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的傳統節日是哪些
印度節日很多,主要的國慶節(1月26日)、獨立節(8月15日)、燈節(印歷8月30日)、灑紅節(很有名,印歷12月15日)、難近母節(印度教節日)、濕婆神節、佩鐲節、佛誕節、馬哈維那節等等。列不完的
② 印度最重要的節日是
燈節在公歷10或11月間,是印度教最大的節日,在印度的地位相當於中國的春節。部分人認為燈節起源於《羅摩衍那》。羅摩王子最終打敗十首魔王拉瓦那,攜妻子悉多返回京城,進城時恰逢傍晚,全城百姓為了慶祝羅摩凱旋就點亮了所有的燈火。此後,每年的同一天都要點燈慶祝羅摩的勝利。另外一種最流行的說法是,這一天財富女神拉克希米要巡遊人間,她的慧眼望見哪一家,哪一家就會財源廣進。於是,人們紛紛點起燈光將房子照亮,期盼著能吸引財富女神的目光。事實上,根據燈節的日期來看,它很可能是古代印度人民慶祝收獲的節日。
每年燈節的晚上, 德里都要變成不夜天。家家戶戶的門口、窗前、陽台都擺著一排排的燈或蠟燭。不少房前還掛著各式各樣的彩燈,有錢人家會把一串串的燈掛滿整棟樓房。商人們在這一天要更換賬本,開始商鋪新一年的經營。商業區更是燈火通明,有的市場甚至會用彩燈在街道上搭起天棚,望能招財進寶。即使在貧民窟或街邊窩棚里居住的窮苦人,也要設法在門前點一盞油燈,期待著拉克希米改變他們的命運。這天,人們要打掃干凈房屋,置辦豐盛的菜餚和傳統甜點,全家吃團圓飯。飯後還要燃放煙花爆竹,直至深夜。那場景分明就是中國的除夕。
灑紅節大致在公歷3月份左右,它在印度的地位恐怕僅次於燈節。這個節日一過印度的天氣就變得炎熱起來,所以它是印度的春節。關於灑紅節的來歷也有一個故事。從前有個叫希蘭亞卡西普(HIRANYAKASHIPU)的邪惡國王,強迫臣民尊他為神,而小王子普拉拉德(PRAHLAD)卻依然堅持對毗濕奴的信仰。國王為此讓他的妹妹、不怕火燒的霍利嘉(HOLIKA)抱著普拉拉德跳進火堆之中,妄圖除掉小王子。然而事與願違,霍利嘉被燒為灰燼,普拉拉德卻因為毗濕奴的保護安然無恙。百姓們為了慶祝,便向小王子身上潑撒紅顏色的水。
灑紅節來臨時,人們不管相識與否,都可以向對方潑紅水,或是用各種顏色的粉潑撒對方,用各色顏料把對方塗成大花臉和大花袍。除了人之外,汽車也不能倖免。那架勢很像我國傣族的潑水節。因此,同事們出席灑紅節慶祝活動時都會選一件不打算要了的衣服穿上。入夜後,人們還會播放音樂,載歌載舞。如果是在鄉村,還要點上一堆篝火,象徵燒死霍利嘉和摧毀邪惡。
③ 印度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印度的傳統節日:
1,元旦 公歷1月1日,這是世界性節日,因而印度也不例外。新年伊始,各家各戶都要喜慶一番。只是印度人在形式上似乎又加上了一點本國特色,那就是在相互拜年時,要在親朋好友的額頭正中點上紅點,以示吉祥。
2,國慶節 公歷1月26日。1929年,印度歷史最悠久的政黨國大黨在其年會上通過決定,規定1930年1月26日為獨立節。此後,這一節日每年都過。
3,甘地紀念日 公歷1月30日。1948年1月30日,印度獨立運動的偉大領袖、當代印度國父甘地遇刺身亡。此後,這一天便成了人們參拜甘地陵墓、紀念他偉大人格的日子。
4,薩拉斯瓦蒂節 一般在公歷1月到2月間,是印度教節日。在此期間,印度教徒要紀念知識女神薩拉斯瓦蒂。
5,開齋節 公歷2月前後,是穆斯林節日。這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穆斯林開齋節沒什麼兩樣,開齋節前,穆斯林要封齋一月,白天不得進食,到了開齋節,穆斯林們到清真寺禮拜,爾後宰牲擺宴,歡欣慶祝。
6,豐收節 也叫「龐格爾節」,在公歷3月中左右,盛行於南印度。節日期間,家家戶戶要打掃清除,人們要穿戴一新,燒做甜牛奶米粥敬奉太陽神,爾後全家分食。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團聚。人們還要舉行敬牛儀式,給牛洗澡,染牛角,好食以待牛,牽牛遊行或舉辦賽牛會等。
7, 復活節 公歷3月2重日至4月25日間,是基督教節日。基督教徒要到教堂做禮拜,慶祝耶穌復活。
8,除十節 公歷5、6月間,是印度教節日。該節源於古代對河川女神的祭祀。印度教徒認為,節日期間到恆河等聖河沐浴,可消除身、口、意三方面的十種罪惡。
9,獨立節 公歷8月15日。紀念1947年8月15日印度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正式宣布國家獨立。
10,燈節 公歷11、12月間,是印度教節日,也是印度最隆重的節日。
④ 印度「潑糞節」是個什麼樣的節日
印度潑糞節是每年的11月9日。據外媒報道,印度南部Gumatapura村開始了一年一度的 「戈爾哈巴節」,俗稱「潑糞節」。
收集牛糞的人們
印度牛糞餅是用來吃的,如果是潑水節還能接受,就單單只是身上淋濕,而潑糞節就是臭一整天,想想都嗆鼻子。在這里給印度的牛糞餅辟個謠,別人不是拿來吃的,是拿來曬幹了當作燃料使用。但是!他們喝牛尿飲料是真的,還有人從牛尿里提取成分製成葯丸,聲稱能保健。在今年9月,印度衛生和家庭福利部部長表示,牛的尿液也十分有用,可以治療健康問題,相關部門正在認真研究使用牛尿製作葯物和治療癌症。
印度人喜歡「潑糞節」這一天,喜歡這樣美好的日子!
⑤ 所有的印度人都慶祝diwali 么
排燈節(Diwali Festival,也叫光明節)
排燈節(Diwali Festival,也叫光明節)是印度的重要節日。在每年的這一天,煙火和各種節日的燈會照亮黑暗的夜晚,這是全世界約10億印度人在慶祝排燈節,這是世界上最廣泛慶祝的節日之一,在印度、尼泊爾等,它甚至是全國性的節日。人們慶祝排燈節為期5天,不同種族、宗教的人都會熱烈同慶,是印度全國性的重大慶典。通常舉辦在每年的10月底至11月底之間,在印度歷8月朔望月的月末,即在印度陰歷的最後一個月的最後一天。
排燈節又稱為「屠妖節(Deepavali)」, 是正義戰勝邪惡, 光明戰勝黑暗的日子.排燈節與幾個印度的神話有關,這些神話講的是正義戰勝非正義、光明戰勝黑暗的故事。排燈節最普遍為人所知的故事是:根據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羅摩神背井離鄉14年之後, 終於在神猴的幫助下, 戰勝掠走他妻子悉多的十頭魔王拉瓦那,重返故國印度最古老的城市阿約提亞。為了慶祝國王的回歸,國人點亮了數以千計的土燈,歡迎新王登基, 狂歡達旦。這個城市為國王的歸來舉行了盛大而歡樂的慶祝活動,它象徵著國王的光芒。燈節的名字凸顯了人們的歡樂。
慶祝排燈節的由來很多,這一天是吉祥女神拉希什米(Lakshmi)一年一度下凡的日子, 自然是慶典的高潮。 家家戶戶打掃庭除, 開大門, 張燈結綵, 迎接財神拉希什米的到來. 四手女神拉希什米手持蓮花,拜者如雲。拉希什米女神不僅代表財富, 智慧,運氣, 也是美貌和生命力的象徵。在這個節日里,要祭拜拉希什米女神。
其中還有一個故事講的是,克里希那神消滅了破壞天地的惡魔和地獄之神納拉卡蘇拉。印度人崇拜居住在神聖的格法德漢納山中的克里希那神,認為他是主神之一的毗濕奴的第八個化身,這節日對他們具有很深的宗教意義。這個節日還有重要的意義。排燈節是一個紀念耆那教的創立者馬阿哈維拉的節日,他死後進入了極樂世界。
排燈節沒有正式的典禮,它與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聖誕節和新年慶祝活動相似。為了表示對神祗們的尊敬,人們把房間打掃得乾乾凈凈並進行粉刷。人們穿新衣,決心開始新的生活。在黃昏的時候,為了迎接排燈節,印度的家家戶戶都會點起油燈。排燈節之所以得名,是由於人們在這個節日里,將用陶土作的燈碗里,放上燈油,點上燈捻,在房子周圍組成一排排的,以驅趕黑暗,祈福光明。因為它們象徵著光明、繁榮和幸福。
美國總統也開始過排燈節(Diwali)。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在10月14日在白宮里舉行了排燈節的點燈儀式。據報道,這個習慣開始於2003年的小布希時期,但奧巴馬是第一個以總統身份點燃象徵光明的燈的。
⑥ 印度人有什麼節日傳統
印度節日: 印度的節假日名目繁多,但各地情況不一。有全國性的,也有地區性的,有政治性,也有民俗性的,但更多的是宗教性的,富有民族色彩。 全國性節日全國性節日全國性節日全國性節日:
•元旦 1月1日
•國慶節 1月26日
•獨立紀念日 8月15日
•甘地逝世紀念日 1月30日
•宗教性節日
•印度教燈節 10月-11月
•印度教十勝節 9月-10月
•印度教除十節 5月-6月
•伊斯蘭教開齋節 2月
•伊斯蘭教古爾邦節 4月
•基督教復活節 4月
•基督教聖誕節 12月25日
•錫克教那納克誕辰節 11月
•耆那教摩訶毗羅節 每逢15年一度的3月舉行
元旦
公歷1月1日。這是世界性節日,因而印度也不例外。新年伊始,各家各戶都要喜慶一番。只 是印度人在形式上似乎又加上了一點本國特色,那就是在相互拜年時,要在親朋好友的額頭正中點上紅點,以示吉祥國慶節國慶節國慶節國慶節 公歷1月26日。1929年,印度歷史最悠久的政黨國大黨在其年會上通過決定,規定1930年1月26日為獨立節。此後,這一節日每年都過。1947年8月15日,印度正式宣布獨立後,1月26 日被正式定為國慶節。 1950年1月26日,印度頒布了共和國憲法,1月26日具有了更為重大的意義。每年1月26日,印度政府都要在總統府前的廣場上舉行聲勢浩大的遊行。
甘地紀念日
公歷1月30日。1948年1月30日,印度獨立運動的偉大領袖、當代印度國父甘地遇刺身亡。此後,這一天便成了人們參拜甘地陵墓、紀念他偉大人格的日子。
薩拉斯瓦蒂節
一般在公歷1月到2月間,是印度教節日。在此期間,印度教徒要紀念知識女神薩拉斯瓦蒂。
灑紅節
公歷2、3月間,是印度教節日,也是全國性的大節日。此節源於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細節下面另述。
開齋節
公歷2月前後,是穆斯林節日。這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穆斯林開齋節沒什麼兩樣,開齋節前,穆斯林要封齋一月,白天不得進食,到了開齋節,穆斯林們到清真寺禮拜,爾後宰牲擺宴,歡欣慶祝。
豐收節
也叫「龐格爾節」,在公歷3月中左右,盛行於南印度。節日期間,家家戶戶要打掃清除,人們要穿戴一新,燒做甜牛奶米粥敬奉太陽神,爾後全家分食。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團聚。人們還要舉行敬牛儀式,給牛洗澡,染牛角,好食以待牛,牽牛遊行或舉辦賽牛會等。
⑦ 印度有什麼節日
印度由於宗教多,民族多,加上地方大,所以節日多達上千個。全國性較大的節日有(印度節日多充滿宗教色彩,所以日期多以印歷計算,有別於公歷,故無法確定其公歷日期,以下月份均以公;歷計算):
元旦 1月1日
印度共和日 (Republic Day) 1月26日,即國慶日,各邦首都均有慶祝盛會及巡行,而以首都新德里的巡行最壯觀。
甘地逝世紀念日 1月30日, 是日在首都的甘地陵(Raj Ghat)有誦經、祈福活動。
濕婆神節 (Shivratri 或Mahashivratri)也叫濕婆神之夜節,在印度教寺廟慶祝,時間在公歷2-3月(印度12月黑半月第四天)舉行。節日期間,不分男女老幼、高低貴賤都要齋戒。
灑紅節(Holi) 灑紅節就是潑水節,是印度紀念黑天的節日,源於古時的豐收祭儀,在每年2-3月(印度歷為12月望日)舉行。節日期間,成群結隊的印度教徒,載歌載舞,在篝火旁邊盡情跳躍,慶祝春天來臨,並互相潑水,向路人撒紅粉或紅水。
拉瑪節 (Ramanavami)每年公歷3-4月,印度較徒慶祝毗濕奴(Vishnu)的化身拉瑪(Rama)的生辰。
馬哈維那節 (Mahavir Jayanti)耆那教徒慶祝其祖師馬哈維那(大雄)壽辰之日(3-4月)。過節時,數以萬計的較徒聚集在當地耆那聖人的大石像前舉行祭典和參拜活動。
復活節(Good Friday)4月,紀念耶穌被釘在十字架後第三日的復活。
佛誕節 (Buddha Purnima)紀念佛祖釋迦牟尼誕生,公歷在5-6月。每年的此日,各國的佛寺及僧眾都要舉行誦經法會,並根據「佛生時,龍噴香雨浴佛身」的傳說,用香水灑洗佛身。同時,崇佛之家還要以花獻佛,祭拜佛祖,施捨僧人。
獨立節 (Independence Day) 8月15日,是印度全國性節日。1947年8月15日,印度過擺脫了殖民主義統治,獲得了獨立。獨立節這一天,印度總理要在德里的紅堡上升起三色國旗,發表講話,總統要向全國人民致辭祝賀獨立節。
十勝節 (Dussehra) 是印度教最盛大的節日,又叫凱旋節。儀式共舉行10天,慶祝拉瑪戰勝邪魔。時間在9-10月。
燈節 (Diwali) 燈節是印度教徒四大節日之一,在公歷10-11月舉行。燈節這一天,全國各地的印度教神廟顯得格外熱鬧,人山人海。婦女們虔誠地手捧擺滿祭品的盤子,緩步朝廟堂走去。祭祀儀式開始時,人們雙手合十,閉合雙眼,對著神靈,默默祈禱。祈禱儀式結束之後,祭司在教徒的前額上點白灰、硃砂等,然後給教徒一點神賜的聖水和祭物。慶祝燈節會使人的身心得到凈化,逢凶化吉,同時表示光明戰勝黑暗,善良戰勝邪惡。
⑧ 印度主要節日
印度主要節日有:共和國日、獨立日、灑紅節燈節、元旦。
1、共和國日(Republic Day),每年1月26日。1950年1月26日,印度議會通過了印度共和國憲法,印度建立共和國。
2、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每年8月15日。1947年8月15日,印度人民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取得獨立。
3、灑紅節(Holi),每年公歷3、4月間,印度教四大節日之一。該節日正處於印度冬去春來、春季收獲季節,因此也被稱為春節。
4、燈節(Diwali),在公歷10月、11月間,是印度教徒最大的節日,全國慶祝3天。
5、元旦(New Year),印度從每年10月31日起為新年共5天,第四天為元旦。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有些地區的人們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由於這種怪異的習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6、普什卡駱駝節:普什卡博覽會或普什卡嘉美拉是一年一度的為期五天的駱駝和畜牧展,在印度拉賈斯坦邦普什卡鎮舉行。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駱駝交易會之一,除了買賣牲畜之外,它已成為重要的旅遊景點,其亮點已成為諸如「matka pod」,「最長的胡須」和「新娘比賽」等競賽。
⑨ gudi padwa 是什麼節日
「gudi Padwa」是印度一個神聖的節日,這標志著新的一年的開始,新的一個月,新的一天。
對於印度教徒,這一天具有特別的重要性。
⑩ 據報道,印度人過節互扔石頭致頭破血流,這到底是什麼奇葩節日
其實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更別說是不同的國家了,很多過節的方式不一樣也是可以理解和得到尊重的,但是對於這種過節的時候互扔石頭的行為都已經對別人造成的傷害,還是讓人無法贊同的。而印度人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行為,是因為他們在慶祝自己的傳統宗教節日,而根據他們的傳統,在過節的這一天當地的人需要分成兩隊,然後再拾起石頭互相扔石頭,而且必須要等到對方全都頭破血流之後才能結束,這樣以危害別人的人身安全為目的的慶祝方式,讓人很不能理解。
不同的民族和國家都有自己的風俗和習慣,但無論是什麼樣的風俗習慣都不應該以傷害別人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