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莫迪政府是什麼黨
納倫德拉·達摩達爾達斯·莫迪1985年,加入印度人民黨。
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成立於1980年,1996年成為印度議會第一大黨,並執政13天。1998年與其他地方政黨聯合,執掌聯邦政權。
2004年敗給印度國大黨。印度人民黨作為印度政黨體系中一支重要的生力軍,有的學者評價它是教派政黨,有的學者則認為它是奉行世俗主義的現代政黨。2014年5月16日,印度議會人民院(議會下院)選舉結果揭曉,印度人民黨獲得壓倒性勝利,將組建新的聯邦政府,印度人民黨總理候選人納倫德拉 莫迪擔任總理,並於2014年5月26日正式宣誓任職。
2014年11月,印度人民黨開始加大馬力招募新黨員,「只要撥打一通電話,就可以直接入黨」。希望在2015年3月達到擁有一億名黨員的目標,成為全世界最大政黨。
B. 印度的政黨制度是怎樣的
目前,印度的政黨制度正從一黨獨大的多黨制向兩黨競爭的多黨制發展.
印度自獨立後實施理論上的多黨民主體制,其黨派之多居世界之冠.第十一次大選時參加角逐的黨派多達443個,因此自封為世界最大民主國家,西方也恭維印度是向發展中國家展示西方代議制民主制度的櫥窗.
但這只是法律上和理論上的多黨制.實際上,印度和其它亞洲傳統國家一樣深受封建家族觀念影響,形成了國大黨一黨獨大和尼赫魯家族長期把持政壇的格局.國大黨作為印度獨立運動的主要領導力量,自印度獨立到90年代中期始終占據絕對優勢,長期執政達49年。該黨號稱擁有3000萬初級黨員和150萬積極黨員,實力雄厚.
該黨幾乎可以認為是尼赫魯家族的私家政黨,先後出了尼赫魯、英迪拉·甘地(尼赫魯之女)、拉吉夫·甘地(英迪拉·甘地之子)三位總理,而且三人加一起一共當了36年的總理,其它年頭里也是因為家庭里「青黃不接」而暫時由其親信出任,實際上仍由家族說了算。最離譜的是拉吉夫的妻子索尼亞·甘地是一個義大利人,這個37歲才加入印度國籍、51歲才開始從政、連印地語都不會說的外國家庭婦女竟然也能當上國大黨的主席,並且成為印度實際上的太上皇。現任總理辛格就是她一手栽培為家庭暫時代管政權的,她的兒子拉胡兒明擺著就是未來的總理.據說這個70後正跟西班牙女郎談戀愛,那麼這個西班牙MM以後當上印度太上皇的機會估計不小.
C. 世界主要國家的主要黨派
德國的黨派有:基督教民主黨和社會民主黨、聯盟90/綠黨(簡稱綠黨)、自由民主黨(簡稱FDP),基督教社會黨(CSU),
英國的黨派有:輝格黨 Whigs 托利派 Tories 改革黨 Radical Party 英國保守黨 Conservative Party 英國自由黨 Liberal Party 愛爾蘭議會黨 Irish Parliamentary Party 英國工黨 Labour Party 英國社會民主黨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英國自由民主黨 Liberal Democrats
法國的黨派
法國保衛共和聯盟、法國工人黨 、法國共產黨 、法國人民陣線 、法國社會黨
日本主要黨派:自民黨、公明黨;民主黨、日本共產黨、社民黨。
印度主要黨派:印度國大黨,印度人民黨,印度平等黨。
俄羅斯主要黨派:俄羅斯統一黨,俄羅斯聯邦共產黨,俄羅斯自由民主黨
D. 印度是兩黨制還是多黨制
印度是多黨制。
印度政黨指的是印度的黨派,印度是亞洲最早出現政黨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存在政黨較多的國家之一。政黨體制為多黨制。而且是政黨林立、變數太多的多黨制。
單就總理瓦傑帕伊領導的執政聯盟來說,就由24個黨組成。24個政黨加入的執政聯盟,這恐怕是世界上最龐雜的執政聯盟了。
印度1991年第十次大選後,有 7個全國性政黨,即:國大黨(I.甘地派)、國大黨(社會主義派)、人民黨、印度人民黨、民眾黨、印度共產黨、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
有26個邦一級政黨,影響較大的有:安德拉邦的泰盧固之鄉黨、泰米納杜邦的全印安納德拉維達進步同盟(1972年成立)、旁遮普邦的阿卡利黨(1920年成立)、阿薩姆邦的阿薩姆人民聯盟等。
(4)印度的黨派怎麼讀擴展閱讀
印度政黨是在印度人民反對英國殖民主義、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中形成的。19世紀中葉,印度資本主義開始產生和緩慢發展,印度民族資產階級同英國殖民主義者的矛盾日益尖銳,一些地區性的資產階級民族主義組織開始形成。
1851年首先在浦那建立了德干協會,在孟加拉建立了英印協會;1852年在孟買建立孟買協會,在馬德拉斯建立本地人協會。這些地區性政治組織通過請願等活動。
傳播了資產階級民族主義思想,為民族改良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和資產階級政黨的產生奠定了基礎。19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民族改良運動逐步由分散走向統一,由地區性運動發展為全國性運動。
1885年印度國民大會黨成立,它是全印統一的民族主義政治組織,也是亞洲殖民地的第一個民族資產階級政黨。20世紀初,印度民族運動開始由資產階級民族改良運動轉變為民族革命運動。國大黨也由民族改良主義政黨變成民族革命政黨,由「民族議會」政黨變成有嚴密組織的群眾性政黨。
E. 印度第一大黨是哪個
人民黨--印度第一大黨
印度人民黨((BJP)是印度實力最雄厚的政黨,也是最有爭議性的一股 政治勢力。印度人民黨竭力鼓吹將印度建成一個政教合一的印度教國家,這一意 識形態明顯地違背了世俗的印度憲法。
在1996年的大選中,印度人民黨贏得了545個人民院(下院)議席中 的194席,崛起為印度議會第一大黨。印度人民黨領導人瓦傑帕伊企圖組閣, 但遭到其他政黨的一致抵制。瓦傑帕伊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組建起來的內閣最後只 存在了13天,成為印度有史以來最短命的一屆政府。
在1998年的大選中,印度人民黨牢牢守住了陣地,贏得了更多的議席, 但仍然未能獲得壓倒性多數。瓦傑帕伊在關鍵時刻與東、南部的地區性政黨結盟 ,終於圓了自己的總理夢。
印度人民黨通常被視為奉行民族主義路線的印度教政黨,其權力基礎是印度 北部、西部高等種姓的印度教徒。對於印度的1.2億穆斯林而言,印度人民黨 的崛起是一個不祥之兆。
1992年,印度教武裝分子在印度人民黨的教唆下在北方邦的阿尤迪亞破 壞了一座16世紀的清真寺。包括現任黨主席阿德瓦尼在內的一些印度人民黨高 層官員都曾親自參與了這一暴行。
阿尤迪亞事件人為地製造了一條裂痕,在印度全國引發了一場持續數周的大 規模宗教沖突。 在1998年的大選中,印度人民黨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叫囂用原子彈武 裝印度。瓦傑帕伊上台後果真履行了自己的諾言,悍然在1998年5月進行了 5次地下核試驗,正式為印度裝上了核牙。
F. 印度最大的左翼政黨是哪個
印度國民大會黨
印度國民大會黨簡稱國大黨(英),通常稱國大黨。據稱有初級黨員3000萬,積極黨員150萬。1885年12月在孟買成立,領導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和爭取印度獨立的斗爭。
印度1947年獲得獨立後國大黨長期執政,著名政治家尼赫魯出面組閣,並出任首位政府總理。1969年和1978年兩次分裂。1978年英·甘地組建新黨,改用現名。2004年和2009年人民院選舉中兩次成為議會中第一大黨,在2014年人民院選舉中遭受重挫,僅獲得44個議席。在2019年人民院選舉中稍有起色。
(6)印度的黨派怎麼讀擴展閱讀:
國大黨的宗旨是為印度人民謀求福利,目標是以和平手段建立一個以議會民主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國家,在國內實現機會均等以及政治、經濟、社會權利的平等;對外奉行不結盟政策,並謀求世界和平與友誼。
國大黨(英)主張堅持「民族主義、世俗主義、民主主義、社會主義」四項原則,強調團結、統一、教派和睦;在堅持「混合經濟」和「計劃經濟」的前提下,突出改革和發展;以互不幹涉、和平共處和不結盟為其對外關系的指導原則。
G. 印度的政黨有哪些
主要政黨有國大黨、印度人民黨、民眾黨、印度共產黨、印度共產黨。
1、印度人民黨
印人黨全稱印度人民黨(BharatiyaJanataParty),成立於1980年,1996年成為印度議會第一大黨,並執政13天。1998年與其他地方政黨聯合,執掌聯邦政權。2004年敗給國大黨,2014重新奪回政權,並於2015年黨員已經破億,成為世界第一大黨。
印度人民黨的根源可溯及印度人民同盟〔BJS〕,一個1951年由慕克吉創立,當時是印度教准軍事團體「國民志願部隊」〔RSS〕的政治派別,鼓吹要依據印度教文化重建印度,並且呼籲組成一個強大的統一國家。
1977年,在瓦傑帕伊領導下,結合其他3個政黨組成人民黨,並掌握政權。但因黨派之爭與內部不和,政府於1979年7月垮台。在1980年重建並正式成立。
他們主要遵循印度教價值觀與整體人文主義,以印度教作為思想武器。在政策的制定上也是遵循這一指導。在經濟方面實行較現實的政策,如經濟自由化政策和實行實用主義。教育上貫徹宗教主義。
2、印度國民大會黨
印度國民大會黨(Indian National Congress)簡稱印度國大黨或國大黨,成立於1885年,為印度現存歷史最長的政治組織,也是印度主要政黨之一。
1918年發生分裂為英迪拉派與社會主義派,英迪拉派脫離該黨,建立印度全國自由聯盟,1981年10月,印度選舉委員會承認國大黨(甘地派)為真正的國大黨。目前據稱有初級黨員3000萬、積極黨員150萬。
19世紀中葉,印度逐漸出現近代工業。英國當局對其採取扼殺策,實行殘酷的壓迫與掠奪,導致印度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和民族資產階級改良運動高漲。為防止革命爆發,英國鎮壓工農運動,竭力說服印度上層社會和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立一個改良主義的政黨。
經過積極活動,成立改良主義政黨一事進展十分順利。1885年12月2日,印度國民大會黨(簡稱國大黨)成立大會在孟買舉行,國大黨正式成立。
(7)印度的黨派怎麼讀擴展閱讀
在印度大選期間,一組極簡主義的-通常是手工繪制的-標志和候選人的名字一起出現在電子投票機上,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選舉。這些符號幫助數十個參政黨彼此區別開來,同時也使選民更容易在一個人口約四分之一是文盲的國家做出選擇。
盡管政黨符號代表價值觀或意識形態是很常見的,但印度的制度在一個重要方面有所不同:政黨必須從選舉官員控制的預先存在的名單中選擇,而不是自己設計徽標。
2019年3月11日,在印度新德里,一位穿著印地安國民大會(Inc)黨標志的服裝出席者
印度選舉委員會(ECI)目前擁有數千個符號庫。這些圖片代表了印度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一堆輪胎和一部留聲機,到一輛自動人力車,甚至一名板球運動員。
締約方必須按偏好順序選擇三個符號,然後由ECI分配一個符號。一旦一個圖像被「預留」,它就不能被其他任何一方使用,讓新進入者從「可選擇」符號列表中挑選。
H. 印度有哪些政黨
主要政黨有:
(1)印度國民大會黨(英迪拉·甘地派)(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Indira Gandhi〕):簡稱國大黨(英),通常稱國大黨。據稱有初級黨員3000萬,積極黨員150萬。國大黨成立於1885年12月,領導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和爭取印度獨立的斗爭。印獨立後長期執政,1969年和1978年兩次分裂。1978年英·甘地組建新黨,改用現名。2004年和2009年人民院選舉中再次成為議會中第一大黨,現任主席索尼婭·甘地(Sonia Gandhi)。
(2)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1980年4月成立,其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印度人民同盟。自稱有350萬黨員。代表北部印度教教徒勢力和城鎮中小商人利益,具有強烈民族主義和教派主義色彩。1996年首次成為議會第一大黨並短暫執政。1998年至2004年兩度執政。現為最大在野黨。現任主席為尼汀·加德卡里(Nitin Gadkari)。
(3)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Communist Party of India〔Marxist〕):簡稱印共(馬)。1964年以孫達拉雅和南布迪里巴德為代表的一派從印度共產黨分出後成立。黨員81.4萬(2002年),是印度最大的左翼政黨。在西孟加拉邦長期執政。現任總書記普拉卡什·卡拉特(Prakash Karat)。
(4)印度共產黨(Communist Party of India):於1920年成立。1964年分裂,以黨主席什·阿·丹吉為首的一派仍沿用印共名稱。1981年4月,丹吉因支持英·甘地與黨內發生分歧而被開除出黨,該黨再次分裂。現任總書記巴爾丹(A. B. Bardan)。
⑤泰盧固之鄉黨(Telugu Desam Party):安得拉邦地方政黨。近年來是印度政壇的一支重要力量,1999年大選成為全國最大的地方政黨。在安得拉邦執政,黨主席、邦首席部長錢·奈杜(Narra Chandrababu Nai)以重視信息技術著稱。
I. 印度有多少政黨
印度1991年第十次大選後,有 7個全國性政黨,即:國大黨(I.甘地派)、國大黨(社會主義派)、人民黨、印度人民黨、民眾黨、印度共產黨、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有26個邦一級政黨,影響較大的有:安德拉邦的泰盧固之鄉黨、泰米納杜邦的全印安納德拉維達進步同盟(1972年成立)、旁遮普邦的阿卡利黨(1920年成立)、阿薩姆邦的阿薩姆人民聯盟等。
J. 印度有黨派之爭嗎,中國可以從中得到什麼
印度確實有黨派之爭,但是印度是民主社會,如果哪個黨出賣國家利益,肯定會失去政權,所以你可以看到無論印度是哪個黨統治,他們對外是一致的,保衛自己國家領土和國家利益(當然難免私人利益,但印度官員與中國不同,他們的高官是不敢隨便貪污受賄,越是高層越清廉,因為有很多雙眼睛盯著你,印度媒體是獨立機構,不受政府和黨派的約束,什麼話都敢說,什麼料都敢報,針針見血。中國呢,大家都明白,官越大,房子越大,錢卻多,子女移民的越多)。
中國對爭議領土的態度一般是口頭抗議,什麼「自古以來,某地方是中國的」,而印度、英國、日本等國家都在乎誰占就是誰的地方,原來中國一直聲明錫金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但印度實際佔領,並移民。中國於2005承認「錫金是印度不可分割的邦」。俄羅斯占日本的島嶼,韓國占竹島/獨島,靠的不是軟綿綿的口頭抗議,而是實際行動,而中國政府呢,最後一般都把爭議領土送給對方,至少是默認,比如藏南地區(世界多數國家也承認是印度的邦,印度對其實際控制和管理,那裡的老百姓從來不知道中國對他們做了什麼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