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有座寺廟價值不菲,用純金打造,為何卻沒有人敢去「盜取」
既然價值不菲,那安保系統的嚴密肯定也是成正比的,再加上那是一座寺廟,在他們的心裡是一種信仰,是不可褻瀆的。
⑵ 印度的神廟位於哪裡
印度的神廟最主要是支提和毗訶羅。支提(Chaitya),原義是火葬的柴堆,泛指禮拜場所,在佛教建築中特指塔廟、祠堂或佛殿。其中最著名的是卡爾利(BuddhistChaitya,Karli)的支提窟。毗訶羅(Vihara)意思是休閑安居的園林,佛教建築指的是僧房、精舍和寺院。早期的支提和毗訶羅是木構建築。這種毗訶羅(僧院)主要包括一個正方庭院,圍著幾排僧房,它也許達三層,或更多層。院子中間是一座小庭堂,有石柱或木柱支撐。而遺存至今的多為仿木結構的岩鑿建築,稱作支提窟或毗訶羅窟。這種石窟建築常常位於峭壁上的岩穴中,是印度典型的建築類型。在印度人的觀念中,大地的隱深處和神域之間存在著某種關系。佛教的僧徒依山鑿窟,這些石窟往往是用來舉行宗教儀式的。
⑶ 印度有哪些主要的神廟
印度的神廟最主要是支提和毗訶羅。支提(Chaitya),原義是火葬的柴堆,泛指禮拜場所,在佛教建築中特指塔廟、祠堂或佛殿。其中最著名的是卡爾利(BuddhistChaitya,Karli)的支提窟。毗訶羅(Vihara)意思是休閑安居的園林,佛教建築指的是僧房、精舍和寺院。早期的支提和毗訶羅是木構建築。
⑷ 印度旁邊國家的寺廟叫什麼
尼瓦爾族參加尼瓦爾新年大遊行斯瓦揚布納特寺(Swayambhunath):也是一座圓佛塔, 又名猴子廟(Monkey Temple)。由於它坐落在谷地里的猴山(山上有不少野生的猴子)頂,高高在上默視四方,而成為尼泊爾的象徵之一。 博達哈大佛塔(Bodhnath):是全世界最大的圓佛塔,白色巨大的穹形,氣勢不凡,給人以寬大為懷的感覺。 昌古納拉揚寺:位於巴德崗的昌古村,是保護神毗濕奴的廟宇。該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紀 帕斯帕提那寺:是印度教最重要的廟宇之一。這座廟宇擁有三層式屋頂,周圍還有一些漆成黃色和白色的建築物,這里只允許印度教徒進入,如果是遊客就只能站在門口好奇地觀望。
⑸ 印度的寺廟的描述詳細點
古印度著名的佛教寺院及學術中心---那爛陀寺。意譯為「施無厭」。遺址在今印度比哈爾邦巴臘貢附近。據佛教傳說,原是釋迦牟尼的大弟子舍利弗誕生及逝世之處,釋迦牟尼亦路經此地。寺始建於5世紀,據《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三載:該寺「庭序別開,中分八院,寶台星列,瓊樓岳峙,觀辣煙中,殿飛霞上,生風雲於戶牖,交日月於軒檐,羯尼花樹,加以流水逶迤,青蓮菡萏,暈煥其間,庵沒羅林,森疏其外……印度伽藍數乃千萬,壯麗崇高此為其極」。12世紀,此寺一直是印度佛教重要的教學及研究中心之一。據說在極盛時期,佛教學者雲集,主客常達萬人。不僅當時印度的著名佛教學者在此修持講學,中國、朝鮮、日本等國的一些僧人也不遠萬里,負笈前來。我國的玄奘、義凈,就先後於盛期中(7世紀)至此留學。在佛教上,該寺兼有大、小二乘而以大乘為主,大乘中兼有中觀派、瑜伽行派及密教,同時旁及印度其他宗教哲學派別,如勝論、數論、四吠陀等,此外還學習因明、聲明、術數、醫方明等各種知識。12世紀末,該寺為人侵的穆斯林所毀,後遂湮沒無聞。1861年,一批歐洲學者根據《大唐西域記》的記載及附近出土的碑銘,進行了初步的勘查發掘。20世紀初,印度考古部門又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發現該寺遺址達100萬平方米。印度獨立後,新建了那爛陀佛教學院,內設漢、藏、日、梵、巴利文等課程。20世紀50年代,中印兩國合作,在那爛陀修建了一座玄奘紀念堂。
⑹ 印度有哪些景點
甘地陵墓
當年印度獨立運動的締造者、國父聖雄甘地當年內刺殺後在這里火化遺體的地方。每天有成千上萬的印度人和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前往這里紀念參觀。
哈瑞奎師那神廟
位於新德里市中心(HARE KRSNA HILL)哈瑞奎師那山的哈瑞奎師那神廟,這里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人們來朝拜全印度最美麗的神像之一的茹阿妲.奎師那神像;還有這里的博迦梵歌/摩哈帕拉達/博物館,人們彷彿回到了幾千年前,可以深入的了解印度神秘悠久的歷史和宗教。
阿格拉(Agra)泰姬陵(Tajmahal)
位於離新德里200多公里的阿格拉(Agra)城內 ,莫卧兒王朝帝王沙賈漢為愛妃泰吉·瑪哈爾所造的陵墓。瑪哈爾三十八歲死去,帝王悲痛欲絕,動用了幾萬工人,耗費巨資,花了十六年時間,才在1648年建成泰姬陵。難怪連印度詩翁泰戈爾都說,泰姬陵象「一滴愛的淚珠」。
由於泰姬陵在早中晚所呈現出的景色各不同,因此成為了世界上惟一一個早中晚游覽票價不一樣的景點,對於印度本國遊人而言,白天僅20盧比,而早上7時前或下午17時後卻都升至110盧比。另外,您千萬要記住,不要在星期五前往,因為那天只為當地穆斯林開放。
阿哥拉紅堡
靠在聖河——雅沐娜河西岸,有著四百多年的歷史、高達20多米的城牆的雄偉建築。是以前統一印度的蒙末爾王朝皇帝的宮殿,全部用紅色沙石築成,上面布滿了精美的藝術雕刻至今清晰可見,它標志著蒙兀兒朝代的興盛發達。法地普爾西格里法地布爾古城、西格里陵墓距亞格拉不遠,便是法地布爾西格Fatehpur Sikri)的廢墟遺址。當愛克巴皇帝(Emperor Akbar)厭倦了阿格拉,便特別到此興建新的首都,但只經過短14年便因水源不足而再度遷都回阿哥拉。到了今天,法地布爾西格里的護城牆、城門及皇宮依然保存良好。皇宮庭院中安放了印度聖人Salim Chishti的陵墓,西格里陵墓以雲石建成,四周則圍以精雕細鏤的雲石屏風。遠看仿似一顆寶石鑲嵌於粉紅色砂岩的庭院之中。
阿密薩(AMRITSA
黃金廟錫克教大金廟
在這里有用雲石和純金建造的印度最為昂貴的廟宇,客人可以領略頭纏長布,終生不剪發、剃須的錫克人的生活。對錫克教徒來說沒有在筆者里更庄嚴神聖的殿堂了。
⑺ 保留有佛塔和寺廟建築基址的印度教聖地是哪個
印度教七大聖城為:赫里德瓦爾、瓦拉納西、阿約提亞、甘吉布勒姆、德瓦爾卡、
烏賈因、馬圖拉。(無先後之分)。另外馬杜賴也被稱為七大聖城之一。
瓦拉納西,印度教聖地、著名歷史古城。位於印度北方邦東南部,座落在恆河中
游新月形曲流段左岸,該市有各式廟宇1500座以上。主要名勝古
跡有:恆河浴 場、印度金廟、杜爾迦廟、印度之母廟、拉瑪王廟、
貝拿勒斯印度大學、新印度金廟、林訥格爾堡。河岸附近的街頭巷尾,到處樹立著象徵濕婆的神柱,為印度教徒所頂禮膜拜。
還有佛教和印度教同屬於婆羅門教 (印度教更接近婆羅門教)
⑻ 有關於印度公路修不好,沿途為寺廟的問題
印度自古是宗教匯集宗教精神很強的國家,曾經有96種宗教。其中不乏修行境界很高的。但印度古代主要是婆羅門教為統治地位。你說的現在的印度沿途寺院,恐怕是印度教(婆羅門教為主,與其它印度古宗教的混合體)的。婆羅門教的基礎信仰中,有野蠻的種族等級和種姓隔離理念,宣揚神權思想和神創論,而佛教的基本教義中如眾生平等,慈航普度,眾生亦有佛性經過自我修養人人均可成佛等,顯然與其是截然相反的。慈悲佛陀當年在印度傳播佛教思想,就是反對婆羅門教的這些思想。事實上,佛教後來在印度的弘樣發展,一直主要是歷代開明國君(如印度古代最偉大輝煌的阿育王時代等幾個朝代)的支持下發展並走向世界的。但畢竟在印度,與佛教上述基本理念相左的婆羅門教文化源源流長根深蒂固,加上後期國外其它宗教軍事入侵後採用暴力方式消滅剩餘佛教力量,而印度傳統又不喜歡文字書寫記錄,因此隨著古印度文明的衰落與失傳,佛教最終也在印度失傳了。不過,好在古印度的大部分佛教經典與各個部派,大都已經傳到了文化底蘊深厚習慣文字書寫的中國,並被立即由皇家出面組織書寫、翻譯、入藏保存了下來。到隋唐時代,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佛教的故鄉。現在,中國的大藏經成為保存佛教經典最全面的寶庫。
⑼ 印度、尼泊爾有哪些著名的佛教寺廟詳細點的~~
http://fo.ifeng.com/tupian/200707/0710_23_44428.shtml
那爛陀寺——印度最古佛教寺院
尼泊爾著名的猴山---斯瓦揚布納特寺
http://shmali.blog.163.com/blog/static/319705492007522029563/
卡拉延佛廟的白塔,賈格納斯神廟中讓人臉紅的情色雕刻和舊王宮都是加都的名勝。
http://ke..com/view/367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