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號稱歐洲祖母的維多利亞女王,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令人著迷的維多利亞女王到底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呢?小編在上初中的時候就喜歡研究西方的歷史,對這方面了解的比較多,小編就來講一下吧。
維多利亞女王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君主,她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女王。她在位的期間是英國最強的“日不落帝國”時期,歷史上稱為“維多利亞時代”。維多利亞是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第四個兒子愛德華王子。1819年,當維多利亞出生後,父親對這個結實健康的頭生女的降生欣喜若狂。然而,在維多利亞8個月的時候,父親愛德華王子在一次打獵中他受了風寒,從此一病不起,不久便撒手人寰。兩人在1840年結婚,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親王婚後一生育有九個孩子,由於是近親通婚,四個王子中的三個都是血友病患者,五個公主是血友病基因攜帶者。不過,因為隨著英國的強大,維多利亞的女兒們都找了好婆家,兒子們也都娶了好媳婦!小編了解到的消息是這樣的,歡迎大家前來補充。小編是不說廢話的口水君,記得關注我或者點贊哦,小編需要你們的支持呢!
2. 有關維多利亞女王的資料
維多利亞女王 Alexandrina Victoria (生於1819年5月24日 - 卒於1901年1月22日)
【巾幗風姿,一代輝煌】
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在位時間長達63年。維多利亞女王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她在位的63年期間(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國最強盛的所謂「日不落帝國」時期,她在位期間直到她去世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的1914年,英國都稱為維多利亞時代,1914年以後,英國開始走向衰落。
維多利亞女王肯特公爵愛德華之女。1837年登基,時年十八歲。即位初年,她積極參與朝政,和首相墨爾本子爵W.拉姆(1779~1848)配合默契,傾向於輝格黨人,與托利黨人格格不入。1846年以後,女王和丈夫艾伯特親王(Prince Albert)堅決反對外交大臣H.J.帕默斯頓的對外政策,逼使帕默斯頓辭職。在位後期,轉向保守黨並同首相本傑明·迪斯雷利結為至交,積極支持他的殖民侵略政策。
維多利亞1876年成為印度女皇。1881年,首相迪斯累里去世後,開始信任索爾茲伯里和張伯倫。1887年及1897年,英國舉行隆重大典,慶祝女王即位50周年和60周年,並借帝國各屬地代表聚集倫敦之機,舉行帝國殖民地會議,利用女王聲譽,鞏固大英帝國的統治和內部團結。在維多利亞統治期間,英國從一個普通的歐洲國家成為一個強大的帝國。
【童年與家庭】
維多利亞的父親是肯特公爵愛德華(喬治三世國王第四子),母親是德國薩克遜-科堡-薩爾費爾德的維多利亞公主。1819年5月24日,維多利亞在倫敦肯辛頓宮出生,當時為了讓孩子在倫敦出生,她的父母專程從德國巴伐利亞長途跋涉趕回英國。父母為她取名費盡了心機,最後定名亞歷山德拉·維多利亞,一是表示對孩子的俄國教父——亞歷山大一世的尊敬,二是為了紀念她的母親。
維多利亞還是嬰兒的時候,她的父親在一次打獵後染上風寒,不久後去世,當時維多利亞只有八個月大。維多利亞從小在母親的德國環境中長大,早年在其舅父利奧波德一世(後為比利時國王)的監護下受教育,長期受自由主義思想的熏陶。1837年,她叔父不列顛帝國國王兼漢諾威國王威廉四世去世,當時維多利亞18歲。維多利亞迅即登基,成為女王。同時,她將漢諾威王位讓予她另一叔父,從此漢諾威不再屬於英國。
維多利亞女王與她的表兄薩克森—科堡—哥達親王阿爾伯特(一位德國王子)成婚,維多利亞一生育有九個孩子,但由於是近親通婚,四個王子中的三個都是血友病患者,所幸五個公主個個健康美麗,但也是血友病基因攜帶者,她們與歐洲王室聯姻的結果是使這一可怕的疾病在歐洲王室中蔓延。
維多利亞女王不喜歡孩子,「在他們長大成人之前,」她說,「他們都是醜陋的」。維多利亞尤其討厭她的長子威爾士親王愛德華。母親對兒子處處相逼,愛德華則處處忍讓。後來維多利亞幾乎禁止威爾士親王參與政務,但愛德華出訪歐美各國獲得了很大成功,成為各國公認的政治新星。
維多利亞女王的後人很多都和歐洲各國的王室成員結婚,大女兒維多利亞成為德國腓特烈三世的皇後,她的一個外孫就是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一個外孫女是希臘王後;第二個孩子是後來即位的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她的一個孫女是挪威國王哈康七世的王後;第三個孩子阿麗絲成為德國西南黑森親王路易四世的王妃,她的一個外孫女是俄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後,另一個外孫女是現在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丈夫菲利普親王的外祖母;另外三個女兒其中兩個是德國南部巴登堡和德國北部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親王的王妃。還有一個嫁給蘇格蘭的一位公爵,後來成為加拿大的總督。而兒子們則都是娶了丹麥、俄國和德國各地的公主、郡主們為妻。正因如此,1901年維多利亞女王去世之前,就已經成為「歐洲的祖母」。維多利亞在世時,曾有一張和這些著名的孫子輩親戚們的全家福合影,沒有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實際是在這些親戚們之間打起來的。
【維多利亞女王和鴉片戰爭】
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即位時,英國已經完成了資本主義工業革命,為了滿足國家尋找原料地和銷售市場的要求,英國開始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自治領。1840年英國佔領了紐西蘭,這標志著英國在全世界的殖民體系形成。
英國對中國的野心由來已久。英國與中國的貿易最早始於茶葉、絲綢的貿易;但是這些商品是英國市場上的奢侈品,而中國自給自足的經濟體制使得英國的工業革命的產品毫無用武之地。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商人開始在英國政府的支持下傾銷鴉片。1839年,林則徐在虎門銷煙,極大程度上打擊了英國政府的傾銷政策,1840年初,維多利亞女王在議會上發表了著名的演說,呼籲「為了大英帝國的利益」,向中國發動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遂始。
【鐵腕統治與空前繁榮】
維多利亞時期,是大英帝國對外領土擴張最輝煌的時期,為了擴張領土,女王不惜使用一切手段。而這正是她從丈夫那裡學到的:陰謀、收買、強權、先下手為強、武力攻佔。1857年,英法兩國爭奪蘇伊士運河的統治權達到白熱化的程度,但是一場設計巧妙的陰謀使英國獲得了蘇伊士運河的控股權,法國只能乖乖地退讓。次年,在大英帝國殖民地的版圖中又增加了印度,這可是大英帝國王冠上的一顆明珠。英國還讓俄國在1877~1878年與土耳其的戰爭中的勝利果實幾乎化為烏有。當時,俄國軍隊離伊斯坦布爾只有一步之遙,俄土雙方簽訂協議,將巴爾干半島的一部分土地歸屬俄國。而維多利亞不希望看到俄國勢力深入到巴爾干半島,她以武力和外交雙重施壓,迫使俄國做出退讓。
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期間,英國的經濟迅速成長,不斷繁榮強大。女王登基的時候,英國只有幾條鐵路,但她去世的時候,英國已經擁有一個連接各大城市的發達鐵路網。為了展示英國的昌盛和強大,第一次萬國博覽會於1851年在倫敦開幕,成為當時的舉世盛事。在文化和科學方面,世界聞名的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和英國博物學家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都是維多利亞時代的風雲人物。由於經濟和工業的不斷發展,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人逐漸享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生活便利,倫敦的污水排放系統和倫敦街頭出現的白熾燈都是維多利亞女王在位的時候實現的。在1891年,也就是女王去世之前的十年,英國已經實行對所有小孩進行免費教育。
維多利亞時代英國雖是君主立憲制度,維多利亞女王對大臣們的影響力依然很大。她在位期間,大英帝國極度擴張,達到空前的繁盛,深深影響中國歷史的鴉片戰爭也是在她剛即位不久發生的。直至今天,世界上許多河流、湖泊、沙漠、瀑布、城市、港口、街道、公園、學校、建築物等都是以維多利亞命名的,包括有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州,加拿大維多利亞市,新加坡維多利亞紀念館,香港的維多利亞港,香港的維多利亞公園,塞席爾群島首都維多利亞,非洲最大的湖泊維多利亞湖,還有很多很多。
【晚年生活】
維多利亞女王和她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感情很好,但1861年,親王在女王中年時代去世,這時維多利亞女王受到英國人的普遍敬重,大臣們也開始主動詢問她的意見。然而,丈夫的去世讓女王鬱郁寡歡,她曾長時間離開倫敦隱居,即使公開露面,她也不戴王冠,而總是一種寡婦的打扮。由於維多利亞長期隱居,導致首相無法事事請示女王,因此首相的權力漸漸增大,促使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更趨完善。
維多利亞女王經歷長時間的離群索居後,1870年代後期,她重新活躍起來,1897年舉國慶祝女王登基60年的盛大慶典使得女王和王室的威望大大提高。
1900年12月,維多利亞女王身體不好,但仍堅持去了懷特島(Isle of Wight)——她和已去世的丈夫阿爾伯特喜愛的地方。許多年以前,在這個島上,他們身邊圍繞著可愛的年幼兒女。在這個幽靜的地方,女王寫下了遺囑,寫下了自己葬禮的細節,她吩咐死後給她穿上白色的衣裙。1901年1月22日,維多利亞女王在懷特島去世,終年82歲。
【歷史評價】
維多利亞女王的名字,象徵著一個時代。在維多利亞統治期間,英國國民空前團結,英國成為一個強大的帝國,並不斷壯大發展。這是女王給英國人留下的最好遺產,也是對她一生政績最有力的評價。極少有坐上帝位的女人,能像維多利亞一樣,如此出色地完成了女王的職責,同時又擁有如此平凡的作為女人的幸福。她統治的時期,特別是1851年以後,在英國歷史上被稱為維多利亞時代。她在位的六十餘年正值英國自由資本主義由方興未艾到鼎盛、進而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的轉變時期,英國極度強盛,經濟、文化空前繁榮,科學、藝術都有很大的發展,君主立憲製得到充分成熟,維多利亞女王的名字成了英國和平與繁榮的象徵。「維多利亞時代」被許多英國人所懷念。
3. 印度被英國殖民統治了200多年,為何印度不恨反而卻對英國感恩
跟咱們中國一提及“殖民”、“殖民地”,就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不同,主流上看,還真是這樣,比如現任印度總理莫迪,就多次公開表示,感謝英國給印度創建的現代教育體系、修築的鐵路網(2萬多公里的鐵路,現在還用著)、打下的工業基礎,還有英語這一寶貴的文化財富等等....
所以,英國早期的殖民並沒遭到過大規模的反抗,沒留下什麼冤讎。
到了19世紀,從未去過印度的維多利亞女王直接成了印度女皇,畫像掛滿了南亞次大陸的各種場所,印度人提及女王也是一臉的尊崇,沒說一個“不”字。印度中上層人士會也以說英語,上英國人辦的學校,給英國人做事兒,去英國開眼為榮。
下圖,2017年電影《維多利亞與阿卜杜勒》就描述了一個忠心耿耿侍奉維多利亞女王的印度男僕形象,大贊女王和印度僕人的深厚友誼。電影中的阿卜杜勒,可比女王的兒孫們孝順多了。
4. 關於維多利亞女王的經歷
維多利亞女王是英國漢諾威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她於1837年6月20日繼位,1838年6月28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加冕儀式,1876年5月1日加冕為印度女皇。1897年英國為女王在位60周年舉行慶典,維多利亞女王是目前英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君主。由於這一時期英國迅速地向外擴張,建立了龐大的殖民地,因此被稱為"日不落帝國"。1901年1月22日,維多利亞女王去世,但「維多利亞時代」卻一直延續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維多利亞只有8個月大的時候,她的父親在一次打獵中染上風寒後去世。維多
維多利亞收到繼位的消息,1837年利亞從小在母親的德國環境中長大,早年在其舅父利奧波德一世(後為比利時國王)的監護下受教育,長期受自由主義思想的熏陶。1837年,維多利亞的叔父英國國王兼漢諾威國王威廉四世去世,當時她18歲。維多利亞迅即登基為英國女王。同時,她將漢諾威王位讓予她另一叔父,從此漢諾威不再屬於英國。
5. 維多利亞女王的生平是怎麼樣的
亞歷山德拉·維多利亞生於1819年,父親是英王喬治三世的四子愛德華·肯特公爵。母親是德意志的科堡公國某大公的女兒,曾結過婚。維多利亞不滿周歲就失去了父親。小時候母親為她請來了漢諾威一位路德派教士的女兒路易絲·萊純任女教師,給她以啟蒙教育。維多利亞受到信奉新教的萊純極大影響,把她視為自己有生以來最好的朋友。1837年6月,20日國王威廉四世亡故,維多利亞繼承王位。執政的內閣首相是58歲的輝格黨人墨爾本。維多利亞女王本來是在自由主義氣氛熏陶下長大,即位時又適逢輝格黨得勢,樂於同輝格黨人共事是很自然的。她在即位當天早上9點鍾單獨接見首相時,向他表示:「我早就有意留你和其餘的閣員總理政務。」維多利亞女王和首相不僅在公務上配合得很默契,而且建立了密切的私人關系。墨爾本是一個深諳世故的政客,維多利亞女王是一個尚不足20歲的女孩子。她沒有政治經驗,事事都把墨爾本當成靠山,對他無限欽佩、信賴,每天的活動完全以墨爾本為轉移。他每天把大批經內閣討論議定的公文拿來請她過目或簽發,維多利亞女王亦樂於從事這些程序性的公務活動。公務之餘,墨爾本就給維多利亞女王講授有關英國憲法、歷史以及英屬海外領地的各種知識。
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即位不久,議會舉行大選。選舉結果,輝格黨在議會里只得到348票對310票的微弱多數。墨爾本政府顯然好景不長了,但維多利亞女王當時尚未意識到局勢的嚴重性。1837年11月新議會開會前夕,維多利亞女王還特地率領車隊從白金漢宮前往市政廳,在倫敦市內舉行了一次車隊巡禮遊行,之後在市政廳舉行了盛大宴會,以示對新議會的祝賀。11月20日,新議會由維多利亞女王主持開幕。維多利亞女王親自發表演說,給議會以支持。但是內閣危機仍不可避免。墨爾本政府困難重重,於1839年5月向維多利亞女王提出辭職,迫於形勢,維多利亞女王不得不授命托利黨人羅伯特·比爾組閣。
維多利亞女王於1840年2月結婚,丈夫是她大舅父的兒子阿爾伯特親王,德國人。親王最初不視政事,1840年議會授予阿爾伯特在維多利亞女王發生不測時以攝政權,其政治地位隨之上升。1841年,阿爾伯特出面同比爾進行了幾次秘密談判,在女侍問題上達成了諒解,緩和了維多利亞同比爾之間的緊張關系。雖然如此,維多利亞女王並不甘心只作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很快地,在對外政策上又同內閣發生了新的沖突。1846年,輝格黨人約翰·羅素任內閣首相,帕麥斯頓出任外交大臣。維多利亞女王夫婦和帕麥斯頓在一系列對外關系問題上出現了矛盾。
他們同帕麥斯頓的沖突首先在西班牙維多利亞女王伊莎白拉的婚事問題上開始。當時法國和德意志的科堡公國都希望通過同西班牙王室聯姻來控制西班牙。英國王室經過多方活動本已阻止他們、特別是法國願望的實現。但由於帕麥斯頓的疏忽,此事最後讓法國操了勝券,法王路易·腓力普的兒子蒙邦綏同伊莎白拉的妹妹斐南德結了婚,為其後嗣爭得繼承西班牙王位的可能。維多利亞女王夫婦對此甚為不滿。在對葡萄牙國內進步分子反對王室的斗爭,對歐洲大陸上1848年革命運動等問題上,維多利亞女王同帕麥斯頓的矛盾更為尖銳。
帕麥斯頓想利用歐洲大陸上民族、民主運動的力量,打擊那裡的封建君主勢力,擴大英國資本主義的影響。維多利亞女王夫婦堅決反對這些運動,竭力維護歐洲大陸國家王室的統治。帕麥斯頓根本不把維多利亞女王放在眼裡,不理睬她的意見和要求,發出的外交公文不經她過目,重要的外交活動也不向她報告。在什列斯維希、霍爾施坦兩地歸屬問題上,普魯士和丹麥發生了沖突。維多利亞女王夫婦同情普魯土,帕麥斯頓則支持丹麥,並於1850年簽署了列強確保丹麥領土完整的條約。
維多利亞女王再也不能容忍帕麥斯頓這種無視君上的態度,轉給他一封措詞強硬的信件。但是帕麥斯頓對維多利亞女王的要求不以為然,依然我行我素,在對外政策上獨斷專行。1851年12月,路易·拿破崙在法國發動政變,帕麥斯頓擅自代表英國政府表示支持。這一次不僅維多利亞女王不贊成,首相約翰·羅素也不同意帕麥斯頓對法國的態度,於是罷免了他的外交大臣職務。但是在英、法、俄為爭奪在中近東的勢力范圍而進行的克里米亞戰爭(1853—1856)期間,維多利亞女王又改變了對帕麥斯頓的態度。1855年亞伯丁內閣因進行戰爭不力而倒台,維多利亞女王欣然授命帕麥斯頓組織新內閣,以把戰爭進行到底。
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後的首相中,維多利亞女王特別推崇保守黨人迪斯累里。在位後期同迪斯累里結為至交。迪斯累里尊稱維多利亞為「仙女35」,維多利亞深深贊許迪斯累里通過購買蘇伊土運河一半股票而一舉控制這條東西海上交通命脈的「高超」手腕。維多利亞女王支持奴役印度,並通過迪斯累里的努力,實現了她的皇帝夢想。1876年5月英國議會通過加封維多利亞為印度女皇的議案,1877年1月1日,在印度德里正式宣布女皇即位。英國早年從印度拉合爾掠奪來的聞名寶石「科伊努」(重109克拉)成了女皇皇冠上最大的一顆明珠。作為酬謝,維多利亞女王加封迪斯累里為貝肯斯菲爾德伯爵。
1851年,由阿爾伯特親王籌備,維多利亞女王剪綵揭幕了展示英國經濟發展的「萬國博覽會」。1886年維多利亞女王又和大兒子威爾士親王主辦了印度和殖民地博覽會。1867和1897年在倫敦舉行的兩次帝國殖民地會議,同時也是兩次盛大慶典。英國資產階級利用帝國各屬地代表聚集倫敦之機,隆重慶祝維多利亞女王即位50和60周年,以抬高維多利亞女王的名譽。
晚年維多利亞對英國人和布爾人為爭奪南非殖民地而進行的英布戰爭(1899—1902)十分關心。為了鼓勵士兵在這場帝國主義戰爭中勇敢戰斗,1900年4月,81歲高齡的維多利亞女王渡海到愛爾蘭都柏林住了三個星期,表示對愛爾蘭支援戰爭的鼓勵。
1901年1月22日,維多利亞女王去世。
6. 印度女皇與維多利亞女王的關系
1858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行政權力被解除,英屬印度成為英國的直轄殖民地,莫卧兒王朝皇帝對印度的統治權轉入英國王室手中。1871年,維多利亞女王的女兒維多利亞長公主的丈夫、德意志帝國唯一的皇子,弗里德里希(即後來的弗里德里希三世)被他的父親、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一世立為德國皇儲。一旦威廉一世駕崩,弗里德里希將成為德國皇帝,而維多利亞長公主也將成為德國皇後。當時的英國首相迪斯雷利認為,雖然英國的國力大過德國,但德國是帝國,英國卻只是王國。如果維多利亞長公主成為德國皇後,那身為母親的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地位還要在其女兒之下,這樣不合理。所以他希望維多利亞女王成為女皇,這樣才能在禮儀上不被視為在德國之下,況且英國在事實上已經是帝國(大英帝國),而且還是高於其他所有帝國的「日不落帝國」,只是缺了名義上的確認。維多利亞女王便順水推舟,於1877年接受了這一稱號,成為英國和印度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7. 維多利亞女王對印度的影響
影響:
1 印度官方語言為英語
2 民族民風、當地人思想、社交、文化等【精神方面】
3 軍隊站姿、禮儀、裝備等【軍事方面】
4 經濟發展等【金融方面】
5 國家機構、機關、政要人物等都仿照【日不落帝國】【政治方面】
好累啊
對比一下未回歸時的香港
再看一下《安娜與國王》(Anna and The Kind)
【公主殿下】在下告退
正滇男子漢筆留 不知能否幫到你
8. 維多利亞女王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認為女王陛下是英國最偉大的君主 英國人之最上面這樣說:維多利亞女王締造了英國最強盛的日不落帝國時期,成就了前無古人的維多利亞時代。。。這一時期政治英國自有資本貿易由方興未艾轉向鼎盛,進而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的階段,經濟、文化空前繁榮。君主立憲充分發展,所有這些都是維多利亞女王成了英國和平與繁榮的象徵。維多利亞女王,英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一位君主。開創了大英帝國統御七海、國運昌盛的黃金時代。她堅決、獨立,亦將責任、良知、道德和堅定具體實踐,成為維多利亞時代的象徵。翻開歷史,大概找不出像維多利亞這樣的女人,即如此出色地完成了一個女王的職責,有如此平凡地擁有了一個女人的幸福
很多人討厭女王陛下是因為她擴大和一直往中國輸入鴉片 她鼓勵鴉片戰爭 我也鼓勵
她成為印度女皇 這又怎麼 只能說人家厲害
我覺得說得太棒了 都說伊麗莎白一世才是最偉大的君主 一世有什麼 大英帝國那麼強盛又不是她一個人弄起來的 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才叫世界強國
維多利亞還和阿爾伯特創造了世界第一場世博會 那天女王陛下高興的都睡不著了 她很後悔他沒有去參加世博會的閉幕式
不過她真的很棒
抄襲無效
9. 為何維多利亞女王,年輕時和晚年判若兩人,珍貴老照片見證她的變化呢
維多利亞女王是愛德華王子與維多利亞公主的獨生女,她是英國鼎盛時期的統治者,同時也是印度女皇。維多利亞女王18歲時繼承英國王位,在位64年,縱觀英國歷史只有現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比她在位的時間長。其實維多利亞女王的性格發生過很大的變化,分水嶺是她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的去世,這一點在她留下來的珍貴的老照片中有明顯的體現。
維多利亞女王對阿爾伯特親王很依賴,他們的感情十分恩愛,但是阿爾伯特親王在42歲時英年早逝,維多利亞女王悲痛欲絕,之後她深居簡出,從倫敦搬到了蘇格蘭。當維多利亞女王再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時,她的形象和之前判若兩人,她總是一襲黑衫頭戴白紗,神情也是鬱郁寡歡,身材走樣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