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一般人一年賺多少,可能400000 doller per year 嗎
一般人的話是不可能的。
就算美國一般人都是不可能的。
印度城市家庭年收入平均為2400美元,而農村家庭年收入平均不到1500美元。
請參看這篇文章。
印度人的理財習慣:喜歡把錢藏家裡
日期: 2010-02-05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
42歲的薩吉夫在新德里開了一家雜貨店,小店每月都能給他帶來3萬盧比(1美元約合40盧比)的收入。他一家4口,每月的花銷在1萬盧比左右,剩餘的錢都被他存了起來。薩吉夫在他的卧室一面牆上挖了一個洞,他的所有存款就放在這個洞里,洞外面用一個相框遮擋。不幸的是,最近一個小偷進入他家行竊,竟從他家偷走了100萬盧比。在家裡這樣藏錢的印度人有很多,因為每年都有很多起竊賊從人們家裡牆壁中偷走大筆款項的案例。
近日,印度公布的一項全國性調查結果也顯示,印度人不僅偏愛存錢,而且還喜歡把錢藏在家裡。
這項調查名為「印度是如何掙錢、消費和儲蓄的」,是由印度全國應用經濟研究委員會和美國曼克斯紐約人壽保險公司聯合進行的。印度全國有2.059億家庭,這次調查抽取了6萬多家庭作為調查對象。這項大規模調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印度家庭的收入狀況和理財觀念。
調查結果顯示,87%的印度家庭不喜歡投資,而喜歡把錢攢起來。只有2%的家庭購買保險,而炒股的家庭更是少得可憐,只有0.5%的家庭投資股市。在基金、股票等各種投資項目中,家庭總投資額只佔到印度所有家庭總收入的3%。
根據這項調查結果,51%的印度家庭把錢存在銀行里,而36%的家庭則把錢存在自己家裡。即使是有銀行存款的家庭,人們在家裡也存有很多錢,如果這樣一算,至少有81%的家庭在家裡藏著一筆錢。在家裡藏錢的家庭不僅包括無地農民、小商小販,還包括政府官員、大學教授,也有億萬富翁和影視明星。
「印度人喜歡存錢,一方面是因為傳統所致,另一方面是因為生活所迫。」尼赫魯大學經濟學家莫漢教授說,印度社會有著節約的傳統,人們有著存錢的習慣,另外,生活沒有保障且不確定性支出日益增多,這也使人們不敢輕易大手大腳地消費。印度人之所以不熱衷於投資,主要是因為印度人行事大多以保險和穩健為基本原則。正因為如此,印度人寧可把錢藏在家中。當然,把錢藏在家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逃稅。一旦把錢存入銀行,首先必須提供資金來源證明,而且要交納個人所得稅。
這項調查發現,83%的家庭選擇存錢是為了應付生病、災難等緊急情況;81%的家庭存錢是為了子女的教育支出;69%的家庭存錢是為了養老之用;63%的家庭存錢是為了以後的支出,如孩子出生、結婚、應酬等項目;將近47%的家庭存錢是為了買房子或者建房子,只有22%的家庭存錢是為了購置耐用消費品。
盡管印度人喜歡存錢,但由於收入普遍較低,他們存的錢數量非常少。這項調查發現,96%的家庭說如果家裡沒有了生活來源,家裡的存款連一家人一年的生活都維持不了。印度城市家庭年收入平均為95827盧比,而農村家庭年收入平均不到5萬盧比。印度城市家庭年存款平均為6762盧比,而農村家庭年存款平均只有3000盧比。印度擁有彩色電視機者,城市家庭約佔54%,農村家庭只佔17%。
Ⅱ 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國誰的人均收入高,
中國人均收入世界排名:1960年第78名,1970年第82名,1980年第94名,1990年第105名,2008年第106名,2010年第127名;
但反觀中國GDP世界排名:1978年第15名,1990年第10名,1995年第7名,2000年第6名,2007年第4名,2010年第2名。其它比較:教育投入世界公共教育經費投入平均佔GNP的比例為5.1%,發達國家為5.3% ,撒哈拉的南非國家為4.6%,印度為3.5%,最不發達國家為3.3,中國為2.3%(成為世界上投入最少的國家?)。2002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41%,2003年為3.28%,2004年為2.7%,逐年減少。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受教育人口的中國,只用了佔世界各國教育總開支的1.5%;美國兩億人口,教育經費為7千億美圓,中國十三億人口,教育經費僅0.4千億。以2003年開始,肯亞這個經濟落後國家克服重重困難,破天荒地實行了小學義務教育。需要說明的是,這個義務教育非那個「義務教育」,他們是真正的全免費教育,學生完全不交書本費、學費和雜費等一切學習費用。繼肯亞之後,馬拉維、賴索托、烏干達、坦尚尼亞和莫三比克等國也都實行了小學免費教育。 2/3非洲國家的教育經費超過國民生產總值的4%。醫療投入中國公共衛生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5%,在全球191個國家中排名第188(倒數第四),美國是13.9%,瑞士是10.9%.WTO制定的最底投入標准為5%,世界經合組織為8.4%中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70%,但醫療服務支出不到全國總支出的20%。中國在教育、醫療方面的投入比不上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烏干達!!!中國官方公布的其官/民比例目前達到了1:28(一說1:15),絕對創世界第一。當代中國官民比例之高舉世罕見。盡管統計資料的來源各不相同,但官民比例的數字大致差不離,如從縱向看,我國官民比例在漢代是1:7948人,唐代是 1:3927人,明代是1:2299人,清代是1:911人,1949年是1:294人(一說是1:600人),而今天是1:30人(一說是1:28 人),有個別地方甚至達到了空前的1:9人(如陝西省黃龍縣是9個農民供養1個幹部);從橫向上看,1999年中國的官員比例是1:30人,印尼是 1:98人,日本是1:150人,法國是1:164人,美國是1:187人。農村社會的基層政府是典型的「吃飯型財政」,行政管理費及工資支出佔到了當地財政收入的80%~90%。特大利好,中國人均薪資收入再創地球新低2009年中國人均薪資收入佔GDP比例由2008年的12%下降為8%,比非洲還低,衛冕世界最差,再創地球新低。
最新
名次 國家 人均收入(美元/年)
107 中國 4,270
146 印度 1,330
162 巴基斯坦 1,050
這是維 基百 科最近的數據,由世界銀行提供
Ⅲ 印度人均收入是多少
這個段子還要流傳多久,
2015年7月1日,世界銀行公布了最新的人均國民總收入(GNI)數據,以下為中國和印度的數據,分別為2010年到2014年,
中國 4,300 5,000 5,870 6,740 7,380
印度 1,290 1,440 1,530 1,560 1,610
Ⅳ 聽說印度人收入比中國人高.真的嗎
從來聽說來的?
印度北部農民平均月收入才200塊人民幣,孩子都穿不起鞋。
Ⅳ 2014年印度人平年純收入是多少美元
人均GDP在1800美元左右Nominal,4000美元左右PPP.
印度和中國社會結構差異巨大,收入也差異巨大,中國苦力是印度收入的十幾倍,產業工人只有2-3倍,工程師不到1倍,醫生不如印度醫生收入高,農民是印度的接近10倍,公司初級職員也不到1倍。每個行業不同,印度是資本主義國家,衡量他的平均收入沒有意義,他們政府也不關心這個。
Ⅵ 經濟只相當於我國20%的印度,平均工資有多少錢
2019年印度全國經濟總量達到了2.85萬億美元,雖然印度的經濟總量雖然只達到了中國的20%,但是已經位居世界第五位了。2018年印度月平均工資達到了13500元盧比,也就是1300元人民幣左右,而在當時中國就業人員的月平均工資達到了5600元。印度居民的收入跟中國的差距真的不是一星半點,但是光是1300元這個工資也不是每個印度居民都能夠達到。有57%的印度人工資低於印度的平均標准,印度是一個貧富差距較大的國家,正經的上班族裡面,印度軍隊的軍官們收入是相當高的,達到了8萬盧比,有的甚至達到了10萬盧比。雖然收入高的人生活美滋滋,但是收入低的卻是苦兮兮。因為人均收入擺在那裡了,所有印度的物價並不高,在印度,5000盧比已經足夠基本的生活,因為物價並不高,所以維持溫飽也並不是什麼難事。
應答時間:2021-03-1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Ⅶ 在印度這個國家,月薪如有一萬元人民幣,生活水平能達到什麼樣
比較好了,因為在印度物價比較低,所以還挺好的。
Ⅷ 想問一下印度的人均收入大概多少 (注意不是人均gdp)
世界銀行提供的報告印度的人均收入超越中國!!
keydi
1樓
世界銀行提供的報告中,有二份報告,極具震撼。第一份是世界銀行專家在4月
17日公布的關於印度經濟狀況的報告中指出,印度經濟增長是符合窮人的利益的經濟增長。第二份是世界銀行專家12月1日宣布的分析報告:在2001年至
2003年間,中國經濟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增長,但13億人口中最貧窮的 10%人群實際收入卻下降了2.4%。
第一份報告讓人震撼,是讓人們知道,有一種經濟增長,叫「符合窮人利益的經濟增長」。印度的經濟增長,開始於2001年。從2001年至2006年,年均
增長速度約7%,經濟總量增加了70%。然而,印度的工資和人均收支卻增加了
500%,扣除通脹後,人均收入實際的增長,超過了300%。八年間,印度的人均實際工資和人均實際收入的增長速度,比人均GDP的增長速度,高出二倍。
印度的老百姓,實實在在地分享了經濟增長的成果。當下,印度人平均月工資25112盧比,約合人民幣3650元。其中孟買和班加羅爾人均工資最高,目前人
均約4.6萬盧比,摺合人民幣6700元;與中國接壤的東北部首都地區最低,月均工資在22000至
28000盧比(人民幣3200至3360元)之間。
實際工資增長大大超過GDP的增長速度,只是印度人分享經濟增長成果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就是印度聯邦和各聯邦主體、地方政府,將三分之一的財政支
出,用於教育、醫療、救濟等社會領域的。從而建立和維持了一套完善的社會福利體系。讓退休、失業、兒童、學生等等弱勢人群,也扎扎實實地分享到經濟增長的
成果。
隨著經濟增長,印度各地每一個季度都調整「人均最低生活標准」,也就是「貧困線」。最低生活標准每一季度由印度各聯邦主體制定,用於評估居民生活水平以及
作為制定補助金、補償金及其它社保支付的款項。印度今年第三季度,人均最低生活標准為月11000盧比(折人民幣每月1700元,北京市2006年7月1
日起,基本生活費確定為每人每月448元,僅為印度最低生活費標的 26%),有勞動能力的居民最低生活標准為
12000盧比,退休人員8000盧比,兒童是10000盧比。與中國西藏接壤的
阿魯納恰爾邦邊疆區今年第二季度居民人均最低生活費標準定為月9300盧比(折人民幣每月1450元,與之接壤的雲南省昆明市市現行居民最低生活費保障標
準是1997年制訂的,市區每人每月200元,曲靖市、保山市、大理縣和普洱縣為
117元),有勞動能力的居民最低生活費指數為10800盧比,退休人員8800盧比,兒童9700盧比。由於「貧困線」的標准特別高,全印度平均計算,
相當於人均GDP的40%,而各級政府財政支出的最大一塊,就用在醫療、教育、補貼、救濟等社會保障體繫上。以孟買市2007年預算兒童補貼項目為例,全
市明年財政預算,用於有子女家庭社會支持款項總額750億盧布(108億人民幣),生育二胎及更多孩子的家庭所獲一次性補助金額將增加4倍,從5000至
1.6萬盧比不等;每個兒童的月津貼數額將增加1至1.5倍;多子女家庭的年度校服補貼從1000盧比增至7000盧比;因在家照顧3歲以下殘障兒童而不
能外出工作的父母將獲得每月7500盧比(1300人民幣);撫養三歲以下兒童的大學生家庭每月的食品補貼將增加兩倍,從550盧布增至1650盧比;為
預防社會孤兒出現及發展家庭教育方式,發放給監護人用於撫養被監護人的資金數額將從4500盧布提高到8000盧比。(註:最新匯率10盧比=1.453
人民幣)
可以這樣說,今日的印度,「貧窮」是相對的,從絕對意義上,已經沒有窮人了。民選的官員,拚命討好選民,除免費醫療、免費教育之外,印度政府補貼,救濟項
目,共有幾百項之多。這樣情勢下,在經濟恢復了的印度,想當窮人,不容易做到。4月10日,印度財政部部長慕克吉(Pranab
Mukherjee)宣布,根據印度2007~2009年三年預算計劃,未來三年間,實際工資還將提高50%。印度宏觀經濟分析和短期預測中心《印度經濟
長期趨勢》報告預測,2012年前印可趕上韓國、西班牙、以色列的經濟發展水平,2020年前,人均GDP可達294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