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印度這個大國,體育這么差
因為中國體育已經走向市場,各種類別的聯賽比比皆是,加上國家政策的支持,體育自然就上來了。據我所知,印度還沒有什麼像樣的聯賽(或者是我孤陋寡聞),而且他們的政府一心一意發展軍事,這是我的理解。
❷ 印度的體育如何
體育 賓德拉獲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男子10米氣步槍(60發)金牌,這是印度自1920年來參加奧運會獲得的首枚個人金牌。 有分析人士指出,賓德拉奪冠讓印度人第一次真切地品嘗到了奧運金牌的滋味,從而也體會到奧運的快樂所在。人們從心理上第一次開始參與奧運會,相信在這種普遍性的心理參與下,印度的體育事業將邁上一個新台階,印度的奧運金牌也將一塊接一塊,現在,很多印度人就開始做起在奧運金牌榜趕超中國的夢了。CSST中國留學生境外服務團隊 本次回答人:Zacyi中國留學生網(印度) www.indiastudy.net
❸ 十億人口的印度,為何在奧運會上沒有展現風采
據2019年人口統計數據來看,印度人口數在13.24億,超過中國指日可待。可是我們發現沒?這個泱泱大國,奧運獎牌數非常少,迄今為止只拿到9塊金牌,而且這些金牌大都在一些冷門項目上,比如曲棍球,從1928年開始,曲棍球一共獲得7枚冠軍。
除此之外唯一的金牌來自氣步槍,2008年氣步槍選手Abhinav Bindra,打破了50多年的魔咒,獲得一枚奧運會冠軍,他幾乎成為整個印度人的驕傲,可是Abhinav Bindra卻是印度的特例,因為他們家庭優越,孩子從小就送到德國訓練,可以說是德國培養出來的奧運冠軍,而不是印度國內體制培養出來的。
不過近些年,除了第一運動板球之外,羽毛球、足球、籃球在印度也逐漸普及開,在眾多體育贊助商的支持下,這些運動也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比如中國的OPPO、vivo花費數億美金贊助印度體育運動,希望通過體育運動打開整個印度市場。
隨著流媒體的發展,星空體育、索尼十、索尼六、索尼ESPN、ESPN亞洲、DSport和DD sports等網路流媒體平台,在印度獲得快速發展,這些流媒體平台無形當中也助推了整個體育產業的發展。
相信在未來,擁有超過13億人口的印度,在體育賽事上逐漸取得更好的成績,不再是奧運會的看客。
❹ 印度體育事業發展歷史和現狀
印度沒什麼體育事業····氣候是一個重要因素···但是板球運動時印度最流行的運動···縱觀全世界··印度的板球事業算是前1,2的。無論大人小孩,都會打,都喜歡。另外還有一小部分人喜歡足球。也算是印度相對收歡迎的
❺ 印度體育的介紹
印度奧林匹克委員會是負責全國群眾體育運動的機構。在全國大多數邦設有分會,目前有分會20個。這些分會配合各邦的體育機構促進、發展和監督該邦的體育活動。印度奧委會的主要任務是:舉辦全國運動會;負責各個單項體育聯合會和政府之間的聯絡工作;組織運動員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英聯邦運動會和亞洲運動會等大型國際比賽。印度奧委會的組成是:主席 1人,副主席 7人,秘書長1人,司庫 1人,國際奧委會委員2人,單項體育聯合會代表 9人,邦奧委會分會和三軍體育管理局代表 5人。印度奧委會的經費來自會費、捐款和資助。邦政府資助國家奧委會,這種資助只限於幫助運動員參加訓練中心。
❻ 人口大國印度奧運會金牌為什麼拿那麼少
確實,作為一個大國,印度在奧運會的表現十分慘淡,最好排名只有50多名,幾乎沒有任何存在感。究其原因,還在於印度的競技體育太落後了——沒有體育設施,沒有體育市場,沒有體育文化。印度最強的項目是板球和壁球,都是關注度不大的項目,印度人對體育落後也無所謂。
❼ 為什麼印度的體育這么差
印度的體育湖發達有以下幾點原因: 1國民的素質,大家都知道,印度是人口僅次於我國的世界第二人口 大國,同時印度也是典型的農業國家.加上全民的體育意識差有關. 2國家的重視程度不夠,國家將主要的精力都傾注於國防,就使得 其他事業的不夠發達了.大部分的資金用於買武器,發展軍事.從而 導致一些事業萎靡的. 3印度的國民生產總值欠發達直接影響到印度的公共事業,國家的 稅收大部分用於各項事業的投入,對於體育來說自然是"捉襟見肘" 了. 4政府的重視程度不夠,對於有著近10億人口的國家來說,首要的 問題是如何擺脫貧困.尤其像印度這樣的欠發達國家. 因為它屬於發展中國家,這是經濟條件決定的,比如美國,德國就很厲害,人家經濟也厲害. 從生態學的角度講呢,他們國家雖然人多,但是種群的增長趨勢對它的自然選擇不利(屬於K選擇),因為他們生存壓力大,雖然生的多,死的多,省下的多,但是實際上他們生的多,但是人多力量大,所以死的少,不好的基因也保留了下來. 還有就是人種不行了,基因的問題,你看美國黑人,美國黑人的前輩是非洲黑奴,當年被英國人販賣到美國時,身體不好的黑人都死掉了,只有及少數的身體強壯的存貨了下來,好的基因被保存了下來. 我想可能還有個因素是印度人信佛,與世無爭,能人都不出來. 什麼說到頭是政府不重視,那不還是經濟決定的么?
❽ 印度體育的簡介
印度各個體育項目都有全國性的聯合會,它們的主席、副主席和秘書由社會上有地位的人士擔任。印度曾舉辦過一些重大的國際比賽,如1951年的第 1屆亞洲運動會,1975年的第33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
學校體育由教育部體育司負責,有體育設施的中學,學生一般從14歲起才進行真正的體育鍛煉。印度有 1所國家體育學院,建於1961年,位於伯蒂亞拉市。該學院在德里和班加羅爾設有訓練中心。體院的主要任務是培養高水平的教練員和提高現有教練員的技術水平,在重大的國際比賽前,組織國家隊員集訓。到1980年 5月止,大約有4000名教練員經過該學院的訓練,達到了要求。
❾ 印度的體育水平為什麼那麼落後
印度競技體育成績不佳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首先,印度與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一樣,非常重視教育,印度的父母都希望兒女成為工程師、醫生等社會地位較高的職業,沒有多少父母願意讓子女去辛辛苦苦練體育。記者在與幾位認識的印度人交談時,他們坦言:讓孩子從事體育,在我們這兒很難有作為。
二、其次,氣候和地理條件也是印度成為體育大國的限制條件。印度地處熱帶,氣候極為濕熱,加上國家和民眾相對貧窮,沒有好的室內訓練條件,只能選擇室外訓練。這樣炎熱潮濕的氣候成了體育發展的瓶頸。難怪有人這樣半開玩笑地說:「這么熱的天,讓印度人上哪兒練體育去啊?」
三、第三,印度政府對體育不夠重視。相對於在經濟、軍事領域的慷慨,印度政府對競技體育發展的投入則顯得囊中羞澀、吝嗇不已,發展體育大國似乎根本沒有被納入印度政府的議程。這已經成為制約體育發展的重要因素。
四、第四,印度體育總體發展水平較低,教練水平參差不齊,總體水平不高。水平較高的運動員更願意到國外訓練,因為他們認為「同外國教練相比,印度教練往往缺乏訓練手段,他們並不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比這點更嚴重的是,在印度,教練的選拔也成為多種利益的較量。誰能當上教練不看其技術、訓練水平及能力,而是看誰的後台老闆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