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文字什麼樣
印度文字為現代印度雅利安語言,即印地語。印地語標准語有母音11個,輔音43個。54個音位中,有1個母音和5個輔音是外來音,只使用於外來語中。印地語原有的10個母音都有對應的鼻化形式。
印地語語法比梵語大大簡化,名詞有陰性、陽性和單數、復數的范疇。在少數代詞中還保留了格的殘余形式。名詞格的形式已經消失。
語言背景
在現代歷史的大部分時間里,印度印地語的中心地帶處在一個共同的王朝或統治者統治下,而印度的其他地區,東北、東部、南部和西南部是在不同的統治者和朝代統治下。
由於這個原因和其他各種各樣的原因,雖然上面提到的所有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和文化,在各自的統治者和朝代下蓬勃發展,印地語的中心地帶見證了相似文化和語言在他們共同的朝代和統治者下成長。
雖然印度的其他地區與同一地區的其他地區沒有相似之處,但印地語的中心地帶與同一地區的其他地區有很多相似之處。這使得印地語成為印度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因為整個印地語中心地帶都使用印地語,而且印地語對烏爾都語和印度斯坦有很大的影響。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地語
❷ 印度古代的文字是什麼
【主回答】
公元前3000年代中葉,古印度居民就創造了印章文字。印度河文明毀滅後,落後的雅利安人只有口頭相傳的作品。再次出現文字約在列國時代之初,流傳至今的最古文字是阿育王所刻的銘文。阿育王銘文所用的文字有兩種:一為婆羅米文,可能源於塞姆人的字母;二是去盧文,可能源於阿拉美亞人的字母。去盧文後來逐漸失傳,而婆羅米文在公元7世紀時發展成梵文,這種文字由47個字母構成,在詞根和語法結構上與古希臘語、古拉丁語、古波斯語相似,在語言學上屬印歐語系,是近代印度字母的原型。古印度的寫作材料是鐵筆和經過處理的樹皮,直到17世紀時,還存在這種木質的紙。
【(2)印度的文字用什麼方式表達擴展閱讀】
梵語(英文:Sanskrit language,天城體書寫:संस्कृता वाक्,拉丁字母轉寫:saṃskṛtā vāk, 簡稱 संस्कृतम्,saṃskṛtam),印度的古典語言。佛教稱此語為佛教守護神梵天所造,因此稱其為梵語/梵文。現代語言學研究表明,梵語是印歐語系的印度-伊朗語族的印度-雅利安語支的一種語言,是印歐語系最古老的語言之一,同時對漢藏語系有很大的影響。
梵語是現今印度國家法定的22種官方語言之一,但已經不是日常生活的交流語言,2001年僅有1.4萬人掌握該語言,是印度官方語言中使用人數最少的語言。嚴格意義上說,梵語與拉丁文、古代漢語一樣,已經成為語言學研究的活化石。
現代梵語是從左至右書寫的拼音文字,19世紀初由歐洲學者將天城體(Devanagari)發展成機械印刷的標准體,它的字母表由48個符號組成,其中34個是輔音,14個是母音或雙母音。在18世紀後期,梵語已經被用拉丁字母轉寫注音,今天最常用的系統是IAST(國際梵語轉寫字母)。隨著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標准化後的梵文,不僅可以方便地輸入計算機系統,而且可以與多種語言互譯,為語言學和宗教的研習提供了便利。
❸ 印度主要的文字有幾種
印度共有1652種語言及方言,其中使用人數超過百萬的達33種之多。印度語言主要屬於四大語系,即印歐語系、達羅毗荼語系、漢藏語系和澳亞語系。印度74%的人口使用印歐語系語言,25%的人口使用達羅毗荼語系語言,0.73%的人口使用漢藏語系語言。
印度古代通用的語言是梵語(Sanskrit),屬印歐語系印度雅利安語支,主要流行於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14世紀。梵語中包括早期的吠陀語和後來規范化了的梵語。梵語有豐富的文學作品,諸如吠陀文學、《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史詩。它最初使用的字母是婆羅迷。梵語是一種「雅語」。與它相對應的一種語言叫「俗語」(Prakrit),又稱婆羅克利特語,是各地方語言的總稱。它與梵語不同,具有明顯的地方特徵。
除上述語言外,古印度還有一種語言叫巴利語(Pali),它是從公元前6世紀由吠陀語發展而來,它屬印歐語系印度雅利安語支。它是一種書面語言,見於佛教經典,後來隨著佛教的傳播而流傳到緬甸、泰國、斯里蘭卡等國。公元6至12世紀時,北印度流行一種語言叫阿婆布朗希語(Apabhrans),是一種交際和文學語言,到公元10世紀時發展成整個北印度的語言,印地語是由它發展而來的一種語言。
❹ 古埃及文化,古希臘文化,古印度文化各使用什麼文字
1。古埃及的文字
古代埃及文字的形體的演變可分為四個階段:1、象形文字:我們所知道的最早構成體系的古埃及文字材料,是象形文字,這種文字體系產生於公元前3000年。2、祭祀體文字:為實用和方便起見,書吏又將象形文字的符號外形加以簡化,創造了祭祀體文字。3、世俗體文字:它是祭祀體文字的草寫形式。與祭祀體文字對比,世俗體文字的連寫形式更簡單,已不具有圖畫特點,它的書寫方向保留了祭祀體文字的傳統。固定從右往左。4、科普特文字:它是古埃及文字發展到最後一個階段的文字,深受希臘文、聖經文學的影響。 埃及文字由表意符號、表音符號和限定符號三部構成。
2。古印度文化哈拉巴銘文 3。古希臘文化 克里特島和希臘本土的氏族社會,曾產生幾種較為復雜的表意文字和拼音文字。這些書寫系統之間關系密切。克里特人的線形文字A和亞該亞人的線形文字B,是其中最為突出的兩種。
在米諾斯,曾相繼出現三種書寫系統。前兩種為象形文字,後一種為線形文字(即線形文字A)。三種文字皆未能破譯,人們甚至無法得知.
1951年,英國學者終於將線形文字B破譯出來,這是本世紀文字研究最了不起的成就。
在文字的使用上,希臘人受東方文化的影響。邁錫尼的線形文字B消失之後,希臘人便沒有了自己的文字。在荷馬所描述的社會里,還沒有使用文字的跡象。希臘字母文字的出現,正好是在東方化時期。最早的字母文字出現在公元前750到前700年之間的陶器上,這種字母文字源於腓尼基的音節文字。希臘人自己已經十分清楚地認識到這點,因此在希臘文中有一個表示「字母」的古詞phojnikeia,其直接的含義是「腓尼基的東西」。希羅多德對此也有所記載,他說腓尼基人隨卡德莫斯(Kadmos)來到希臘的底比斯,並在這里定居下來,「他們帶來了一些東西,包括文字,而我認為在這之前,希臘人還沒有文字」。腓尼基的文字同其他的閃米特文字相似,是一種音節文字,不同的是它基本上舍棄了母音字母,主要以輔音字母組成單詞,其結果是意思模稜兩可,但所用的字母較少。腓尼基文字共使用22個字母,而同屬閃含語系的阿卡德語卻要使用285個字母。邁錫尼的線形文字B也使用多於80個的字母符號。或許正是腓尼基文字的這種簡潔性得到了希臘人的青睞,他們基本上無保留地借用了這種文字。希臘字母的形狀同腓尼基字母一致,其順序也基本上相同,甚至希臘字母的讀音也來自於腓尼基,如alpha在腓尼基語中的意思是「牛」,betha的意思是「房屋」,但在希臘,它們只代表字母的讀音,並沒有任何意思。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希臘人完全照搬了腓尼基文字,事實上他們對此進行了很大的改造,將其中的一些輔音字母改成母音字母使用,最終創造了一種共使用24個母音字母和輔音字母的完全意義上的字母文字。它不同於腓尼基的音節文字,每個字母都有單獨的發音,並可單獨表現出來。這種文字體系極其簡潔實用,直到今天,世界上的大多數文字仍然使用這種體系。
文字的出現,對希臘社會和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最直接的影響表現在文學方面,古風時代是希臘歷史上詩歌創作最為豐富的時期。在這個時期,荷馬史詩被用文字書寫下來。希西阿德可能是第一個直接書寫其作品的詩人。此外,還出現了一大批抒情詩人,這其中包括希臘歷史上最偉大的女詩人薩福。1963年人類學家古迪和瓦特發表一篇題為《文字及其應用的後果》的著名文章,提出古風時代社會與文化的變革應歸功於文字的應用。民主政治的興起、邏輯與理性思維的開端以及批評史學的興起都是文字使用的後果。雖然他們的理論過分強調了文字的作用,而忽視了其他因素,但文字出現對希臘文化的影響卻是不容忽視的。
❺ 誰知道印度的官方語言和民眾常用的語言和文字是什麼
印度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很印地語。說起來你可能不大相信,但這的確是個事實。英國的殖民侵略,在客觀上使印度完成了統一,並且有了統一的官方語言---英語。這一優勢,又使印度在軟體編寫上缺的了很大優勢。
印度有至少30種不同的語言及2000種方言已經被辨識出來。文字是梵文。
❻ 印度用什麼語言
印度民族眾多,語言復雜,據有關資料統計,印度共有1652種語言和方言,其中使用人數超過百萬的有33種,印度在英語很有影響,出憲法規定的22種語言為聯邦官方語言以外,還規定英語為行政和司法用語。
❼ 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分別用什麼文字
古埃及使用象形文字,古巴比倫使用楔形文字,古印度使用梵文。
1、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對腓尼基字母的影響很大,而希臘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礎上創建的。
在1987年德國考古隊在阿比多斯(地名為Umm el-Qa'ab)發現了前王朝的一個統治者的U-j墳塋,復原了幾百塊骨片,從中找到了具有完全規模的埃及象形文字。這一墳塋的年代為公元前3150年。
(7)印度的文字用什麼方式表達擴展閱讀:
文字最早的發源地就是四大文明古國。
四大文明古國實際上對應著世界四大文明發源地,分別是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恆河流域、黃河-長江流域這四個大型人類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而稍後的愛琴文明未被包含其中。
這些古文明的意義並不在時間的先後,而在於他們是現代不同文明的發源地,亦可以說是一個創造點。
學者認為文明古國都是建立在河川台地附近,原因是有固定的水源使農業和商業較容易發展,不過,歷史學家認為,古文明之初,先發生於山嶽,然後擴展到河域。
❽ 古印度的文字到底是梵文還是印章文字啊
古印度的文字是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最早是印章文字。印度印章文字僅僅是有固定意義的符號,並不是真正的文字,古印度最早的文字系統應該是婆羅米文,由婆羅米文演化出了梵文,巴利文以及印地語等各種文字。
成梵文,這種文字由47個字母構成,在詞根和語法結構上與古希臘語、古拉丁語、古波斯語相似,在語言學上屬印歐語系,是近代印度字母的原型。古印度的寫作材料是鐵筆和經過處理的樹皮,直到17世紀時,還存在這種木質的紙。
印章文字的由來:
刻有文字的印章究竟什麼意思至今無法讀解。據推測,這些銘文可能就是印章主人的姓名,頭銜,印章雕畫可能是他們崇拜的事物。
在公元前20世紀,印度古代文字出現,這些文字大多刻在石頭或陶土製成的印章上,稱為印章文字。
印章多用皂石,粘土,象牙和銅等製成,大多雕有不超過20個銘文,還有許多形象生動的浮雕,其題材主要是當時常見的動物,古代印度河流域人民狩獵,航行,娛樂等情景,以及宗教神話內容。
到目前為止,共發現這種文物2500種左右,文字元號共有400-500個。這些符號一般由直線條組成,字體清晰,基本符號有22個。在印章上還有雕畫,這種雕畫和文字是什麼關系還不清楚,根據學者推測,這些銘文可能是印章主人的姓名和頭銜等,雕畫可能是他們崇拜的事物。
❾ 印度的文字
印度社會的主流文字為印地語 संस्कृता वाक्,比漢字好寫嗎?哈哈,他們的電視、報紙包括街上的招牌基本都是印地語。
雖然號稱官方語言也有英語,但是只有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才懂,大街上的普通老百姓是懂一點點。
印地語在大部分地區是通行的,但印度語言種類繁多,有的邦或地區就用自己的語言,banjiabi,banga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