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都說三角梅不耐寒,有沒有耐寒一點的三角梅
三角梅是一種很受歡迎,很普及的一種花卉,南北地區都有種植,給人的印象就是好養,耐活,花期長,花量大,非常的漂亮,但唯一不好的一點就是不耐寒,南方還好說,在北方,三角梅越冬就成了大問題。而已經進入了10月份,溫度下降的速度會加快,還沒有給三角梅找好新家的,得抓緊時間了。
三角梅的品種很多,但耐寒品種也不是很多的,像重瓣橙、重瓣粉、檸檬黃、怡景、暗斑五寶、金心雙色、綠葉櫻花、桑巴等等基本上在環境溫度低於10℃時,就需要注意了。而三角梅耐寒能力的好壞,除了品種之外,還和自身的抗性和平時的養護條件,環境等息息相關。一些耐寒的品種,如果你養護不當,照樣受凍而死。而對於地栽來說,不管什麼品種,請北方的花友不要輕易地嘗試,除非你能搭起一個溫房或者是環境極佳的地方。
⑵ 介紹一下P40戰斗機
1937 年 7 月美國陸航訂購了最初的寇蒂斯 XP-40 原型機,實際上是把第 10 架 P-36A(Serial No 38-10)的星型發動機換成艾利森 V-1710-19 發動機(艾利森-13)而改型來的。用後機身下的散熱器進行冷卻。 1938 年 10 月首飛。後來對此原型機作了修改,把散熱器向前移到發動機下面,外觀才與日後的 P-40 接近。軍械包括一挺 7.62 毫米和一挺 12.7毫米機頭機槍。
編輯本段製造特色
歷史
美國P-40戰斗機
雖然 P-40 不是當時美國最更先進的飛機,但可以較快地投產,價格也相當便宜。而洛克希德飛機公司和貝爾飛機公司的 P-38 和 P-39 直至 1941 年才能投入批量生產;而共和公司的 P-43 雖然有與 P-35 相似的機體,但必須等到的工廠擴建後才能投入生產。 為了滿足法國的霍克-75 訂貨,寇蒂斯公司的工廠已經擴建過,因此在 1940-1942 年間,寇蒂斯生產了美國戰斗機中的大部分。P-40 飛機基於已經批量生產的、經過實戰考驗的 P-36 機體,所以價格低、交貨快。當其他任何一種飛機交付 5 架時,它可能已經交付了 500 架。另一方面,洛克希德的 P-38 戰斗機比同時期的美國戰斗機,甚至英國的「噴火」戰斗機都要先進得多,但要經歷 4 年的時間後,才能真正擔負戰斗任務。所以,P-40 成為美國唯一能大量裝備的主力戰斗機。
訂購
陸航在 1939 年 4 月 27 日訂購了生產型的 P-40,綽號定為「戰鷹」(Warhawk)。首架 P-40 於 1940 年 5 月出現,裝一台 V-1710-33(艾利森 C-15)發動機。它與 XP-40 的區別是:在機頭上部有個很長的汽化器進氣口,並且徘氣管、散熱器和起落架做了一些改動。最初的 200 架 P-40,只有兩挺 12.7 毫米協調式機槍,在 4,570 米高度上的速度為 573 公里/小時。 餘下的 324 架 P-40 生產很快被延誤,因為歐洲戰事吃緊,英國轉買了原先法國定購的 P-40 出口型 霍克-81A(英國稱之為戰斧式-Tomahawk),寇蒂斯公司要趕工生產。當 9 月重新安排生產時,這 324 架 P-40 飛機加裝機翼機槍,飛行員裝甲、油箱防護裝置這些戰時必需配備。 1940 年 9 月,開始交付英國 140 架霍克-81A-1(戰斧 I),除儀表和附件外,這些飛機與 P-40 相似。由於英國空軍對戰斧 I 性能失望,這些飛機大部分用作教練機。隨後又出現了 110 架帶飛行員裝甲、防彈玻璃風檔和自封油箱的霍克-81A-2(戰斧 IIA),並且在機翼內增加兩挺 7.62 毫米機槍,美國方面有 131 架 P-40B 於 1941年2月開始裝備航空中隊。
改進
最後出現的戰斧飛機是霍克-81A-3,兩挺 12.7 毫米機頭機槍、4 挺 7.62 毫米機槍、不同於 II 型的自封油箱以及一個197 升機腹油箱的掛架。英國獲得 930 架,稱為戰斧 IIB ,另外美國裝備了此標準的 193 架 P-40C。由於後期 P-40 因戰時改裝增加了重量,性能有所降低。 英國的戰斧飛機最初是在中東投入戰斗的。據報道,1941 年 6 月,它們擊落的第一批飛機是由敘利亞基地起飛的法國維希空軍的幾架美國馬丁「馬里蘭」飛機,這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另外數百架戰斧飛機在英格蘭待命,當預計的德國入侵沒實現時,便派往其他戰區。有些在 1941 年 11 月到了土耳其;同時有 195 架成為援助蘇聯,成為在東線參戰的第一批美國飛機;另外英國移交給中國的 100 架 P-40C(戰斧 IIB),被部署在中國雲南,並由著名的飛虎隊用於抗擊日本,由於戰術得當,所取得的戰績比當時在菲律賓作戰的美國陸軍航空隊要好得多。1941 年 12 月 7 日,在夏威夷的絕大部分戰斗機是 P-40B,面臨日軍飛機突然襲擊,僅起飛少數幾架飛機並擊落日本飛機,這是美國陸航所擊落的第一批日本飛機,但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發展
同時,1,150馬力的艾利森F(V-1710-39)發動機的發展,給改善這種戰斗機的性能以一個新的可能。這種發動機原本專門為1939年9月29日訂購的寇蒂斯XP-46而發展的,這種飛機也是單座機,比P-40更緊湊,更小,機輪向內收起而不是向後收起;散熱器後移到小的開縫機翼下方,最初的技術條件有:空重2,490公斤,在總重3,110公斤時,4,570米高度上的最大速度為658公里/小時。但後來由於重量的增加,產生了令人失望的結果。該設計預備裝兩挺12.7毫米機頭機槍、8挺7.62毫米機翼機槍、29.5公斤飛行員裝甲以及自封油箱,這些要求都是按照實戰經驗突出的火力和防護。陸航訂購了兩架原型機,為了加快進度和防止出現象中止XP-38研究的事故,其中一架(XP-46A)原型機交貨時沒有裝軍械。 到1941年2月15日,XP-46開始試飛時,陸軍已經決定了採用已經存在的P-40一種發展型替代XP-46。因為一方面軍方對XP-46的性能不滿意,另一方面在這種嚴峻的時期,為了要生產一個全新的飛機,而中斷寇蒂斯的P-40生產線,似乎是不明智的。將P-40的機體裝上P-46發動機、內部防護和加強的軍械,才構成了最可行的方案。其實早在1940年6月10日,陸軍器材局就建議用一種改型的P-40代替P-46。與此巧合的是,寇蒂斯在1940年5月就已得到英國的一個合同:安裝V-1710-39發動機的霍克-87A小鷹(Kittyhawk),美國陸軍也在1940年9月訂購了這種飛機,編號為P-40D。
試飛
1941年6月22日,第一架小鷹I飛機開始試飛,這種飛機與戰斧不同於:因為裝V-1710-39發動機,機頭變成另一種形狀。飛機上裝79.5公斤的裝甲、內部自封油箱容量556升,腹部可掛一個197升的副油箱或一枚227公斤炸彈。用4挺12.7毫米機翼機槍代替了機頭機槍。繼20架小鷹I之後,製造了540架裝6挺機翼機槍的小鷹IA。 同時,寇蒂斯根據陸航的合同,為美國生產了22架裝4挺機翼機槍的P-40D。後來,又根據1941年2月18日的一項命令,把軍械增加到6挺12.7毫米機翼機槍,備彈281發子彈,於是依該合同生產的其餘飛機都被編號為P-40E。P-40E一共製造了2,320架,包括有1941年5月7日訂購的420架P-40E-1和1941年6月30日按照租借法案分配給英國的1,080架。1942年初在蘇聯作戰的小鷹飛機,就是從租借英國空軍的訂貨中轉交過去的。
影響
由於沒裝禍輪增壓器,艾利森發動機的高空性能不良,影響了P-40飛機的性能。所以,美國仿製羅耳斯-羅伊斯公司的帶雙級增壓器的「梅林」發動機,為改善P-40性能提供了一個新的可能。1941年2月5日,陸航訂購了一架裝帕卡德公司仿製的V-1650-1「梅林」發動機的P-40F飛機;一架P-40D也換上進口的「梅林』發動機,改型為XP-40F原型機,於1941年11月25日試飛。這種飛機在美國命名為戰鷹而英國命名為小鷹II。裝「梅林」發動機的P-40,可以根據沒有上部進氣口辨認來。實際上,陸軍航空隊的所有P-40飛機都稱為戰鷹。分配給英國的250架P-40F一架也沒有到達英國,其中100架交給了蘇聯,有些到了自由法國,其餘的都在沉入了海底。在北美航空公司的野馬飛機裝備以前,寇蒂斯在1942年製造了1,311架P-40F,在1943年製造了700架相似的P-40L,為減輕重量,有些飛機去掉了兩挺機槍、裝甲、一些燃油和部分設備。由於「梅林」發動機的供不應求,以致在服役的300架P-40F、P-40L飛機,在原來的發動機報廢後,只得改裝艾利森V-1710-81發動機,因而被重新編號P-40R。 為了盡設利用裝在大部分的戰鷹飛機上的艾利森發動機,人們作出了不斷的努力。試驗的改型包括:YP-40F和XP-40G,前者有後移機腹的散熱器,發動機為V-1650-1;後者是裝P-40E機翼的早期型P-40。但沒有製造過H型或J型。XP-40K飛機有光滑尖形機頭和裝在加厚了的機翼內的散熱器。但這種改裝究竟獲得什麼效果卻從未見報道。 如果按原計劃用P-60代替P-40的話,那麼1941年10月28日定購的並打算租借給中國的600架P-40K飛機也許是該系列最後一種型別。因為當局擔心未經考驗的P-60會中斷生產,所以在1942年6月11日批准用另外2,000架P-40(K、L和M型)來代替原定的P-60A。P-40K和P-40M,具有P-40D的機頭和加長的機身。1942年8月首次出現的1,300架P-40K裝改進的V-1710-73發動機;而英國於1942年11月採用的600架P-40M仍裝V-1710-81發動機。
改善
1944年3月出現的P-40N飛機系列採用輕重量結構、改善了視界的座艙蓋和4挺機翼機槍。頭400架(P-40N-1)為高空戰斗而卸掉一些裝備,成為最快的生產型戰鷹飛機。自P-40N-5至P-40N-15各批共1,577架是正常載荷的帶6挺機槍的飛機,它們都裝P-40M所裝的艾利森V-1710-81發動機。從P-40N-20至P-40N-35共3,022架飛機,都裝V-1710-99發動機,而且是P-40N飛機系列中生產的最多的型別。陸航還訂購了1,000架V-1710-115發動機的P-40N-40型飛機,但在生產220架後就中止了該合同。按租借法案交給英國的有21架P-40K和595架(幾乎是全部的)P-40M飛機,這些飛機都稱為小鷹II。其中有些用於地中海戰場,但大部分到了澳大列亞、紐西蘭和遠東英國空軍,另外英國還使用586架P-40N飛機。 1944年4月,對P-40作了一次比較根本的改進,改進後的飛機編號為XP-40Q。這種飛機的特點是:裝1,425馬力V-1710-121發動機、四葉螺旋槳、翼尖切平、4挺布置在機翼內的12.7毫米機槍、機翼散熱器、較長的機身以及全視界的水泡形座艙蓋。雖然有重大改進,但還比不上P-47和P-51,也就沒有投入生產。 當疲憊的P-40飛機生產線於1944年12月關閉時,已經完成了13,738架。陸軍航空隊P-40的數量在1944年4月達到最多2,499架。「當其它飛機可供使用時,繼續以P-40裝備部隊,是優先權處理不當的明顯標志。」一些倒霉的大隊,在大戰結束時還使用這種飛機。
持久
為什麼P-40生產持續這么久呢?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起先在更先進的飛機可供大量使用以前還採用P-40是一個必須的權宜之計。在1942年,曾計劃用寇蒂斯的工廠來生產較好的飛機。但不知為什麼緣故,一種飛機也沒有生產出來;P-60飛機的計劃停止了,只有少量的P-47「雷電」代替P-40。因此P-40飛機還得繼續生產,當P-40的生產最後結束時,這家工廠生產的其它型驅逐機也都停產了,該工廠生產了二戰美國太多數的戰斗機。 作為第二流戰斗機、對許多部隊來說卻成為唯一選擇的P-40、曾在許多前線作戰。戰鷹飛機在整個1942年和1943年間在北非作戰;而另一些則在阿拉斯加、澳大利亞、中國、爪哇、夏威夷、新幾內亞和新羅門等地上空同日本人交鋒。中國和俄國飛行員也飛過這種飛機,雖然斯大林抱怨P-40在對德作戰中不像貝爾飛機公司的飛蛇那樣有效。然而一些美國飛行員卻喜歡這種寇蒂斯飛機的低翼載荷。
編輯本段揚名天下
毫無疑問,二戰中美國人陳納德率領的美國志願隊駕駛不到100架P—40在中國戰場取得的巨大成功為這種飛機贏得極高的聲譽。美國志願隊又稱「飛虎隊」(因其隊徽為帶翼的老虎而得名),組建於1941年,當時有3個中隊,先在緬甸受訓,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兩個星期正式投入戰斗。1941年12月20日,駐昆明的飛虎隊第一中隊14架P—40與襲擊昆明的10架日本轟炸機遭遇。日本飛機因此前從未受到過攔阻,機群沒有戰斗機護航,並始終機械地保持編隊隊形。躲在高空雲層里的P—40從上方沖向日機,經過20分鍾激戰,擊落日機6架,擊傷4架,首戰大獲全勝。 P—40原是一種漆成草綠色的飛機,沒有什麼特徵。有一天晚上,「飛虎隊」的幾個隊員問陳納德能不能把鯊魚嘴畫在飛機機頭上。原來,這幾個隊員在緬甸受訓時,找到一本《印度畫報周刊》,其中看到一架在北非作戰的P—40飛機塗了鯊魚的嘴和牙齒。這些人覺得很新鮮又很刺激,也想在自己的飛機上畫上鯊魚頭的形象。陳納德聽了他們的想法,覺得沒有什麼不好,還可能有助於提高士氣。於是,幾天之內機械人員為「飛虎隊」的每架飛機都畫上了鯊魚頭。圖案設計者匠心獨具,巧妙地利用P—40機頭發動機散熱器的側面,描繪出一個碩大的、張開的鯊魚嘴,再在嘴巴以上畫上神氣活現的魚眼,給人以兇猛異常的感覺,讓人望而生畏。 不僅如此,陳納德還研究出一套用P—40這種當時在性能和火力兩方而都不及其他飛機先進的飛機對付日本人的技巧。他說:「必須發揮自己裝備的強點去對付敵機的弱點。每一種型號的飛機都有其優點和缺點。一個駕駛員如能揚長避短,就會百戰百勝。在P-40上,可以依賴的是加速性好、俯沖快和火力強。日本駕駛的飛機爬得高、升限大、機動性強,他們要拐就拐,而且可以幾乎垂直地向上升。要是他們讓你不斷與他們兜著圈子打,那你會被他們置於死地。相反,利用你們的速度和俯沖能力,一飛而過,射擊,然後避開(打了就跑),不要呆在日本防禦火力圈內過久,就能取得勝利。」經過幾個月的訓練,「飛虎隊」所有隊員都掌握了克敵制勝的本領,樹立了信心,終於取得十分出色的戰果。 美國志願隊這批紅嘴亡牙的鯊魚頭飛機,從1941年12月20日首戰告捷到1942年7月解散為止,短短半年多時間,給日軍以重創,一共擊落286架日本飛機,而自己僅損失12名飛行員。可能是因為統計方法不同,有的資料說「飛虎隊」擊落日機193架,擊毀地面上的日機75架,而自己在空戰和地面共損失68架,陣亡飛行員11人,失蹤4人。不管哪一種統計,上述戰績都是十分輝煌的,是美國人民為支援中國抗擊日本法西斯作出的重大貢獻。 陳納德後來在他的自傳《鬥士之路》中回憶道:「1941年夏天在我離開美國之前,我請幾位在路易斯安納州的朋友幫我留心報紙,並把有關美國志願隊的報道剪下來寄給我。現在我被來自美國國內多種有關『飛虎隊』的新聞剪報所淹沒,我們『飛虎隊』的人驚異地發現自己作為『飛虎隊』成員一下子變得世界聞名了。」
⑶ 印度畫報不打頂下面能發芽嗎
印度畫報不打頂下面能發芽嗎?一一一 畫報,是三角梅中一個比較鮮艷,而且是一株多復色的,新興起的一個三角梅品種。
⑷ 印度人喜歡什麼顏色,忌諱什麼顏色
1,印度人喜歡的顏色有紅色、黃色和綠色。
印度人認為紅色代表生命、活力、朝氣和熱情,陽光似的黃色代表著華麗和光輝,是一切尊貴的象徵;綠色代表著和平、希望和真理,對知識的渴求。
2、印度人最忌諱白色,習慣用百合花作悼念品;黑、白色和灰色,被視為消極的不受歡迎的顏色。,表示不好的事情。
⑸ 請談談二戰時美軍的P-40戰斗機和日軍的零式各自在二戰時的表現,請說詳細點!
二戰中美國人陳納德率領的美國志願隊駕駛不到100架P—40在中國戰場取得的巨大成功為這種飛機贏得極高的聲譽。美國志願隊又稱「飛虎隊」(因其隊徽為帶翼的老虎而得名),組建於1941年,當時有3個中隊,先在緬甸受訓,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兩個星期正式投入戰斗。1941年12月20日,駐昆明的飛虎隊第一中隊14架P—40與襲擊昆明的10架日本轟炸機遭遇。日本飛機因此前從未受到過攔阻,機群沒有戰斗機護航,並始終機械地保持編隊隊形。躲在高空雲層里的P—40從上方沖向日機,經過20分鍾激戰,擊落日機6架,擊傷4架,首戰大獲全勝。 P—40原是一種漆成草綠色的飛機,沒有什麼特徵。有一天晚上,「飛虎隊」的幾個隊員問陳納德能不能把鯊魚嘴畫在飛機機頭上。原來,這幾個隊員在緬甸受訓時,找到一本《印度畫報周刊》,其中看到一架在北非作戰的P—40飛機塗了鯊魚的嘴和牙齒。這些人覺得很新鮮又很刺激,也想在自己的飛機上畫上鯊魚頭的形象。陳納德聽了他們的想法,覺得沒有什麼不好,還可能有助於提高士氣。於是,幾天之內機械人員為「飛虎隊」的每架飛機都畫上了鯊魚頭。圖案設計者匠心獨具,巧妙地利用P—40機頭發動機散熱器的側面,描繪出一個碩大的、張開的鯊魚嘴,再在嘴巴以上畫上神氣活現的魚眼,給人以兇猛異常的感覺,讓人望而牛畏。 不僅如此,陳納德還研究出一套用P—40這種當時在性能和火力兩方而都不及其他飛機先進的飛機對付日本人的技巧。他說:「必須發揮自己裝備的強點去對付敵機的弱點。每一種型號的飛機都有其優點和缺點。一個駕駛員如能揚長避短,就會百戰百勝。在P-40上,可以依賴的是加速性好、俯沖快和火力強。日本駕駛的飛機爬得高、升限大、機動性強,他們要拐就拐,而且可以幾乎垂直地向上升。要是他們讓你不斷與他們兜著圈子打,那你會被他們置於死地。相反,利用你們的速度和俯沖能力,一飛而過,射擊,然後避開(打了就跑),不要呆在日本防禦火力圈內過久,就能取得勝利。」經過幾個月的訓練,「飛虎隊」所有隊員都掌握了克敵制勝的本領,樹立了信心,終於取得十分出色的戰果。 美國志願隊這批紅嘴亡牙的鯊魚頭飛機,從1941年12月20日首戰告捷到1942年7月解散為止,短短半年多時間,給日軍以重創,一共擊落286架日本飛機,而自己僅損失12名飛行員。可能是因為統計方法不同,有的資料說「飛虎隊」擊落日機193架,擊毀地面上的日機75架,而自己在空戰和地面共損失68架,陣亡飛行員11人,失蹤4人。不管哪一種統計,上述戰績都是十分輝煌的,是美國人民為支援中國抗擊日本法西斯作出的重大貢獻。 零式戰斗機是日本海軍航空兵二戰期間最著名的飛機,也是二戰日本飛機的招牌型號,在太平洋戰爭中自始至終都是戰斗的主力。在太平洋戰爭初期,零式對盟軍飛行部隊造成了空前的災難,給予了盟軍最大的震撼,戰爭初期日軍僅有300架零式,其中250架投入了太平洋戰場,就憑借這區區250架零式,日軍在開戰後幾個月時間把盟軍在太平洋地區的戰斗機部隊消滅了2/3,當時盟軍飛行員架機起飛迎擊零式時,無論飛行員還是指揮官都明白,戰機飛出去以後八成是回不來了。
⑹ 最漂亮的三角梅品種是哪種
最漂亮的三角梅品種是哪種的回答如下:
⑺ 三角梅最勤花品種有什麼
1、金心雙色
我們一般見到的三角梅都是開單色花,金心雙色這個品種是復色花,同一株花兒上能開出兩種顏色,有的花瓣是桃紅色,有的花瓣是白色,甚至有的花瓣兩色兼有,非常漂亮。
金心雙色除了花朵顏色絢爛之外,花量和開花性都沒得說,可以做到四季開花。很多圈內大神都把它評為最勤花的三角梅品種之一。
2、口紅
其實如果遠遠得看,金心雙色與口紅的花比較像,都是白色和粉色。但如果湊近觀察,會發現兩者有很大區別。金心雙色的顏色是隨機分布,而口紅是在白色的花瓣尖端顯出淡淡的粉色,彷彿一位絕色美女白皙的臉上塗了一抹淡淡的紅唇。「口紅」這個品種真是花如其名。
口紅這個品種開花也很勤快,可以四季開花。不過它對光照的要求比較高,陽光不好的地方不建議養它。口紅還有個姐妹品種叫「綠櫻」,和它類似,也推薦花友們種植。
3、印度畫報
估計只要對三角梅圈子稍微了解的人,都聽過「印度畫報」這個品種。可以說這個品種是現在圈內最流行最火的品種。
印度畫報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它的顏色,幾乎是看一眼就會讓人愛上。它的色彩鮮艷而富於變化,一朵花上往往是紅色、奶白色、米黃色混合,每一朵花混合的比例又不同,個個不重樣,美得無法復制。
推薦印度畫報還有一個原因是它生長速度很快,小苗一年能長一米以上,養它會特別有成就感。
作為一個客觀的花卉平台,這里也要說說印度畫報的缺點:不太勤花。正常養花下,一年可以開2~3次。但是鑒於它的美貌,胖胖認為即使一年開2~3次也很值得種植。
4、西施怡錦
我們一般見到的三角梅,絕大部分是單瓣品種,重瓣品種是很少見的。西施怡錦就是一種以白色和粉色為漸變色的重瓣品種。
除了花朵罕見之外,西施怡景的開花性也沒的說,可以做到四季勤開。它往往能開成一個大花球,無論是在花園還是陽台都非常奪目。
⑻ 印度下了2個月「血雨」,連河流都變成紅色,到底是怎麼回事
在神聖的印度,曾經連續下了兩個月的「血雨」,所有的河流全部被染成了紅色,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是印度的神靈給予的懲罰嗎?
「血雨」的降落,無疑給印度人民造成了影響,河流也變成了紅色,專家們也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還是需要發達的科技來解釋這一場「血雨」。
⑼ 巴西三角梅耐寒品種是什麼
小葉紫、安格斯兩種。
養護得當短時間零下5度以上過冬沒有問題。其次是巴西丁香紫、綠葉大紅、印度畫報,剩下的品種好像耐寒能力區別都不大。
三角梅耐寒能力的強弱,和苗的狀態有很大關系。要是苗比較大,枝幹粗壯成熟,耐寒能力也就強。要是苗比較小,枝幹細弱,耐寒能力就比較差。所以同一個品種的三角梅,有的人覺得耐寒,有的人覺得不耐寒,區別就在這里,因為苗的狀態不一樣。
三角梅的養護:
一、選擇土壤:三角梅對土壤的要求不高,在養殖三角梅的時候最好是選擇疏鬆且排水性較好的土壤,合適的環境有助於三角梅的生長。
二、補充光照:三角梅對陽光的需求較大,如果三角梅在養護期間光照不足會導致長勢變弱,甚至會影響到開花,在冬季的時候就需要放置到向陽處,讓其接受陽光的照曬。
三:定期澆水:在夏季的時候需要為其定期澆水,但是也要控制水量,否則會因為澆水過多導致落葉或爛根。
四:合理施肥:在養護三角梅時,應該合理為其進行施肥,可以每隔兩周左右為其施肥,在施肥過後需要用為其澆水稀釋肥料,避免出現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