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為什麼有僧人

印度為什麼有僧人

發布時間:2022-05-28 13:59:10

A. 唐僧是中國和尚,為什麼在印度很出名

吳承恩寫出《西遊記》以後,成為古典小說四大名著,受到人們的喜愛,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可以說的家喻戶曉。到了六小齡童版西遊記電視劇問世以後,成為了全中國人民最喜愛的電視劇,唐僧也成了人人知道的大明星,直到現在,各個電視台還會經常重播,每次見到還都想看一會兒。

可是,大會開了十八天,所有人都是認真聽,認真記,沒有一個人敢於和玄奘辯論,也沒有提出什麼不同建議。大會閉幕後,戒日王賞賜黃金萬兩和其他好東西,都被玄奘拒絕了。從此以後,玄奘成為了全印度公認的佛教最高權威,創造了歷史。

B. 印度僧人為了修行,竟然78年來不吃不喝不排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我們從小就深知,堅持的力量有多麼重要,無論想要做成功某一目標,堅持一定是尤為關鍵。成功的道路是非常艱險,非常困難的,需要面臨著許許多多的挑戰。有一個印度男子,為了修行成功,修行路上也是付出了極大的努力,最終也成功了。他從13歲的時候就開始不進食,不排泄,如此的生活方式堅持了78年,讓人大為震驚。這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



皮拉拉德·傑尼 在眾多的印度苦行僧中,可謂是最出名的了,不僅修行結果不錯,自己也曾經成為網路紅人。但是由於印度媒體的過度吹捧,也斷送了傑尼的網紅道路。這樣看來實屬像極了小丑演戲。

C. 現在的印度有和尚嗎

當今印度的佛教徒,不足1%。
這些極為罕見的佛教徒,是從藏地,傳播過去的。信仰藏傳佛教。

印度最大的宗教是:印度教。是當今世界的第3大宗教。
印度的第2大宗教,是伊斯教。信仰安拉。

至於佛教,幾百年前,僧團就已經轉移到中國了。
中國是當今世界的,佛教中心。

D. 苦行僧是什麼意思印度為何有怎麼多苦行僧

苦行僧,印度特色。據說,在印度,有400-500萬人,男性占絕大多數,達90%。顧名思義,苦行,乃是通過吃苦證得正道,進入天堂。他們把人慾壓縮到極為簡陋的地步,只維持生存就行了。別看苦行僧們吃著常人難受的苦,實際上,他們之所以如此,是比普通人更「懶」。

E. 13世紀印度佛教就滅亡了,怎麼還有和尚

尼泊爾,西藏南部,也算佛教發源地。而且尼泊爾才是釋迦牟尼佛的誕生地,尼泊爾佛教和西藏佛教一直很興旺的。

F. 都說萬惡淫為首,為什麼印度有聖女侍奉僧人

那不是佛教的事情,只有皈依佛法僧三寶,修六和敬,嚴持戒律的出家人才能成為僧人。只有佛教內的才能稱為僧人。他們那個可能是印度教。

萬惡確實是淫為首。因為淫是六道輪回的源泉。有了淫慾才會有生,有生就有死。所以輪轉不停。也就遭受種種的苦。生老病死苦,貧窮愛恨苦,離愁冤會苦等等等等。。多的數不過來。

我這里有輪回的實證,輪回真實存在,六道也是存在的,也就是說,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真實存在,我們應該好好的修行佛法而出離三界,從此不再生死,得常樂我凈。永恆存在了。

現在的時期學習念佛法門是最為穩妥的,因為阿彌陀佛未成佛的時候發願,等他成佛的時候只要有眾生努力精進念誦他的佛名號,這個人臨終的時候就會得到阿彌陀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

從古至今,一直都有念佛人往生極樂,從未間斷,即使在現在,仍然很多很多。網上搜索念佛往生這樣的視頻非常多非常多。

G. 僧人為什麼叫做「和尚」

和尚」原來是從梵文這個字出來的,它的意思就是「師」。和尚本是一個尊稱,要有一定資格堪為人師的才能夠稱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稱的。這個稱呼並不限於男子,出家女眾有資格的也可以稱和尚。但是後來習俗上這個字被用為對一般出家人的稱呼,而且一般當作是男眾專用的名詞,這是和原來的字義不合的。

和,為三界統稱,尚,乃至高無上的意思,「和尚」之稱華藏世界只有釋迦能稱得,但後世確把比丘都稱為和尚了,也許是因為釋迦涅磐之後,在世比丘為世間第一福田的緣故吧。

和尚一詞,純由於西域語言的音轉而來,在印度,通稱世俗間的博士為「烏邪」,到了於闐國則稱和社或和□(Khosha),到了中國則譯成了和尚(見寄歸傳及秘藏記本)。所以在印度的外道也有和尚及和尚尼的(雜阿含卷九.二五三及二五五等。)

H. 印度的AghoriSadhus僧侶,跟其他僧侶有什麼不一樣

首先,他們是印度教的僧侶;其次,印度教的僧侶在種族姓氏中是特權階級。自然待遇好。
公元1000多年前,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大陸。

從事農業、畜牧業和商業等的普通雅利安人稱為吠舍,他們是種姓中的第三級。種姓中的最低等級是首陀羅,基本上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但也有少數貧困的雅利安人,從事手工業和農牧業,其中大多數是奴隸。

雖然,印度獨立了那麼多年了,但是種族姓氏依舊無法完全消除,根深蒂固。印度的僧侶作為婆羅門,待遇自然還是很高。

I. 為什麼世界上有和尚

「和尚」原來是從梵文這個字出來的,它的意思就是「師」。和尚本是一個尊稱,要有一定資格堪為人師的才能夠稱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稱的。這個稱呼並不限於男子,出家女眾有資格的也可以稱和尚。但是後來習俗上這個字被用為對一般出家人的稱呼,而且一般當作是男眾專用的名詞,這是和原來的字義不合的。

和,為三界統稱,尚,乃至高無上的意思,「和尚」之稱華藏世界只有釋迦能稱得,但後世確把比丘都稱為和尚了,也許是因為釋迦涅磐之後,在世比丘為世間第一福田的緣故吧。

和尚一詞,純由於西域語言的音轉而來,在印度,通稱世俗間的博士為「烏邪」,到了於闐國則稱和社或和□(Khosha),到了中國則譯成了和尚(見寄歸傳及秘藏記本)。所以在印度的外道也有和尚及和尚尼的(雜阿含卷九.二五三及二五五等。)

可見和尚一詞,並非佛教的專有名詞,但在佛教,確有它的根據,佛教的律藏,稱剃度師及傳戒師為鄔波馱耶( Upadhyaya),「和□」一詞,就是根據這個而來,「和尚」一詞,更是漢文的訛誤,最早見於漢文中的,可能是石勒崇信佛圖澄而號佛圖澄為「大和尚」。但在律中往往不用和尚,而用「和上」以別於流俗的訛誤,因為,依照鄔波馱耶的原意,應當譯為親教師,也唯有受了比丘戒十年以上,並且熟知比丘及比丘尼的二部大律之後,才有資格為人剃度、為人授戒、而被稱為鄔波馱耶。這既不同於印度俗稱博士的烏邪,更不同於中國誤傳的和尚──老僧是老和尚,小沙彌是小和尚,乃至阿毛阿狗恐怕長不大,也可取名叫和尚。

在佛教的律制中,初出家的,叫做沙彌(意思是勤加策勵,息惡行慈),生年滿二十歲,受了比丘戒,稱為比丘(意思是乞士──上乞佛法,下乞飲食。中國人誤傳為「德比孔丘,故稱比丘」,那也是笑話)。受了比丘戒的五年之內,不得做出家同道之師;五年之後,若已通曉戒律,始可以所學的特長作師,稱為軌范師,梵語叫做阿□梨耶,受人依止,教人習誦;到了十年之後,可作親教師;到了二十年之後,稱為上座;到了五十年以上,稱為耆宿長老。

為什麼和尚要剃光頭
凡是出家當和尚的人都要剃光頭發,這在佛教中叫做剃度。
公元前5世紀,在尼泊爾和印度交界的一個釋迦族部落里,王子喬達摩·翻達多離家修行,7年後覺悟成佛,開始在恆河流域布教,廣收門徒。佛教認為世界是虛幻的,人生是苦難的,只有斷除一切煩惱修行成佛,才能達到永恆的幸福。佛祖釋迦牟尼最初對迦葉等5人說法時,親手為他們剃去了頭發,表示接受他們做自己的弟子。和尚剃發有三重含義,一是按佛教的說法,頭發代表著人間的無數和煩惱和錯誤習氣,削掉了頭發就等於去除了煩惱和錯誤習氣;二是削掉頭發就等於去掉人間的驕傲怠慢之心;去除一切牽掛,一心一意修行。在我國古代,人們把頭發看得十分重要,認為頭發是從父母那裡得到的,必須保護好,不能有損害,否則是對父母的不敬。而佛教要求斷除這些無謂的親情牽掛;三是為了區別印度其他的教派教徒。當時的印度,教派林立。可人們一見到剃光頭的就知道是佛教徒了。後來剃頭就成了加入佛門的一種儀式。
佛教剛剛傳入中國時,其他儀式還沒有發展起來,所以只要剃掉頭發,披上類似袈裟的粗布衣服就可以當和尚了。

那叫戒疤,表示受過戒.也不是每年一個.是三個,六個,九個或十二個.
關於戒疤,請參考:
《談和尚頭頂上的戒疤》
有的和尚頭頂上有一些經香火燒灼而留下的疤痕,這是漢地佛教出家人的一種明顯的外在標志,於是很多人都誤認為凡和尚都要燒戒疤的。在一些搬演唐宋時代故事的電影或電視片里,出現在銀幕或屏幕上的和尚們都煞有介事地「燒」上了戒疤,凡稍有佛教歷史知識的人看了,都感到十分可笑。
其實,佛教是不興燒戒疤的,佛教的戒律中,並沒有在受教人頭頂上燒戒疤的規定。因此,除了漢地的和尚以外,世界各國和中國少數民族的和尚是看不到戒疤的;即使是中國漢族出家人,凡是在宋朝以前受戒的,頭頂上也不會出現戒疤。
元代初年,有一位志德和尚(1235—1322年)曾受到元朝皇帝世祖忽必烈的尊重。他在天禧寺主持傳戒時,規定受戒的人部必須用香火灼燒頭頂和手指,以顯示虔誠信佛的決心。這就是中國漢地僧人受戒時燒戒疤的開始。
1983年12月,中國佛教協會理事擴大會議作出了《關於漢族佛教寺廟剃度傳戒問題的決議》。該決議中說:受戒時在受戒人頭頂燒戒疤的做法「並非佛教原有的儀制,因有損身體健康,今後一律廢止」。從此以後,新受戒的漢族僧人,頭頂上再也不會有戒疤了。

所謂傳戒,就是佛教寺院召集志願出家為僧尼的人,設立戒壇,舉行授戒,使之成為正式僧尼。
從求戒者來說,出家為僧尼是要有許多條件的,比如個人志願、家庭同意、身無債務、五官端正等等,這在實際上未必都做得到,但佛教要求如此。有志於出家的人,先要和寺院取得聯系,在寺院中請求一位比丘作自己的「依止師」。通過全寺僧侶了解和同意,然後寺院就可以收留此人為弟子,為他剃除須發,授沙彌戒(共有十戒),這就叫做「沙彌」了。沙彌,也就是漢地一般俗稱的小和尚,其實,還算不得正式的和尚呢!沙彌在梵文里的原意是勤策、息慈,就是應當勤受師父策勵,息惡行慈。沙彌的年齡一般在七歲到二十歲之間。在這期間,他的「依止師」對他有教育和撫養的責任,年滿二十歲了,經過僧侶開會研究同意,召集十位大德長老,共同為他舉行授戒儀式,這次授戒叫比丘戒,戒條比起沙彌戒來就復雜多了,共有250條,成為正式僧人的條件也因此算是備足了,所以又叫具足戒。從此就取得了正式僧人的資格。受比丘戒滿五年後,才可以離開依止師,自己單獨修道。除了沙彌戒和比丘戒之外,最後還有一種菩薩戒,有10重戒、48輕戒,但這不是必須受的,根據自願。沙彌戒必須單獨授受,比丘戒允許三人以下同時授受。
燒戒疤的習俗,據說起源於元代,當時有位志德和尚受到元世祖的尊崇,他傳戒時,規定受戒者每人燃香於頭項,受沙彌戒的燃三柱香,受比丘戒的燃十二柱香,作為終身之誓。這樣一個小小的發明,後來居然悄悄地流傳開來,並且世代傳襲下來。這當然是一種殘害身體的陋習,是漢地佛教文化的小小的土特產。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到漢地佛教文化圈的一點特色,簡單地說,就是佛教發展到後期,「大眾信仰」比極少數思想家(佛學家)所構成的「精英文化」擁有強大得多的能量。發明燒香疤(俗稱「燙香洞」)的元僧志德根本算不得一個佛學家,但他的這個小發明,流傳之廣和深遠卻是慧能以後任何著名高僧的學說所不能比擬的。
和尚的戒疤就好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就是等級的表示。剛剃渡的小和尚在經過幾個月的新生訓練後,會參加一個簡單的小測驗,測驗及格後,廟里的老和尚會用線香幫他們點上僧侶生涯的第一顆戒疤,稱之為"清心"。然後在接下來的一、兩年內,如果表現良好,例如看鎖碼頻道不再流口水或是默寫金剛經時不再要左顧右盼,則有資格得到第二個戒疤:"樂福"。
一般而言,如果順利的話,廟里一些年長的老和尚大多可以擁有五、六個疤;而像少林寺、清真觀或龍發堂等重要寺廟的住持,則可能是有八或九個戒疤的[高級和尚]或是[特級和尚]。然而這第十個疤卻不是一般和尚所能擁有的,除了達摩祖師、六祖禪師以外,十個疤的[上帝級和尚]不超過五個。不光是頭上有,身有也可以有,比如說:手臂。
補充:除漢族外,其他民族僧人都沒有燒戒疤的規矩。這可能與《梵網經菩薩戒本》燃身供養之說有關。唐朝已有煉頂以艾燃頂的習俗,這個習俗形成普遍的制度,據說是在元代。當時異族統治者想藉以識別真假,防止抗拒法令的人民逃到僧眾裡面去。

J. 印度還有僧人嗎

佛教現在印度信的人很少,但僧人還是有的,印度當地的僧人基本是以南傳佛教的僧人居多,南傳佛教就是小乘佛教
但因為當初藏傳佛教各派大仁波切流亡到印度,在印度建寺院和佛學院,所以現在印度還有不少藏傳佛教的僧人,也稱大乘、金剛乘

閱讀全文

與印度為什麼有僧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噴氣機叫什麼名字 瀏覽:988
越南糯米進入中國要准備什麼 瀏覽:866
越南語怎麼寫最快 瀏覽:9
東莞中國移動號碼停用保號後多久 瀏覽:117
越南5月2日是什麼節 瀏覽:957
印尼哪裡有賣阿瑪尼 瀏覽:286
越南用什麼轉換插頭 瀏覽:356
伊朗什麼時候最美 瀏覽:101
印尼有什麼特產及產品 瀏覽:931
哪裡義大利面好 瀏覽:38
印尼同事來中國送什麼禮物好呢 瀏覽:756
義大利豎大拇指表示什麼 瀏覽:837
印度的經濟發展如何 瀏覽:581
中國移動cmcc是什麼 瀏覽:463
印度的軍事國防工業如何 瀏覽:648
一天之內如何成為一名英國人 瀏覽:981
開封去伊朗朝聖的人怎麼樣了 瀏覽:974
謝謝用印度語怎麼說中文 瀏覽:631
越南如何把葯寄往中國 瀏覽:594
中國移動積分怎麼得 瀏覽: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