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緬北反攻,駐印軍是怎麼一路捷報的
韋賽斯上任後,調遣空軍支援地面部隊進攻。那時候,天氣惡劣,駐印軍冒雨多次發起進攻,但在日軍嚴密的防守面前,仍然難有進展。
7月6日,鄭洞國軍長和孫立人師長到達密支那戰場。這時候,中國的抗日戰爭整整進行7年了,鄭洞國為了激勵士氣,下達了奪取密支那、紀念抗戰7周年的總攻擊命令。鄭洞國到戰場後,經常親臨前線,視察督戰,鼓舞士氣,直接指揮中國駐印軍圍攻密支那的戰斗。
7月13日,第30師主力,第14、第50師各一部,第5307部隊等,在空軍和炮兵的支援下,向密支那發起攻擊。經過3天激戰,部隊逼近了密支那市區。
7月18日,駐印軍集中航空火力和炮兵火力,向密支那發起猛烈攻擊。激烈的戰斗進行到26日,駐印軍官兵接近密支那中心市區。在合圍戰斗的緊要時刻,新編第30師第90團被空運到密支那,增強了攻擊力量。
8月3日,中國駐印軍攻佔密支那。這場戰斗,駐印軍打敗了曾經在中國發動盧溝橋事變的日軍「常勝師團」,先後擊斃日軍2700多人,俘虜日軍70多人。日軍第56師團步兵旅團長水上源藏少將在戰斗失敗後自殺。在這場異常艱苦的圍攻戰斗中,駐印軍傷亡達5100多人。戰爭是如此殘酷,勝利的代價是多麼貴重。
史迪威將軍頗有感慨地說:反攻緬北的戰斗,是「中國歷史上對第一流敵人的第一次持久進攻戰」。
密支那戰斗結束後,中國駐印軍進行休整和整編。史迪威將軍仍擔任駐印軍總指揮,鄭洞國升任副總指揮,所屬部隊擴編為2個軍,即新編第1軍和新編第6軍。孫立人升任新編第1軍軍長,下轄新編第30、第38師;新編第2軍下轄新編第22師,第14、第50師。數月後,新編第6軍奉命調回國內作戰。
駐印軍攻佔密支那以後,從印度經過卡盟、莫岡到密支那之間的鐵路和公路暢通無阻,盟國運送給中國的戰爭物資可以經過密支那中轉,減輕了「駝峰」航線的壓力,提高了作戰物資的運輸量。緬北反攻作戰勝利的重大意義由此可見。
八莫位於中緬邊境,是緬甸北部伊洛瓦底江流域的一個大城市,規模僅次於密支那,也是日軍侵略中國滇西的一個重要據點。中國駐印軍攻克密支那以後,八莫的防禦地位更加突出。日軍為了維持緬北的侵略利益,把部署在南坎的第2搜索團、第16師團第2聯隊、混合炮兵1個聯隊,以及在莫岡、密支那潰退的日軍殘部調到八莫,在八莫周圍構築防禦工事,組成新的防線,防守的總兵力達5000多人。
1944年8月28日,日軍第2師團主力推進到芒市(中國雲南潞西),第18師團從英多轉移到中緬邊境的南坎。日軍把這2個師團部署到滇西,主要是企圖阻止中國駐印軍與中國遠征軍會師。
中國駐印軍取得密支那戰斗的勝利以後,部隊進行了近兩個月的整訓和補充,編制也作了局部調整。10月10日,駐印軍總指揮部下達了第二階段的作戰命令。
10月21日,中國駐印軍先頭突擊隊新編第38師第113團奉命攻擊前進,右縱隊於29日攻佔廟堤,左縱隊在太平江上游的鐵索橋附近渡江後,於11月1日抵達不蘭丹。但是,江勢險阻,第38師主力仍然滯留在太平江的北岸。
孫立人軍長為了迅速攻克八莫,立即調整部署,命令右縱隊的第112團迅速轉移到左翼方向。從新龍卡巴向八莫南面的曼西進攻,切斷駐守在八莫的日軍的後方運輸線;第114團在第113團在配合下,向八莫的正面攻擊。
進攻戰斗發起後,駐印軍在美國空軍的支援下,經過10多天的激烈戰斗,相繼攻克了莫馬克和曼西,於11月上旬把八莫據點的日軍包圍起來。接連數天,駐印軍在航空火力和炮兵火力的配合下,向八莫據點的日軍發起攻擊。但是,日軍殘部1500多人憑借有利地形和堅固的工事,繼續固守八莫,拚命抵抗,夢想等待南坎方面的日軍前來支援。
11月12日,新編第22師攻克大曼等日軍據點後,迅速調遣部分兵力向八莫前進,策應第38師圍攻八莫。
11月24日,駐印軍突破八莫的外圍據點,攻入八莫城內。激戰中,除60多名日軍跳入太平江,逃往南坎外,其餘日軍包括城防司令原三好上校在內的官兵,全部被殲滅。
11月25日,八莫全城被新編第38師佔領。
八莫戰斗,駐印軍擊斃日軍2430人,俘虜日軍21人,繳獲飛機2架,大炮25門,戰車2輛,輕重機槍65挺,步槍630多支,奪取飛機修理廠2座。新編第1軍官兵傷亡1021人。八莫戰斗的勝利,為駐印軍與遠征軍會師奠定了基礎。
攻克八莫後,駐印軍又向南坎發動了進攻。
南坎地處中緬邊境,西通緬甸八莫,東可到龍陵,南坎的公路與滇緬公路互相連接,交通十分便利。日軍入侵緬北以來,在南坎修築公路,儲備糧彈,早就做好了長期防守的准備。八莫戰斗結束後,日軍在南坎的部隊主要是第56師團和第2師團各1部,兵力共有2個師。
駐印軍第38師圍攻入莫的時候,八莫的日軍自知難以持久作戰,緊急向南坎求援。11月30日,駐守南坎的日軍第55旅團旅團長山崎四郎上校率領所屬部隊,並附屬炮兵、工兵、輜重兵各1個聯隊,從南坎北上,救援八莫。誰知,這支被稱作「山崎支隊」的日軍在行進途中,與駐印軍第30師的主力部隊遭遇,兩軍在拜家塘、康馬附近地區展開了激烈的戰斗,一時難分勝負。新編第一軍軍長孫立人將軍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命令在八莫戰場上的第38師第112團向日軍的後方截擊,這就使山崎支隊首尾難以相顧,根本無法支援八莫。12月17日,第30師把日軍山崎支隊擊退後,乘勝前進,逼近南坎。不久,第38師第112團也向南坎西側疾進。12月下旬,第30師進至南坎外圍。孫立人軍長看到南坎附近是一條狹長的谷地,如果正面攻擊,部隊難以展開。於是,孫立人軍長命令第38師第112團等部隊首先殲滅南坎外圍的日軍,對南坎形成雙重包圍。
1945年1月14日,圍攻南坎的部隊先後進至南坎西南的預定出發陣地,做好了總攻擊的准備。15日,駐印軍新編第1軍各部隊在強大的航空兵火力和炮兵火力的配合下,用坦克突破開路,向據守南坎的日軍發起了猛烈攻擊。據守南坎的日軍雖然拚命抵抗、但根本無法阻止駐印軍強大的火力和兵力突擊,傷亡慘重,士氣低落。
1月15日,新編第30師的部隊攻佔南坎,少數殘余日軍狼狽地突圍,向東北方向古木蔽天的森林裡逃去。
南坎戰斗,駐印軍先後擊斃日軍1780人,俘虜日軍12人,繳獲卡車10輛,奪取倉庫10多座,以及其他許多作戰物資。
蔣介石對南坎戰斗很重視。當蔣介石看到駐印軍攻克南坎的捷報後,立即打電報給衛立煌,命令中國遠征軍迅速攻佔畹町,盡快掃除中印公路上最後的日軍據點。
蔣介石的命令,揭開了中國遠征軍一場新的戰斗。
② 中國在中印邊界軍力布署
美國媒體9月4日刊載旅居加拿大的印度作者哈里·桑德(Hari Sud)的文章,文章題為「中國對印度的軍事優勢正在消失」,文章對中印軍力對比做了一些分析,還提到,中國如果發起對印度的戰爭並沒有什麼意義,中印兩國應當加大經濟和貿易往來。文章的主要內容如下:
美國合眾國際社亞洲在線報道,文章首先說,中國言與行或導致類似1962年的另一場沖突。中國不喜歡印度作為一個全球性大國的崛起,還對印度未來五年的軍事采購計劃有所猜疑。
文章提到,中國在八月中旬開始進行一場代號為「跨越-2009」(Stride 2009)的大規模實兵軍事演習,調遣50000部隊遠離基地遠程機動。根據分析,這場演習表明中國准備好對國家任何一處地方有事時,能夠作出快速反應,這場演習還展現了,中國基礎設施的有效性,已經允許部隊快速部署到成百上千公里之外的地方。演習計劃在10月1日,也就是新中國的60周年大慶時達到高潮。文章說,中國在中部省份維持有30-40個師的預備役部隊,但是中國西藏和印度邊境地區在快速部署的區域之外,只有一條建設在永久凍土上面的鐵路線與內部省份地區相連接。盡管這場演習不是專門針對印度,但最近忙於巴基斯坦邊境地區的印度,或許需要調整其防務位置了。
文章提到,在1978年中印達成協議,兩國將在喜馬拉雅山區維持現狀,避免軍事建設。1998年事情有所變化。印度在東段地區維持30000部隊,在西段維持20000部隊,印度沒有在邊境地區修築新的公路和提升基礎設施,事後表明這是一個錯誤。在過去30年來,印度與中國舉行了13次高級別的邊界問題談判,最近一次是在7月份,但成果寥寥。
文章還說,對於中國的「威脅」印度有自己的評估,已決定尋求在邊界地區的軍事建設。八個山地師在喜馬拉雅山區進行作戰訓練,還將增派兩個師,此外,60000印度地面部隊將被派往靠近達旺地區的東部邊界,還有20000部隊將增派到西段邊界的拉達克地區。在東部,三個曾被廢棄的機場被激活,在西部,也有三個機場被重新啟用,距離中國西藏邊界只有200公里的一個主要機場將被升級成能夠起降蘇-30戰機,這個機場是對中國鐵路線的一個主要威脅;印度還開始其他一些公路的建設,其中一條將通過馬拉里-若唐山Manali-Rohtang)將拉達克與印度其他地區相連。
文章接著評論說,印度的上述進展可有效地應對中國現有的優勢,此外,與1962年的時候相比,印度部隊在叢林和山地作戰的能力更強,1999年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的卡吉爾(Kargil)沖突中的表現大概向中國表明,印度已經不會像在1962年的地面戰中輕易地被擊敗了。中國贏得了1962年的沖突,使用了經典的中國戰爭策略,在地面戰中,印度的士兵由並不能勝任的將軍指揮,而且,中國士兵使用的沖鋒槍具有優勢,它們迅猛的火力壓倒了攜帶二戰時期「李-菲爾德」步槍的印度兵。但是,事情已經發生了變化,印度的突擊步槍能夠與中國的媲美,印度的將軍們也學會了戰爭的藝術。
文章提到,印度將在未來五年中接收新型的軍事裝備,它的新下水的核動力潛艇將在2012年或者2013年前完全形成戰力,而且,從俄羅斯訂購的航母也將有望加入印度海軍服役,印度自製的輕型戰斗機以及進口的中型戰斗機將形成戰力,所有上述這些裝備,再加上適合在喜馬拉雅山區作戰的超輕型火炮將部署到位,2014年之前,印度軍隊的火力將達到現有的兩倍,是1962年的十倍。
對印度最大的威脅是從中國西藏發射的射程達到1500公里的巡航導彈和印度洋上的中國海軍艦隊。印度的工業核心地帶和軍事基地在上述導彈的射程之內,而且新型制導系統讓這些導彈的打擊精度極高。遭受200枚巡航導彈的集中攻擊時,根本無法防禦,印度唯一的希望在於(假設)這些導彈在飛躍喜馬拉雅山區飛行600公里之後,丟掉了它們的攻擊目標。印度利用在馬六甲海峽的西部出口附近的海軍基地對抗中國海軍在印度洋的動作。
文章最後提到,中國發起對印度的戰爭沒有什麼意義,中印兩國應當加大經濟和貿易往來,這可以帶來更多的財富。
哈里·桑德(Hari Sud)是前C-I-L公司副總裁、前投資戰略分析家、國際關系專家,曾就讀於旁遮普大學(Punjab University)和密蘇里大學(University of Missouri),旅居加拿大已有34年。
印度目前在中印邊界東段駐軍10萬人,在中印邊界西段的印控克什米爾駐軍40萬,到2020年和中印邊界附近的印度駐軍總和將達到60萬。印度正在采購126架戰機,曾大江認為到2020年印度空軍將擁有1900餘架飛機,20架F-35,20架蘇35或米格35,130架F-16C/D或F-18E/F,200架蘇30,49架「幻影」2000,116架「美洲虎」,78架米格-29,165架米格-27,79架米格-23,400架米格-21,各型運輸機250架,「費爾康」預警機10架,偵察機和教練機等400架。曾大江認為到2020年印度陸軍將突破100萬人,分為6個戰術司令部,裝備4000輛坦克,其中1500輛T-90裝備21個坦克團(每個團71輛或72輛T-90),2500輛T-72改進型裝備40個坦克團(每個團62輛或63輛T-72改進型)。
2009年印度擁有1700餘架飛機,3000輛坦克,98萬陸軍。2020年印度將擁有1900餘架飛機,4000輛坦克,100萬陸軍。如此龐大的印度軍隊,動用其一半的軍事實力攻入西藏是有可能的,中國不可大意。
③ 印度山地部隊戰鬥力怎麼樣
山地作戰其實印度挺強大的,中國在邊境放了重兵,很大一部分是為防阿三的山地部隊,謝謝採納
④ 印度邊界安全部隊開槍打死五名入侵分子,這出於什麼原因
出於捍衛自身國家主權完整與獨立,捍衛《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的國際法尊嚴。
據《印度時報》8月22日報道,印度邊境安全部隊(BSF)高級官員透露稱,當地時間22日早晨,印度邊境安全部隊在印度北部旁遮普邦的印巴邊境附近擊斃5名“入侵者”。 印度邊境安全部隊第103營的士兵還從死亡的“入侵者”身上收繳了AK-47系步槍和手槍。 印度軍隊並非人們印象“里中看不中用”的樣子,他們也有血性的一面。這不,印度邊境安全部隊就開槍打死了五名入侵分子。印度邊境安全部隊在印度北部旁遮普邦印巴邊界線附近擊斃了5名滲透入侵者。
邊境作為一個國家的第一道防線,防衛和駐軍都是十分的嚴密,除了防止領國入侵或者是越境之外,在防範不法分子的非法越境也起到了奇效。但是有些國家邊境線很長,而且地形環境非常的復雜,士兵巡邏的時候無形中增加了很多的困難,恰恰這也是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機的一個點。
這種果斷處理的辦法,值得為印度點贊!
⑤ 邊防解放軍和邊防武警有什麼區別
兩者區別有:
(1)職務的側重點不同。
解放軍邊防部隊通常駐防在一線,側重於對外,一般都由省級軍區領導,駐防在我國重要邊境地區。
而武警邊防部隊駐防在二線,側重於對內,在一些不是很危險的地方駐扎的是邊防武警部隊,如與朝鮮的邊境線上就是邊防武警。
(2)所屬單位不同
解放軍邊防部隊一般都由省級軍區領導,駐防在我國重要邊境地區。
而武警邊防部隊受解放軍總參謀部、公安部共同組成的邊防委員會領導。
中國邊防解放軍在巡邏
拓展資料
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的主要任務是:
(1)嚴守國界,保衛邊疆,同一切侵略、挑釁行為作斗爭;
(2)負責邊境值勤、管理,維護邊境秩序,保護邊疆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3)處理邊境涉外事務,增進中國人民與鄰國人民間的友誼;
(4)參加邊疆社會主義建設,做好群眾工作和民兵工作,搞好軍民聯防等。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邊防部隊的主要任務:
(1)是沿邊沿海地區邊防管理;
(2)是邊境沿海地區、海上治安管理及漁船民管理;
(3)是出入境人員、交通運輸工具的邊防檢查和監護;
(4)毗鄰香港、澳門邊境一線的巡邏警戒,北部灣海上邊界巡邏監管;
(5)是涉外邊防合作;
(6)是防範、打擊沿邊沿海地區各種違法犯罪,管轄在海上發生的刑事案件,管轄在邊境管理區和沿海地區發生的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案、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案、偷越國(邊)境案和破壞界碑、界樁案。
⑥ 印度在中印邊境爭議地區部署了多少部隊,裝備如何,中
中印戰爭,中國大概部署了10000多人大概4個團的兵力,印度部署了20000多人的人兵力。
在兵力部署上印度更占優勢。
戰績
在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中國軍隊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斃傷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傷亡
中國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524名)。
繳獲
飛機5架、坦克9輛、汽車437輛、88mm加農炮13門、88mm榴彈炮36門、75mm山炮12門、106.7mm迫擊炮27門、106mm無後座力炮6門、81mm迫擊炮142門、51mm迫擊炮144門、輕重機槍631挺、長短槍5,772支、火箭筒112具、槍榴彈發射器(擲彈筒)32具、槍彈4120591發、炮彈79720發、手榴彈16921枚、地雷14848枚,電台(報話機)520部,炮兵觀測儀等其他器材735部(具)。
消耗
炮彈22976發、槍彈701342發、手榴彈7080枚、爆破筒64節、炸葯2050kg,噴火油料677L,損壞122mm榴彈炮1門、機槍18挺、長短槍81支、40mm火箭筒2具、電台(步話機)5部、汽車12台。
可以說中方大獲全勝,不過忌憚於美國的壓力,我們及時撤軍!
⑦ 關於對印度在兩國邊境駐守了多少個軍想干什麼中國對此有什麼對策
軍隊人數在10萬左右,有達幾千輛的坦克群,預計要部署18架蘇30戰斗機中隊,已經部署4架,因為目前印度與中國領土邊界爭議上保持現實控制的局面,沒有化界條約作保證,所以邊界隨時有可能發生沖突,所以幾十年來中國方向都是印度部軍的重點。關於中方的對策,青藏鐵路是一個例子,具體的對策現下還不清楚,但如果開戰,對2國來說都沒有好處,所以戰事還是比較遙遠的。
⑧ 請問駐守在邊境的解放軍是什麼解放軍呢
很高興能夠回答你的問題,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1。守邊境的解放軍可以統稱為 邊防部隊,很據邊防的穩定情況,有的邊境又解放軍守,有的由武警把守。 2。邊防部隊,一般都屬於那種能夠應急反應,有一定的戰斗能力的,部隊,乙類以下,沒有實際戰斗能力的部隊是不讓守的,這也是為了我們國家的安全和人民的財產著想的。 3。還有什麼需要幫忙的,請及時追問我,我是過來人,請採納。
⑨ 抗戰時,中國駐印軍是什麼樣的
今年9月3日是抗戰勝利75周年,電影《八百》正在上映。此時聯想起家中老人(當年曾在國防部外事局工作)說過許多與抗戰相關的往事,再結合諸多當年親歷人的回憶錄說說當年中國駐印軍的二三事。
這里先說個引子: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4午夜國軍三方面軍副司令長官鄭洞國攜24位官兵(機上還裝載1輛美製吉普車以方便在滬時活動)搭乘盟軍C54運輸機柳州起飛,9月5日凌晨飛抵上海江灣機場。
這,就是國軍第一批抵滬接管在滬日軍投降的軍事人員。在這架飛機上有位年輕的上尉參謀,他就是後來成為著名文史學者的黃仁宇。這一重要時刻後來被他寫入了自己的回憶錄。
不熟悉這段歷史的人或許不明白,為啥是三方面軍來上海接管在滬日軍的投降?這是因為當年三方面軍下屬各部多為王牌主力,如新6軍因在滇緬作戰中大敗日軍精銳第十八師團戰功突出,被安排在南京負責最重要的受降儀式,同樣,參加過抗戰時多次會戰的94軍負責接管上海與蘇州地區的日軍投降。這也是三方面軍歷史上最高光的一刻。
經駝峰航線運到中國的美械裝備多配發中國遠征軍,少量配發其他部隊。圖為1945年5月,國軍第74軍在即將參加芷江戰役時獲得配發的美械裝備1門75毫米美式山炮。從這位少年兵和他腳上草鞋看,當年王牌第74軍的兵員與裝備不會強到哪裡去。
從國內初到向印度蘭姆伽基地的中國士兵以補充駐印的新編1軍與第6軍。到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共有5個師。全裝美械,還配備兩個坦克營,其中有30輛重32噸的謝爾曼中型坦克。
補充到印度的官兵一到印度後即被要求脫去身上破爛軍裝,換上新配發的軍裝。當年駐印軍士兵配發軍服 伙食基本是向美軍看齊。
當年中國駐印軍的蘭姆伽基地在印度中部,處加爾各達到新德里間,面積有30平方公里,各種設施完善,配有游泳池、電影院等娛樂設施。
⑩ 中國與印度邊境上有駐兵嗎印度那邊也有駐兵嗎
有 中國與印度有領土爭端,邊界長達幾千公里,中國的駐兵主要駐扎在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