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古樹有多少

印度古樹有多少

發布時間:2022-05-28 00:33:24

1. 古代有哪些有名的神樹比如印度的菩提樹,中國的梧桐樹一類的。不論國度,越多越好

《神異經》記載:東北荒原內有棗樹,樹高五丈,枝葉散開,有方圓一里大。棗長六七寸,其橫圍還要超過六七寸,熟後,顏色如同硃砂一樣黃。既使幹了,也不萎縮。氣味甘潤,與其它棗子完全不同,吃了可以安神保體,增加氣力。 《神仙傳》中記載:吳郡有個人叫沈義,被神仙接到天上。他說在天上看見了老君,老君賜給了兩枚雞蛋大的棗子。 《神異經》記載:東北有一種樹,高達五十丈,枝葉有八尺長,名叫」桃」,結的果實有三尺二寸,連核一起吃了,會延年益壽。 《廣洲記》記載:廬山上有一種山桃,大小如檳榔,外形為黑色,味道酸甜。常常有人上山去採摘,只能在山上吃飽,不能帶回山下,否則就會迷失回家的路。 《神仙傳》記載:樊夫人與她的丈夫劉綱,都學習了道術,兩個都認為自己的法術高明。庭院中有兩棵大桃樹,於是夫妻兩人分別念咒語施展法術;樊夫人施法術的桃樹,枝條相互搏鬥,過了好久,劉綱施法術的桃樹竟然跑出了籬笆。 《神異經》記載:東方有一種梨樹,樹有一百丈高,葉有一丈長,六七尺寬,叫作」梨」。梨的直徑有三尺,切開梨,肉如娟素一般白。吃後可以成為地仙,不吃不喝也不感到飢餓,可入水火中無損傷。 《神異經》記載:南方的大荒原中,有一種樹,叫山楂。兩千年才開花,九千年才結果,開的花為紫色。高有一百丈,樹冠極大。葉長七尺,寬四五尺。顏色與綠青相象,皮與桂相似,味道如密,紋路如甘草,味如飴糖。果實長九圍,沒有瓤、核,剖開如凝酥。吃了山楂的人可以活一萬二千歲。 《山海經》說:宣山上有桑樹,粗五十尺,樹枝四通八達。葉子有尺大。木質為紅色,花是黃顏色的,葉子是青色的。名叫」帝女之桑」。(婦人主管桑蠶,所以用帝女來稱桑。) 《十洲記》記載:」扶桑」在碧波浩瀚的大海中。上面有大帝宮,是東王的治所。其中有椹桑樹,高幾千丈,粗三千多圍。兩棵樹同一副根,相互依偎在一起,所以叫」扶桑」。仙人吃了它的果實,身體會變成金黃色。樹雖然很大,但它的果實和中原地區桑樹果實差不多大,只是長的少,並且是紅顏色。九千年結一次果,味道又香又甜。 《括地圖》記載:從前,烏先生隱居在芒尚山,他的兒子就定居在那裡,使百姓變成吃桑葉,三十七年後,用絲把自己裹起來。九年之後,長出翅膀,再過九年就死了。這種桑樹樹高千仞,大蓋是變成了蠶類吧。芒尚山離琅邪山有兩萬六千里。 《玄中記》說:天下最大的樹是」扶桑」,上邊沒有枝丫。」扶桑」上通到天,下面又蜿蜒曲折,通達三泉。

2. 桫欏樹是菩提樹嗎

英文名稱:sal 兩棵娑羅樹,相傳釋迦牟尼涅盤於娑羅雙樹間。 據傳說,古時候印度有一條名叫希拉尼耶底的河,岸邊長著一片十分高大茂盛的娑羅雙樹(也有稱娑羅樹的)。釋迦牟尼80歲時(在當時的印度,80歲已經是很高的年齡了)的一天,他走進希拉尼耶底河裡洗了個澡,然後上岸走到娑羅雙樹林中。他在兩株較大的娑羅雙樹中間鋪了草和樹葉,並將僧伽鋪在上面,然後頭向北,面向西,頭枕右手,右側卧在僧伽上,最後就涅盤升天了。所以,卧佛寺的卧佛就是釋迦牟尼圓寂的式像。 娑羅雙樹屬龍腦香科常綠大喬木,樹干可割采龍腦香。龍腦香是高級天然香料,十分名貴,有名的印度蚊香是用龍腦香製造的。虔誠的佛教徒常用龍腦香油點佛燈,常用娑羅雙木材點香敬佛,致使佛堂滿屋清香。在印度、泰國等國,人死後用木材焚燒屍體,富裕高貴的人家,常用娑羅雙樹作燃料。 娑羅雙樹是娑羅樹原產喜馬拉雅以南的丘陵山國,是熱帶植物。北京附近多古寺。許多寺廟的植有娑羅雙樹。比如潭柘寺。資料說,娑羅樹,又叫七葉樹,原生於印度,佛祖釋迦牟尼,宏揚佛法和涅盤均與此樹有關,是佛門聖樹。公元566年,印度高僧智約將此樹移植到潭柘寺。再比如,位於海淀區西北的千年古剎大覺寺。每年5月,娑羅古樹正含苞待放,成為吸引遊客的景點。大覺寺內共有七棵娑羅樹,其中一棵是一級古樹,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了。 娑羅樹又名七葉樹,因其樹葉似手掌多為七個葉片而得名。此樹夏初開花,花如塔狀,又像燭台,每到花開之時,如手掌般的葉子托起寶塔,又象供奉著燭台。四片淡白色的小花瓣盡情綻放,花芯內七個橘紅色的花蕊向外吐露芬芳,花瓣上泛起的黃色,使得小花更顯俏麗,而遠遠望去,整個花串又白中泛紫,像是蒙上了一層薄薄的面紗。」

3. 2019年正宗印度辣木籽價格是多少呢

對於印度辣木籽價格來講,其價格與辣木籽的品相,籽粒大小,檔次決定,一般的辣木籽都在幾十元到百元之間,籽粒大品相好的辣木籽其價格百元以上。正宗的印度辣木籽是很難買到的,市場上銷售的以及網購平台銷售的大都不是正宗印度產的。

4. 正宗的印度辣木籽價格是多少錢呢

印度印度辣木籽價格。有可能達到二三百塊錢一斤,也有可能是普通的100塊錢左右。

5. 古樹多少年了

松針樹一般能活2000~3000年,壽命很長,沒有經過鑒定,不敢亂說,我只能根據高度估計大概有1300年左右。。。

6. 七葉樹的寓意象徵著什麼

七葉樹又名娑羅樹,寓意生意發達,財源滾滾。據傳說,古時候印度有一條名叫希拉尼耶底的河,岸邊長著一片十分高大茂盛的娑羅雙樹(也有稱娑羅樹的)。釋迦牟尼80歲時的一天,他走進希拉尼耶底河裡洗了個澡,然後上岸走到娑羅雙樹林中。

他在兩株較大的娑羅雙樹中間鋪了草和樹葉,並將僧伽鋪在上面,然後頭向北,面向西,頭枕右手,右側卧在僧伽上,最後就涅槃升天了。所以,卧佛寺的卧佛就是釋迦牟尼圓寂的式像。

娑羅雙樹屬龍腦香科常綠大喬木,樹干可割采龍腦香。龍腦香是高級天然香料,十分名貴,有名的印度蚊香是用龍腦香製造的。虔誠的佛教徒常用龍腦香油點佛燈,常用娑羅雙木材點香敬佛,致使佛堂滿屋清香。在印度、泰國等國,人死後用木材焚燒屍體,富裕高貴的人家,常用娑羅雙樹作燃料。

(6)印度古樹有多少擴展閱讀

七葉樹樹干聳直,冠大陰濃,初夏繁花滿樹,碩大的白色花序又似一盞華麗的燭台,蔚然可觀,是優良的行道樹和園林觀賞植物,可作人行步道、公園、廣場綠化樹種,既可孤植也可群植,或與常綠樹和闊葉樹混種。

在歐美、日本等地將七葉樹作為行道樹、庭陰樹廣泛栽培,北美洲將紅花或粉花及重瓣七葉樹園藝變種種在道路兩旁,花開之時風景十分美麗。

中國常將七葉樹孤植或栽於建築物前及疏林之間。我中國七葉樹科樹種數量較多,分布很廣,但大多數樹種尚處於未被妥善經營和利用的階段。

7. 桫欏樹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很多年了
祝樓主開心快樂.別忘了母親節的問候@!

8. 大榕樹的所有資料

大榕樹生長於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植物。以「獨木成林」而聞名。榕樹的適應性強,喜疏鬆肥沃的酸性土,在瘠薄的沙質土中也能生長,在鹼土中葉片黃化。不耐旱,較耐水濕,短時間水澇不會爛根。在乾燥的氣候條件下生長不良,在潮濕的空氣中能發生大氣生根,使觀賞價值大大提高。喜陽光充足、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寒,除華南地區外多作盆栽。對土壤要求不嚴,在微酸和微鹼性土中均能生長,怕烈日曝曬。

1、孟加拉國大榕樹

在孟加拉國的熱帶雨林中,生長著一株大榕樹,鬱郁蔥蔥,蔚然成林。 從它樹枝上向下生長的垂掛"氣根",多達4千餘條,落地入土後成為"支柱根"。這樣,柱根相連,柱枝相托,枝葉擴展,形成遮天蔽日、獨木成 林的奇觀 。

2、福州大榕樹

榕樹的果實扁圓形,生於葉腋,果徑不到1厘米,可以食用 。種子萌發力很強,由於飛鳥的活動和風雨的影響,使它附生於母樹上,攝取母樹 的營養,長出許多懸垂的氣根,能從潮濕的空氣中吸收水分;入土的支柱根,加強了大樹從土壤中吸取水分和無機鹽的作用。這就是"獨木成林" 的奧秘。

3、陽朔大榕樹

大榕樹位於高田鄉的穿岩村。田野中有一棵古榕遮天蔽日,樹高17米,樹圍7.05米,碩大的樹冠覆蓋2畝土地,盤根錯節,枝繁葉茂,氣根如老人胡須在風中飄拂,樹干有的貼地而生,有的斜出如飛龍破霧,是罕見的奇樹。

(8)印度古樹有多少擴展閱讀:

陽朔大榕樹的傳說:

相傳這是隋朝所植,迄今已有千年歷史,雖然樹干老態龍鍾,盤根錯節,但仍然生機勃勃。在電影里,劉三姐就是在這棵樹下向阿牛哥吐露心聲,拋出傳情綉球的。在金寶河的對岸有一座小山,中間的山洞是透空的,就像一座石門,可以讓人隨意穿行,因此得名「穿岩」。

在榕樹和穿岩之間有個渡口,人稱「榕蔭古渡」。在穿岩的臨河處有一塊石頭,頗像一隻胖乎乎的小熊正在爬山。於是民歌唱道:「金鉤掛山頭,青蛙水上浮,小熊滿山跑,古榕伴清流。

當年劉三姐拋綉球給阿牛哥,與阿牛哥私訂終身就是榕樹作的媒。起初,三姐有情,而阿牛哥無意,三姐又借山歌表情達意,但阿牛哥仍不能會意,於是三姐約阿牛哥到榕樹下,拋出一個綉球給阿牛哥,阿牛哥不敢去撿,三姐就托榕樹把自己的心思悄悄告訴了阿牛哥,阿牛哥這才撿起綉球與三姐訂下了終身。

9. 西雙版納內的千年古樹有多少種

雲南-西雙版納-生物多樣性

地處我國雲南邊疆的西雙版納地區恰好是我國熱帶的北界,因此兼有熱帶和亞熱帶的氣候特點。

如果說埃及文明古國的興旺是發源於尼羅河,那麼西雙版納的富饒美麗則來自奔騰的瀾滄江。瀾滄江兩岸的原始森林,直到解放初期才有了人的足跡。這里是我國僅有的兩大片熱帶雨林中的一片,是我國生物種類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動植物生命的搖籃

在植物種類中,西雙版納地區僅高等植物就達4,000餘種。其中具有經濟價值的食用植物200餘種,葯用植物300餘種,油料植物100多種,珍貴用材樹100餘種,竹類50多種,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二類植物幾乎有50%分布在這里。西雙版納的動物區系是我國大陸動物區系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這里分布著獸類約62種;鳥類400餘種,約佔全國鳥類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雲南特產的種類約有70種;魚類近100種;兩棲類32種。在這些豐富的動物資源中,稀有珍貴的動物250餘種,這里保存的野象、野牛、白頰長臂猿、懶猴、巨蜥、犀鳥、綠孔雀等都是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二類動物。物種豐富的程度勝過我國其他地帶,被稱為「動植物王國」。同時科學家還認為它又是許多物種起源的地方,故又有「動植物生命的搖籃」這一美稱。

瀾滄江流經的河谷盆地,集中了西雙版納熱帶豐富資源的精髓,沿著這條清澈湛藍的江水伸入河谷盆地中,一年兩、三熟的水稻以及香蕉、荔枝、芒果、番瓜……各種熱帶水果比比皆是,傣族人民別致的竹樓掩映在高大挺直的檳榔樹叢之中,別有情趣。

西雙版納就象一顆青翠欲滴的明珠,為人類保存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資源。因此,國家很早就重視保護這一珍貴的自然遺產,自1958年以來,在西雙版納地區先後建立了小勐養、勐侖、勐臘、大勐龍4處以保護熱帶綜合生態系統為目的的自然保護區,1981年經調整後合並為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這個自然保護區不僅具有熱帶和南亞熱帶的水平地帶性特點,同時又有自己獨特的地理風貌,形成別具一格的熱帶生態系統。

經調整後的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面積為200,000公頃,地跨景洪、勐海、勐臘三縣,分為五片建立保護站進行管理。

具有干濕季節交替的熱帶季風氣候

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和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帶來大量暖濕氣流,北方南下的冷空氣因高山阻擋而難以入侵,形成了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高溫多濕的熱帶季風氣候。這里的年平均氣溫達22℃,全年無霜,年平均降雨量2,000毫米以上,無明顯的春、夏、秋、冬季節劃分,只有干、濕季交替的不同,每年5~10月為雨季,11月至翌年4月為乾季,這段時期氣溫稍低,日溫差較大,常有輻射霧形成。在過去,當西雙版納還處於原始狀態時,每晚11時左右,整個大地便被籠罩在蒙蒙的濃霧之中,直到次日中午12時方消,霧以較粗的水滴出現,猶如下降小雨,以致植物葉面不斷掉下水珠,如果站在一株香蕉樹下,便會清晰地聽到小水點落在香蕉樹大型葉片上的嘀嗒聲。這些雨狀霧彌補了乾季水分的不足,而且又集中於夜間,對植物的生長極為有利,所以這里四季常青,作物具有速生豐產的優點。植物得到足夠的熱量和水分條件,生長發育良好,形成了繁茂的熱帶雨林。

最近十幾年來,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相干擾,西雙版納的森林遭到嚴重破壞,在五十年代建立起的大勐龍自然保護區已不能發揮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整個西雙版納地區的濕度降低,森林面積縮小,致使熱帶森林及作物的生長、生態系統內部物質和能量的流動循環都發生了變化,因此加強自然保護區的管理,逐步恢復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熱帶雨林的繁茂生長,已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

熱帶雨林奇觀

世界熱帶雨林集中分布於赤道兩側南、北回歸線之間的高溫多雨地區,我國熱帶雨林已處於雨林分布的北緣,又是在熱帶季風氣候條件下發育而成,因此從雨林的外貌、結構、種類組成等方面都有別於赤道雨林。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由於干濕季分明的氣候,形成了部分上層喬木具有一段較短而集中的換葉期,但整個森林仍具有常綠的外貌及雨林的其他特徵,這種雨林就稱為季節雨林。

(1)(直)---立如屏的板狀根 熱帶季節雨林是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最主要的原生植被類型。高大參天的喬木樹種極其豐富,一般樹高為30~35米,少數高出優勢林冠之上的樹種可達45米,參差不齊,層層相疊,難以劃分出明顯的界限,只是從喬木樹種不同的水分生態適應性,大體可分為4~5層,郁閉度達90%以上,通常在50×50平方米的群落樣地中就含有高等植物100種以上,足見其植物種的豐富程度。生長旺盛的上層樹木一般胸徑都在50厘米以上。具有代表性的季節雨林樹種千果欖仁胸高處的直徑大者達到4米。番龍眼、箭毒木、龍果、高山榕、刺桐、緬漆樹、半楓荷、天料木、盧氏蔥臭木、大烏臼、白欖、大葉朴、木奶果、大葉藤黃、韓氏榕、降真香、雞血樹、多瓣蒲桃等均為這種森林的主要組成者。這些喬木的樹冠大小各異,胸徑及高度也很不一致,但大多數都具有一種在溫帶森林中從未見過的板根結構。這是一種非常有趣的生物特性,即在接近根部的莖基生出放射狀的側根,這些側根延伸到數米遠,形狀扁平如木板,板翼高出地面數米之多,直立如屏,成為熱帶雨林中的一種奇特景觀。板狀根是熱帶雨林中特有的生態現象。為了支撐高大的樹體,有的全方位長出翼狀板根,其中以四數木板根最為發達,最大者寬1Om余,高7-8m,灰白色樹乾和板狀根如同一枚待發的大型火箭,雄偉壯觀。

(2)奇特的老莖生果 樹木開花結實是植物正常的生命活動,尤其在夏秋黃金季節到來時,累累碩果掛滿樹梢枝頭,一陣輕風吹來,不時會有成熟果實飄落地面,這些本是人們早已熟悉的自然現象。但在熱帶雨林中,一些喬木樹開花結實卻不遵循人們習慣了的常規,榕樹、木奶果、樹菠蘿、番荔枝等便是這類樹種,它們的果實不是著生在新芽發出後抽出的新生枝條上,而是在老化粗壯的主幹上,有無數顏色鮮艷而晶瑩的果實密集貼莖而生。這對初到雨林的人來說是一種陌生而又費解的怪現象,在植物學界,把這種異常景象稱為老莖生花和老莖生果,是熱帶雨林獨具的又一特色。對於這種奇特現象的生理機制,植物學家們眾說紛紜,但大多認為這是植物在演化過程中一種古老的特徵被保存下來的結果。雨林中老莖生花隨處可見,光禿的樹幹上開滿了一簇簇橙紅色的火燒花,聚果榕、木奶果、偏葉榕、假荔枝、無憂花、銀勾花等樹幹上結滿了成串的果實,綠的如翡翠,紅的似瑪瑙。最壯美的要數雲南波羅蜜,樹幹上掛滿了十多個甚至幾十個果實,有的重達15kg,成熟時散發出特有的香昧,這在其它森林類型里則是無從尋覓的。

下木層在熱帶季節雨林中不顯著,它們實際上是由高大喬木更新後的幼樹及一些小喬木組成的。雞矢樹、尖葉楠木、雲南大沙葉、菲島桐、鵝掌柴、米仔蘭、山茱萸、印度血桐、紫金牛、腺萼木等為常見種。

林內陰濕,草本稀少,只有在樹冠間隙形成的林內「天窗」下,透進微弱陽光的空地上有海芋、柊葉、球米草、仙茅、卷柏、金毛狗蕨、愛地草等生長。

(3)能攀善爬的附生植物 在西雙版納的熱帶森林中,除了層層相疊、樹冠交錯的高大喬木外,還有一些十分奇特的植物,這類植物或是沒有直立主幹的藤本植物;或是不依靠土壤中的養分為生而爬上各種樹木去完成它們的生活史。它們既能攀上高大喬木的樹冠,又能生於樹干、枝椏甚至葉片上,於是便出現了樹上有樹、葉上長草的奇異景象。很難劃分它們屬於森林中的任何一個層次,因此這類植物便被稱為「層間植物」或「層外植物」。

「層間植物」的生活型繁多,有的是草本,有的為灌木,還有一些經過生存競爭最後長成了大樹,也有人們不大注意的苔蘚和地衣。它們大多數種類的生活方式屬於「附生植物」和「寄生植物」。

各種層間植物在森林中所佔的位置也各不相同,巨大粗壯的木質藤本植物橫七豎八地從各個方面伸出,相互纏繞或伸向喬木,有些藤本常常吊掛於其他喬木枝幹上或高攀於樹冠之頂,其莖粗達20~30厘米,扭成索狀或絞繩狀,在林中巧妙地攀援穿行。人們想要隨著藤蔓去尋根究源是十分困難的,所以對進一步認識和研究它們的生態生物學特性也就受到某些限制,有些甚至難以確定它們應屬於哪一類植物。這里常見的木質藤本植物是使君子藤、桫拉藤、蛇藤、岩爬藤、象羽葉藤、省藤等。

還有兩種特殊的大型木質藤本植物是具有長達10~25厘米大葉片的崖角藤和具有羽毛扇狀巨型葉片的麒麟葉。這兩種藤本植物的根不扎入土壤中,而是附著於其他喬木樹幹上,待長出新苗後便藉助喬木樹干爬上樹冠,以便得到陽光,進行光合作用。這便是附生植物的生活方式。小型的附生植物在西雙版納的森林中種類極為豐富,尤以蕨類植物和蘭科的各種蘭花最為普遍,窠蕨、松葉蕨、石斛、鳥舌蘭等奇妙地生於大樹的枝椏、樹叉及樹枝上,長出各種枝葉和花朵,包圍著樹椏,高懸於空中,形成熱帶雨林中別致的空中花園。最小的附生植物多為苔蘚和地衣,它們生在林下的樹葉上,常被人們所忽略。

寄生植物和附生植物一樣,在熱帶雨林中占據著相同的空間,它們也不生長在土壤中,而是長在其他大樹上,且對寄主植物危害很大,一旦附著於樹幹上,長出幼苗後,根部便深入寄主植物樹干中,無情地吸取寄主植物的養料,最後寄主植物便會因缺乏營養而枯黃死亡;寄生植物也隨著寄主植物的死亡而失去生命的支柱。

(4)絞殺植物 雨林中還有一類十分特別的大型植物,它們多數是桑科的榕屬植物或五加科的樹種。這類植物常從附生於其他樹上開始,最後將附主植物置於死地,而自己卻得到旺盛生長,發育成大樹。它們具有附生植物的特點,但又不完全象附生植物,它們能把附主植物摧殘致死,但又不是靠吸收附主植物養料為生,自己也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料,故把它們形象地稱為「絞殺植物」。絞殺植物與附主植物之間進行著一場你死我活的生存斗爭,當絞殺植物附著於附主植物樹幹上以後,便不斷生出許多不定根從喬木高大的樹枝上向下懸垂,所以稱這種不定根為氣生根;隨著時間的推移,氣生根不斷伸長向下扎入土壤中並逐漸增粗,無數氣生根互相交織成網狀的外套,緊緊地纏繞包圍在附主的樹幹上,形成強度的壓迫作用,逐漸抑制和破壞附主植物運送營養物質及水分的輸導組織,絞殺植物則爬上附主植物的頂部爭奪陽光,根部深入土壤中爭奪水分和養分,最後附主植物便因缺乏必要的養料而死亡,絞殺植物則長成綠樹成蔭的大樹,在熱帶雨林中成為一組特殊的生態類群。

在熱帶森林裡,人們對軀干挺拔,綠葉蔥籠的大榕樹贊嘆不己,然而人們並不十分了解它長得如此瀟灑的奧秘。榕是一個大的家族,有些榕樹具有侵略天性,人們稱其為「絞殺植物」。高山榕是最凶惡的一種,它依靠鳥雀吃它的果實,把果核排泄在別的樹幹上,隨後,這些種子發芽,並長出許許多多的氣生根,將其賴以生存的喬木捆綁起來,奪取它的陽光、雨露.吸取它的養分,絞殺它的生機,使它逐漸枯萎死亡,取而代之。有的榕樹長大以後,樹冠枝極向四面迅速伸展,並不斷長出附生根和氣生根,形成幾十「棵」子樹簇擁著母樹的奇特景觀,此即「獨木成林」。銅壁關自然保護區內有棵榕樹,母樹胸徑2.15m,胸徑50cm以上的支柱根有105條,樹冠遮地5280m2,是現在雲南的榕樹王。

具有各種不同生活方式的層間植物,成為熱帶雨林具有標志性的特徵。

(5)「獨木成林」的大青樹 還有一些樹種長期適應熱帶季節雨林濕潤的生境,葉子尖端形成長尾狀的滴水葉尖,榕屬的高山榕便具有這種獨特的葉形,很是優美;高山榕樹冠龐大,莖干粗壯,不僅具有厚實的板狀根,而且從樹枝上常常可以生出許多氣根,這些氣根扎入土中,形成一根根樹干狀的支柱,形成「獨木成林」的景觀,所以傣族人民常把它種植在村寨附近作為納涼之地。他們喜愛高山榕強大的生命力及四季常青的優美的樹形,故稱它為「大青樹」,並作為吉祥的象徵。

在保護區的熱帶季節雨林中分布著一類特有的望天樹林,它的分布集中於勐臘縣境內的補蚌地區。望天樹在群落中以其高達50餘米的身軀獨占上層,而且是一種稀有的珍貴樹種,成為保護區中重要的保護對象。

岩石上的森林

山地丘陵起伏是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地形的最大特點,正是山地復雜多樣的地形變化,為各種植物的生長發育提供了條件。而在保護區的勐臘縣,有著一類特殊的石灰山,這些石灰山是在二疊紀的石灰岩基質上發育而成的,石灰岩在熱帶地區豐富的雨水淋溶及河流侵蝕作用下,形成各種岩溶地貌,千姿百態,異常優美。它不僅有著類似桂林山水的溶洞,也有與雲南石林相近的「小石林」。而更為珍奇的是,在這些岩石構成的山上,生長著繁茂的熱帶森林,這種森林稱為石灰山季雨林。

石灰山岩石多於土壤,水分不易貯存,要在上面長出繁茂的森林,即使人工去種植也要付出巨大的勞動才得以實現。那麼自然狀態生長的森林又是如何從稀少的土壤中去獲得水分和養料呢?原來石灰山上的森林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對石灰岩這種特殊的生境產生了極強的適應性。很多樹木的根系極其發達,長長的伸入岩石縫隙的土壤中吸取養料和水分。但許多石灰山的岩石覆蓋面積達80%以上,根系很難伸入土壤中,便從四面八方形成密集的網狀根固著於岩石表面,把岩石包圍起來;還有一些植物形成象熱帶季節雨林中的板根順岩壁生長,遇到岩石間有土壤的縫隙,便擠進去形成牢固的根系,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養料。為了保存來之不易的水分,以維持樹木的生長發育,石灰山季雨林樹種的葉子常常是硬革質,摸上去有光滑之感;還有一些樹葉則被—層蠟質所覆蓋,這樣它們便能反射陽光,減少水分的蒸騰。

石灰山季雨林由於具有特殊的基質,因此樹種組成也有著適應這種基質條件的特性,與熱帶季節雨林有著明顯的區別。有一種分布十分普遍的樹叫龍血樹。從這種樹的名稱來看就非常特別。這是一種屬於百合科的喬木樹,別看它的高度僅10多米,但卻有著粗壯的樹干,常常可達到1米。這種樹不僅有著長長的帶狀葉片,形成優美的樹姿,可以選作觀賞樹,而且它還是一種珍貴的葯用值物。龍血樹的樹干受傷後便會流出一種樹脂把受傷部分染成紫紅色,也許這紫紅的顏色就是這個奇怪樹名的來歷吧。被樹脂染紅的這部份壞死木,便是貴重的中葯「血竭」。現在,自然保護區中已加強了對龍血樹資源的保護。

常綠喬木光葉白顏樹為石灰山季雨林占優勢的特徵植物,成為森林中占據上層的主要樹種。在上層出現較多的落葉大樹,是石灰山季雨林區別於熱帶季節雨林的另一特點。例如大樟葉朴、柯侖木、嘉欖木、九層皮、長葉榆、毛葉朴、半楓荷等喬木樹在乾季到來時,部分樹葉脫落,露出灰白色的樹干,極其耀眼,構成石灰山季雨林特殊的群落外貌。這種生活習性,是適應石灰山較乾燥的特點而形成的。

具有多種美麗樹型,象徵熱帶風光的棕櫚科植物,在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和季雨林中都經常可見,結人以特殊景觀之感。在石灰山季雨林中具有代表性的棕櫚科植物魚尾葵,以其特別的葉片而受人們的喜愛。在高達20米的挺拔樹干頂端,生長著許多羽狀全裂的大葉片,每一片大葉的頂端裂片為扇形,兩側裂片為具有不規則缺刻的菱形,看上去與魚尾十分相似,因此而得魚尾葵的名稱。這種樹全身是寶,莖含有豐富的澱粉,邊材是手杖、筷子及工藝品的好原料,根部可做強筋骨的葯;把它植於庭院中又是一種美麗的觀賞樹。

熱帶生物資源寶庫

西雙版納熱帶森林類型的豐富和物種的繁多,難以在這里一一列舉,現在已知其中的許多植物在人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葯用植物在西雙版納的林海中更是豐富,難怪有人形容說,在西雙版納只要隨地一坐就壓倒三顆葯草。古柯、安息香、貓須草、廣霍香、檀香、吐根、兒茶、肉桂等名貴南葯的野生種都可在這里找到,許多難以治療的病症也逐漸從熱帶野生植物中尋找到葯源。例如治療高血壓病的降壓靈,長期以來依靠進口的印度蛇根草配製,自從在西雙版納找到了它的近親植物——雲南蘿芙木以後,發現其療效並不亞於印度蛇根草,從而結束了進口蛇根草的歷史;進入國際市場的雲南白葯的主要配料——七葉一枝花和治療麻瘋病的大楓子,在西雙版納熱帶森林中也很常見;此外,近幾年新發現的美登木可提取抗癌葯物。

有的植物種子含有能食用的油脂,或作為工業用油,常見的有油瓜(油渣果)、打油果、山-----(木岡)、石栗、山桔子、風吹楠等10餘種。值得一提的是葫蘆科的木質藤本油瓜的種仁,含油率高達71.9~77%,是一種美味可口的食用油,目前已進行馴化栽培。禾本科的香茅具有一種檸檬清香味,可提煉香精作為化妝工業原料,現已廣為栽培;多種樟科植物也為芳香油原料。劍麻、蕉麻、番麻等是良好的纖維植物。還有許多優良用材樹、單寧植物、澱粉植物等。

豐富的植物和茂密的森林,給多種熱帶動物提供了棲息場所和繁衍的優越條件。森林中的各種鳥類最為豐富,羽色艷麗的原雞是現在家雞的祖先,又是味道鮮美的珍禽;綠南鳩、灰頭南鳩、畫鶥、灰白鸚鵡、赤胸擬啄木鳥、銀耳相思等小型鳥類,都是熱帶森林中的常客;而最珍貴的鳥類首推雙角犀鳥,體型較大,全長達1米左右,當雌鳥孵雛期間,生活習性極為特別,雄鳥將雌鳥用泥封於空心樹干中,並留一小孔,以便送食給雌鳥,直到幼鳥被孵出才結束這段有趣的生活,這也許是一種保存種族的生存競爭方式吧。林下的綠孔雀、藍翅八色鶇等,都是保護區中的珍貴鳥類。獸類中的野象(亞洲象)、野牛、水鹿、孟加拉虎、小靈貓,以及懶猴、熊猴、獼猴等多種猴類都是我國稀有珍貴動物;特別是白頰長臂猿是靈長類中比較進化的種類,被列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還有一些鼠類及飛蜥、巨蜥、蟒蛇等爬行動物。

所有的動物都與其生存的環境構成和諧的生態系統,其物種的豐富程度及結構的復雜性,均為各類生態系統所不及,因此在熱帶地區建立以保護生態系統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具有深刻的科研及經濟建設意義。

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自建立以來,有關單位作過多次科學考察。同時對野生植物進行了馴化繁殖工作,許多經濟價值高的野生植物已被直接用於人們生活及各項經濟建設中。

熱帶雨林中的巨樹—-望天樹

熱帶森林是物種最豐富的地區已為人所共知,但在這塊寶地上蘊藏著的無數珍奇植物還不為大家所熟悉,其中分布在雲南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的望天樹和廣西(山弄)---崗自然保護區的擎天樹的發現,轟動了植物學界,普遍認為這是一項了不起的發現,科學工作者對此寄予極大的興趣。

望天樹是我國科學工作者在七十年代新發現的龍腦香科植物,屬於我國的特有種。高聳挺拔的樹干在郁閉的熱帶森林中使人無法仰望到它的樹頂,靈敏的測高器此時也顯得無用武之地了。通過伐倒樹木進行樹干解析,發現它還是一個速生樹種,七十年生的望天樹高可達50餘米。這些世上少有的巨樹棵棵聳立於溝穀雨林的上層,高出第二層喬木20多米,真有刺破青天之勢,這正是人們賦予它望天樹這個名稱的由來。

保護區中的望天樹,在海拔700~1,000米的溝穀雨林及山地雨林中可以形成獨立的群落類型。雨林的外貌和結構特徵都可在這里找到,組成樹種極其豐富,在20米x20米的樣地中就可登記到喬木56種。第二層喬木以季節雨林的標志種千果欖仁、番龍眼、蔥臭木、雲南肉豆蔻等佔主導。

望天樹的更新能力強,每公頃有幼茁9,000~34,000株,而且生產力高,一棵望天樹的主幹材積達10.5立方米,材質性能良好,是值得推廣種植的優良樹種。

望天樹被科學界認為是熱帶雨林的標志樹種,因此它的發現,無疑為我國熱帶雨林性質的確定增添了新的科學依據,從而提高瞭望天樹的科學價值。

鑒於望天樹的經濟和科學價值,且分布區十分局限,已被列為我國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同時還應在保護區中試行人工栽培,擴大這一珍貴的種質資源。

還有另一種與望天樹相近的龍腦香科巨樹——擎天樹,這也是最近幾年才被發現的新種。到目前為止只在廣西省的(山弄)--崗自然保護區有天然分布的擎天樹。這種大喬木與望天樹有著極密切的親緣關系,它們不僅是同一屬的植物,而且擎天樹就是望天樹的變種,所以在外形上十分相似,也具有高大挺拔的樹干,樹高常達60~65米,枝下高30米以上,材質堅硬,耐腐性強,而且刨切面光潔,紋理美觀,是熱帶地區又一優良用材樹。

擎天樹無論在科學研究還是經濟方面都具有與望天樹同等的價值,它們猶如一對「孿生兄弟」,正在保護區中茁壯成長。

植物的王國

西雙版納的植物種類之多,多得令人驚嘆!雖說同是居於自然保護區,面積也比西南林區或小興安嶺林區少許多,但植物學家們曾量過一塊50米見方的林區,小小的林地上、高等植物竟達130多種,而在東北小興安嶺的紅松林里,同樣大的一塊林地、各種植物也才40多種。佔全國總面積1/500的西雙版納,有將近5000種的高等植物,竟佔了全國3萬多種高等植物的1/6,這可真是名符其實的「植物王國」了。而那許許多多由植物自己塑造的奇妙景緻,則更是令人嘆為觀止。

如古榕奇觀造就的獨樹成林,勐養象樹,板根大王四藪木與林中毒王箭毒木,這箭毒木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大的樹木之一,傣家人稱它為「埋廣」,用此樹汁塗在箭頭上,野獸傾刻斃命,因此又叫「見血封喉」。還有如會流血的龍血樹,會儲水的儲水藤,會下雨的雨樹,會變味的神秘果,葉徑直達2米、當今世界上景大的水生植物王蓮,和附生植物在喬木或油棕樹上開幾十或上百種花的「樹上的植物園」,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空中花園

「樹上的植物園」,當地人稱它為「空中花園」,是亞熱帶花卉中的一大奇觀。在熱帶雨林中,既有參天大樹,也有纖細小草。蘭科的石斛類、蕨類在樹幹上占據著最佳的生態位置,歲歲年年,繁衍後代。春夏之交,流蘇石斛、金釵石斛、鉤狀石斛、美花石斛、重唇石斛、細葉石斛、金弓石斛等等,還有多種石豆蘭,萬帶蘭開出一朵朵,一串串紅、黃、藍、白色的花。書帶藏、王冠蕨、鳥巢蕨、鹿角蕨、槲蕨、崖姜蕨抖出一簇簇綠綢,半附生的麒麟葉、獅子尾、石柑子則從地面爬上樹干,精巧的附生、半附生,共同組成了一座絢麗的「空中花園」。

在熱帶雨林中,有著種類繁多的附生植物,往往幾十、上百種的附生在古樹上、而古樹濃密的枝葉遮住了它們,人們只有在高高的望天樹上才能一睹其芳姿。這些植物象地面上的花園那樣,開著萬紫干紅的鮮花,美麗極了。其中最惹人喜愛的是吊籃花,花兒美而香,由於它喜陰怕曬,細小嬌嫩的根須無須多少泥土,於是便在潮濕的雨林中、在別的樹木上繁衍後代。這樣的「花園」不用人工培育,卻自然組合得精巧、別致,象金釵石斛、柱葉萬達蘭、虎頭蘭、流蘇貝母蘭、金石斛、密花石仙桃等,開放時都絢麗多姿。美麗的花朵,一串串,一簇簇,懸掛於它們附生的樹干枝間,即使老樹枯死了,它們依然是花紅葉茂。

雨林稠密的林冠往往也開有小小的「天窗」,形成較為溫暖的生境,野芭蕉、大野芋、海芋、冬葉等就生活在這樣的領地里。它們的葉片特別大,有的長達1—2m,寬達1m。

雨林最下層一些小的草本。喜高溫高濕和弱光,它們能反射熱量低的藍紫光,吸收熱量高的長波光,成為一種特有的生態適應,如秋海棠科、蕁麻科、竹芋科的一些花葉植物,在不同的光線,不同的角度下,其葉片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

閱讀全文

與印度古樹有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抖音超級火那個印尼歌曲叫什麼 瀏覽:281
義大利雞血石什麼價 瀏覽:772
驚奇隊長中國有多少人 瀏覽:996
英國貴族人吃什麼蛋糕 瀏覽:802
越南胡志明市有多少外來的中國人 瀏覽:158
義大利軟乳酪怎麼吃 瀏覽:97
印度話傻子怎麼說 瀏覽:362
有多少日本人想嫁給中國人 瀏覽:627
印尼語buah怎麼讀 瀏覽:625
只有番茄醬和黑胡椒醬怎麼拌義大利面 瀏覽:519
英國公爵爵位無後代怎麼辦 瀏覽:502
印度的音樂漢字怎麼哼 瀏覽:556
義大利留學去哪個城市好 瀏覽:268
英國塔橋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563
越南相當於中國哪個省的大小 瀏覽:551
如何評價越南小伙 瀏覽:381
中國房地產高價持續多久 瀏覽:695
驚喜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532
英國留學什麼年齡好 瀏覽:455
印度粗糖怎麼熬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