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遠征軍第一次遠征印度的戰役過程是怎樣的
1937 年7月7日,侵華日軍悍然發動「盧溝橋事變」,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抗日戰爭爆發了。戰爭開始以後沒多久,我國僅有的幾條國際交通線路就相繼被切斷了。 1938年8月,由20萬名中國民工修築而成的滇緬公路全線通車,所有國際援華物資幾乎都通過滇緬公路進入中國。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入侵緬甸,企圖切斷滇緬公路。
為了保衛滇緬公路,1942年3月,國民政府抽調了10萬名精兵組成遠征軍奔赴緬甸。到達緬甸以後,中國遠征軍浴血奮戰,沉重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但後來因為英軍配合不力,遠征軍陷入腹背受敵的危險境地。5月上旬,中英軍隊開始撤退。日軍切斷了遠征軍的歸國通道,少數戰士跟隨美國統帥去了印度,大部分戰士都在杜聿明將軍的帶領下走進了野人山,他們准備從那兒繞道回國。
野人山位於中印緬交界處,綿延千里,縱深200多公里,山上喬木遮天,終年不見天日,猛獸成群,螞蝗遍地,傳說還有野人出沒,當地人把這片方圓數百里的無人區統稱為野人山。1942年6月,數萬名疲憊不堪的遠征軍戰士走進了野人山,開始了他們的「死亡之旅」。到了晚上,豺狼虎豹全都跑出來了,野獸凄厲的吼叫聲回盪在山谷里,聽得人毛骨悚然。戰士們用芭蕉葉和樹枝搭成棚子,一個棚子大約有三四平方米,能睡10個人,大家就擠在棚子里過夜。
進山10多天以後,熱帶原始叢林的雨季到來了,天天都下著傾盆大雨,道路泥濘不堪,戰士們舉步維艱,下山的時候就在泥水裡滾。有時山洪「轟隆隆」地沖下來,一下子能沖走很多人。』有一次,劉桂英看到整個班的戰士一起被山洪沖走了。
軍部那張地圖也不管用了,戰士們經常是走了好幾天又回到原點。在這片原始叢林裡面,他們迷失了回國的方向,回家的路出乎意料地艱險而漫長。
一個月後,部隊開始斷糧了,有幾名戰士餓死了。杜聿明只得把馱物資的100多匹戰馬都殺了,讓戰士們飽餐了一頓。戰馬吃光以後,大家就開始吃皮鞋,吃皮帶,就連手槍套也成了他們的食物。當這些東西全都吃光以後,大家就只能夠靠樹皮和草根來維持生命了。一天,一位戰士看到河邊長著野生魔芋,極度飢餓的他急忙挖了一小塊兒野生魔芋,用舌頭舔了舔,誰知道他的舌頭馬上就腫了起來,連話都不能說了,直到4天以後他的舌頭才消腫。有的戰士誤食了有毒的植物,痛得滿地打滾,哀號不止,但是因為沒有葯品,大家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被毒死。
連續多日以樹皮和草裹腹,很多戰士的身體開始浮腫起來,步履蹣跚。有的戰士走著走著,突然「撲通」一聲跌倒在地上,然後再也爬不起來了。劉桂英和護士班的另外4名女戰士想:我們5個人要走就一起走,要死就死在一起!她們手拉著手,互相鼓勵著往前跋涉。
雨季的叢林是螞蟥的天下,叢林裡面到處都是螞蟥。戰士們走在路上,這些嗜血的魔王就昂著頭在樹葉上等候,人體一接觸到樹葉,它們就趁機爬到人身上吸血。緬甸的螞蟥個頭特別大,據說一隻大螞蟥一次能吸一斤血呢!小螞蟥會通過衣服的縫隙鑽進人的皮膚里,不知不覺間,它們已經把人體內的血吸了出來。等到戰士們發現的時候,螞蟥已經變得又粗又大了。劉桂英每天都能從身上逮到一大把螞蟥。至今她腿上還有很多傷疤,都是當年被那些螞蟥咬的。
和螞蟥一樣猖獗的還有蚊子。野人山的蚊子也大得出奇,翅膀一張開簡直就像蜻蜓似的,戰士們被咬得滿身都是包,又紅又腫,奇癢無比。細皮嫩肉的女兵是蚊子的重點攻擊目標。有一天早上醒過來,白凈漂亮的何珊發現自己臉上滿是大紅包,都是被蚊子咬的。她數了數,竟然有20多個大紅包。她覺得痛癢難忍,只好用手拚命地抓臉,結果把臉抓得鮮血淋漓。有時走到低窪處,埋伏在那兒的成千上萬只蚊子如同一片黑雲似的向大家飛過來,大家只能抱頭逃跑。
越往山林深處走,山林就越顯得陰森恐怖。這時,更加可怕的事情發生了。瘴氣開始在軍隊里肆虐橫行,成千上萬名戰士倒下了。路邊和草棚里堆滿了戰士們的屍體,屍體散發出惡臭的味道,聞之使人暈眩。
中國遠征軍以10萬之眾出國,活著離開戰場的只是4萬多人,而最終穿越野人山回歸國境的只有3000多人。
⑵ 當初中國打了印度的嗎為什麼打怎麼打的死傷情況求有料的大神說說
你說的是在1962年發生在喜馬拉雅山兩側的戰爭 。
中國人叫做 「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
印度人叫做 「前進政策」 。
外國人叫做 「印度對華戰爭」 。
任何一個新生政權的第一件事 ,就是宣召領域范圍 ,印度也不例外 。印度撿起來英國殖民主子的 「麥克馬洪線」 ,當做北部邊界 。但是沒有明說 ,中國也沒在意 。
朝鮮戰爭爆發了 ,印度乘機北進 ,佔領了傳統習慣性以北 、麥克馬洪線以南的中國部分領土 。1953 年 ,朝鮮戰爭結束 ,印度就不敢再北進了。
1959 年 ,西藏發生叛亂 ,印度乘機再度北進 ,被中國軍隊擋住了,並且發生了小規模的武裝沖突 。雙方軍隊接觸的地方 ,叫做 「實際控制線」 。由於中國無暇西顧 ,印度更加認為中國軟弱可欺 ,所以就繼續侵犯中國西南邊界 。中國決定給侵略者一個教訓 ,可是得有時機 ,否則會引起巨大國際糾紛 ,顯然是對中國不利 。
1962 年 秋天 ,發生了 「古巴導彈危機」 ,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到加勒比海 ,時機到了 !
由國防部長林彪元帥掛帥 ,調動張國華的十八軍 、丁盛的五十四軍 ,蘭州軍區的十九軍 ,青海省的獨立五十五師 ,二十萬大軍參戰 。
先是詐敗 ,小股部隊一觸即潰 ,丟盔卸甲地潰退 。中央急了 ,連發七封電報 :「不許退!」 林彪說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誘敵深入近一百公里 ,牽著印度的三個集團軍 ,進入了早已安排好的山溝里 ,解放軍的只是一個營 ,把出口一堵 ,幾萬印度鬼子兵就成了 「瓮中之鱉」 。林彪把准時機 ,一聲令下 ,全殲了印度侵略軍 。
由於山高路遠 供給十分困難 ,所以解放軍不留俘虜 ,機關槍噴火器一齊開火 ,一個不剩。
只留下七千傷兵 ,洗了腦 ,放回去了 。
全世界都說 :那是一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中國對此事諱莫如深 ,幾十年不說一個字 。
下一次列印度 ,一個都不留 ,記住 「雖遠必誅之!」殺無赦 !
看誰還敢侵略大中華 !
⑶ 中國和印度的戰爭 中國是從哪個地方進入的
解放軍以西藏4個多團的兵力,首先粉碎克節朗地區印軍的進攻,然後殲滅克節朗地區和可能由達旺地區來援之敵;以新疆1個多團的兵力,首先粉碎印軍進攻,然後殲滅侵入加勒萬河谷和紅山頭之敵,並視情況擴張戰果;同時,以西藏昌都、林芝、山南分區部隊,向當面之敵反擊,配合主要方向的作戰。
⑷ 中國以前打過印度嗎是什麼時候因為什麼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國和印度的藏南邊境的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⑸ 當時中國解放軍是怎麼打到印度首都新德里的
是對印自衛反擊戰,不是中國主動出擊的。
印度根據麥克馬洪線企圖蠶食藏南領土,偷襲中國。
中國當時駐藏的部隊並非主力精銳、依靠兩個偏師打的印度敗退,甚至直逼新德里。
後美蘇施壓、中國又因運輸補給困難,國家基礎建設還沒有實現,經濟積累不夠,無法支持繼續打下去,所以不得不撤兵。
近代中國被列強凌辱,主要是因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做起了「天朝上國」這種不切實際的夢。但我想說,中國人的政治智慧和戰斗素養,應該在世界上是數一數二的。因為這兩樣東西中國人已經玩兒了太久太久。抗戰的困難,主要是因為國家積貧積弱、國力懸殊、硬體上差太多。一個部隊里並不是每一個兵都能摸到槍。蔣又犯了戰略錯誤,出兵總是一點一點出,面對強大的日軍自然總是節節敗退。
中日當時這么大的差距、中國仍舊能夠把日本拖到拼消耗的階段。
硬體上中國如果不比自己的對手差、那中國的軍人就自然而然的能夠體現出其出色的戰斗素養了。
中印當時半斤八兩,所以列印度,自然就不是什麼問題了。
很多人說朝鮮戰爭中美實際打了一個平手,我們沒什麼可驕傲的。
我們確實沒什麼可驕傲的,驕兵必敗。
但我們是從過了鴨綠江開始打、一直打到三八線的。且當時我們沒有像樣的空軍,即使是平手。雖然沒什麼可驕傲的,但也不至於自卑。
⑹ 62年中印戰爭印度有多慘 中印戰爭中國打到印度哪裡
有兩個可能:一是,印度阿三表明態度。它要幫它主子完成對亞洲的控制和完成對中國的第一島鏈封鎖。二是,為了面子。總不可能它一來就說自己62年被很揍了一通,被揍之前渾身不舒服,被揍後周身舒坦。
⑺ 列印度是哪一年誰帶兵哪個軍打的
1962年對印度反擊戰,我國帶兵主將是:張國華將軍,參戰部隊是解放軍新疆、西藏邊防部隊。
⑻ 列印度是哪一年打的
列印度是1962年打的自衛反擊戰。
印度共和國
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與巴基斯坦交界。
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也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46.3%。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在2019年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
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葯出口國,僑匯世界第一。
⑼ 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我們打到印度首都去了嗎
並沒有打到印度首都,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是在邊境發動的。
在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中國軍隊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斃傷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中國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524名)。
(9)當年是從哪裡打進印度的擴展閱讀:
戰爭背景
20世紀50年代,英國殖民侵略印度,英印的擴張政策和舊中國「有邊無防」,造成中印邊界的領土爭端。1951年至1953年間印軍侵佔「麥克馬洪線」南面領土。1954年起,中印雙方開啟會談,數次交涉無果後,1959年的達賴喇嘛丹增嘉措逃往印度受庇護,後來一連串交火沖突更使印度開始進軍藏南地區建立軍事據點。
1962年10月18日,毛澤東在中南海召集會議,確定了對印軍實施自衛反擊作戰的決策。
⑽ 1962年中印戰爭打到印度哪裡
1962年中國軍隊打到了距離新德里也就幾百公里的地方,先遣部隊更是到了外圍五十公里的地方,只是最終我方主動退到實際控制線20公里。
1962年爆發的這場戰爭,中方那時候的實力還並不強大,而印度還有美國和蘇聯的支持,差距不是一般大。有這兩大強國在背後兜底,印度的自信心一下就膨脹起來,在邊境地區不斷挑事,我國忍無可忍發起了反擊,這場戰爭結束得很快,我國再有優勢的情況下主動宣布停戰。這場戰役我方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受傷697人,殲滅了印軍3個旅,斃傷准將以下就有3968人。
中印戰爭的爆發並不是偶然性,在英國殖民時期就埋下了隱患。雙方各有各的理,印度在大國的慫恿下想要用武力解決也能理解。只是印度軍隊的紀律散漫,他們採用的戰術不合理,我軍認真分析了對手,採用穿插戰術,分小隊對印軍實施包圍,就連他們的王牌部隊都無一倖免。可能大家會很疑惑,蘇聯和美國不是支持印度么?它怎麼會還是這么不經打?
美國和蘇聯確實援助了印度武器,還派遣了軍事顧問幫助印軍,他們都希望印度可以贏,可是印度失敗後這兩國並未出手。一是很不劃算,他們支持也只是幕後,要是擺在明面上就是地區性戰役,沒有真的和中國打這個打算。況且中國贏了之後主動停戰,選擇和談還歸還了俘虜和繳獲的武器,這種行為在國際上贏得好感,美蘇再發難也不合適。二是美蘇兩國還在忙著較勁,也沒有多餘的功夫再去招惹一個大國,所以印度說到底還是在孤軍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