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蒙古帝國對世界的罪行及影響
蒙古軍代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還進行了屠城,並給西方帶去了黑死病。
蒙古帝國對世界的影響:
1、對中國
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及其子孫的侵略行動客觀上為中國的再次統一於一個政權之下奠定了基礎,蒙古帝國分裂出來的元朝再次統一了中國。
1211年,新疆各地歸屬蒙古帝國;1247年,吐蕃被蒙古招降,在元朝建立後首次成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276年,結束了雲南長期割據於中央政權的局面。
從此分裂四百多年的中國也實現了統一,打破閉塞狀態,真正登上了世界歷史舞台。現位於今中國境內的金國、南宋、西遼、西夏、大理、吐蕃諸部等,只是大蒙古國疆域的一部分,而後西遼被劃入成吉思汗次子所建的察合台汗國。
2、對日本
在日本,為了對付元軍入侵而進行的全國范圍的改編使得日本全國經濟和軍事都處於重壓之下,並且整個國家的資源使用已經到了極限。元軍入侵也使得日本幕府找到了繼續統治國家的借口而不是將權力交給天皇。
他們之後一段時間繼續加強九州的防務,那裡的許多軍事設施很多年後還有效。由於戰後受貨幣經濟影響,幕府無法恩賞抗元官兵,加劇了國內矛盾,最終鐮倉幕府滅亡。
3、對朝鮮半島
在朝鮮半島,高麗王朝在大蒙古國軍隊屢次大舉征伐後,歸順於蒙古,成為附庸國之一和「征東行省」。
蒙古人的元朝被朱元璋驅逐出中原後,漢人建立了新的王朝──明朝,忠於蒙古的高麗國王無法接受,遂派出將軍李成桂欲征伐明帝國。但是親近明帝國的李成桂從鴨綠江附近舉師回朝,發動兵變推翻高麗國,建立朝鮮王朝。
4、對俄羅斯
在大蒙古國衰敗之後,前金帳汗國屬國的莫斯科公國崛起並佔領了從前術赤汗國中的相當一部分,成為後來著名的俄羅斯帝國。莫斯科公國統治者在術赤汗國時代曾長期把持了當時蒙古人遙控羅斯諸國的弗拉基米爾大公的位置,並代表蒙古進行收稅,進而抬頭,因為蒙古人很少視察他們佔領的疆土。
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俄羅斯的形成有明顯的當年的大蒙古國的因素。克柳切夫斯基和他的學生認為俄羅斯的統一,蒙古至少有一半功勞。另一位歐亞主義哲學家特魯別茨科伊在他的經典著作《論俄羅斯文化中的圖蘭成份》指出莫斯科要感謝蒙古統治,俄國在消滅喀山與阿斯特拉罕後才成為強國。
莫斯科公國的貴族就有20%曾與蒙古人通婚,莫斯科公國政府的制度也是蒙古式的。從本質上說,俄羅斯是一個東正教蒙古國家。俄羅斯人的日常生活深受蒙古影響,有大量蒙古語借字、郵政、稅收、衣服也受蒙古影響,軍制與法制是從蒙古學的,俄羅斯人也被圖蘭化。
5、對西歐
在歐洲,由於蒙古鐵騎連下數十城,佔領多個國家,歐洲君主十分恐慌。後來在19世紀有了「黃禍」一說,一些說法認為泛指所有東亞黃種人帶來的威脅時,常回溯用於13~14世紀的大蒙古國時期。
6、後代
有學者發現,在蒙古、中亞附近,多達18%的男性人類是成吉思汗(1162~1227)的直系後代,全球有至少1600萬這樣的男子。
蒙古帝國簡介:
蒙古帝國,是西方史學家對在13世紀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與四大汗國等蒙古政權的統稱,與內部統一的大蒙古國定義不同。
1206年,孛兒只斤·鐵木真在斡難河上游的大忽里勒台被推舉為大可汗,標志著大蒙古國的誕生。
鐵木真及其子孫在對外征戰中,開拓了東起日本海、西抵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亞、南至波斯灣的遼闊疆域,國土橫跨亞歐大陸,極盛國土面積達三千餘萬平方公里(含西伯利亞北部),是連續面積最大的帝國。
蒙古西征後,在被征服地區建立了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和伊兒汗國。四大汗國的統治者在血統上出自「黃金家族」,同奉大蒙古國為宗主。
1259年孛兒只斤·蒙哥去世之後引發內戰,四大汗國都獲得了實質上的獨立,與元朝之間互不統屬,戰爭不斷。四大汗國直至1304年元成宗時期方才一同承認元朝的宗主地位。
蒙古人建立了橫跨亞歐大陸的帝國,但境內地形復雜,交通落後,民族眾多,社會發展水平不一,語言、文化傳統各異,根本不可能實現完全統一。
蒙古帝國從它誕生的時候,就無法避免瓦解崩潰的命運。14世紀中葉以後,四大汗國逐漸衰落。蒙古帝國的建立加速了東西方的文化、技術交流,促進了多民族的文化及商業的交流。
❷ 蒙古帝國政府歐亞大陸,為什麼不能征服印度
當時的蒙古帝國是歷史上疆域最大的國家。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各大帝國,真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從蒙古高原為起點,建立起橫跨歐亞大陸的超級帝國。
然而在亞洲板塊上,唯獨沒有打下印度。那麼這是什麼原因呢?雖然印度人戰鬥力不強,但是它佔有優先條件。首先是印度酷熱的氣候。蒙古人生活在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亞的干寒地帶。不耐高溫,懼怕濕熱。而印度屬於熱帶季風氣候,長期高溫酷暑,蒙古軍隊在行軍途中,每行進數里路,就頓時感覺到炎熱疲憊汗流浹背。不少士兵遇到中暑現象,因而不能作戰,導致戰鬥力大減。反觀印度士兵,在本土作戰不僅適應氣候,還利用熟悉的地形來阻擊蒙古騎兵。
其次是蒙古人的大象。據相關史料記載,印度人把大象作為坐騎,號稱戰象軍隊。高的大象高度可達三米,士兵騎在大象上可以居高臨下向敵軍射箭。相當於一個個「炮樓」。同時,大象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對戰馬有極大的威懾力。大象野心十足,並很容易發怒。發起怒來就連老虎都害怕,可想而知更別說是戰馬了。除此之外,大象也是群居動物,象群如果看到自己的首領或者同伴受到攻擊時,它們會毫不猶豫肆無忌憚的沖上去。一般的騎兵或者步兵根本就不是大象的對手。
據相關資料顯示,早在公元前三世紀,印度孔雀王朝的軍隊就開始依靠戰象了。據有關考古資料報道顯示,現在出土的當時的錢幣上就有戰象的圖案。戰象在當時的印度十分精貴,配備的裝備也很精良。大象身上有皮製外罩和甲片保護以避免大象身體受到傷害。大象的鼻子和長長的獠牙,也是致命的武器,在戰斗中橫掃人群和襲擊戰馬。
資料記載,雖然蒙古鐵騎沒有佔領印度,但成吉思汗的繼承者突厥貴族帖木兒,開始大規模征討印度,並最終坐上了印度蘇丹的寶座。只可惜帖木兒很快就死於征討明朝的途中。因此,帖木兒家族也未能在印度站穩腳跟。所以最終沒能統治住印度。
❸ 成吉思汗麾下蒙古軍,征服了歐亞為何沒能攻佔印度
傳說在鐵木真誕生的時候,其手中握有一紫紅色的血塊。蒙古族的先知,因此便預言鐵木真會成為蒙古最偉大的汗王。同時因血塊的出現,鐵木真成為偉大汗王的道路,必然會充滿著殺戮。蒙古先知的預言,就像是鐵木真一生真實的寫照一般。
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國,正是通過多次征服戰,才將蒙古軍隊的足跡踏遍了歐亞各大陸。但您可能並不知道,即使鐵木真麾下的蒙古軍隊征服了歐亞各大陸,但卻未能攻佔印度。這又是什麼原因呢?下面小編我,就來為你詳細講解一番。
也許您會有一個疑問,為何鐵木真不用火攻的方式來對付象群呢?這是因為大火曾給蒙古騎兵心裡留下過陰影。所以說如果,以合理的角度去解讀甪端怪獸,道出的:汝主早還,這段神話的話。
應該就是蒙古士兵受到環境影響,導致士氣低下,隨後在交戰中又解決不了象群。耶律楚材就用這段神話掩蓋了蒙古軍戰敗的事實。
❹ 為什麼戰無不勝的蒙古國沒有吞並自己身邊的印度
成吉思汗是古代蒙古的首領,在他的領導下蒙古各部落最終實現了統一,他是世界歷史上的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成吉思汗在位期間,曾多次發動征服戰爭,征服地域十分廣闊,西達黑海海濱,東括幾乎整個東亞,建立了世界歷史上著名的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
盡管這個帝國十分龐大,但有一點是令人疑惑的,蒙古的鐵騎征戰到了歐洲,唯獨沒有侵佔離自己較近的印度國。這不得不引起他人的注意。胸懷大志的成吉思汗怎麼可能放棄征伐一個離自己近而又富有的帝國呢?歷史上有很多學者對此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而戰象和戰馬的配合就更是天衣無縫,象馬並肩作戰,由象開道,戰馬就能沖鋒陷陣;而有了馬沖鋒,象就可以沖殺踐踏。根據印度文獻記載,當時印度的部隊包括四種,象兵名列旗手,其次才是馬兵、戰車兵、步兵。可見印度是將象兵放到了制勝的地位。如果兩軍交戰,蒙古騎兵很可能要遭遇象戰,蒙古騎兵將很難應付,這一點成吉思汗的後代就嘗到了印度象兵的苦果。
1397年,成吉思汗的後代帖木兒決定完成先祖的大業,排除眾議發兵印度。他先命令其孫賈汗吉率領三萬騎兵作為遠征軍的先鋒隊,賈汗吉在1397年成功渡過印度河,並於1398年5月攻佔了木爾坦。隨後,帖木兒親率十萬遠征軍,橫越興都庫什山脈到達了喀布爾。1398年9月,帖木兒特意選擇了當年扎蘭丁過河的同一地點渡過印度河,意為完成成吉思汗未完之事業。帖木兒與賈汗吉會師索特里粟河,然後繼續前進,一路上所向無敵,直到遭遇了印度的象兵。
當時印度軍派出了120頭戰象,每頭象的背上背負一個戰樓,樓內有戰士12~14人不等,他們以箭為武器,處在幾米高的戰象上可以居高臨下地從戰樓中向腳下和遠方的敵人發箭。印度軍的這種作戰方法蒙古人從未見過。
蒙古軍隊的戰馬見到這等龐然大物,任憑怎麼鞭打也不上前。頓時軍中一片混亂,象背戰樓里的箭如雨飛,蒙古騎兵死傷不少,不得不馬上回頭撤退。帖木兒見識到了戰象的威力,他的進軍計劃遂被這種龐然大物打亂了。盡管之後他想出了用火攻的方式來制伏象群,但之前的戰斗在蒙古騎兵中已留下了陰影。所以說如果當初成吉思汗的騎兵強行攻進印度也勢必會遭遇象戰,那對於已十分疲倦的蒙古騎兵是不是致命的就不知道了。
沒有人知道蒙古騎兵要是強行攻進了印度,歷史將怎樣續寫,但最後成吉思汗決定從印度撤軍,從而保住了蒙古軍的主要力量,大元王朝最終得以在東方屹立才是真正的史實!
❺ 蒙古帝國的入侵給印度造成了多大的破壞
公元13世紀,蒙古軍隊在成吉思汗的率領下進入印度,留下大批蒙古人定居印度。公元14世紀末,鐵穆耳率領騎兵攻佔阿富汗、波斯、美索不達米亞和印度。鐵穆耳率軍入侵給印度帶來毀滅性打擊。「鐵穆耳和他的部隊在印度不足一年(公元1398~1399年),當他們離開時,印度已成為一片廢墟。整個德里城,經過3天盡情的洗劫,成了一座被遺棄而杳無人煙的城鎮,滿目荒蕪。」
❻ 蒙古帝國西征中為何會止步於印度呢,什麼原因導致的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征服世界,創造了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但亞洲有兩個地方卻沒有踏足,一個是東方的島國日本,另一個就是東南方的印度。
而且,印度有自己的戰象部隊,大象對戰馬有巨大的威懾力,蒙古人完全沒有對抗大象的經驗和能力。
蒙古人與當時的印度德里蘇丹國發生過幾次戰斗,蒙古軍一度控制了印度北部邊疆的一些地區,但戰爭大多以蒙古軍隊失敗而終;後來,蒙古帝國和印度相安無事,幾乎再沒有交手。
印度利用自己的地形、氣候,戰象成功遏制了蒙古鐵騎,蒙古軍隊征服天下的最大優勢,在印度人面前就完全無法發揮,只能無功而返。
❼ 蒙古鐵騎如此的強大,為何卻無法拿下古印度呢
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貴族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召開大會,諸王和群臣為鐵木真上尊號「成吉思汗」。
統一蒙古諸部後,成吉思汗又開始了二十多年的東討西伐、南征北戰。他率領僅30萬的部隊就先後滅了40多個國家,征服了720多個民族,消滅各國軍隊人數超過千萬,征服各民族人口總數達六億之多。
而且蒙古草原廣袤平坦,騎兵暢行無阻,游刃有餘,但南方的印度山多,道路崎嶇,所以這樣的地理環境加上這樣的氣候條件,結果讓蒙古兵在這里完全失去了優勢,他們在印度這塊土地上再也沒有在高原草地上縱橫馳騁的氣勢和戰鬥力。
這就是成吉思汗撤離印度的原因,這也是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鐵騎無法征服印度的原因。
❽ 關於蒙古帝國
蒙古帝國和元朝不能說是一個概念,忽必烈建立元朝的時候蒙古已經分裂為四大汗國,忽必烈在滅掉南宋的抵抗力量後就沒再打過勝仗,征安南失敗,征日本也失敗,征日本的時候主要出動的都是漢奸部隊,僅有兩萬蒙古騎兵登陸日本,由於後援失敗全軍覆沒。至於高麗 ,東南亞這些地方尤其是東南亞,部隊展不開,瘟疫多,而生活在蒙古高地草原和西伯利亞干寒地帶的蒙古人懼怕濕熱,不耐高溫。成吉思汗滅掉花刺子模後為了追擊扎蘭丁一直攻到印度河北岸,但是事實上成吉思汗很快撤回了阿富汗,並未攻入印度境內。進入印度境內的八剌率領的2萬蒙古軍沿途攻下一些城市,但盤查了幾個月,一直找不到扎蘭丁的蹤跡。後來在印度河遇到了一種叫角端的怪獸,耶律楚材婉言借怪獸的叫聲規勸成吉思汗班師從印度撤出。不過後來莫卧兒征服了印度。
❾ 是因為哪個原因,讓蒙古鐵騎對印度無可奈何
蒙古鐵騎無疑是當時令世界都顫抖的存在,蒙古帝國地不斷西征,使得他們的版圖越發擴大,占據了包括漠北、華北、東北、西藏、西域、中亞、西亞、東歐等在內的遼闊地域。
不過印度的戰象也不是所向披靡的,首先就是戰象數量不多,無法大規模地運用在軍隊中;其次就是大象行動緩慢,無法如同蒙古大軍一般騎馬出征,只能在面對入侵者時用在正面戰場上,因此象群的這種性質也限制了印度對外地發展,無法對外使用。
不過雖然蒙古帝國在這次戰斗中失敗褪去,之後蒙古帝國也迅速出現頹勢並分裂成個多個汗國。但是到了14世紀末,帖木兒作為蒙古帝國的後裔終於完成了祖先們沒有完成的夙願,橫掃北印度,可這個時候早已不是當年的蒙古帝國了。
❿ 蒙古帝國為什麼不能征服印度
蒙古帝國的締造者成吉思汗最大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他的子孫能夠延續他的輝煌,用武力征服全世界,確實,從成吉思汗到忽必烈,蒙古人已經從橫掃了大半個亞洲,從中亞一直打到西亞,甚至深入歐洲腹地,可是對於南亞的印度卻始終未能徹底征服以建立有效的統治,以下是筆者對各個時期蒙古未能征服印度原因的簡單梳理:
補充一點,有的讀者說公元1526年-1857年間統治印度的莫卧兒帝國也是蒙古人建立的,因此可以說蒙古征服了印度。這里筆者想說的莫卧兒帝國是由已經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兒(此時已經演化成了烏茲別克族)的後裔巴布爾在帖木兒帝國敗亡後率軍入侵印度建立的帝國,已經和早期的蒙古有著千差萬別,所以不能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