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養蝦 飼養蝦的方法
准備所需的條件。首先是容器,容器要求並不高,一個盆足以,容積更大當然更好,最好25L起步,開口要大,這樣溶氧量高,不必打氣,放在陽台上,不讓陽光直射,又有風吹,去除異味。我飼養蝦的容器就是兩個大洗臉盆。我在盆里放了一些珊瑚碎石,目的是提高硬度,增加一些礦物質。室內的燈光不知效果如何,沒有試過,您不妨試試?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養殖豐年蝦需要光照。
把鹽分入兩個水盆里,充分溶解,混合均勻,放在陽台上,讓陽光間接晾曬一周,這樣做的目的有三:在鹽度和間接光照的配合下,綠藻很難生出來,這對水質有好處;培養一些微生物,在剛開始養殖,沒有放置食物的經驗的情況下,剛浮出的豐年蝦有一定的食物,因為胡亂放東西進去,可能會造成水質惡化;產生的大型藻類會吸收胺,形成完整而長久的生態循環。
豐年蝦的適宜溫度為5-35度,這個范圍內都不會有什麼問題,很容易控制。現在是夏天,我放在陽台上陰涼處,溫度還可以。不需要打氧氣,除非容器很大,飼養蝦的密度很大。隨便弄個2w的無聲泵也就行了。為長期打算,還需要准備一下豐年蝦的食物,我使用的是酵母粉(可在超市購買)。關於食物,下文將會再敘述。總結一下,所需的條件為:有間接光照的地方,水盆等容器,大鹽,普通酵母粉,還有別忘了,開始准備一些可孵化豐年蝦卵(無殼可孵化豐年蝦更好)。非常簡單。
養水,水放置了幾天後,直接在每個盆里撒入1-2克的豐年蝦卵,注意別讓它們飄在水面靠近盆的地方太多,不然粘在上面,孵不出來就可惜了。至於怎麼解決,各有千秋(攪拌有可能會使情況變糟,粘得更多)。這里並沒有太在意孵化的過程,論壇中有各種各樣豐年蝦的孵化方法,為的是直接拿來喂魚,這並不是我們的側重點,孵化率高不高無所謂,只要有足夠數量的蝦長出來,就能夠生生不息。
一兩天後,許多白色的小豐年蝦孵化出來了,在盆里到處都是,不用管它們,它們會以水中曬出的微生物為食。兩天後,將酵母粉在杯子里用一點水溶化,均勻撒入盆中。千萬注意不要放太多,水質惡化就不好了,少量餵食,水質會自然保持平衡不腐敗。我是直接將酵母粉均勻撒到水面,偷懶的做法,通常發酵粉散開的面積占缸水面的面50-70%是最好的,千萬不能再多,保險50%最好了。我上次死蝦是幾乎達到95%的面積鋪滿發酵粉,結果一夜全死。豐年蝦是過濾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機物(油性不可!)為生,很多人認為它們不吃酵母粉,實際上酵母粉溶於水中,酵母菌會活過來,不過無論生不生成酵母菌,都會成為豐年蝦的食物,理論上只要是有機物,不論死活,都是它的食物。
接下來可隔兩三天放入一點酵母粉,憑借個人經驗,在蝦的成長所需和水質保持二者之間找到平衡。兩周後豐年蝦可長到成年蝦(1-1.5cm),可撈出一些,沖洗後喂魚,同時這時候你還會發現驚喜,豐年蝦開始產卵繁殖了!由於鹽度不是很高,豐年蝦可能會直接產出小蝦,而不是帶硬殼的卵。我的是直接產出小蝦。
關於水質的維護,長久飼養的話,容器或者魚缸內的水會蒸發,可適當補水,注意保持鹽度就好。注意防雨,別讓雨水把鹽水給完全稀釋了。如果水質很混,有臭味,表示水質不好,水中的滋生細菌耗盡氧,不利於豐年蝦成長,水質太清,則表示有機養分不足,豐年蝦會餓死。如果水面有一層油,也屬正常,如果太多,請減少餵食,避免重新來過。
密度100隻成年蝦/L比較合適,密度過高會造成死蝦,但是也沒關系,死蝦的水不用倒掉,死去的蝦會變成很好的養料,這些是蝦的屍體養出來的綠藻,是蝦最好的食物。豐年蝦的密度會自己達到平衡,最終維持固定的數目,很難再增加,如果用增加餵食量的方法使密度增加,很容易造成水質惡化,倒缸重新來過。如果密度已經無法增加,應該撈出一些拿來喂魚,數量過不久就會恢復。我大概三天就撈出來喂魚一次,生生不息,真是「免費的」魚食(酵母粉的錢還是得花的)。如果有條件的話,海水素比大鹽更好,用海水綠藻,海水硝化細菌喂豐年蝦最不會污染水質。
㈡ 小蝦該怎樣養
不用喂.水只要不過冷就行.養蝦只有一點:常換水,保持充足的氧氣即可.
㈢ 如何養淡水蝦
淡水蝦養殖種類
世界上已知蝦類共有2640種,隸屬於39科,和螃蟹、蟹蝦和龍蝦有較近的親緣關系。蝦的特點是有半透
明的身體,腹部柔軟靈活,與扇狀的尾巴相連接。附屬肢體已進化以適合游泳。有長長的觸角。 蝦類的淡水養殖包括淡水蝦的養殖和海蝦淡化養殖,我國淡水蝦的養殖品種主要有:日本沼蝦、羅氏沼蝦、
淡水龍蝦。
日本沼蝦又俗稱青蝦,隸屬軟甲亞綱,十足目,遊行亞目,長臂蝦科,沼蝦主要分布於日本與我國. 亦是我國淡水捕撈的重要對象。除西部高原地區以外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的湖泊江河水庫池塘和溝渠之中。具有食性雜生長快繁殖力高抗病能力強等特點.青蝦生存的水溫在0至34℃,水溫降至8℃以下進入越冬期。產卵期在五至九月份,在水溫18至20℃時開始繁殖,繁殖的蝦苗經三至四個月的精心養殖後多數個體可
達四至五厘米的上市規格。江蘇、浙江、上海一帶是青蝦養殖和消費的主要集中地。
羅氏沼蝦的原產地是印度太平洋。羅氏沼蝦隨著不同的生長階段會有不同的棲息習性。幼體發育期須在鹽度為8‰-22‰鹹淡水中生存。仔蝦和成蝦生活在淡水中。生存溫度為15至35℃,生長適溫22至32℃。成蝦對鹽度無限制,即可在淡水中生活,也可在低鹽度的半鹹水中生活。且喜歡在受到潮汐影響的河流下游以及與之相通的湖泊、水渠、水田等水域生活。池塘養殖五個月左右,體長達八至九厘米,體重達二十至二十五克。幼蝦、成蝦多單獨生活,多分布在水域邊緣,喜攀附於水草、樹枝等到物上,有時也在水中
活動。
目前我國主要養殖的淡水龍蝦的品種有紅蟹蝦、亞比蝦和克氏原蟹蝦;
文檔沖億季,好禮樂相隨mini ipad移動硬碟拍立得網路書包
克氏原蟹蝦原產於中、南美洲和墨西哥東北部地區。在上個世紀的三十年代從日本引進我國,現已擴展至安徽、上海、江蘇、香港、台灣等地,形成數量龐大的自然種群。克氏原蟹蝦形似蝦而甲殼堅硬。成體長約5.6-11.9cm,暗紅色,甲殼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斜形條紋。幼蝦體為均勻的灰色,有時具黑色波紋。蟹,狹長。甲殼中部不被網眼狀空隙分隔,甲殼上明顯具顆粒。可在3‰至9‰的鹽度中生長;能耐
40℃的高溫及-15℃的低溫。繁育力強。
紅蟹蝦,又被稱為澳洲龍蝦、淡水龍蝦、小龍蝦。原系澳大利亞的野生種類,1971年澳大利亞才開始進行人工養殖,外形酷似龍蝦,是目前世界上優良的淡水養殖蝦類之一。該蝦在河流、湖泊、池塘中都能生活,底棲、爬行,在半鹹水中也能生存。雜食性,攝食有機碎屑、水生植物、水生昆蟲、小型底棲動物、發酵牛糞及人工配合飼料。最適水溫22-32℃。極限水溫4℃和37℃。水質惡化時能爬離水體自救。自然界較大個體為500克,人工養殖當年苗種能長到60-100克,2齡雄蝦能長到280克。可自然繁殖,在北方地
區一年產卵1-2次。
亞比蝦,該蝦具有較強抗乾旱能力,蝦和蝦苗都可以在潮濕(無水)的環境下存活較長時間。亞比蝦不善游泳,多在池底爬行棲息,喜隱藏在磚石縫隙。水草叢下,喜集群活動,晝伏夜出、不喜強光。亞比蝦存活溫度范圍在5—35度,適易生長溫度為13—28℃,當水溫超過13℃即開始攝食、生長和繁殖,水溫超過30℃則會抑制生長,甚至導致死亡。具有較強的耐低氧特性。成蝦可以在具有一定鹽度(17%‰以下)的水體中生存。亞比蝦為雜食性,可以攝食植物性餌料,如青菜、穀物、植物碎屑等,也可以攝食動物性餌料,
如蚯蚓、昆蟲幼蟲、螺蜆、小魚蝦、蝌蚪或其它肉類等。
海蝦淡化養殖的品種有南美白對蝦。
南美白對蝦原產於中、南太平洋海岸水域的秘魯北部至墨西哥桑諾拉,是目前世界公認的養殖產量最高的三大優良蝦種之一,具有抗逆性強、耐鹽性廣、營養要求低、出肉率高、肉味鮮美、離水存活時間長等優點。南美白對蝦的生長水溫在15至38℃,最適水溫22至35℃,低於18℃,攝食活動受影響,9℃以下側卧發生死亡。也可在鹽度0.5‰至35‰的水域中生長,經淡化鹽度馴化,也可在純淡水池中養殖。
另外,刀額新對蝦和斑節對蝦也是海蝦淡化養殖的品種。
克氏螯蝦(淡水龍蝦)養殖技術
一、淡水龍蝦的基本習性 淡水龍蝦,學名克氏螯蝦,又稱龍蝦、大龍蝦、大紅蝦。
該蝦原產於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日本傳入我國,現已廣泛分布於長江中下游。該蝦屬溫熱帶淡水蝦類,適應力強,繁殖率高,食性雜,生長快,抗病,耐高溫,耐低氧,離水數小時也不會死亡。蝦肉味細嫩,營養豐富,含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而脂肪含量較低,並含較多的原肌球蛋白和副肌球蛋白,可食部分較高。深受國內消費者喜愛,出口量也日漸增加,銷售和收購價格不斷上升,養殖前景和效益均看
好。
淡水龍蝦廣泛生活於淡水湖泊、河流、池塘、水溝及稻田等水域,底棲生物、浮游生物及各種水草均是適
口餌料,在這些水域中生長良好。
幼蝦生活在淺水區或池邊,喜穴居,有時躲藏在石礫水草的隱蔽處,通常蝦穴挖在大水面周岸粘土較多沼澤地蘆草叢生的灘岸地帶,蝦穴一般圓形,向下傾斜,深達30厘米左右,且曲折方向不一。淡水龍蝦棲息地點常有季節性移動現象,春天水溫上升,蝦多在淺水處活動;盛夏不溫較高時就向深水處移動;冬季在洞越冬。淡水龍蝦蛻皮、生長和繁殖也在洞穴中進行,以防被傷害,並且該蝦喜陰怕光,光線微弱或黑暗
時爬出洞穴。雨水季節,淡水龍蝦也經常會爬上陸地活動。該蝦並具有較強的耐飢餓能力,一般能耐餓3~5天;秋冬季節一般20~30天不進食也不會餓死。攝食的最適溫度為25~30℃;水溫低於15℃以下活動減弱;水溫低於10℃或超過35℃攝食明顯減少;水溫在8℃以下時,進入越冬期,停止攝食。淡水龍蝦雄蝦
的壽命一般為20個月,雌蝦的壽命為24個月。
淡水龍蝦一般是10月底至翌年3月間交配抱卵,不同的水域交配時間不一,過早交配卵子常常未成熟,
過遲則卵子過熟而老化。
交配的適宜水溫為22~25℃,交配季節最好不要捕撈,讓其抱卵孵化,繁衍後代。淡水龍蝦在春、夏、秋季交配,一年可產卵3~4次,一般體長7~10厘米、體重15~30克的親蝦,其懷卵量為220~270粒,而個體大小不同,其懷卵量差距很大。正常情況下,交配產卵後的抱卵蝦需有1~2月的孵化過程(即胚胎發育),需消耗很大的體力,因而要加強對抱卵蝦的營養和培育。抱卵蝦孵化的適宜水溫為22~27℃,孵化時間6~10周。蝦苗培育前需清塘消毒、過濾進水,然後施有機肥以培育天然餌料生物供蝦苗攝食。一般蝦
苗培育時放養幼體密度為15~20萬,如用「豆漿」法培育,則放養密度可為16~18萬。
二、龍蝦養殖技術 一般養殖日本沼蝦的池塘均可養殖龍蝦,普通的池塘也可進行養殖,其放苗後的養殖技術與日本沼蝦的相近,包括前期准備工作、飼料投放和水質管理等,但需注意其打穴的習性,並且防逃措施也需要加強。龍蝦的忍耐能力較強,養殖其產量較高,目前市場的需求量也較大,養殖的經濟效益可觀。
現以最常見的淺水型稻田養殖為例介紹如下,其它養殖方式可參照。
三、稻田養殖淡水龍蝦 稻田養淡水龍蝦一般每畝的產量可達400~500公斤,產量高時可達600公斤。稻田養蝦可以吃掉田中消耗肥料的野草和其它水生生物,不僅節省了除草的勞動力,還能消滅危害人、畜的蚊蠅。並且蝦在稻田裡不停地行動、覓食,不僅能幫助稻田鬆土、活水、通氣,增加田水溶氧量,同時通
過新陳代謝排出大量糞便,起到保肥、增肥的效果。
1、稻田的選擇 稻田養淡水龍蝦要選擇水源充足、不受旱災、洪災影響,水質清新、無污染,土壤肥沃、保水性能好,陽光充足的稻田,有些山溪或泉水的水質雖然比較貧瘠,水溫比較低,但如能有較長流程或
穿過不養蝦的稻田,再流入養殖蝦稻田,其水溫將會增高,也適宜養蝦。
2、稻田的改造 為了便於生產管理和日常投餌,一般以排水渠間區域為一個養殖區塊。距四周邊埂內側0.6米處挖深0.5~0.6米、寬1.0~1.2米的環流緩沖溝,並把土全部翻到邊埂上,使邊埂達到0.8~1.0米高、頂
寬0.6~0.8米。邊埂要夯實,內坡要平整,
同時在埂頂內側用塑料薄膜圍起封閉式防護牆。圍欄地上高度為0.4~0.5米,地下埋入0.1~0.2米。上、
下進排水口要設立防逃網。
為了便於水稻田淺灌、曬田、施化肥、農葯或捕撈,必須在養蝦稻田開挖蝦溝和蝦潭。
蝦溝可在插秧後開挖,其開法應視田塊的形狀、面積大小和排水口的方向而定。如水稻田較小,可開成「田」字形;如是長且大的田塊,可開成內「井」或內「田」形,溝的寬和深分別以0.3~0.4米為宜。蝦潭可開在蝦溝
的交叉處或田的四角,與蝦溝相通。蝦潭一般1.0米見方深0.8~1.0米。
稻田養蝦要開好進、排水口,其地點應選擇在稻田相對兩角的土埂上,養殖過程中進排水時均可使整個稻
田的水流暢。在進、排水口要設置攔柵,避免逃蝦。
3、蝦種放養 放養時間:不論是當年蝦種,還是抱卵的親蝦,應力爭一個「早」字。早放既可延長蝦在稻田中的生長期,又能充分利用稻田施肥後所培養的大量天然餌料資源。常規放養時間一般在每年11月份或來
年的3月底。
放養密度:每畝稻田按30~40公斤抱卵親蝦放養。也可待來年4~5月份放養幼蝦種,每畝稻田按1.2~1.5萬尾投放。注意抱卵親蝦要直接入外圍大溝內飼養越冬,秧苗返青時再引誘蝦入稻田生長。一般的養殖和
放養殖模式有以下兩種:
(1) 夏季放養:以放養當年人工繁殖的稚蝦為主。放養時間為7~9月份。每畝養蝦溝放養稚蝦1.5~2
萬尾。
(2) 冬季放養:通常在12月份進行,每畝蝦溝放養3厘米左右的蝦種1~1.5萬尾。有條件的地方可以
進行兩季蝦養殖,7~10月養一季青蝦,12月至翌年5~6月養一季淡水龍蝦。
4、飼養管理 (1)投餌:稻田養蝦也要定時、定位、定量、定質投餌。
早期每天分上、下午各投喂一次;後期在傍晚6點多投喂。投喂餌料品種多為小雜魚、螺螄肉、河蚌肉、蚯蚓、動物內臟、蠶蛹、配喂玉米、小麥、大麥粉。還可投喂適量植物性飼料,如水葫蘆、水蕪萍、水浮萍等。日投喂飼料量為蝦體重的3~5%。平時要堅持勤檢查蝦的吃食情況,當天投喂的餌料在2~3小時內
被吃完,說明投餌量不足,應適當增加投餌量,如在第二天還有剩餘,則投餌量要適當減少。
(2)清除敵害:稻田養蝦敵害較多,如水蜈蚣、蛇、水鳥、鱔魚、水老鼠等。
在放蝦初期,稻株莖葉不茂,田間水面空隙較大,此時蝦個體也較小,活動能力較弱,逃避敵害的能力較差,容易被敵害侵襲。同時,淡水龍蝦每隔一段時間需要蛻殼生長,在蛻殼或剛蛻殼時,最容易成為敵害的適口餌料。到了收獲時期,由於田水排淺,蝦有可能到處爬行,目標會更大,也易被鳥、獸捕食。對此,
要加強田間管理,並及時驅捕敵害。另外,當蝦放養後,還要禁止家養鴨子下田溝,避免損失。
(3)田溝管理:蝦放養後,管好田溝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蝦放養初期,田水宜淺,但因蝦的不斷長大和水稻的抽穗、揚花、灌漿均需大量水,所以可將田水逐漸加深到12~15厘米,以確保兩者(蝦和稻)需水量。同時,還在注意觀察田溝水質變化,一般每3~5天加註新水一次;盛夏季節,每1~2天加註一次新水,以保持田水清新。另外,要堅持每天3次巡田,觀察蝦在田中活動和攝食情況,如發現有不正常現象,應及時採取措施。平時還要做好防洪、排澇和防逃工作,隨時注意天氣變化情況,一旦遇有大暴雨,要及時檢查進排水口及攔蝦設備是否完好,確保安全,以防逃蝦。
5、捕撈 稻田養蝦捕撈的時間一般在水稻即將黃熟時,但也有在水稻收割後,將田和溝灌滿水,再精養1~2
個月後捕撈。
不論什麼時候捕撈,在准備收獲排水前,均先將田溝疏通,使蝦隨田水慢慢流入周圍大溝,再排放大溝的水,蝦便隨水流往下游,可使用網具,在排水口捕撈收獲。如一次未收干凈,可再灌新水,重復進行捕撈,直到捕完。收獲季節,一般氣溫較高,可利用早、晚進行,避免損傷蝦
㈣ 對蝦怎養殖
對蝦是十足目對蝦總科對蝦科的1屬。全世界共有28種,美洲大西洋岸有7種,太平洋岸6種,印度-西太平洋共14種,太平洋及地中海1種,西非1種。中國有10種,棲於熱帶、亞熱帶淺海。對蝦屬個體大,通稱大蝦。雌性成長個體體長一般16~22厘米,重約50~80克,最大的可達30厘米,重250克;雄性較小,體長13~18厘米,重30~50克。中國北方常成對出售,故稱對蝦。根據生態習性,對蝦可分定居型(如日本對蝦、寬溝對蝦、歐洲對蝦等)和洄遊型(如中國對蝦、墨吉對蝦、長毛對蝦),前一類棲於沿岸淺海,白晝常潛入沙底內,不作大范圍的移動;後一類棲於河口沿岸混濁海域,常作大范圍的移動和洄遊。對蝦主要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如多毛類、小型甲殼類和雙殼類軟體動物等,有時也捕浮游動物。對蝦屬中最特殊的一種是中國對蝦,它分布於亞熱帶海域的邊緣區,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有長距離洄遊習性,在低於10℃和高於30℃的溫度條件下,尚能生存。產卵場所在河口附近及沿岸的低鹽度海區。在黃渤海5月前後繁殖產卵,受精卵孵化成為無節幼蟲,體呈卵圓形,不分節,僅有3對附肢,與成蝦毫無相似之處,經6次蛻皮,變為蚤狀幼體;再蛻皮3次變為糠蝦幼體,再經3次蛻皮變為仔蝦,形態構造與成體相似,體長不過5毫米,行游浮生活,再經幾次蛻皮才下沉到海底生活。仔蝦常大量密集於河口低鹽水域和潮間帶,它們能進入河口內生活,到體長30毫米以後返回淺海,幼蝦生長迅速,到10月底即可成長交配,雄性將精莢塞入雌性交接器內,經過冬季約5個多月,到第2年5月繁殖產卵時受精發育。對蝦是暖水性種,不能適應過低水溫,經過長距離越冬洄遊到黃海南部較深水域越冬,秋末集結洄遊前大量成群,形成有利的捕撈條件和漁汛期
一、苗種培育
1�培育用水:水源水質應符合GB11607的要求,培育水質應符合NY5052的要求。用水應經沉澱、過濾等處理後使用。
2�培育池:以水泥池為宜,面積10~50平方米,排灌、控溫、增氧、控光設施齊備。春末夏初季節,還可在養蝦池中採用網箱培育。
3�培育密度:仔蝦培育密度以(10~20)×104尾/立方米為宜。
4�培育管理:①水質,視水質情況更換池水,使溶解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保持沖氣增氧,及時吸除殘餌、污物。②投飼,所用飼料應符合NY5072的要求。飼料大小適口,以微顆粒配合飼料為宜,配合飼料日投喂率為5%~15%,生物餌料日投喂率為30%~70%,每日投喂4~8次。③病害防治,對培養用水進行過濾、消毒處理,葯物使用應符合NY5071要求。
5�苗種出池:水泥池培育採取虹吸排水,然後開啟排水孔排水,集苗出池。中國對蝦苗種應符合GB/T15101�2的要求,其他對蝦參照GB/T15101�2執行。苗種出池進行檢疫,應是無特異性病原(SPF)的健康蝦苗。
二、養成設施
1�選址:無污染的泥質或砂質荒灘、鹽鹼地及適於養殖的沿海地區均可。
2�水環境:海水水源應符合GB11607的要求,養成水質應符合NY5052的要求。養殖取水區潮流應通暢。
3�設施:①養成池。灘塗大面積養蝦池,長方形,面積1~7公頃,池底平整,向排水口略傾斜,比降0�2%左右,做到池底積水可排干。養成池底不漏水,必要時加防滲漏材料。養成池相對兩端設進、排水設施。高密度精養方式的養殖池分為泥砂質池塘和水泥池,面積0�1~1公頃,方形或圓形,池水深1�5~2�5米,池中央設排污孔。②養成池配套設施。在潮間帶建蝦池,需修建防浪主堤。主堤應有較強的抗風浪能力,一般情況下堤高應在當地歷年最高潮位1米以上,堤頂寬度應在6米以上,迎海面坡度宜為1∶3~5,內坡度宜為1∶2~3。蓄水池應能完全排干,水容量為總養成水體的1/3以上。採用循環用水方式,養成池的水排出後,應先進入處理池,經過凈化處理後,再進入蓄水池。不採用循環用水,養成後的廢水,也應經處理池後,方可排放。在集中的對蝦養成區,需要建設進、排水渠道,協調各養成場、養成池的進、排水,進水口與排水口盡量遠離。排水渠的寬度應大於進水渠,排水渠底一定要低於各相應蝦池排水閘底30厘米以上。對高密度精養和蓄水養殖的養蝦方式,應配備增氧設備,土池可用增氧機,水泥池可用沖氣泵和鼓風機。在灘塗蟹類比較多的地區,應在養成池堤圍置30~40厘米高而光滑的塑料膜或薄板防蟹隔離牆。
三、准備工作
1�清污整池:收蝦之後,應將養成池及蓄水池、溝渠等積水排凈,封閘曬池,維修堤壩、閘門,並清除池底的污物雜物,特別要清除雜藻。沉積物較厚的地方,應翻耕曝曬或反復沖洗,促進有機物分解排出。不得直接將池中污泥攪起,直接沖入海中。
2�消毒除害:清污整池之後,應清除對蝦的敵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攜帶病源的中間宿主。常用生石灰進行清池除害,將池水排至30~40厘米後,全池潑灑生石灰,用量為1000公斤/公頃左右。
3�納水繁殖基礎餌料:清污整池消毒結束1~2天後,可開始納水,培養基礎生物餌料。
4�肥料使用:肥料使用應遵循下列原則:①應平衡施肥,提倡使用優質有機肥。施用肥料結構中,有機肥所佔比例不得低於50%;②應控制肥料使用總量,水中硝酸鹽含量在40毫克/升以下;③不得使用未經國家或省級農業部門登記的化學或生物肥料,有機肥應經過充分發酵方可使用。
四、放苗要點
1�放苗環境:放苗時,池水深為60~80厘米,池水透明度達40厘米左右。大風、暴雨天不宜放苗。
2�苗種規格:南美白對蝦苗0�7厘米以上,中國對蝦苗1厘米以上,斑節對蝦苗1�3~1�5厘米以上。
3�放苗密度:灘塗大面積養蝦池,放苗密度以(6~10)×104尾/公頃為宜;高密度精養方式的養殖池,放苗密度以(25~50)×104尾/公頃為宜。
4�水溫:放養中國對蝦苗水溫應達14℃以上,放養南美白對蝦、斑節對蝦苗水溫應在22℃以上。
5�鹽度:池水鹽度應在1~32。蝦苗培養池、中間培育池和養成池水鹽度差應小於5,池水鹽度相差大於5時,可通過馴化蝦苗使之適應鹽度的變化,通常24小時內逐漸過渡的鹽度差小於10。
五、養成管理
1�水環境控制:①進水水質管理。放苗前,向養成池注入清潔或經消毒清野處理的養成用水。在放苗後,養成用水要經過蓄水池沉澱、凈化處理。②水量及水交換。養成前期,每日添加水3~5厘米,直到水位達1米以上,保持水位。養成中後期,根據水質情況,如透明度過低(低於20厘米),或透明度較大(大於80厘米),有害的單細胞藻過量繁殖時,酌情換水,採取緩慢換水的方式,調節水質。
2�飼料管理:①飼料品質。配合飼料質量和安全衛生應符合SC2002和NY5072的規定。②飼料投喂量。常規配合飼料日投喂率為3%~5%,鮮雜魚日投喂率為7%~10%。實際操作中應根據對蝦尾數、平均體重、體長及日攝食率,計算出每日理論投飼量,再根據攝食情況、天氣狀況,確定當日投喂量。投飼後,繼續觀察對蝦攝食情況,對投飼量進行調整。③配合飼料的投喂方法。放苗後的初期,通常日投喂4次,以後隨著對蝦增長,投飼料量加大,調整每日投喂次數,下午以後的投喂量約佔全天投喂量的60%左右。養成初期,對蝦活動范圍小,應全池均勻投喂。隨著對蝦的生長,可選擇對蝦經常聚集處投喂。
3�測定:每日測量水溫、溶解氧、pH值、透明度、池水鹽度等水質要素。經常檢測池內浮游生物種類及數量變化,有條件者可檢測氨、氮等其他水質要素的變化。每5~10天測量一次對蝦生長情況。可測量對蝦體長,也可測量體重,每次測量尾數應大於50尾。定期估測池內對蝦尾數,室外大型養蝦池,可用旋網在池內多點打網取樣測定。
六、病害防治
1�巡池:養蝦人員應每日凌晨及傍晚各巡池一次,注意清除養蝦池周圍的蟹類、鼠類,注意發現病蝦及死蝦,檢查病因、死因,及時撈出病蝦、死蝦進行處理。觀察對蝦活動及分布,觀察對蝦攝食及飼料利用情況。
2�切斷病原:不得納入其他死蝦池及發病蝦池排出的水,不得投喂帶有病原的餌料。
3�病原生物檢測:定期對蝦池中的病原生物進行檢測。
4�葯物使用:葯物使用應符合NY5071的要求,掌握以下原則:①使用的漁葯應「三證」(漁葯登記證、漁葯生產批准證、執行標准號)齊全;②應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葯物,建議使用生態制劑。不得使用含有有機磷等劇毒農葯清池消毒。
七、養成收獲
採取排水收蝦的方法,也可使用定置的陷網或專用的電網捕撈。
㈤ 如何養蝦
養蝦方法如下:
一、建造稻田養蝦條件 選擇水質良好、水量充足、周圍沒有污染源、保水能力較強、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沒的田塊進行稻田養蝦,面積少則幾畝,多則幾十畝或上百畝都可。
沿稻田田埂內側四周要開挖養蝦溝,溝寬1.5米,深1米,田塊面積較大的,還要在田中間開挖田間溝,田間溝寬1米,深0. 5米,養蝦溝和田間溝面積約占稻田總面積20%左右。利用開挖養蝦溝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田埂,平整田面,田埂加固時每加一層泥土都要進行夯實,防止下大暴風雨時使田埂倒塌。
二、蝦苗蝦種放養 放養小龍蝦蝦苗或蝦種時要試水,試水安全後,才可放蝦。小龍蝦放養方法有兩種:1.是在稻穀收割後的9月上旬將種蝦直接投放在稻田內,讓其自行繁殖,根據稻田養殖的實際情況,一般每畝放養個體在40克/只以上的小龍蝦20公斤,雌雄性比3 :1。
2.是在5月份水稻栽秧後,投放規格為2-4厘米的幼體蝦1500-2000尾/畝或30公斤/畝。小龍蝦在放養時,要注意幼蝦的質量,同一田塊放養規格要盡可能整齊,放養時一次放足。在晴天早晨或陰雨天放養,放養蝦種時用3%~4%的食鹽水浴洗10分鍾消毒,高溫天氣進種、苗要謹慎消毒,最好是進種苗時不用食鹽水浴洗,進完種苗後用生石灰10公斤/畝對水體消毒。
三、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堅持巡田,觀察溝內水色變化和蝦活動、吃食、生長情況。田間管理主要集中在水稻曬田、用葯和防逃防害方面。稻穀曬田宜輕烤,不能完全將田水排干。水位降低到田面露出即可,而且時間要短,發現小龍蝦有異常應時,則要立即注水。
小龍蝦對許多農葯都很敏感,稻田養蝦的原則是能不用葯時堅決不用,需要用葯時則選用高效低毒的農葯及生物制劑。施農葯時要注意嚴格把握農葯安全使用濃度,確保蝦的安全,應並要求噴葯於水稻葉面,盡量不噴入水中,而且最好分區用葯。防治水稻螟蟲,畝用200毫升18%殺蟲雙水劑加水75千克噴霧;防治稻飛虱,畝用50克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加水25千克噴霧。
四、飼養管理 稻田養殖小龍蝦基肥要足,應以施腐熟的有機肥為主,在插秧前一次施入耕作層內,達到肥力持久長效的目的。追肥一般每月一次,尿素5公斤/畝,復合肥10公斤/畝,或施有機肥。禁用對小龍蝦有害的化肥如氨水和碳酸氫銨。
施追肥時最好先排淺田水,讓蝦集中到環溝、田間溝之中,然後施肥,使化肥迅速沉積於底層田泥中,並為田泥和水稻吸收,隨即加深田水至正常深度。 稻田養蝦一般不要求投喂,在小龍蝦的生長旺季可適當投喂一些動物性飼料,如錘碎的螺、蚌及屠宰廠的下腳料等。
五、商品蝦捕撈 捕撈。稻田飼養小龍蝦,只要一次放足蝦種,經過2個月的飼養,就有一部分小龍蝦能夠達到商品規格。長期捕撈、捕大留小是降低成本、增加產量的一項重要措施。將達到商品規格的小龍蝦捕撈上市出售,未達到規格的繼續留在稻田內養殖,降低稻田小龍蝦的密度,促進小規格的螯蝦快速生長。
㈥ 淡水蝦的養殖
目前淡水蝦的養殖方法主要有池塘養蝦、網箱養蝦、稻田養蝦、網圍養蝦等,可以單養,也可實行魚蝦混養。每一種養蝦方法都有其不同的特點和要求
(一)池塘養蝦
近兩年,我們在淡水蝦養殖中,注意養蝦池的基本建設,堅持放養規格蝦苗,大膽投入,精養細管,獲得單季單產750-1500公斤/公頃的好成績。現將主要技術措施介紹如下。
(1)養蝦池的基本條件及設施
1.1塘口選擇在靠近水源且水質清新無污染的地方建設養蝦池。
1.2池塘大小養蝦池不宜過大,一般應在7000平方米以下,以1500-3500平方米為佳,水深1.5-2米。
1.3池塘清整冬季或在放養前,應先將池底淤泥清除干凈,或乾池曝曬,直至底泥形成小裂縫為止。再將池四周鏟平,形成緩坡,並將池埂夯實,保證不滲漏。在池底中央開一條溝,在出水口設一集蝦潭,溝潭大小可根據池塘面積靈活掌握,只要利於收捕即可。如果池大,應將溝潭開大些。.
1.4設置蝦巢在池塘四周栽一些沉水植物如苦草、輪時黑藻等,占底面積的l/4-l/3。同時用竹枝捆紮成掃帚狀,幾束一串排列在池塘水層中,拉網操作時取出來曬干,可反復使用,效果較好。水草和竹技的使用,對於提高蝦的產量具有重要作用。
(2)合理放養
投放抱卵親蝦就池繁殖,直接養成,雖然簡單易行,但其產量低而不穩,主要原因是幼體成活率低,又常常多代同塘,無法控制密度,管理上盲目性大,結果規格參差不齊,總體偏小,上市率低。因此,應用專池繁育仔蝦,再按計劃放養。
放養方法:一般每667平方米放養1520萬尾,選擇陰天或早晨放養。仔蝦放養後15-20天再適量搭配鰱魚夏花魚種。一年可放養兩季,一是在春季2-3月份放養23厘米的越冬幼蝦,二是在夏季6-7月份放養當年育成的仔蝦(1.5厘米左右)。
(3)蝦苗培育與養成
3.1專池培育仔蝦選擇面積500-2000平方米、水深l米左右的池塘經清淤整理後,施足基肥,在5月份每667平方米放抱卵蝦5-7.5公斤,盡可能將卵色相近的親蝦放於一池。一般採用網箱孵化法,箱內設置一些漂浮水生植物及竹技等物,每平方米網箱放抱卵蝦0.5公斤為宜。孵化期間保持水質清新,溶氧充足。投餌按蝦體重的3%確定日餌量,保證親蝦飽食。
待幼體孵出後,移去親蝦和網箱,用豆漿潑灑培肥水質,幼體變態成為仔蝦時,投放少量米糠、花生餅或豆餅粉,一般25天左右,淡水蝦幼體即可達1.2-1.5厘米,可以作為夏季放養的蝦苗,每667平方米可獲得仔蝦40-80萬尾。
3.2養成池套育幼蝦夏季放養仔蝦,至秋季抱卵繁殖。此時,在飼養管理上,注意多投餌、多施肥,保持水質肥而爽。當孵幼結束時,可視具體情況潑豆漿或施糞肥,同時,應捕大留小,將達上市規格的成蝦捕捉上市,減少密度,有利於池中幼蝦的生長。入冬前,這批幼蝦一般達2-3厘米,可並塘越冬留作來年春季放養。
3.3越冬要將幼蝦和親蝦分池越冬。越冬放養應在12月份晴暖天進行,越冬池選擇避風向陽、水深1.5米以上、且水草較多的池塘。入池親蝦要適當分揀,規格盡量大些,雌雄比為2:1每667平方米放養量為20-30公斤。幼蝦每667平方米放30-40公斤。越冬期間,一般每周投喂一次淡水蝦喜食的精料。保持最大水深,並注意適當換水。嚴冬季節,要防止池塘封凍。越冬後期,水溫逐漸升高,應逐漸增加投餌量,親蝦應進入強化培育期。當雌蝦抱卵時,將抱卵蝦轉入蝦苗培育池。
(4)科學投餌
4.1餌料種類淡水蝦食性雜,但對餌料有一定的選擇性。淡水蝦喜食花生餅、豆餅,不太喜歡菜籽餅、棉籽餅;喜食蚯蚓、螺蜆等,對動物下腳料利用率很低。
4.2投喂量一般日投喂量控制在池中蝦體重的4%一8%。幼蝦階段日投喂量按0.1-0.3公斤/萬尾,並以粉狀拌和料為主。投喂時,以使池中略有殘餌為准。隨水溫的升高和蝦的生長,逐漸增加到2-3斤/萬尾。
4.3投喂方法堅持四定原則,一般每日早、晚各投一次,早晨投喂當日的三分之一量,傍晚投喂當日的三分之二量。不宜投喂單一餌料,要注意葷素搭配,一般動物性餌料要佔20%左右。投喂螺蜆時,要將貝殼敲碎,雜魚切成碎塊,不宜用打漿機打,因為容易成漿,不僅利用率低,而且易敗壞水質。投喂時還要注意潑灑和澆灘相結合,澆灘有利於大蝦攝食和馴化定點攝食。
(5)強化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的關鍵是要做到勤巡塘,細心觀察,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管理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5.1水質調節育蝦池水要肥,清水裡養不好蝦.高產蝦塘防缺氧是頭等大事,經常換水,能防止水質惡化和缺氧浮頭。在高溫季節的凌晨及傍晚盡可能沖水。水質清淡時,要及時施肥,通常施用肥效快的發酵肥或化肥,以保持水質肥而嫩爽,陰雨天氣不能施肥。
5.2防害防逃進水日用密眼網過濾,以防野雜魚及兇猛性魚類進入。這些魚不僅爭食能力強,而且多數是淡水蝦的敵害。排水口也要用密眼網攔阻,如果蝦體長大或池蝦繁殖過量,為控制密度可將攔網網目適當換大些。如果池中野雜魚難以防範,可利用鱖魚不喜食蝦的特點,放些大規格鱖魚種來控制野雜魚,但要慎重,不可過量放養。
5.3注意觀察蝦體生長發育情況觀察生長發育情況目的是有針對性實施管理。一是看個體大小組成,確定投餌顆粒大小及投餌量;二是看生長是否正常,如發現生長緩慢或相互殘殺等,就要檢查餌料質量、池蝦密度和水質肥瘦等,及時採取措施;三是看繁殖期,如親蝦抱卵、孵幼等,以便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觀察的方法是用抄網抄捕,並用直尺測量體長,做好記錄。生長旺期每兩周檢查一次,結果與上次進行比較。也可以結合日常巡塘用目測法觀察。
池塘養殖淡水蝦是目前採用最多的一種養殖方式,既有單養,也有和魚種一起混養的。其主要操作要點有:
1.蝦池條件與清塘淡水蝦為底棲動物,大部分時間在池底和池壁活動。淡水蝦的耗氧量高。不耐低氧環境。因而用來養殖淡水蝦的池塘要求緊靠水源,水質清新,沒有污染,進排水方便,蝦池面積2-6畝,水深1-1.5米,池坡要大,有較大的淺灘腳,便於淡水蝦進行攝食;池底比較平坦,淤泥不宜過多;池子的形狀以規則的長方形為好,便於拉網操作。池內可適當種一些沉水植物,一般不要超過池面的1/4。蝦池可以新建,也可以利用現有的魚種池加以改建。
蝦池的清整一般在3月初開始,排乾池水,清除過多的淤泥,做好池埂,維修好進排水系,使池底曝曬,促進池底有機物的分解,提高蝦池的肥力。
蝦池的清塘葯物以巴豆最為理想。因為巴豆含有一種能使魚血液凝固而死亡的巴豆素。能有效地殺死蝦池中的野雜魚,故有巴豆清塘,越清蝦越多的說法。一般水深10厘米,每畝蝦池用巴豆5-7.5公斤。使用巴豆清池時先將巴豆磨碎成糊狀,盛進酒壇,加燒酒100克或食鹽0.75公斤,密封3-4天。抽塘水,至塘底剩水10厘米左右,用池水將巴豆稀釋後,連渣帶汁全池潑灑。清塘後10-15天,再蓄水1米,待葯性徹底消失後,就可以放養蝦種。用茶粕清塘也可收到同樣效果。使用時一般每畝水深1米40-50公斤,使池水葯性濃度達60-75毫克/升。能殺死各種野雜魚類、蛙卵、蝌蚪和螞蝗等。但用茶粕清塘對水生植物沒有殺傷作用。
2.蝦種放養池塘單養淡水蝦,蝦種的放養分為夏秋兩季進行。夏季放養自3-4月份開始,以放養越冬蝦種為主,規格為1000-3000隻/公斤的,每畝蝦池放養1.5萬-2萬只。秋季放養一般在6-7月份進行,以放養當年培育的蝦種為主,規格為2000-5000隻/公斤的,每畝水面放養3萬-4萬尾。池塘混養淡水蝦,以養蝦為主,每畝可放仔蝦15萬-20萬尾。不管採用哪種放養方式,一般畝產淡水蝦均可達50-100公斤。蝦種的放養還要注意下列事項:(1)放入同一蝦池的蝦種要求規格大小基本一致,體質健壯,無病無傷,肢體完整,一次放足。
(2)放養時間宜選擇在陰雨天進行,晴天應在早晨或傍晚進行,以避免陽光直射、溫度過高,影響蝦種放養的成活率。
(3)蝦種放養時,應堅持帶水作業,動作要輕,蝦種不宜在容器內堆壓。
3.餌料的種類及投餌方法淡水蝦在一年中的生長期約有5-6個月。當水溫達18℃以上時,即應開始人工投餌。淡水蝦的食性很廣,幼體階段以浮游生物為食,到了成蝦階段則轉變為以水生植物腐敗莖葉以及魚、貝的屍體為主要餌料。在池塘高密度的養殖情況下,單靠天然餌料已不能滿足淡水蝦生長的需要。因此,池塘養蝦,除了定期施肥培育天然餌料外,還應按時投喂人工餌料。目前淡水養殖生產上使用的多種商品餌料都可以用來飼養淡水蝦。生產實踐表明,淡水蝦對各種商品餌料的喜吃程度和利用率都有所不同。淡水蝦比較喜食動物性餌料,如螺螄、蠶蛹、魚粉、蚯蚓、蠅蛆等。在多種植物性餌料中,比較喜吃豆餅、米糠、酒糟等,但不喜歡吃菜餅。就餌料系統來說,豆餅為0.96,米糠為2.08。由上述幾種餌料組成的配合餌料,餌料系數為1.68。
通常可按40%動物性餌料、60%植物性餌料進行組合投喂,可以促進淡水蝦的生長,提高餌料的利用率。
淡水蝦的人工配合餌料最好製成顆粒狀,不宜用粉狀配餌。配方的組成可以植物性餌料為主,搭配20%-30%的動物性餌料,並添加少量骨粉、蚌殼粉、蟹殼粉以及微量元素等。
投餌方法應根據淡水蝦的棲息活動和生長發育規律科學掌握。淡水蝦喜歡在夜間活動,愛在池邊覓食,因此淡水蝦的投餌一般應在下午5時左右進行,餌料盡可能在蝦池四周淺水處均勻潑撒,使所有的淡水蝦都能吃到餌料。投餌次數可1日1次或隔日1次,每次投餌量不宜過大。通常日投餌量可控制在池蝦重量的2%-3%。初夏和晚秋可適當少投,淡水蝦生長旺季應多投。投餌的總原則是看天氣,看水質、看蝦的活動、吃食情況靈活掌握,適時調整,使淡水蝦吃飽吃好,促進生長,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
4.淡水蝦的飼養管理淡水蝦為甲殼類動物,不耐低氧環境,喜歡生活在水質清新,溶氧豐富的水域里。當水域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時,淡水蝦的攝食強度加大,新陳代謝旺盛,生長迅速,而當溶氧低於2.5毫克/升時,淡水蝦則逐漸停止攝食,甚至浮頭引起死亡。因此,搞好蝦池水質管理,為淡水蝦的生長提供一個良好的水域生態環境至關重要。
搞好水質管理,一是要定期注入新鮮水,一般每星期1次,每次換水1/3,使蝦池水的透明度保持在40厘米以上。平時應堅持每天凌晨巡視塘,仔細觀察,發現淡水蝦爬行靠岸,則應立即加註新鮮水或開動增氧機增氧,嚴防浮頭死蝦。二是要因水制宜合理施肥。為了培養豐富的天然餌料,蝦池通常要定期施肥。施肥時最好施一些肥效持久穩定的有機肥料,如廄肥、堆肥、混合堆肥等。而速效肥如化肥、人糞等一般不宜使用,以使水質保持肥、活、爽,促進淡水蝦生長。清除池內淡水蝦的敵害,也是一項重要的管理工作。一是放養前要徹底清塘,消滅有害生物。二是要在進水溝渠中設置攔魚設施,防止野雜魚進入。三是每月1次用牽夏花魚種的網具全池牽捕1次,除去各類魚種。四是要想方設法捕殺水蛇、水鼠,驅趕水烏,千方百計提高淡水蝦的成活率。淡水蝦對農葯特別敏感。最好通過換水搞好池水生態條件來預防魚蝦病害的發生。實行魚蝦混養發生病害時,如必須用葯物治療的,則用葯要特別謹慎,嚴格把握葯物理學使用量,確保安全。
(二)網箱養蝦
網箱養殖淡水蝦,一般是在條件較好的河道、湖泊、水庫等水域中進行。由於大水面具有水質良好、溶氧充足、除野雜魚方便等優點,對淡水蝦的生長十分有利。因此充分利用大水面優越的自然條件,積極發展網箱養殖淡水蝦,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養殖方式,也是開發利用大水面資源的重要途徑。
1.養殖水域的選擇網箱養蝦設置的水域通常應選擇水質清爽、陽光充足、微有緩流、pH值7-8.5、水深2米以上,且底質平坦,污泥較少,沒有污染的庫灣、湖汊、河道。這樣的水域,環境條件優越,適宜淡水蝦的生長,一般能取得比較好的養殖效果。
2.網箱的結構與設置以毛竹浮子,聚乙烯網片作網衣,箱底四周穿上繩並與竹梢、竹片的下端拉緊固定,以代替沉子。為降低網箱成本,增加水體交換,提高抗風能力,便於除野選捕,網箱宜建成長方形,規格10米X6.67米X1.3米。網目是影響箱內水質的主要因素。網目過密,箱壁附著物容易增多而阻塞網目,箱內外水體不易交換,水質便會惡化;網目過大,水體交換雖好,但小雜魚易鑽進網箱捕食蝦苗,影響蝦苗成活率和產量。故箱底、箱壁網衣網目宜選用24目/厘米2為好。網箱沉入水中的深度,考慮到淡水蝦頭胸甲難於承受較大的水壓力,以0.9米為好。水層過深,會使其鰓受壓迫導致呼吸困難。防逃網高度以0.4米為宜。由於淡水蝦第二對步足比較發達,有較強的攀爬能力,因此,用來做防逃網布的網衣,網目規格以196目/厘米2為宜。網箱安裝成敞口浮動式,能隨水位變化而自由升降。安裝方法是:用毛竹4支,縛成10米×6.67米的長方形竹架。在竹架四角各打直徑5厘米的圓形孔一個,每個孔內插入長1.4米的竹梢一個,插入孔下0.9米。竹梢下端裝上一個簡易滑輪,箱底四角系繩分別通過滑輪拉緊後固定在竹架上。防逃網上口四角也系繩與竹梢拉緊固縛在竹梢的上端。箱竹架上每隔2-3米縛一根長1.3米的厚竹片,竹片下端與箱底杠繩系縛,上端與防逃網上口杠繩子拉緊後縛牢。緊靠箱四角各打毛竹樁一個,下端入泥,上端露出水面。然後將固定在網箱上的毛梢頂端五竹樁用繩套縛。使網箱沉入水下0.9米,露出水面0.4米作防逃網。網箱布局,每5隻網箱排成一行,箱距4-5米,行距5-6米。因淡水蝦多在夜間分散覓餌,所以不要搭固定的餌料台。每隻箱內放養3~5平方米的水葫蘆等水草。水草集成條狀按箱形縱長方向排列,切不可緊貼防逃網,以防止蝦用水草做梯沿箱壁攀逃。箱內放養水草的作用:一是可用作投喂餌料的天然餌台;二是水下根系可作蝦棲息場所;三是嫩根能作蝦的青伺料;四是葉可遮陽降溫,促進蝦的食慾;五是入冬後水草受霜凍,下沉至箱底可作蝦的越冬保暖場所。
3.蝦種放養網箱養蝦1年可養兩批。第1批即夏季放養,通常在3、4月份進行,用越冬蝦種放養。放規格為1000-2000隻/公斤,畝放量5萬-6萬只。7月中旬起捕後再進行秋季養殖,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份放養當年繁殖培育的蝦種。蝦種規格為2000-5000隻/公斤,畝放量8萬-10萬只。蝦種入箱前要過稱、計數,帶水操作。操作過程中蝦種不可堆壓,離水時間一般不要超過5分鍾,也不可在烈日下曝曬。同一箱中放養的蝦種規格要均勻,一次放足。放種時間宜選在陰天或晴天的早晨及傍晚進行,經過運輸的蝦種需養1天後再放入箱內。放養捕獲來的天然蝦種,放養前要除去死苗。
4.投餌與管理體制網箱養蝦,投喂的餌料與池塘養蝦投喂的餌料基本相同。但網箱養蝦須適當增加日投喂次數,一般每天投餌2次,上午8時投喂一天餌料量的1/3,下午5時後投餌喂一天餌料量的2/3。粉狀餌料投在水草上,其它餌料均採取全箱撒投。日投餌量一般掌握在存箱蝦重量的5%-8%。餌料投放後,應仔細觀察淡水蝦的吃食情況,如果所投餌料較快吃完,則可以在當天和次日適當增加投餌量。另外天氣涼爽、氣候適宜時,也可適當增加投餌量。一般用配合餌料養殖淡水蝦,餌料系數通常在4.34-5.47之間。配合餌料的蛋白質含量要求在35%以上。粉狀飼料流失較為嚴重,餌料系數較高。應積極推廣配合顆粒餌料養殖淡水蝦。網箱養殖淡水蝦。網箱養蝦的管理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要求做到四勤、四防和除野。四勤是:勤巡邏、勤檢查、勤刷箱、勤維修;四防是:防沉箱逃蝦、防人為破壞盜竊、防大風翻箱、防農葯污染;除野即是清除危險淡水蝦的野魚、敵害。蝦種放入網箱養殖1個月後,如鱖魚、鯉魚、麥穗魚、餐條魚、鰻魚和河蟹等,都會對淡水蝦產生危險,必須嚴防其侵入,如發現則應及時清除。清除野魚的辦法是拉起網箱,將魚、蝦集結於箱之一角,用手捕捉野魚、害魚。一般每半月清除1次。水老鼠吃蝦也很厲害,應設法捕殺老鼠,水鳥亦常來侵害,可用鳥槍驅殺。
(三)魚蝦混養
淡水蝦是底棲性甲殼動物,游泳能力差,常在水草間或水底爬行,因此,淡水蝦既可以單養,又可以與一些魚類混養。魚蝦混養,不僅能充分利用水體,而且可以在不增投餌料,不影響魚種生長的情況下,達到魚、蝦雙豐收的目的,是一種很好的養殖方式。
1.魚蝦混養池的選擇魚蝦混養通常在魚種塘內進行,與魚種混養,池子面積不宜過大,以3-5畝為好。要求池底平坦,污泥較少,靠近水源,進排水方便,環境安靜,生態條件較好。實行魚蝦混養的池塘,清塘葯物最好避免使用生石匠,必用巴豆或茶粕為好。
2.適宜混養的魚類實行魚蝦混養,不可選擇肉食性的魚類和底棲生物食性的魚類,如鱖魚、鯉魚,以免這些魚類吞食淡水蝦。在淡水蝦行浮游生活的幼體階段,也不能與以浮游動物為食性的鱅魚混養,以免被吞食。另外,淡水蝦需要水草作為棲息與隱蔽的場所,所以也不可與以草食性魚類如草魚、鯿魚等混養。通常都是在淡水蝦的幼體變態完成,長成小蝦以後,才適當投放鰱、鱅魚種,實行魚蝦混養。
綜上所述,淡水蝦與濾食性仔口魚種混養較好,最好與白鰱魚種混養,不可與鯿、魴、鯉、鯽魚類混養,更不可與肉食性魚類混養,這是搞好魚蝦混養的關鍵。
3.混養比例及密度池塘魚蝦混養,要求5-6月份清整好魚塘,每畝放抱卵雌蝦500~800尾,或規格為2000-5000隻/公斤的幼蝦5000-8000隻;7月中旬再放白鰱夏花7000-8000尾。網箱魚蝦混養,6月份下旬每畝放抱卵雌蝦2000-4000隻,或在7月初每畝放規格為1500-3000隻/公斤的幼蝦3000-4000隻,然後每畝網箱放白鰱夏花8萬-12萬尾。
4.飼養管理管理措施可參照池塘(網箱)養蝦。但值得注意的是,魚蝦混養的網箱,網目不要大於每平方厘米24目,以防逃蝦;也不可用網目過密的網箱,否則網處過水性差,網目阻塞,水質易惡化。池塘魚蝦混養還要注意防浮頭。每月清除野雜魚1次。清野操作中,不可使鰱魚受傷。發現魚病最好將魚捕出進行治療,在原池(箱)中進行魚病防治時要注意淡水蝦的安全,防止保了魚死了蝦。混放抱卵蝦的池(箱),必須在7月中旬前將越冬蝦捕起。
(四)稻田養蝦
稻田養殖淡水蝦,既可改善稻田生態環境,又可增產增收,也是一項很有以展前途的養殖方式。其主要操作技術要點是:
1.選好田塊,開好蝦溝養殖淡水蝦的稻田要求水質清新、水位穩定。為此,要選擇靠近水源,進排水比較方便,土質較好的田塊,經過翻整耙平,可在田的一頭開挖2米寬1米深的蝦溝或在田四周及田中間開成田字形寬1米、深0.8米的蝦溝。建成進排水系,灌好水,嚴防野雜魚混入。
2.適時放種,提高成活率秧苗栽插後一星期開始放幼蝦,通常用當年人工培育成的幼蝦進行放養,規格為2000-5000隻/公斤,每畝可放1萬-1.5萬尾。選擇陰雨天或晴天的早晨放養,要分點投放,使整個水域都有幼蝦分布,避免幼蝦過分集中因缺氧引起死亡。放養時動作要敏捷,以提高幼蝦放養的成活率。
3.科學投餌,加強管理幼蝦放養後,立即開始投餌,一般可用麩皮、豆餅,或魚(蝦)用顆粒餌料投喂,還應適當投喂一些螺螄、貝肉、魚肉等動物性餌料。每天投喂2次,以傍晚投喂為主,日投喂量可按在田蝦體重的2%-4%掌握,根據季節、天氣和淡水蝦吃食情況,合理調整,使蝦吃飽吃好,促進生長。
搞好稻田養蝦的管理十分重要。
首先一定要堅持定期換水,使蝦溝內的水保持清新,特別是夏秋高溫季節更要勤換水,即使在水稻擱田時也要保持蝦溝內水位穩定,為淡水蝦生長提供一個好的生態環境。二是盡可能避免使用農葯,如果要使用,應選用低毒高效的農葯,注意使用方法,不要殺傷淡水蝦。三是要注意清除敵害,蛙、蛇、水老鼠等都會吞食淡水蝦,要採取有效方法及時消滅。
㈦ 龍蝦養殖技術
龍蝦養殖要注意池塘條件、蝦苗的放羊、水質管理、餌料投喂、病害防治等方面,相關的具體介紹如下:
1、池塘條件:池塘水面不宜過大,適宜水面1~2畝,水深1~1.5米,具有完善的排進水系統和增氧系統;塘底略有坡度,無滲漏,並修好防逃設施。放養前必須清塘(干法)清除雜物、雜草,以免塘內留有敵害和病原體,每畝水面用生石灰150~200公斤消毒。
龍蝦喜陰怕光,善於攀附爬逃,要求水體上有水生植物,約占水面1/3,可種植水草,如輪黑葉藻、菹草等,同時在塘底應設置有磚塊、石塊及竹筒等隱蔽物體供其棲息穴居。
2、蝦苗放養。石灰水消毒待7~10天水質正常後即可放苗,對水溫要求比較高,適宜的生長水溫20℃~30℃,低於15℃時很少攝食。水體應保持高溶氧,溶解氧應在50毫克以上。水體透明度應在30~40厘米。pH值7.0~8.5。放養1.5~3.5厘米的蝦苗,放養密度為4000~7000尾/畝。
放苗時將盛蝦苗塑料袋放置塘內30分鍾後再打開,使蝦苗逐漸適應塘內水溫,有利於提高蝦苗成活率。放養1個月左右,可適時放養50~250克/尾的花白鰱60~100尾/畝。
淡水龍蝦是底棲甲殼動物,適當混養中上層濾食性魚類,不僅可改善龍蝦的生長環境,而且可作塘內缺氧的指示魚類。但不要混養肉食性和吃食性魚類,以免影響龍蝦生長。
3、投餌飼養。蝦苗放塘30分鍾後開始投喂飼料,前期以投喂煮熟黃豆打漿為主,再補少量的小雜魚和螺肉等,投喂量為蝦體重6~8%,分早晚二次投喂。依攝食習性傍晚占日總量2/3左右,採取定點與塘邊潑灑結合。
中期水溫高、攝食旺盛,投喂量10%。後期投喂蝦餌料,也可投喂些雜魚、豆粕、麥麩、青菜等配合飼料各25%,日喂量隨水溫變化,靈活掌握。
4、日常管理。強化水質管理,保證溶氧充足,水質清新。高溫季節防止蝦浮頭,增開增氧機。水質過肥時用生石灰消殺浮游生物,全池潑灑。注意巡塘,清除敵害生物、青蛙、蛇等。
淡水龍蝦具有生長快、個體大、食性廣、適應性強以及肉味美、經濟價值高等優點,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養殖淡水龍蝦是一項投資少、效益高、操作簡單的致富好項目。
(7)印度人如何養蝦擴展閱讀:
龍蝦養殖的相關注意事項:
應勤檢查,勤巡塘,注意龍蝦的覓食、活動、生長和蛻殼等情況,以便及時採取必要的技術措施。及時清除池中青苔;經常檢查進、排水口的過濾網,防止由於過濾網破損而使龍蝦外逃或野雜魚等有害生物進入。
經常注意池中是否有敵害生物,如水老鼠、水蛇、水鳥等,如有應及時將其除掉。蝦苗下塘之前要進行體表消毒,防止把病原體帶進池內,定期用生石灰消毒蝦池,經常加註新水,保持池水清潔衛生,在蝦的飼料中添加多種維生素,增強蝦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