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對中國領先多少年

印度對中國領先多少年

發布時間:2022-05-26 02:02:53

Ⅰ 印度專家悲觀預測,要多少年才能超越中國呢

中國是當今世界上體量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力的日益提升,也讓其他發展中國家看到了希望,一些國家甚至做起了超越中國的美夢。印度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他們擁有悠久的歷史、足以和中國匹敵的人口,加上歷史上的恩怨,印度一直把中國視為對手。印度專家曾經放出豪言:10年內就要
超越中國,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專家也最終打了自己的臉,表示印度要想趕超中國至少要125年。

印度人覺得,自己和中國一樣都有悠久的歷史,也都有十幾億人,中國人能乾的事情印度人不但也能幹,而且還要超過中國!於是一些印度的經濟學家開始迎合印度政府和印度人的民族自尊心,他們表示:印度只需要10年就能超過中國!

聽到這個消息很多印度人都沸騰了,但是很快印度其他專家便認識到了中國的強大,要知道雖然中國GDP總量排名第二,但是按照購買力平價中國早就超過了中國,甚至比歐盟加起來還要多!要想超過中國哪有這么簡單,一些印度專家悲觀地認為:印度至少要用125年才能超過中國,短期能夠超越中國的只有人口——印度的人口將在2024年超過中國,喜提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稱號!

Ⅱ 印度還有多少年才能追上中國

你好印度到現在還是比較落後。中國什麼時候能夠崛起和印度才能夠趕上都是未知的,兩個國家同時在發展,向上發展,那麼他們之間的超越,除非有一國的制度比另一國好。我的經濟比另一個國家的經濟要好。很大一程度決定於人民的生產力和國家制度,目前不可以知曉,只能夠猜測。猜測是不準確。

Ⅲ 印度國力和中國國力哪個強一些

中國國家不富裕,但是綜合國力比印度強。
.印度經濟的總量今年將突破2萬億美元大關,而它五年前剛達到1萬億美元。中國的8萬億美元經濟讓印度的2萬億美元經濟在幾乎所有方面都相形見絀。
中國在2002年的經濟總量近2萬億美元,因此印度落後中國11年。或者不妨用購買力平價來看看平均收入。中國人2004年的平均收入約與印度人現在的平均收入(3620美元)相當,相差九年。
從人均產出來看,差距要小一些。普通印度勞動者每年創造產值8401美元,中國在2006年處於這個水平,離現在不太遠。人均產出的差距比平均收入的差距要小是因為中國的勞動力占人口總數(尤其是女性)的比例更高。印度的勞動參與率為56%,中國則為74%。
中國2002年的貧困人口比重———每天生活費用低於1。25美元的人口所佔比例———與印度當前水平(32。7%)大致相當。
因此,可以籠統地說,就基本收入指標而言,印度落後中國十年。
從社會指標來看,情況更為不妙。
例如,2011年生活在城市裡的印度人所佔比例(31%)相當於中國1995年的水平。若比較良好衛生設備的普及率,差距也大致如此。中國領先印度約17年。在1980年前中國兒童死亡率就已經低於印度。
10年的差距已經很大了,尤其是考慮到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未來幾年每一個百分點的增長率差異都會使兩國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擴大。
與中國的賽跑基本已經輸了,但或許尚有一線希望彌合這個10年經濟差距。不過,不要低估了中國克服其最新挑戰的能力,也不要低估了印度增添自身困難的能力。

Ⅳ 中國比印度領先多少年

中國與印度既是鄰國,又是人口大國,目前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兩個國家,兩國國情有很多共同之處,兩國經濟發展模式為世界矚目。印度學術界愛把中國作為重要參照對象來研究印度經濟,我國學術界對中印綜合國力比較也情有獨鍾。本文不僅對比兩國經濟狀況,還把兩國納入全球坐標中衡量,著重比較兩國國際競爭力與經濟全球化程度。基礎設施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密切,我們選擇一些指標進行比對就會發現兩國的差距。據世界銀行數據,人均用電量,1997 年中國為714 KWH牗千瓦小時牘,印度僅次363 KWH 。在1998 年中國電力生產佔世界比重為8.2%,印度只佔3.47%。電力系統的損耗在1997 年中國8%,印度卻高達18%。中國在1998 年擁有電話主線70條,印度只有22條,1997 年中國電話裝機等待的時間不到一個月,印度需一年。印度公路狀況極差,缺少高速公路,港口與機場設施陳舊,交通運輸極端落後,能源嚴重短缺,尤其是石油,基礎設施的滯後影響了外國投資環境,嚴重製約了印度經濟的發展。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領先的優勢十分明顯。資本資源資本是經濟增長的基本要素,儲蓄與投資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繫到經濟增長速度快慢。中國在1997-1999 年期間國內總儲蓄GDP的比例為42.5%,國內總投資佔GDP的比例是38.8 T ,印度同期分別是20.3%、23.9%。中國在1990-1999 年期間國內總投資年均增長率為12.8%,印度只有7.4%。1997 年中國股票市場融資佔GDP的比例是22.9%,印度為33.7%,1995 年中國資本市場佔世界比重只有0.24%,印度為0.71%,而1998 年中國上升到0.84%,印度降至0.38%。1975 年中國資本資源佔世界比重僅為1.73%,印度佔1.74%,1998 年中國升至9.4%,印度為2.5%,1998 年中國資本資源佔世界比重比印度要高3.8倍。2001 年中國國內儲蓄率為38.9%、投資率為37.4%,印度分別為22.4%、22.7%。可見,無論是國內儲蓄率或投資率,還是在世界資本資源中的地位,中國比印度高得多,這也是造成中印經濟增長速度差異的主要原因之一,印度資本市場歷史比中國早,但現在中國資本市場融資規模也超過了印度。經濟規模與發展水平G NP 牗國民生產總值牘、 GDP牗國內生產總值牘與G NI牗國民總收入牘是考察一個國家經濟整體實力的重要指標。首先,看GNP:據世界銀行《2000?2001 世界發展報告》數據,中國1999 年 GNP 為9802 億美元,在參與排序的206個國家與地區中列第7位,人均G NP780 美元,列140 位;按購買力平價牗 PPP牘計算中國的GNP則高達41122 億美元,列第2位,人均GNP升到3291 美元,列128 位;1999 年印度 GNP 為4422 億美元,列11位,人均 GNP450 美元,列163 位;按 PPP 計算印度GNP為21441 億美元,列第4位,人均G NP2149 美元,列153 位。再看 GDP :2000 年中國GDP總量為1.08 萬億美元,列世界第六位,印度GDP達4794.04 億美元,居世界第12位。按 PPP 計算GDP,2000 年中國GDP為49660 億美元,印度為24320 億美元。2001 年中國人均G DP 牗 PPP牘為4329 美元,印度為2464 美元。1990 —2000 年期間中國GDP年均增長率10.3%,印度為6%。經濟總量比較我國領先,兩國人均GNP、 GNI 都偏低,中國依然佔有優勢。產業結構通過比較兩國的產業結構構成,可發現兩國經濟發展的不同特點。1970 年中國農業、工業與服務業佔GDP的比例分別為34%、38%與28%,印度則分別為45%、22%和33%,這一期間印度第一產業比重過大,第二產業比重太小,第三產業比重兩國接近。1998 年中國農業、工業與服務業佔GDP的比例分別是18.4%、48.7%、32.9%,印度各佔29.3%、24.7%、45.9%,而世界產業構成為5%、34%、61%,我國第一、第二產業比例過高,第三產業比重太小,印度第一產業比例太大,第二產業比例過小,第三產業比重比我國大,但比世界水平低,兩國產業結構都存在不合理之處,都需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從各產業發展速度看我國要快於印度,我國農業與工業總產值的規模也比印度大得多。對外開放度印度在90年代以前由於對外國投資採取嚴格限制的政策,印度利用外國直接投資的規模很小,1992 年以來印度加快了金融自由化改革,積極鼓勵外國投資,不斷放寬對外國投資者限制,外國投資發展很快,外國直接投資從1990 —1991 年度的0.91 億美元上升到1999-2000 年度的51.91 億美元,2001 —2002 年度更高達59.25 億美元,證券投資從1990-1991 年度的0.06 億美元增至1993-1994 年度35.67 億美元,因東南亞金融危機影響,1998 —1999 年度為負0.61 億美元,但2001 —2002 年度回升到40.9 億美元,證券投資流入規模在大部分年度大於直接投資。就外貿、外資發展比較而言,無論規模還是發展速度,我國佔有絕對優勢,我國經濟全球化程度比印度高得多。據《經濟學家》推出的全球化指標,1993 —1997 年期間年均變化率印度僅為2%,我國為7%,中國對外開放度遠勝於印度,這也是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快於印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國際競爭力牗一牘 IMD 國際競爭力中印排名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是國際競爭力評價的權威機構,每年根據國內經濟狀況、國際化程度、政府作用、金融環境、基礎設施、企業管理、科學技術和國民素質等方面指標體系對參評國家競爭力進行評價,推出《世界競爭力年鑒》。中國在IMD競爭力排名中處中游,但與印度相比名次大大靠前,在1995 —1998 年期間名次不斷上升,1999 —2001 年間有所下降,2002 年又上升了兩位,印度排名居下游,以兩年為周期上下搖擺,在38-42 之間徘徊。IMD競爭力排名說明中國經濟國際競爭力比印度強。兩國都需進一步增強國際競爭力。牗二牘 WEF 全球競爭力中印比較根據美國競爭力委員會1999 年對56個國家創新能力進行評價的成果,也揭示了我國創新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我國在創新因子指標排在45,印度為37,其中上游創新能力牗由研究開發投資、科學家和工程師的素質、科研機構的質量和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決定牘我國與印度幾乎平起平坐,我國第25、印度26位;但下游創新能力牗申請專利的數衡量牘我國比印度要弱,下游創新因子排名我國為48、印度37。我國上游創新能力與下游創新能力脫節,說明我國創新成果商業運作不力,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通道不暢。中國經濟的微觀競爭力落後於宏觀競爭力,微觀競爭力與印度相比也落下風。除1998 年外印度歷年名次好過中國,但到2002 年兩國差距在縮小,中國只比印度低一位。當前競爭力指標是建立在微觀競爭力指標基礎上,旨在區分影響勞動生產率的主要因素,通過衡量人均GDP水平來考察當前經濟成就。中國當前競爭力與印度相比落後了很多,2000 年低11位,2001 年也相差7位。2001 年公司運作與戰略排名中國列39位、印度居43位,商業環境質量比較中國排在47位、印度名次是34,在商業環境質量方面我國處於劣勢。這反映了我國企業運行的商業環境有待改善,企業內部管理水平偏低,企業運營方式與發展戰略不夠成熟。2002 年我國商業運作環境有所改觀,上升到38。國民財富的增長,歸根結底依靠企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只有進一步提高我國企業競爭力,才能實現人均GDP的快速增長。牗三牘 GITRR 信息技術中印競爭力在網路就緒、網路應用構成與可行因素構成這3項指標排名印度都領先於我國。網路就緒指標中國64、印度54。網路應用構成指標我國到70位、印度60。可行因素構成排名中國第56位、印度49位。在次級指標方面,我國只在信息基礎設施、商業與經濟環境、ICT機會與社會投入3個方面比印度位置靠前,而在硬體、軟體與支持、網路接入、網路政策、網路社會、網路學習、網路經濟、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方面排名都落後於印度,特別是硬體、軟體與支持、ICT政策、網路學習方面名次懸殊很大,反映了我國信息技術與印度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軟體業印度遙遙領先於我國,印度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軟體出口大國,2000 年軟體出口額達80億美元。近幾年信息技術產業托起了印度牛市,預計2008 年印度軟體業產值870億美元,出口達500億美元,軟體業成為了印度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而我國軟體出口還微不足道。中國在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資本資源、人力資源、經濟總量、國際化程度等方面與印度相比處於領先地位,兩國經濟結構都須進一步調整,都須注重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宏觀經濟的競爭力我國整體占優,但經濟創造力競爭力我國不及印度,微觀競爭力印度強於中國,信息技術競爭力印度優勢明顯,我國經濟增長的潛力比印度大。

Ⅳ 中國社會領先印度多少

如果是社會的話,一百多年吧。。。
要知道印度可以種姓制國家,人分四等,不同階級間不能通婚,甚至上流社會的語言都和老百姓不一樣。老百姓說印度本地語言,上流人說英語。中國在滿清王朝滅亡以後就沒有這種制度了,實際上清末也都廢除了滿漢不通婚的習俗,皇室里還有漢人嬪妃,從社會上來說,當時的清王朝比現在的印度很多方面都要先進吧。

Ⅵ 印度領先中國多少

別的不敢說 就喝恆河水這一點 中國永遠趕不上印度

Ⅶ 印度IT產業領先中國多少年

中國和印度軟體產業發展 只有模式不同,而不存在所謂的印度軟體產業遙遙領先中國。

1-11月,全國15個中心城市(副省級城市)實現軟體業務收入11985億元,佔全國比重(55%)較去年同期提高近1個百分點,同比增長29%,增速快於全國1.7個百分點。中心城市軟體產業的結構具有自身特點,「軟」的部分更為突出,一是軟體產品比重高於全國2個百分點,增速高3.6個百分點;二是信息技術咨詢服務、數據處理和運營服務增長更為突出,收入增速分別達29%和41.9%,高出全國平均水平5.6和7.6個百分點;三是IC設計和嵌入式系統軟體比重分別低於全國2和1個百分點,增速低19.2和8.9個百分點。


1-11月軟體產業主要經濟指標:

軟體業務收入:219275529萬元,增長27.3%,約合3472.46億美元;

軟體產品收入:72026628萬元,增長23.8%,約合1140.62億美元;

信息系統集成服務收入:44129873萬元,增長22.7%,約合698.84億美元;

信息技術咨詢服務收入:22876305萬元,增長23.4%,約合362.27億美元;

數據處理和運營服務收入:37884160萬元,增長34.3%,約合599.94億美元;

嵌入式系統軟體收入:35576178萬元,增長35.5%,約合563.39億美元;

印度軟體和服務業企業協會(NASSCOM)近日發布報告稱,財年即將結束,印度IT-BPO總收入已達約1000億美元;其中出口(包括硬體)691億美元,同比增長16%;國內市場IT-BPO(包括硬體)收入317億美元,同比增長9%;軟體產品出口收入15億美元,增長13%;國內軟體產品收入1800億盧比,增長13%;直接僱用約250萬人,成為印度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的經濟部門。

總收入:1000億美元,增長

出口收入:691億美元,增長16%;

國內收入:317億美元,增長9%;

軟體產品出口收入:15億美元,增長13%;

國內軟體產品收入:1800億盧比,增長13%;

IT服務出口收入:400億美元,增長19%;

BPO出口收入:160億美元,增長12.2%;就業人口87.6萬人。

Ⅷ 印度經濟需多少年才能趕上中國

做一個簡單的算術
中國GDP為11.218281萬億美元
印度GDP為2.256397萬億美元
假如印度每年經濟增速為8%,中國保持5%,其他不變
2256397∗(1+0.08)x=11218281∗(1+0.05)x
x=57
這種情況下,印度趕上中國要57年。
假如印度GDP增速8%,而中國不發展,
2256397∗(1+0.08)x=11218281
x=20
那麼印度趕上中國需要20年。
然而經濟是相當復雜的,這些結果沒有任何意義。

Ⅸ 印度和中國差距多大

古印度和中國一樣,也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自公元2500年前誕生印度河文明以來,印度已經逐漸發展成如今的世界第二大人口國。前幾年,伴隨著《我不是葯神》的上映,讓我們充分了解了印度發達的制葯業,不但價格低廉,效果也十分顯著,我們不得不發出這樣的感慨:原來印度的發展也很快,不知道還需要多少年能趕上中國。其實在這之前,印度專家早就說過,他們早已領先中國30年。

所以,印度專家所說的「早已領先中國30年」的話純屬扯淡,那隻不過是激勵人民,增強自信心的一種手段,在數據面前,任何謊言都會不攻自破,與其痴心妄想,不如學習中國的腳踏實地。

Ⅹ 印度在航天技術等各領域都領先中國,是真的嗎

你的老師說得太對了,印度在許多領域都領先於中國。就像印度的GDP增長率是7.5%,而中國的GDP增長率只有6.5%,如果兩國都保持同樣的增長率那麼印度只需要50到60年就能趕上中國的GDP了呢,我認為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喲。

所以在政治體制方面,印度也領先於中國。在語言方面,印度講英語的人數比中國多得多。而在印度,衡量一個人的智商主要取決於他對英語的理解程度,所以從這個定義來看,中國在平均智商上也遠遠落後於印度。

閱讀全文

與印度對中國領先多少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服裝義大利有什麼品牌 瀏覽:614
中國神獸是什麼 瀏覽:37
精英國際的房子多少錢一平方 瀏覽:448
以下哪個宗教不是中國主要信仰的 瀏覽:118
中國哪裡沙灘值得去 瀏覽:557
新中國成立有哪些幹部 瀏覽:418
疫情過後去義大利讀博怎麼樣 瀏覽:139
寄到英國的海關怎麼申報單 瀏覽:999
印尼為什麼食物熱量高 瀏覽:910
芒果為什麼比越南好 瀏覽:464
怎麼分辨印度低種姓 瀏覽:663
伊朗三十萬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585
印度為什麼出神劇 瀏覽:741
印度的女人為什麼叫媽媽 瀏覽:46
美國的10碼衣服等於中國的多少 瀏覽:211
中國現在的煤炭從哪裡進口 瀏覽:621
越南盾換成人民幣值多少 瀏覽:465
伊朗最貴的鑽石多少錢 瀏覽:275
越南如何辦理入境 瀏覽:949
印尼龍目島屬於哪裡 瀏覽: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