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民眾受教育程度如何
2011年的印度人口普查報告中披露,女性文盲率為34%,是男性一倍之多。
在人口數量上,印度也漸漸與中國接近,在未來5-10年內也會超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但是從人口受教育基本素質來看,印度離現代化工業強國距離也是比較遠的,大國走到強國這一條路子也是很漫長。
印度的高等教育如同建國初中國高校教育的特點,重理工科輕文科。印度大學最熱門的專業是工程系、商科、法律與醫學、人文學科。在印度有很多私立學校學費很貴卻比一般政府學校設施還要好。
印度現在國內一共有550多所中層技術學院與1100多所科學技術學院。在全世界主要國家(G20),大部分國家識字率基本也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印度的識字率卻在70%之上。可以看到,印度的識字率是比發達國家低百分之二十。這也是在G20國家中,識字率最低的。印度近年來經濟飛速增長,與軟體技術的飛速發展是緊密相聯系的。由於高等教育的發展使軟體行業發達,軟體出口佔世界之頂尖,也刺激印度經濟的發展。
② 等級特色教育制度!在印度上學到底是怎樣的感受
在印度上學的感受:富人小孩風生水起,窮人小孩低到塵埃。
印度小孩從6歲開始進入「5+3+2+2」學制的基礎教育階段,也就是5年初級小學,3年高級小學,2年初中,2年高中,其中前8年屬於義務教育。但是實際情況是貧民窟的小孩一般只讀初級小學,加上印度女生地位較低,家裡不讓讀書,所以印度貧民窟小孩平均受教育的年齡只有8歲。
嗝嗝老師
在印度上學,如果是富人家的小孩,就是風生水起,可以上大學受到高等的教育。生活在上流社會。如果是貧民窟的小孩,可能就會讀三四年的小學,長大以後就重復著父母的勞力工作。以上兩種現象得不到改善的話,會一直延續到下一代!
③ 印度的種姓制度有多可怕,為什麼說窮人很難翻身
在印度,每個角落都有著種姓制度,這種制度殘酷到一個人生下來,就被決定了自己的命運,一個姓氏生來就已經決定了他今後的人生,這一生都沒有翻身的餘地。
1、印度的種姓制度把人分作三六九等,每個種姓的職業也是固定的就算有一部分低種姓人通過讀書改變了自己的工作特性,但仍然不能轉換自己的社會地位。
2、印度是內婚制群體,就是婚姻大事要求每個群體內部解決,不同種姓間禁止通婚,簡而言之就是父母包辦婚姻。低種姓人是不可能通過婚姻來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的。
種姓制度對印度的影響
1947年印度脫離殖民體系獨立後,種姓制度被正式廢除,時至今日,印度人的身份證明上也已看不到任何和種姓制度有關的標識,但種姓制度已經成為了印度人身上的無形枷鎖,在實際社會運作與生活上,其仍然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印度獨立後,種姓制度對印度人民的束縛明顯減輕,低種姓人可以上學、接受教育、通婚,命運有了可以改變的機會。同時也有走出國門,在外國闖出一片天地的低種姓人,印度本土甚至還曾有過兩位出身賤民的總統。
但實際上,獲得成功的低種姓人卻是少之又少,大多數的低種姓人仍然在遭受著不公平的待遇,印度宗教認為低種姓人「不潔」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
④ 印度低種姓能讀大學嗎
現在能,前些年印度廢除了種姓制度,規定在法律上,無論高種姓還是低種姓,都有教育、工作、從政、婚姻等平等權利。
現在的印度,特別是大學的地方,能看到比以前多的低種姓老師和學生。
但是這種惡俗制度已經在一個民族和國家實行了一千多年,想要一下子徹底的鏟除也不容易。法律規定和現實推行不可能這么合拍。
而且印度歷史上的低種姓人口,多年來因為制度等人為壓迫,很多家庭經濟困窘,印度上學又貴,不次於我國的大學學費,所以有很多人即使得到了上學的權利,但還是上不起學。
⑤ 印度的教育水平怎麼樣呢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吧。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國家,相當神奇。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它的小學毛入學率達到99%,但是中途輟學的卻有很多。它的國民識字率七歲以上的不過73%,而15歲以上的更是不到70%。印度從國土面積和人口上來看,真真切切是一個大國的模樣,但是其教育水平完全比不上同等級的國家,更是比不上發達國家。但是呢,印度的大學確實不算少,光高等學府就有760所。
而作為印度最底層的首陀羅,他們雖然也可以接受一定的教育,但是通常,有些家庭會讓孩子中途輟學來賺錢補貼家用。至於那個連種姓制度的排行都沒有資格進入的賤民階層,他們是沒有受教育的權利的。如果是個女孩子,那麼不僅僅是不能受教育這么簡單,還有可能會被自己父母當做物品販賣出去。不過,近些年,印度政府似乎是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正在整改,不過收效甚微。
⑥ 印度鬼才拉馬努金,10歲才開始上學,活了32歲留下了什麼
一說起印度,中國人對此慣有的印象就是奇葩,在國際上印度也是難以被忽略的存在。但是印度不僅只是奇葩,更是出絕世天才的地方,數學家拉馬努金就是其中一位,他的出現推動人類數學史。像他這樣的一位數學天才,你能想像他10歲才開始正式上學嗎?
在那個年代,偏科對一個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而拉馬努金的家庭情況不好,高中還沒畢業的他只能輟學去工作,來維持家庭。
遇到貴人
輟學之後的拉馬努金在別人推薦下,他去了一家會計所工作,這個工作給了他發揮數學的空間,並且結識了一位貴人慕克吉。拉馬努金遇到慕克吉是他人生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他對拉馬努金非常賞識。於是他將拉馬努金發現的公式的手稿寄給了劍橋知名學者。這些學者中只有哈代發現了拉馬努金的天才,手稿里有一條公式就算是哈代也沒弄清楚他從未見過這個公式,但是有直覺告訴他這是正確的。
事實證明,這個從未見過的數學公式是正確的。哈代幫拉馬努金進入了劍橋三一學院,自此拉馬努金才算真正的踏入了數學的領域。哈代對拉馬努金很是看重,但是當時的數學界對他卻不這樣。他們認為拉馬努金對研究過數學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他需要了解的數學知識還有很多。拉馬努金靠著直覺在短短三十二年留下了三千多沒有證明過數學公式,後來也被證明了公式的准確性。
結語
數學界的天才不少,但像拉馬努金這樣的鬼才,卻只有他一個。人類的科學研究是永無止境的,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是一個很枯燥的過程,但是就是有魅力吸引著人類去探索。
⑦ 印度首陀羅種姓的人如今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么
當然可以接受高等教育。
為了消除種姓歧視,印度政府要求國立大學執行「種姓配額制度」,即國立大學必須為「低種姓」保留不低於22.5%的入學名額。
希望能幫到你,如果還有不了解的可以追問。
⑧ 印度是免費上學為什麼識字率低
印度憲法規定印度上學和看病都是免費的
印度的基礎教育跟中國相比卻十分的糟糕。2010年世界教科文組織報告顯示印度人均教育時間不到4.5年,中國的人均教育時間為7.5年,女性識字率方面印度不到50%,中國女性識字率達99%!一個有素質有文化的國民生產率比文盲高是可以肯定的。
雖然2010年印度6至14歲的學齡兒童入學率高達85%,可是到了四五年級的時候入學率只有不到60%,輟學率十分的驚人。
印度的弱勢群體復雜多樣,以婦女與兒童為例,弱勢群體分為表列種姓、表列部落等,這些弱勢群體,地位低、受到排斥。眾所周知,印度高校錄取學生,不是根據成績,而是出身。每個印度學生身上都有標簽,並以此作為進入大學的決定性因素。
在人口較多的北方城市更是嚴重。女孩上學會被歧視,因此,女孩頻繁輟學。而且,印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連溫飽無法滿足,對他們來說,吃飽肚子比接受教育更重要,很多家庭的孩子,未成年就步入社會,加入到勞動大軍中。
一是印度原來的國民教育程度本來就不高,一些父母認為孩子讀書無用,還不如出來收破爛幫補一下家用來得實際,這樣的認識會造成教育水平惡性的循環。
二是印度重男輕女觀念十分的嚴重,認為女孩就是個虧本貨,未來出嫁還要准備一筆嫁妝,現在給她上學本來就要一筆支出,還不如讓她早就出來賺錢攢嫁妝更好。
三是印度的種姓制度讓低種姓的兒童對上小學感到恐懼。上小學時一些高種姓的同學可以隨意欺負低種姓的兒童,那些低種姓的兒童不敢反抗,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難免會失去求學慾望。
印度教是印度第一大宗教,其信徒占總人口的83%(圖為印度教三大神)
種姓制度就源於印度教,形成於吠陀時代後期,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它將人分為4個等級,從高到低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這3個等級為高等種姓)和首陀羅(卑賤種姓)。而賤民(即表列種姓,又叫「不可接觸者」)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在4個等級之內
它是古代世界最森嚴的等級制度,不同等級間嚴禁通婚,實行社會隔離,並且職業世襲。
每個等級又分化成更小的集團,即亞種姓,目前已有上萬個。
在種姓制度下,身份是與生俱來的,卑賤種姓和表列種姓人群在社會中會遭受壓迫和隔離,在接受教育和選擇職業等方面也受到各種限制和歧視。
印度普拉塔姆基金會所做的一項研究表明,雖然印度96%的孩子都上了學,但是他們在公立學校幾乎學不到什麼東西。85%的孩子學了3年還不識字——最多隻認識自己的名字,而這一比例在4年前為54%。最多能從1數到19,
印度於2010年通過的《教育法》雖然要求6歲-14歲年齡段的每個孩子都必須上學,但它卻似乎並不關心他們在學校究竟能學到什麼。這部法律看上去更像是一份建築招標書,因為它詳細規定了每間教室以及學校操場的面積所必須達到的最低標准。
在北方邦偏遠的農村地區,一所好公立學校的評判標準是什麼?它首先必須靠近公路。因為這樣可以方便老師開車前來。尤其是每當有檢查團來臨時,老師們能夠迅速趕到。
然而,並非所有的學校都具備這種「奢侈」的條件。在錫達布爾縣的一個小村莊里,小學的校園幾乎見不到人影,比人更多的是狗和牲畜。學校的一間側屋裡堆滿了乾草。
政府醫院對所有病人敞開大門,從掛號、手術到葯品各項服務一律免費。
免費醫療是非多
病人看病不花錢,自然會經常光顧醫院,這就導致了一系列弊端。首先是政府財政不堪重負,資金無法及時到位。醫院財政緊張,醫療條件自然就難以跟上,稍微好點的葯品經常缺貨,使得病人被迫拿著醫生處方到葯店裡自費買葯。
其次,醫生每天面對的病人太多,工作壓力很大。記者采訪的新德里一家中等政府醫院,平均每天要接待5000多名患者。同時,由於醫生的待遇不高,給病人看病時自然免不了應付差事,瀆職和誤診現象時有發生,造成醫患之間關系緊張。據了解,公立醫院里病人辱?和毆打醫生的現象屢見不鮮,甚至還有病人或家屬殺害醫生的惡性事件發生。
光顧印度政府醫院的基本都是低收入人群,他們對醫療條件要求不高,只要少花錢能治病就行。幾位病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政府醫院的確提供免費治療,但只能對付一般的小病,對於一些嚴重的病症和復雜的手術卻無法對付,葯品也滿足不了需要,病人只能轉到條件好但收費高的私立醫院。
私立醫院為富人服務
雖說政府醫院看病免費,但是有錢人肯定無法忍受這里臟亂差的條件,因此,設備先進、干凈整潔但收費昂貴的私立醫院就成為他們看病的首選地。在印度,私立醫院約有1300多家,主要面向中產階級以上的人群。
私立醫院不僅有漂亮的大樓,寬闊的草坪,一流的醫療設施,還有不少在西方受過高等教育的醫生。 和那些擁擠嘈雜、診斷和治療條件差、建築陳舊的公立醫院有天壤之別。 由於私立醫院提供收費醫療服務,所以醫生的待遇高,醫療條件好,葯品品種齊全。據介紹,普通醫科大學畢業生是很難進來的,但凡有些名氣的私立醫院的醫生不是「海歸派」,就是印度醫科大學的博士,至少也是在政府醫院工作過多年,並已經積累了豐富臨床經驗的大夫。
立醫院的條件雖好,但收費卻高得驚人。記者的一位印度朋友不久前只做了一個簡單的CT掃描,就花了1萬多盧比(相當於2000多人民幣)。這還算是個小數目,一些大手術的收費動輒數萬至數十萬盧比不等,而且由於這些醫院自負盈虧,管理非常嚴格,病人不把錢先付清,就別想進手術室。
⑨ 印度坐擁十幾億人口,竟能實現全民免費教育,印度學生的文化水平如何
一想到印度,那肯定要麼是火車上掛滿了人,要麼就是父母爬牆給孩子遞小抄,總之很奇葩。這些都是我們對於印度的固化思維,其實印度已經實現了全民免費教育,而且普通的大學學費一年才200人民幣。有一句古語,那就是好貨不便宜,便宜沒好貨。這句話放在這正合適,印度走的時候精英路線,也就是說那些普通人印度政府就沒打算指望他們,那麼教育也不是很好,所以很便宜很普及。
這就使得印度老百姓就安貧樂道,換句話講就是不思進取。整個人生狀態上都不思進取。在基礎教育上,印度走的是低水平的免費教育,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能實現全民教育。
⑩ 印度 低種姓 可以讀書嗎
過去是不可以的,但現在是允許的。而且自聖雄甘地革命成功後,印度已明文宣布取消了種姓制度。
現在印度是沒有種姓制度。雖然媒體總是說印度怎麼怎麼樣,那一個是炒作,一個是故意貶低,還有就是印度自身的問題。
雖說是種姓制度取消了,但已深植在人思想中數千年的東西,不是那麼容易就取消掉的,也 就是 說,現在的情況,是種姓制度遺留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