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和印度之間的貿易出口和進口各主要商品是什麼
中國對印度主要出口商品有機電產品、化工產品、紡織品、塑料及橡膠、陶瓷及玻璃製品等,中國自印度主要進口鐵礦砂、鉻礦石、寶石及貴金屬、植物油、紡織品等。
同期印度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中大部分是工業品、高科技產品。比如,「電機、電氣、音像設備及其零附件」、「核反應堆、鍋爐、機械器具及零件」、「有機化學品」,三大類就佔到了62.5%。
印度對中國出口的商品中大部分是資源產品、初級產品。比如,「礦物燃料、礦物油及其產品;瀝青等」佔比達到了19.1%。
「棉花」達到了9.3%,「礦砂、礦渣及礦灰」達到了6.9%,「鹽;硫磺;土及石料;石灰及水泥等」達到了4.9%,「銅及其製品」達到了4.5%,「動、植物油、脂、蠟;精製食用油脂」達到了2.7%。
(1)中國同印度貿易鮮蝦多少噸擴展閱讀
未來前景
印度成為中國在南亞地區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就全球來說,可以列入第12大貿易夥伴。從這樣三個概念可以看出,中印之間的經濟聯系是多麼的密切,而且考慮到世界經濟下行的大背景、復甦很乏力的情況下還有這樣的規模,更能說明兩國經濟有內在的密切聯系,互相離不開。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基礎,我們兩國經貿關系發展前景十分看好。
為適應中國與南亞各國經貿合作發展需要,搭建中國與南亞各國多層次、寬領域的交流合作平台,促進中國雲南省向西南開放發展戰略的實施,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南亞國家商品展自2013年起正式更名為中國—南亞博覽會,簡稱南博會。
2. 中國出口印度的主要商品是什麼
2019年1-9月中印雙邊貿易統計
據印度商業信息署與印度商務部統計,2019年1-9月,印度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653.2億美元,下降3.9%。其中,印度對中國出口126.0億美元,增長7.3%,佔印度出口總額的5.2%,增加0.4個百分點;印度自中國進口527.2億美元,下降6.3%,佔印度進口總額的14.3%,下降0.4個百分點。印方貿易逆差401.2億美元,下降9.9%,中國是印度第一大逆差來源國。截止到9月,中國是印度排名第三位的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
礦產品為印度對華出口的第一大類產品,2019年1-9月出口額為36.5億美元,增長2.0%,佔印度對中國出口總額的28.9%。化工產品為印度對中國出口的第二大類商品,出口額28.5億美元,增長11.4%,佔印度對華出口總額的22.6%。機電產品是印度對中國出口的第三大類商品,出口額11.5億美元,增長14.8%,佔印度對華出口總額的9.2%。
印度自中國進口的主要商品前三位分別為機電產品、化工產品和賤金屬及製品。其中,機電產品進口額為260.6億美元,下降9.1%,佔印度自中國進口總額的49.4%。化工產品進口額為104.8億美元,增長3.9%,佔印度自中國進口總額的19.9%。賤金屬及製品進口額為40.8億美元,增長2.8%,佔印度自中國進口總額的7.7%。
中國對印度出口主要商品統計
3. 你好,你可以留給我你的郵箱地址嗎,我想請你幫我翻譯一篇文章,我會給100財富值
樓主,我直接發過這邊來咯。你看看吧。
The reality
現實
What is the reality of the Chinese shrimp market? In 2003, China proced an estimated 370,000 mt of shrimp, with approximately 66% of the total consumed in the domestic market and the remaining 33% exported from China. A volume of 80,909 mt was exported to the US in 2003.
今天的中國鮮蝦市場如何?在2003年,中國出產了大概370,000公噸的鮮蝦,其中約66%留在國內市場消費,剩下的33%用於出口。而當中的80,909公噸出口到了美國。
The primary source of exported, farm-raised white shrimp in China is small procers who generally have less then 5 ha in cultivation in the Guangdong province of China. These farmers generally sell through the regional wholesale market located in Guangdong. Prices rise and fall according to supply and demand for head-on shrimp. A domestic buyer in the market pays the same amount for 20/30 head-on shrimp as a processing plant that freezes the proct for the export market. Do Chinese procers benefit unfairly from government policies? More analysis is needed on this issue, but it is clear the policies can be both beneficial and detrimental.
在中國,用於出口的人工養殖的白蝦主要由中國廣東省的小養殖主負責供應,他們的養殖場通常不會大於5公頃。這些農民一般通過廣東當地的批發市場進行銷售。價格起伏取決於對頭蝦的供求。市場上的國內買家支付同等金額購買三分之二(20/30,不知你的原意是不是這樣)的頭蝦成立一家加工廠就可以凍結該產品的出口市場。(這句話貌似原文有問題) 中國養殖者是否得益於政府政策的不公平?這個問題還需要更多的分析,但顯然,這些政策既有利也有弊。
Chinese shrimp procers face an average 8% special procts tax that must be paid to the local government.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some U.S. buyers, the majority of small shrimp farmers with which they do business do not have access to government loans, and frequently finance themselves or make arrangements through their families or communities at higher than market interest rates.
中國的蝦農每年需給當地政府繳納8%的特產稅。同時,據一些美國買家所言,和他們有生意往來的大多數小蝦農不能獲得政府貸款,而是經常需要自己籌措資金或是以高於市場息率向親朋好友借款。
The Reaction
反應
How will the Chinese adjust to his new challenge? As Newton famously said, 「To every action there exists an equal and opposite reaction.」 Likely responses include the following.
中國人會如何適應其新的挑戰?就如牛頓的名言所說:「每一個作用力都存在著一個與其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很可能就包含了對以下問題的回答。
Low-tariff processors will continue to ship shrimp to the U.S.
New packers will petition as respondents and attempt to secure low tariffs.
Chinese businessmen, who operate throughout Southeast Asia, will invest in new proction areas in non-tariff Asian countries. Indonesia is already expanding its proction and processing base with investment from China.
High-tariff packers in China will diversify their proct mix to other seafood or fisheries procts, while investing in value-added procts that do not fall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anti-mping suit. In other words, the anti-mping tariffs will cause the Chinese to be-come more competitive. No other country has a HACCP-and E.U.-certified shrimp instry that is better positioned to proce prepared meals and other value-added procts.
低稅處理器(很勉強的翻譯,但沒辦法,朗文都查不到,是專業詞彙嗎?)將繼續把蝦運至美國。
新的包裝貨物批發商會像法庭上的被告那樣請求並試圖維持低稅率。
生意遍布東南亞的中國商人將在非關稅亞洲國家投資新的生產區。印度尼西亞就已在與中國的投資方擴建其生產和加工基地。
在中國,高稅的包裝批發商將使他們的原有生產產品擴充到其他海鮮或漁業類產品,同時投資高附加值產品,以免進入反傾銷的訴訟范圍。從另一方面來說,反傾銷稅會讓中國人變得更具競爭力。沒有任何國家擁有HACCP和歐盟認證的蝦產業,而它將更好地定位於生產現成食品及其他高附加值產品。
With higher shrimp prices in the U.S. and lower supplies as a result of the anti-mping tariffs, U.S. value-added procers will find it harder to compete with new Chinese competition that previously did not exist in their markets. For example, procts that are currently processed on automated lines in the U.S. using imported raw, shell-on, or peeled shrimp will now be proced in China.
So, while U.S. shrimpers use their limited resources to hire lawyers to win protection, the Chinese are using their resources to actively increase proctivity, expand value-added capabilities, and improve competitiveness. Surely that is not the intention of U.S. trade policy.
隨著美國越來越高的蝦價和反傾銷稅引起的越來越低的供應量,美國的增值生產商會發現和中國人進行新的競賽是更難勝出了,這在以前他們的市場上是不存在的。例如,現在在美國自動化生產線上用進口的生蝦、帶殼蝦或光蝦加工的產品都將轉移到中國生產。因此,當美國蝦商將其有限資源用於請律師打贏貿易保護官司的時候,中國人正把他們的精力放在大力提高生產力,擴充增值能力和提高競爭力上面。可以肯定的是,這絕非美國貿易政策的初衷。
4. 印媒稱中國拒收1000個集裝箱的印度蝦,這是怎麼回事
印媒稱中國拒收1000個集裝箱的印度蝦,這是因為印度蝦的包裝在此前就被檢測出攜帶有新冠病毒。印度之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一直處於比較嚴重的狀態。他們國家人口眾多。疫情防控不到位並且,很少達到新冠疫情防的要求。
在去年新冠疫情剛剛爆發的時候,就已經有相關部門檢測出在進口海鮮產品上,存活者有新掛病毒。從此之後,國家就已經,嚴格把控海鮮進口,嚴格把控進口食品的品控安全。我們中國人同心協力,一定能夠戰勝新冠疫情。在打贏這場戰役之前,我們要相信自己的國家,服從國家疫情防控要求做好自己,也是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負責。
5. 印度蝦能進口中國嗎
是可以進口中國的。
中醫認為,蝦性溫味甘咸,有補腎壯陽、開胃化痰、通乳等功效。民間特別提倡男性中老年人常吃蝦,以補腎之不足,有壯陽之功。其實,按中醫葯食同源理論,凡腰膝酸軟、周身乏力、怕冷畏寒、有陽虛表現的人,無論男女,都適宜吃蝦。
蝦四季可食,因其性溫味甘含高蛋白,故在冬季吃,更有助於提高人體免疫力,補益效果也更好。因大蝦中的谷氨酸與甘氨酸含量較高,所以,味道鮮中有甜;在氨基酸組成中,有利於健腦益智的牛磺酸比例也較高。
需要注意的是:陽盛和陰虛有內熱的人,以及口乾、唇燥、便秘、尿赤的人,不宜吃蝦;中醫認為,蝦為發物,吃蝦後有瘙癢等過敏表現的人和患有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炎和哮喘的人,應慎吃或不吃蝦;蝦屬高嘌呤食物,痛風患者應忌吃。
6. 中國與印尼之間主要貿易是什麼
印度的主要出口商品是礦產品、化工產品和貴金屬及製品,出口額分別為526.5億美元、446.9億美元和401.4億美元,佔印度出口總額的16.2%、13.8%和12.4%。
印度的主要進口商品是機電產品和貴金屬及製品,合計進口3378.9億美元,佔印度進口總額的66.0%。
印度前三大出口貿易夥伴為美國、阿聯酋和中國,2018年印度對三國出口額分別為514.2億美元、287.3億美元和165.3億美元,其中對美國出口增長11.6%,對阿聯酋出口下降4.5%,對中國出口增長30.2%。
(6)中國同印度貿易鮮蝦多少噸擴展閱讀
1、機電產品占據印尼自中國進口總額的半壁江山,佔印尼自中國進口總額的43.2%。賤金屬及製品、化工產品、紡織品及原料及塑料橡膠分居第二至第五大類進口商品,上述四類商品合計佔印尼自中國進口總額的36.3%。
2、中國出口印尼的化工產品、紡織品及原料及塑料橡膠商品的主要競爭對手是日本、美國、韓國和泰國等。
3、運輸設備等也為印度自中國進口的主要大類商品。
4、中國與印尼貿易的現狀對外貿易在中國、印尼的國民經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印尼的經濟增長主要是由出口、投資和個人消費推動的,其中出口起著重要推動作用。
7. 2015年,印度對中國雙邊貨物貿易額是多少
幾千億
8. 中國和印度最新對比
中印比較之爭最近一段煞是熱鬧,甚至造成了不小的國際影響。例如亞洲發展銀行的首席經濟師伊夫扎爾·阿里就開口預測印度經濟大約到2020年趕上中國。他的理由是:印度經濟在2003年第四季度達到了10.4\%的高增長,成為世界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甚至超過了中國同期9.9\%的增長率。而且印度經濟在未來10年將爆炸性增長。至於印度人,則更是有炫耀其成就和將其國民注意力轉移到「中國對手」上的趨勢。
但這樣的比較真的有意義么?下面筆者就將兩國在若干方面的數字做一番對比,目的是希望能夠說明這樣一個道理--中國值得比、應該比、甚至被迫比、盡管現在還沒法比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美國。
消費領域
行動電話
印度:2003年底擁有2800萬行動電話用戶,其中2003年全年新增1800萬。
中國:2003年底擁有2.7億行動電話用戶,其中2003年全年新增6000萬。
個人電腦
印度:2003年印度人只買了230萬台PC。
中國:2003年中國人買了1300萬台。
Internet用戶
印度:1600萬。
中國:7800萬。
寬頻用戶
中國:1700萬。
印度:查不出來,估計是還沒有產業化。當年中國的三線建設被形容為鑲嵌式發展,以致圍牆內外可以出現航天時代與原始社會的差別(如西昌衛星城)。而印度這個所謂的世界IT第二大國的信息化,看來也是完全沒有民眾基礎的空中樓閣——10億沒有被互聯網網羅的人民和25萬IT員工。
工業領域
鋼鐵(反映工業基礎最重要的指標)
印度:2003年的鋼鐵產量不足2800萬噸(甚至比中國改革開放之前的1978年還要少)。
中國:2003年生產了大約2.25億噸的鋼鐵並且另外進口了3500噸來滿足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
乙烯(石油化工的基礎原料,衡量一個國家化工業發展水平的主要標志)
印度:約60萬噸/年,不僅在世界、也名落亞洲排行榜的孫山之外。
中國:約500萬噸/年,世界第5位,亞洲第3位。
水泥(另一項反映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指標)
中國:世界上55\%的水泥由中國生產,2003年產量為7.6億噸。
印度:無可奉告。只有兩個相關數據:印度只有不到10\%的路面被水泥或柏油硬化了,只有不到3\%的房子是鋼筋混凝土結構。
借用化學概念,兩種原子在一定條件下生成化學性質完全不同的化合物分子。印度這個國家主要還是處於水和泥分開的原始狀態,他們之間還沒有反應條件。
石油(命脈資源豐富程度和工業發達程度指標)
印度:2003年生產了大約3600萬噸石油,並且即將面臨資源枯竭危機。
中國:2003年生產了大約1.6億噸石油,同年進口了大約1億噸。
汽車
印度:號稱100萬輛,估計是把人力、畜力之外的三個輪子以上的車全都算上了。
中國:420萬輛,2004年預計仍然保持30\%以上的增速。
高速公路
中國:中國的高速公路(最少4車道,限速100公里/小時或120公里/小時)在2003年末達到了2.7萬公里,並且以每年近5000公里的速度在增加。
印度:2003年才開始對它的第一條高速公路進行規劃設計。
鐵路
印度:6萬多公里,世界第二位。但印度全國的鐵路體系並不統一,有寬軌和窄軌之分。同時,印度幾乎沒有對它的鐵路系統作過全面改造,現代化程度很低,很多地方還靠李玉和時代的舉燈搖旗來指揮。
中國:不要忘記中國超過70\%的國土是高原和山地,其中的成昆鐵路、青藏鐵路等均可以作為鐵路建設博物館,更有「磁懸浮」這種高精尖。
糧食
印度:是世界耕地面積排名第一的國家,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比中國多得多。2003年生產2.5億噸糧食,人均糧食只有480斤/年。
中國:不管天氣如何,通常每年生產至少4億噸糧食,人均糧食達到650斤/年。
經濟成分
中國:農業佔GDP15\%,工業佔52\%,製造業佔35\%,服務業佔33\%(2001年數據)。
印度:農業佔GDP24\%,工業佔27\%,製造業佔16\%,服務業佔48\%(2001年數據)。
中國2003年工業增長16.8\%,印度增長8\%。
以上數據均來自世界銀行,如果說中國是工業化中期的國家,要注意增長的質量和代價,印度的首要任務則是不顧一切惡補工業化。
科技實力
說到科技,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兩國的超級計算機,因為印度號稱世界第二大IT大國,因此這應該算是其強項。
中國國產的超級計算機名列世界第14位,而印度現在使用的最快的只排第105位,而且還是IBM生產的,印度的國產貨排第258位。中國聯想公司今年生產了一台超超級計算機,世界排名第4。
國際貿易
中國:2003年總額達到8400億美元(出口大於進口)。
印度:2003年總額為1540億美元(出口740億,進口800億,出口小於進口)。
這是中國貨(當然還只是廉價品,所以被戲稱為一億條中國褲子換一架美國飛機)橫掃世界,而中國人想見到印度貨不親自到西天(天竺)「取經」是取不來的原因。
社會發展領域
中國有13億人,印度的人口也已突破10億,並有望在40年內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上世紀80年代,兩國的人均實際收入不相上下。但到了2000年,根據世界銀行的數字,中國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國民收入是3920美元,比印度高70\%。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90年代以年均9\%的速度增長,而印度只有4.1\%。這種差別導致了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在10年內增長140\%,而另一個國家只增長50\%。
請看下面來自CIA(美國中情局)2003年的資料:
印度的嬰兒死亡率:59.59‰。
中國的嬰兒死亡率:25.26‰。
印度的人均預期壽命:63.26。
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72.22。
在中國很少存在家庭歧視。女性有平等的權利。中國的少數民族經常比漢族人享有更多的優惠權利。在印度呢?有種姓制度,有付不起嫁妝被燒死的新娘,卻從未聽說「妻管炎」。
現在的國際媒體上充斥著太多這樣的論調:印度的未來比中國好,印度比中國更有潛力……但是,印度怎麼樣、中國怎麼樣大家可從前面的數字看出來。
9. 中國為什麼拒絕印度的低價湖鮮
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中國是一個美食大國,幾千年的美食文化傳承,讓中國人對吃的研究很是透徹,對於中國人來說即使是有毒的動物,依舊能做成美味的食物,例如河豚,雖然有毒,但是在高手面前,還是能把它做成美味的食物,中國人能吃是出了名的,中國人發明的八大菜系可以說是聞名中外,讓很多的老外迷戀中國的美食。
小夥伴們對於印度人想把海鮮出口到中國是如何看待的?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如果有小夥伴喜歡這篇文章,也歡迎收藏轉發。
10. 2020年中國重新成為印度最大貿易夥伴,從哪些數據中可以看出
“兩國關系惡化之際,中國重新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美國彭博社2月22日以此為題報道稱,中國在2020年重新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報道提到,在雙方邊境沖突後,新德里方面雖然設法遏制與北京的貿易往來,但是無法改變印度繼續嚴重依賴中國重型機械、電信設備和家用電器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