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黃金起源與什麼時期
在19世紀之前,人類社會的黃金生產力水平非常低,有人研究認為:在19世紀之前數千年的歷史中,人類總共生產的黃金不到1萬噸,如18世紀的100年僅生產200噸黃金。
由於19世紀一系列黃金資源的發現,使得從那時起黃金產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在19世紀後半段的50年裡,黃金產量超過了這之前5000年的總量。2013年,全世界黃金總產量約2,770噸。
黃金作為一種貴金屬,有良好的物理特性,「真金不怕火煉」就是金的化學穩定性很高,不容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不必擔心會氧化變色。即使是在熔融狀態下也不會氧化變色,冷卻後照樣金光閃閃。密度大,手感沉甸。
韌性和延展性好,良好導性。純金具有艷麗的黃色,但摻入其他金屬後顏色變化較大,如金銅合金呈暗紅色,含銀合金呈淺黃色或灰白色。金易被磨成粉狀,這也是金在自然界中呈分散狀的原因,純金首飾也易被磨損而減少分量。
B. 印度人戴的黃金是純金還是K金我知道歐美人喜歡K金,像中國一樣喜歡純金的國家有哪些
印度人帶的不是純金,所有首飾都不可能是純金的,印度這邊有18k和22k的首飾,這是比較常見的。在印度22k算是純度很高的首飾了
C. 印度黃金便宜得離譜,為什麼愛買的中國人卻不買印度的
印度是古國,歷史悠久,有很多的自然人文景觀。
再加上,印度的這些黃金是直接從下水道撈取的,這種打撈方式不免讓人驚嘆很惡心,如果想像著,自己身上天天佩戴的黃金首飾,它原產自於下水道的泥巴之中,相信大家一看到都會失去佩戴它的慾望吧。
D. 黃金這么珍貴,為什麼印度人能從下水道的污物中提煉黃金呢
在我們的印象中,印度是一個並不發達,生活水平低下的國家,所以很多人都不會選擇去印度旅遊,但是還是會有一部分人因為好奇去那裡參觀。其實印度人是十分愛美的,他們經常佩戴黃金首飾,然而很多人卻不了解印度人的黃金首飾是怎麼來的,其實事實是這些首飾是用下水道的黃金提煉出來的。
1
我們也知道印度人的生活水平也比較低,生活環境比較差,印度本土的細菌也比較多。尤其下水道更加臟,隱藏著大量的細菌。所以從這些下水道里淘出來的黃金製作件加工而成的首飾,都是對人體有害,裡面含有大量的細菌和化學物質有可能會嚴重損害人的皮膚,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皮膚病。所以說,在去印度遊玩的時候,千萬不要買那裡的黃金,雖然便宜,但是很不衛生。
E. 印地金是什麼
印度印地金是黃金的一種,只是印地含金量低,沒有黃金純度那麼高,印地金和黃金的區別就是含金量不同,在國內見到的黃金都是千足金含金量在999%,而印地金採用類似金礦石提取金屬,雷尼爾火山稀有礦物原料和火熔金一提精製而成!
其實,你買黃金首飾並不是投資,而是當做首飾佩帶,現在整體經濟下行,國民收入下降,隨之印地金首飾在國內市場越來越熱,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老百姓所喜歡哥接受,印地金最主要的一個優勢就是價格便宜,300~1000元不等,不褪色,不氧化,不過敏,效果和黃金一樣佩戴!
F. 印度黃金明明很便宜,為何卻無人光顧
印度黃金明明很便宜,卻無人光顧的原因有三點,一是黃金飾品相當的多,不過大多設計誇張,出乎人們日常的審美,二是其中的純度不高,三是工藝性不高,其中含有的有害物質可能性大,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印度黃金比較便宜,卻不以黃金出名的原因,而反觀剛果就是以黃金出名,這有著本質差別。
三、工藝性不高。在工藝上的缺點也表現得比較明顯,雖然印度如今的黃金雖然產量不小,這樣就容易殘留一些有害的物質,所以很多人並不喜歡在印度買黃金。
存在就是有道理和原因的,既然沒有那麼多人買印度的黃金就是有原因的,總體來說就是因為他的黃金沒有達到人們預想的那種金貴和價值,價值和熱度往往也是成正比的,只要價值高,那就不會缺少熱度。
G. 印度黃金首飾盛行,去印度買黃金首飾真的劃算嗎
我個人覺得是不合算的。主要從審美、純度、路途等方面來考慮。並不一定盛行地就會價格優惠,也不一定就會好。
同時最後一個原因就是路途距離問題了。一些人如果是黃金方面的投資者還比較好。如果單單是買來要自己去戴的話,我們就完全沒有必要去印度進行購買了。如果是這方面的行家,可能還比較值得去印度進行批發進購。再回來進行出售。但是因為印度黃金不純的原因,我覺得可能買回來我們國人也不會以足金價格進行購買。
就我自己看來,我不大支持去印度買。我覺得我們即使平時購買,也不會差距很大的價錢。所以是沒有必要的。
H. 金子是怎樣形成的
在45億年前,地球形成的時候是一溫度很高足以熔化大多數礦物的大火球,很多宇宙中的小天體帶有一些金屬原素及金,在它撞擊地球的時候隕石被熔化,金子也被留下來了,由於金的密度大,金便往地心下沉,所以挖金礦都在地下。
金在地殼中的平均含量為約1億分之1.1(0.0011PPm),在海水中的含量約為1000億分之1(0.00001PPm),由於幾億年至幾十億年的地殼運動和地質變化使金元素富集成金礦床。
一般工業價值的金礦中金的品位在2-3克/噸,富礦有5-50克/噸,特富礦50-500克/噸,還有塊金,單塊最小的十幾克,最大的幾十公斤,罕見的大塊金幾百公斤,因有的形似狗頭,俗稱狗頭金。
印度科學家曾發現過二塊近2.5噸的狗頭金;貧礦在0.1-1克/噸,選冶技術水平0.5克/噸以上就有工業開采價值。
(8)印度的黃金是什麼做成的擴展閱讀
雖然黃金本身是不受腐蝕的,但是其與硫化物的化學親和力非常強,容易吸附空氣中的硫化氫類酸性氣體,表面呈現暗色如橙色、棕紅色等顏色都有可能。黃金製品的製作完成都需要經過很多道復雜的工序。
以金條、金幣章為例它們都要經過熔煉、壓片、切坯、執坯、褪火、炸酸、拋光、壓制、執邊等工序這些工藝過程的工作環境都不可能是真空環境中,每一環節可能會遇到空氣中的粉塵、雜質粘附在製品的毛坯上這些雜質在沒經過褪火、酸洗的情況下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存放可能變成紅斑。
在日常鑒賞的時候,也不要直接用手去觸摸黃金製品。一旦出現紅斑,可以請專業人士將有關黃金製品在火上燒一下,就可以解決問題,而基本上不會影響黃金製品的品質。
除了紅斑和黑斑之外,黃金製品有時也會有白斑,尤其是黃金首飾。
I. 來看看熱衷黃金的印度人,是如何來加工黃金首飾
印度的黃金首飾加工還是相對比較落後,沒有中國的先進,月初,有幾個印度珠寶商還到尚技自動化公司考察設備,看到印度人也是想走中國的自動化加工路線
J. 黃金是什麼東西製造的
金在自然界中是以游離狀態存在而不能人工合成的天然產物。按其來源的不同和提煉後含量的不同分為生金和熟金等。
沙金,是產於河流底層或低窪地帶,與石沙混雜在一起,經過淘洗出來的黃金。沙金起源於礦山,是由於金礦石露出地面,經過長期風吹雨打,岩石經風化而崩裂,金便脫離礦脈伴隨泥沙順水而下,自然沉澱在石沙中,在河流底層或砂石下面沉積為含金層,從而形成沙金。沙金的特點是:顆粒大小不一,大的像蠶豆,小的似細沙,形狀各異。顏色因成色高低而不同,九成以上為赤黃色,八成為淡黃色,七成為青黃色。
熟金是生金經過冶煉、提純後的黃金,一般純度較高,密度較細,有的可以直接用於工業生產。常見的有金條、金塊、金錠和各種不同的飾品、器皿、金幣以及工業用的金絲、金片、金板等。由於用途不同,所需成色不一,或因沒有提純設備,而只熔化未提純,或提的純度不夠,形成成色高低不一的黃金。
礦金,也稱合質金,產於礦山、金礦,大都是隨地下湧出的熱泉通過岩石的縫細而沉澱積成,常與石英夾在岩石的縫隙中。礦金大多與其他金屬伴生,其中除黃金外還有銀、鉑、鋅等其他金屬,在其他金屬未提出之前稱為合質金。礦金產於不同的礦山而所含的其他金屬成分不同,因此,成色高低不一,一般在 50%-90%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