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白馬寺印度佛殿里為什麼要供奉釋迦牟尼
釋迦摩尼佛是本師,目前世界所有的佛教,都是依照釋迦摩尼佛所講的話來受持的。當然要供自己的老師了。南無阿彌陀佛!
㈡ 印度佛塔和洛陽白馬寺的建築之間有什麼傳承關系
印度人修的
㈢ 求教洛陽白馬寺印度殿供奉的是哪位神聖
釋迦牟尼佛,印度運來的
那裡還沒建好呢,佛也還沒開始貢
先看報道吧
㈣ 白馬寺的破壞保護
在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中,第一次遭到了破壞。東漢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以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的各地聯軍,對洛陽形成了半包圍的陣勢。為防止人民逃回,他便把洛陽城周圍二百里以內的房屋全部燒光,白馬寺被燒盪殆盡。
東漢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丕自稱皇帝,即位於許昌。在東漢洛陽廢墟之上,重新營建洛陽宮,即包括重建白馬寺。再從曹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有曇柯迦羅在白馬寺譯「佛律」的記載,足證白馬寺在文帝曹丕、明帝曹叡之後已經恢復。
西晉永安元年(公元304年),司馬顒部將張方攻入洛陽,燒殺虜掠,在長期的戰亂兵火中,白馬寺再一次遭受嚴重破壞。
經過北魏末年的「永熙之亂」,洛陽城又一次殘遭破壞。在遷都鄴城之後,洛陽僅余寺四百二十一所,其中,尚有白馬寺。大約在「永熙之亂」中,白馬寺雖難於倖免,但還是殘存下來了。直到清代,在白馬寺大殿左側,還保存一座「白馬寺造像幢」,幢有五十餘尊佛像,上下左右俱有題名。另在解放前,白馬寺曾出土一尊巨大的玉石彌勒菩薩坐像,身高2.16米,系一件極可寶貴的北魏造像佳作。惜已散失海外,至今仍保存在美國一家博物館中。
唐武周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武則天敕修白馬寺,這是白馬寺歷史上的黃金時代。
唐代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發生的「安史之亂」,對東都洛陽的破壞甚為嚴重。白馬寺當亦然。「安史之亂」以後的白馬寺,還保存著一些唐代或唐代以前的斷碑。
唐代末年,洛陽長時期陷入戰亂兵火。白馬寺再次遭受戰亂的破壞。
到了宋代,採取適當保護佛教的政策宋代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宋太宗敕修白馬寺。
明代初年,以禪宗中的臨濟宗最流行。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太祖朱元璋敕修白馬寺;景泰年間,明政府曾規定各地寺觀產業限制為六十畝。
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身為朝廷司禮監掌印太監兼總督東廠之職的黃錦,又一次大規模整修白馬寺。由黃錦撰文的《重修古剎白馬禪寺記》石碑,保存了關於此次重修的詳細資料。此次重修,大體上奠定了今日白馬寺的規模和布局,在白馬寺沿革史上意義重大。據解放後地面實測,白馬寺總面積為四萬平方米左右,這和明代重修時佔地六十二畝的記載基本相合。
明代末年,洛陽又遭戰亂破壞。清代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立佛殿(接引殿)被焚燒;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復被重建。接引殿是寺內現存規模最小,重建最晚的一重大殿。清代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曾重修清涼台之毗盧閣。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之後,尤其是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上海事變發生後,南京國民黨政府受到強敵威脅,決計遷都洛陽。國民黨中央委員張繼等來洛陽,往訪白馬寺。時白馬寺牆敗宇塌,庭階荒蕪,即於一九三一年委請上海佛教會德浩法師住錫白馬寺,重行營建。此次重修,修建了山門內左右兩側的門頭堂、雲水堂和天王殿、大佛殿兩側的客堂、祖堂、禪堂、齋堂,又在寺院東南、西南各修建方形歇山頂二層閣樓一座(即鍾、鼓樓,也稱角樓),以青石鑲包了印度高僧墓和天王殿、大佛殿的台基,補修了各殿閣、廂房之門窗;配置銅鐵器,鑄寶鼎、銅牌、銅鍾,並把一尊高約0.90米的白玉佛遷奉於毗盧閣內。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州大地處於戰亂兵火之中,白馬寺兩度敗落,牆頹殿傾,野草沒膝,一片荒涼景象,一直持續到解放前夕。
新中國成立後,白馬寺先後於1952年、1954年、1959年多次撥專款重修。1959年郭沫若先生參觀白馬寺,曾留下了「白馬馱經印度來」一首「七律」作為紀念。1961年,國務院確定白馬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革之時,白馬寺也慘遭破壞。佛像被砸,經卷被燒。相傳為攝摩騰、竺法蘭二高僧帶來的極為珍貴的三十餘片「貝葉經」也化作灰燼。
1972年對白馬寺的全面修復,這一次重修,前後持續十年,用款數十萬之多,翻修主要殿閣,彩繪天棚、梁、架、斗拱,油漆門窗、殿柱,廣騁新老藝人塑造佛像,貼金塗彩;培植花木,徹階修路。使千年古剎,面貌為之一新。1973年,正式成立了文物保管所。1984年,移交洛陽市佛教協會和僧人管理。一些在「十年動亂」時被迫還鄉的僧人也先後返寺。國家對他們進行了妥善的安排,使其誦經有所,衣食有靠;還為僧人的佛事活動而配設了多種香案、供器、七珍八寶,在大殿內懸掛幔帳,蓮台前擺列蒲團,逐漸恢復了這座千年古剎固有的宗教氣氛。
1987年3月,寺院的山門、大佛殿、天王殿得到維修加固。1990年,齊雲塔院得到擴建。之後,為接待廣大遊客和前來朝拜的海內外佛門僧眾,適應蓬勃發展的大旅遊形勢,洛陽市對白馬寺進行了大規模擴建和環境美化,新建了鍾鼓樓、法寶閣、藏經閣,新辟了玉佛殿、卧玉佛殿、六祖殿,泰式佛殿,修建了山門前的廣場。經過擴建後的白馬寺總面積達到200畝左右。
1961年,白馬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1983年,白馬寺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2001年1月,白馬寺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4A景區。
㈤ 白馬寺是中國佛教的第一古剎,為何這樣說
漢朝開始佛教對中國的影響逐漸擴大,而白馬寺是唐朝著名的寺廟,代表著當時中國佛教的最高水平,很多的重大佛教事件都在這里舉行,所以說白馬寺是中國佛教的第一古剎。白馬寺坐落在洛陽城,是一座很古老的寺院,從古至今都是中國佛教的聖地,白馬寺見證了中國佛教的興盛,也見證了很多封建王朝的興衰,對佛教在中國的產生和傳播有著重要的意義,白馬寺的歷史底蘊極為深厚,確實稱得上中國佛教的第一古剎。
儒家思想一直都是封建王朝的主流思想,其次就是佛家和道家思想。白馬寺就是佛家思想對中國文化影響的見證者,這里保存著很多經典的佛家著作,其中就包括當年玄奘從天竺帶回來的《金剛經》,玄奘寫的《歷游天竺記傳》也保存在這里。佛家的思想已經在人們的腦海中根深蒂固了,已經成為中國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你是一個佛教的信奉者,一定要去白馬寺看看。
㈥ 白馬寺裡面沒有佛像,為什麼它可以稱為天下第一廟
洛陽白馬寺,是我國漢地第一座佛教寺院,所以有天下第一寺之說。天下,是當時古人慣用的說法,並非是指全球范圍。白馬寺是有佛像的,正因為佛、法、僧三寶俱全,才能稱為首座寺院。
佛教在我國廣泛傳播之後,各地開始興修寺院,而且多以雕塑(泥質)、雕刻(木質)形式來表現一座寺院的主供佛,如釋迦牟尼、觀音菩薩或文殊菩薩等。與此同時,在我國還興起了在山岩峭壁等處開鑿大型佛像,以弘揚佛法的活動。正是這種大型的立體雕塑、雕刻佛像造型,給我們造成了有關佛像的「片面」認知。
白馬寺在建寺之初只是供奉兩位天竺高僧所攜帶來的佛像,並未進行大型佛像的雕塑、雕刻,但佛像確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如今,白馬寺除了中國本院之外,更是辟有印度佛殿苑、泰式佛殿苑等建築等,是全球唯一一座擁有中、印、緬、泰四國風格佛殿的國際化寺院,寺內各種佛像庄嚴雄偉,既是我國重點漢傳佛教寺院,也是一所佛教藝術文化的博物館。
㈦ 洛陽白馬寺現在開門嗎
洛陽白馬寺現在是不開門的。
㈧ 白馬寺的門票多少錢
洛陽白馬寺:50元,實行套票制(包含白馬寺、齊雲塔、世界佛殿博覽區)
白馬寺本身並不大,就是那五座殿宇;可白馬寺景區卻很大,全部走完至少要有兩小時。景區實際由幾部分組成:白馬寺,外國風格寺廟區,齊雲塔院。
㈨ 白馬寺開放時間
洛陽白馬寺門票價格是35元每人,印度佛殿門票價格是每張20元;
白馬寺院和印度佛殿的聯票價格為每張50元。
開放時間是7:30-17:30 。
㈩ 洛陽白馬寺今天開放了嗎
洛陽白馬寺早就開放了,只是有人員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