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62年後中印還有過軍事沖突么
我個人回答,我不喜歡復制,所以回答的不一定非常准確。62年爆發中印邊境沖突後邊境相對緩和穩定,雙方軍隊都駐守在各自的實際控制區內,但由於兩國在邊境問題上存在巨大爭議(而且我在印度的論壇上發現,他們的政府和國民都認為62年的沖突他們是獲勝方,可能是因為他們不像我們中國按照戰局來評判勝負,而是看結果,這就涉及政治外交了,我們要客觀對待),所以邊境摩擦一直就沒終止過,至於擦槍走火的事情在官方媒體上沒聽說過,但西藏的朋友和我說那兒很不安寧,軍隊雖然沒有接到戰備命令但警戒程度還是很高。印度官方媒體指責過中國軍隊曾經越界巡邏(尤其近年來更加頻繁,我個人認為說法可信),印度軍隊也常在爭議區域巡邏甚至駐扎,但軍事沖突則無論是在官方還是民間都沒聽說,雖然兩國在邊境問題上態度都很強硬,但做法都比較克制,趨向於談判解決,所以軍事沖突自62年後應該是沒有的。中國以歷史為依據,印度則不斷移民邊境爭議地區以造成事實。但我個人認為,現在及未來兩國爆發大規模軍事沖突的概率不大,小規模地區沖突的可能性雖然存在但也不是非常高。我個人是軍事愛好者,有興趣可以和我交流……
『貳』 1962年中印戰爭印度慘敗,美國和蘇聯為何都保持沉默
1962年的時候,在中國和印度邊境上演了中印戰爭,這場戰爭被我們國家稱之為是中印自衛反擊戰。其實對於華夏兒女來說,這就是一場普通的邊界戰爭而已,因為印度不斷的侵擾中國的邊境,不斷叫囂的同時還傷害了邊界的解放軍,忍無可忍之下,我們才發動了這場正義的自衛反擊戰。
四是不願出。
我國對印自衛反擊戰,從當時的交戰環境來看十分惡劣,是高原缺氧的環境下作戰。特別是西段已經到了嚴寒時間。無論美國與蘇聯,都沒有在這種條件下作戰的經驗,因此他們不會願意付出不必要的代價出兵幫印度。
『叄』 中印戰爭,印度是怎麼敗的
我們先說打仗怎麼才可能勝利,回頭再來看印度的狀況,就知道了
1、戰爭准備是否充足,簡單地說,應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1.1裝備適用:如果裝備不適合,部隊的戰鬥力必然受影響
此戰時,中國軍隊普遍換裝了56式槍族,在單兵火力上比印度高一代,打起來印度人自然吃虧。加上重武器以後,差異更大
1.2人員動員:印度動員的兵力不足,而且是以添油戰術逐次加入的,初次交火的時候,是不滿員的第七旅(3000多人)對這邊近萬人;擴大之後,這邊是54軍增援上來,兵力優勢更加明顯
以我之專對敵之分,自然獲勝機會更大
1.3後勤准備:三哥實現根本沒有做好戰爭的准備,認為中國會後退,因此裝備嚴重不足,以第七旅為例,每個士兵平均才50發子彈,炮彈更少,沒打多久就沒子彈了,怎麼玩
2、戰術是否合理
2.1部署狀況:三哥把部隊像撒胡椒面一樣鋪在漫長的戰線上,空隙比比皆是,對上善於迂迴、穿插的TG,自然被打了個欲 仙欲 死
2.2戰術:前期盲目地堅持一戰式的點防禦,隨後盲目自大投入全面進攻,沒有重點,被各個擊破
說白了,就是之前的果阿之戰太輕鬆了,把問題都掩蓋了,以致三哥不知道自己貴姓,真以為自己的軍隊是世界第三了,然後很不幸又遇上了專為世界第三清火的TG
『肆』 62年印度戰敗的原因它們不是有美國和蘇聯的支持嗎
我覺得印度失敗原因不用太多講,主要就是印度軍隊戰鬥力太差,無數次的戰爭已經表明了印度很難打勝仗。
『伍』 亞洲一朵奇葩的印度軍隊,戰鬥力還剩下多少
亞洲一朵奇葩的印度軍隊,戰鬥力還剩下多少
印度軍隊,這個軍事界的「奇葩」,每一年都在上演著喜劇,掉飛機一事不堪回想。在印度軍事裝備製造業,放眼望去,各個國家品牌的武器撲面而來,眼花繚亂,幾乎全靠進口而來。難道印度軍方沒能自己研發裝備?答案是有的,光輝戰機、無人機、阿瓊坦克……一系列,可是,這裝備連自家的都看不上,還能指望什麼?
這樣的印度軍隊還剩下多少戰鬥力我們可以試想一下,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軍隊不是靠現金和先進武器堆疊起來的,印度這樣的軍隊發展道路確實偏離正常軌道太遠。不偏倚的說,巴鐵雖然在國力上仍有所欠缺,但軍隊管理上絕對高出印度不止一個層次,照這個情況發展下去,印度極有可能在未來面對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那就是國強兵弱。
印度研製第二代坦克阿瓊研製了30年出來軍隊還不要 光輝戰機到現在還在研發 聽說是降落時的減速傘問題本來不想裝後來又裝了但沒合適的 望採納
『陸』 印度建國以來對外發動過幾次戰爭
四次.
第一次印巴戰爭,1947年8月,印度、巴基斯坦分治時,蒙巴頓方案規定讓克什米爾人自由選擇歸並印、巴一方或宣布獨立。印度利用其分治時控制的克什米爾議會通過決議,宣布該地區歸屬印度。同年10月2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爆發了第一次戰爭。
2.ZY邊境戰爭,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在藏南邊境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3.第二次印巴戰爭,1965年8月初,克什米爾游擊隊和印度軍隊在印巴停火線附近發生激烈交火。8月14日,巴基斯坦正規軍隊也捲入沖突,印度軍隊於9月6日再一次向巴基斯坦發動大規模武裝進攻,攻佔巴方控制線內的多處山嶺.
4.第三次印巴戰爭1971年11月21日,印度利用東巴基斯坦發生動亂的局勢,利用和蘇聯結盟來牽制巴基斯坦的盟友美國和中國,向孟加拉地區發動大規模突然襲擊,並成功佔領該地區並扶植自治政府,最終將獨立的巴基斯坦國家肢解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兩部分,實現了在南亞稱霸的目標。
『柒』 印度軍隊給世人感覺很弱,他們的真實水平到底如何
雖然印度經濟發展較慢,但他們的軍事實力其實並不弱,到目前為止,印度軍方已經有了1400架戰機和155艘軍艦以及130萬的軍隊,特別在向俄羅斯購買武器之後,其軍事實力大大增強。其實大家平常看到印度的那些奇葩新聞,只是印度的一面,印度作為亞洲范圍的大國,其軍事實力一直都不低,特別近幾年經濟卓越發展,其軍事實力的增長,不可小覷。
我們盡管一直在笑話著,印度國產航母的艱難歷程,時間跨越了十幾年還沒服役,可有一點要說,就是這個世界,這么多國家,印度這個國家在基礎軍事工業差的情況下,還能夠造出航母來,這已經算不錯了。
『捌』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印度軍隊為何損兵折將如此大敗
因為他們輕敵了。印度軍隊覺得中國的解放軍隊伍武力不強,是支不入流的軍隊。內心一直覺得自己會獲勝,既沒有戰略部署也沒有中方軍隊的詳細情形,兩眼摸黑地上戰場,輸是必然的。一味地輕敵自然只會造成戰爭的失敗。
看得出來,1962年印度軍隊的失敗是必然的。當他們從一開始就輕視對手,不去了解對手的軍事情況,沒有對作戰方略進行統一的部署,甚至連針對高原地區的相應措施都沒有,這就已經註定了印度軍隊的失敗。驕兵必敗,這句中國的古話適用於世界上所有的軍隊。而這一次的失敗也讓印度人耿耿於懷。
『玖』 二戰時期印度軍隊取得了哪些戰績主要參戰部隊有
二戰期間印度還沒有獨立,當時的印度軍隊沒有獨立參戰,而是以輔助部隊的形式在英軍中配合參戰,因此談不上什麼戰績。
克倫戰役的問題我保留意見。
我覺得北非首先就是二戰的一個次要戰場。整個北非戰場在二戰中並沒有起到決定性作用,它的歷史地位更多來自於政治影響和宣傳需要。況且在北非戰場真正決定性的戰役發生在托普魯克,克倫戰役只是其中的一個小插曲。當然,由於二戰是一個整體,克倫作為其中的一部分,間接的牽扯了整個戰爭的進程,這其實再正常不過了。要說起來,規模更小,而且僅僅打了不到10天的張鼓峰事件的重要性就遠遠超過了克倫戰役,畢竟它對於二戰中決定性的戰場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其次,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是:在1947年之前的歷史中從來就不存在「印度」這樣一個國家。印度在當時是英國在南亞次大陸所有殖民地的統稱。參加克倫戰役的是英印第4和第5師,軍官是英國人,而士兵多數是「印度人」(約60%)。那麼在這支部隊中出現的「印度士兵」到底屬於南亞次大陸上哪一個國家的居民呢?
是尼泊爾人,准確的說是「廓爾喀人」,世界著名的雇傭兵民族。
『拾』 後撐不了10天印度軍隊開戰後能打多少天
軍方公開絕密數據:印度軍隊開戰後撐不了10天
導讀:印度軍隊在戰爭爆發後能打多少天,絕密數據公開,讓人難以置信......
一旦開戰,印軍撐不了10天!無論是聲稱「所有國家都支持我們」的印度外長,還是叫囂「印度已非1962年了」的印度陸軍總參謀長如何狡辯,中印邊境對峙事件的是非曲直都很清楚,這些印度高官可以睜眼說瞎話,但是數字是不會騙人的。
中印邊境上的兩國士兵
美國的這一表態,實際上是受中國出招所逼,不得已而做出的。印度莫迪政府,暗地策劃那麼久,花那麼多錢,結果這么快就要被美國給賣了,真是奇了大葩,冤了大頭。占豪估計,未來不久,包括美國、以色列和印度的官員都可能訪問北京。來北京的路上,他們一定心事重重。
望採納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