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同樣都是文明古國,為什麼古印度相對其他國家容易被征服呢
從印度的歷史長河看,印度對於外來入侵基本上都沒有抵抗,而且很多外來民族一旦踏上了印度的土地,就立馬可以站穩腳跟。比如英國來到印度以後,很輕易的佔領了印度,而這在其他國家想要順利佔領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3個因素由印度人的戰鬥力決定的。從歷史可以看得出來,熱帶地區人的戰鬥力都不強,世界上強的戰斗民族都處於溫帶和寒帶。而印度天氣炎熱,種族比較懶散,所以他們的戰鬥力也是很小的。缺乏抵抗意識,也缺乏戰斗能力,因此這是最關鍵的一個原因。因為打不過侵略者,所以他們容易被侵略,也只能被侵略者蹂躪了。
㈡ 歷史上的印度屢次被外族征服的原因有哪些
因為當時的印度條件非常差,而且印度的人民非常不團結,而且印度的生活狀態非常不好,印度也非常的貧窮,印度的政府對人民也不是特別好,再加上印度的軍事條件不是特別好,所以才會一直被外族所征服。
㈢ 印度在過去為何數次被外族入侵
印度之所以這么拉跨的原因就是它到現在還在信仰印度教,或者說宗教。
㈣ 獨立後的印度為什麼一直侵略自己的鄰居
印度,這一古老的國度,古印度文明被譽為四大文明之一,記得第一次知道印度這個名字,就是小學課本上介紹四大文明時了解的。
在不少人眼中,一聽到印度,就會想到火車的掛票、閱兵時奇特高超的摩托車“表演隊”、女性地位非常低、種姓歧視等。
印度真的只是落後嗎?最近幾年,印度經濟也保持著高速增長,但為什麼在網路上看到的不少視頻,印度印象仍然不好呢?
印度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國度?作為南亞大國,為何對周邊鄰居如此不友好?如果詳細了解印度文明歷程,也許會漸明其中意。
文明之殤帶來的不安:曾經總被欺負的國度,成為欺負別人的國家
印度在幾千年中屢次遭到侵略,印度文明傷痕累累,但是,當印度從英國殖民者手中獨立後,又走向了欺負周邊國家的道路。
1.獨立後的宿敵,印巴之間的恩恩怨怨。
印巴分治後,始終不和睦,摩擦不斷,並先後在1948年、1965年和1971年爆發了全面戰爭,雙方在戰爭中遭到很大損失。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爭端,既有國界、尤其是克什米爾的爭端,又有歷史上長期以來的宗教矛盾: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矛盾。
2.地區霸權主義,吞並錫金,控制不丹,影響尼泊爾。
印度在獨立後,繼承了原先英國殖民者對北方小國的控制,派兵控制錫金、不丹,在1975年的時候,正式吞並錫金。
㈤ 為何歷史上印度頻繁遭到入侵,而我國卻幾乎沒有
回望印度歷史,基本上是一部被外族入侵的歷史,從雅利安人入侵開始,波斯人、馬其頓人、大月氏、突厥、阿拉伯人、帖木兒蒙古人、葡萄牙人、英國人等都曾入侵過印度,據不完全的統計,印度歷史上有三十多次被外族征服的記錄。相比於中國,印度則實在令人驚嘆,況且即便被入侵,中國能將他們同化。
其實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不外乎下面幾個:
1.地理位置
眾所周知,中國位於亞洲東部,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背靠亞洲廣袤的荒漠腹地,背面是人煙稀少且冬季寒冷的大草原,南面也是也是與海洋相連,西南方向不是廣袤危險的熱帶雨林就是高聳入雲的高大山脈,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幾乎是與世隔絕,試問有誰願意冒著還在路上就失去生命的危險來入侵一個未知的地方?而印度雖然是半島,且北靠青藏高原,但別忘了它西北角的缺口,而且離西亞歐洲都比較近,西亞中亞歐洲人到達印度附近後可以說長驅直入,而且印度的特殊地理位置,新航路開辟時殖民者從歐洲來到達亞洲的第一站就能到印度,入侵它是必然的是。
印度種姓制度
4.其他原因
中國自身的強大,從秦朝的大一統開始中國國力就一直很強,西方也認識到差距;另外西方入侵中國必須跨過中國北方游牧民族,北方的游牧民族也非常的強大,從匈奴到突厥再到蒙古帝國,哪個都是向西擴張。而且受到我國的文化影響,游牧民族在戰術還是武器,在古代的時候都要比西方強大。而印度周邊不具有這樣的條件。
㈥ 印度在歷史上被征服過幾次
印度的歷史就是一次次被外族蹂躪的血淚史。
(藍紫色區域為嚈噠帝國)
五,穆斯林的入侵。
1,馬默德於998年繼位,成為突厥人在阿富汗建立的伽色尼王朝蘇丹。998年到1030年,統治了南從印度洋北到阿姆河流域的廣大地區。
1001年後,馬默德蘇丹在26年間17次遠征印度,他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對印度佛教大肆摧毀。
㈦ 作為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為何那麼容易入侵和征服
現在的印度與古印度基本沒有多少關聯。印度半島上之前大大小小有很多國家的,加之沒有一個統一的、高度的中央集權政府,都是由鬆散的聯邦組合而成,內部凝聚力不強,很容易被人各個擊破。還有就是印度只能產生甘地而出不了始皇帝。
㈧ 印度為何一直被侵略,卻從來沒贏過
印度為什麼會一直被侵略卻從來沒贏過,這個問題就要追溯到兩個世紀以前,
我們都知道印度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在。17世紀左右,英國在印度建立了東大不列顛王國把印度作為自己在東方的殖民地進行生產鏈低端的勞動。印度為什麼一直會被外國的侵略者進行侵略並且從來沒有贏過的原因如下:
其三。印度這個國家非常的落後,我們知道他是農業文明為基礎。也是把文明古國之一,但是印度國內的軍事力量政治力量都非常的薄弱,國家比較落後,所以在面對外來的入侵者的時候就會表現得非常的軟弱。
㈨ 中代印度為何經常處於四分五裂的局面,或者被外族長期統治
因為歷史上的印度被其他國家視為「軟柿子」,強國為了增加自己的地位,總喜歡侵略一些弱國。
因為印度比較窮,兵力薄弱,而且印度有大量的財富,其他地區很容易覬覦。他們想為自己獲得印度的財富。
地形和資源豐富。印度半島,幾乎是一個馬平川,缺少一個緩沖區。北方山區一旦被突破,後方平原沒有危險,沒有迴旋餘地。熱帶季風氣候,以及三面環海的特點,也讓外來移民更容易在這里生活。2.印度的文化建設不夠。很少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和作品不能形成深遠的凝聚力。況且印度的宗教太成功了,還不成熟,人們更聽天由命。在這些人的心目中,幾乎沒有什麼歷史情節,誰都可以管。他們也覺得冷漠,缺乏擰成一股繩的向心力。3.侵略者的實力太強了。從中亞到印度的入侵者,很多都很絕望,很絕望。印度地方城邦戰鬥力不強,四分五裂。外人往往可以不經意地以數萬大軍分而治之,建立一個偉大的王朝。
印度之所以經常受到外國人的攻擊,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印度西北部存在地理上的「缺陷」;第二,印度位於東西方文明碰撞的邊緣;第三,印度的分散統治導致印度沒有強大的凝聚力來對抗外敵入侵。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具體情況。第一,印度西北部存在地理上的「缺陷」。文明在形成的初始階段是脆弱的。此時閉環的地理環境有利於保護文明的發展。沒有地理環境的阻隔,即使產生了先進的文明,也有可能被落後的文明淘汰。在歷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中,古巴比倫文明是最脆弱的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雖然在地理上是分離的,但卻有著「致命的缺陷」。其中,古埃及東北部與外界相連,也是外敵入侵的重要突破口。古印度的南面是大海,東面是鬱郁蔥蔥的雨林,北面是高大的喜馬拉雅山,但西北角的缺口卻有著嚴重的「缺陷」。印度西北部致命的地理「缺陷」導致印度在歷史上多次被入侵。大部分外來者沿著西北的這個缺口進入印度,征服了印度。比如摧毀古印度文明的雅利安人,比如亞歷山大的入侵,還有蒙古人的入侵等等,基本都是沿著這個地理縫隙進入印度的。第二,印度處於東西方文明碰撞的邊緣。除了地理上的缺陷,印度還經常遭受外敵入侵。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也讓印度經常遭受外來入侵,那就是印度處於東西方文明碰撞的邊緣。在東方文明中,中原的農耕文明經常與北方的草原文明發生沖突。北方的草原文明一旦被中原的農耕文明打敗,就會選擇融入中原文明或者西遷選擇新的生活地點。比如戰敗後的大月氏,比如戰敗後的匈奴,還有蒙古人,戰敗後有的選擇西遷,有的選擇繼續西遷,有的在中亞分道揚鑣後選擇南下。在西方文明中,一旦強大了,也選擇了東征,比如歷史上的亞歷山大東征,比如西亞的阿拉伯帝國和波斯帝國。他們強大起來之後,印度也遭殃了。印度處於東西方文明碰撞的邊緣,很容易受到東西方文明的入侵。第三,印度的分散統治導致印度沒有強大的凝聚力對抗外敵入侵。歷史上,自從雅利安人毀滅了古印度文明之後,印度就沒有自己體系的土著文明了。雅利安人開始創造的等級制度逐漸固化了印度的統治,然後他們經常受到不同文明的攻擊,造成了印度的文明混雜和文化差異。這種差異導致不同地區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導致印度更加分散,不同的小地區之間形成了不同的統治形式。他們的獨立性很強,很難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沒有這種凝聚力,就難以抵禦外敵入侵,造成惡性循環,經常遭受外來打擊。
㈩ 古代印度頻繁遭遇外敵入侵,為何不在險要山口修築長城呢
開伯爾山口位於巴基斯坦西北部,是興都庫什山脈最大和最重要的山口,是南亞次大陸的咽喉要塞。在古代,印度屢次遭到外族入侵,多次被外族滅國,大部分時間被外族統治。而這些入侵者基本都是從開伯爾山口進入印度。可以說,開伯爾山口就是古代印度的命門所在,控制了開伯爾山口就控制了印度。事實上,開伯爾山口並不是一個容易進入的地方。
開伯爾山口位於喀布爾河谷,地形崎嶇,狹窄難行,最窄的地方僅僅600多米寬,中間還有河流流過,可以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和我國古代的函谷關差不多。假如在中國,聰明的中國人定然會在山口修建險關雄隘,兩邊再修上長城把游牧民族擋在外面。但讓人奇怪的是,印度人竟然從沒有在當地修過長城,甚至連修長城的想法都沒有。那麼為什麼印度人不在開伯爾山口修築長城呢?
第三,印度人雖然也遭受游牧民族的威脅和入侵,但不像中國北方一樣存在持續潛在的威脅,因此印度人缺乏和中國人竭力修長城的動機。此外,加上印度人比較懶,又不善於打仗,所以修長城只能被扔到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