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你覺得愚公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愚公,既可以說是一個很自不量力的人,也可以說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
那麼大一座山,就靠他們一家人的力量,按理說怎麼也搬不完。
可是,他相信永恆。既然這個世界是永恆的,那麼他們的家庭也一定是永恆的。而這個大山是有限的。所以從理論上來說,遲早有一天,他們能把這座山搬走。就跟牛頓說的「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一樣。
雖然理論上他們能實現,但是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我們經過計算,支點如果放在離地球 1 米遠的地方,那麼動力臂要有 6000 千米長,如果我們用光速向下按,想讓地球抬高 1 厘米,就需要 10 萬年時間。
這個愚公移山也是,究竟移到什麼時候才能移完?如果真這么移下去,說不定到現在他們還在沒完沒了地移。
所以,我們有理想有願望是好的,但也要符合實際,不能硬打硬拼,你說是嗎?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㈡ 愚公是個怎樣的人
愚公,是寓言《愚公移山》故事中的主人公,選自是《列子·湯問》。從科學發展觀來說,按生態優美與人類社會和諧觀念,愚公這機關報做法不一定正確,他破壞了自然生態、生存環境,可以開發旅遊、發展山村生態游等。
㈢ 印度的愚公移山
鏈接:
該片講述了DasrathManjhi是一位來自印度的無地農民。為了給他的村落打通一條新路,在遭到當地政府拒絕後,他整整花了二十年的時間用簡單的工具開鑿那座山,因而創造了歷史,雖然通道只有短短的110米長,卻將兩地之間的距離縮短到15公里
㈣ 有人說:「愚公真的很愚。大山擋了路,自己去挖,本來就傻,為什麼還叫子孫吃苦······」你怎麼看
這種說法是相當片面的。我們先從課文中分析,愚公移山的動機就是因為大山擋住了他出行的道路,而在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相當低下和落後的古代,擁有將大山移走的覺悟和決心,是相當值得肯定和贊揚的;其次,愚公做好了窮其一生去挖山,以造福子孫後代的准備,也開始著手干這件事,他的子孫也應該效仿他的這種精神(無論是從輩分和責任上來說都是這樣),而不是終止工作。聯系生活實際,我們可以發現,有很多困難,確實是像愚公所面對的大山一樣讓人無法承受(通常只是看起來是這樣),如果我們根本就沒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想法,困難只能一直擺在那裡,而我們自己解決不了的困難,自然要交給後繼者來處理,從歷史上的科學技術發展歷史上來看,幾乎所有重大科學技術的發明都是在充分借鑒前人研究結果基礎上加以總結提煉而形成的(例如牛頓發現萬有定律,所用的行星數據就是笛卡爾的觀測結果)。因此,可以說,愚公的這種行為,不僅不是他缺乏智慧的表現,而正好可以證明他的毅力和高度的思想覺悟,這種肯定和贊揚的態度,作者已經用故事那個充滿想像力的結局證明了這一點。
㈤ 愚公移山,如果你是愚公,你會怎麼做
如果我是愚公,我做不到持之以恆,也沒有那樣的信心和頑強毅力,也感動不了天神可能會搬到山的那邊
㈥ 愚公移山 一文中 愚公這人怎樣 說說你自己的看法 。
1.愚公移山一定會成功。理由是愚公決心大,又能堅持不懈,全家齊上陣,又有鄰居相助。山不會再增高,而愚公的子子孫孫是無窮盡的。
2.愚公移山是不可能成功的。愚公雖然有堅定的決心,但是他們的移山力量實在是太小了:①工具簡陋,只有鋤頭、畚箕之類;②人數太少,只有自己一家人和少數鄰居(如智叟之類估計是不會參加挖山勞動的);③從現代科學來看,山也不是永遠不變的東西,它也有增高的可能,而這在地質上的微小變化,也會給移山帶來無法克服的困難。
㈦ 愚公移山你怎麼看
凡事都是兩個方面來說的,「愚公移山」只是告訴人們做事只要有毅力,就必然成功。但從當今看來,效率和處理方式也是很重要的,單求誰是誰非,恐怕不太可能。愚和智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說法;這寓言,在過去是宣揚關於毅力的問題;不能說是好與不好,那隻是說明一個道理,工作要持之以衡。
但從當今社會看來,效率和處理方式也是很重要的,按現在講的話就是沒動腦筋,為什麼不用先進的科學來改變山區的面貌?或是移民到城市裡住?這寓言,現在代表沒用腦啊!此一時彼一時的解釋吧。
㈧ 愚公移山體現了什麼精神
愚公移山裡面所想表達的精神是一種幾十年如一日的、勤勤懇懇、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它體現了一種恆心與毅力,摧不垮磨不斷。
通過愚公的堅持不懈與智叟的膽小怯懦,以及「愚」與「智」的對比,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堅持不懈的道理。
全文敘次井然,首尾呼應,情節完整,對話生動,畢肖聲口,符合個性的對白極好地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此文是一篇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和樸素的辯證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其主題思想即恆道。
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雄偉氣魄,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信心和頑強毅力,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堅持不懈的道理,對人們有很大的啟發。
這篇寓言亦有很重要的客觀意義,它具有人定勝天的思想,在天人關繫上,重人輕天的傾向十分鮮明。其次,愚公在批駁智叟時,山與人的關系,蘊含著進步的哲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