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戰結束之後,印度的發展是如何漸漸落後於中國的呢
印度跟我們國家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地域都是在亞洲,並且還都是人口大國,建國時間相差無幾等等。而不同的是,印度在建國時期實力遠遠大於中國,那為何不能超越中國成為亞洲強國呢?這其中不得不從印度本國的國情角度出發來分析。
90年代以後,中國對世界政治和經濟形勢的把握極其精準,開始了對老工業基礎的轉型升級,至21世紀初,基本完成工業化第一方陣。而印度缺乏戰略,無所事事,有限資源投入在「大國地位」的形象工程上。維持龐大軍隊對抗巴基斯坦,發展核武對抗中國,投資海上軍力以問鼎印度洋,都沒有進行基礎性戰略性的准備升級,總想一步到位,空中樓閣越壘越高。印度近年的經濟發展得益於中國經濟的拉動,和印度低端服務業輸出,這些都對工業提升沒有幫助。
雖然印度廢除了種姓制度,但是種姓觀念早已深入印度社會,所以印度的很多政策制定都是基於種姓制度,教育的普及也是如此,低級種姓人群基本沒有享受教育的機會,這導致大量的印度人不識字,缺乏基本的文化直接導致印度錯過了不少機會,就連成為練級勞動力的機會錯失了,因為很多組裝工作還是需要基礎的文化水平。
㈡ 二戰後,印度經濟發展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印度經濟和社會發展面臨哪些困難
印度在軟體外包服務、醫葯研發領域成就突出。
一、沒有主導民族,國內種族矛盾、教派矛盾層出不窮。
二、所謂的民主政治體系,導致其指定的重大政策不能延續。
三、社會階層分化嚴重,拖累了社會經濟發展。
四、龐大的人口基數和較高的人口出生率,讓印度在享受人口紅利的同時,負擔較重。
五、國內基礎設施落後,且推動建設的阻力大。
六、農業滯後,對災難的抵禦能力極差。
七、周圍的地緣政治對其不利(中巴等因素),軍事備戰壓力大。
八、臨近中東火葯桶,反恐形勢不容樂觀。
㈢ 二戰結束之後,印度的發展是怎樣漸漸落後於中國的
印度在二戰之後並沒有獲得一個非常好的發展,其實主要是三個原因造成的。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當時印度的一些封建制度並沒有完全廢除,這些陳舊的封建制度,也會對印度百姓造成一定的約束,當印度人民的思想被束縛住的時候,自然而然沒有辦法提高進步的速度。
第3個原因就是印度重男輕女的風氣非常嚴重。要知道在印度生活女人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可以說簡直就是沒有任何地位可言,在印度百姓心中女人僅僅就是男人的一種附屬品。當然在中國的封建社會也存在著這種現象,但是隨著中國人民的思想正在不斷進步,重男輕女的這種現象也在逐漸減少,但是硬度不一樣硬度還沒有意識到這種現象會為國家帶來的非常多的問題,在一個不平等的社會下進行生存,很難取得進步。
㈣ 戰後印度經濟發現戰略的基本點及其利弊分析
印度作為一個擁有世界第四大軍隊,第八大製造業和僅次於美國的高科技人才資源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國,正在創造「印度崛起」的神話。印度政府在「十五計劃」中,將2002年-2007年的經濟增長率定為8%,但基於印度沉重的人口負擔、不平衡的產業結構、巨額的財政赤字、懸殊的貧富差距、落後的基礎設施、居高不下的銀行不良資產以及國內種姓制度和宗教矛盾長存等現實情況分析,這一目標的實現頗為不易。
1.印度國內經濟發展現狀總述
印度經濟自獨立以來到上世紀80年代,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僅為3.5%,80年代提升為5.6%,90年代中期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長率更是超過了中國,達到了創紀錄的10.4%。2004-2005財年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率為6.6%,其中建築業增長率為5.2%,工業增長率為9.3%,第三產業增長率為8.25%。第二季度的商品貿易增長53.5%,較第一季度的24.6%增長了一倍多,外國直接投資則增長26.8%,印度經濟進入了「黃金時代」。
(1)第一產業現狀:「綠色革命」使農業增產增收但科技興農仍然任重道遠。
㈤ 印度如何在二戰後獨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最重要的殖民地、素有「英王王冠上一顆最明亮的寶石」之稱的印度掀起了反英斗爭的怒潮。當時任印度總督蒙巴頓助手的伊斯梅形容當時的印度像是一艘艙中載滿彈葯而在大洋中著了火的船,迫切的問題是要在大火燒到彈葯之前把火撲滅。狡猾的英國殖民者為了挑動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對立,採取了「分而治之」的手段,終於導致了印巴分治。1947年6月,蒙巴頓公布了「蒙巴頓方案」,根據居民的宗教信仰,把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並讓一些王公土邦自行決定加入前者或後者。穆斯林聯盟和國大黨都表示接受。8月15日,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實行分治。印度成為一個獨立國家。1950年1月26日,印度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國,但仍為英聯邦成員國。印度獨立的代價是原有國家的分裂。
經濟發展
印度獨立60多年來,經濟持續穩定發展,1991年之前,印度的年均發展速度約4%。90年代後,印度加速發展,2000年之後,印度的年均發展速度為7.5%。獨立後,印度的農業有了巨大的發展,基本解決了吃飯穿衣問題。印度建立了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鋼鐵、汽車、信息、紡織工業比較發達。印度成為世界第11大經濟體。21世紀的印度是世界上一個有影響的大國,印度是多極化世界中的一極,是南亞地區的主導力量。尤其是其科技領域成就顯著,印度是世界信息技術軟體技術的主要生產研發基地。但是印度也存在著貧富分化嚴重。發展嚴重不均衡的問題。
㈥ 二戰結束之後,印度的發展是如何漸漸落後於中國的
印度一開始也是學蘇聯,但學的不徹底,外面是計劃,裡面還是自治,這樣一來,中國建國初很多工程順利實施,印度的大工程很多都爛尾了,因為沒有集中優勢辦大事。這樣一來,印度的工業化進程就變慢了,而且它的改革開放比中國還晚。本來起步就晚,社會根本問題又沒有得到解決,自然印度就不如中國了。
中國和印度都是鄰國,都是人口大國。人口規模本身就是實力,但中國人口規模和印度不一樣。印度共和國,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東北與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鄰緬甸,東南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與巴基斯坦接壤。東臨孟加拉灣,西臨阿拉伯海,海岸線長達5560公里。也是由100多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以印度斯坦族為主體民族,約佔中國總人口的46.3%。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印度河文明誕生於公元前2500年(主要位於今天的巴基斯坦)。大約1500年前,來自中亞的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了當地的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小的奴隸制國家,建立了種姓制度。吠陀宗教開始發展成婆羅門教。
總結:印度一開始也是學蘇聯,但學的不徹底,外面是計劃,裡面還是自治,這樣一來,中國建國初很多工程順利實施,印度的大工程很多都爛尾了,因為沒有集中優勢辦大事。這樣一來,印度的工業化進程就變慢了,而且它的改革開放比中國還晚。本來起步就晚,社會根本問題又沒有得到解決,自然印度就不如中國了。
㈦ 二戰結束後,印度的發展是怎麼慢慢落後於中國的
其實印度和我國有很多的相似之處,首先我國和印度都是屬於亞洲國家,其次就是我國和印度都是屬於人口大國。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印度的發展水平和經濟水平都是比我國要好很多的,但是到了現在,印度相比我國那是相差太多了,而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本人就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
第三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印度所存在的重男輕女思想。印度的女性地位一直都是很低的,她們的命運就是結婚生子,對於大部分的女性來說是沒有發展之路的,只有那些等級比較高的女性才有很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