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宋朝之前沒有棉被,那冬天的人們是怎樣禦寒的
如果翻閱大量的文獻記載,在宋元之前,史書中並未有過棉花的記載,而棉花真正的種植地乃是在印度和阿拉善。同時根據如今棉花的種植地可知,就算是棉花真正的傳入我國也是在中原王朝的邊疆所種植,並非為普通人所擁有,更遑論做成棉衣。
中原王朝的都城大多數在北方,而北方的冬天又極為肅殺。皇家貴族尚且能夠燒取大量炭火進行取暖,普通人家若是想要挨過此冬天是難上加難,若是在戰爭時期,恐怕就是如杜甫所說「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古人冬天漫長又寒冷,即便後期有棉被的發明,對於普通人家來說也是天價之物。但所幸由於後期棉花普及,老百姓對於冬天的恐懼減少,若是遇上英明君主,給予老百姓一點點的恩惠與甜頭,那麼自然可以勉強度過冬天。
⑵ 用蘆葦直接擦臉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好處:蘆薈具有使皮膚收斂、柔軟化、保濕、消炎、漂白的性能。還有解除硬化、角化、改善傷痕的作用,不僅能防止小皺紋、眼袋、皮膚鬆弛,還能保持皮膚濕潤、嬌嫩,同時,還可以治療皮膚炎症,清潔臉部皮膚後,用鮮葉汁早晚塗於面部15-20分鍾,堅持下去,會使面部皮膚光滑、白嫩、柔軟,還有治療蝴蝶斑、雀斑、老年斑的功效。
壞處:最好不要直接敷臉。 蘆薈的品質不一樣,人的皮膚不一樣等因素。過敏體質的人,先去一點在耳朵後面試下是否過敏。其他危害暫時不明。
蘆葦,多年水生或濕生的高大禾草,生長在灌溉溝渠旁、河堤沼澤地等,世界各地均有生長,蘆葉、蘆花、蘆莖、蘆根、蘆筍均可入葯。蘆莖、蘆根還可以用於造紙行業,以及生物制劑。經過加工的蘆莖還可以做成工藝品。
蘆薈屬(學名:Aloe)通稱蘆薈,原產於地中海、非洲,為獨尾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據考證的野生蘆薈品種300多種,主要分布於非洲等地。這種植物頗受大眾喜愛,主要因其易於栽種,為花葉兼備的觀賞植物。可食用的品種只有六種,而當中具有葯有價值的蘆薈品種主要有:洋蘆薈 (又名巴貝多蘆薈或翠葉蘆薈 Aloe Barbadensis/Aloe Vera)庫拉索蘆薈(分布於非洲北部、西印度群島),好望角蘆薈(分布於非洲南部),元江蘆薈等。
蘆薈是集食用、葯用、美容、觀賞於一身植物新星。其泌出物(主要有效成分是蘆薈素等蔥醌類物質)已廣泛應用到醫葯和日化中。蘆薈在中國民間就被作為美容、護發和治療皮膚疾病的天然葯物。蘆薈膠對蚊叮有一定的止癢作用。
1《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2010年版)飲片:性味與歸經:苦,寒。歸肝、胃、大腸經。功能與主治:瀉下通便、清肝瀉火,殺蟲療疳。用於熱結便秘,驚癇抽搐,小兒疳積;外治癬瘡。
2《本草綱目》如是說性味:苦,寒,無毒。主治:熱風煩悶,胸隔間熱氣,明目鎮心,小兒癲癇驚風,療五疳,殺三蟲及痔病瘡瘺,解巴豆毒。
3《中華本草》如是說集中草葯之大成的《中華本草》將蘆薈的保健功能概括為:⑴泄下,即潤腸通便;⑵調節人體免疫力;⑶抗腫廇;⑷保護肝臟;⑸抗胃損傷;⑹抗菌;⑺修復組織損傷;⑻對皮膚的保護作用。
據科學研究,發現蘆薈中有不少成分對人體皮膚有良好的營養滋潤作用,且刺激性少,用後舒適,對皮膚粗糙、面部皺紋、疤痕、雀斑、痤瘡等均有一定療效。因此,其提取物可作為化妝品添加劑,配製成防曬霜、沐浴液等。
至於輕度的撞傷、挫傷、香港腳、凍傷、皮膚龜裂、疣子等,都可以使用蘆薈來治療,效果不錯。現代研究顯示,其葉含蘆薈大黃素、異蘆薈大黃素及蘆薈苦味素等,葯理實驗有瀉下、抗癌作用。蘆薈花性寒,味苦澀,有清熱、止咳、止血功效,可治療咳嗽、吐血。
葯理作用
1 、殺菌作用:蘆薈酊(Aloetin).是抗菌性很強的物質,能殺滅真菌、黴菌、細菌、病毒等病菌,抑制和消滅病原體的發育繁殖,蘆薈抗菌殺菌的病菌類有:白喉菌、破傷風菌、肺炎菌、乳酸菌、痢疾菌、大腸菌、黑死病菌、霍亂菌以及引發中耳炎、膀胱炎、化膿症、麻疹、狂犬病、小兒麻痹、流行性腦炎等疾病的病菌。
⒉抗炎作用:蘆薈的緩激肽酶與血管緊張來聯合可抵抗炎症。尤其是蘆薈的多糖類可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治癒皮膚炎、慢性腎炎、膀胱炎、支氣管炎等慢性病症。
⒊濕潤美容作用:蘆薈多糖和維生素對人體的皮膚有良好的營養、滋潤、增白作用。尤其是青春少女最煩惱的粉刺,蘆薈對消除粉刺有很好的效果。蘆薈大黃素等屬蒽醌甙物質,這類物質能使頭發柔軟而有光澤、輕松舒爽,且具有去頭屑的作用。因此,蘆薈美容霜、蘆薈護膚霜、蘆薈染發膏等蘆薈化妝品佔了歐洲化妝品市場的80%。
⒋健胃下泄作用:蘆薈中的蘆薈大黃素甙(aloin)、蘆薈大黃素(emodin)等有效成分起著增進食慾、大腸緩泄作用。服用適量蘆薈,能強化胃功能,增強體質,因實證致虛而失去食慾的病危患者,服用蘆薈也能恢復食慾。健康的人,長期服用蘆薈和堅持蘆薈浴,可以防治一定疾病,但還是要根據各人情況對症保健。健康人體液呈弱鹼性,過度勞累或生活緊張等原因會使體液變成酸性,易感染病毒,常用庫拉索蘆薈會使體液保持鹼性,維持健康、不患感冒。蘆薈是治療實熱型便秘比較有效的葯物,對於因腎氣虛或脾氣虛導致的嚴重的便秘,就要選用性質溫和益氣的食物或葯物來調治。再服用大苦大寒清熱瀉火的蘆薈之後,就會加重病情了因此對於不同類型的病症要用不同的方法,寒則熱之,熱者寒之。
⒌強心活血作用:蘆薈中的異檸檬酸鈣等具有強心、促進血液循環、軟化硬化動脈、降低膽固醇含量、擴張毛細血管的作用,使血液循環暢通,減少膽固醇值,減輕心臟負擔,使血壓保持正常,清除血液中的「毒素」。
⒍免疫和再生作用:蘆薈素A、創傷激素和聚糖肽甘露(Ke-2)等具有抗病毒感染,促進傷口癒合復原的作用,有消炎殺菌、清熱消腫、軟化皮膚、保持細胞活力的功能,凝膠多糖與愈傷酸聯合還具有癒合創傷活性,因此,它是一種治療外傷(出血性外傷、不出血性外傷)不留傷痕的理想葯品。
⒎免疫與抗腫瘤作用:蘆薈中的粘稠物質多糖類(乙醯化葡甘聚糖、甘露聚糖、乙醯化甘露聚糖、aloe mannan、alocutin、alomicin等)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抑制、破壞異常細胞的生長的作用,從而達到抗癌目的。日本蘆薈研究專家添田百枝博士在《關於蘆薈的抗癌性研究》(1966年發表)的論文中指出:蘆薈中aloe mannan、alocutin、alomicin等成分能阻止癌細胞活動,殺死生物內異常細胞一癌細胞等功效。用蘆薈治療癌症的另一種理論是「自身治癒力」蘆薈具有增強人體的自身治癒力,這個事實已被得到證明。
⒏解毒作用:蘆薈因其苦寒清熱具有抑制過度的免疫反應增強吞噬細胞吞噬功能的作用故能清除體內代謝廢物。蘆薈中的aloetin alomicin等成分具有促進肝臟分解體內有害物質的作用,還能消除生物體外部侵入的毒素。放射線或核放射能治療癌症過程中會引起的燒傷性皮膚潰瘍,有蘆薈治療不僅有解毒、消炎、再生新細胞的作用,還能增加因放射治療而減少的白血球。
⒐抗衰老作用:蘆薈中的粘液(mucin,就是蛋白質),是以arboran A B\aloe mannan\aloetin等多糖類為核心成分,粘液類物質是防止細胞老化和治療慢性過敏的重要成分。粘液素存在於人體的肌肉和胃腸粘膜等處,讓組織富有彈性,如果液素不足,肌肉和粘膜就會喪失了彈性而僵硬老化。構成人體的細胞,如果粘液素不足,細胞就會逐漸衰弱,失去防禦病菌、病毒的能力。
⒑鎮痛、鎮靜作用:手指腫痛、牙痛而難以忍受時,在患部貼上蘆薈生葉,能消除疼痛,神經痛、痛風、筋肉痛等,內服加外用蘆薈,也有鎮痛效果。蘆薈還能預防和治療宿醉、暈車、暈船等。
⒒防曬作用:蘆薈中的天然蒽醌甙或蒽的衍生物,能吸收紫外線,防止皮膚紅、褐斑產生。
⒓防蟲、防腐作用:蘆薈汁液具有很好的消毒、防腐作用。夏天皮膚上塗上蘆薈汁,蚊子不咬。哥倫比亞人常給小孩腳上抹上蘆薈汁,以防止蟲害。蘆薈汁噴灑門窗和室內,蒼蠅不入,傣族人就是用蘆薈汁防止蒼蠅進室內的。
⒔防臭作用:蘆薈具有防止腳、口、腋等體臭的作用。很早以前,人們就用蘆薈來消除體臭。非洲剛果人打獵時,在身上抹上蘆薈汁,以免被動物聞到體臭。蘆薈的奇特功效引起了科學界,特別是醫學界的廣泛重視,尤其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研究開發應用蘆薈,因而形成了一股「蘆薈熱」,蘆薈發展非常迅速,開發成果利用顯著,經濟效益巨大,其研究成果不僅用於醫療、美容、食品保健,而且還應用於染料、冶金、紡織、農葯、畜牧等領域中,從此蘆薈身價百倍。
14.促進癒合作用:對人工創傷鼠背蘆薈有促進癒合功效,對人工結膜水腫的兔蘆薈可縮短治癒天數。蘆薈漿汁制劑對皮膚創傷、燒傷以及x線局部照射均有保護作用。
⑶ 南姜是什麼姜
南姜(Alpinia galanga (Linn.) Willd.)又稱為蘆葦姜,是姜科植物,台灣鄉間尤其是接近山區的人家都會種幾棵供使用,在腌制桃李時,取根莖打碎後加入以增添風味之用,台灣特有的番茄切盤所用的沾醬除了醬油膏、糖粉之外,還要加入南姜細末才有最地道的風味。
長環境編輯
不耐寒,喜冬季溫暖、夏季濕潤環境,抗旱能力差,生長初期宜半陰,生長旺盛
期需充足陽光。土壤宜肥沃,保濕力強。
分布范圍編輯
原產亞洲熱帶。分布於中國南部、西南部。越南、印度、馬來西亞至澳大利亞也有
分布。
主要價值編輯
葯用價值
風麾全世界的著名漢葯 二天油、驅風油、清涼油、萬金油相信大家都用過,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些葯油的最主要原料是蘆葦姜素,而這種蘆葦姜素提取自中葯材蘆葦姜,也就是南姜。
【性味歸經】辛,熱。歸脾、胃經。 味辛,性溫。具強烈辛辣氣味。
【功能主治】溫胃散寒,消食止痛。有溫脾胃、祛風寒、行氣止痛的作用。用於脘腹冷痛,胃寒嘔吐,噯氣吞酸等。
【主要成分】根莖含有蘆葦姜素(Galangin)、山柰素(Kaempferide)、擗皮素(Quercetin)及揮發油。油的主要成分為1,8-桉葉素(1,8-Cineole)和桂皮酸甲酯(Methyl cinnamate)。蘆葦姜的辛辣成分為蘆葦姜酚(Galango1)。
【用法用量】 3~6g 。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摘錄】《中國葯典》
食用價值
南姜
南姜(5張)
烹調用途:除葯用外, 還大量用作調味料(如鹽焗雞粉等)、香料、葯酒及驅蟲劑等等。南姜粉為「五香粉」原料之一。
潮汕地區也常用於去除魚腥,鹵鴨、鵝都會使用南姜來去腥味、提味;潮汕傳統的小吃橄欖糝,南姜也是最重要的佐料;街頭的一碗牛雜粿條也會灑上一縷南薑末調味;南姜是潮汕地區不可缺少的食材。古埃及時代,南姜被用作為煙熏材料。中古世紀時在歐洲,被做為葯材與辛香料使用。直至今日,南姜僅餘潮汕地區及東南亞地區仍在使用,其他各地已經極少得見。
栽培技術編輯
生長初期宜半陰,生長旺盛期需充足陽光。土壤宜肥沃,保濕力強。姜花有清新的香味,放於室內可作天然的空氣清新器。
分株繁殖
採用分株繁殖法繁殖速度也快。姜花對土壤適應性強,栽培土質以肥沃疏鬆、排水良好之壤土或砂質壤土最為適宜,但土壤應經常保持濕潤或靠近水源,則生育更旺盛。春、夏、秋三季均可種植,但以春季2、3月份種植
最好,分株種植當年即可獲取高產。
所以若是喜歡姜花,可能在「清明」種下,「立秋」就可開花,到第二年開花最盛,第三年後根莖開始老化,開花就逐漸省了,屆時將要重新再種。
室內盆栽
至於家庭盆栽,常因泥少肥缺,株高根多,生態環境不宜而難以獲得大花。
剛栽植時不宜澆水過多,以免根莖切口腐爛。生長期需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夏季花期應適當遮陰,可延長開花期。冬季將莖枝剪除,以便翌年萌發新枝。寒冷地區,冬季挖取根莖放室內貯藏。
⑷ 竹子小常識
竹子的象徵意義, 竹子的象徵意義:中國傳統中,竹子象徵著生命的彈力、長壽、幸福和精神真理. 竹,秀逸有神韻,纖細柔美,長青不敗,象徵青春永駐,年輕;春天(春山)竹子瀟灑挺拔、清麗俊逸,翩翩君子風度;竹子空心,象徵謙虛。品格虛心 能自持,竹的特質彎而不折,折而不斷,象徵柔中有剛的做人原則,凌雲有意、強項風雪、偃而猶起,竹節必露,竹梢拔高,比喻高風亮節;品德高尚不俗,生而有 節,視為氣節的象徵。唐張九齡詠竹,稱「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和黃門盧侍郎詠竹》)。淡泊、清高、正直,中國文人的人格追求。元楊載《題墨竹》: 「風味既淡泊,顏色不斌媚。孤生崖谷間,有此凌雲氣。」
中國傳統中,竹子象徵著生命的彈力、長壽、幸福和精神真理,而在日本,竹子則是真實與奉獻的標志。整個東方各個地區都將竹子用作書寫工具,對於 佛教和道教作家、藝術家來說,竹子筆直的線條和中空的結構本身就有極其深刻的象徵含義。南美土著部落用竹子當刀斧,砍削其他物品,也用竹子製造吹火槍和吹 奏聖樂的樂器。有些高大的竹子極受人們崇拜,被奉為生命之樹。在非洲,竹子也具有很神聖的象徵地位,因為人閃用竹子來為男性行割禮。
蘆葦在日本關於伊澤的創世神話中是心靈得到凈化的象徵,原因可能在於蘆葦與水有關。日語中「蘆葦草原」一語意指人間世界。凱爾特民族眼中的蘆葦 也有凈化心靈的作用,而且人們迷信地認為蘆葦可以降伏女巫。在中美洲,蘆葦是生殖繁衍的象徵,而在希臘和羅馬傳統中則是畜牧神潘和音樂的代表(因為潘發明 的「排簫」由蘆葦製成)。蘆葦還讓人聯想起耶穌受難圖,因為耶穌殉難時,曾有人用一根蘆葦綁著海綿,蘸上醋,去碰耶穌的嘴。蘆葦同時也代表了施洗禮者聖約 翰。
冬青象徵著希望與歡欣。羅馬深冬季節舉行的農神節中,冬青也是人們所持常青植物中的一種,但只有條頓人在聖誕節期間使用冬青,他們每年12月份喜歡用冬青裝飾房屋。 中華民族氣節的象徵――竹子
大豆的家鄉――中國 中華民族氣節的象徵――竹子 飲中佳品――茶
1993年6月,我國發行一套《竹子》郵票,全套郵票介紹了毛竹、紫竹、佛肚竹等五種我國特產的竹子。這套郵票的發行充分說明了竹子在我國經濟建設中有著重要的意義。
我國是世界上竹類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古往今來,竹子曾被多少詩人、畫家所稱頌。它不僅四季青翠,而且枝幹挺拔,既是高風亮節、剛直不阿的性格象徵,又有風度翩翩的君子之譽。古語說:「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毀其節」,用以比喻人的氣節。
竹子是禾本科竹亞科植物,桿木質、多年生;葉有籜葉和枝葉的區別,枝葉具短柄,且和葉鞘連接處有關節,故易脫落。
竹子從生長狀況看,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較原始的「叢生竹類群」,其地下莖短縮,竹桿密集叢生,主要產於熱帶和低海拔的高溫多濕的環境,如龍竹、彎鉤刺竹、青皮竹、佛肚竹等等;一類是較進化的「散生竹類群」,地下莖細長、橫走,竹桿生長稀疏、散生,主要生長於較低溫度和乾燥有風的亞熱帶和溫帶環境中,如毛竹、剛竹、淡竹、苦竹、紫竹等等。
竹子是禾本科植物中的一個大家族,全世界約有70屬1200餘種,竹林面積達1400萬公項,主要產於亞洲熱帶,以東南亞季風區為世界竹子分布中心,該中心佔世界竹林面積的90%,世界竹種總數的80%,非洲次之,拉丁美洲更少,澳大利亞只有兩種鄉土竹,美國僅產1種,而整個歐洲大陸均不產竹子。我國竹子種類很多,約40屬300餘種,北起秦嶺、漢水,南至海南島,東起台灣,西至西藏,均有竹林分布。全國約有竹林330萬公項,其中毛竹林佔80.%,約有280萬公項。
我國對竹子的栽培和利用的研究有著悠久的歷史,浙江餘姚沙姆渡文化層距今已有7000年歷史,在原始社會遺址內出土有竹製遺物。關於竹的文字記載更多,最早在《詩經》的《衛風?竹竿》篇中記載:「磺磺竹竿,以釣於淇」,即用竹竿在淇水邊釣魚。公元265年,晉戴凱之寫成我國第一部關於竹子的專著《竹譜》,全書以四字一句的韻文,記述70餘種竹的性狀和產地。元代的《竹譜詳錄》更詳細地記載了我國300餘種竹類。以後歷史均有關於竹子的記載。
竹子生長快,成材早,產量高。「雨後春筍」形象地說明了竹子生長快的特點。由於竹子屬間分生組織的分裂和細股的不斷生長,竹子生長速度驚人,在春雨之後,一晝夜最快能長高1―2米,50天左右就可長成高達20餘米的新竹,再經4―6年的加固生長,就可採伐利用了。竹子產量高,生長較好的竹林,每畝可產竹材達1500―2000公斤,超過一般速生樹種林的年生長量。
竹材的收縮量小,割裂性,彈性和韌性都很強,順紋抗拉力壓強度為杉木的2.5倍,達1800公斤/平方厘米;順紋抗強度為杉木的1.5倍,達600―800公斤/平方厘米。我國勞動人民有著悠久的利用竹子的歷史,早在殷商時代就用竹子來做箭矢、書簡和編制竹器;秦代制筆,以竹為管,延用至今;用竹材建造房屋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黃崗竹樓記》中寫道:「黃崗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節,用代陶瓦,比屋皆是,以其廉而工省也」;晉代的竹紙已有1700餘年的歷史了。歷史上的竹器,不僅使用廣泛,而且製作精美華麗。
到了近代,竹材的使用更為廣泛,如雲南傣族的竹樓,是獨特的民族建築,二層的竹樓可防止潮濕和野獸的侵襲。據統計,40―50根毛竹可代替1立方米木材,現代建築工程中廣泛利用毛竹搭建臨時工房和腳手架;竹子還可紮成竹筏,由於吃水淺,浮力大,是我國南方內河的主要運輸工具,還可作成漁船上的浮筒和風撐。
竹材纖維細小,平均長達2.16微米,細胞壁厚,吸水性能好,是造紙的好材料,約2噸竹材就可製成1噸紙漿,目前用竹漿可製成膠版紙、描圖紙、郵封紙、打字紙和特種工業用紙。同時,也是優良的人造纖維――人造羊毛、醋酸纖維、硝化纖維的原料。竹材還可製成樂器及各種工藝美術品、文化體育用具,如湖南的竹簧雕刻、江西的竹屏、竹簾等都是馳名中外的工藝美術品。竹製工藝品及竹材也是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如廣東產的茶桿竹,由於竹桿挺直、節間長、節平,可作滑雪杖、釣魚桿等用,現遠銷英、美、法、比、丹麥、瑞士、挪威、南北美洲及澳大利亞和一些非洲國家。
不少竹種,如南方傣鄉的版納甜竹、龍竹、彎鉤刺竹、廣布於我國中部的毛竹及長江中下游的哺雞竹等,都是有名的筍用竹。據分析,鮮竹筍含碳水化合物2-4%、脂肪0.2-0.3%、蛋白質2.5-3%以及各種維生素和磷、鐵、鈣等微量元素。在蛋白質中,至少含有16―8種不同成分的氨基酸,如胱氨酸、谷氨酸、蛋氨酸等,其中不少是人類所需的重要營養品。竹筍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除供鮮食外,還可以加工成筍干、筍衣、玉蘭片及鹽水筍罐頭等各種品種。
竹子不僅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也是庭園觀賞和環保樹種。多數竹林秀麗挺拔,四季常青,或高不足30厘米,團狀簇生;或桿形奇特,節間短縮,中間膨大成佛肚狀;或竹色多變,有的有深色斑點,有的鑲有金黃色縱紋。……凡此種種,都是綠化祖國、美化環境的好材料。另外,由於竹鞭發達,縱橫交叉,也是河岸、江堤固土防止沖刷的優良樹種。
⑸ 蘆葦與蘆薈的區別
區別如下:
蘆葦的形態特徵:
多年水生或濕生的高大禾草,根狀莖十分發達。稈直立,基部和上部的節間較短,葉鞘下部者短於而上部者,長於其節間;葉片披針狀線形,頂端長漸尖成絲形。圓錐花序大型,著生稠密下垂的小穗;頂端長漸尖,基盤延長,兩側密生等長於外稃的絲狀柔毛,與無毛的小穗軸相連接處具明顯關節,成熟後易自關節上脫落。
⑹ 蘆葦屬於什麼科
蘆薈屬(學名:Aloe)通稱蘆薈,原產於地中海、非洲,為獨尾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據考證的野生蘆薈品種300多種,主要分布於非洲等地。這種植物頗受大眾喜愛,主要因其易於栽種,為花葉兼備的觀賞植物。可食用的品種只有六種,而當中具有葯有價值的蘆薈品種主要有:洋蘆薈 (又名巴貝多蘆薈或翠葉蘆薈 Aloe Barbadensis/Aloe Vera)庫拉索蘆薈(分布於非洲北部、西印度群島),好望角蘆薈(分布於非洲南部),元江蘆薈等。
⑺ 古代打仗的弓箭,都是用什麼材料製造的古埃及人用蘆葦做箭桿實用嗎
事實上,盡管蘆葦給人印象中是特別軟的,可是每一年都是有蘆葦扎致傷的事兒,由於蘆葦挨近根處的位置或是較為硬實的。
次之,考古學中也看到了一些蘆葦箭桿的實體。印度的一些中就個人收藏過這類蘆葦箭桿。在中國的馬王堆三號墓(時代西漢文帝劉恆前元十二年—公元168年)也以前挖出過12支蘆葦箭桿。但是,這種蘆葦箭桿都通過了髹漆加工工藝的解決。此外,馬王堆三號墓還發掘出了竹弓2件和木弓2件,容積並不大,而且為單個。還原以後發覺抗拉力一般。因此這類蘆葦箭,可能是給那類抗拉力並不大,疑是捕獵用的小弓用的,盡管有學者覺得,這種弓是隨葬品沒有具體的實際意義,可是箭鏃卻很貼近好用器形而不是模樣貨。
⑻ 杉葦剛柔文言文翻譯
杉樹在河的這邊,蘆葦在河的那邊。它們夾岸相映,朝夕相見。有一天,杉樹嘲笑蘆葦說:「看你的身體柔軟如絲,性情也像流水一樣柔弱。每當風起,你就隨風搖擺,風往東你就往東,風朝西你就朝西,沒有一點剛強之氣。哪像我筆直剛硬,絕不彎曲,多快樂啊!」蘆葦回答說:「剛硬和柔軟各有各的優勢。我雖然很柔弱,但可以因此避開一些災禍;你雖然很剛硬,可我擔心你遇到大的災害,命將不保啊!」
一天,突然狂風大作,那蘆葦在風中劇烈搖擺,但終究沒有受到大的損傷;而杉樹早已被狂風連根拔起了!
原文:
夾岸相映:一邊杉樹參天,一邊蘆葦點水,杉葦朝夕相見。一日,其杉譏誚(qiào)其葦曰:「看你體如柔絲,性如流水,每每隨風而舞,風東則東,風西則西,毫無剛氣,何如我正直不屈,豈不快哉!」葦曰:「剛柔各有所長。吾雖懦弱,究可免禍;汝雖剛強,猶恐安身不牢。」一日,颶風驟起,其蘆葦左右掀翻,終無大害;而杉樹早已連根拔起矣!
選自《伊索寓言》
創作背景:
原名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其故事流傳於民間,到公元前3世紀成書。從作品來看,時間跨度大,各篇的傾向也不完全一樣,據推測,它不是一人一時之作,可以看作是古希臘人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的集體創作。伊索,可能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作者。
相傳是古希臘寓言作家伊索所作。從成書的實際情況來看,這部作品的作者不應該只有一人,它應該是古代希臘人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的集體創作。隨著時間的推移,書的內容更加豐富,這部作品中又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也就形成了現在的三百五十多篇。所以,嚴格地說,這部作品應該是古代寓言的匯編。
⑼ 深圳七娘山上面,長得像蘆葦的草是什麼
芒草(學名:Miscanthus)是各種芒屬植物的統稱,含有約15到20個物種,屬禾本科。原生於非洲與亞洲的亞熱帶與熱帶地區。
其中一個物種中國芒(M. sinensis)的生長范圍延伸到了溫帶亞洲,包括日本與韓國。一部分高大的芒屬植物,如中國芒與巨芒(M. giganteus),被認為是一種非常有前景的能源作物,被應用來作能源作物,以生產生物燃料,主要為酒精。也有一些芒草培養用來作為觀賞植物。更多則以雜草的形式,都在野外或人工設施周圍生存。物種分布廣東,廣西,貴州,雲南,西藏東南部,四川,湖南南部,江西南部,浙江南部,福建及台灣;印度,東南亞經馬來西亞至菲律賓也有。
中文學名
芒草
拉丁學名
Miscanthus
別稱
莽草、白微、龍膽白薇、芭芒
二名法
Miscanthus
請釆納。
⑽ 什麼動物長得丑是鳥唱歌又好聽
在我國每年5月份的時候,全國各水域有蘆葦的地方就會出現這種鳥類——東方大葦鶯,因為它主要棲息在蘆葦叢里,因此而得名,在我國分布的很廣。
它在我國屬於夏候鳥,到了繁殖季節就會遷徙到我們國內,到了10月份就會向南方遷徙,一般遷徙到印度、東南亞等一些熱帶的地方。
你在合適的季節,常去有蘆葦的地方散步,一定能親眼見到這種鳥類。
雄鳥和雌鳥外形十分相似,它們性格十分活潑好動,因為長相太不出眾,不能作為觀賞鳥。
但是它作為鳴鳥,是完全可以讓你滿意的。它們常常站在蘆葦的頂部,歡快的鳴叫著,不怎麼介意有人類接近。
它這種獨特的叫聲,一定能讓你悅耳舒心,消除你心中的煩悶。
它們通常把自己的巢穴安在蘆葦叢里,看來這種鳥類還是相當聰明的,它們用蘆葦花把幾根相鄰的蘆葦桿纏繞起來,逐步搭建成鳥窩,住著柔軟舒適。
它們一般會在窩里產下3-6枚卵,比麻雀蛋稍大一點,雌雄親鳥共同擔任孵化任務。
它們把窩安在蘆葦叢里,巢穴下面都是水,可以避免陸生動物的侵害。
它們主要以水生昆蟲為食,常吃的有蜻蜓,豆娘,水蜘蛛等,也會吃一些種子和小野果。
孵化期為12天左右,雌雄親鳥喂養雛鳥十分勤勞,一天餵食時間從早上一直到傍晚,捕食時間長達14小時,所以它們的雛鳥成長的非常快。
大約18天左右,雛鳥就可以飛離巢穴了。
由於這種鳥類長相不怎麼好看,捕捉的人少,因此沒有生存危機,野外數量多。
我建議你周末帶孩子或者你自己,多去大自然里走走,仰頭觀鳥,有益頸椎,多呼吸新鮮的空氣能潤肺,傾聽鳥叫聲能悅耳傾心,自然而然的也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真是不用花錢就能得到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