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與印度掙什麼地盤
上個世紀英國人搞了個馬克馬洪線,私自把中國西藏的藏南地區劃入了印度,中國歷屆政府都不承認這個單方面制定的邊境線。現在藏南地區處於印度的控制下。
中國與印度不是爭地盤的問題,藏南地區本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中國不過是在維護自己的領土主權。
B. 印度為什麼要入侵中國
印度和中國有邊界問題,雙方在邊界上有爭議,這是正常的,會發生沖突,但不可能會發生像62年中印戰爭那樣的嚴重沖突了。
C. 印度為什麼要中國的土地,他們是怎麼想的
那土地,原來是英國一個探險家亂畫的地圖,劃到了英國(當時阿三還是人家殖民通知),當時以麥克馬洪線為界.中國拒絕承認!
後來出了印度,就按照這個線了,那邊是喜碼拉雅南,是肥沃的土地,生產啥的都很方便,而不象中國山北,生活艱苦。
所以就要咯,在說了現在看,在惡劣的環境也有用啊,當年俄羅斯要是知道啊拉絲家有那麼多石油,還能幾塊錢賣給美國???
D. 印度喜歡戰爭嗎 他為什麼要侵佔西藏 是為了什麼我最討厭是他
62年中印藏南一戰之後,印度一直不服氣,總想報仇,所以一直把我們當假想敵,正好美國借機挑唆,希望中印爆發沖突,它好坐收漁翁之利。
E. 為什麼印度侵佔部分西藏領土,那地方有沒石油,也沒有戰略價值。
怎麼可能沒有戰略價值?西藏的物產真的是極其豐饒啊,而且作為西南的門戶西藏直接關系著中國腹地的安危。況且西藏農業有悠久的歷史,藏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 ,利用當地復雜 多樣的氣候條件培育了種類繁多的作物品種。在西藏除高原寒帶季風乾旱氣候類型地區不能 種植作物外,其餘地區的河谷地帶均有作物種植,且喜溫、喜涼、喜濕和耐旱等不同生態型 作物種類齊全。據統計,西藏作物有30多個品種。在亞熱帶山地季風濕潤氣候區內,種植有 水稻、玉米、雞爪谷、甘薯、大豆、綠豆、高粱、油菜、花生、甘蔗、煙草、芝麻等多種喜 溫作物和茶樹、柑桔、油桐、油茶等亞熱帶經濟林木,以及各種喜溫的瓜類(南 瓜、冬瓜、西瓜)和蔬菜(茄子、辣椒、西紅柿、黃瓜)等。在高原溫帶季風半濕潤、半干 旱氣候區,適宜種植冬青稞、冬小麥、春小麥、春青稞、豌豆、蠶豆、馬鈴薯、油菜、甜菜 等喜涼作物和蘋果、梨、桃、杏、葡萄、石榴、核桃等果樹,以及甘藍(蓮花白、包心菜) 、大白菜、油菜、菠菜、蘿卜、胡蘿卜、芹菜、萵筍、大蔥、大蒜、韭菜 等喜涼的蔬菜。在高原季風亞寒帶氣候區,選擇優良的小氣候環境,種植有早熟的青稞、油菜、圓根、蘿卜等作物。
喜涼作物單產高、個體大、品質優:
西藏大部分地區光照強,白晝溫度 相對高、降水最集 中的季節又多為植物旺盛生長的季節,不像地中海氣候那樣,冬春多雨,夏季炎熱乾燥,光 、溫、水極不協調,氣候資源難於發揮生產潛力。西藏地區光、溫、水同季,配合協調,作 物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西藏夏季氣溫較低,作物各發育階段無 抑制性高溫影響,光合作用日進程無"午睡"現象,光合作用 強,有機物累積多,有利於種子植物形成大穗、增加千粒重和塊根、塊莖植物貯藏器官的發 育,為高產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西藏一般作物貯藏器官(種子、塊根、塊莖)特別發達,單株生產力高。如小麥、青稞 通常每穗達40粒~50粒以上,千粒重40克~55克,單穗重13克~25克以上;油菜籽千粒重4 克~6克,每株 產量10克~20克;蠶豆千粒重1000克~1500克等等,這些紀錄都比我國農業比較發達的東部 地區高。
就西藏戰略價值而言,西藏位於印度和尼泊爾北部的世界最高的高原上,因此被稱作「世界屋脊」,面積為123萬平方公里。巨大的國土面積、居高臨下的地理優勢,使得它天然兼具進攻與防禦的雙重軍事價值:它是中國西部的天然屏障、是阻止同印度發生沖突的巨大「緩沖地帶」;中國在青藏高原上的軍事部署猶如一把懸於新德里頭上的利劍——中國只需在這一帶部署廉價的短程導彈即可將印度夢寐以求的、昂貴的戰略導彈的軍事部署化為無形。
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這幾條江是國際河流,不歸中國一國所有.世界上國際河流很多(如流經7國的亞馬遜河,流經9國的尼羅河) ,大的國際河流就有214條,涉及50多個國家,涉及全世界47%的土地和40%的人口。國際河流的用水分水矛盾,往往是國際沖突的導火線。雅魯藏布江發源於西藏西南部喜馬拉雅山麓,進入印度後稱布拉馬普特拉河,再經孟加拉國與恆河會合,注入印度洋。瀾滄江發源青海唐古拉山北麓,經雲南流入緬甸,稱湄公河,然後經寮國,泰國,柬埔寨,越南流入南海。怒江發源於西藏北部的唐古拉山南麓,經雲南進入緬甸,然後流入印度洋。經濟發展對水資源日益迫切的需求,將使青藏高原成為我國和周邊國家外交的一個重要籌碼;如果能在雅魯藏布江興建水利設施,那麼在未來一旦我們和周邊相關國家發生戰爭,我們就可以輕易切斷他們的生命線,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F. 既然印度占的領土比我們占的多得多,那他干嗎還要跟我們談判呢
1、清朝以前,我國的邊界都是不固定,並沒有與別國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更多的是依靠實力,邊界主要看各自的實際控制范圍,實力消漲,邊界也就隨之變動。、
2、而且中印雙方的邊境多是無人區,荒蕪人煙,鳥獸罕至,邊界都沒有劃定,所以誰佔了幾成,沒有法律上的依據
3、現在雙方邊境存在爭議。是爭議,不是誰入侵誰的問題,因為雙方邊界並沒有法律上確認。
4、現在雙發正在談判當中,既然沒有依據,那就是漫天要價,就地還錢。你說我佔了你100萬平方公里,那我就說你佔了200萬,反正吹牛不上稅
5、雙方都想盡快把邊境劃定了,免得大動干戈,也避免內部反對派的壓力。所以雙方都努力地在談判,縮小分歧,力求達成共識。
G. 為什麼印度強佔中國那麼多土地中國現在卻不理了
這是個歷史遺留問題 中國要發展 也要考慮周邊及國際問題 以及自己的發展
印度問題是清朝時期 大英帝國把印度掠為殖民地 英國單方面劃分成現在這個樣子 當時清朝也不承認 但是有什麼辦法 清朝腐敗無能 打不過人家 不承認也沒辦法 後來又到了民國 民國也不承認
但是局勢有不穩 加上美國施壓 也沒有收回來
後來在197幾年的時候 印度宣布佔用我國的土地歸印度 又同新中國打了一仗 結果我國7天一個星期就把他們打敗了 當時鄧小平執政 我國收回了印度的土地 但是還是由於國際影響 美國問題等等諸多問題 我國又把佔領的土地讓出來了 要求爭議領土之內 誰也不準開發 只准人類生活 就這樣又把這塊事擱置了
H. 印度想利用什麼機會搶佔中國市場
印度媒體8月28日報道稱,印度商務部門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後,美國對華出口商品因受到中國對等高關稅制裁而導致競爭力大降,此時正是印度加強對華出口、搶佔美國商品在中國市場地盤的絕佳時機。報告還稱,如果印度能成功抓住這一時機,印度和中國63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有望快速扳平。
美國媒體28日也關注了這一消息。報道引述消息人士的話稱,印度商業工業部已指示駐華使館作為推行者,為印度出口商在中國安排相關會議。南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阿米檀都·帕力特表示,美國對華發動的貿易戰將在很大程度上重塑全球供應鏈條,這對亟待提升對華出口貿易額的印度來說是重大利好,但現在說印度將從中美貿易戰中受益,還為時尚早。
I. 中國為什麼讓印度佔了這么多土地
恩,這是中印的敏感問題。歷史淵源問題,英國侵佔印度時把印度疆域向北西藏擴展,擴展了NN多土地,到克拉瑪依紅線(印度不是個東西)後來印度就不還了。中國只敢有時要一要,不敢搶回來(窩囊)。當然,中國地圖上顯示克拉瑪依紅線是我們的,但印度地圖上也顯示克拉瑪依紅線是他們的。
艾——————
J. 印度占我地盤這么長時間了!為什麼不打呢
首先我判斷未來應該不會打仗。因為中國顯然不希望跟印度打起來,我相信印度也沒有真的要大打一仗的想法,沒有這種必要,雙方都沒有這個企圖。
為什麼印度會這么做呢?我估計重要的原因有兩個,一個內因,一個外因。外因是,中國現在開始在藏南地區,也就是現在這個爭議地區搞基礎建設,大規模地修路。我們中國人認為,在自己的領土范圍內修公路、修鐵路,這是挺正常的一件事,我愛怎麼修就怎麼修,你管不著,這是從中國的角度來看。
印度的擔心是,中國你現在修公路修鐵路,調動軍隊能力越來越強,一旦有事,你就能快速地從西里古里走廊將印度一分為二,中國可能一個小時之內就可以把印度攔腰截斷。
雖然中國並沒有在那調兵,但這種來自中國的無形壓力卻是實實在在的。中國這種戰略投送能力成了抵在我脖子上的一把尖刀,這種壓力會越來越大,讓我不得安寧。所以印度有一種本能的恐懼,而不管中國是不是真的有這個想法,這就叫「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從外部因素來分析,中國和印度雙方在這個問題上,其實他們的內心都不想真的威脅對方。但是印度認為中國你這么修路,對我構成了無形的壓力,而且這個壓力會越來越大,所以我要採取一種比較激進的方式。
這種激進方式,就是他要尋求一種談判中的有利籌碼,而且是要無中生有。如果從談判這個角度來說,本來不丹這個地區是沒有爭議的,但是我就愣說這塊地區有爭議,愣說不丹被中國欺負了,我是為了捍衛不丹的權益所以才替它出頭的,替它打抱不平的。這是我們現在看到印度的借口。
但無論用什麼說法,它出兵本身並不是准備打仗,實際目的是為了爭取更多在談判中間的籌碼。比如說中國為了換取局勢恢復平穩,那中國你要做出讓步,比如你這個鐵路、公路只能修到哪裡,不能再往前延伸了。那中國肯定不答應啊,因為這鐵路公路是在我本國領土上修,我愛怎麼修怎麼修,你管得著嗎?所以雙方肯定在這個問題上要較量一番。在我看來,印度這么做就是為了要創造談判籌碼,而不是真的為了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