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是什麼制服

印度是什麼制服

發布時間:2022-05-30 12:31:57

⑴ 印度屬於什麼制度國家

聯邦共和制。

印度共和國(印地語: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語:The Republic of India,India),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與巴基斯坦交界。

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也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46.3%。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誕生了印度河文明。

前1500年左右,中亞的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並確立種姓制度,吠陀教開始發展為婆羅門教。公元前4世紀,孔雀王朝統一印度,開始推行佛教,並向外傳播。

約前188年,孔雀帝國滅亡後群雄割據、外族入侵,印度教和伊斯蘭教興起。1600年英國侵入莫卧兒帝國,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以後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1947年6月,英國頒布《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

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國,同時成為英聯邦成員國。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

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葯出口國,僑匯世界第一。

⑵ 回答日本、美國、印度的政體,國家結構形,政黨制服

日本採用議會內閣制政體。
憲法:現行《日本國憲法》於1947年5月3日實施。憲法規定:實行以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為基礎的議會內閣制;天皇為日本國和日本國民總體的象徵,無權參與國政;「永遠放棄把利用國家權力發動戰爭、武力威脅或行使武力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為達此目的,日本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
議會:泛稱國會,由眾、參兩院組成,為最高權力機關和唯一立法機關。1993年起眾院選舉制度由中選區制改為小選區和比例選區並列制。眾議院定員480名,任期4年。首相有權提前解散眾議院重新選舉。參議院定員247名,任期6年,每3年改選半數,不得中途解散。在權力上,眾議院優於參議院。國會例會每年1月至6月舉行,會期150天。必要時還可召開臨時國會和特別國會。
參議院:自民黨與保守黨組成聯合會派,故議席數合計;國會改革聯絡會為保守黨和無所屬之會的略稱。
政府:內閣為國家的最高行政機關,對國會負責。由內閣總理大臣(首相)和分管各省、廳(部)的18名大臣組成。內閣總理大臣由國會提名,天皇任命,其他內閣成員由內閣總理大臣任免,天皇認證。
司法機構 : 司法權屬於最高法院及下屬各級法院。採用「四級三審制」。最高法院為終審法院,審理「違憲」和其他重大案件。高等法院負責二審,全國共設四所。各都、道、府、縣均設地方法院一所(北海道設四所),負責一審。全國各地還設有家庭法院和簡易法院,負責民事及不超過罰款刑罰的刑事訟訴。
最高法院長官(院長)由內閣提名,天皇任命,14名判事(法官)由內閣任命,需接受國民投票審查。其他各級法院法官由最高法院提名,內閣任命,任期10年,可連任。各級法官非經正式彈劾,不得罷免。
檢察機構分為最高檢察廳、高等檢察廳、地方檢察廳。檢察官分為檢事總長(總檢察長)、次長、檢事長、檢事等。檢事長以上官員由內閣任命。法務大臣對檢事總長有指揮權。現任檢事總長北島敬介。
政黨: 戰後日本實行「政黨政治」,代表不同階級、階層的各種政黨相繼恢復或建立。目前參加國會活動的主要政黨有自民黨、民主黨、公明黨、自由黨 、日本GCD、社民黨、保守黨等。

美國採用總統共和制政體。
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實行分權與制衡的原則,立法、行政、司法三種權力分別由國會、總統、法院掌管,三個部門行使權力時,彼此互相牽制,以達到權力平衡。
國會有立法權,總統對國會通過的法案有權否決,國會又有權在一定條件下推翻總統的否決;總統有權任命高級官員,但須經國會認可,國會有權依法彈勁總統和高級文官;
最高法院法官由總統任命並經國會認可,最高法院又可對國會通過的法律以違憲為由宣布無效。
國家結構:聯邦制,聯邦州擁有高度自治權。
政黨制度:採用兩黨制。美國憲法雖然沒有規定政黨地位,但政黨是美國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影響滲透於其他各種政治制度。兩黨制在美國成立聯邦初期就已萌芽,到南北戰爭後,兩黨制正式形成。壟斷資產階級通過兩大政黨控制整個國家政治機構,操縱全國政治生活。兩黨的主要職能是操縱和包辦選舉,特別是總統選舉。民主黨和共和黨兩黨長期輪流執政。美國政黨除兩大黨外,還有其他一些政黨,但它們都無法影響兩大黨輪流執政的地位。

印度的採用聯邦共和制 總統是國家元首,但其職責是象徵性的,實權由總理掌握。國家的總統及副總統任期5年,由一個特設的選舉機構間接選舉產生。印度副總統在總統無法行使權力時,並不能自動接任總統。
內閣:行政權力由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即印度的內閣)行使。議會多數黨向總統提名總理人選,由總統任命總理。然後再由總理向總統提名副總理及其他內閣成員。國務院設國務卿一名、國務委員若干名。不設副國務卿。
憲法:於1950年1月26日生效。宣稱印度為所謂的聯邦制國家,是主權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國。採取英國式的議會民主制。公民不分種族、性別、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點,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的統帥,由聯邦議會及邦議會組成選舉團選出,每屆任期五年。總統依照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的建議行使職權。
議會:由聯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組成。聯邦院共244席,議員由各邦及中央直轄區立法院議員選舉產生,任期六年,每兩年改選1/3。聯邦院每年召開四次會議。憲法規定副總統為法定的聯邦院議長。
司法: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權力機關,有權解釋憲法、審理中央政府與各邦之間的爭議問題等。各邦設有高等法院,縣設有縣法院。最高法院法官由總統委任。總檢察長由總統任命,其主要職責是就執法事項向政府提供咨詢和建議,完成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檢察權,對憲法和法律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等。
政黨
印度國民大會黨(英迪拉·甘地派)(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Indira Gandhi〕):簡稱國大黨(英)。國大黨(英)是印度最大的資產階級政黨。據稱有初級黨員3000萬,積極黨員150萬。1885年12月成立,領導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和爭取印度獨立的斗爭。印獨立後長期執政,1969年和1978年兩次分裂。1978年英·甘地組建新黨,改用現名。該黨現為最大執政黨,現任主席索尼婭·甘地(Sonia Gandhi)。
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1980年4月成立,其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印度人民同盟。自稱有350萬黨員。印度人民黨是印度第二大資產階級政黨。代表北部印度教教徒勢力和城鎮中小資產階級利益,具有極端民族主義和極端教派主義色彩。現任黨主席為奈杜(Nai)。
印度(馬克思主義)(Communist Party of India〔Marxist〕):簡稱印共(馬)。1964年以孫達拉雅和南布迪里巴德為代表的一派從印度分出後組成。近年來發展較快,黨員增至70萬,是印度最大的左翼政黨。在西孟加拉邦長期執政。現任總書記哈·辛·蘇吉特(H.S.Surjeet)。
印度(Communist Party of India):成立於1920年。有黨員54萬。1964年分裂,以黨主席什·阿·丹吉為首的一派仍沿用印共名稱。1981年4月,丹吉因支持英·甘地與黨內發生分歧而被開除出黨,該黨再次分裂。現任總書記A·B·巴爾丹(A·B·Bardan)。
泰盧固之鄉黨(Telugu Desam Party):安得拉邦地方政黨。近年來是印度政壇的一支重要力量,1999年大選成為全國最大的地方政黨。在安得拉邦執政,黨主席、邦首席部長錢·奈杜(Narra Chandrababu Nai)以重視信息技術著稱。

⑶ 印度阿三是什麼意思,它是怎麼來的

印度阿三,指印度人,阿SIR音譯。印度阿三是由「紅頭阿三」演變過來的。「紅頭阿三」語原是上海地方話,舊時上海有各國租界,英租界內一般的差吏(小警察)多是從英殖民地印度調來的印度人,他們因為信仰錫克教,頭上都纏頭巾做為制服,印度警察的頭巾冠以『紅色』,這是「紅頭」的由來。

阿三來歷

1、以前在上海租界的時候,租用的洋人被稱為洋鬼子,租用的中國人叫二鬼子,(後來被稱為偽軍或二鬼子什麼的,就是中國人,《亮劍》裡面有這個稱呼)。僱傭的印度人叫三鬼子。上海人習慣稱呼前加上阿,比如阿寶,阿亮什麼的,所以後來把三鬼子演變成了阿三,是有貶義的意思,和洋鬼子、日本鬼子是一個意思。

2、二十世紀,大印度地區分裂為巴基斯坦和印度,後東西巴基斯坦又分裂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總共三國。

⑷ 網友為什麼把印度叫做阿三

印度阿三是由「紅頭阿三」演變過來的,因為「紅頭阿三」就是指印度人。
「紅頭阿三」語源是上海地方話,舊時上海有(各國)租界,英租界內一般的差吏(小警察)多是從英殖民地印度調來的印度人,他們因為信仰錫克教,頭上都纏頭巾(當然,沒當差前一般頭纏白巾),做為制服,印度警察的頭巾冠以『紅色』,這是「紅頭」的由來。
至於阿三,有兩種說法:
其一,那時的人形容猴子即「阿三」(為何則不得而知),舉凡洋人,在國人看來,皆如猴子般形貌舉止,尤其以印度人之面貌黧黑更甚,而且民族「優越性」使然,覺得自家仍是高印度一頭、、、故此特(蔑)稱印度人為『阿三』
其二,據說因為印度人由於殖民地的關系,做公務員是要懂英語的,而他們因為懂英語的關系,卻也喜歡在中國人面前擺譜,通常在說一些不流利中文時,總會不自覺地加一句「I SAY......」(我說...)由於 I say 的發音和「阿三」很接近,因此便有了「阿三」的稱呼。
還有一種版本,是當時印度自詡為繼美、蘇後世界的第三強國,於是我們就叫他們「阿三」以戲謔之
印度阿三的來歷是過去印度人因為自己是不結盟運動(亞非拉好幾十個國家組成的一個鬆散的聯盟)的領袖,便狂妄的宣稱美國是一極、前蘇聯是一極,而他們作為不結盟運動的領袖,是當之無愧的第三極。自視頗高,根本沒把中國放在眼裡,最後狂妄的和中國打了一架。當然,後果你也知道,中國人拿著塑料鞋底輕輕地抽了他兩下屁股,從此印度引為恥辱,說英雄打臉不打屁股,尤其是打完後還把褲子給提起來,又好生相勸的送回家,這更是奇恥大辱,到現在印度人還無法原諒中國。自此,中國一些好事者便親切的稱呼印度為阿三。當然,後來稱自己為世界第三的還有越南,但中國人好象從來都是嗤之以鼻的,到現在也不見誰稱越南是阿三。
另一種說法:不只是上海,作為英殖民時候的香港也早將印度人稱作「印度阿三」。當時印度還沒加入不結盟運動。
另:話說七、八十年前,上海還是個租界,所以老外非常多、尤其是英國人,更是佔了絕大多數!為了維護上海租界的治安,所以英國人找了很多來自印度的錫克教徒來當保安警察(當時的名詞叫做巡捕)。
這些印度佬的皮膚都很黑,加上宗教信仰之故,頭頂上都纏著紅巾。所以上海人一開始都叫這些印度警察為「紅頭黑炭」。
不過英國體系的公務人員(尤其是警察)長久以來都習慣被稱呼為SIR(詳見成龍的警察系列電影,不是都叫警察為阿SIR或是警SIR嗎?)。另外上海人一向習慣在單音節的單字前面添加一個「阿」字。所以上海人叫著叫著、就把阿Sir叫成了阿三,於是印度警察就被叫成了「紅頭阿三」了。
後來又過了幾個月,上海人發現並不是每一個印度人都是纏著紅巾的錫克教徒,印度還有很多不纏紅頭巾的其它宗教人民。所以上海人索性就把「紅頭阿三」改成了「印度阿三」,於是這個不禮貌的渾號就一直沿用至今、幾乎華人地區的每一個人都還是習慣叫印度人為「印度阿三」。
另外還有一種可信度頗高、已經被列入俚語辭典大網路的說法!就是當時上海租界的民眾經常要與這些印度警察溝通,不過中國人的英文不好、印度人的英文也是怪腔怪調,所以當時上海的「警民溝通」可說是雞同鴨講、非常地不順暢!
不過上海人居然從這種雞同鴨講式的溝通上,又找到了新的樂子。因為他們發現印度警察每回遇上了舌尖嘴利的上海民眾的時候,總是會面紅耳赤、吞吞吐吐,喜歡結結巴巴地反復講著:「I Say.....I Say.....」。所以上海人就把印度警察的經典結巴名句:「I Say」、用上海話來發音,又變成了「阿三」。
就是因為以上這兩種有點莫名其妙的原因,所以「印度人」與「印度阿三」之間,從此就被硬生生地畫上了等號。想起來,印度人也真的蠻冤枉的!平白無故就多了「印度阿三」這個渾號!
再周星馳大話西遊里,唐僧綽號「那個印度阿三」,搞笑之極。
小平同志說過了:我們中國永遠不搞霸權,不強出頭,永遠不當老大!印度甘地聽後感嘆的說:「唉!看來我們只有做千年老三的份了!」
印度阿三因此得名!

⑸ 印度實行的是什麼政治制度國家性質呢

印度是一個資本主義聯邦制共和國,總統是國家元首,但其職責是象徵性的,實權由總理掌握。印度為所謂的聯邦制國家,是主權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國。採取英國式的議會民主制。公民不分種族、性別、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點,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的統帥,由聯邦議會及邦議會組成選舉團選出,每屆任期五年。總統依照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的建議行使職權。

⑹ 印巴邊境換崗黑色制服是哪國士兵

黑色制服是巴鐵士兵,土黃色是印度士兵。

⑺ 印度啊三,什麼意思啊知道的告訴下。

印度阿三是由「紅頭阿三」演變過來的,因為「紅頭阿三」就是指印度人。 「紅頭阿三」語源是上海地方話,舊時上海有(各國)租界,英租界內一般的差吏(小警察)多是從英殖民地印度調來的印度人,他們因為信仰錫克教,頭上都纏頭巾(當然,沒當差前一般頭纏白巾),做為制服,印度警察的頭巾冠以『紅色』,這是「紅頭」的由來。 至於阿三,有兩種說法: 其一,那時的人形容猴子即「阿三」(為何則不得而知),舉凡洋人,在國人看來,皆如猴子般形貌舉止,尤其以印度人之面貌黧黑更甚,而且民族「優越性」使然,覺得自家仍是高印度一頭、、、故此特(蔑)稱印度人為『阿三』 其二,據說因為印度人由於殖民地的關系,做公務員是要懂英語的,而他們因為懂英語的關系,卻也喜歡在中國人面前擺譜,通常在說一些不流利中文時,總會不自覺地加一句「I SAY......」(我說...)由於 I say 的發音和「阿三」很接近,因此便有了「阿三」的稱呼。 還有一種版本,是當時印度自詡為繼美、蘇後世界的第三強國,於是我們就叫他們「阿三」以戲謔之 印度阿三的來歷是過去印度人因為自己是不結盟運動(亞非拉好幾十個國家組成的一個鬆散的聯盟)的領袖,便狂妄的宣稱美國是一極、前蘇聯是一極,而他們作為不結盟運動的領袖,是當之無愧的第三極。自視頗高,根本沒把中國放在眼裡,最後狂妄的和中國打了一架。當然,後果你也知道,中國人拿著塑料鞋底輕輕地抽了他兩下屁股,從此印度引為恥辱,說英雄打臉不打屁股,尤其是打完後還把褲子給提起來,又好生相勸的送回家,這更是奇恥大辱,到現在印度人還無法原諒中國。自此,中國一些好事者便親切的稱呼印度為阿三。當然,後來稱自己為世界第三的還有越南,但中國人好象從來都是嗤之以鼻的,到現在也不見誰稱越南是阿三。 另一種說法:不只是上海,作為英殖民時候的香港也早將印度人稱作「印度阿三」。當時印度還沒加入不結盟運動。 另:話說七、八十年前,上海還是個租界,所以老外非常多、尤其是英國人,更是佔了絕大多數!為了維護上海租界的治安,所以英國人找了很多來自印度的錫克教徒來當保安警察(當時的名詞叫做巡捕)。 這些印度佬的皮膚都很黑,加上宗教信仰之故,頭頂上都纏著紅巾。所以上海人一開始都叫這些印度警察為「紅頭黑炭」。 不過英國體系的公務人員(尤其是警察)長久以來都習慣被稱呼為SIR(詳見成龍的警察系列電影,不是都叫警察為阿SIR或是警SIR嗎?)。另外上海人一向習慣在單音節的單字前面添加一個「阿」字。所以上海人叫著叫著、就把阿Sir叫成了阿三,於是印度警察就被叫成了「紅頭阿三」了。 後來又過了幾個月,上海人發現並不是每一個印度人都是纏著紅巾的錫克教徒,印度還有很多不纏紅頭巾的其它宗教人民。所以上海人索性就把「紅頭阿三」改成了「印度阿三」,於是這個不禮貌的渾號就一直沿用至今、幾乎華人地區的每一個人都還是習慣叫印度人為「印度阿三」。 另外還有一種可信度頗高、已經被列入俚語辭典大網路的說法!就是當時上海租界的民眾經常要與這些印度警察溝通,不過中國人的英文不好、印度人的英文也是怪腔怪調,所以當時上海的「警民溝通」可說是雞同鴨講、非常地不順暢! 不過上海人居然從這種雞同鴨講式的溝通上,又找到了新的樂子。因為他們發現印度警察每回遇上了舌尖嘴利的上海民眾的時候,總是會面紅耳赤、吞吞吐吐,喜歡結結巴巴地反復講著:「I Say.....I Say.....」。所以上海人就把印度警察的經典結巴名句:「I Say」、用上海話來發音,又變成了「阿三」。 就是因為以上這兩種有點莫名其妙的原因,所以「印度人」與「印度阿三」之間,從此就被硬生生地畫上了等號。想起來,印度人也真的蠻冤枉的!平白無故就多了「印度阿三」這個渾號! 再周星馳大話西遊里,唐僧綽號「那個印度阿三」,搞笑之極。 小平同志說過了:我們中國永遠不搞霸權,不強出頭,永遠不當老大!印度甘地聽後感嘆的說:「唉!看來我們只有做千年老三的份了!」 印度阿三因此得名!

⑻ 印度到底是什麼制度的國家

印度是一個聯邦共和國,印度的總統是國家元首,但其職責是象徵性的。

國家的總統及副總統任期5年,由一個特設的選舉機構間接選舉產生。副總統在總統無法行使權力時,並不能自動接任總統。

行政權力主要控制在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即印度的內閣),議會多數黨向總統提名總理人選,由總統任命總理。然後再由總理向總統提名其他內閣成員。

印度主要民族:

1,馬拉地族

馬拉地族,南亞印度少數民族之一。亦稱為「馬哈拉施特拉人」、「馬拉塔人」。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7.6%,馬拉地人喜歡摔跤,還善於打板球、曲棍球和羽毛球。

2,印度斯坦族

印度斯坦族,南亞印度人數最多的民族,又譯「興都斯坦人」。中國史籍中稱其居住地為 「身毒」、「賢豆」、「天竺」、「印度」等。屬歐羅巴人種印度地中海類型,混有澳大利亞人種成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度

⑼ 印度阿三是什麼意思呀緣由又是什麼

「印度阿三」也叫「紅頭阿三」,語源是上海地方話,舊時上海有(各國)租界,英租界內一般的差吏(小警察)多是從英殖民地印度調來的印度人,他們因為信仰印度教,頭上都纏頭巾(當然,沒當差前一般頭纏白巾),做為制服,印度警察的頭巾冠以『紅色』,這是「紅頭」的由來。
至於阿三,有兩種說法:
其一,那時的人形容猴子即「阿三」(為何則不得而知),舉凡洋人,在國人看來,皆如猴子般形貌舉止,尤其以印度人之面貌黧黑更甚,而且民族「優越性」使然,覺得自家仍是高印度一頭、、、故此特(蔑)稱印度人為『阿三』
其二,據說因為印度人由於殖民地的關系,做公務員是要懂英語的,而他們因為懂英語的關系,卻也喜歡在中國人面前擺譜,通常在說一些不流利中文時,總會不自覺地加一句「I SAY......」(我說...)由於 I say 的發音和「阿三」很接近,因此便有了「阿三」的稱呼。

⑽ 印度人服飾特點

印度人服飾特點:

印度男人的傳統服裝,下半身是托蒂。它實際上是一條纏在腰部的寬白色棉布。它也是由大麻或絲綢製成。它通常長3.6至4.5米,纏繞在腰部。跌落到膝蓋或腳下,有些帶有滾邊。

上身穿著「Gulda」上衣,更厚,膝蓋。頭巾的顏色不同,包裝方法也不同。拉賈斯坦的頭巾和錫克教徒的頭巾很有名。有時人們會在頭巾上戴羽毛。

在印度農村,男人一般不穿襯衫,只在他們的肩膀上放一條汗巾,或者用一塊布作為上半身,一端放在肩上,人們稱之為「卡達」。

印度婦女的民族服裝是「紗麗」。紗麗通常由一塊約6米長,1.1至1.3米寬的布料製成。紗麗從腰部穿,最後覆蓋在肩部或頭部。紗麗一般分為棉,絲,紗和尼龍。

印度服裝與當地氣候有關。夏季,溫度可高於40°C,冬季則高於20°C。因此,衣物需要透氣和清爽。如今,在城市居民中,很大一部分衣服是西化的,男人也穿襯衫和褲子,而且通常穿更多的西裝和褲子。

女性仍然穿著更多的紗麗,許多人已經變成了牛仔褲。但是,各地區的民族仍然保持著自己的民族特色。許多穆斯林男子喜歡戴土耳其帽子和波斯羔羊皮。錫克教女性通常穿長膝蓋的長袍和一條名為Sharwo-McKaz的大裙子。

印度人喜歡穿各種各樣的珠寶,如發飾,耳環,額頭,鼻子飾物,項鏈,腦飾品,腕帶,手腕,戒指等,大多是金,銀或寶石產品。在某些地方,人們甚至了解服裝中的珠寶。根據傳統習俗,印度男性向女性提供珠寶是履行職責的責任。女性認為珠寶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寡婦不能帶來任何珠寶。

頭盔是固定在頭部頂部和前額上的產品,帶有小鏈和小鉤。鼻子飾品大多是金銀製品,是已婚女性的裝飾標志。頸飾中的項鏈被用作陰險的物體。在婚禮上,新郎將新郎帶給新娘。只要她不離婚,妻子就會穿這條鏈子一輩子。印度的鄉村仍然有這種習俗。

(10)印度是什麼制服擴展閱讀:

印度服飾裹裙和搭帕的歷史:

印度最古老,最本地的民族服裝是裹裙和裙子現代印度長襯衫+裹裙女民族制服。

在印度第一帝國,孔雀王朝和僧伽王朝期間,印度男女都穿著三套未經縫合的衣服,如吠陀時代,以及與巴比倫,中國,波斯和希臘的文化交流。與此同時,印度處於和平狀態。主要是白色棉或亞麻裹裙。除了裹裙和腰帶,第三套裝是長棉墊。

貴族通常將膝蓋的兩端放在肩膀上,讓中間垂下以覆蓋胸部或將膝蓋的一端放在肩膀上,或者您可以將它放在背部並用手腕抬起。但對於苦力和工匠來說,lappa更適合貼在頭上以阻擋陽光或將其捆綁在腰部以方便工作,或作為毛巾擦汗。與此同時,女式裹裙與男士不同,從不透明的一開始,裹裙就變得更加透明。

女性包裹物用短布包裹,另一個固定在前帶的中間,然後固定在腿之間並固定在背帶上。較長的裹裙覆蓋膝蓋,還有一種方法將布緊緊地包裹在臀部周圍以製作裙子。貴族婦女的膝蓋由薄布製成,頭部飾有邊緣。

同時,他們的腰帶類似於男士的款式,有時裝飾手帕貼在腰帶的一端。底部組只能穿粗糙的布裙和頭巾,與現代印度底部組相同。

但是,孔雀王朝的士兵有時會穿著像波斯士兵一樣的縫制衣服,包括袖子襯衫和腰帶,但他們仍然穿著裹裙而不是波斯褲。與此同時,印度士兵戴著頭巾,波斯士兵戴著尖頭帽子。這是印度服飾開始發展的標志。特別是在印度北部較冷的地方,波斯服裝更適合氣候和士兵的功能。

參考總資料來源:網路-紗麗

參考總資料來源:網路-印度人

參考總資料來源:網路-印度民族服

閱讀全文

與印度是什麼制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移動提速包是如何計費的 瀏覽:512
沒有哪個國家向中國疫情 瀏覽:430
印度空調怎麼清洗視頻 瀏覽:913
英國宮房價需要多少錢一平米 瀏覽:417
中國憑什麼尊重美國 瀏覽:341
印尼中型公司注冊資本多少錢 瀏覽:505
旅遊去迪拜和義大利哪裡好玩 瀏覽:626
印度普通大米口感如何 瀏覽:722
伊朗簽訂條約意味什麼 瀏覽:90
印尼插頭轉換器怎麼用 瀏覽:960
伊朗人用什麼手機好 瀏覽:430
英國銀行存款多少 瀏覽:287
中國物流大公司有哪些公司 瀏覽:786
越南美女要多少人民幣彩禮 瀏覽:230
駱家輝老家在中國哪裡 瀏覽:812
伊朗賣出的石油多少錢一升 瀏覽:883
西安至越南火車票多少錢 瀏覽:717
去越南買什麼紀念品 瀏覽:246
到越南旅遊可買什麼 瀏覽:588
越南紫檀和印度有什麼區別 瀏覽: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