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的主席是誰
印度的國家政體為聯邦共和制。憲法稱印度是「主權的、社會主義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國」。印度的國家機構由議會、總統、政府、司法機構組成。
議會實行兩院制,由聯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組成。人民院中佔有多數席位政黨的領袖,出任政府總理。 印度是一個聯邦共和國,印度的總統是國家元首(沒有主席),但其職責是象徵性的。簡單的說,印度總統就是一個虛職,跟德國總統一樣,主要幹活的還是總理。 現在的總理是辛格 曼莫漢·辛格 (Manmohan Singh) 印度資深政治家,國大黨元老。1932年9月26日出生於現巴基斯坦旁遮普省。他在印度大學畢業後,曾赴英國牛津大學留學,並於1962年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2004年5月19日曼莫漢·辛格被總統任命為新總理,22日正式宣誓任職。
❷ 印度的國家元首是總理還是英王
是總統
印度的國家元首是總統。
印度總統的權力與英國國王類似,多半是象徵性的,區別僅在於總統非世襲,而是選舉出來的,有任期。
總統若有非法行為,受到國會彈劾,就一定要下台。
在印度真正有實權的是總理,由國會中佔多數的政黨(執政黨)的領袖出任,從執政黨議員中任命部長組建政府內閣。
在英聯邦國家中,承認女王為國家元首的只有16個
伊麗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的16個國家:
安地卡及巴布達
澳大利亞
巴哈馬
巴貝多
貝里斯
加拿大
格瑞那達
牙買加
紐西蘭 (自1981年,作為紐西蘭國家元首的英王,兼任庫克群島的元首)
巴布亞紐幾內亞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聖露西亞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索羅門群島
吐瓦魯
英國
❸ 印度最高權力者是誰
印度最高掌權者,為什麼不是總統,而是總理?
印度的最高領導人是總統,亦為國家元首,如英國女王一般,不過只是虛位元首。印度的實權掌握在總理和議會手裡,但總理往往是議會第一大黨的主席或者是議會多數執政聯盟中最大黨的領導人,如果印度的權力,確切的說掌握在政府首腦總理手裡。
印度總理和總統
目前全世界約有四分之一的國家脫胎於英國的殖民地,殖民地爭取獨立之後,如何建國就是擺在眼前的緊急問題。這時,英國人的議會制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大家鬧革命干獨立不都是為了民主和自由嗎,那英國人這一套制度都運行了上百年了,根基挺穩的,看看也不錯,就拿來用用吧。
一部分國家繼續尊奉英國女王為國家元首,女王任命一個總督最為自己的代表成為這個國家的元首,比如加拿大、澳洲、紐西蘭以及中美洲、太平洋上一堆小島國等等。有些國家繼續尊奉自己的君主為國王,實行英國式的議會制君主制,比如馬來西亞,也有的實行君主制,比如中東的一些君主國,而更多的國家不想把英國女王作為自家的國家元首,但要實行議會制,那就再尊奉個國家元首出來,當時最流行的國家元首的名字就是老美的總統了,所以,一眾總統應運而生……
當然,除了「英聯邦」國家,德國、義大利等一些原君主制或者君主立憲制國家也採用這種議會制,有一個虛位的總統元首,尼泊爾在十多年前廢黜了國王之後,也設立了虛位的總統職。綜合來說,總統主要做一些接見外賓、參加活動、簽署文件等禮儀、程序性工作,而總理掌握實權,對國家一切事物負有實際許可權和責任。但是這些硬生生「造」出來的國家元首,相對那些有悠久歷史淵源的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君主,存在感還是太低了。
諸如英國王室、歐洲一眾王室等等,他們因為歷史、文化等千百年的傳承,他們具有特殊的存在意義,深受各國民眾和輿論的關注,出鏡率很高。
而不管是德國總統、還是印度總統,他們除了競選上任之時,能夠掀起一陣子輿論熱點,比如印度之前的「低種姓總統」,過後就石沉大海,幾乎再也沒什麼信息了,老百姓對他們的國家元首也不再關注了。
這個也好理解,總統就是個「橡皮圖章」啊,平時雖然也列席會議,但也只是聽聽,然後把議會和政府商量好的政策文件簽字蓋章,到需要他出現的場合講個話剪個彩等等,基本上是一種「設計感十足」的工作。
而反觀印度總理,現任的莫迪總理是印度有史以來「最具權力」的總理之一,之前在古吉拉特邦連續幹了三屆首席部長,強勢推進各種改革,可以說是「說一不二」,包括後來作為印度總理,以突襲的方式強勢推進「廢鈔行動」,給印度經濟和社會生活帶來巨大震盪。
某種程度上來說,印度總理比美國總統還牛,畢竟在議會制國家,總理作為執政黨或者多數黨領袖,幾乎直接控制了立法和行政兩個系統,比只管行政的美國總統可強多了,如果執政黨有幸能控制議會的大多數席位,那總理可以做他任何想做的事情,幾乎無人可以制約,而這個時候,看似沒用的總統和上議院就起到了維護最後底線的作用了,避免總理權力過大而亂搞
❹ 印度最高領袖是總理
印度是一個很怪的國家,怎麼說印度很怪呢?印度的政府首腦是總理,這沒錯,也是實際上的最高的領袖,但是還有一個形式上的最高領袖那就是印度總統,這一點和現在的德國這些國家有些相似,但是形式上又是英國女王是印度形式上的國家元首了,而實際上卻是印度總統才是印度實際上的國家元首了,這的確使得人怎麼想怎麼別扭了。
❺ 甘地是什麼人
「聖雄」甘地是印度國父、最偉大的政治領袖之一,也是甘地主義的創始人。
甘地的主要成就:
1、在政治上
在甘地的領導下,印度國大黨從一個勢單力薄的政黨一躍成為群眾運動的領導,印度的抗英獨立運動也迅速擴展到全民的范圍。在他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印度最終贏來了獨立。
然而,意義不僅僅在於此,他對印度的貢獻,更在於他所展現出的強大精神力量,他幾乎影響了整整一代印度人,而他所創立的獨特思想體系更是深入影響到印度的政治、經濟、文學等等各個方面。
2、在思想上
創建理論學說。甘地的一套以真理和非暴力為核心理論的學說,以非暴力為制定一切政策和一切活動的基礎。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領導。由於他的努力,精神運動取代了武裝暴動,祈禱取代了槍炮,沉默取代了恐怖分子的炸彈的爆炸聲。甘地領導的運動動搖了殖民統治的基礎,使得他們驚惶失措,不得不做出許多讓步,從而為最後徹底取得印度的獨立准備了條件。
甘地對後世的影響:
對印度人民而言,甘地給予這個國家,不但是獨立、自由和民主,還有信仰。印度最大的政治家族「尼赫魯——甘地」家族,就是深受著甘地的影響。在這個家族裡,先後出現的三名印度領導人,都與甘地有著密切的關系。
印度獨立後的第一任總理尼赫魯,是和甘地一起為印度獨立而廢寢忘食、鞠躬盡瘁的戰友。
印度迄今為止唯一的一位女總理、尼赫魯的女兒英迪拉·甘地,也是深受甘地的影響(與聖雄甘地無血緣關系。因為嫁給了一位也姓「甘地」的記者費羅茲·甘地,所以她的姓跟西歐一樣,隨夫姓由「尼赫魯」變成了「甘地」),而她的兒子拉吉夫·甘地,也繼承了母親的遺志。
可以說,甘地影響了近現代印度的歷史
❻ 甘地是印度的那個領袖的故事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古吉拉特語;Mahatma Gandhi,印地語;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1869年10月2日-1948年1月30日),尊稱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是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人和印度國家大會黨領袖。他是現代印度的國父,是印度最偉大的政治領袖,也是現代民族資產階級政治學說——甘地主義的創始人。他的精神思想帶領國家邁向獨立,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他的「非暴力」(ahimsa)的哲學思想,影響了全世界的民族主義者和爭取能以和平變革的國際運動。
❼ 甘地是印度非常著名的領袖,他為什麼會反對工業革命
從棉紡織業開始,工業革命摧毀了小農經濟,構建起了一個全球分工網路。這是一個停不下來的趨勢,所謂時代大勢浩浩湯湯,一直發展到了我們今天,還要往前發展。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反抗工業化、全球化趨勢的人,也有很多。比如最著名的,印度的聖雄甘地。甘地最著名的形象,就是他用手搖紡車織布的樣子。
但是看了《棉花帝國》這本書以後,我對甘地當年的想法和做法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同情。出售棉花,到底能掙到多少錢?農民自己說了就不算,完全由遠方某些他既不知道,可能終生也不會見到的人來決定。他既不了解,更無力影響遠方的那些人和事。也就是說,他和他家人的命運,變得難以把握而且不安全了。所以,印度自耕農才強烈抵制加入棉花種植園。英國人嘗試了幾次,軟硬兼施,都不成。
❽ 印度的開國領袖叫什麼名字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年10月2日-1948年1月30日),尊稱聖雄甘地,是印度民族主義運動和國大黨領袖。他既是印度的國父,也是印度最偉大的政治領袖。他帶領國家邁向獨立,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他的「非暴力反抗」的主張,影響了全世界的民族主義者和那些爭取和平變革的國際運動。
❾ 印度的歷屆領導人
印度1948年獨立。總理是實際領導人
歷任印度總理
漢語名 英語名 上任時間 卸任時間 所在政黨
賈瓦哈拉爾·尼赫魯 Jawaharlal Nehru 1947年8月15日 1964年5月27日 國大黨
古爾扎里·拉爾·南達,代總理 Gulzari Lal Nanda 1964年5月27日 1964年6月9日 國大黨
拉爾·巴哈杜爾·夏斯特里 Lal Bahar Shastri 1964年6月9日 1966年1月11日 國大黨
古爾扎里·拉爾·南達,代總理 Gulzari Lal Nanda 1966年1月11日 1966年1月24日 國大黨
英迪拉·甘地 Indira Gandhi 1966年1月24日 1977年3月24日 國大黨
莫拉爾吉·蘭奇霍季·德賽 Morarji Ranchhodji Desai 1977年3月24日 1979年7月28日 人民黨(Janata Dal)
查蘭·辛格,執政24天,後為看守內閣 Chaudhury Charan Singh 1979年7月28日 1980年1月24日 人民黨(Janata Dal)
英迪拉·甘地 Indira Gandhi 1980年1月14日 1984年10月31日 國大黨
拉吉夫·甘地 Rajiv Gandhi 1984年10月31日 1989年12月2日 國大黨
維什瓦納特·普拉塔普·辛格 Vishwanath Pratap Singh 1989年12月2日 1990年11月10日 人民黨(Janata Dal)
錢德拉·謝卡爾,其中留任3個月至新政府組成 Chandra Shekhar 1990年11月10日 1991年6月21日 印度人民黨(Janata Dal)
納拉辛哈·拉奧 P.V. Narasimha Rao 1991年6月21日 1996年5月16日 國大黨
阿塔爾·比哈里·瓦傑帕伊 Atal Behari Vajpayee 1996年5月16日 1996年6月1日 印度人民黨
德韋·高達,其中留任新政府組成 Deve Gowda 1996年6月1日 1997年4月21日 印度人民黨(Janata Dal)
因德爾·庫馬爾·古傑拉爾 Inder Kumar Gujral 1997年4月21日 1998年3月19日 印度人民黨(Janata Dal)
阿塔爾·比哈里·瓦傑帕伊 Atal Bihari Vajpayee 1998年3月19日 2004年5月22日 印度人民黨
曼莫漢·辛格 Manmohan Singh 2004年5月22日 ― 國大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