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人怎麼看克什米爾

印度人怎麼看克什米爾

發布時間:2022-05-27 14:38:13

① 為什麼有的人說,控制整個克什米爾地區是印度的最終目標

就地理位置而言,克什米爾位於南亞西北部,東面與中國交界,南面是印度,西面是巴基斯坦,北面與阿富汗接壤,地形以高原和山地為主。印度大部分都是很平的地形,而克什米爾地區是一片高地,只要將克什米爾佔領下來,印度所面臨的軍事威脅就會相對少了很多。

而且就最近的印度政策來說,現在印度將全盤計劃都曝光了出來。佔領整個克什米爾地區只是他的第一步,印度的最終目的是再次解體巴基斯坦。用一句話來說,只有打開了克什米爾這個大門,印度在南亞次大陸的位置才能穩定。

② 經濟落後的克什米爾,為何會成為印度和巴基斯坦爭奪的焦點

世界第一高峰是什麼峰?相信大家都能毫不猶豫地回答,是珠穆朗瑪峰,那麼,世界第二高峰是哪座峰呢?可能很多人就並不清楚了,世界第二高峰是喬戈里峰,海拔高達8611米,而喬戈里峰正是位於克什米爾境內。

發源於克什米爾的印度河

最後,印巴雙方對於克什米爾的爭奪還源於宗教問題。克什米爾地區77%的人口為穆斯林,這些人大部分傾向於加入巴基斯坦,而剩下的一部分人則大部分為印度教徒。按照這樣的人口比例,如果全民公投的話,很顯然,巴基斯坦將獲得克什米爾。

然而,事情當然不可能這么簡單,長期控制克什米爾的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的決定也將直接影響克什米爾的前途,正是雙方極為復雜的宗教民族等問題,使得印巴分治時,克什米爾歸屬問題懸而未決。而境內主要民族為印度教徒的印度和伊斯蘭教徒的巴基斯坦,也因此都不可能做任何退步。

正是雙方極為復雜的宗教、政治、領土、利益、經濟、軍事、戰略的諸多問題,釀成了如今錯綜復雜的克什米爾問題。而在可見的未來,也根本看不到印度和巴基斯坦徹底解決克什米爾問題的可能。

③ 克什米爾人的特色

克什米爾男人大都個頭高挑,五官輪廓清晰,皮膚比較白皙。因為毛發茂盛,他們多蓄著絡腮鬍子。
說到做生意,印度人已經算是比較精明的了,而克什米爾人更是天生的奇才——這里的男人最大的特點是有耐心。他們可以不厭其煩地侍候每一位客人直到對方完成交易,而且客人很少能在價錢上佔到便宜。
克什米爾人歷史悠久,4~8世紀佛教文化高度發達,曾有許多僧人到中國傳教。中國古稱其地為「罽賓」、「箇失密」、「迦濕彌羅」。他們有4大家族,即賽義德、謝克、莫卧兒和帕坦。其中謝克家族人數最多。受印度教風俗習慣影響較深,崇拜和尚、修道士、聖人、食僧,迷信巫術、鬼魔、咒符,甚至姓印度教的姓,如潘迪特、克其魯、羅納、多姆等。多為婆羅門種姓,被稱為潘迪特,一半住在斯利那加市,一半散居農村。他們中不少人成為克什米爾的政治家、地主、學者、祭司、教師、國師或王宮官員。他們在今天北印度的學術界,以及印度的行政部門、教育界、政界、某些商業領域,仍起著重要作用。

④ 我經常看到有關印度人質疑中國對克什米爾主權的問題的一些評論、文章或者新聞,但關於圍繞克什米爾主權爭

這是真事,但並不是中國和印度存在領土爭端!印度領土中包括克什米爾地區,這個克什米爾地區在印度地圖里分為巴基斯坦實際控制區,印度實際控制區和中國實際控制區。但是中國不承認中控區的概念,也不承認這個「中控區」地區為印度領土,因為這個地區已經在中國的有力管轄之內。中國只承認印度和巴基斯坦有克什米爾地區的爭端,不承認中控區為克什米爾爭議地區的一部分,更不承認中控區為印度領土,但是印度一直在宣稱對此塊地區享有主權。

⑤ 初一地理

一、印巴克什米爾之爭:
克什米爾爭端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對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主權紛爭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克什米爾爭端是英殖民主義在1947年撤出印度時留下的。獨立前的印度,行政上由兩大部分組成:英屬印度和土邦。英屬印度包括11個省,而在這些省中間,夾雜著大約550個的土邦。克什米爾就是最大的土邦之一。根據1947年6月公布的「蒙巴頓方案 」,土邦地區歸屬則由當地的王公來決定,但是土邦必須考慮所在地區的地理因素。
克什米爾情況很特殊,它處於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地理因素」的考慮在這里不起作用。而克什米爾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將近80%卻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數決定原則,應該歸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決定原則,顯然印度會被優先考慮。因此印巴分治時,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未能得到解決。

在南亞國際政治與國際關系中,印巴關系的好壞從根本上決定著南亞安全環境的好壞。兩國獨立這么多年,意識形態的對立依然如故,安全疑懼有增無減,緊張對峙的局面沒有明顯改變。顯然,雙方長期的武力對峙和激烈爭奪嚴重影響了兩國經濟與安全等現實主義者所看重的利益,嚴重地損害了兩國形象,並無緣分享區域合作的利好。究其原因,印巴矛盾的無法緩和主要與雙方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的強硬態度與作法有關。為什麼唇齒相依的印巴兩國,不能通過互利互讓在克什米爾實現和平呢?透過物質層面而深入到政治文化領域,或許能給我們理解印巴關系中的一些沉痾以諸多啟示。

一、印巴分治與克什米爾問題的產生

印度與巴基斯坦本來是「古印度母親」的兩個孩子,在漫長的歲月中盡管經常「鬩於牆」,卻也能外御其侮。直至英殖民統治者進入印度之前,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從來沒有發展到強烈排斥和互不相容的地步。英國殖民者來到印度以後,逐漸利用印度的社會分裂及宗教矛盾對印度實行統治,從而有意地放大了印度社會的分裂性和文化的多元性。而且他們發現,宗教分歧最便於英國「分而治之」政策發揮作用。直到1858年英國政府直接統治開始之前,所有印度人並未熟悉到,英國人對他們祖國的統治是對他們愛國心的公開挑戰,也是對他們有能力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國家維持自己生存的否定,他們仍以自己的宗教派別和文化屬地作為其歸屬的向心力。民族主義、國家主權等這些新鮮和進步的概念隨著英國的統治進入了印度人的視野。在反殖反帝的民族解放運動中,一方面,民族主義和國家認同成為一種凝聚力鼓舞和引導著民族解放運動的方向;另一方面,印、穆相異的宗教信仰與價值體系卻導致印、穆之間的民族和宗教矛盾開始滋生並一步步惡化,逐漸形成代表彼此利益的組織和集團,最終尖銳地表現在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的建國理念及其政治實踐上。
隨著世界各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的蓬勃發展,印度的民族解放運動沿著兩條線行進,其各自的目標是政治文化相異的印度教國家和伊斯蘭教國家。盡管有德高望重的甘地和尼赫魯這樣的宗教寬容者和崇尚世俗主義政治的領導人的協調,隨著雙方政治理念的越走越遠,印度教派矛盾的不可調和性使印度瀕於內戰的邊緣,分治是唯一能和平解決矛盾的方式。無論是英國政府為了挑撥印度教徒與穆斯林教徒之間、國大黨與穆斯林聯盟之間的種族仇恨以便其火中取栗,還是面對印度復雜、緊張的局勢無力回天之時急於扔掉印度這個炙手的山芋。1947年6月3日英國政府公布的《蒙巴頓方案》和7月4日英國議會制定的《印度獨立法案》,(1)(P185~188)使巴基斯坦和印度成為了英聯邦內兩個新的享有主權的成員國。在兩國人民沉浸於獨立的幸福中時,誰曾料到,由於「蒙巴頓方案」簡單地以教民的多少將英屬印度劃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因而無疑在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埋下了宗教分歧和仇殺的火種。
在國際關系層面,印巴之間的矛盾主要圍繞克什米爾主權問題展開。克什米爾全稱查謨-克什米爾,位於南亞次大陸北部山區。1947年印巴分治前是一個土邦,面積約為22萬平方千米,人口約400萬,穆斯林占人口的77%,印度教徒佔20%。雖然克什米爾的多數人口為穆斯林,但土邦王公卻是印度教徒。按照《蒙巴頓方案》的規定,克什米爾土邦自由選擇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公布獨立,但事實上獨立是不可能的。在歸屬問題上克什米爾土邦內部也發生了權力之爭。印巴之間圍繞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分別於1947年、1965年和1972年進行了三次戰爭。克什米爾問題使印巴關系時緊時馳,盡管雙方政府進行了多次磋商,但直至目前,在克什米爾問題上幾乎沒有任何進展,充其量說只是「兩國冰冷關系出現解凍的開始」,離解決迫在眉睫的一些現實問題仍遙遙無期。
與克什米爾主權爭端相伴隨的是雙方間激烈的軍事競賽,從常規武器至核武器,最終導致的結果是消耗雙方有限的發展經濟的資金,造成國內問題突出。尼克松曾對此做過評述,他說:「尼赫魯最大特點是:過多地把他那無可否認的出眾天才和精力用於印度同巴基斯坦的沖突。假如他還活著,他能夠而且也有力量在巴基斯坦問題上忍痛做出犧牲,和平解決這一問題。然而不幸的是,終其一生他都未能使自己做到這一點。印巴沖突是戰後歷史上無謂的軍事開支中一個最可悲的例子。」(2)(P313)直到今天,克什米爾問題已成為嚴重製約印巴關系改善的因素,印巴間的任何和平或軍事行動,都會與克什米爾問題關聯起來。
我們在追蹤印巴克什米爾爭端的歷史過程中,可以明顯地感到印巴雙方立場的強硬。那麼,是什麼因素支撐著他們不惜損失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去爭奪這一地區呢?經濟和安全原因固然十分重要,但雙方在此地的誓死相爭反而大大增加了雙方的安全威脅和經濟負擔。因此,除經濟與安全因素之外,克什米爾爭端的後面還有一雙「看不見的手」在起作用。一般來說,文化經常是影響國際關系的重要隱性因素,我們不妨主要從政治文化視角做些解讀。二、克什米爾問題關涉到印巴建國理念的存廢

印巴分治帶來的最大惡果是克什米爾問題。克什米爾的戰略地位和經濟作用對印巴雙方來說的確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克什米爾的得失還牽涉到不可小覷的民族感情和國家立國理念等政治文化因素。假如克什米爾歸巴基斯坦,就意味著印度承認了「兩個民族理論」,也就否定了印度的「世俗主義」建國原則,即與尼赫魯等政治精英所言的印度是各宗教和平相處和宗教因素不介入政治的原則相背,與尼赫魯想以「大印度聯邦」形式全盤繼續英帝國殖民遺產實現大國目標的政治意願背道而馳。因此,尼赫魯把克什米爾歸附印度看作一種手段,通過謝赫·阿卜杜勒的努力,在印度聯邦內的一個穆斯林佔多數的地區建立起世俗的邦,以此向「兩個民族理論」提出挑戰,證實按宗教分為兩個民族的理論是不成立的。(3)(P106)尼赫魯認為,聽任克什米爾歸屬巴基斯坦,不但使大國夢想遙遙無期,關鍵是有可能招致印度國內印度教徒的強烈不滿,引發印度教徒與穆斯林的種族仇殺,導致印度分裂。相反,假如一個穆斯林人口佔多數的地區與印度合並,那麼就更加符合尼赫魯所主張的建立「世俗化印度」的目標,並以此反對以宗教信仰作為民族的分野。因此,尼赫魯也把克什米爾歸屬印度看作是他所提倡的「世俗主義的象徵」(4)(P15)。這樣,其建立「大印度聯邦」或「有聲有色的大國」的努力不會受到宗教和「兩個民族理論」的影響,可以放手在南亞實施其大國目標。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的態度可以表明印度在南亞地區爭取實現大國地位的政治決心和力量。
但對巴基斯坦來說,印度佔有克什米爾就意味著其建國合法性被否定,而且,假如巴基斯坦承認穆斯林佔多數的克什米爾地區為印度的領土,也就否定了自己賴以立國的根本原則——「兩個民族理論」。阿里·真納領導的穆斯林聯盟則認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屬於兩種不同的文明,無論按照什麼樣的民族定義和檢驗標准,穆斯林和印度教徒都是兩大民族。……無論根據什麼樣的國際法准則,穆斯林都是一個民族。(5)(P257~273)他認為兩種文明基本上是建立在相互沖突的思想觀念上的,穆斯林一定要同印度教徒決裂以成立獨立的穆斯林國家——巴基斯坦。真納曾說:「統一的而似乎又是民主的印度,那是不可能的。印度在不同的時期曾被印度教徒、穆塞爾曼(他總說穆塞爾曼,而不說穆斯林)和英國人用武力統一過,這種統一隻有在專制政體(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下才有可能,它從來不是也不能是以人民的真正統一為基礎的。分歧太大太深,它們超過經濟和社會的分歧。這種分歧是根深蒂固的。印度並非一國,它是個大陸或次大陸。它決不能只是一個國家。」(6)(P248)1944年3月23日,真納在紀念「巴基斯坦日」的文告中說:「印度穆斯林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巴基斯坦對我們來說,就意味著我們的安全、我們的解放、我們的命運。」真納使巴基斯坦國成為現實,但他認為,印度圖謀克什米爾,表明「印度一心要消滅他所建立的國家」。(7)此後歷屆巴基斯坦政府也無不認為,印度一定會不斷挑戰和否定「兩個民族」理論,並要從根本上否定巴基斯坦立國的合法性,從而為其武力兼並巴基斯坦奠定思想和理論基礎。巴基斯坦領導人的這種擔憂在獨立後的印巴關系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證。因此,克什米爾問題在印巴雙方看來,不僅僅出於戰略和經濟上的考慮,更為重要的是對雙方立國理念和國家生存合法性的挑戰,它已涉及到兩國精神深處的政治文化積淀,是不能輕易妥協的。印巴由於政治文化不同而導致了相互間認同的差異,最後發展到雙方立國理念的分歧,「統」、「分」之爭最終上升為國家意識形態的對立,最後表現在「兩個民族理論」這一核心問題上。該理論雖然強化了巴基斯坦的獨立和特性,但它究竟與印度領袖們的建國理念和意願背道而馳。這樣,在民族獨立斗爭中,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沖突不僅是宗教之間的沖突,而且是政治文化的沖突,「實際上是兩種民族願望之間的沖突——穆斯林為了生存,而印度教徒為了超人一等。」(5)(P257~273)克什米爾問題在巴基斯坦看來,影響其獨立與主權;在印度看來,直接影響到其大國夢想的實現。

三、印度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的強硬政策是其大國情結的負效應

大國訴求是影響印度外交決策與實踐的最值得關注的政治文化內容之一。印度在南亞地區為實現其「印度中心」和「有聲有色的大國」夢想,與其弱小鄰國的矛盾時隱時現,控制與反控制斗爭一直不斷。只要有印度認為可能削弱其大國地位的事件發生、有印度認定對其地位產生威脅的國家出現,印度就要全力以赴地使其臣服甚至消失。在印度看來,南亞地區是一個戰略實體,印巴分治是人為的錯誤。印度反對巴基斯坦的建國思想,不承認巴基斯坦國家的合法性,實際上是耿耿於懷於對印度的分割。而巴基斯坦獨立後奉行的抵制印度稱霸的對外政策更使印度認為,南亞各國中敢於向印度的霸主地位提出挑戰的非巴基斯坦莫屬。在「印度中心」思想和「小國滅亡論」的指導下,印度全力謀求與巴基斯坦的合二為一,並充分利用地區力量結構性失衡造成的相對優勢,意欲建立起以印度為中心的南亞體系。對不願臣服的巴基斯坦,印度從政治、軍事、外交和心理等方面對它保持著強大的壓力。分治雖然表面上實現了和平建國的目標,但從一開始巴基斯坦就認為「這是一個帶來很大動盪的分治。它影響到……邊界這一側的心理狀態,使人們進一步認為印度不甘心巴基斯坦建國。」(7)
印度對巴的強硬態度源於其「大印度聯邦計劃」和「有聲有色的大國」設想。尼赫魯在印度獨立之前就開始構想未來印度的版圖范圍及在世界上的作用,從尼赫魯自傳中可看出,他在1943年的遠景計劃是建立一個大印度聯邦,其中包括印度、緬甸、阿富汗、中國及其他一些國家。到1944年寫《印度的發現》一書時,他對自己的計劃做了修正,尼赫魯覺得把中國囊括到該聯邦不現實,最後把「大印度聯邦」定格於南亞-印度洋地區,即從中亞、西亞到東南亞這一廣闊的地區,印度將發揮經濟和政治中心的作用。這一思想的衍化形式就是「印度中心論」和「小國滅亡論」。隨著世界和南亞局勢的變化,印度雖然不再提「大印度聯邦」這一計劃,但「印度中心論」和「小國滅亡論」對印度的民族主義者有著巨大的誘惑力,並被視之為規矩,成為印度政府自建國以來推行地區強權政治和霸權外交的思想基礎。要實現「有聲有色的大國」的目標,就需削弱南亞其他國家的實力,巴基斯坦在印度實現其大國目標中最具「不合作」性,因此,以克什米爾問題為借口彈壓巴基斯坦是一箭數雕的好辦法。印度人民黨政府拒絕巴基斯坦的橄欖枝,不接受他國的和平斡旋努力,很簡單就是要以自己的意圖解決克什米爾問題,在遭到巴基斯坦的抵制之後,與巴基斯坦兵戎相見也就不足為怪了。甚至90年代中期的拉奧政府還強調要用武力解決克什米爾問題,實際上是想用武力摧毀像巴基斯坦這樣的對印度確立南亞霸主地位不服的「忤逆者」。對印度來說,克什米爾的得失更多地是對「印度中心」大國地位能否確立的證實,克什米爾是其實現印度中心地位的戰略棋子。即使巴基斯坦答應印度的要求,把克什米爾全部讓予印度,但是,假如巴基斯坦力量仍很強大,印度也還會製造出另一個「克什米爾」問題來。
而對巴基斯坦來說,克什米爾的得失直接影響到巴基斯坦存在的合法性和國家安全。在巴基斯坦看來,克什米爾是其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巴基斯坦的國名構成中就可看出,巴基斯坦一詞在英語(PAKISTAN)中,其字母代表次大陸西北部穆斯林佔多數的幾個主要地區:P代表旁遮普(Punjab),A代表阿富汗尼亞(Afghania,西北邊境省),K代表克什米爾(Kashmir),S代表信德(Sind),TAN代表俾路支斯坦(Baluchistan)。少了克什米爾,巴基斯坦就不完整。巴基斯坦首任總理阿里·汗曾講到:「克什米爾就像是巴基斯坦頭上的一頂帽子。假如我們答應印度取走我們頭上的帽子,那就會永遠受印度的擺布。」巴基斯坦的立國理念要求它不能在克什米爾問題上做出太大讓步。國家理念的對立和印強巴弱的地區力量結構決定了巴基斯坦的國家安全始終都面臨著來自印度的嚴重威脅。(8)為了國家的主權和安全,巴基斯坦只能採取結盟政策以自保,這種做法恰恰是印度不能容忍的。
從印巴三次戰爭的情況看,印巴對抗的實質是,印度為實現其主宰南亞次大陸的抱負千方百計地掃除主要障礙巴基斯坦——印度南亞爭霸的真正對手。印度假借克什米爾問題,以克什米爾為軍事打擊巴基斯坦的切入點來制服巴基斯坦,以確立起印度南亞主宰國的獨霸地位,而且,這一殺雞駭猴的作法是讓南亞其他國家順從印度「領導」的有效手段。可見,印巴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的爭端很大程度上是印度大國思想作祟的結果。

結論

印巴沖突的主題是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歷史和現實表明,妥善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從根本上消除印度教與伊斯蘭教近代以來長期積累的仇恨和分歧,以及由宗教沖突導致的國家理念與意識形態的對立,歸根結底,就是要培育出新的政治文化以孕育和平與理性思想的種子。但從目前看,這一目標遙遙無期。
印度視巴基斯坦為其謀求大國地位過程中的最大障礙,必去之而後快,但是,與巴基斯坦的不和,嚴重阻礙印度與亞洲國家,非凡是與亞洲伊斯蘭國家關系的發展。印度假如想要在其他地方投入更多的精力,首先必須處理好與巴基斯坦的關系,可是直到現在,印度的一些人甚至有些學者的態度令人擔憂。印度東南亞研究所的巴拉達斯·戈薩教授在印度核試爆以後撰文說:「當南亞安全被印巴之間的競賽所左右時,印度不僅可以以國家大、人口多、綜合國力強支配該地區,還可以限制外部力量對印度鄰國的影響。從這個角度來說,南亞有一個聚焦點,即:印度以其人口多,地理位置優越和經濟基礎雄厚稱雄南亞,比讓兩個不均衡國家(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保持勢力平衡更能確保該地區的穩定。」(9)假如這是印度知識界共識的話,可以說,印度至今還沒有熟悉到,一個不為南亞本地區支持的印度,在國際舞台上的作為將受到極大的限制。
印巴克什米爾爭端表面上是領土主權之爭,實際上,爭端的背後主要還是兩國建國理念和國家地位認同的較量,並由此導致兩國間和平安全環境的難產。可以說,印巴關系的沉痾——克什米爾歸屬問題主要是由兩國政治文化價值取向的對立造成的,在印度方面,其大國主義理念的扭曲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⑥ 為何印巴會拚死爭奪克什米爾

印巴當時之所以選擇爭奪克什米爾,主要是三個原因造成的。雖然克什米爾的荒原和沙漠非常多,即使是這樣也會被其他國家爭相搶奪。當然這其中與克什米爾的地理位置有關,可以說克什米爾是一個天然的保護屏障。

第3個原因是為了控制印度河。當時印度和巴基斯坦關系非常緊張的時候,印度曾經對外宣布要修建大壩,攔截印度河的水流。這種做法就讓巴基斯坦對於這條印度河非常依賴,如果印度河被印度進行控制的話,那麼就會讓巴基斯坦的水源大大減少。也會影響這個國家的發展。除此之外,印度和也是巴基斯坦的母親河,佔領克什米爾地區可以更好地控制這條河流。就是因為以上這三個原因,所以這兩個國家才會對克什米爾非常看重。因為克什米爾地區對於防禦來說作用非常大,即使發生戰爭,也可以讓獲得克什米爾地區的國家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⑦ 克什米爾分界線問題

1947年的印巴戰爭被稱作歷史上最奇特的戰爭。當時巴基斯坦剛剛從印度獨立出來。那次長達一年零兩個月的戰爭結果就是所謂的印巴「停火線」——1949年1月1日在聯合國監督下劃定的界線。就像那場戰爭一樣,這條線也很奇怪。它是根據停戰的雙方陣地的位置劃定的,一點也不像正式的分界線。雙方都把它當作一條臨時的界線,認為一定會在今後的某個時間進行更合理的劃分。 巴基斯坦1971年在第三次對印作戰中失利導致了另外一種結果。為了解決一位克什米爾問題專家所說的印巴爭端的「永久的非永久性」,印度1972年邀請巴基斯坦到印度北部的西姆拉舉行談判。在進行了大規模的勘定之後,雙方一致同意把「停火線」改名為「控制線」。西姆拉條約規定:「雙方都不應不顧分歧和法律、單方面尋求改變。」

雖然印度曾在蘇聯支持的停戰協議中歸還了1965年戰爭期間佔領的巴基斯坦領土,但它在1971年再次佔領了這些領土。盡管如此,雙方還是達成了一致。於是,巴基斯坦從1965年的停火線撤遲到西姆拉條約規定的控制線。據巴基斯坦說,控制線沒有明確界定,是「靈活」的,目前在印度城鎮格爾吉爾附近的戰場就屬於有爭議的地區、印度對這種說法表示強烈反對,它指出,西姆拉條約就是所有關於克什米爾問題的最終仲裁。

西姆拉條約還留下了另外一個關鍵問題。為了理解這個問題,需要看看克什米爾的地圖。印巴控制線是一個粗略的弧線,向北延伸大約800千米,然後向東北到達地圖坐標值為NJ9842的一點。這就是控制線的結束點。從那裡起有長達75千米直至中國邊界的荒漠沒有界定。印度1984年向緊靠NJ9842點北部的三個主要山峰空降了部隊。他們在那裡建立了控制通往錫亞琴冰川的哨卡。佔領高地以後,印度人多次成功地挫敗了巴基斯坦人奪回失地的努力。錫亞琴冰川使克什米爾爭端的烽火再起,雙方不斷侵犯控制線。

⑧ 克什米爾到處是荒原和沙漠,為何印巴拚死爭奪

克什米爾地區的爭奪一直是巴印兩國間的主要矛盾。克什米爾地區到處為荒原和沙漠。但您把兩國仍然拚死爭奪,互不相讓。原因是因為克什米爾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重要的軍事、外交意義。

在外交上,因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實力差距非常明顯。巴基斯坦掌握了這塊地區的話,不僅能切斷印度與其他陸上大國的聯系,還能讓巴基斯坦得到其他大國比如中國的支持。而如果印度掌握了此地,巴基斯坦與其它盟友之間的陸上通道同樣會被切斷,而在與印度的對抗之中處於劣勢。因此這塊地的外交意義對於兩國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⑨ 克什米爾到處是荒原和沙漠,為何印巴拚死爭奪呢

印巴在克什米爾拼的你死我活,目標並不僅僅是克什米爾,而是各自的國家命運。

所以說,印巴在克什米爾的沖突,並不單單是為了爭奪一個克什米爾。而是印度在南亞奉行的霸權主義遭到了巴基斯坦的抵制,再加上雙方的宗教矛盾,便產生了現在的克什米爾爭端問題。

⑩ 克什米爾地區到底是怎麼回事 為什麼在地圖上是白色的

克什米爾地區屬於有爭議的地區,中國出版的世界地圖對於此地遵循了中立原則描繪成大塊白色。

克什米爾中的拉達克地區,文化主要受中國西藏影響,自十三世紀起,曾分別為中國的西藏政權和英國、印度控制。至今主權仍倍受爭議。

1947年,印、巴分治時,其歸屬未明確規定,成為印、巴兩國長期的爭端。3月,蒙巴頓就任印度副王,不久即提出了有關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的「蒙巴頓方案」。

蒙巴頓方案主要針對的是英屬印度各省的劃分,原則是依據多數居民的宗教歸屬,分別建立印度教徒佔多數的印度和穆斯林佔多數的巴基斯坦(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1947年10月,印、巴雙方發生了大規模的武裝沖突。

(10)印度人怎麼看克什米爾擴展閱讀:

2019年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軍隊近期在克什米爾實控線附近多次交火和相互炮擊。印方向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增派大量准軍事部隊,並加強了安全措施,該地區安全形勢趨於緊張。與此同時,印方宣布廢除印控克區「特殊地位」。

中方對當前克什米爾局勢表示嚴重關切。中方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的立場是明確和一貫的。該問題是印巴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這也是國際社會共識。有關方面應保持克制,慎重行事,尤其是避免採取單方面改變現狀、加劇局勢緊張的行動。我們呼籲印巴雙方通過對話協商和平解決有關爭議,維護地區的和平穩定。

閱讀全文

與印度人怎麼看克什米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語有多少阿拉伯介詞 瀏覽:359
印度什麼河水有多臟 瀏覽:576
從哪些方面理解印度 瀏覽:319
越南什麼商品暢銷 瀏覽:694
中國進口的冷鏈食品有哪些 瀏覽:686
義大利新工業區發展條件有哪些 瀏覽:53
越南改革有哪些思考 瀏覽:669
印度人為什麼喜歡吃炒麵 瀏覽:892
印尼國木是什麼 瀏覽:108
印尼英文簡稱是什麼 瀏覽:487
美國和伊朗的戰況怎麼樣 瀏覽:68
越南董姓有多少人 瀏覽:764
伊朗在什麼大洲 瀏覽:479
在英國沒有永居身份怎麼辦 瀏覽:774
英國三五牌是什麼牌 瀏覽:613
100日元在越南能買什麼 瀏覽:362
和平精英國際主播公開賽哪裡能看 瀏覽:415
越南整條魚怎麼處理 瀏覽:653
越南疫情有什麼補貼 瀏覽:897
現在去印尼打工怎麼樣 瀏覽: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