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股票怎麼變成一文不值

印度股票怎麼變成一文不值

發布時間:2022-05-21 10:09:49

A. 印度股票有漲跌停嗎

有。
股票就相當於是一種「商品」,其價格也是由內在價值(標的公司價值)所決定的,並且在價值周圍上下浮動。
在價格波動上,股票像其他商品一樣,都要受到供給與需求關系的影響。
就像市場中售賣的豬肉,當人們要購買更多豬肉的時候,供給過少,需求過多,價格就會上升;當市場上有很多賣豬肉的,豬肉供給大於需求,那豬肉價肯定就會下降。
股票的價格波動表現為:10元/股的價格,50個人賣出,但市場上有100個買,那另外50個買不到的人就會以11元的價格買入,股價就會因此得到提高,反之就會導致股價下降(由於篇幅問題,這里將交易進行簡化了)。
通常來說,導致雙方情緒變化的原因非常多,這時供求關系也會受到影響,其中影響比較大的因素有3個,我們來詳細講講。
在這之前,先給大家送波福利,免費領取各行業的龍頭股詳細信息,涵蓋醫療、軍工、新能源能熱門產業,隨時可能被刪:【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哪些因素會使得股票出現漲跌變化?
1、政策
都說行業或產業需要配合國家政策,比如說新能源,幾年前我國開始對新能源進行開發,有關的企業、產業都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支持,比如補貼、減稅等。
這樣的政策讓市場資金紛紛下場,對於相關行業板塊或者上市公司,都會不斷的尋找它們,引發股票的漲跌。
2、基本面
用長期的目光看,市場的走勢和基本面相同,基本面向好,市場整體就向好,比如說疫情期間我國經濟優先恢復增長,企業盈利也在逐步提高,股市也一並回升。
3、行業景氣度
這個比較關鍵,一般地,股票的漲跌常常受到行業景氣度的影響行業景氣度和公司股票的漲幅程度成正比,比如上面說到的新能源。
為了讓大家及時了解到最新資訊,我特地掏出了壓箱底的寶貝--股市播報,能及時掌握企業信息、趨勢拐點等,點擊鏈接就能免費獲取:【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場一手資訊播報
二、股票漲了就一定要買嗎?
不少新手剛接觸股票,一看某支股票漲勢大好,立馬買了幾萬塊,入手之後一直跌,被死死地套住了。其實股票的興衰可以被人為的進行短期控制,只要有人持有足夠多的籌碼,一般來說占據市場流通盤的40%,就可以完全控制股價。如果你剛剛接觸股票不久,把選擇長期佔有龍頭股進行價值投入作為重點考慮項目避免短線投資被人割了韭菜。吐血整理!各大行業龍頭股票一覽表,建議收藏!

應答時間:2021-09-23,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B. 股票在什麼情況下會一文不值。

俺來回答一下:股票實際上是企業剩餘價值求償權以及利潤求償權的一種憑證,只有當企業沒有剩餘價值可以求償的時候,股票的價值才會變成零,但由於發行股票上市的公司都是有限責任公司,股票的價值永遠不會為負。
利潤的求償很簡單。
剩餘價值求償權是:當企業清算時,在變賣所有資產後,首先支付法定債務之後(例如應付稅款、所欠工資、應付貨款、貸款、借款、所發債券、次級債、優先股),如果還有錢剩下來,那麼這些錢就歸股票的持有者。在企業持續經營階段,一般會用資產負債表的形式來估計假設清盤股東會享有多少利益,這個利益在表中體現為所有者權益。但由於會計主要是使用歷史成本法計算,而且對無形資產(例如品牌轉讓價值)等東西計量不準,實際清盤的收益與所有者權益之間會出現比較大的出入。

C. 為什麼印度股市輕松完勝中國股市

印度股市輕松完勝中國股市的原因:

  1. 印度市場一直對外國投資者開放,但中國並沒有。

  2. 印度股市受全球股市的影響比絕大部分國家的股市要深,它的漲跌起伏規律總是與全球股市相似,這是因為印度新興市場更加多樣化。這就意味著在發達國家裡實現量化寬松政策之後釋放的全球金融海嘯幫助推高了印度的股票,但是卻沒有對拉高中國股市。

  3. 關於這兩個大國之間的經濟改革的速度。近年來印度的經濟改革由於其較弱的執行力而逐漸放緩,但是中國的改革形勢剛好相反。因為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於掌控整個經濟市場。這樣的舉措使國外的投資者感到害怕,這也使中國的投資市場受到一定影響。

  4. 印度的投資市場包括了許多利益導向型的上市公司,例如像塔塔汽車集團和印孚瑟斯(Infosys)。而中國的投資市場很多都是屬於政府擁有型的,缺乏利益導向型的企業

  5. 印度的經濟增長正處於高速增長階段,而中國經濟已經過了加速階段,所以印度的投資市場打敗中國市場也是合乎情理的。

D. 印度的股票市場怎麼樣嚴格落實退市主體責任,堅決做到『出現一家,退市一家

不知道是否印度的股市管理的有多規范,這個國家的規模很大,股票市場的體量應該也不會小。至於要嚴格落實退市主體責任,堅決做到出現一家退市一家,應該這么說,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管理方式,在印度上市的公司都應該遵守印度關於上市公司的法律責任。怎麼上市?怎麼退市?都會有具體的標准。

E. 怎樣投資印度股市

到印度開戶顯然不太現實,但是現在國內也沒有公司提供印度股票交易服務。
所以比較現實的方法是通過美股券商交易在美國上市的印度基金,這種基金叫作ETF,一般都是按照股票指數的成分股去持有股票,股票指數上漲,ETF也是跟著上漲的。美國的交易所就有很多投資全球的ETF,比如投資印度的有這些ETF:iShares安碩MSCI印度ETF、iShares安碩印度50ETF、印度ETF-PowerShares、iShares安碩MSCI印度小盤股ETF;甚至還有直接可以3倍做多ETF——Direxion每日印度看多3倍股票ETF。那麼,在國內怎麼交易這些美股ETF呢?其實很簡單,下載富途牛牛APP就可以了。

F. 為什麼印度股市牛市長

股市中,股票的持續上漲叫做牛市,股票的持續下跌叫做熊市。
由於牛市能夠持續較長一段時間的市場行情普通看漲趨勢,因此也被稱作多頭市場。
相反,有著空頭市場之稱的熊市行情就顯得普通看淡並且還持續性下跌,
對牛熊市的概念有了大致認知了,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現在是熊市還是牛市呢?
點擊下方鏈接,立馬告訴你答案:專屬滬深兩市的投資日歷,掌握最新一手資訊
一、怎樣可以確定是熊市還是牛市?
要判斷當前是熊市還是牛市,看的就是這兩點,基礎面,另一方面就是技術面。
首先,我們判斷市場行情可以根據基本面來,基本面是從一下兩個方面作為依據的:宏觀經濟的運行態勢、上市公司的運營情況,通過行業研報就能看得出來:【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場一手資訊播報
其次,從技術面入手,量價關系、量比與委比等的指標、K線組合等這些都可以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參考值,來觀察判斷市場行情。
譬如說,若當前是牛市,買入遠多於賣出的人,那麼有很多個股的k線圖的漲勢就比較明顯。反之 ,如果現在是熊市 , 拋售股票的人比買入股票的人高的多 ,那麼大部分個股的k險圖就有著很明顯的下跌趨勢。
我國股市行情牛短熊長,為什麼印度股市牛市長?那是因為此前,莫迪政府推出了新的國家商品和服務稅和破產法,對於改善公司治理至關重要。投資者認為,莫迪獲勝後,政府將在勞動力、土地和資本市場方面啟動新一輪改革。這些改革將提高經商的便利性,有助於公司擴大業務。同時刺激新業務的推出,從而創造就業機會。更多的就業機會意味著人們收入增加,進而增加支出,使更多企業獲利。
印度股市上漲另一個重要背景,是印度寬松的貨幣環境。4月,印度央行啟動年內第二次降息,分析人士稱,下一次降息可能會在6月或8月進行。較低的利率會刺激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有助於提振經濟。另外,印度作為石油進口大國,國際油價的相對穩定,也為股市上漲創造了條件。

二、怎麼判斷牛熊市的轉折點?
如果在牛市快要結束的時候才緩不濟急的進場,這時買入股票大概率會被套牢,因此這時很有可能是股票的高點,而最容易賺錢賺得多的時機就是熊市快結束的時候進場。
因此,我們要熟練掌握熊牛的轉折點,在低位時買進,高位時賣出,我們賺的就是買賣時的差價!判斷牛熊轉折點的手段多種多樣,推薦使用下面這個拐點捕捉神器,一鍵獲取買賣時機:【AI輔助決策】買賣時機捕捉神器

應答時間:2021-09-24,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G. 印度疫情惡化引發股市拋售、資本外逃

是的,印度疫情惡化,經濟活動顯著下滑,也引發了資本外逃和股市拋售。目前國際主要金融機構高盛和標普,對印度經濟面臨的下行風險提出了警告。

印度每日新增新冠患者數據飆升,使得投資者們對於印度經濟復甦和上市企業財報的信心都有所弱化,這引發了股票市場上的拋售和資金外流。彭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3日的4月份,海外投資者拋售了總值11億美元的印度股票,這是去年3月份以來最大規模的月度資金外流。

在疫情惡化前,印度經濟在去年第四季度已經恢復增長,印度主要股指也處於多年高位,疫情的突然惡化終止了印度股指繼續上攻的步伐。經過近期的回調後,印度主要股指今年年內的漲幅只有2%左右,成為亞洲地區表現最差的市場之一。

與此同時,由於目前美國經濟正在穩步重啟,市場利率回升,國際資本目前總體上處於一個往美國迴流的階段,這些因素也可能加速了印度的資金外流。


日本野村證券經濟學家索諾·瓦爾瑪分析:

我們已經看到了印度封鎖,部分地區採取了嚴格的限制措施。但現在一些人口相對更多的地方感染人數很多,所以我們預期將會有更嚴格的限制措施,這必然會影響到印度4月和5月的經濟活動。

在印度經濟的具體增長速度方面,目前,主要金融機構有一定分歧。高盛已經下調印度第二季度經濟增長預期,但包括標普在內的一些金融機構仍然預計印度經濟在本財年可以錄得兩位數的百分比增長,但他們對印度經濟面臨的下行風險都提出了警告。

分析認為,在中美兩大經濟體繼續都處於向好態勢,發達國家也在積極推進疫苗接種的情況下,印度疫情對於世界經濟增長究竟會帶來多大的影響,目前仍然需要進一步觀望。

H. 17年暴漲11倍!印度為何能創造股市屆的神話

因為在過去的17年裡是印度最重要的是17年,就和我們中國的改革開放一樣,是具有跨時代性的年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印度的股市能夠上漲11倍也不是什麼很難理解的事情,畢竟這樣的事情也曾在中國發生,而且我們中國做的比他還要誇張。


但這其實並沒什麼卵用,中國的地位無可取代,強大的工業實力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比肩,即便西方媒體吹噓的再多,印度也不會取代中國,因為在他發展的黃金期裡面,印度的工業水平並沒有迅速的上漲。


印度經濟的上揚只不過是與世界接軌的紅利而已,隨著時間的推移,印度必然落寞。而我們中國雖然道路曲折,但我相信他終將偉大。

I. 怎麼看印度的股票 怎麼炒它啊

短期可以說是風險和收益成正比例的。如果你技術好。你不會問這個問題。勸你還是找個績優股練技術吧。要業績好的。股性活的。是階段性的熱點。並且在大盤階段性風險釋放以後介入/。並且一定要記得。不做不錯。新手和老手的區別就在於/。老股民。。技術高的人。會空倉。新手和技術不好的。老是滿倉。有的時候一個高手判斷錯了。會空一個波段的倉。也不願意去冒險追高。因為錯過一 個波段的行情。比套住強。

J. 經濟史上著名的三大陰謀騙局

南海泡沫事件——歷史上第一次世界證券市場泡沫事件

「泡沫經濟」一詞即來源於此事件。
17世紀末,英國經濟興盛。然而人們的資金閑置、儲蓄膨脹,當時股票的發行量極少,擁有股票還是一種特權。為此南海公司覓得賺取暴利的商機,即與政府交易以換取經營特權,於是南海公司於1711年成立。
1719年,公眾對股價看好,促進當時債券向股票的轉換,進而反作用於股價的上升。
1720年,為了刺激股票發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資者分期付款購買新股的方式。英國下議院通過南海公司交易議案後,南海公司的股價立刻由129英鎊竄升至160英鎊。當下議院也通過議案時,股價又漲至390英鎊。於是投資更為踴躍,半數以上的參議員紛紛介入,連國王也不例外。股票供不應求導致了價格狂飈到1000英鎊以上。公司的真實業績嚴重與人們預期背離。
1720年6月,英國國會通過了《反金融詐騙和投機法》,許多公司被解散,公眾開始質疑,波及南海公司。
1720年7月起,內幕人士與政府官員大舉拋售,南海公司股價一落千丈,12月跌至每股124英鎊,南海泡沫破滅。
英國的財政部長在南海公司的內幕交易中,私賺90萬英鎊利潤。丑聞敗露後,他被關進了英國皇家監獄——倫敦塔。但是,那些不知情的投資人比他更悲慘。損失慘重的還有英國經濟和政府信用。

===============================================

鬱金香泡沫,簡言之,是社會集體投機賺錢的獲利心理造成,後果是遲早爆炸的炸彈傳來傳去,落到最後的人倒霉.並會造成社會經濟惡性動盪.損害了經濟本來的發展趨勢.
提起鬱金香,許多人立刻就會想到被譽為「鮮花之國」的荷蘭。的確,荷蘭人鍾愛鬱金香,將其奉為國花,並把它和風車、乳酪和木鞋一起,統稱為荷蘭的「四大國寶」。每到暮春時節,滿山遍野的鬱金香爭奇斗艷,晶瑩修長的葉片,像裝滿美酒的酒杯似的花朵,透明馨香,令人心醉。法國作家大仲馬在他的傳世名著《黑鬱金香》中,曾這樣贊美一種名叫「黑寡婦」的黑色鬱金香:「艷麗得讓人睜不開眼睛,完美得讓人透不過氣來」。小說家優美的筆調,更為鬱金香增添了一層傳奇而又浪漫的色彩。
然而,如今的大多數人可能並不了解,曾幾何時,鬱金香美麗的花朵,竟使無數荷蘭人為之瘋狂;一枚看起來與洋蔥頭別無二致的鬱金香球莖,竟然價值連城;甚至整個國家,都因鬱金香而陷入混亂之中,並為之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歷史上最大的三個泡泡——鬱金香投機風潮

鬱金香投機風潮

人們絕難想到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第一起重大投機狂潮是由一種小小的植物引發的。
這一投機事件是荷蘭由一個強盛的殖民帝國走向衰落而被載入史冊的,它也是迄今為止證券交易中極為罕見的一例。經濟學上的特有的名詞"鬱金香現象"便由此而出!
讓我們回溯到17世紀的荷蘭,看看世界投機狂潮的始作俑者是如何為之瘋狂如何為之悲泣的。
鬱金香,一種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鬱金香原產於小亞細亞,在當地極為普通。一般僅長出三四枚粉白色的廣披針形葉子,根部長有鱗狀球莖。每逢初春乍曖還寒時,鬱金香就含苞待放,花開呈杯狀,非常漂亮。鬱金香品種很多,其中黑色花很少見,也最珍貴。鬱金香的花瓣上,多有條紋或斑點,容易受病毒的侵襲。
17世紀的荷蘭社會是培育投機者的溫床。人們的賭博和投機慾望是如此的強烈,美麗迷人而又稀有的鬱金香難免不成為他們獵取的對象,機敏的投機商開始大量囤積鬱金香球莖以待價格上漲。在輿論鼓吹之下,人們對鬱金香的傾慕之情愈來愈濃,最後對其表現出一種病態的傾慕與熱忱,以致擁有和種植這種花卉逐漸成為享有極高聲譽的象徵。人們開始競相效仿瘋狂地搶購鬱金香球莖。起初,球莖商人只是大量囤積以期價格上漲拋出,隨著投機行為的發展,一大批投機者趁機大炒鬱金香。一時間,鬱金香迅速膨脹為虛幻的價值符號,令千萬人為之瘋狂。
鬱金香在培植過程中常受到一種"花葉病"的非致命病毒的侵襲。病毒使鬱金香花瓣產生了一些色彩對比非常鮮明的彩色條或"火焰",荷蘭人極其珍視這些被稱之為"稀奇古怪"的受感染的球莖。
"花葉病"促使人們更瘋狂的投機。不久,公眾一致的鑒別標准就成為:"一個球莖越古怪其價格就越高!" 鬱金香球莖的價格開始猛漲,價格越高,購買者越多。歐洲各國的投機商紛紛擁集荷蘭,加入了這一投機狂潮。
1636年,以往表面上看起來不值一錢的鬱金香,竟然達到了與一輛馬車、幾匹馬等值的地步。就連長在地里肉眼看不見的球莖都幾經轉手交易。
1637年,一種叫"Switser"的鬱金香球莖價格在一個月里上漲了485%!一年時間里,鬱金香總漲幅高達5900%!
所有的投機狂熱行為有著一樣的規律,價格的上揚促使眾多的投機者介入,長時間的居高不下又促使眾多的投機者謹慎從事。此時,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導致整個市場的崩潰。
查爾斯.麥凱在他的著作中講述了一個故事,他把引發鬱金香球莖大恐慌歸結為一起偶然的事件。
一位年輕的水手,是一個外國人。初來乍到,他不知道荷蘭國內正在掀起起鬱金香投機潮。水手因賣力地工作得到了船主的獎賞,離船時他順手拿了一朵名為"永遠的奧古斯都"的鬱金香球莖。那朵球莖是船主花了3000金幣,(約合現在3到5萬美元)從阿姆斯特丹交易所買來的。當船主發現鬱金香丟失時,便去找那位水手,並在一家餐廳里找到了他,卻發現水手正滿足地就著熏腓魚將球莖吞下肚去。水手對鬱金香的球莖的價值一無所知,他認為球莖如同洋蔥一樣,應該作為鯡魚的佐料一塊兒吃。值幾千金幣的球莖在一個陌生人眼裡竟如同洋蔥,是水手瘋了,還是荷蘭人太不理智了,法官難以決斷。然而,就是這個偶然事件彷彿一枚炸彈,引起阿姆斯特丹交易所的恐慌。謹慎的投機者開始反思這種奇怪的現象,反思的結果無不例外地對鬱金香球莖的價值產生了根本性的懷疑。極少數人覺得事情不妙,開始賤價賣出球莖,一些敏感的人立即開始仿效,隨後越來越多的人捲入恐慌性拋售浪潮,暴風雨終於來臨了。
一時間,鬱金香成了燙手山芋,無人再敢接手。鬱金香球莖的價格宛如斷崖上滑落的枯枝,一瀉千里,暴跌不止。荷蘭政府發出聲明,認為鬱金香球莖價格無理由下跌,讓市民停止拋售,並試圖以合同價格的10%來了結所有的合同,但這些努力毫無用處。一星期後,一根鬱金香的價格幾乎一文不值,——其售價不過是一隻普通洋蔥的售價。
千萬人為之悲泣。一夜之間多少人成為不名分文的窮光蛋,富有的商人變成了乞丐,一些大貴族也陷入無法挽救的破產境地。
暴漲必有暴跌,客觀經濟規律的作用是任何人都無法阻擋的。下跌狂潮剛過,市民們怨聲載道,極力搜尋替罪羊,卻極力迴避全國上下群體無理智的投機這一事實。他們把原因歸結為那個倒霉的水手,或把原因歸結為政府調控手段不力,懇請政府將球莖的價格恢復到暴跌以前的水平,這顯然是自欺欺人!
人們緊接著把求援之手伸向法院。恐慌之中,那些原已簽訂合同要以高價購買的商人全部拒絕履行承諾,只有法律才能督促他們依照合同辦事。然而,法律除了能幹預某些具體的經濟行為外,它是決不能凌駕於經濟規律之上的。法官無可奈何地聲稱,鬱金香投機狂潮實為一次全國性的賭博活動,其行為不受法律保護!
人們徹底絕望了!從前那些因一夜乍富喜極而泣之人,而如今又在為乍然降臨的一貧如洗仰天悲哭了。宛如一場惡夢,醒來之時,用手拚命掐自己的臉蛋才發覺現實就在夢中。身心疲乏的荷蘭人每天用呆滯的目光盯著手裡鬱金香球莖,反省著夢里的一切…… 世界投機狂潮的始作俑者為自己的狂熱付出的代價太大了,荷蘭經濟的繁榮僅曇花一現,從此走衰落。
鬱金香球莖大恐慌給荷蘭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使之陷入了長期的經濟大蕭條。17世紀後半期,荷蘭在歐洲的地位受到英國有力的挑戰,歐洲繁榮的中心隨即移向英吉利海峽彼岸。
鬱金香依然是鬱金香,荷蘭卻從此從世界頭號帝國的寶座上跌落下來,從此一蹶不振。
"鬱金香現象"成了經濟活動特別是股票市場上投機造成股價暴漲暴跌的代名詞,永遠載入世界經濟發展史。

==================================

密西西比泡沫的特徵
在荷蘭鬱金香泡沫迸裂80年後,在1719年又出現了著名的法國密西西比股市泡沫。這兩個泡沫的相同之處是:法國股票市場的價格和當年鬱金香價格一樣在很短的時期內大起大落。從1719年5月開始,法國股票價格連續上升了13個月,股票價格從500里弗爾漲到一萬多里弗爾,漲幅超過了20倍。法國股市從1720年5月開始崩潰,連續下跌13個月,跌幅為95%。密西西比股市泡沫和鬱金香泡沫的不同之處在於:荷蘭鬱金香泡沫基本上是民間的投機炒作,但是法國密西西比股市泡沫卻有著明顯的官方背景。鬱金香泡沫所炒作的只不過是一種商品,牽涉到的人數有限,而法國密西西比股市泡沫卻發生在股票和債券市場,把法國廣大的中下階層老百姓都卷了進去。從這一點來說,法國密西西比股市泡沫更具有現代特色。
約翰·勞的金融理論
在18世紀初,由於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連年發動戰爭,使得法國國民經濟陷於極度困難之中,經濟蕭條,通貨緊縮。當時法國的稅制極不健全,不僅對法國王室貴族豁免稅收,而且其他地方的漏洞也很多,盡管法國政府不斷提高稅率,窮征暴斂,依然入不敷出,國庫空虛,債台高築,老百姓怨聲載道,國家危機重重。
就在這個關頭,貨幣理論的一代怪傑約翰·勞(John Law)應運而生。約翰·勞出身於英國愛丁堡,青年時代接受了良好的政治經濟學教育。年輕時的約翰·勞血氣方剛,他在1694年一場決斗中殺了人而不得不逃亡他鄉。約翰·勞在歐洲流浪時期仔細觀察了各國的銀行、金融和保險業,從而提出了他獨特的金融理論。和許多18世紀的經濟學家一樣,他認為在就業不足的情況下,增加貨幣供給可以在不提高物價水平的前提下增加就業機會並增加國民產出。一旦產出增加之後,對貨幣的需求也會相應跟上來。在實現了充分就業之後,貨幣擴張能夠吸引外部資源,進一步增加產出。他認為紙幣本位制要比貴金屬本位制更好,紙幣本位制具有更大的靈活性,給了發行貨幣的銀行更多的運轉空間和控制宏觀經濟的能力(參見Law,1760)。說白了,採用貴金屬本位制,發行貨幣要看手上有多少金子銀子。之所以被稱為貴金屬,是因為金銀在世界上的儲量有限,幾乎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增加金銀的供給量。紙幣本位制就沒有這個限制。如果金融當局願意的話,啟動銀行的印鈔機,要印多少就可以印多少。紙幣本位制的這個特點使之像一把雙刃劍,在增強了金融貨幣政策影響力的同時,也帶來了導致通貨膨脹的危險。約翰·勞認為擁有貨幣發行權的銀行應當提供生產信貸和足夠的通貨來保證經濟繁榮。他所說的貨幣供給中包括了政府法定貨幣、銀行發行的紙幣、股票和各種有價證券(參見Michael Bordo,1994)。不難看出在約翰·勞的理論中已經蘊藏了當代供給學派和貨幣學派的一些基本觀點。著名的經濟學家熊彼得曾經高度贊揚說,約翰·勞的金融理論使他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躋身於第一流貨幣理論家的行列之中。
天賜良機,約翰·勞獲得了用武之地
1715年,法國攝政王奧萊昂公爵正在為法國的財政窘態犯愁。約翰·勞的理論好像是向他拋出了一個救生圈,似乎法國只要建立一個能夠充分供給貨幣的銀行就可以擺脫困境,解決國債的資金融通問題。對於手握大權的奧萊昂公爵來說,只要能夠搞到錢,就是建立10個銀行也不成問題。於是,在法國政府的特許下,1716年約翰·勞在巴黎建立了一家私人銀行—通用銀行(Bangue Genarale)。這家銀行擁有發行貨幣的特權,其貨幣可以用來兌換硬幣和付稅。通用銀行建立後經營得非常成功,資產總額迅速增加。約翰·勞在1717年8月取得了在路易斯安那的貿易特許權和在加拿大的皮貨貿易壟斷權。當時,北美的路易斯安那是屬於法國的領地。由於路易斯安那位於密西西比河流域,人們便把由約翰·勞一手導演的泡沫經濟稱為密西西比泡沫。隨後,約翰·勞建立了西方公司(Companie d誒ccident)。該公司在1718年取得了煙草專賣權。1718年11月成立了塞內加爾公司(Senegalese Company)負責對非洲貿易。1719年約翰·勞兼並了東印度公司和中國公司,改名為印度公司(Compagnie des Indes),壟斷了法國所有的歐洲以外的貿易。約翰·勞所主持的壟斷性的海外貿易為他的公司源源不斷地帶來超額利潤。
1718年12月4日,通用銀行被國有化,更名為皇家銀行(Banque Royale),約翰·勞仍然擔任該銀行的主管。皇家銀行在1719年開始發行以里弗爾為單位的紙幣。約翰·勞在貿易和金融兩條戰線上同時出擊,節節取勝,聲望鵲起。約翰·勞希望能夠通過貨幣發行來刺激經濟,解除法國沉重的國債負擔。實踐他的金融理論的時刻終於到了。
金融泡沫,曇花一現
1719年7月25日,約翰·勞向法國政府支付了5 000萬里弗爾,取得了皇家造幣廠的承包權。為了取得鑄造新幣的權力,印度公司發行了5萬股股票,每股面值1 000里弗爾。約翰·勞的股票在市場上非常受歡迎,股票價格很快就上升到1 800里弗爾。
1719年8月,約翰·勞取得農田間接稅的徵收權。約翰·勞認為法國的稅收體制弊病很嚴重,征稅成本太高,漏洞太多,直接影響到了法國政府的財政收入。約翰·勞向政府建議,由他來承包法國的農田間接稅,實行大包干,每年向政府支付5 300萬里弗爾。如果征的稅賦收入多於這個數字,則歸印度公司所有。由於這個數字大大高於法國政府的稅收歲入總額,奧萊昂公爵何樂而不為?在約翰·勞的主持之下,印度公司簡化征稅機構,降低征稅成本,盡力擴大稅基,取消了對皇室貴族的免稅待遇。當然,為此約翰·勞得罪了不少貴族豪強。印度公司在法國聲名大噪,促使其股票價格連連上漲。在1719年10月約翰·勞的印度公司又接管了法國的直接稅征稅事務,其股票價格突破了3 000里弗爾。
1719年約翰·勞決定通過印度公司發行股票來償還15億里弗爾的國債。為此印度公司連續三次大規模增發股票:在1719年9月12日增發10萬股,每股面值5 000里弗爾。股票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股票價格直線上升。
1719年9月28日印度公司再增發10萬股,每股面值也是5 000里ザ�T?719年10月2日再增發10萬股。股票價格一漲再漲,持續上升。印度公司的股票的面值在1719年4月間只不過為500里弗爾,在半年之內被炒作到18 000里弗爾。
1720年初,約翰·勞攀上了他一生的頂峰。1720年1月,約翰·勞被任命為法國的主計長和監督長。他一手掌管政府財政和皇家銀行的貨幣發行,另一手控製法國海外貿易與殖民地發展。他和他的印度公司負責替法國徵收稅賦,持有大量的國債。隨後,印度公司乾脆接管皇家銀行的經營權。在人類歷史上還從來沒有任何一個經濟學家有如此好的機會來實踐自己的理論。印度公司的股票價格猛漲不落,吸引了大量歐洲各國的資金流入法國。約翰·勞為了抬高印度公司股市行情,宣布其股票的紅利與公司的真實前景無關。他這種深奧莫測的說法進一步鼓勵了民間的投機活動。空前盛行的投機活動必然極大地促進了對貨幣的需求。於是,只要印度公司發行股票,皇家銀行就跟著發行貨幣。每次增發股票都伴隨著增發貨幣。約翰·勞堅信存在這樣的可能性:增發銀行紙幣→換成股票→最終可以抵消國債。1719年7月25日皇家銀行發行了2.4億里弗爾貨幣,用以支付印度公司以前發行的1.59億里弗爾的股票。1719年9月和10月,皇家銀行又發行了2.4億里弗爾貨幣。
正如弗里德曼所指出的那樣,通貨膨脹說到底是一個貨幣現象。在大量增發貨幣之後,經過了一個很短的滯後期,通貨膨脹終於光臨法國。在1719年法國的通貨膨脹率為4%,到1720年1月就上升為23%。如果說在1720年之前只是一些經濟學者們對約翰·勞的政策表示懷疑,通貨膨脹則直接給廣大民眾敲響了警鍾。隨著民眾信心的動搖,在1720年1月印度公司的股票價格開始暴跌。
為了維持印度公司股票價位,約翰·勞動用了手中所掌握的財經大權。他把股票價格強行固定在9 000里弗爾,並且維持在這個價位上兩個多月。約翰·勞的政策使得股票貨幣化,進而迅速推動了通貨膨脹。1720年3月25日貨幣發行擴張3億里弗爾,1720年4月5日擴張3.9億里弗爾,1720年5月1日擴張4.38億里弗爾。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貨幣流通量增加了一倍。
到了1720年5月,約翰·勞實在支持不下去了。他發布了股票貶值令,計劃分7個階段將股票的價格從9 000里弗爾降到5 000里弗爾,同時也降低紙幣的面值。約翰·勞和他的印度公司製造經濟奇跡的神話突然破滅了。約翰·勞的指令馬上就導致民眾的恐慌,他們為了保住自己的資產,爭先恐後地拋售股票。股價在1720年9月跌到2 000里弗爾,到12月2日跌到1 000里弗爾,1721年9月跌到500里弗爾,重新回到了1719年5月的水平。
約翰·勞使出了全身解數希望能夠恢復民眾的信心,但是,他的聲音很快就被淹沒在民眾的怒吼中。在股票崩盤中傾家盪產的法國人認定約翰·勞是頭號騙子。1720年約翰·勞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在四面楚歌中他重施當年逃亡故伎,連夜出走比利時。法國的支付方法又恢復到以硬幣為基礎的舊體制。密西西比泡沫的破產連累「銀行」這個名詞在法國被詛咒了一個世紀。9年之後,約翰·勞在無窮追悔之中客死他鄉。
盡管約翰·勞的大膽實踐徹底失敗了,但是,不能以人廢言。約翰·勞的經濟理論中包含著不少合理的因素,他在金融理論上所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在約翰·勞的時代,他不可能對泡沫經濟以及相關的理性預期學說有所了解。在他擴大貨幣供給的時候,沒有料到會導致金融投機的熱潮。他非但沒有能夠及時制止這種金融投機,反而在相當程度上推波助瀾,終於使得大局敗壞,以致不可收拾。

閱讀全文

與印度股票怎麼變成一文不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的網購什麼時候開始的 瀏覽:203
義大利的葯店不賣葯為什麼 瀏覽:221
印尼地震對人有什麼影響 瀏覽:618
印度女人來月經都怎麼辦 瀏覽:319
義大利語很棒怎麼發音 瀏覽:272
印度海關哪裡有 瀏覽:592
義大利cb是什麼牌子好 瀏覽:464
打兩針疫苗回中國還要隔離多久 瀏覽:773
英國功放音樂革命怎麼樣 瀏覽:232
中國人在韓國如何發展 瀏覽:817
伊朗藏紅花怎麼服用 瀏覽:216
印度薯角怎麼吃 瀏覽:336
中國新冠疫苗什麼時候有 瀏覽:987
義大利的錫紙焗鰻魚怎麼做 瀏覽:260
中國哪個地方口腔好做 瀏覽:860
伊朗克爾曼省巴姆市什麼氣候 瀏覽:624
手機怎麼沒有中國移動 瀏覽:893
青蛇和中國醫生哪個好看 瀏覽:461
羅馬時代中國什麼時候 瀏覽:812
印尼是世界最大的什麼出口國 瀏覽: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