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的佛教在哪裡

印度的佛教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5-27 15:31:52

㈠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哪裡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在今天的尼泊爾境內,也就是釋迦牟尼的祖國,但他的佛教成就地是在古印度中部的摩羯陀國。

迦毗羅衛城 (Kapilavastu),又譯劫比羅伐窣堵、迦毗羅蟠窣都、迦毗羅婆蘇都、迦毗羅、迦毗梨等,意思是妙德城或黃頭居處,位置大約在大雪山南麓,尼泊爾與印度的交界處,為古代釋迦族的國都,也是釋迦牟尼的故鄉。
位於現今尼泊爾西南境,與印度交界的地方,拉普濟河東岸,羅泊提河的北部。當初的「釋迦部落」,以「迦毗羅」小城為主,再加附近「提婆陀訶」,「車頭」,「舍彌村」,「庫馬突沙」,「石主」,「彌婁離」,「散楁拉」等約10個村落組成。面積約320平方里。(相當於我國雲南、西藏邊境山區的一個鄉的面積),王城周圍十公里。[2] 由於國內血統純正,具尚武精神,頗受鄰國尊敬,奉拘薩羅為宗主國。

㈡ 佛教在印度哪裡地方可以找到呢

印度沒有佛教啊。印度信仰的最大宗教,是印度教。
有許多人誤認為:印度信佛教。其實,

不但印度不信佛教,反而印度沒有佛教。
這很可能是因為:西遊記看多了。而不讀地理。

最大的佛教國家,是中國。
某版本的地理書說:「最大的佛教國家,是泰國」。這可能不是指信徒的數量,
而是指,信徒在全國人口中的比例。

雖然佛教在中國,人口比例很低,但按照信徒數量來看,
仍然是最大的佛教國家。

㈢ 印度教和佛教起源在哪裡

【都是今尼泊爾境內,叫古印度】
1·【佛教】古印度,今尼泊爾境內佛教發源於距今約2553年前的古印度。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佛,這個名號是印度梵語音譯過來的,釋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默也就是清凈的意思,佛是覺悟的意思。釋迦牟尼佛是北印度人,就是現在的尼泊爾,它在印度的北方,西藏的南部。 據經典記載,佛圓寂時,世壽80歲。
2·【印度教】印度教源於古印度韋陀教及婆羅門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它擁有10.5億信徒(1993年統計數),僅次於擁有15億信徒的基督教和11億信徒的伊斯蘭教。所謂「印度教」是存在於印度本土上的宗教、哲學、文化和社會習俗的綜合稱謂,它的信仰、哲學、倫理觀點等復雜多樣,甚至相互矛盾。印度的社會等級、集團和不同的文化階層有著各自相異的信仰和實踐。這種綜合性、多樣性使人們很難對印度教的信仰和特徵作出公認、明確的定義。

㈣ 請教: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具體在哪

請教: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具體在哪?
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國,而佛教最初的發源地就在距瓦拉納西有200多公里的菩提加雅(Budhigaya)。2500多年前,印度北方的迦毗羅衛國王子喬達摩·悉達多29歲,出家開始苦修而不得其所,35歲那年,他在一棵菩提樹下徘徊了37天,終於恍然大悟,悟出了佛學真道,那個地方後來被稱為菩提加雅,而那棵菩提樹下他徘徊留下的腳印也成了一朵朵蓮花。傳說中的那棵菩提樹早已在伊-斯-蘭教統治印度的時期被當柴木砍伐了,但從那樹上壓枝而成活的新菩提樹目前還在斯里蘭卡枝葉茂盛。悟道後的王子來到了距離瓦拉納西16公里的鹿野苑,向跟隨他出家苦修的五個侍衛開始了他首次傳教,五位同伴被他悟出的道所征服,拜他為師,從此,佛教有了成道的佛陀,有了教義,佛教誕生了,王子成了佛祖,有了另一個2500年後我們熟知的名字——釋迦牟尼。此後,佛祖和他最初的五個弟子,在印度開始傳播佛教的教義。因為佛教具有其他宗教沒有的三項基本原則:知識、仁慈和平等,因此在當時印度的低「種姓」中開始迅速傳播,並最終傳遍世界。雖然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但現在印度以佛教為宗教信仰的人口可能只有1%。歷史的變遷總是伴隨著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的全面清洗和滅絕性毀壞,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強盛,終於使這個佛教的發源國,已經很少能見到佛教的遺跡了,而瓦拉納西附近正是這些不多的遺跡的集中地。
印度對菩提加雅和鹿野苑佛教發源地的發掘,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謝中國唐朝的名僧——玄奘。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8月),玄奘從長安出發,踏上了西行的征途,到達佛教發源地印度,在這里他討教佛學,遍訪佛家古跡。貞觀十九年,他返抵長安,已經五十歲。受到唐太宗接見,太宗對玄奘描述的西域風情極感興趣,命他寫一本游記,這就是後來流傳下來的《大唐西域記》。《大唐西域記》不僅記錄了當時印度的風土人情,而且對佛教的名盛做了詳細記載。因為印度幾乎沒有成文的歷史記載,一度無法發掘作為佛教發源地的所在,最終憑著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中的詳細描述,在英國考古學家的幫助下,得以重新發掘出了佛教遺跡,找到了大量宗教文物。
印度教能起源於哈拉帕的轉世及靈魂不死之說,在吠陀時代晚期重新出現,並成為印度教更深一層的基本組成部分。
凡人一生中產生的業,決定了他的靈魂下次轉世重生時,究竟是成為更高等或更低等的人,還是變成一頭獸,或甚至一隻昆蟲。特殊的虔誠、默想、禁慾和對永恆真理的理解,可避免轉世的生命輪回;這樣境界的靈魂避開了這種輪回而達到超脫,這並非有形的升入天國,而是精神上與神或天地萬物重聚的極樂。藉助凡人肉體的不死靈魂,凡人的生命可以包含一個具有神的不朽創造力的永生幽靈,而靈魂則能夠再生或轉世。
轉世的信念加強了印度教尊重一切生命的情感。一個人的親戚或祖先也許已經再生為一匹馬或一隻蜘蛛。從哈拉帕時代以來,牛得到特別的尊敬,這是由於它們的基本用途及母牛產奶造成的創造和母性象徵。公牛自然象徵著耐力和男子漢氣魄(與地中海文化一樣),母牛則以其有光彩的大眼睛而象徵溫柔。但對印度教來說,一切生命都是神聖的,任何生物都是顯示神的存在的偉大生命鏈條上的一環。因此,虔誠的印度教徒都是素食者,除最低等種姓外,所有人都特別要避免吃牛肉。牛奶、凝乳、酥油、酸奶等等,都只用於宗教獻祭儀式上。
進入吠陀時代晚期(約公元前600年)之前,印度教的萬神殿已由

三位一體的毗濕奴、濕婆和梵天統治,他們都是至高神,都是造物主。隨著印度教繼續合並地區性及民間宗教神祇和傳統,出現了五花八門、有各自的信仰和信徒的神祇配偶、神祇肉化身和小神祇的令人為難的局面,包括:仁慈的象頭神,是濕婆和他妻子雪山神女之子,有象形頭;象徵忠心和力量的猴神哈奴曼;智慧和學識女神娑羅室伐底;黑天;毗濕奴之妻吉祥天女,兼財富及世俗功績女神;還有始祖女神迦梨(又叫時母)或杜爾迦(又叫難近母),都是濕婆配偶的形象或其較陰森外表的女性等同物,有時稱為死亡及疾病女神,但同濕婆一樣,人們,尤其是婦女,也祈求她的幫助。
濕婆成了最廣受崇拜的大神。在人們心目中,他既是創造之神,又是毀滅之神、收獲之神、豐饒之神、宇宙舞神以及瑜伽信徒(瑜伽功及苦修的實行者)的主神。他還主宰人的生和死及天才的繁衍,被人們與其他宗教的類似神祇並列,包括代表苦難(釘死在十字架上)和永恆生命的基督。在其他一些宗教中,用人做祭品作為祈求生命復活的手段;獻祭的遭難者將生命讓給他人,或獻出生命為他人祈福。印度教承認這一觀念,因為它把死亡看成生命的一個當然部分,並通過濕婆和迦梨女神的形象慶祝它。

㈤ 印度有哪些佛教聖地

去印度朝聖,佛陀聖跡有很多,而且有很多聖跡已經埋沒在歷史的塵封之中,眾生福慧淺薄,無緣再看到。現有的印度尼泊爾朝聖十八大聖跡線路,是根據蟬友圈創始人衲木錯,在多年的佛教朝聖體悟中,創新性地開辟了一條由順時針方向的佛陀朝聖線路。這條朝聖線路查閱了大量的佛教經典,徵求許多國內外高僧大德的開示,這條朝聖路線成功地開辟,對於印度尼泊爾佛教朝聖,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對於圓滿朝聖佛陀,體味佛陀正法和修行具有重要意義。

1、出 生——藍毗尼園:2500多年前佛陀出生時的腳印和沐浴的聖池;

2、成 長——佛陀祖國迦毗羅衛國的遺址和佛陀舍利塔;

3、出家——拘屍那羅森林南丹格爾

4、成道——菩提伽耶:娑婆世界的中心,最堅硬的地方。苦行林,尼連禪河,賢劫千佛成道的金剛座、菩提樹,正覺塔和佛陀親自開光的25歲等身像,480多座佛塔群,全世界佛教徒最嚮往的地方。

5、初轉*輪——鹿野苑。佛陀三轉*輪地,為五比丘宣說了四聖諦、八正道,成立最早的佛教僧團。佛陀舍利塔和最庄嚴的阿育王石柱(印度國徽以此為標志)。

6、涅 槃——拘屍那羅。佛陀最後度弟子須跋陀羅和涅槃後金剛力士放金剛杵處,佛陀最後說法處,佛陀荼毗塔,佛陀涅盤塔,佛陀6.1米最為庄嚴之涅槃像,拘屍那羅八王分舍利之地,佛陀舍利塔,佛陀聖體停放七天供人天瞻仰之地。

7、竹林精舍——佛教第一座精舍,佛陀洗浴的聖池迦蘭陀池;在此宣說諸多經典,如《佛說般舟三昧經》等。

8、祇園精舍——佛教第二座精舍,《金剛經》、《佛說阿彌陀經》、《楞嚴經》、阿含部等經典均在此宣說佛陀宿舍-健陀俱提精舍,佛陀講經台,阿難菩提樹;央掘摩羅塔、給孤獨長老塔等。

9、西天靈山——靈鷲山。佛陀講成佛之經典《法華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大般若經》等重要經典之靈鷲凈土,佛陀依然在此講經說法;隋朝時,智者大師讀《法華經》至「葯王菩薩本事品」時,忽入定中,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

10、降凡處——桑克希亞。佛陀上忉利天為母說法後(《地藏經》)乘金色天梯降凡處,帝釋天、大梵天陪伴左右;佛教第一尊佛像產生之地;曲女城大法會玄奘大師辨經處。

11、神變處——吠舍離。(廣嚴大城靈塔中,如來思念壽量處)佛陀在廣嚴城外示現神通降服96種外道,佛陀預告涅槃處,佛陀舍利塔,阿難尊者舍利塔,首位比丘尼出家地,維摩詰大士故居,第二次經典結集之地。

12、世界佛教中心——那爛陀大學,蓮花生大士、寂天菩薩、玄奘大師等高僧大德曾在此參學講經。舍利弗尊者舍利塔;玄奘法師求學、辯經弘法地;規模宏大的佛教遺址。

13、玄奘大師紀念館——玄奘大師頭蓋骨舍利、佛陀腳印(千幅輪)、妙法蓮華經血經。

14、經典結集——佛教第一次經典結集之七葉窟,五百大阿羅漢結集之山洞。

七葉窟---第一次佛經結集處及阿難開悟處

15、雞足山——祖師迦葉尊者入定在此山中,等候彌勒菩薩下生傳授佛陀衣缽。

16、恆河——最古老的的城市瓦拉納西(6000多年歷史),觀賞世界最美麗的日出—恆河日出,迎請佛教最重要的聖物佛陀舍利所化的恆河沙(金剛沙),印度教沐浴與焰口聖地

17、世界八大奇跡之泰姬陵、紅城堡(印度三大紅堡之一),建築博物館。

泰姬陵及阿格拉紅城堡

18、印度首都德里,朝聖藏於印度國家博物館佛陀舍利。遊走於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印度首都、各大城市與農村,深入了解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今昔,全方位體驗印度古今宗教、文化等各領域。真實感受真正的印度。

蟬友圈每年9月到次年4月組織專業印度朝聖。

㈥ 佛教的起源地是哪裡

佛教的原起地,印度次大陸。這里,你將看到殊然迥異的自然風光。它的北面,是高堵如牆的喜馬拉雅山脈,隔絕南北,使古老的印度發展了它獨特的文明;它的兩側,瀕臨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其南端,則伸入浩瀚的印度洋,與其他陸地斷絕。它的地形多種多樣,它的氣候變化萬端。這一些,在古老而野性的印度人眼裡,往往帶有極大的神聖色彩。

佛教能植根於此地,絕非偶然。復雜的地理條件,哺育了古老而令人匪夷的文明。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這里出現的哈拉帕文化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城市建設具有相當規模,地下有系統排水設備,銅器出現了,文字的胚芽已經萌生。這是居住在這里的達羅毗茶人勞動和智慧創造的結晶,也無負於這塊古老的大陸。

北方巍峨高聳的喜馬拉雅山主峰,是印度佛教所盛傳世界的中心。據說,日月星辰環繞此山迴旋出沒,三界(佛教把世給世界劃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諸天依之而層層建立,諸海包圍四周,復有四大部洲羅列邊旁,唯南瞻部洲才是人類居住的地方。全長3000公里的全印第一大河——恆河,灌溉達73萬平方公里的沃土,賜給古印度人食物和靈智,滋澤了古印度文明的成長。印度的河川崇拜,就是以恆河作為主要對象;佛教也把恆河沙數比喻諸佛。

溫迪亞山以南半島地方,除沿海為平原外,大部分屬於高原,山多林郁,交通不便,卻可為衣食之資,供靜坐思慮修行。所以,這里便出現了眾多的山林苦行人,佛陀也曾於林中苦修6年。

然而,這片文化的發祥地,這兒古老的文明,卻也曾遭遇了一次災難的浩劫。

㈦ 印度和佛教的發源地在哪裡

佛教教祖——本姓喬答摩,名悉達多,尊稱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能者。誕生於公元前565年,古印度,迦毗羅衛小國。國王凈飯王的兒子,王後名摩訶摩耶為母。釋迦牟尼卒於公元前486年,大約與我國孔子同時代,屍體火化後分埋八個地區、國家並建塔紀念,佛教徒承認自己信的主子沒復活。
母摩耶夫人在太子釋迦牟尼出生後7天去世,由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養育成人。太子天資聰穎,並且相貌英偉。17歲時,娶表妹耶輸陀羅為妃,生下兒子羅睺羅。雖然太子的貴族生活優裕而舒適,但因觀察到社會貧富懸殊,階級的不平等;又有眾生之間的弱肉強食。面對人類的生老病死的苦難以及社會上殘酷無情,人生的無常,於是產生出家求解脫的志願與悲心。終於在19歲那年的二月初八,放棄太子身份與家庭,拋妻棄子、夜出宮門離家出走出家修道了。後世佛教徒尊奉他為佛教教主,並且尊稱他「世尊」、「如來佛」、「釋迦牟尼」、「佛祖」等稱呼。
事實印度早就有「佛」之稱謂,釋迦牟尼還是兒童時,有次跟著「燃燈佛」出門,看見地上泥濘不堪,就脫下衣服蓋在地上,請師父踩在上面行走。「燃燈佛」看這孩子「孺子可教」,就說:「是後九十一劫,名賢劫,汝當作佛,號釋迦文如來。」當時「成佛修身」這種思想社會上已形成思潮,只是沒有一個人敢於出頭露面。釋迦牟尼在「佛」的老師「燃燈佛」的啟迪下堅定了決心,實現了「釋迦文如來」。
實際上迷信最多的佛教發源地印度沒有把佛教當國教,選用世界尚還無影響力的、教徒已佔世界人口的12.94%的「印度教」為國教。因為佛教悟性量的減少、人造性的增多,佛教徒僅佔世界人口的6.02%,基本還靠人口大國的中國。在印度本土已近消亡,即將會退出世界三大宗教名單。
釋迦牟尼圓寂後,印度信徒們對他理論的理解分歧太大。佛教僧團內部派系紛爭不已,公開爭論一天也沒停過。最後向南部亞洲和東部山區退卻,卻被較小較落後的泰國和我國的西藏地區作為寶貝接納了它,開始了在中國的長枝發葉。
印度佛教能在中國立足,打開場面,可說全都是靠著中國皇帝們的力量。僧侶寺廟都是剝削了萬千老百姓的血汗錢所成的,如當時的僧侶稍有一點「慈悲心」,才不會為自己打算,慫恿皇帝去挪用國庫──老百姓的錢,去為佛教做這做那了。
尤其是南北朝梁武帝(502年──549年),他從慧約受戒尊崇佛教,做了佛教徒,去佛寺打掃,為和尚們洗衣服,成了「三寶之奴」,自皇太子以至於文武百官及一般人民,共有48,000人受戒做了佛教徒(519年4月8日),梁武帝被後世稱為皇帝菩薩,確實為中國佛教做了大事業。但這位虔誠的佛教護法,最後竟被軟禁,困在台城活活餓死,到86歲時還不得好死。
《佛學類編》下冊第26頁,佛教徒卓忠振問:「…又梁武帝一生奉佛,竟至國破家亡,橫死侯景之手,未免為佛教中之重大缺憾!」
釋迦牟尼死後,經數百年來被人的神化,伴隨佛教造神運動,佛國往生思想形成,阿彌陀佛的新佛教信仰形式,這種形式後來在中國得到多樣式發展;從最初無神心理學自律、修行,發展、修改,演化為多神多靈崇拜;轉拜神為拜人、直到現今變拜活人為佛,一眼看見的已全是泥塑木雕人手所造的,完全失去無形的靈性。使佛教完全變了味、歪曲了立教者的本意、誤導了不知情的世人、也害了立教者本人。真正的宗教信仰是人能造的嗎?
據佛家《悲華經》的記載, 觀世音是轉輪聖王無凈念的第一太子,名不眴。他立下宏願:生大悲心,斷絕眾生諸苦及煩惱,使眾生常住安樂,為此,寶藏如來給他起名叫觀世音。《華嚴經》中說:「勇猛丈夫觀自在」。三國時期傳入中國的觀世音還是個威武的男子,甘肅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和南北朝時的雕像,觀音皆作男身,嘴唇上還長著兩撇漂亮的小鬍子。因受基督教聖母馬利亞懷抱聖嬰兒耶穌的聖像影響,於18世紀,轉輪聖王無凈念的太子觀世音成了「千手觀音、送子觀音等」,現在我們看到供奉的觀世音菩薩就多是女相了。至今成了掙錢「經營」的一個好項目,也確鑿引來了祈求得子的許多婦女的崇拜,增加了寺廟的收入。你若告訴那些拜它們的人說:這是王子、是男的,恐怕那些拜佛的老太太會聯合起來罵你「傻瓜」。
你知道聰穎過人的古人為讓聰明的兒孫不掉進迷信里,給你相信的迷信取的名字明白告訴你的真信息嗎?
「佛」仍「人」字旁加個「弗」── 人走了就沒有的意思。
相比較全球而言,只有落後不發達的地區──東亞東南亞才有佛教。稍進步的國家決不會有佛教。要不是有美國,日本韓國也發展不起來。香港發展起來了,是因為英國。印度的崛起也是因 為他拋棄了佛教,並且受英國影響頗深。看看那些堅信佛教的國家或民族,無一不是又亂又落後的欠缺文明。
你知道真正的高僧信什麼嗎?
但是真正的高僧不信釋迦牟尼,只有不知情的下層人會去無知地去化錢拜人手造的泥塑木雕。
據《印度日報》報導,西藏寺院遙視功能的幾個高僧預測2012年地球有難,那時一件卓越的事件將會發生,超自然的神(上帝)力量將干預,有地球以外的力量在觀察著我們走的每一步,在2012年他們將出面並拯救世界不會被毀壞。世界將不會自我毀滅於此時。我們相互之間事實上存在聯系並都是上帝的一部份。
據遙視僧人們說,我們的地球是被上帝保佑的,並一直被從各種各樣不斷的危險中拯救出來,我們只是不知道而已。我們將意識到外力是如何拯救我們的。
就按人類邏輯,找信仰總要對自身有一點益處。就得從現今的四大宗教信仰去查看他們歷史背景,知道真相;
四大宗教三個教祖都是有墳墓的,都是和你一樣會死,《說文解字》雲:「人所歸為鬼。」即死後的人在陰間做鬼。釋迦牟尼骨頭還分八個地區埋葬著。而考古發現,的確有一個教祖墳是空的一直到今天。而且人極力想找出這人的墳墓,反而挖出同朝人墓中的文字記錄,讓考古發現這位真的是三天復活,四十天升天的證據。
20世紀50年代人類才發現「外星人沒有生殖器官,難以判斷男女」,可是《聖經》確實就已經清清楚楚地記著,耶穌關於復活的事對門徒說:「當復活的時候、人也不娶、也不嫁,乃象天上的使者一樣」。
天上的使者是誰? 不就是人們號稱的「外星人」嗎。事實人們細而想想,究竟稱呼他們「外星人」還是「天上的使者」准確呢? 就按人間的邏輯推理,也應該稱他們「天上的使者」更恰當,因為他們不像人,也不是人。
因為《聖經》中明白地告訴了人類:……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所以復活後即是不死的,顯然人是會死才要生殖繁延後代,不會死還要生殖後代嗎?
來自《新華網》的信息說:「2004年,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小行星正以每小時近5萬公里的速度向地球飛來,據預測,它會在那一天非常接近地球。對此,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密切觀察著太空中的小行星。」高科技可使人提前為未來的災難預警做准備。
近年來被抄得火熱的「2012年」主題,早在3000年前就暗藏在《聖經》里。《聖經密碼》第171頁說:猶太5772年(公元2012年)密寫在地球毀滅下方;彗星將撞擊地球。也有一段話說慘劇會被阻止、會被阻擋;將會被擊碎、趕走、我會把它撕成碎片。

㈧ 佛教起源於哪裡

佛教起源於公元前6-5世紀的古印度迦毗羅衛國,在今尼泊爾境內。佛教由釋迦牟尼所創建,他在青少年時即感到人世變幻無常,深思解脫人生苦難之道,便在29歲時出家修行。得道成佛後,釋迦牟尼在印度恆河流域中部地區向大眾宣傳自己證悟的真

㈨ 佛教的發源地在哪裡,是在印度還是在尼泊爾

佛教的佛祖叫釋迦牟尼,他出生的藍毗尼園是在現在尼泊爾境內,但傳說他覺悟之地都在現在印度境內。不過釋迦牟尼時代既沒有印度,也沒有尼泊爾,正確地說法應該說佛教誕生地叫“古印度”。

㈩ 佛教誕生於古印度的什麼地方

佛教是與基督教、伊斯蘭教並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紀至前5世紀,釋迦牟尼創建於古印度。以後廣泛傳播於亞洲很多國家和地區,對許多國家的社會政治和文化生活產生過重大影響。創始人釋迦牟尼生於今尼泊爾境內的迦毗羅衛,是釋迦族的一個王子。關於他的生卒年月,在南、北傳佛教中,至今仍有種種不同的說法,但一般認為生活於公元前6~前5世紀。他在青少年時即感到人世變幻無常,深思解脫人生苦難之道。29歲出家修行。得道成佛(佛陀,意譯覺者)後,在印度恆河流域中部地區向大眾宣傳自己證悟的真理,擁有越來越多的信徒,從而組織教團,形成佛教。80歲時在拘屍那迦逝世。佛教原來只流行於中印度恆河流域一帶。孔雀王朝時期,阿育王奉佛教為國教,廣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諭於摩崖和石柱,從此遍傳南亞次大陸的很多地區。同時又派傳教師到周圍國家傳教,東至緬甸,南至斯里蘭卡,西到敘利亞、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漸成為世界性宗教。佛教向亞洲各地傳播,大致可分為兩條路線:南向最先傳入斯里蘭卡,又由斯里蘭卡傳入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等國。北傳經帕米爾高原傳入中國,再由中國傳入朝鮮、日本、越南等國。7世紀以後,印度密教開始流行,到8世紀以後,與印度教相接近。波羅王朝在那爛陀寺以外另建超戒寺,作為研習和宣傳密教的中心;9世紀後,密教更盛,相繼形成金剛乘、俱生乘和時輪乘。11世紀起,伊斯蘭教的勢力逐漸進入東印度各地,到13世紀初,超戒寺等許多重要寺院被毀,僧徒星散,佛教終於在南亞次大陸消失。約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佛教先後傳入歐洲和北美。1906年英國成立「英國佛教協會」,歐洲佛教徒開始有自己的組織。以後英、法、德、瑞士、瑞典、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國都有佛教僧團和研究機構。佛教傳入美國後,又北傳加拿大,南傳巴西、秘魯、阿根廷等國。目前佛教已傳播到世界各大洲。但主要仍集中在東亞和東南亞一帶,這個地區的佛教信徒人數遠遠超過其他宗教信徒。

閱讀全文

與印度的佛教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語有多少阿拉伯介詞 瀏覽:359
印度什麼河水有多臟 瀏覽:576
從哪些方面理解印度 瀏覽:319
越南什麼商品暢銷 瀏覽:694
中國進口的冷鏈食品有哪些 瀏覽:686
義大利新工業區發展條件有哪些 瀏覽:53
越南改革有哪些思考 瀏覽:669
印度人為什麼喜歡吃炒麵 瀏覽:892
印尼國木是什麼 瀏覽:108
印尼英文簡稱是什麼 瀏覽:487
美國和伊朗的戰況怎麼樣 瀏覽:68
越南董姓有多少人 瀏覽:764
伊朗在什麼大洲 瀏覽:479
在英國沒有永居身份怎麼辦 瀏覽:774
英國三五牌是什麼牌 瀏覽:613
100日元在越南能買什麼 瀏覽:362
和平精英國際主播公開賽哪裡能看 瀏覽:415
越南整條魚怎麼處理 瀏覽:653
越南疫情有什麼補貼 瀏覽:897
現在去印尼打工怎麼樣 瀏覽: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