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一戰前的印度是什麼樣的

一戰前的印度是什麼樣的

發布時間:2022-05-30 19:15:14

⑴ 印度人在一戰中表現如何

印度位於我國的西南方位,而且現在的人口數量是僅次於中國的,就是這樣一個人口大國,曾被英國殖民者統治近二百多年,一戰中德國軍隊所向披靡,在歐洲大陸上橫行霸道,使得各個國家國國自衛。而印度軍隊在一戰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印度是個人口大國,而且當時被英國當做殖民地,所以打著英國人的旗號,為英國而戰就是他們的旗號。

戰爭不管是正義的還是非正義的,都是對人的尊嚴的踐踏,都是對生命的不負責任。因為一戰的原因,中國暫時的逃離了帝國主義魔爪,但是就那麼短短幾十年,最終也沒有改變被帝國主義蹂躪的下場。

再多數的時候印度軍隊都是充當著炮灰的角色,因為強國出政權弱國無外交,那時候印度軍人甚至都不能為自己吶喊。我們在網上或許了解到印度軍隊在一戰中的潰不成軍,印度軍隊在一戰中的軟弱無能,即使幾倍於敵手還是被打倒。不管如何一支軍隊如果沒有軍魂那就不是軍隊那就是一群散兵游勇。

⑵ 誰能給我介紹一下印度的近代史

近代印度(1757~1947) 從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成立(1600)_起到它在印度佔有統治權時(1757),有一段早期殖民掠奪史。這段歷史在年代上屬於印度中世紀末期,但它的時代性質則屬於殖民統治的早期。
英國在印度的早期殖民掠奪(1600~1757) 葡萄牙人收購印度的香料在西方銷售,獲得厚利。繼之而起的是荷蘭。1600年12月31日,英國為了同荷蘭商人競爭而成立了英國東印度公司。1623年英荷達成默契:荷蘭壟斷東印度群島,英國壟斷印度次大陸。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1609年續領特許狀時,取得了5項特權:掠地鑄幣、築城養兵、締結盟約、宣戰媾和、審理刑事民事案件。後來,東印度公司的中心從西海岸轉移到孟加拉。在這個時期內東印度公司的活動主要是為建立政權准備條件。1765年東印度公司取得孟加拉、比哈爾、奧里薩的收稅權,主宰了孟加拉。公司直接掌握了財政和軍權,間接掌握了行政權。
英國工業革命開始後,工業資本家力圖控制印度,以使英工業品暢銷印度各地。所以,18世紀末與19世紀初也是英國在印度擴張領土最突出的時期。在55年內(1763~1818)英國在印度直接進行過30次兼並土地的戰爭 。在52年內(1766~1818) 英國與印度地方政權簽訂過23次割地條約。它在50年內(1765~1815)解決了歐洲其他國家在印度絕大多數的據點。
1818年6月,馬拉特勢力覆滅。拉賈斯坦、中印度、卡提阿瓦半島的一些首腦都承認了英國的主權。除旁遮普和信德外 ,英國已經控制整個印度 ,印度成了英屬印度帝國。1818年後,殖民統治基本上處於鞏固政權時期,但是也還有過兩起兼並高潮。第一批被兼並的是信德(1843)和旁遮普(1849),英國殖民地疆域就達到了防範沙俄南下的天然界線。
另一批被兼並的土邦是貝拉爾(1853)和奧德(1856)。貝拉爾是理想的原棉供應地,奧德是理想的英國棉織品的銷售市場。 英國用「絕嗣喪權原則」兼並的土邦有薩塔拉(1848) 、那格浦爾(1853)和詹西(1854)。最後階段的兼並引起了1857年的印度民族大起義。這次大起義後,英國正式結束了名存實亡的莫卧兒王朝,也結束了東印度公司。1858年頒布的英國女王詔書開辟 了一個新的統治方式。
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1858~1947) 1858年後,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在印度的最高機關是印度政府。印度政府由印度總督及其執行委員會組成。印度總督稱為參事會總督,又稱副王,由英王任命,任期5年。總督的執行委員會成員6人,任期5年,也由英王任命。外交部部長由總督兼任,其他各部由執行委員會分配。立法工作由執行委員會的擴大會議進行。擴大會議的成員有在職官員、應邀人士和當選人士。全印度分13省,其中五大省為孟加拉、孟買、馬德拉斯、旁遮普、聯合省。省有級別,級別差距很大。馬德拉斯和孟買的省督及其執行委員由英王任命。全印度的土邦約有700個。大土邦只有海得拉巴、邁索爾、巴羅達、「克什米爾和查謨」。英國對土邦有嚴密的監督制度,嚴禁國內外結盟。
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掠奪和剝削 1702~1813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通過貿易、直接掠奪、實行以柴明達爾為對象的永久性在此建立商站土地整理等方式對印度進行殖民掠奪和剝削。19世紀中葉,田賦約占東印度公司總收入的2/3。

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完成,工業資產階級的成長,1813年英國議會取消了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貿易壟斷權。從此,印度逐漸成為英國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1833年英國議會作出決定,准許英國人在印度經營種植園。這是英國把印度直接變成它的原料產地的開始。從19世紀中期起,英國資本開始輸入印度。19世紀後期,英國對印度的投資主要限於鐵路、水利和種植園。其中以鐵路為主(始於184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資本大量進入印度的工業部門。印度成為英國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的結果,使印度的大量財富流入英國。史書稱之為「財富外流」。
印度資產階級的形成和發展 從19世紀中葉起,印度開始發展民族工業(主要是紡織工業 。70、80年代,在西印度的孟買和艾哈邁達巴德形成了第一批工業資產階級。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印度已形成了第一批民族資本壟斷集團。

⑶ 中印戰爭時印度損失到底多大啊

中國取得到了全面的勝利,鍛煉了部隊,提高了國際聲望,還為中國取得了相當一段時間的和平.光說殲敵當然是中國厲害了,中國只有少量人員傷亡並沒有一個俘虜,而印度部隊成建制的被殲滅.中國如果再打下去就打到印度首都了.阿三為了怕被看不起一直說自己贏了,包括現在還是說中國怕它,簡直是開玩笑.中國是經歷了民國初年的軍閥混戰,八年抗戰,國共內戰才建立起的新中國,解放軍是打敗了多少對手,經歷了多少苦戰才獲取的最後勝利;而印度的獨立是向自己的主子英國佬乞求來的,這樣的國家它的軍隊有多少血性,又能有多強的戰斗意志,更別說它的戰鬥技巧、戰略戰役戰術了。當時兩個國家都是新生不久,中國有經過百戰餘生的老兵,有久經戰事的各級軍事指揮官,各部隊在面對阻擊、迂迴等九死一生的戰斗任務時能奮勇爭先,不懼犧牲,而印度在殖民地時英國人不可能培訓印度本土的軍官士兵多強的戰鬥力,可以鎮壓老百姓就行了,在一戰、二戰中的表現也沒聽說有啥出彩的地方,主要是做炮灰。
戰前印度的戰略上就是心存僥幸,沒有面對中國反擊的准備,這必然影響軍隊的備戰,而中國經過朝鮮戰爭的現代戰爭洗禮,當時老毛在位,強硬無比,決策迅速,打了印度阿三一個措手不及。
至於你說的裝備問題,戰場在高原,重裝備難以運動,主要還是輕兵器,以及一些小口徑火炮,當時中國因為有蘇聯援助的技術,各種裝備與世界的差距不大,印度的裝備方面並不佔優勢。
一支軍隊的戰鬥力不能光看裝備,還要看它的士氣,戰斗意志,訓練,最後是聰明的頭腦,會不會充分利用戰場以及戰場以外的各種有利條件,揚長避短。解放軍還有一個政治工作,不過現在的人不一定懂,簡單說就是告訴士兵是為什麼而戰,這樣每一個軍人都能悍不畏死,以身堵槍眼,滾地雷。

⑷ 在一戰中忙碌的印度得到了什麼好處

在一戰中忙忙碌碌的印度根本就沒有獲得什麼好處,反而犧牲了不少的士兵,雖然是作為戰勝國,但是這次戰爭的勝利對於印度真的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好處,其他國家依然沒什麼人給他好臉色看。而且英國人也表示印度的士兵是真的貪生怕死,每次打仗的時候都會逃跑,讓英國人感到非常的頭疼。而且印度裝備的確也非常的落後,所以對一戰真的沒什麼實質性的幫助。

印度雖然屬於戰勝國,跟隨英國後面打了不少的仗而且最後也勝利了,但是印度作為勝利國的確是沒有獲得什麼好處,可以說是白幹了一波,死了兩萬多的人,到最後啥也沒撈到。但是綜合印度在一戰的表現來看的話只能說是有苦勞沒什麼功勞,印度上網十幾個人可能才消滅對方一個人,戰斗能力是很低下的。所以一戰的印度可以說就是在白忙活了。

⑸ 一戰時這些國家的實力是怎麼樣的

英國:當時的世界霸主,號稱日不落帝國,但是經濟實力實際上已經落後於美國和德國
法國:實力緊隨英國,經濟上是當時世界第四,政治上為第二
俄國:世界強國中實力最弱的,由於沙皇制度的存在阻礙了俄國進一步發展,因此俄國處於內憂外患之中
塞爾維亞:本來被奧匈帝國所統治,後來獨立,但是一直存在被奧匈帝國吞並的可能,實力較弱
美國:實際上的最強國,經濟世界第一,一戰前期坐山觀虎鬥,後期漁翁得利,最終成為亞太地區霸主
比利時:帝國主義列強之一,但是由於國家較小,軍事實力有限
中國:依然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雖然有點實力,但是依然被當做弱國看待
日本:列強之一,強於俄國,但是實力與歐洲豪強依然有較大差距
義大利:列強之一,但是軍隊作戰能力較差,本來是同盟國,開戰後跳到協約國,最後成了戰勝國
羅馬尼亞:同塞爾維亞,屬於相對弱國
希臘:當時已經淪為英國殖民地,正在醞釀獨立
澳大利亞:英聯邦成員,經濟較強,但軍事實力有限,受制於英國
加拿大:軍事實力較弱
印度:同中國,有一定實力,但是依然是弱國,處於英國殖民之下,正在醞釀獨立
紐西蘭:同澳大利亞
南非:英國殖民地
葡萄牙:列強之一,但是已經沒落,基本上受制於歐洲列強
德國:經濟世界第二,軍事實力已經在英國之上
奧匈帝國:奧地利和匈牙利合並而成,處於內憂外患之中,軍事實力不強
奧斯曼帝國:基本上是封建帝國時代,軍事實力較弱,武器相對落後
保加利亞:軍事實力不強,長期受制於俄國和奧匈帝國

⑹ 一戰時期印度人口,注意是擁有巴基斯坦和緬甸的整個英屬印度

根據1913年的統計,當時英屬印度人口約319500000人

英屬印度(British India)是指英國在1858年到1947年間於印度次大陸建立的殖民統治區域,包括今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緬甸,但不包括斯里蘭卡。


(註:網路上說1941年英屬印度人口1億6000萬是錯誤的)

⑺ 一戰發生前後,印度的狀況(英文介紹)

⑻ 1915年的印度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當時的印度,不是一個國家,而是由無數的公侯王國及土邦組成。五花八門的宗教與迷信,龐雜的教派、儀式與種性等級制度,他們周期性的盲信狂熱發作時,就互相屠戮。最為驚人的是那些稱為「不可觸摸」的賤民,為數約5000萬,社會視之如麻風病人。他們不得居住在村中,或從公用井中取水,也不得進特權階級的廟宇,他們走近時必須大喊「不潔!不潔!」叫人避開。

⑼ 印度的第一次戰爭,和豬油有什麼關系

那時印度被英國佔領,英國軍隊中里也有會印度人,英國軍隊不尊重印第安人和幾個印第安宗教人士的信仰,製造子彈讓信徒們用牙齒咬,一下子就惹惱印度教徒。我們都知道印度教徒認為牛是神聖的動物,所以他們從不吃牛肉,伊斯蘭教認為豬是骯臟的動物,所以他們從不吃豬肉,這兩種動物是兩種宗教的禁忌。

英國經過兩年的時間才鎮壓下去,才徹底平定這場起義,也花費了大量的錢財。落後的國家將被打敗,這不僅是我們從自己的經歷中學到的,也是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證明的。因此,我們需要努力發展和擁有自己國家的全部力量,而不是在軍事和經濟上依賴其他國家。

閱讀全文

與一戰前的印度是什麼樣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靈活用工率是多少 瀏覽:96
伊朗為什麼設最高領 瀏覽:235
美國和伊朗發生了什麼新聞 瀏覽:413
印度版非布司他片哪裡賣 瀏覽:784
越南快遞多少錢越南專線 瀏覽:722
伊朗擁有多少核武 瀏覽:990
歐洲為什麼要執意反對美國制裁伊朗 瀏覽:381
中國和伊朗什麼時間開始足球比賽 瀏覽:201
中國寄東西到美國多少錢 瀏覽:801
越南青芒果怎麼分辨熟 瀏覽:81
義大利鍋爐牌子有哪些 瀏覽:601
越南電視劇都對國產劇做了什麼 瀏覽:841
越南水果如何報稅 瀏覽:69
在越南做生意能做什麼 瀏覽:929
如何防止印度飛蚊子 瀏覽:571
印度人如何超載 瀏覽:520
義大利最嚴重的疫情在哪裡 瀏覽:521
為什麼越南的白酒那麼貴 瀏覽:546
上海學中國舞哪裡最好 瀏覽:750
北河位於中國哪裡 瀏覽: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