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泰姬陵有何來歷和歷史背景
泰戈爾說過泰姬陵是「永恆面頰上的一滴淚」。
阿吉曼·巴努是一位美麗、聰明、多才多藝的波斯女子,她在皇宮里已經呆了19年,親眼目睹了沙賈汗用自己的生命進行的榮辱戰爭。
沙迦汗給她取名為「泰姬陵」,意思是「皇冠」,可以說有三千個寵兒在一個。遺憾的是,無論中外,自古以來,泰姬陵的生活多麼貧困,她在生下第14個孩子後就去世了。當沙賈汗的死訊傳來時,他一夜之間臉色發白。
所以,一個悲傷的丈夫,利用皇室特權,傾注全國的力量,花了無數的錢,花了22年的時間為妻子寫下了這首壯麗的歌。正如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所說,愛的力量震撼了這里的每一個人。
1632年,由沙賈汗選擇的印度北部亞穆納河轉彎處的一個大花園開始修建泰姬陵。位於亞穆納河下游,非常寬敞。從上游的阿格拉城堡可以看到沙伊坎。
建築和珠寶是沙賈汗的最愛。因此,他選擇大理石建造泰姬陵,並用無數寶石鑲嵌精美工藝裝飾泰姬陵。
來自波斯、土耳其和巴格達的20000多名建築師、馬賽克、書法家、雕塑家和石工人參加了泰姬陵的建設。該項目使用國產大理石、中國寶石、水晶、翡翠、巴格達和葉門瑪瑙、斯里蘭卡寶石和阿拉伯珊瑚。
年(或1654年),泰姬陵建成。如今,它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但它的輝煌和風格沒有改變。
(1)印度泰姬陵城堡為什麼要建在河邊擴展閱讀:
泰姬陵代表了莫卧兒建築成就的高峰。這種風格的陵墓豎立在一個底座上,上面飾有光塔,人們對它懷有和對清真寺同樣的崇敬的心情。這種風格的紀念陵墓在印度北部發展並隨之消失。
印度泰姬陵的工藝成就:
1、建築群總體布局完善:布局很簡明,陵墓是唯一的構圖中心。
2、陵墓肅穆明朗構圖穩重舒展:台基寬闊,和主體約略成一個方錐形,但四座塔又使綜輪廓空靈,同青空相穿插滲透。
4、熟練運用構圖的對立統一規律:陵墓方形的主體和渾圓的穹頂在形體上對比很強。
泰姬陵還被美國《國家地理·旅行家》雜志評為是「人一生要去的50個地方」之一的人類創造的不朽的「世界奇觀」
㈡ 誰知道泰姬陵的修建傳說...
泰姬陵的美麗傳說
泰姬陵坐落在阿格拉城堡(AGRA FORT)的護
城河畔。這座建築的建造時期相當於中國明
朝晚期,卻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泰姬陵的
美在於對稱,唯一一處不對稱的地方,就是
皇後和皇帝的靈柩。泰姬的靈柩在正中間,
莫卧爾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賈汗(Shah Jahan)
的陵墓在旁邊。
瑪塔茲(泰姬)·瑪哈(Mumtaz Mahal)是一位
穆斯林波斯公主,後來成為沙·賈汗皇帝的第
三任妻子。瑪塔茲長得很美,皇帝對她一見
鍾情,然而她在隨夫征戰、生他們第14個孩
子的時候難產去世。她的去世對皇帝的打擊
如此巨大,據說在短短幾個月,皇帝的頭發
和鬍子就變得雪白。泰姬臨死的時候,對皇
帝提出了三個要求:1、為了永遠見證兩人的
愛情,要給她修一個陵墓;2、不要再結婚,
好好撫養他們的孩子;3、這個難產生下的孩
子,無論男女,都要讓他繼承王位。沙·賈汗
遵守了自己前兩個諾言。泰姬陵於1631年開
始修建,22年完工。據說一位法國人和一位
威尼斯人參與了工程的部分工作。至今沒有
一位建築師被記錄肯定參與了陵墓的建造
——然而這正是建造它的本意:讓人們只記
住在陵墓里的人。
泰姬陵正方形的底座象徵著從不同角度去看
一個美麗的女人。大門就像女人臉上的面
紗,應該在新婚之夜被輕輕地、溫柔地、沒
有疑慮地掀起。在印度的傳統里,面紗應該
被溫柔地掀起,以展現新娘的美麗。泰姬陵
是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永恆的愛的象徵。在
一天中的不同時間,泰姬陵展現出她不同的
色彩:早上她是粉紅色的;晚上,在月光的
照耀下,她是牛奶般潔白;而當陽光燦爛
時,她則是金色的,這反映了女人紛繁復雜
的情緒。
皇帝本想在河對岸為自己修建一座黑色的陵
墓,兩個陵墓用大理石橋相連接,但最終願
望沒能實現。最後,沙·賈汗的第三個兒子用
計在阿格拉城堡殺死了兩個哥哥,之後軟禁
了父親,自己做了莫卧爾王朝的第六代皇
帝。被兒子囚禁在阿格拉城堡里的沙·賈汗,
每天從城堡眺望泰姬陵。夜晚的時候,泰姬
陵的影子倒影在河水中、白色的大理石反射
著月光——「在這金色沙灘上,撒著銀色的月
光,回想往事蹤影,往事蹤影已迷茫……」想
象當年的沙·賈汗,是否不斷地這樣淺吟低唱
呢?
那個難產降生的第十四個孩子,是個沒有能
按照媽媽意願繼承皇位的女孩。我們沒有聽
到印度人對她的後來命運的跟蹤解釋。印度
人不重歷史,只要不影響愛情故事的圓滿,
所有的史實都可以忽略。
㈢ 泰姬陵建造的目的是什麼
據說,國王的愛妻阿姬曼芭奴是個波斯女子,她不但貌美聰穎,更是多才多藝。在她入宮的19年間,她見證了「沙傑罕」的榮辱征戰。後來國王對她進行了最高加封,她成為宮廷的皇冠,真是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可是,紅顏自古命薄,在泰姬生下第14個孩子後就死去了,國王也因此一夜白了頭發。無論多麼英勇善戰的國王,也有被溫柔折服的時候。
就這樣,這個悲痛的國王,動用權力,勞民傷財,為自己的愛妃建造了一個華麗的陵墓。痴情的國王本想在和對面為自己建造一個與「泰姬陵」一模一樣的陵墓,可是沒過多久皇室內部紛爭激烈,工程也因此耽擱了。他的兒子殺死兄弟,囚禁了國王沙傑罕。被關在阿格拉堡的沙傑罕,只能痴痴地凝望數公里愛人的陵墓。
泰姬陵因具有神秘的愛情故事,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
但是,據說在泰姬陵竣工後,國王下令砍掉所有參與建設的工匠手,並將設計師的頭砍下來,為的就是避免日後的陵墓勝過泰姬陵。如此血腥,世上罕有。
據說,如此浩大的工程用了22年的時間才完成,而且每天要有2萬工人做工。這座陵墓無論從裝飾還是外觀上都很獨特,單單鑲嵌那些精美圖案所用的寶石種類就多達43種。墓內到處可見的純銀燭台、燈座以及華麗的波斯地毯使整個陵墓更加雍容華貴。
1857年,蒙兀爾帝國滅亡,泰姬陵內的金銀珠寶也被人洗劫一空,幸好陵墓本身沒有受到破壞。幾百年來,它仍然屹立河畔旁邊,被人視為完美愛情的象徵。可有趣的是,古今人對泰姬陵的看法是有很大區別的。據說,在17世紀時,歐洲人來印度旅行,所見到的沙傑罕國王原本就是個功權熏心,荒淫無度的傢伙,根本不是一個愛情轉一的好丈夫。還有人說他竟然與長女亂倫。為了奪取皇位,他不念手足之情,殺死自己兄長。有些人會懷疑傳言的准確性,但仍能找到史實記載:
他的愛妃生前就喜歡陪伴沙傑罕出征,由此可間,夫妻二人都是擅長殺戮的。在她石棺上刻有:「求真主保佑我們能抵禦外族教徒入侵。」沙傑罕在位期間,一直不斷擴張勢力。他的虛榮心很強,以建造宏偉的建築物來炫耀帝國財富。建造豪華的泰姬陵,也許只是他揮霍財富的一個縮影。
令後人不解的是泰姬陵完工後,國王為什麼要將設計師與工匠殺死或致殘?僅僅是為了以後不出現這么完美的建築?還是他想掩蓋自己什麼?這很值得我們去思考!
㈣ 泰姬陵是怎麼建成的,歷史過程是怎麼樣的
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到泰姬陵,等於沒到過印度。泰姬陵(Taj Mahal)位於阿格拉郊外。
印度的泰姬陵是世界七大建築奇跡之一,泰姬瑪哈陵(Taj Mahal),亦稱泰姬陵。是莫卧兒第5代君主——沙·賈汗(Shah Jahan) 對他心愛的皇後慕塔芝·瑪哈(Mamtaz Mahal)之愛的見證。泰姬陵的建造背後其實有一段動人的故事,話說沙·賈汗與皇後結婚19年,皇後在1630年第14次生產中去世,臨終前向皇上要求了4個承諾,其中一項便是為她建造一座人人可瞻仰的美麗陵墓。於是沙·賈汗便耗資500萬盧比,以2萬名工匠,花了22年時間,完成了這座震驚世人的大理石藝術建築,作為愛妃長眠之所。
一六三三年,泰姬陵在沙·賈汗選中的印度北部亞穆納河轉彎處的大花園內開始動工興建。此處位於亞穆納河下游,十分空曠,沙賈汗可以從河上游的阿格拉城堡上遠遠地望見。建築學和珠寶最受沙賈汗喜愛,因此,他選用大理石建造泰姬陵,並以十分精巧的手藝在大理石上鑲嵌無數寶石作裝飾。
本國以及波斯、土耳其、巴格達的建築師、鑲嵌師、書法師、雕刻師、泥瓦工共計兩萬多人參與了泰姬陵的建設。此工程選用了本國的大理石,中國的寶石、水晶和玉,巴格達和葉門的瑪瑙,西藏的綠寶石,斯里蘭卡的寶石,阿拉伯的珊瑚等。
泰姬陵隨著季節、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黎明時分,泰姬陵呈現出粉紅色,似綻放的花朵;中午,泰姬陵呈白色,光芒耀眼;傍晚,泰姬陵呈灰白色,色澤柔和似珍珠。在圓月退去、星斗閃爍天氣里,泰姬陵可呈現出白色、虎珀色、灰色、金黃色。在陰雲密布的天氣里,泰姬陵似冬季空中漂浮的薄霧中的海市蜃樓忽隱忽現。
建築特色
泰姬陵佔地甚廣,由前庭、正門、莫卧兒花園、陵墓主體以及兩座清真寺所組成。陵墓主殿四角都有圓柱形高塔一座,特別的地方是每座塔均向外傾斜12度,若遇上地震只會向四方倒下,而不會影響主殿。無論在任何角度望去,純白色的泰姬陵均壯麗無比,造型完美,加上陵前水池中的倒影,就像有兩座泰姬陵互相輝映,難怪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
泰姬陵建築集中了印度、中東、波斯的建築藝術特點,整個布局完美、和諧,是建築史上不可多得的傑作。
莫卧兒式花園
此花園是一個典型的波斯式花園(Persian garden),位於主體前方,中央有一水道噴泉,而且有兩行並排的樹木把花園劃分成4個同樣大小的長方型,因為4字在伊斯蘭教中有著神聖與平和的意思。
陵墓主體
主體建築呈八角形,中央是半球型的圓頂,整座主體都以沙·賈汗最喜歡的白色大理石所建,而在白色的大理石上則鑲滿了各種顏色的寶石,拼綴成一些美麗的花紋與圖案。建築時,在主體下方挖了18個井,每個井都以一層石頭、一層柚木的方式,把地基層層疊起,以減低地震對主體的傷害,可見沙·賈汗對皇後的愛護。陵墓內部只靠室外透入的陽光照明,在大理石屏風內有兩副空石棺,而沙·賈汗與皇後的真正長眠地點是在地下另一土窖中。
浪漫凄美的白色戀曲
泰姬入宮19年,於1630年生下第14個孩子後死於南征的軍營中。沙·賈汗傷心至極,為了寄託對她的思念,即徵召世界各地的工匠,修建此曠世建築。有說他於泰姬陵完成後,更有意為自己建一座以純黑大理石為材料,結構相同的陵墓,與之遙遙相對。
然而,他的兒子Aurangzeb於晚年篡位套權,並將他囚禁於阿格拉堡(AgraFort)內,甚至不讓他看到泰姬陵。據說,沙·賈汗每晚只能透過一塊大水晶石的折射,凝望數公里外的陵墓。沙·賈汗七年後被囚禁至死,屍身葬於泰姬陵內泰姬身旁,或許這較另葬新陵墓更合此愛情故事的結局。
清真寺
在主體兩旁各有一座清真寺,以紅砂岩建築而成,頂部是典型的白色圓頂,而興建這兩座清真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維持整座泰姬陵建築的平衡效果,以達到對稱之美。
據說,泰姬陵最美麗的時候,是朗月當空的夜晚,因為白色的大理石陵寢,在月光映照下會發出淡淡的紫色,清雅出塵,美得彷似下凡的仙女。然而,一年之中良機的日子不多,能否欣賞得到,就要看你自己的運氣。不過,泰姬陵在一早一晚,也同樣迷人。
由於泰姬陵在早中晚所呈現出的景色各不同,因此成為了世界上惟一一個早中晚游覽票價不一樣的景點,對於印度本國遊人而言,白天僅20盧比,而早上7時前或下午17時後卻都升至110盧比。另外,您千萬要記住,不要在星期五前往,因為那天只為當地穆斯林開放。
㈤ 堪稱世界建築奇跡的泰姬陵是為誰而建的
泰姬陵是沙·賈汗為紀念他第二任妻子穆塔茲·馬哈爾修建的。印度王沙·賈漢的第二任妻子穆塔茲·馬哈爾,一六三一年死於他們的第十四個孩子出生之後,時年三十九歲,依然貌美如花。
㈥ 泰姬陵的簡介
泰姬陵是印度北方邦亞格拉市郊的著名古陵墓。在印度北方邦亞格拉市郊區,西北距新德里195km。全稱為泰姬·瑪哈爾陵。是莫卧兒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賈汗為其愛妻泰姬·瑪哈爾修建的,故名。世界七大建築奇跡之一。歷時22年築成。
陵園呈長方形,佔地17萬平方米,以自南面大門至北面陵墓的直長甬道對稱排列,四周圍以紅砂石牆。甬道兩旁為人行道,中間有一「十」字形噴泉水池。
陵墓概況
宏偉的陵墓呈白色,外觀為八角形的陵壁,上覆高聳飽滿的穹窿頂,高67米,建在邊長95米、高7米的正方形基座上。基座四角各有一座高40米、稍向外傾的圓塔。泰姬和沙賈漢的大理石棺置放在陵墓中央室。
結構嚴謹,方、圓、三角等圖形配合巧妙,直線與曲線、單純與復雜、勻齊與參差揉合恰當,紅砂石附屬建築烘托著白色大理石主體建築,表現出極美的旋律。
㈦ 印度的泰姬陵中的水池的含義是什麼
泰姬陵中的大理石水池,叫「Hawd al-Kawthar」,意為「豐盛之池」
在這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泰姬陵在水中的倒影
實際上,這個水池並不是建造泰姬陵時建造的,而是英國殖民時期添加上去的。
㈧ 古印度莫卧兒國王沙•賈汗為什麼要建泰姬陵
泰姬陵---這座有「大理石的夢境」美譽的建築,坐落在新德里東南200千米處的阿格拉(Agra)古城畔,是莫卧兒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賈汗為其早逝的愛妻修建的陵寢。它最知名於世的莫過於用純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體建築,寢陵上下左右工整對稱,中央圓頂高62米,四周有4座高約41米的尖塔,塔與塔之間聳立了鑲滿35種不同類型的半寶石墓碑。陵前一條清澄水道,兩旁種植著果樹和柏樹,分別象徵著生命和死亡。
常言道:百聞不如一見,這座代表印度,可以說是印度象徵的建築,像磁石一樣吸引著世界各國的人們前往觀仰,未看泰姬陵就不算到印度,把她的地位提得有點至高無上!
走過赭紅色的四方城門,一座雪白的具有伊斯蘭風格的陵寢赫然矗立,讓人眼前一亮,驚艷不絕。那朱穆納河畔白色台基上的不朽建築,雖經歷近400年的歷史風雨,美麗如新,聖潔庄嚴。眼前的泰姬陵,我深深地被她純白晶瑩的身影所傾倒,然更多地,則是沉湎於那段鐫刻在純白大理石間,流傳了幾個世紀的愛情神話。
17世紀初,印度莫卧兒王朝的第五代國王沙•賈汗有一位名叫阿姬曼•芭奴的美麗王妃,沙•賈汗與她情深意篤,賜她「泰姬•瑪哈爾」的封號,意為「宮廷中的王冠」,然而紅顏薄命,泰姬卻不幸早逝,沙•賈汗曾許下諾言,在她死後,要為她建造一座像她一樣美麗、舉世無雙的巨大陵墓。於是一個悲痛的丈夫,動用了帝王的特權,傾全國之力,耗無數錢財,用22年時間為愛妻寫下了這段瑰麗的絕唱。
「沙•賈汗,你知道,生命和青春,財富和榮耀,都會隨光陰流逝……
只有這一顆淚珠,泰姬陵,在歲月長河的流淌里,光彩奪目,永遠,永遠。」
這就是泰戈爾筆尖上那滴愛的淚珠---泰姬陵。這座大理石築成的夢境,浮光水影間最純潔優雅的靈魂棲息之所,寄託了一個君王,一個時代的窮奢極侈與痴情哀思,凝結了光陰也載不動、帶不走的永恆。
很難說,這座建築是因愛而令人神往,還是那份愛因為縈繞在這座建築間才顯得刻骨銘心。
而泰姬陵的美是毋庸置疑的,渾然對稱的造型將阿拉伯傳統建築風格發揮到了最完美的極致,那一脈被人們爭相傳頌的潔白,總是在不同時間呈現出不同的色彩。
㈨ 泰姬陵大家都知道,它是因為什麼原因建造的
建築對於每個國家來說也是代表,像我們中國的萬里長城已經聞名於世界了,而印度的泰姬陵也一樣,被很多人所熟知,它的特殊性引來了各地的人們前來觀賞,那麼關於這座泰姬陵背後的故事,也成了人們探討的焦點,背後的愛情讓很多人都為之傾佩,深受感動,因此,在看過泰姬陵之後都能感受到那一份浪漫。
這樣美好的愛情,卻涵蓋了一個人的本性,實在是讓人無法苟同。
㈩ 泰姬陵的介紹
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到泰姬陵,等於沒到過印度。泰姬陵(Taj Mahal)位於阿格拉郊外。
印度的泰姬陵是世界七大建築奇跡之一,泰姬瑪哈陵(Taj Mahal),亦稱泰姬陵。是莫卧兒第5代君主——沙·賈汗(Shah Jahan) 對他心愛的皇後慕塔芝·瑪哈(Mamtaz Mahal)之愛的見證。泰姬陵的建造背後其實有一段動人的故事,話說沙·賈汗與皇後結婚19年,皇後在1630年第14次生產中去世,臨終前向皇上要求了4個承諾,其中一項便是為她建造一座人人可瞻仰的美麗陵墓。於是沙·賈汗便耗資500萬盧比,以2萬名工匠,花了22年時間,完成了這座震驚世人的大理石藝術建築,作為愛妃長眠之所。
一六三三年,泰姬陵在沙·賈汗選中的印度北部亞穆納河轉彎處的大花園內開始動工興建。此處位於亞穆納河下游,十分空曠,沙賈汗可以從河上游的阿格拉城堡上遠遠地望見。建築學和珠寶最受沙賈汗喜愛,因此,他選用大理石建造泰姬陵,並以十分精巧的手藝在大理石上鑲嵌無數寶石作裝飾。
本國以及波斯、土耳其、巴格達的建築師、鑲嵌師、書法師、雕刻師、泥瓦工共計兩萬多人參與了泰姬陵的建設。此工程選用了本國的大理石,中國的寶石、水晶和玉,巴格達和葉門的瑪瑙,西藏的綠寶石,斯里蘭卡的寶石,阿拉伯的珊瑚等。
泰姬陵隨著季節、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黎明時分,泰姬陵呈現出粉紅色,似綻放的花朵;中午,泰姬陵呈白色,光芒耀眼;傍晚,泰姬陵呈灰白色,色澤柔和似珍珠。在圓月退去、星斗閃爍天氣里,泰姬陵可呈現出白色、虎珀色、灰色、金黃色。在陰雲密布的天氣里,泰姬陵似冬季空中漂浮的薄霧中的海市蜃樓忽隱忽現。
建築特色
泰姬陵佔地甚廣,由前庭、正門、莫卧兒花園、陵墓主體以及兩座清真寺所組成。陵墓主殿四角都有圓柱形高塔一座,特別的地方是每座塔均向外傾斜12度,若遇上地震只會向四方倒下,而不會影響主殿。無論在任何角度望去,純白色的泰姬陵均壯麗無比,造型完美,加上陵前水池中的倒影,就像有兩座泰姬陵互相輝映,難怪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
泰姬陵建築集中了印度、中東、波斯的建築藝術特點,整個布局完美、和諧,是建築史上不可多得的傑作。
莫卧兒式花園
此花園是一個典型的波斯式花園(Persian garden),位於主體前方,中央有一水道噴泉,而且有兩行並排的樹木把花園劃分成4個同樣大小的長方型,因為4字在伊斯蘭教中有著神聖與平和的意思。
陵墓主體
主體建築呈八角形,中央是半球型的圓頂,整座主體都以沙·賈汗最喜歡的白色大理石所建,而在白色的大理石上則鑲滿了各種顏色的寶石,拼綴成一些美麗的花紋與圖案。建築時,在主體下方挖了18個井,每個井都以一層石頭、一層柚木的方式,把地基層層疊起,以減低地震對主體的傷害,可見沙·賈汗對皇後的愛護。陵墓內部只靠室外透入的陽光照明,在大理石屏風內有兩副空石棺,而沙·賈汗與皇後的真正長眠地點是在地下另一土窖中。
沙·賈汗被囚禁後,每天就是從這個角度看泰姬陵
浪漫凄美的白色戀曲
泰姬入宮19年,於1630年生下第14個孩子後死於南征的軍營中。沙·賈汗傷心至極,為了寄託對她的思念,即徵召世界各地的工匠,修建此曠世建築。有說他於泰姬陵完成後,更有意為自己建一座以純黑大理石為材料,結構相同的陵墓,與之遙遙相對。
然而,他的兒子Aurangzeb於晚年篡位套權,並將他囚禁於阿格拉堡(AgraFort)內,甚至不讓他看到泰姬陵。據說,沙·賈汗每晚只能透過一塊大水晶石的折射,凝望數公里外的陵墓。沙·賈汗七年後被囚禁至死,屍身葬於泰姬陵內泰姬身旁,或許這較另葬新陵墓更合此愛情故事的結局。
清真寺
在主體兩旁各有一座清真寺,以紅砂岩建築而成,頂部是典型的白色圓頂,而興建這兩座清真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維持整座泰姬陵建築的平衡效果,以達到對稱之美。
據說,泰姬陵最美麗的時候,是朗月當空的夜晚,因為白色的大理石陵寢,在月光映照下會發出淡淡的紫色,清雅出塵,美得彷似下凡的仙女。然而,一年之中良機的日子不多,能否欣賞得到,就要看你自己的運氣。不過,泰姬陵在一早一晚,也同樣迷人。
由於泰姬陵在早中晚所呈現出的景色各不同,因此成為了世界上惟一一個早中晚游覽票價不一樣的景點,對於印度本國遊人而言,白天僅20盧比,而早上7時前或下午17時後卻都升至110盧比。另外,您千萬要記住,不要在星期五前往,因為那天只為當地穆斯林開放。
開放時間:6:00—20:00
門票:外國人一律500盧比+250盧比的稅;印度人30盧比。每周五隻對當地穆斯林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