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太戰略是誰執政時期提出的
2016年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議。
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英語: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是一個地緣政治概念。由作為地理概念的印度洋-太平洋海域演化而來,被美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等國領導人使用,並在部分場合用於取代亞太地區的概念,將內涵自亞太地區向西拓展並包括了印度等南亞國家,使印度的重要性凸顯。
印太地區的范圍繼承於印太海域,通常包括印太海域附近的國家和政治實體,范圍比亞太地區更廣。
印太海域原本是一個生物地理概念,包括印度洋的熱帶水域、太平洋的西部和中部以及在印度尼西亞連接兩洋的水域,但不包括兩洋的溫帶和極地水域。在隨後作為地緣政治概念出現時,其范圍與生物地理概念略有區別:通常包括太平洋西岸溫帶及以北的國家(如日本),但通常不包括印度洋西岸的非洲國家。
亞太地區狹義上指東亞、東南亞等太平洋西岸的亞洲地區、大洋洲、以及太平洋上的各島嶼;而印太地區則在亞太地區的基礎上納入了印度洋沿岸和印度次大陸國家。
有學者認為,使用「印太地區」將改變人們傳統上對地區的概念。
歷史
「印太地區」作為地緣政治概念最早出現在1924年德國地政學家豪斯霍弗(Karl Haushofer)的《太平洋地政學》(Deutsche Kulturpolitik im indopazifischen Raum)等書當中。
據政治理論和思想史學者考證,豪斯霍弗「印太」概念旨在聯合中國、印度、日本等國家,形成反殖民主義勢力,遏制英國等老牌殖民國家。「印太」隨著豪斯霍弗地政思想在日本的接受,流傳於日本。
『貳』 印度認為印太戰略包含從非洲海岸到美洲海岸對嗎
對的。
莫迪對印太范圍的界定是「從非洲海岸到美洲海岸」,美國的印太范圍則是從西太平洋到印度洋,為此美國也將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正式更名為美軍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
2018年6月1日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會議上,印度總理莫迪在開幕式上的主旨發言中「特意」對印度的「印太戰略」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闡述。他尤其說明:「印太是一個自然區域……印度並不把印太地區視為一個戰略,也不認為它是一個由有限成員組成的集團,也不是一個試圖佔主導地位的集團。印度絕不認為它是針對任何國家的。」印度承諾要發展包容性的印太架構,而並非要將「印太」架構局限於美日印澳四國。
註:完全沒有問題,希望幫助到您。請及時點擊採納。
『叄』 印度人怎麼看中印戰爭
當時的國際環境,最主要是邊境地理環境對我後勤保障不利,道路運輸方面的問題很多。
『肆』 印度人怎麼看1962年的中印戰爭
官方一直說自己是被偷襲了,造成了失利,然後基本上這個心態「不是國軍太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
其實邊境線上一直都有摩擦,雙方高層也都很清楚,這次的對峙不過是洞朗地區太重要了,一旦這條道路修通,就真沒三哥什麼事了
『伍』 印度認為印太戰略是地理概念嗎
差不多,因為戰略可以理解為一種勢力范圍。
印太戰略有分印度版和美國版。
印度版:把整個印度洋變成印度的後院。
美國版:聯合印度,遏制中國的崛起。
『陸』 以下哪些闡述是印度對於印太戰略的理解( )A印太戰略是一個地緣戰略B印太戰略
印太戰略是一個地理概念
印太戰略應該強調自由、開放、包容
印太戰略應該包括中國在內
『柒』 印太戰略最先來源於
*2007年,印度戰略家格普利特·庫拉納(Gurpreet S. Khurana)最先提出作為地緣政治概念的「印太」。庫拉納在《海上交通線的安全:印日合作前景》一文中提到,「印太」包括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海域,其沿海是亞洲國家(包括西亞/中東)和東非國家。
『捌』 分析一下 印度的軍事戰略地位
印度戰略位置很重要,像把刀子插入印度洋,說嚴重點,遏制全球戰略資源——石油。
中國和印度歷史上好像沒什麼太大的過節,就是建國後幹了一場,現在的關系也好不到哪去。印度在歷史上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為,除了創建了佛教,好像沒有出現什麼特別厲害的偉人,建立過什麼特別偉大的王朝,但他們是地區的大國,人口與國土面積在世界上也算是大國,可就是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為,這他們就很不平衡了,印度認為軍力很重要,所以最近這些年在軍事領域老有大動作,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大手筆的空軍軍購、潛射導彈、又要載人航天的計劃、自己建航母、還有買俄羅斯的航母,這艘航母好像被訛錢了,呵呵,還有印度和中國游領土紛爭,印度要成為大國,正好可以在領土問題上做文章以彰顯強國大國的形象,上次他們戰敗,窩著氣呢,所以老把中國當作敵人什麼都與中國做比較,心態不好,要麼都叫他「阿三」呢,我們早放眼世界了,他們還盯著中國,心態與目標嚴重不相符。
美國是哪有事哪就有他,什麼都管,尤其對中國,哪對中國不利了,哪兒就有他,他是唯恐中國不亂的,不是什麼好東西,挑撥離間,如果和印度打起來,也是老美挑的,所以鄙視他。
建議你看一下中央七台的《防務新觀察》,分析一些熱點地區熱點話題,國際形勢,周邊環境,自認為比較不錯,播出時間【首播時間: 周六/日 16:34重播時間:周六/日 20:03下周六/日 07:35】
『玖』 印度的大國戰略是什麼
印度作為南亞老大,不論是國土面積、人口還是科技發展水平上,都一直處於遙遙領先的位置,素來有掌控南亞、輻射周邊和躋身一流的大國志氣,其「東進」戰略更是傾注了其幾代國家領導人的心血和努力。究近年印度大國戰略的操作路徑來看,唯我獨尊的老大作派和挾洋自重的功利心態暴露無遺。
一是在南亞奉行「周邊第一」,推行印度版「門羅主義」。莫迪政府上台以來,提出了「周邊第一」的外交政策,尋求進一步將南亞鄰國與印度「捆綁」。印度素來擔心外部大國染指南亞,特別是周邊國與域外大國發展全方位合作關系,抱定排斥而非合作的心態,總是先入為主假設域外大國的一切做法都是與印度為敵,其實是對自身實力和影響的不自信。經濟上控制、政治上打壓和軍事上威懾,便成為印度對南亞鄰國的家常便飯,經常忽視鄰國有對外發展的正當需求和獨立自主的正當訴求。
『拾』 印太戰略核心力量有哪些國家
印太戰略核心力量國家有:美國、日本、印度。
參加演習的3個國家都派出了本國海軍的精銳力量。其中,美國參演兵力包括「里根」號核動力航母、兩艘「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兩艘「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和1艘「洛杉磯」級核潛艇;日本參演兵力包括「伊勢」號直升機母艦、1艘護衛艦和1艘「蒼龍」級潛艇。
印度參演兵力包括1艘「什瓦利克」級隱身護衛艦、1艘「卡摩爾塔」級輕型導彈護衛艦和1艘補給艦。同時,美國的P-8A、日本的P-1、印度的P-9I等三型反潛巡邏機也參加了演習。
印太戰略被各國賦予了不同的內涵
最早由印度學者於2007年提出。直到2012年2月印度外交秘書蘭詹·馬塔伊在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發表演講時,才首次以官方名義使用這一概念。印度的「印太戰略」從根本上講是其「東望」戰略轉為「東進」戰略的一個變體,包含有與日本展開海上合作。
將其政治、軍事影響力由印度洋延伸拓展至太平洋的涵義。「印太戰略」是印度體現地區大國意志、實現世界大國夢想的重要工具。在此之後,日本也開始使用「印太」概念,日本的「印太戰略」意在通過提倡自由貿易、基礎設施投資和發展。
促進亞洲、中東和非洲地區的互聯互通,重點是確保日本海上通道安全和保護邊境離島。還包括對朝鮮半島事務和中國南海問題的影響與干涉。日本的「印太戰略」以經濟打頭,也有將其政治影響力由太平洋向印度洋延伸拓展的意圖。
以上內容參考中青在線-誰是「印太戰略」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