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很多中國人都瞧不起印度美食
大家每次說起印度都會想到兩個字「奇葩」,身上無時無刻透漏著神奇且神秘的色彩。印度人喜歡吃咖喱,咖喱就是用蔬菜、肉塊等切碎後放在一起煮然後加入咖喱粉或咖喱塊,直至煮到糊狀的食物。
印度人吃的大都是這樣賣相的食物,並且是將這種糊糊澆到米飯上一起食用。為什麼印度人喜歡吃這種菜做成糊糊呢?
1.歷史彌留 印度在古代是一個倒賣香料的國家,從本國、中國或其他國家進口香料然後再賣給歐洲人獲得了大量利潤,很早就對香料有一種痴迷。這些香料觸動了印度人的舌尖,同時還具有許多好功效。然而將這些香料的味道發揮至極致的就是將食材煮至熟爛,再加入各種香料混合燉煮。許多人認為,印度人的口味都偏重,製作食物往往看不到食材原本的樣子,他們彷彿吃進去的就是各種香料,然而食物本身只是陪襯品。而把各類食材煮成糊糊,讓香料之魂完全融入食材的靈魂,讓每一口進食都充滿香料的美味。因此印度人的餐桌上,從香料進入他們的生活起,糊糊也進入了他們的生活。
2. 民俗文化 印度人喜歡用手直接捻取食物,不論大人還是小孩,一定是要右手吃飯。給別人遞送食物、餐具等,也必須用右手。在他們看來,右手是最干凈的,而左手是最臟的。所以他們進食時會用干凈的右手去觸碰食品,這如同時對神靈的敬畏,唯有親手觸摸食物,嗅聞食材的滋味,揉捏食品並且感受它的溫度,才能夠咀嚼到食品最最真實的感覺。使用刀叉,阻礙了食物傳達出快感。用手更利於菜品與米飯的混合,還能感受溫度,以免送入口中燙傷口舌。正是糊狀的食物滿足了他們在對神明和在觸感和味覺的上的追求。
3.氣候原因 印度大部分地區地處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終年高溫,年平均氣溫達22度以上。炎熱的天造成了大部分的新鮮食物不利於長時間的保存。印度大部分家庭中沒有冰箱,所以將新鮮的食材加入大量的香料做成糊糊起到腌制的作用,也更利於放置和儲存。另外,印度主要為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炎熱,雨季降水量巨大,而且印度具有世界上十分之一的耕地,主要種植的就是水稻。因為受到日照時間影響,位於赤道附近的印度種植的大米成熟的速度快,一年能夠達到兩熟或者三熟,生長周期很快。所以印度大米的又細又長,就是我們所稱的秈米。這種米飯煮熟之後沒有什麼粘性,而且口感干松,沒有那麼香甜軟糯,而是粒粒分明。所以印度人將食物製成粘稠的糊糊狀與米飯一同進食大大增加了米飯的香味和口感。同時糊糊也使鬆散的米飯更容易送入口中。
4.生活現狀 印度是世界上僅次於中國大米出口的國家,但是印度大米年產量較低,及時擁有世界上十分之一的耕地和長時間的日照時間。但由於受季風氣候的影響,印度雨季短暫,極旱極澇頻發,糧 食收成受到影響。而其中十分之一用於出口。印度人口眾多,人口增長率高於中國,而地少人多。印度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嚴重影響了印度經濟的發展。在印度國內仍有超過兩億的人口處於飢餓的狀態。印度達哈維貧民窟,是目前世界第二、亞洲最大的貧民窟。面積僅1,75平方公里,居民人數就達百萬。就在這樣一個人口眾多,資源不充足的環境下。將食物做成稀狀的糊糊更能節約成本,同時也能夠滿足更多人的胃口。即使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印度人也成品嘗到美味的香料食物。無論哪個國家或哪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但都體現了民族的文化與智慧,大都「因地制宜」,且具有別樣的意味,耐人尋味。我們對此應保持尊重理解的態度,去感受他國的不一樣的文化風情與文化韻味。
⑵ 中國人是不是很瞧不起印度
樓上的兄弟,你肯定是戰忽局的!我來回答為什麼天朝人瞧不起印度吧!
首先,你應該去看看知乎上的大神是怎麼回復的:印度就是那種沒有禮義廉恥,純粹的愚昧野蠻國度!比如做生意,根本不講究誠信與長遠利益,每個人都是很自私,自大,屬於給他三分臉,就要陽光燦爛的那種傢伙。
第二,印度人無知,自大,然而卻總是擁有迷之自信……去看看三泰虎的三哥評論,你就知道為什麼這么說:什麼一旦印度不買中國製造,中國就要完蛋,印度已經不是1962年的印度……但是我就想說難道我天朝就是1962年的弱國?
第三,對中國的敵對心態:由於在對印自衛反擊戰中我們的解放軍把三哥們錘出了屎……就對我們的軍隊有恐懼心態……時刻關注我們,屁大點事也要大肆批判……注意不管好事壞事,總要詆毀一番天朝……
最後就是對於中國製造色態度了、中國製造在世界上現在已經出了名,但是我們都知道一分錢一分貨,一點點錢當然買不來好的產品……但是三哥們就不這么覺得……他們因為比較窮,只能買低端一點的產品……當然不耐用,但是三哥們的性格就是:壓價時往死里壓一百塊錢的交易,要求有一百萬的服務……於是就對中國製造嗤之以鼻,……發誓不買中國產品……然而抱怨完了之後繼續購買…
這幾點就是我對印度瞧不起的理由,如果戰忽局同志有異議請反駁,如果有大神補充也歡迎
⑶ 為什麼大多數中國人對印度的印象這么差
因為印度的治安特別不好 ,衛生也比較差 ,食物也不太干凈 ,建環境交通措施也不太完善 ,所以對印度的印象比較差 。
⑷ 至今不明白一個問題,中國人為什麼看不起印度人
印度有很多很嚴重的缺點,至今也沒有改善。
比如強奸高發,比如最為人詬病的種姓制度。
都已經二十一世紀了,還有國家因為出身把人分等級,這難道不該看不起嗎?
⑸ 為什麼有些國人討厭印度人呢
自佛教傳入中國開始,中國人就對印度人沒有什麼好感,中國是禮儀之邦,而印度人衣著不整,皮膚油黑,吃飯手抓,所以有很深的歷史原因,另一方面,印度就如七八十年代的中國一樣,人多,國窮,在一些虛榮人的眼裡,就象那是的英美對中國人一樣。
⑹ 為什麼中國人對印度會有巨大的認知偏差呢
這是因為我們中國人去印度旅遊的時候,他們的國家人民所給我們形成的這樣的一個結果,其實也不是認知偏差,可能半真半假吧。
⑺ 全球最大疫苗生產機構在印度,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國人看不起印度
我個人認為國人現如今對於印度的看法,多少還是有一點死板,好的東西應該向其學習,印度是一個貧富差距很大的國家,但是網路上通常都在宣稱印度的窮,而忽略了印度的富,全球最大疫苗生產機構著火,很多人才意識到,原來全球最大疫苗生產機構竟然是身在印度,印度在制葯方面的發展,其實需要我們另眼相待。
1、印度國情造就制葯成功印度為何制葯那麼成功,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印度的國情,印度的窮人實在是太多,衛生條件在窮人之中可以說相當的差,所以醫療成為印度的一個巨大市場,制葯方面的頂端,是被西方所壟斷的,印度為了克服這一難題,仿製葯成為他們的首選,他們在這一方面也做得非常成功,畢竟一個國家的基本醫療保障,是很需要穩定的。
曾經制葯業一直掌握在英國的手中,所以一些印度人生了怪病後苦不堪言,為了推動制葯業的進步,印度甚至立法來鼓勵一些企業去製造符合標準的仿製葯,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把價格打下來」,所以現如今印度的仿製葯成功突圍,雖然說是仿製的,但也確確實實地救了不少窮人的命。作為一個普通人,關於這一點,我個人還是挺佩服的,站在很多普通老百姓的角度來講,很多怪病的發生,那些特效葯是不報銷的,很多人根本就負擔不起,能夠解決很多人的民生問題,才是大家最關注的。
⑻ 為什麼中國人對印度會有巨大的認知偏差
筆者曾深入研究過南亞的相關文化以及經濟情況,其中印度更是筆者的研究重點。
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印度仍然不值得我們過於重視。
因為在印度把自己身上的問題解決前,它無論如何都成為不了真正的世界強國。
1,印度發展問題,根在哪裡?
說實話,筆者對於莫大仙的能力是十分佩服的。
甚至莫大仙可以說是印度這二三十年來,政治手段最出色的印度人之一了。
但僅僅憑借著莫大仙現有的手段,仍然無法解決印度的發展問題。
原因無他,因為印度目前的矛盾實在是太多了。
教育發展水平低下、種姓制度殘留、農業制度落後……這些問題都在制約著印度的發展。
而教育問題也值得一提,印度目前仍然有幾個億的文盲。
具體的數量,反正印度自家的統計就不可信,畢竟印度的官員可是有“會寫名字就不是文盲”的前科的。
這樣一個國內大半文盲,存在著大量封建殘留的國家。
如何發展成為工業國呢?
畢竟印度自己內部的矛盾都沒理清呢,就別提成為強國了。
⑼ 為何中國人對印度會有很大的偏見,是了解不夠還是種族歧視
並不是這樣的,其實我們國家對於印度並不存在太多的偏見,這一點從佛教在我國發揚光大就可以看得出來,佛教其實是起源於印度的,而不是中國,但是卻在中國發揚光大,從而走向了世界,對世界都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由此可以看出,我們國家對於印度並不是有太多的偏見,試想一下,如果有偏見的話,怎麼可能讓其他國家的宗教進入我國呢?又怎麼可能在我國受到普遍的重視而發揚光大,進而走向世界呢?其實所謂的偏見都是世界上其他國家或某個人片面的看法而已,當然之所以有這種看法,也並不是沒有原因的,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3、恆河之爭
可能很多朋友都知道,印度邊緣有一條河是恆河,印度認為這條河是他們的聖河,但是這條河其實是屬於我們國家的,或者說是一人一半,也可以說是誰都不屬於,但就是一個邊界,不過印度聽到這種說法之後就不願意了,因此因為這條河他們多次與我國翻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