蔬菜、蔬菜泥和酸辣醬。餐後食品通常有阿月子果仁冰激凌、用米做的布丁、用玫瑰水提味的奶油乳酪球、加糖水的煎餅、用乳酪和牛奶做成的糖和鮮水果等。飯後印度人常用一種檳榔子、熟石灰和香料做成的包在檳榔葉中的調製品招待客人,以助消化。不過一般尋常百姓家用餐沒有上述復雜。
印度的飲料多種多樣。在南方,人們喜歡喝濃咖啡,因為那兒靠近咖啡產地。在北方,人們喜歡喝茶,因為那裡有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下游平原,氣候濕潤,所產茶葉量為世界之最。兩種飲料總是同牛奶和糖一起端上來,如果你在茶中不放牛奶和糖,應要「清茶」。印度其它的飲料隨地方和季節而異,新鮮果汁是印度人普遍喜歡的。印度的酒類不像西方國家那樣流行,在許多省,特別是穆斯林居住的地區,旅館和飯店以外是禁止喝酒的。在新德里,每個月的第一天和第七天以及節日是禁酒日。去印度旅行,旅遊者可在簽證時申請一種「全印酒類許可證」,持有這個證件將會准許你在禁酒地區攜帶和消費酒類。
印度人用餐通常不使用餐具。在北方,人們用右手的指尖抓食物吃,把食物拿到第二指關節以上是不禮貌的。在南方,人們用整個右手攪拌米飯和咖喱,並把它們揉成團狀,然後食用。印度人用手進食,但不能用手觸及公共菜盤或為自己從中取食,否則,將為同餐人所厭惡。就餐時常用一個公用的盛水器供水,喝水時不能嘴唇接觸盛水器,而要對准嘴往裡倒。餐後印度人通常給客人端一碗熱水放在桌上,供客人洗手。
印度居民大多信奉印度教,其次為伊斯蘭教、基督教、錫克教。在印度,月亮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徵。
印度人相見應遞英文名片,英語是印度的商業語言。主客見面時,都要用雙手合十在胸前致意。口中念著:「納瑪斯堆」(梵文:「向您點頭」,現在表示問好或祝福)。晚輩在行禮的時候彎腰摸長者的腳,表示對長輩的尊敬。男子不能和婦女握手。許多家庭婦女忌諱見陌生男子,不輕易和外人接觸。但如果邀請男人參加實社交活動時應請他們偕夫人同來。一般關系的男女不能單獨談話。
印度人是用搖頭表示贊同,用點頭表示不同意。人們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責;召喚某人的動作是將手掌向下擺手指,但不能只用一個指頭;指人時也要用整個手掌,不能用一兩個指頭。
到印度廟宇或家庭做客,進門必須脫鞋。迎接貴客時,主人常獻上花環,套在客人的頸上。花環的大小長度視客人的身份而定。獻給貴賓的花環既粗又長,超過膝蓋。給一般客人的花環僅到胸前。妻子送丈夫出遠門,最高禮節是摸腳跟和吻腳。到印度家庭做客時,可以帶水果和糖果作為禮物,或給主人的孩子們送點禮品。
用右手拿食物、禮品和敬茶,不用左手,也不用雙手。就餐的時候,印度教徒最忌諱在同一個容器里取用食物。也不吃別人接觸過的食物,甚至別人清洗過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滌一遍後才使用。 喜歡分餐進食,注重菜品酥爛,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愛辣味。主食以米飯為主,對麵食中的餅類也感興趣。不吃菇類、筍類、木耳。信奉印度教和錫克教的人,忌諱吃豬肉,牛肉。他們一般不喝酒,因為喝酒是違反宗教習慣的。但有喝茶的習慣,方式是「舔飲」,也就是把奶茶盛在盤子中,用舌頭舔著喝。印度人最不喜歡吃大葷,吃素食的人較多,等級越高,吃葷越少。喜歡中國的粵菜、蘇菜。
忌諱白色,習慣用百合花作悼念品。他們忌諱彎月圖案,視1、3、7為不吉祥數字,和印度人交談,要迴避有關宗教矛盾、和巴基斯坦的關系、工資以及兩性關系的話題。
印度奉牛為神聖,忌諱吃牛肉,忌諱用牛皮製品。崇拜蛇,視殺蛇為觸犯神靈。忌諱用澡盆給孩子洗澡,認為是「死水」,是不人道的行為。
㈡ 印度日常生活方式
在印度,有些人上廁所大便是不用紙而用左手清潔.所以千萬不要用左手和人握手或者打招呼,
否則,對方便會認為你這是對他極大的侮辱。 印度人的飲食習慣大都是喜歡辣味,印度人用餐通常不使用餐具。在北方,人們用右手的指尖吃東西,把食物拿到第二指關節以上是不禮貌的。在南方,人們用整隻右手攪拌米飯和咖喱,並把它們揉成團狀,然後食用。印度人用手進食,但不能用手觸及公共菜盤或為自己從總取食,否則,將為同餐的人所厭惡。就餐時常有一個公用的盛水器供水,喝水時不能用嘴唇接觸盛水器,而要對誰嘴往裡倒。餐後印度人通常給客人端一碗熱水放在桌子上,供客人洗手。
見面禮:印度人在見到熟人和客人時都雙手合十,舉於胸前,並面帶微笑地道一句「納瑪斯戴」。這是印度傳統的見面禮。「納瑪斯戴」在印地語中是一個表示吉祥和尊敬的語詞。印度人在見到自己最敬重的人時則要行觸腳禮,即見面後俯下身去觸對方的腳,然後再摸一下自己的額頭。這是表示對尊敬長者的最高禮節。
現代的城市居民見面時更多地是行握手禮。但干萬要注意的是,決不能伸出左手和別人握手,因為印度人認為左手是不潔的(上廁所時用左手掬水清理排泄物),用左手握手被視為是對人的不敬和污辱。
我覺得真誠的微笑是最好的尊重。
㈢ 我想了解印度這個國家的名族風俗(習俗)!跪求 有心人 提供詳細答案啊!!!高分求答案!
印度殯葬火葬:通常選擇聖河河畔舉行;水葬,把屍體推入水中,任其隨波逐流漂走;天葬或野葬,把屍體丟在野外或林中,讓禿鷹啄食或野獸飽餐,穆斯林則實行土葬。 而且印度人認為不流動的水是死水,孩子沐浴後會遭災,夭折的。
㈣ 求:印度的民族風情,文化,禁忌,生活習慣。
印度的習俗及六大禁忌
印度人大約83%是印度教徒,印度教徒不吃牛肉,因為牛被視為是神聖的動物。一般人不用牛製品。印度角寺廟不允許牛皮製品入內,需赤腳入內。婦女要穿著適當,上衣不能過短,下半身需穿長褲或長裙。「托蒂」是印度男子的傳統服裝,印度女人的民族服裝是「紗麗」。
六大禁忌
在印度教徒心目中,牛是濕婆神的坐騎,所以禁止食用牛肉或牛皮製品。但是印度的回教徒不吃豬肉,因此遊客最好食用雞肉或羊肉。
應避免以左手遞物給當地人,因為左手被視為不潔的。
不要撫摸小孩頭部,因為印度人視頭部為神聖的。
進入宗教寺廟和古跡都必須穿拖鞋,最好入鄉隨俗。
參觀印度寺廟時,最好不要穿短褲及短裙。
看到特殊宗教儀式時,千萬不要帶有鄙視眼光或加以批評,免得招惹是非。
服飾:印度男子的傳統服裝,下身是托蒂,實際上是以塊纏在腰上的寬幅的白棉布,也有麻制或絲制的,長度一般為3.6至4.5米,纏在腰間,垂至膝蓋或垂至腳面,有的還帶滾邊。上身穿較肥大、長至膝蓋的「古爾達」上衣。頭巾的色澤各異,纏法也不同。拉賈斯坦人的頭巾和錫克人的頭巾很有名,有時人們還在頭巾上插上羽毛。
在印度農村,男子一般不穿上衣,只在肩上搭一條汗巾,或用一塊布為主上身,一端搭在肩上,人們叫它「恰達」。
印度婦女的民族服裝是「紗麗」。紗麗通常用一塊長6米左右、寬1.1至1.3米的布料做成。紗麗的穿法是從腰部纏起,最後披蓋在肩上或蒙在頭上。紗麗一般分棉布、絲綢、紗和尼龍幾種。
印度的服裝與當地氣候有關,夏天氣溫可以高過40°C,冬天也在20°C以上,因此服裝要求透氣、清爽。現在,城市中的居民,服裝一大部分西化,男的也穿襯衣、褲子,平常也多西裝革履。女的仍以穿紗麗的為多,也有不少改穿牛仔褲的。然而,各地區的民族還保持著自己的民族特色。許多穆斯林男人喜歡戴一頂波斯羔羊皮的土耳其帽。錫克族的婦女通常穿著遮到膝蓋的長衫和一種叫做沙爾沃一麥卡茲的寬大的裙子。
印度人喜歡佩戴各種各樣的首飾,名目繁多,如發飾、耳飾、額飾、鼻飾、項鏈、腦飾、腕鐲、上腕飾、指環等,大多為金、銀或寶石製品。有些地方的人甚至把首飾看得懂於衣裝。根據傳統的風俗,印度男子把首飾贈與女子被視為應盡的義務,女子把戴首飾視為生活的重要內容,但寡婦不能帶任何首飾。頭飾是一種用小鏈子和小鉤子固定於頭頂與額部的製品。鼻飾多為金銀製品,它是已婚女子的裝飾標志。頸飾中的項鏈被當作避邪之物而在婚禮中有新郎給新娘帶上,只要不離婚,妻子要將這根鏈子戴一輩子,印度農村至今仍有此俗。
飲食:印度人的飲食由於民族和歷史文化的影響,南北差異很大。北方受伊斯蘭文化影響,烹飪通常是莫卧兒式的,特點是由許多肉、穀物和麵包。南方多素食,特點是米飯和辛辣咖喱。所有印度菜餚中,唯一共同點是喜歡辣味。
印度人的正餐常以湯菜開始,通常是稀薄咖喱,其餘菜餚一般全部同事送來,不是分幾道上菜。正餐之外都由輔佐食物,最普通的事凝奶或酸奶、咖喱拌青菜、凝奶拌蔬菜、蔬菜泥和酸辣醬。餐後食品通常有果仁冰淇淋、用米做得布丁、用玫瑰水提味的奶油奶酩球、加糖水的煎餅、用奶酩和牛奶做成的唐和鮮水果等。飯後印度人常招待客人一種用檳榔子、熟石灰和香料做成的包在檳榔葉中的雕製品,以幫助消化。
「敦都里雞」和「奶油羊肉」是印度的名菜。「奶油羊肉」的做法是在羊肉中加進幾乎等量的酸奶。過去這道菜只有皇室才能亨用,現在則較普遍。「敦都里雞」是在撥了毛的雞上塗上香料,然後置於黃泥爐子上邊,用文火慢烤。出爐子香味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吃甜食是印度人的一種嗜好。印度的甜食多達幾十種,一種甜食,不同的地區做法也不相同。用酸牛奶製作的「拉耶達」和「謝利更德」深受人們的歡迎。甜食一般是用麵粉、牛奶、乳酪、巴旦杏、核桃、小豆蔻和番紅花等製成。
印度教徒最忌在同一食盤用菜,素食者多。一般來說,等級越高,葷食者越少;等級較低者,才吃葷(羊肉)。
印度的飲料多種多樣。在南方,人們喜歡喝濃咖啡,在北方,人們喜歡喝茶。兩種飲料總是同牛奶和糖一起端上來,如果你在茶中不要放牛奶和糖,應要「清茶」。印度其他的飲料隨地方和季節而異,新鮮果汗是印度人普遍喜歡的。
印度人用餐通常不使用餐具。在北方,人們用右手的指尖吃東西,把食物拿到第二指關節以上是不禮貌的。在南方,人們用整隻右手攪拌米飯和咖喱,並把它們揉成團狀,然後食用。印度人用手進食,但不能用手觸及公共菜盤或為自己從總取食,否則,將為同餐的人所厭惡。就餐時常有一個公用的盛水器供水,喝水時不能用嘴唇接觸盛水器,而要對誰嘴往裡倒。餐後印度人通常給客人端一碗熱水放在桌子上,供客人洗手。
㈤ 印度人的生活習慣
印度人的一些生活習慣如下:
在日出之前起床。古人相信早起的重要性——西方甚至還有這樣的諺語:「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裕、聰明.」東方人也認為人體在清晨的時刻功能較佳。在夏天和冬天,適合在6點起床。起床前先花幾分鍾計劃一下今天的行程,想想在這一天當中要完成些什麼;
起床後用水洗臉,清潔眼睛、鼻子與嘴巴。用特殊設計的銀質或不銹鋼的刮舌器來刮除舌苔。舌頭如果被臟物遮蓋住了,就無法完全品嘗到食物的滋味。用牙膏刷牙,再用漱口水漱口;
喝一大杯水以啟動身體機能,清潔膀胱與腸道。試著每天早上建立固定的排便時間。我們跟所有的動物一樣,都有一定的習慣。當我們的身體建立起行事秩序時,身體功能就能運動順暢,便秘是由慢性疾病所引起,一個人如果在趕時間,就沒有辦法讓身體自然運作。這也是為什麼人要早起,好有充分時間完成一天工作的原因;
在東方,排便過後總是會清洗肛門,當然最好是能洗個澡或淋浴一下。把全身清洗干凈,保持新鮮潔凈感是非常重要的事。阿育吠陀醫生相信「潔凈清純使人親近上帝」,這樣的道理也適用於身體、衣服與家居環境。洗過澡後,應該塗抹阿育吠陀精油(依個人狀況選擇適合的精油),並用尼莉迪油(neelyadi oil)按摩頭部,可以預防頭痛、禿頭、白發、保持發質柔潤;
早餐前做一些運動。瑜伽適合每個人做(不只限於受過嚴格訓練的運動員),而且不拘於地點,也不需要特殊的服裝或工具。運動可以加強循環系統,保持督夏平衡,促進身心健全,完成一天的工作;對抗憂慮情緒也很有效;
早上8點以前吃早餐。飯前飯後要洗手,餐後要清洗牙齒及舌頭。如果可能,做一些輕微的運動,如散步15分鍾以幫助消化;
擦一些適合你的阿育吠陀香水,也建議戴一些適合你屬性的寶石。一般相信戴耳環能保護你避免受到行星與惡魔的侵害。比較時尚的說法是,我們應該注意自己的穿著,搭配的色彩與風格,這樣我們的外表才能呈現內在的寧靜和諧。所謂特殊的顏色適合特定的人這種說法來自阿育吠陀,也就是說每個人應該依照自己的督夏(體質傾向性)來穿著,就像我們應該依照法規與章程來生活一樣;
將午餐當做一天的大餐。吃一定的分量(阿育吠陀相信一餐該吃的量就是你的雙手可以捧起來的分量),而且要保持一定的頻率,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要注意你吃的東西,專心致志地吃。如果可能最好安靜地吃,不要說話也不要笑,更不要爭執。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幫助新陳代謝的過程順利進展;
吃飯時不要喝水(頂多喝一小口以滋潤消化液)。不過在一天當中要多喝水。避免喝可樂或其他加工飲料,也不要喝酒。一天當中頂多喝一到兩杯茶或咖啡。一天該喝多少水,依個人情況而定;
兩餐之間不要吃零食,因為零食會讓胃口變得不穩定。在吃下餐之前,要確定前一餐所持的食物都已經消化了(一般來說是四、五小時之後,依個人情況而定);
不要抽大做廣告的香煙。阿育吠陀建議抽一種有治療效果的煙草(含有葯草療效的香煙),這種葯草可以緩和肺病、咳嗽、打嗝、喉嚨痛、頭痛、鼻竇痛、牙痛、鼻痛、失眠與一般的症狀。用餐過後,刷過牙之後才可以抽葯草香煙。這種葯草香煙可以刺激腦部活動(廣告上的香煙卻會造成反效果);
早一點吃晚餐可以讓身體在入睡前有足夠時間消化食物。盡量在餐後或睡前散步約30分鍾;
晚十點該是睡覺的時候了。這是適合性生活的時刻。理想上,十點鍾就應該關燈了。不要俯卧,可以側卧,膝蓋微屈。
㈥ 印度安人的生活習慣
印度是一個講禮節的民族,又是一個東西方文化共存的國度。有的印度人風到外國人時,能用標準的英語問候「你好」有的則用傳統的佛教手勢--雙手合十。印度教徒見面和告別多施雙手合十禮,並互相問好祝安。行禮時要彎腰觸摸長者的腳。印度人在雙手合十時,總是把雙手舉到臉部前才算合十。這種招呼,顯得比握手高尚、文雅,令人有一種「仙風道骨」之感。你必須注意的是,切莫在雙手合十的時候,也同時點頭(外國人在印度常有這種動作,容易引起當地人的嗤笑),那就破壞了親切和氣的氣氛,顯得有點不倫不類了。
在印度,迎送貴賓時,主人獻上花環,套在客人的頸上,妻子送丈夫出遠門,最高的禮節是摸腳跟和吻腳。現在,城市中男女見面已多實行握手,表示親熱時還要擁抱。在大多數地方,男人相見或分別時,握手較普遍。男人不要和印度婦女握手,應雙手合十,輕輕鞠躬。男人不要碰女人,即使在公共場合也不要和女人單獨說話,婦女很少在共場所露面。
印度人認為吹口哨是冒犯人的舉動,是沒有教養的表現。他們認為把孩子放在浴盆里洗澡是不人道的。因為不流動的水為死水,孩子浴後會遭災、夭折的。印度人喜歡談論文化方面的成就、印度的傳統以及外國的事和外國人的生活。
印度婦女喜歡在前額中間點有吉祥痣,其顏色不同,形狀各異,在不同情況下表示不同意思,它是喜慶、吉祥的象徵。印度男女多有配帶各種裝飾品的習慣。
印度人身份懸殊,有等級制度,很重視身份。甲某高乙某的等級,甲乙就不能平起平坐,要求相當嚴格。
在印度的孟買(Bombay),60%的人是素食主義者因此,宴請印度商人時,事先必須確認對方的習俗,是否是素食主義者。
在印度,你若要進入印度教的寺廟,身上絕不可穿以牛皮製造的東西,穿上牛皮製造的東西,會被視為犯了禁戒,皮鞋、皮表帶、皮帶、手提包等牛皮製品,都不得入其寺門。印度人走進寺廟或廚房之前,先要脫鞋。他們認為,若穿鞋進去,既不禮貌,也不聖潔。不論男女老幼,統統把鞋放在門口,赤腳進去。
印度人愛喝茶,大多是紅茶。各種集會,中間休息時也備有茶水,招待客人自不必說。在印度人家裡吃飯時,客人可以給主人帶些水果、糖作為禮品,也可以給主人的孩子帶些禮物。很多婦女不同客人聊天,也不同客人一起吃飯。
印度人喜愛3、7、9數字。他們認為紅色責示生命、活力、朝氣和熱烈,藍色表示真誠。陽光似的黃色表示光輝壯麗。綠色責示和平、希望。紫色表示心境寧靜。印度人在生活和服裝色彩方面喜歡紅、黃、藍、綠、橙色及其他鮮艷的顏色。黑、白色和灰色,被視為消極的不受歡迎的顏色。不喜歡玫瑰花,在辦公室和商業機關,寫字台喜歡放在東北角或西南角。
在印度初次訪問公司商號或政府機關,宜穿西服,並事先訂約。約會,盡量按時赴約。印度商人善於鑽營,急功近利,圖方便,喜歡憑樣交易,洽談中應多出示樣品,廣為介紹經濟實惠的品種。印度商人中,許多人在英美受過教育,因為這是表示關心友好的方式。商務談判他們往往細細研究,費時較久。在談判時,切忌在印度人面前談論印度的赤貧、龐大的軍費及外援。在孟買入海關者,宜在海關申請飲酒許可,因為孟買市面無酒可購。印度人往往帶你到私人俱樂部內飲酒。
印度人吃飯大多使用盤子,千萬注意,吃飯時,只准用右手遞接食物,另別用左手。與印度人接觸時,切忌用左手遞東西給他。因為他們認為左手骯臟,右手干凈。吃飯用右手抓取,不但吃米飯用手抓,就連稀粥也能用手抓人口中。在印度,除上洗手間外均不使用左手。伸左手就是對別人的侮辱,弄不好他們會把你用左手遞的東西砸爛,盛怒之下,還可能臭駕你一通。
切莫撫摸小孩的頭,在印度如摸小孩的頭,對方一定翻臉。最容易引人誤會的是,印度人平常表示同意或肯定的動作是搖搖頭,或先把頭稍微歪到左邊,然後立刻恢復原狀,表示「Yes」、「知道了」、「好的」,與我們點頭表示差別很大,最易使人誤會。
商務活動訪新德里最好選擇每年10月至6月,訪問孟買最好選擇9月至10月,以免酷熱或梅雨。印度全國性大節日有1月1日元旦、12月26日國慶節、3~4月份有一個「酒紅節」(也叫潑水節)、8~9月間有一個兄妹節、9~10月有個燒紙人節、8月15日獨立日、10月2日國父甘地涎辰紀念日、10~11月有個燈節(慶祝3夭)、12月26日為聖誕節。而印度教人。錫克族人、回教徒、巴希族人、蹬米爾人……各有不同假日,各港口也有單獨假日,屆時絕不進行交易,因此,訪問印度,務必先了解好對方的假期。
首飾是印度人日常生活中一種不可缺少的裝飾品。即使是家境清貧的婦女,也要佩戴一些不值錢的金屬或塑料首飾。自古以來,印度人就認為,向女子贈送首飾是男子應盡的義務,女子也應充分和用首飾來打扮自己。印度有「月亮」、「芒果的故鄉」、「黃金之國」、「鑽石貿易王國」、「黃金寶地」、「皇冠上的明珠」之稱。
印度海關規定,入關可攜帶香煙200支,或雪茄50支,或煙草250克。酒1誇特。外幣不限,先報數額,出關可攜回。
計程車免小費。旅館、餐廳在帳單中己加小費10% 。其他服務每次付2或3個ROUPEE即可。
㈦ 印度人生活習慣
在印度,有些人上廁所大便是不用紙而用左手清潔.所以千萬不要用左手和人握手或者打招呼,
否則,對方便會認為你這是對他極大的侮辱。 印度人的飲食習慣大都是喜歡辣味,印度人用餐通常不使用餐具。在北方,人們用右手的指尖吃東西,把食物拿到第二指關節以上是不禮貌的。在南方,人們用整隻右手攪拌米飯和咖喱,並把它們揉成團狀,然後食用。印度人用手進食,但不能用手觸及公共菜盤或為自己從總取食,否則,將為同餐的人所厭惡。就餐時常有一個公用的盛水器供水,喝水時不能用嘴唇接觸盛水器,而要對誰嘴往裡倒。餐後印度人通常給客人端一碗熱水放在桌子上,供客人洗手。
見面禮:印度人在見到熟人和客人時都雙手合十,舉於胸前,並面帶微笑地道一句「納瑪斯戴」。這是印度傳統的見面禮。「納瑪斯戴」在印地語中是一個表示吉祥和尊敬的語詞。印度人在見到自己最敬重的人時則要行觸腳禮,即見面後俯下身去觸對方的腳,然後再摸一下自己的額頭。這是表示對尊敬長者的最高禮節。
現代的城市居民見面時更多地是行握手禮。但干萬要注意的是,決不能伸出左手和別人握手,因為印度人認為左手是不潔的(上廁所時用左手掬水清理排泄物),用左手握手被視為是對人的不敬和污辱。
我覺得真誠的微笑是最好的尊重。
㈧ 印度恆河水,究竟有多臟其他人都不敢碰的水,為什麼印度人喝了卻沒事
在印度人的心裡,其「母親河」恆河是聖潔無比的,實際上恆河已經受到了嚴重的污染,只不過是印度人給恆河加上了神聖的光環而已。
通過專家對恆河水質研究檢測顯示,其水質含有的細菌量超過國際規定的幾百倍,可以說是世界上污染非常嚴重的河流。上游和下游的河水污染程度之嚴重導致外國遊客都不敢碰,但是印度人不僅用恆河水洗衣服,而且做飯和喝水都是直接恆河水。
㈨ 為什麼韓國藝人喝水都不碰嘴
應該是怕唇上彩妝花掉吧,因為韓國不論男藝人還是女藝人上節目都是化妝以及用唇彩的。而且一般唇上彩妝不止一層,喝水花掉了對著鏡頭難看,補妝也麻煩啊。
㈩ 去印度旅遊,喝水時要注意哪些,否則會水土不服
眾所周知,印度是非常不幹凈的國家,所以去印度旅遊的人喝水的時候,盡量選擇大一點超市來購買飲用水防止水土不服。大家如果想去印度旅遊,切記葯品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管一些益菌類的消炎類的啊,這些都是要必備的,因為當地的整體的氛圍特別的不好,也是特別不幹凈,所以在飲食的時候很容易引起拉肚子。
但是你們也知道,就是凡是一種高發的傳染性疾病都是在那邊,就是因為他們一旦生病就是大病,不生病則以一生病,就是毀滅性的。所以去印度旅遊的人,除了在飲食喝水方面要注意一些,就是盡量選擇超市來購買食物,葯品然後注意一下人身安全,因為那邊比較亂,所以證件什麼一定要隨身攜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