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印度的牛
養他們是供著,崇拜用。
神牛都是壽終正寢的。
牛被印度教教徒視為「聖獸」,印度教徒認為,牛既是繁殖後代的象徵,又是人類維持生存的基本保證。就是在科學技術十分發達的今天,印度人對牛仍然是敬之如神。印度教不準吃牛肉,印度雖有養牛業,但只能提供牛奶、黃油及牛糞作燃料,喝牛奶允許的。特別是水牛奶,印度人格外喜歡。牛雖然不能宰殺吃肉,少數地方有用作役牛(民間運輸、耕地)。因此,在印度的一些城市、鄉村裡,老牛、病牛、殘牛比比皆是,牛可以到處自由游盪,神聖不可侵犯。這么多的牛,成為國家的一個負擔。印度擁有的牛達到3億多頭,人均擁有量居世界第1位,但經濟上的作用並不大。印度僧侶每年還要舉行一次儀式,叫「波高」,表示對牛的尊敬。他們還和商人舉辦了許多「聖牛養老院」,將那些年邁體弱,不能自己覓食的老牛收養起來,一直到老死。
❷ 在印度,牛被視為聖物,不可以吃牛肉,最後牛都是怎麼處理的呢
印度是個多牛國家,在街道上有很大概率會見到牛,牛在印度的地位特別高,被印度人民所尊崇,是他們心靈的救贖者。
因此,神牛要彰顯它的神性,也是要進行勞動的!印度的牛處理方式分為三種:其一:穆斯林商人的販賣。其二:政府建立的收容所,供那些不能擠奶的奶牛以及老的不能耕作的牛生活。其三:流浪牛。很多牛由於不能耕作或者不能擠奶,飼養著成本昂貴,政府建立的收容所數量不夠,就只能遺棄掉,沒辦法這也是政策規定的。
❸ 印度,荷蘭,西班牙的牛和中國的牛有什麼不一樣
印度,荷蘭都是無事可做的牛,西班牙的牛是全身精力盡付狂暴的戰爭。而中國牛是默默地工作,平心靜氣。
❹ 印度的牛是神聖的,那麼印度人到底吃不吃牛
一、印度的牛是非常神聖的,但是印度人也是吃牛的,但是他們所吃的這個牛並不是在印度被譽為神牛的牛,而是水牛,這種水牛在印度人的眼中就是被人吃的一種食物,所以印度人也是吃牛的。在印度的大街上,人們經常看到牛悠閑地走著,但在印度,很少吃牛肉。
四、印度一些信仰其他宗教的人可能會吃牛肉,比如伊斯蘭教。事實上,除了傳統觀念外,經濟發展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印度並沒有所有的家庭經濟條件來滿足每天的肉食需求。在印度,只有一些專門的市場可以買到肉,羊肉和印度一樣。吃的人少了,印度很多家庭的飲食都以谷類為主,而魚類和肉類相對較少。
印度相對於其他地方來說吃牛的概率相對還是很小的,但是並不能說印度人完全的不吃牛肉。
❺ 印度的牛有什麼特點
在印度,牛是主神濕婆的坐騎,超過80%的印度人都是印度教徒,敬牛如敬神,每頭牛背上似乎都乘坐著濕婆神,巡視著印度大地,那種神聖的宗教感情確實很難用世俗的眼光來理解。印度雖然早已是政教分離的現代國家,但宗教在政治生活中仍然有著莫大的影響力,以往的一些暴力沖突與宗教紛爭不無關系。聖雄甘地曾說過:「牛是印度千百萬人的母親。古代的聖賢,不論是誰,都來自牛。」而當神牛與世俗生活發生沖突的時候,在根深蒂固的宗教感情和文化氛圍下,很難用一種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解決。據官方統計,新德里流盪的神牛大約有4萬頭。因為憲法禁止屠殺神牛,作為重要的農耕工具,在其年老之後,主人因為世俗的經濟因素往往並不願意為他們贍養天年,而是放之於野,任其自生自滅,這是流浪牛最大的源頭。從這個角度來看,神牛崇拜並沒有超越世俗的價值取向,但由於流浪牛能夠得到市民很好的照顧,同時不會受到傷害,因此也可以說是農民轉嫁經濟負擔的一種傳統方式,並不會導致良心遭譴。當然,也有一些家養奶牛被放到街頭,只是在擠奶的時候才領回家創造經濟價值,利用神牛崇拜佔便宜的小人也為數不少。兩大因素的驅使下,造成了印度大都市這種獨特的景觀。印度牛口約有2億頭,佔世界總量的1/4,只要有極少數人採取前述兩種方式,流浪牛的數量便會不斷增長。所以,德里高等法院的這個措施只能是權宜之計。實際上,正如一位市政官員指出的那樣,從 2003年9月到2005年3月,他們共捕獲3萬頭流浪牛,但最終這些牛又重新走上了街頭。「保護牛是印度教送給全世界的禮物,只要印度教徒保護牛,印度教就將永遠流傳下去。」但究竟誰應該承擔起保護神牛的責任,如果把這個責任全民化,那麼,極少數人就存在著鑽空子的機會,在這方面,世俗的經濟規則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據說,在此次活動中捕獲的流浪牛,政府將進行拍賣,以拍賣所得資金來支付賞金。這些牛將被烙上特別的印記,如果再一次流落街頭,牛主將被課以高額罰款。這也許是一種解決方式,用法律來保障宗教的神性,將經濟責任和法律責任落實到個人。無論如何,讓神牛流落街頭的人不僅對宗教不恭,而且對法律不敬,那種佔便宜的人應該得到應有的懲罰。不過,為一頭牛頤養天年所耗費的人力和財力,對於城市化進程中的貧苦農民來說,無疑是巨大的負擔,國家給予合理的經濟補償,會比獎勵捉牛者更像是治本的策略。神牛崇拜是一種美好的宗教感情,也是傳統農耕社會的優良文化傳統,「一個民族的偉大與道義進步,可以從對待動物態度上體現出來。保護牛,意味著保護那些無助的脆弱的生命。」印度去年的大選中執政黨 「意外」失利,很多分析家認為執政黨是經濟改革中既得利益者的代表,而大選中獲勝的國大黨則組織了世俗聯盟,強調平衡與和睦,代表更大階層的利益。「印度經濟改革之父」曼莫漢·辛格擔任總理,推行「人性化」的改革方針,那麼,面對著要麼改變宗教信仰,要麼改變世俗生活的兩難處境,尊重傳統和文化,用法律和經濟杠桿來規范世俗生活,也許便是人性化的一種體現。
❻ 西班牙的鬥牛、印度的牛和日本的肉牛的特點是什麼
西班牙的鬥牛:任人宰割的野生動物
印度的牛:比人還偉大的神
日本的肉牛:在瘦肉里均勻的含著脂肪,味道鮮美。色香味俱全,煮著吃就浪費了。
❼ 印度的牛有什麼特點
十分受人尊敬:用聖 雄 甘 地的一句話來形容在印度牛的地位和具體特點:「牛是印度千百萬人的母親。古代的聖賢,不論是誰,都來自牛!」。
❽ 西班牙的鬥牛有什麼特點 印度的牛有什麼特點 日本的牛肉又有什麼的
西班牙的鬥牛:任人宰割的野生動物
印度的牛:比人還偉大的神
日本的肉牛:在瘦肉里均勻的含著脂肪,味道鮮美。色香味俱全,煮著吃就浪費了。
如有幫助請給好評,先謝謝了
❾ 印度牛的介紹
偶蹄目(Artiodactyla)牛亞科(Bovinae)的一個種,學名Bos frontalis,產於印度和緬甸。被認為是印度野牛(gaur)的一種家養類型。頸部垂肉較大。角粗大,向外伸展而不彎曲。雄性肩高1.5公尺(5呎),毛色淺黑,腿白色,尾有叢毛。雌體和幼牛體略矮,體色較褐。居於林地,喜放牧而不餵飼牧草。印度牛歷來用作乳牛,但也屠宰用於祭祀,或作結婚聘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