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玄奘如何去的印度

玄奘如何去的印度

發布時間:2022-05-29 21:27:09

A. 西天取經上大路的玄奘,沿著絲綢之路遠赴印度途中有哪些故事

一提起玄奘法師,一般人們都會想到《西遊記》中那位膽怯懦弱、人妖不分、是非難辨的糊塗和尚。其實這僅僅是作者的虛構,就歷史上真實的玄奘而言,對其形象未免過於歪曲。史實記載的玄奘法師,不僅精通佛法,虔心求學,而且膽識過人,是位大智大勇的高僧。
一、 大智大勇降逆徒
玄奘離開長安,到了瓜州,先是被李昌捉住,後因李昌是信佛之人,所以把玄奘放了,玄奘被放之後,去一座廟里求佛,偶然遇到一名胡人,名叫石磐陀,希望請高僧為他受戒,讓他成為居士,於是就請玄奘幫他受戒。當他得知玄奘要遠赴印度求法,心中十分敬仰,發誓要幫助玄奘,隨師父前往印度。
但經過幾天的日夜兼程,石磐陀怕玄奘在五峰被擒而把他供出來(在當時協助偷渡過境是死罪),怕惹來殺身之禍,竟產生了殺師叛逃的惡念。一天夜晚玄奘剛躺下睡覺,發覺有人正向他走來,定睛一看,正是石磐陀,石磐陀抽出刀,向他逼近,走過來,又返回,又走過來,又返回,玄奘知道他已經動了殺機。此刻,不論是厲聲斥責,還是乞求饒命,都會激起石磐陀的殺心。於是玄奘靜靜地坐著,閉目不視。見此情景,石磐陀竟不敢下手,徘徊良久終於還刀入鞘。 到了第二天早晨,石磐陀終於承認了。於是玄奘送石磐陀了一匹駿馬,自己帶著老胡人送的瘦老赤馬走向五峰。

B. 關於唐朝玄奘法師西去取經的故事

玄奘法師西去取經的故事:

鑒於法相學形成北方地論學、南方攝論學的差異,如何融合二者,成為玄獎思考解決的問題。武德九年,此時適逢天竺僧波頗抵長安。

玄奘得聞印度戒賢於那爛陀寺講授《瑜加論》總攝三乘之說,於是發願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譯,以求統一中國佛學思想的分歧。

貞觀元年玄奘結侶陳表,請允西行求法。但未獲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決心已定,乃冒越憲章,私往天竺,長途跋涉五萬余里。

唐太宗貞觀二年,二十九歲的玄奘,玄獎為究竟瑜伽唯識學,始道途西行。在途中經蘭州到涼州,繼晝伏夜行,至瓜州。

再經玉門關,越過五烽,渡流沙,備嘗艱苦,抵達伊吾,至高昌國。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禮遇。後經屈支、凌山、碎葉城。

迦畢試國、赤建國、颯秣建國、蔥嶺、鐵門。到達貨羅國故地。南下經縛喝國、揭職國、大雪山、梵衍那國、犍雙羅國、烏伏那國,到達迦濕彌羅國,行程13800餘里。

(2)玄奘如何去的印度擴展閱讀:

公元643年,玄奘載譽啟程回國,並將657部佛經帶回中土。貞觀十九年正月,玄奘到達長安。這時,唐太宗為了遼東戰役,已駐蹕洛陽。

太宗得知他回國,立即詔令在洛陽接見他。玄奘奉詔匆忙上路,當月二十二日啟程,二月初一在洛陽紫微城儀鸞殿受到唐太宗接見。

唐太宗深感欣慰,與玄奘並坐問道:「法師當年西去取經為什麼不報道朝廷得知」,玄奘說:「玄奘當去之時以再三表奏。但誠願微淺朝廷不蒙允許。

無任慕道之至乃輒私行。專擅之罪唯深慚懼。」太宗說:「法師出家後與世俗了斷,所以能委命求法惠利蒼生。

玄奘從印度及中亞地區帶回國的梵筴佛典非常豐富,共526筴、657部,對佛教原典文獻的研究有很大的幫助。

C. 玄奘是不是第一個去印度取經的

《西遊記》中的唐信誠實善良,他一心向佛,為了去西天取得真經,他不怕千難萬險,信念堅定,但心慈的他卻又屢遭危險,常常陷入困境而不能自救,因為總是輕信他人,因此也會顯得有點膽小迂腐,並且鑒別能力很差。事實上,《西遊記》中的唐信在歷史中是有原型人物的,他就是唐代的玄奘大師,玄奘是中國乃至世界佛教的一大功臣,他也是我國古代所有西行求法高僧中成就最高,並最有影響力的大師。既然說他是唐他的原形,那他很可能也是中國第一個去西天取經的人,但對於這一猜測,後人有很多自己不同的看法。

古書記載
一些人根據古書記載,堅持認為玄奘就是第一個去西天取經的人,因為史書中明確地記載了玄奘的取經歷程。出家後的玄奘鑽研佛經,他訪遍了佛教名師,但因感到各派學說存在很多分歧,多年來在各地的所聞異說差別很大,特別是當時流行的攝論宗、地論宗兩家有關法相之說有許多相違之處,因此他渴望得到總賅三乘學說的《瑜伽師地論》,希望能以此融會貫通一切,於是玄奘決心前往印度求法,但因得不到唐朝發放的過所(類似今天的護照),所以始終未能如願以償。公元629年,玄奘毅然決定由長安出發,子身一人穿行過沙漠,冒險前往天竺,他經過姑藏(今甘肅武威),走過敦煌,又穿越今天的新疆和中亞等地,在歷經艱險後,功夫不負有心人,玄奘終於到達印度。玄奘在印度跟隨並請教了許多著名的高僧,他巡遊了各方佛教聖地和學府,在那裡他學習並鑽研了大量的佛教著作,公元645年,他才返回長安,玄奘一個人整整行走了17年,他走過的路程長達兩萬五千千米,歷經一百多個國家,可以說,這樣的取經傳奇經歷在中國佛學史上史無前例。玄奘從印度回來時帶回了大量的梵文經典著作,他還將其在印度中亞地區的所見所聞及其感受寫成一本書,名為《大唐西域記》,在書中他詳細地介紹了印度各地奇異的風土人情和那裡的宗教盛衰史。《大唐西域記》不僅為後人研究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它也為今天的人們提供了重要的考古依據。如此說來,玄奘有著如此詳細的行程記錄,並且又被史書明確記載,這樣的高僧很有可能就是第一個去西天取經的。

另類觀點
同時,也有很多人反對這樣的觀點,他們認為玄奘不會是第一個去西天取經的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我國的佛教教義里,「西天」包含的意思是指真理存在的終極世界。佛教最初在印度恆河創立後,很快便向周邊的國家傳播,而佛教真正傳入我國,是從漢代的張騫出西域開始。絲綢之路的開通加快了佛教的傳入。根據史書記載,最初來到中國的傳教者,並不是印度僧,而是以篤信佛教的中亞各國的西域僧侶為主。北大學者季羨林先生曾對此有過詳細的考證,最終證明,漢地最早的佛經並不是直接從梵文翻譯過來的,而是經過中亞古代語言轉譯過來的,並且由於在中國所翻譯出的經典大都是西域僧侶口譯過來的,完全按照西域自身的思想和語言習慣,這使得中國人接受起來很困難,更重要的是,這也使得佛經失了本真,教徒在鑽研時常常會發現其中很多地方都是自相矛盾的。在佛教盛行後,很多佛教徒都想去改變佛經失真的狀況,和玄奘一樣,他們決定西行求法,以此獲得中國與外國更多的佛教交流。在佛教盛行的西晉和唐代,這樣西行求法的人絡繹不絕,人數十分多,單據義凈大師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中所列的人數就在60人左右。不過,在當時生產力水平低下並且交通也極不便捷的情況下,從我國內地出發到印度無論是走陸路還是行海路,都不是一次容易完成的征程,至少要花費十年的時間,並且在途中還要經受千辛萬苦,基至可能會付出生命的代價。在我國佛教史傳的記載中,在前仆後繼的求法高僧中,到達目的地或學成而歸的人數量並不多,但這樣看來,玄奘大師只是這些幸運的少數人中最成功的一位,但這並不能證明他就是第一個去西天取經的人。

真正的第一人
如果說玄奘不是第一個去西天取經的人,那麼,第一個去西天取經的人又會是誰呢?根據現存史料,很多人都認為最早西行求法的人應該是三國時代的朱士行。朱士行是三國時期的魏國僧人,他在少年時便出家了,入寺後埋首研讀經典,在他鑽研《道行般若經》時,發現裡面有很多口譯的經文並不順暢,很難理解並且還有多處已被刪減,於是他決定去西域尋找原本。朱士行歷經艱險,用了近二十年,終於找到原本梵文的《放光般若經》,他本想立刻將自己安好的經文運回中國,卻受到了當地學徒的阻撓,沒有辦法,只能由其弟子們送回洛陽,而朱士行卻終身未能返回漢地,在他80歲的時候病死在那裡。

這么多年來,關於誰是第一個去西天取經的人的爭辯一直都沒有定論。但不可否認的是,不論誰是第一人,這些西行求法的高僧都為我國佛教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他們不畏艱險、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當今的我們學習。

D. 玄奘為何要去印度取經

原因:鑒於法相學形成北方地論學、南方攝論學的差異,如何融合二者,成為玄獎思考解決的問題。武德九年(626年),此時適逢天竺僧波頗抵長安,玄奘得聞印度戒賢於那爛陀寺講授《瑜加論》總攝三乘之說,於是發願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譯,以求統一中國佛學思想的分歧。

貞觀元年(627年)玄奘結侶陳表,請允西行求法。但未獲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決心已定,乃「冒越憲章,私往天竺」,長途跋涉五萬余里。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二十九歲的玄奘,玄獎為究竟瑜伽唯識學,始道途西行。

(4)玄奘如何去的印度擴展閱讀:

《玄奘西遊記》之一《玄奘身世》

唐僧師徒四人上西天取經的故事幾乎人人都知道,但與孫悟空、豬八戒、沙僧這三個徒弟不同的是,唐僧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是唐朝時一個偉大的僧人,號稱玄奘法師。他徒步十多萬公里,歷時十七年,遠赴印度取經。玄奘的西行之路,被現代人認為是一條由信念、堅持和智慧澆鑄而成的求知之路。享有如此贊譽的玄奘,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他的身世又是如何的呢?

在《西遊記》中,對玄奘身世的描寫充滿了傳奇的色彩,《西遊記》第十一回寫到玄奘時,有一段話:轉托塵凡苦受磨,降生世俗遭羅網,投胎落地就逢凶,未出之前臨惡黨,父是海州陳狀元,外公總管當朝長。可見玄奘的父親是狀元,外公是當朝丞相。玄奘的父親經歷了金榜題名,洞房花燭的喜悅,又遭遇了月黑殺人,拋屍江底的慘劇,使玄奘尚未出生就開始歷經磨難。

《西遊記》中對玄奘的描寫可有依據?歷史中真實的玄奘是一個什麼樣的身世呢?是什麼樣的人生經歷,使他敢於徒步往返17年,遠去西天取經?

根據歷史的真實記載,玄奘的確是出生於一個名門望族,祖上出了很多高官,但是到了他父親這一輩,陳家從高級幹部降到了縣令。玄奘的母親姓宋,是洛州長史之女,跟當朝宰要相差得很遠了,但也是官宦人家的小姐。關於玄奘出生的時間,因為我們知道《西遊記》講的是貞觀十三年海州陳狀元娶了殷小姐,就算當年懷孕當年生子,那麼照這么說,玄奘法師應該生在貞觀十三年,這個是錯的。

玄奘的出生年月,在歷史上是需要一番考證能考出來的,除了《舊唐書》的本傳以外,基本都說他是唐高宗的麟德元年,也就是公元的664年,玄奘去世。一般認為玄奘是生活了65個春秋,那麼一推,玄奘就是生在公元600年。

《西遊記》中寫到,玄奘的父親是新科狀元郎,母親是當朝宰相之女,玄奘的父母新婚之後,都遇到了什麼樣的事情?怎麼會使自己的孩子歷經磨難呢?按照《附錄》里的說法,唐太宗授予陳狀元江州州主的官,叫他即刻上任。誰知道,這一走就走出一段天大的禍事來。賊人劉洪把陳狀元推入江中,拿了陳光蕊的官憑,也就是當官的憑證,帶著殷小姐居然就到江州去上任了。

E. 唐玄奘怎麼知道去印度取經的路線在路上是否迷路過

《西遊記》之中,唐三藏西去天竺取經,路途十分的遙遠。而在古代,並沒有現如今這么發達的科技,在出門的時候沒有GPS為他導航,那麼,唐玄奘是怎麼知道去印度取經的路線的?在路上是否迷路過?在歷史中,唐玄奘並不知道佛教的發源地是印度,但是卻知道佛教是由西域傳入中國的,所以,就一直一路向西而行。

唐玄奘可以說是十分偉大的僧人,是他歷經十七年的艱苦,才將佛教經典傳入我國,也成就了佛教自那而後的發展。雖然寫出來只是寥寥幾筆,但是,十七年所經歷的艱辛可想而知,我們應當向這一執著而具有強大毅力的人致敬。

F. 唐玄宗去印度取經為何不走海路,而是選擇不遠萬里的繞道西域

這是我們站在時代之上,以現代眼光看古代所產生的的時間差。如今的地球,儼然已經成為地球村,就算是一個沒出過國門,甚至不會使用網路的人而言,用一個地球儀也能計算和比較出地球任何兩點之間最短路徑(不算航空)。但這對玄奘法師取經的年代而言,不現實。

我們再假設一下,如果當時有能夠航行的海路,選擇海路也還有一個時間上的問題。從長安西行,出嘉峪關就是去西天之路了,而若是走海路,玄奘法師先要抵達沿海,不論是從福建沿海還是從廣東沿海離境,自長安出發所需時日不少。而出海之後,同樣需要「繞行」才能抵達印度半島,路程相比陸路,只長不短。從時間考量上而言,也是一個不合理的地方。

G. 唐玄奘去西天取經走過的詳細路線是怎樣的

取經路線如下:

長安(今陝西西安)——秦州(今甘肅天水)——蘭州——涼州(今甘肅武威)——瓜州(今甘肅安西縣東南)——玉門關——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今新疆吐魯番)——阿耆尼國(今新疆焉耆)——屈支國(今新疆庫車)——跋逯迦國(今新疆阿克蘇)——凌山(今天山穆蘇爾嶺)——大清池(今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素葉城(即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西南)——昭武九姓七國(都在今烏茲別克境內)——鐵門(烏茲別克南部茲嘎拉山口)——今阿富汗北境——大雪山(今興都庫什山)——今阿富汗貝格拉姆——巴基斯坦白沙瓦城——印度

拓展資料:

西天取經是指《西遊記》中的傳奇歷險故事,西天取經描寫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小白龍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傳奇歷險故事。

歷史

西天是指印度,因為古代交通不發達,人們以為印度已經是天的西邊了。唐僧取經是歷史上一件真實的事。大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3年(629年),年僅29歲的青年和尚玄奘帶領一個弟子離開京城長安,到天竺(印度)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

過高昌國時,那裡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國王見他們是從大唐來的和尚,非常高興,願封他們為護國法師,加上黃金百兩、駿馬千匹。弟子動搖了,最後留在了高昌國,而玄奘偷溜了出來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國士兵截住。沒想到他們是前來護送玄奘西去取經的。士兵送給玄奘一匹白馬和一些文書,玄奘感激不已。

他向王宮方向拜了幾拜,就騎馬西去了。玄奘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他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並從天竺帶回諸多經書,為中國的佛教發展做出貢獻。貞觀20年(646年),47歲的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經書657部。

而在中國老百姓印象中, 《西遊記》中的唐僧(玄奘)似乎是西天取經第一人。 有學者指出,其實東北和尚曇無竭一行25人, 早在公元420年就從幽州龍城(現遼寧省朝陽市)出發西行取經。 這比唐僧西天取經足足要早209年。

他們途經今天的青海、甘肅、新疆等地,翻越雪山大漠、絕壁深淵, 最終到達如今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多個佛寺修行。 西行取經的25名東北和尚中,有12人墜崖而亡,有8人中途餓死,最終只剩下曇無竭等5人返回中國, 帶回並翻譯了《觀世音受記經》一部。

H. 玄奘赴印度求法經過哪些地區

貞觀元年(627,另有貞觀二年、三年說),玄奘從長安出發,經涼州(今甘肅武威),違反當時出關禁令,偷越玉門關,孤身穿越沙磧,歷盡艱辛,到達高昌,而後取道焉耆。龜茲,越凌山,經粟特(見昭武九姓)諸國境,過鐵門(今烏茲別克布茲嘎拉山口),人吐火羅(今阿富汗北部)國境,而後沿今巴基斯坦北部,過克什米爾,入北印度。他在印度各處游歷,到過尼泊爾南部,轉而巡禮佛教的六大聖地。

與玄奘如何去的印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瑞士人拜訪英國總是抱怨什麼 瀏覽:286
中國還有哪個地區有疫情 瀏覽:5
中國電建為什麼不漲 瀏覽:822
英國作業滿分5分得b多少分 瀏覽:438
伊朗佔世界石油出口總量的多少 瀏覽:293
伊朗怎麼上油輪 瀏覽:821
印度什麼時候朝聖 瀏覽:18
賽爾維亞到中國飛機票多少錢 瀏覽:936
舊中國足球協會成立於多少年 瀏覽:859
阿聯酋與伊朗之間是什麼 瀏覽:252
義大利國家有哪些國家的 瀏覽:52
中國共有鄰國多少個 瀏覽:893
印尼有多少華人華僑華裔 瀏覽:325
美國制裁伊朗給伊朗帶來了什麼 瀏覽:821
結合所見所想如何理解中國精神 瀏覽:704
中國最大的宅院是哪個 瀏覽:359
一千萬越南盾什麼生活水平 瀏覽:576
印尼gdp為什麼這么高 瀏覽:357
英國進入中國的關稅是多少 瀏覽:863
中國哪裡可以賽車 瀏覽: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