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為什麼不加入RCEP
他們覺得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印度公共廣播公司Prasar Bharati News Services在其推特上援引印度總理莫迪的話說:「目前的RCEP協定沒有充分體現RCEP的基本精神和一致的指導原則,它沒有令人滿意地解決印度的問題和關切..……印度不可能加入RCEP。」
另據《印度時報》4日早些時候報道,莫迪表示:「我們的農民、商人、專家和產業都在這一決定(簽署RCEP)中有利益關系,同樣重要的還有工人和消費者,正是這些人讓印度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市場,以及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當我評估RCEP時,我必須尊敬所有印度人的利益,但是我並未得到一個積極的答案,因此我的良心不讓我加入RCEP協定。」
印度一直擔心,這項要求逐步取消關稅的協議,將讓印度國內市場對大量來自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農產品開放,從而損害本國生產商的利益。
(1)印度為什麼拒絕rcep擴展閱讀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涵蓋人口超過35億,佔全球47.4%,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32.2%,外貿總額佔全球29.1%,是全球涵蓋人口最多、最具潛力的自貿區談判。一旦達成,將進一步促進本地區產業和價值鏈的融合,為區域經濟一體化注入強勁動力。
根據2018年數據,整體上已經結束談判的RCEP15個成員國人口達到了22億,GDP達到29萬億美元,出口額達到5.6萬億美元,吸引的外商投資流量3700億美元,基本都佔全球總量的30%左右。RCEP15建成之後,將會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如果印度在解決有關問題加入後,規模會進一步擴大。
㈡ 印度宣布不加入東盟RCEP協定,為何他們要反對此項協定
第一是擔心東亞地區以後威脅它的地位,因為印度對自己國家文化也是自信心很強的,認為印度文化不比東亞文化遜色,但是印度的國際影響力還是要差一點,還有一個原因是怕美國的壓力威脅,因為美國不希望印度可以參與這個協議,不然對自己的貿易保護也會產生威脅。
並且因為美國的壓力,如果參與了這個組織,各國成立起來,美國在國際貿易地位也是大大受到影響,所以印度也擔心美國會針對自己,迫於壓力,印度也是選擇了不參與,關鍵問題還是印度其實心裡還是在猶豫不決中,又想參與其中來提高自己的經濟地位,又不太想受到東亞和歐美等地區威脅,可謂是左右為難。
㈢ 正式簽署RCEP,中國加入全球最大自貿區,印度為何要退出
關於近些年來自主,中國一直在不斷的發展自身的一個國家實力,而且中國近些年取得的成就也是卓越的,其中最主要的成就莫過於中國在研發以及中國經濟上面的一個騰飛速度超越周邊的許多國家,而且中國現在的經濟實力也位居世界第二,這離不開中國的很多人所為之付出的努力。關於最近中國正式簽署RCEP,中國加入全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那麼關於其中有一個國家印度卻為何要推出這樣的一個協議?其中的一個原因大概猜測有以下幾點。三、國家政府一個需要給人民的承諾。
最後就是國家政府的一個需要也,關於印度和中國這兩個邊境地區較為靠近的國家,而且近些時候所爆發的邊境沖,也讓印度人民對於中國這一國家存在著一定的偏見,所以印度只能退出,這樣來進行抵制中國。
㈣ 為什麼有些國家不想加入rcep
因為印度害怕我們國家的商品廉價的湧入印度。
所有這些都超過了最後15個國家達成協議。客觀地說,印度沒有趕上與快速發展的東亞進行深度經濟融合的機遇,同時也是加速工業化進程的重要機遇。因為印度是一個大國,印度的現代化內在慾望不夠強烈,需要對外世界更加開放,需要從與外部世界的互動和沖突中激發更大的力量。歷史證明,很少有國家因為對外開放而落後,但印度對開放的態度比一些發展水平較低的小國更保守,這實在是一件好事。
㈤ 印度為什麼退出rcep
印度總理莫迪基於保護國內勞工與農民,決定暫不加入RCEP 。
2019年2月18日至28日,第25輪磋商在印度尼西亞舉行。3月2日,各方在柬埔寨舉行部長級會談,並決定加速推進會談在年底前完成主要磋商。
7月3日,第26輪磋商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舉行。2019年7月22日至31日,第27輪磋商在中國河南鄭州舉行。
8月2日至3日,各方在中國北京舉行部長級會談。9月19日至27日,第28輪磋商在越南峴港舉行。2019年10月31日之11月3日,第三次RCEP峰會在泰國舉行,與此同時也是第35屆東盟峰會。
11月4日,印度外交部副部長維賈伊·塔庫爾·辛格接受彭博社訪問時表示,印度總理莫迪基於保護國內勞工與農民,決定暫不加入RCEP。中國和日本對印度予以了挽留,並表示等待印度再次加入。同日,RCEP主體談判已經完成,除印度以外的15國均同意RCEP的現有條款。
(5)印度為什麼拒絕rcep擴展閱讀:
簽署生效後續
2020年11月15日,RCEP第四次領導人峰會舉行。在2020年東盟輪值國主席、越南政府總理阮春福主持下正式簽署,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本首相菅義偉、韓國總統文在寅等其他簽署國領導人亦有出席簽署儀式。
這是自印度退出協議談判後,剩餘15國在沒有印度的情況下簽署協議。不過RCEP保留了印度對於該協議的談判進度,各RCEP成員國也在簽署後發表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議領導人會議共同宣言」中再次呼籲印度重新加入該協議。
不過印度政府官員對此表示,不會重新加入該協議。另據印度《經濟時報》在11月17日的報道稱,印度官員稱目前將重點放在與美國和歐盟的經濟協定。
㈥ 印度公開表示暫不加入RCEP,背後原因是什麼
RCEP,中文的全稱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目標是建立一個有16個國家組成的經濟體,成為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域。本來,16個國的談判,已經基本達成一致。但最後一刻,印度臨陣退縮,表示暫時不加入RCEP。印度之所以不加入RCEP,主要是因為:1、印度貿易自我保護;2、印度政府過於自私;3、印度極力討好美國。
3、印度極力討好美國。
美國一直都不希望RCEP建立,因為這有損美國的利益。現在印度的政策是親近美國,藉助美國來發展印度國內的經濟。既然美國反對,那麼印度就跟著反對,以此來討好美國,博得美國在經濟和技術層面的幫助。
㈦ 印度是否還會回歸rcep,為什麼
本來當初RCEP就沒算上印度的,是日本非要拉上印度,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來對沖中國原來計劃的3+10(即中日韓+東盟)的倡議。印度果然又一次沒有讓大家失望,發揮穩定,再次表現出它一向給臉不要臉的嘴臉。現在印度退出了談判,東盟10國和中日韓澳新繼續推進,因為中日韓自貿區協議一直受到美國強力打壓和破壞,一時難以實質推進。那麼既然中日韓三家都在RCEP框架下,那麼就先把三家能談好,可以談得攏的都在這個大框架下落實了也好。先鋪了路,以後外部條件允許了,再解決剩餘的議題,完成中日韓FTA。
所以,中國現在的態度,阿三不識抬舉,那就暫時讓它滾到邊上自己待著。因為疫情打擊,預計現在RCEP里的除中國外的其他14個國家都將經濟衰退,負增長。到時候唯一經濟正增長的中國將力爭2020年內完成簽約。群建完了,阿三不是創始成員。到時候想再加入,就由不得它了,必須接受已經定好的規矩,在RCEP框架內老老實實地交出本國市場。否則就繼續在外面自己玩,直到被徹底被邊緣化。
㈧ 印度一直拒絕加入rcep,這背後究竟是何原因
印度之所以短暫的加入RECP後又退出,想必這背後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為何這么一個經濟組織始終不能夠獲取印度的歡心呢,我想這其中必定有很多貓膩,結合我自身的了解,談一談為何印度會一而再再而三的舍棄這些組織。
3.始終提防著我國。我國由於巴鐵這一層關系的存在,跟印度的關系談不上多麼友好。而印度與巴基斯坦又是世世代代的世仇,從國際關系這個層面上講,印度本身與我國就不想談合作,最近幾年雖然在國際上我們是哥倆好的關系,但是彼此之間真正的關系大家都心知肚明。
綜上所述,印度是出於經濟目的和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才會考慮退出RCEP,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無可厚非的。
㈨ 印度為什麼不加入東盟
根據印度多家媒體報道,以及印度外交部發言人的確認,印度總理莫迪已經宣布,該協定目前的談判內容不利於印度的國家利益,因此印度不會加入這一協定。
由東盟發起,並邀請了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等亞洲重要國家參加的自由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以下簡稱為RCEP),剛剛傳來一則突發消息。
「RCEP未能展現出其設立的初衷,我們也不會因此損害印度的核心利益」,一個來自印度政府高層的消息稱。該信源同時告訴《印度時報》,印度的立場是該協議既要務實,也要保護到印度窮人的利益,還要能讓印度的服務業獲利。
但印度總理莫迪認為這個協議未能照顧到印度包括農民、商認、工人、消費者以及各行業的利益。因此,在正在泰國曼谷舉行的RCEP第三次領導人會議上,他宣布印度不會加入該協議。
(9)印度為什麼拒絕rcep擴展閱讀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涵蓋人口超過35億,佔全球47.4%,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32.2%,外貿總額佔全球29.1%,是全球涵蓋人口最多、最具潛力的自貿區談判。一旦達成,將進一步促進本地區產業和價值鏈的融合,為區域經濟一體化注入強勁動力。
根據2018年數據,整體上已經結束談判的RCEP15個成員國人口達到了22億,GDP達到29萬億美元,出口額達到5.6萬億美元,吸引的外商投資流量3700億美元,基本都佔全球總量的30%左右。RCEP15建成之後,將會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如果印度在解決有關問題加入後,規模會進一步擴大。完成RCEP談判有利於對外發出致力於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支持多邊貿易體制的信息,改善地區貿易和投資的環境,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幫助各國更好地應對挑戰,增強本地區未來發展的潛力,造福於本地區的各國人民。
㈩ 如何看待recp協議
RCEP 的主要成就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規定參與國之間 90%的貨物貿易將實現零關稅;二是實施統一的原產地規則,允許在整個 RCEP范圍內計算產品增加值;三是拓寬了對服務貿易和跨國投資的准入;四是增加了電子商務便利化的新規則。
RCEP 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點。
第一,協議達成後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雖然印度暫時退出 RCEP,但並不妨礙該協議成為世界上覆蓋疆域最廣、惠及人口最多、經濟體量最大的自貿協定。從地理疆域來看,RCEP 橫跨東亞、東南亞、南亞、印度洋和南太平洋;從人口來看,該協議所涉及的人口佔全球總人口的 29%;從經濟體量來看,成員國經濟總量佔全球GDP 的 31.6%,雙邊貿易額佔全球總貿易額的 28.5%。
第二,RCEP 協議秉持包容性開放原則。由於 RCEP 成員國既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高收入國家,也包括中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等中等收入國家以及柬埔寨、寮國和緬甸等低收入國家,因此 RCEP 協議旨在達成一個包容的、靈活的、互惠互利的自貿協定,以求達到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國家和經濟體都能受益的初衷。例如,RCEP 協議設立了特殊和差別待遇條款,並給予最不發達的東盟國家額外的靈活性。
第三,RCEP 協議是唯一一個以發展中經濟體為中心的區域貿易協定。RCEP 協議由東盟發起,所有其他參與國都是通過先與東盟構建「東盟+1」的自貿協定,再通過東盟作為節點將這些經濟體聯系在一起。因此,RCEP 協議內容並不一味地追求更高程度的開放,而是本著以「發展」為核心的利益訴求,最大程度地實現參與各國的經濟利益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