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電影為什麼都要加入歌舞
一、傳統的影響
印度人大多信奉印度教。濕婆是印度教中的三大神之一,印度教認為,舞蹈是由濕婆創造的,濕婆神是舞蹈的化身,因此,印度人把對濕婆神的崇拜表現為對舞蹈的熱愛。即使在平時的日常生活當中,比如聚會、結婚等活動,他們也習慣用歌舞的形式來表達情感。歌舞是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備受印度人民的推崇,所以當它們在二十世紀與電影這一新奇的藝術形式「聯姻」時,在印度電影人的努力下,理所當然地造就了具有獨特魅力的印度電影。
印度舞蹈歷史悠久,早在印度河文明時期,印度先民就很喜歡跳舞。在哈拉帕和莫亨殊達羅出土的文物中,有青銅舞女雕像和男舞者石雕像,這些都是當時流行舞蹈的佐證。到了吠陀時代,印度舞蹈有明顯的發展,而且有了文字記載。公元前1500年的《梨俱吠陀》中就記有舞女的事情。「邱沙穿著閃光的衣服,像舞女一樣,「男子戴金首飾,通過舞蹈表演有關戰爭的場面」,「男女青年一起跳舞」,「甚至有了專門以跳舞、唱歌謀生的種姓」。可見當時舞蹈已經有了相當的發展。到公元前4世紀,印度的大文法家波你尼也曾提到過「舞蹈」一詞。至於在印度史詩之一《羅摩衍那》中有關舞蹈的記載就更多了。《羅摩衍那》中寫道:「在阿逾陀日夜舉行舞會和音樂會,供國王享樂」,「一位舞者的優美的舞姿使羅婆那為之陶醉」。
B. 為什麼印度的電影舞蹈因素這么濃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印度電影,絕大多數的人答案一定都是「連唱帶跳」。那麼為什麼全世界只有印度電影中的歌舞如此之多呢?印度電影中加入歌舞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波斯劇場最大的特點是將舞台分為「深幕」和「淺幕」兩個場景,戲劇的主要劇情都在深幕中演出,而淺幕中則會有人群涌現,並進行誇張的舞蹈表演。最早的波斯劇場其實是從英國人手中買下的,波斯人接管劇場後,為了吸引低層次的民眾走進劇場,節奏歡快的印度歌舞就成了跨越語言、溝通觀眾的紐帶。
前段時間口碑炸裂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除了在劇情上打動人心之外,許多觀眾對片中只有一段歌舞情節也是大感意外,引發了很多討論。後來紅遍網路的《誤殺瞞天記》也招來了無數「原來印度電影也可以不跳舞」的評論。原來印度電影也不是100%都有歌舞的。
C. 為什麼在所有的印度電影裡面都有唱歌跳舞
印度是一個熱愛歌舞的國家 就好像美國大片好多都是孤膽英雄拯救世界 美國人就好這口
D. 印度電影為什麼總是喜歡載歌載舞
說到印度,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印度是人口第二大國,是唯一一個和我們中國人口相媲美的人口大國。而且除此之外,我們對印度的另外一個印象就是印度很窮,其實不是這樣的,印度人民最擅長的還是載歌載舞。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一下印度電影為什麼總是喜歡載歌載舞呢?
一.是一種民族化的象徵
印度是擅長歌舞的國家,我們都知道,印度人民最喜歡的也是跳舞,印度舞蹈表達的有好多意思,在印度舞蹈裡面,包含著印度人民對生活的美好希望和對未來的憧憬;除此之外,印度舞蹈也表現了一種民族化的東西,表現了印度人民的熱情好客和善良美好。
總而言之,印度電影中多有的舞蹈元素與印度的文化,還有電影本身的場景設置通過舞蹈才會展現的更加淋漓盡致,才會有沖擊力,因此才會呈現出更好的視覺效果。好了,今天就說到這兒了。
E. 印度電影總是有唱歌跳舞的片段,這其中有什麼特殊的文化嗎
印度電影載歌載舞的鏡頭很多,確實印度人能歌善舞。這是一個民族的特色。是一種地域文化。也是人們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這種民族特色己滲入到各行各業。形式一種民族特色。
F. 印度電影為什麼幾乎每一部都有歌舞,你知道其中緣由嗎
印度電影中的歌舞可以說是印度電影標志性的特色。首先印度電影中的歌舞最開始主要是因為印度這個國家十分喜愛舞蹈,有著很多年歌舞的歷史,並且幾乎達到了全民都擅長歌舞的地步。最初的印度電影中有歌舞,只是為了迎合他們本國人的喜好,滿足他們渴望在電影中欣賞美麗的歌舞的願望。還有的一個令人較為無語,哭笑不得的原因就是印度的導演們一直以時長作為評判一個電影好壞的標准。他們認為一部電影時間越長,那麼就越精彩。許多印度電影動輒長達兩三個小時,令其他國家的人們在觀看時會感到十分的難熬。然而導演們有時根據故事情節是拍不足印度普遍電影時長的,這也使印度電影產生了一種奇特的現象,就是用歌舞湊時長。所以現在看一些印度電影會發現歌舞來的莫名其妙,那麼就有可能是印度導演迫於時長的壓力,生硬湊上去的。
G. 為什麼印度電影必須有歌舞情節
歌舞是印度的文化習俗,所以會經常有這個情節。
印度電影指印度的電影及印度的電影產業,其開始於19世紀末。印度是世界上重要的電影出產地區。印度的電影產量是世界之冠,主要應付印度國內龐大的需求。同時印度電影在住有大量印度移民的國家也很受歡迎。
印度電影開始於19世紀末。1896年,在孟買第一次放映了盧米埃爾兄弟的影片。以後10年中,外國製片人不斷帶來各種新影片,在孟買和印度其它大城市放映。
這些放映活動激起了一些印度人的製片興趣,薩達達以兩位摔跤家的表演和訓練猴子為素材拍攝了印度最早的兩部短片,被譽為印度電影的先驅。
H. 印度電影裡面的歌舞表演是設計好的嗎沒有伴舞的情況下,只有男女主角兩個人!
。。。肯定是設計好的
I. 為什麼印度電影里要不斷地插入歌舞有什麼傳統
印度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不同語言的族群對母語電影有很殷切的需求,從而推動了電影業的發展。但不論講著何種語言,歌舞作為印度人世代沿襲的生活方式,是他們共同的語言,印度電影中極具民族特色的歌舞是本土市場制勝的關鍵,也是快速撩撥起海外觀眾興致的法寶。
一部典型的印度影片至少要有五六段華麗歌舞,而且是大團圓結局。這種標簽化的印度大片也被稱為「馬薩拉」電影。「馬薩拉」是印地語中「混合香料」之意,「馬薩拉」電影就是將愛情、動作、歌舞、喜劇元素和大團圓結局糅合在一起,其獨特敘事模式也被稱為「馬薩拉模式」。
而電影里歌舞的興起,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Discovery頻道的紀錄片《亞洲電影·印度》上有講過,在上個世紀,印度的很多人,還是比較窮的,所以看一場電影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奢侈。於是花了錢進去影院看電影,都會希望電影要長,這樣才能「夠本」。
在這樣的狀況下,很多的印度電影時長都在3小時左右(有的時候真的很考驗觀影人的耐心)。
如此,中間插入歌舞,算作是一種取巧的方式。據蔡瀾的書里講,他曾與一個印度電影的MAKER聊天,說是他製作的一出電影不到三小時,觀眾不買賬,認為自己上當受騙了,於是MAKER在電影後面加了一段長長的歌舞,湊足了時間,最後賓主盡歡。
歌舞是和故事融在一起的,有時候也不一定是歌舞,還可以是撇開故事情節的喜劇追逐或打鬥,這些與影片情節發展的關系未必很緊密的歌舞打鬥也是印度觀眾希望在電影里欣賞到的一部分,在他們心中地位絕不比完整動人的故事來得低。歌舞對於印度觀眾好比功夫對於我們一樣,都是一個引以為豪的文化傳統,有著明顯的民族特色。
隨著電影工業的整體發展,印度電影里歌舞的表現方式也越來越多,會把時尚和科技元素加入其中,外國觀眾越來越能接受。值得注意的是,歌舞的作用只是推動情節緩和氣氛,讓觀眾有疲勞感的時候能夠休息一下,相當於看一段MV,但絕不會打擾到電影的主旋律。隨著電影工業的整體發展,印度電影里歌舞的表現方式也越來越多,會把時尚和科技元素加入其中,外國觀眾越來越能接受。值得注意的是,歌舞的作用只是推動情節緩和氣氛,讓觀眾有疲勞感的時候能夠休息一下,相當於看一段MV,但絕不會打擾到電影的主旋律。
控訴種姓制度的《寶萊塢生死戀》,它與《芝加哥》、《紅磨坊》同被美國電影雜志列為新世紀影史上最絢麗的三大歌舞片。控訴種姓制度的《寶萊塢生死戀》,它與《芝加哥》、《紅磨坊》同被美國電影雜志列為新世紀影史上最絢麗的三大歌舞片。
反思教育體制的《三傻大鬧寶萊塢》,豆瓣評分9.1分,獲國際印度電影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情、最佳攝影等十六項大獎,此影片播出後,印度一系列高校都受其影響進行改革。反思教育體制的《三傻大鬧寶萊塢》,豆瓣評分9.1分,獲國際印度電影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情、最佳攝影等十六項大獎,此影片播出後,印度一系列高校都受其影響進行改革。
反對種族歧視的《我的名字叫可汗》,本片入圍了2010年第60屆柏林電影節的展映單元,在寶萊塢電影史上的周票房紀錄位居第三位,首周即在國內收取了超過995萬美元的票房,高居當期寶萊塢電影票房榜首位。同時在英國,本片也成為寶萊塢歷史上,在英國最賣座的影片。反對種族歧視的《我的名字叫可汗》,本片入圍了2010年第60屆柏林電影節的展映單元,在寶萊塢電影史上的周票房紀錄位居第三位,首周即在國內收取了超過995萬美元的票房,高居當期寶萊塢電影票房榜首位。同時在英國,本片也成為寶萊塢歷史上,在英國最賣座的影片。
反思信仰的《我滴個神啊》,即便印度一些教會認為該影片有傷宗教情感,甚至有領導人呼籲禁止這部電影,但沒有獲得最高法院的支持,且該片上映兩周內還是吸引了全球眾多目光,一度沖上票房排行榜首座,給了那些體制內的大官一扇響亮的耳光。
即便是載歌載舞,品質上也依然保持著高水準。剩下的,你我都懂。
水平還在保持上升:
印度電影工作者不會不知道,對於國際觀眾來說,歌舞仍然是電影情節中較為突兀的部分。近年來製作的電影,即便還保留了歌舞場面,歌舞場面也與劇情推動的聯系更為緊密,歌舞成為了影片情節的重要的一部分,保留住了民族特色,又讓更多的觀眾能夠接受。比如最近即將在內地上映的《巴霍巴利王》,歌舞場面不再是一支MV,而是男女主角感情的催化劑,並且為了照顧觀眾的感受,在非歌舞場面的部分,用音樂的方式逐步體現,以至於到了歌舞場面的時候,不再是脫離劇情枯燥的等待,而成為了享受男女主角兩情相悅的喜悅。更值得一提的是,《巴霍巴利王》在整體製作費用上,是創下了印度影史上的最貴投資,將近人民幣1.7億。
從被動接受,到主動迎接,印度電影人現在更懂得觀眾需要什麼。在需要歌舞點亮的時候,將劇情融入,在史詩級場面的時候,絕不插歌。歌舞成了開胃菜,讓主菜的分量更重更可口。
總的來說,印度電影已經在我們很多人的鄙視下和國際接軌了,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視覺效果,已經不輸於任何歐美大片了,如果可以放下「一言不合就跳舞」的成見去電影院多看幾部印度電影,相信你們會有意外收獲的。總的來說,印度電影已經在我們很多人的鄙視下和國際接軌了,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視覺效果,已經不輸於任何歐美大片了,如果可以放下「一言不合就跳舞」的成見去電影院多看幾部印度電影,相信你們會有意外收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