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西方民族東進時為啥不進攻中國,而是去收拾印度
馬克思說過:「印度根本沒有歷史,至少是沒有為人所知的歷史。我們通常所說的它的歷史,不過是一個接著一個的入侵者的歷史。」要想攻打古代中國?好吧,希望他們的神靈能保佑他們先翻越幾百公里的興都庫什山脈,再趟過300多公里的瓦罕走廊,再爬過上百公里的冰達坂,經歷過以上這些世界公認的常年冰封的無人居住區後,恭喜,他們可以獲得與中國西北部游牧民族挑戰的機會了!沖破重重考驗後,要想與古代中原王朝對決,再走一年吧。
㈡ 外國人看中國:中國好還是印度好
我們在印度工作期間,結識了三個近兩三年來在中國留學後歸國的印度大學生。他們在中國的經歷和感受,不僅反映出兩國文化背景和國情的差異,也讓我們這些中國人看到了許多平時自己沒看到的地方。 「沒有原來想像的那麼好」 據我們的經驗,沒有去過中國的印度人對中國的概念和印象一般停留在20年前。他們認為,中國可能和印度差不多,有的地方甚至還不如印度;但到過中國的人大都會對中國的現狀大吃一驚,贊嘆不已。 可是當我們問印度大學生留學中國前後對中國的印象有什麼不同時,得到的回答卻是:「沒有原來想像的那麼好。」和他們接觸交談得多了,我們感到這種回答確實也有道理。第一,因為他們都是學中文的,出國前看過不少有關介紹中國的材料和圖片。這些資料展現的大都是精彩的一面。他們對中國的期望值太高,所以也就容易失望。第二,他們不像旅遊者和短期訪問團那樣走馬觀花,而是在中國學習生活了一年,容易看到事物的另一些方面。 三個印度大學生都先後在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學習過中文。中外學生在生活條件上的差別讓他們感到不可理解。外國留學生宿舍里有彩電和衛生間,沒有熄燈時間的規定。中國學生卻好幾個人擠在一個房間里,沒有電視,更沒有衛生間。中國學生在定時開放的公共浴室洗澡,那裡經常人滿為患。晚上10時半熄燈時間一到,中國學生宿舍樓的電閘就被拉了,許多學生有時候只好點著蠟燭看書。據這些印度大學生說,在印度的大學里,校方對外國留學生和本國學生在生活條件上絕對是一視同仁的。我們向他們解釋,中國人優待外國留學生是因為中國是禮儀之邦,有好客的傳統;對本國學生要求嚴格,是要培養他們守紀律和集體主義精神。盡管我們列出了一條條理由,他們還是對此難以接受。 在交談中,他們承認中國比印度的經濟發展快,一般人的生活水平比印度高。但他們認為,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在中國卻越來越少了。說到這里,留學生巫莎講述了她在北京的一次經歷。有一次,她擠公共汽車,腳被車門夾住了,非常疼。她大叫「停車!開門!」卻沒有人理睬。我們說:「人家可能聽不懂你的話。」她說:「我說的是中文呀。」最後,車門終於松開了,她才拔出腳。她說:「我疼得在一邊哭,車上那麼多人,卻沒有一個人來安慰我。」我們向她解釋說,北京的公共汽車上,白天一般多為外地人,再加上你又是個外國姑娘,別人不好表示什麼。她卻說:「這事要是發生在我們國家,決不會是這樣的。」 「我是印度人,當然說印度好」 三個印度學生很喜歡中國,都給自己起了個好聽的中國名字,但還是一眼就能看出他們是外國人。他們在中國被問得最多,也最令他們尷尬和難以回答的問題就是:「你認為中國好還是印度好?」 何葉捷是個心直口快的小夥子,有一次,他在北京坐計程車,當司機知道他是印度人後,張口就問:「你說印度好還是中國好?」 他想了想,老老實實地回答說:「我是印度人,當然說印度好。」 「那你干嗎還來中國?」對方一副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架勢。 「我來中國就是想看看你。」小何情急之下,只好以幽默的方式作答。 說起「好客」,小何的感受特別深。他說,中國人,特別是偏遠鄉村農民的熱情好客,給他留下了難忘的記憶。有一次,一個來自河北農村的同學請他到家裡過春節。他同大家一起貼春聯、放鞭炮、包餃子,同學的母親把家裡最好吃的東西拿出來給他吃。他在同學家裡住了好幾天,感到像在自己家裡一樣,十分開心。 傳統的東西不可丟 印度和中國一樣,具有古老的傳統文化。在中國呆得久了,印度學生們發現中國在「現代」的同時丟掉了不少傳統的東西。在這一點上,印度比中國做的要好。就拿服飾來說,印度婦女穿的沙麗、庫魯達等,這些漂亮的傳統服裝一直到現在都非常流行。而中國婦女傳統的服裝,一般只能在舞台上或隆重慶典上才能看到。他們說,去年的APEC上海會議後,中式服裝開始悄悄地流行起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可喜的變化。(李文雲 李建國)
㈢ 古代西方人東進的時候,為何選擇攻列印度而不是中國
因為路途遙遠,而且還要經過很多地形復雜的地區,而且途中還要經過其他國家,所以對西方國家來說,到達中國就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
1、西方距離我們國家路途遙遠,中間勢必會與其他國家發生沖突。西方國家距離我們國家路途是很遠的,路上有沙漠、高原等各種地形的存在,而且中間還有許多其他的國家,所以,即使他們想攻打我們國家,中間的這些各種問題也能把他們給勸退了,想要克服這些問題實在是太困難了。
綜上,古代西方東進的時候不選擇中國主要就是路途遙遠,地形復雜,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那個時候打我們國家,我覺得他們真的打不過。
㈣ 西方人為什麼更偏愛印度而這么愛找中國的茬
印度被英國殖民幾百年,很多地方都被西方化了,比如英國官方語言是英語,國家制度也是西方認為最好民主選舉制度(雖然印度的選舉制度有些混亂),而印度的國力對西方還夠不成威脅,重要的是印度主動投入西方懷抱又與中國對抗,這是西方對付中國一個對付中國很重要的棋子;我國就不同了,我國的文化、思想、價值觀、國家制度都與西方有較大差別,而這幾十年國家經濟也取得了很大成就,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於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於我國的變化一時轉不過彎來,他們的思想還停留在中國是貧窮、愚昧、落後、野蠻的國家,我國強大了,西方還不適應,尤其美國看到我國的發展,更是把我國當做最大的潛在敵人,現在更是看做競爭對手來看待,他們不希望中國強大,於是想方設法遏制阻撓中國的崛起。
㈤ 為什麼中國人都喜歡去日本旅遊,而日本人卻更喜歡去印度旅遊
因為日本的旅遊配套設施完善,並且旅遊景點符合中國人的需求,而印度的很多民間故事都是出現在日本人的流行小說裡面,從而也讓日本人更想要去了解印度背後的故事,促進小說業發展。因此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人喜歡去日本旅遊,而日本人更喜歡去印度旅遊。
如果一個人愛上了一座城,盡管距離再遠都不成問題。中國去日本跨了一個國度,而日本到印度也跨了一個國度,但是這並不能成為旅遊者外出旅遊的阻礙。
㈥ 美國人、英國人等外國人為什麼喜歡去印度旅遊
它們不光喜歡去印度,也喜歡來中國。
喜歡去印度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印度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國,
他們也說英語,去印度旅遊語言障礙少。
希望可以幫到您,感謝您的採納!
㈦ 為什麼很多印度人都來中國旅遊
事實上,來中國旅遊的外國遊客中印度佔比並不高。在國人印象中,印度是個臟亂差的國度,雖然在經濟方面是後起之秀,但社會治安、民俗習慣等方面實在不敢恭維。出境游時,印度也基本被排除在必游清單裡面,與之相對應的是印度來中國旅行留學的人數逐年上升,但事實上印度出境游佔比最高的前幾名中並沒有中國,他們更傾向於去泰國這樣的國家。
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自帶的神秘面紗也吸引了不少遊客。
還有一點,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出境游肯定會選擇性價比最高的,中國與印度相鄰,肯定要比去更遠的歐美國家劃算。即便如此,來中國旅遊的印度人仍然算不上太多。
㈧ 為什麼很多外國人特別嚮往來中國,尤其是印度人
中國歷來是禮儀之邦,是一片富饒之地。也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禮貌是中國人的好品質。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增強,科技軍事實力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選擇去中國旅遊,探索中國的奧秘,學習中國文化。今天,越來越多的印度女孩來到中國。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不想回到中國。為什麼?
在中國,女孩的地位就很厲害了。男人也很尊重女人。許多印度女性在來中國旅遊後都不願意離開。由於強大而富有的祖國,我們自己的安全得到保證,女人也有多種改變命運的機會,和男人是平等的。所以才會有這么多印度女孩想大喊-我愛你中國!
㈨ 為什麼西方工業轉移一開始都跑來中國,而不是去印度東南亞什麼地方
很簡單,工業的基礎是什麼?
1、足夠的受過教育的人口,印度缺乏的就是這個,沒有足夠的技工隊伍,設備根本運轉不起來
2、合格的基礎設施,要是你那裡不通電,不通路,設備一天運轉時間不能超過10個小時,東西就是廢鐵一堆,沒人來投資
3、足夠的配套企業,否則壞了個齒輪都要等到從歐洲訂購,你這個企業也別開了
中國雖然落後,但這些東西都是齊備的
反過來,印度到現在都沒解決這些問題
㈩ 為何來中國旅遊的外國人比如印度的外國人還多
早在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國外旅行者的足跡就跨變了祖國的大江南北,那個時候國內旅行者還處在對各地深度旅遊陌生的階段。如今旅遊行業繁華發達,國內旅行者偏向於國外跟團游,而國外的旅行者則是更偏向於探索中國進行深度體驗游學旅遊。因為中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地域文化豐富,因此在他們看來,這些神秘的地方具有吸引力。縱觀看來,國外旅行者來中國旅遊,一是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品牌的確是得到了提升,各方面開放便利的結果,二是本身中國的旅遊資源吸引人,未來,這種趨勢還會依舊大漲,因為作為旅遊服務者,應該通力合作打造自己的品牌,做好服務,做可持續旅遊,帶動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