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基石質量怎麼樣

印度基石質量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6-04 19:01:03

A. 為什麼印度不能像中國那樣更大投資基礎設施

印度之所以不能像中國那樣更大的投資基礎設施,就是因為印度對於基礎設施不能夠盡心的去投資,而且印度在領域的發展是不同的,印度還是多黨執政,他們不同的政黨擁有不同的目標,這就使得他們的分歧非常的大。

印度最近幾年已經加大基礎設施開發與建設,雖然過程比較的漫長,但就目前來說,也是在一點點的發展。

印度也加大了引進外商的投資,可以說印度現在已經在港口和機場,逐漸的增加了貿易進出口比例,這也使得印度的發展越來越好,在基礎設施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B. 為什麼印度成為不了世界工廠

個人認為,印度成為不了世界工廠,是因為印度的基礎教育太過落後、法規過度超前、政府能力不足、傳統觀念中對體力勞動持鄙視態度。

第一個問題是印度的基礎教育太落後了。

印度基礎教育水平的建設幾乎可以說是失敗。這里有三個原因。

(1)印度是多語種、多文化國家,使用最多的印地語也只能覆蓋40%左右的人口,這給普及基礎教育帶來了客觀困難。

第四個問題是在傳統觀念中對體力勞動採取輕蔑的態度。

印度文化中有一種觀念,認為只有中低種姓才從事體力勞動。因此,體力勞動逐漸處於“職業鄙視鏈”的底層,藐視體力勞動,追隨不太需要體力的服務業,因此印度的服務業比製造業發展得更好。

上述四個問題是印度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主要因素。當然有更深的原因,但如果印度不先解決這四大問題,即使想成為“世界工廠”,也不會有戲。

C. 印度南部一船廠塔吊倒塌,是否存在質量問題

存在。該船廠的塔吊質量嚴重不合格,沒有經過安全檢查,造成了事故。

D. 印度基礎設施差,人民幸福指數卻還挺高,為什麼

就正如我國在七八十年代一樣,那個時候雖然是一窮二白,生活十分清苦,但是人民的幸福指數還是較高的。在生活雖然富裕了,可是很多人卻感覺不到幸福,甚至還十分懷念那個時代。

人的幸福指數從來都不是由物質來衡量的,只要精神上能夠獲得滿足就會覺得幸福。盡管在外人的眼中,印度的基礎設施落後,經濟實力較弱,人民生活水平較低。可是印度人因為精神上有了歸宿,很懂得知足而樂並自得其樂,於是其生活中滿滿的都是幸福的味道。

E. 為什麼印度基礎設施如此落後

原因復雜。簡單來說民族復雜、宗教眾多、私有制等影響了印度的基礎建設。在印度強拆是行不通的。

F. 為什麼印度國民一直認為比中國更發達

印度發展的沒中國好的根本原因:
印度存在大量的國內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是鬆散的現體系無法直接解決,民間的內化機制不足以解決這些問題.
然而,這些問題要麼壓根沒在中國出現,要麼就比較緩和。所以自然印度發展不過中國也是很正常的。
印度的發展大致存在以下幾個很明顯的問題:
先說政治層面:
一,在社會文化層面,印度延續2000多年的種性制度,造成社會不平等,印度的階級分化異常嚴重,阻礙社會發展。制約印度的發展問題明顯有種姓問題,在印度,一看他的姓就知道他所屬的種姓,甚至信仰什麼宗教。反之,還可以通過他的相貌、衣著以及經濟狀況來反推其種姓。
雖然1950年印度憲法頒布,其中一個主要的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有任何的歧視,不能在種姓上有任何的區分、有任何的區別對待,但是現實的情況其實並不容樂觀,而這類社會文化,對於印度的影響幾乎是全方位的。哪怕是開明的象牙塔環境中在印度人,在婚姻,交友,社會圈子方面都有明顯的"種姓隔離"在裡面總的來說,在現代市場經濟的公平與效率,首先要保證比較可以接受的社會階層流動性,而種姓問題的制約,讓這類問題的解決基礎被剝離了出去。
這個是印度獨有現象,在我國不存在。
二,教育的規劃政策有明顯問題。在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投入的錢差不多(大概是延續尼赫魯當年定下的基調),在教育政策上也是二元制一刀砍平。這種搞法,現在看來是有比較明顯的問題在裡面。
比如,高等教育有其特殊性,在嚴格的印度教育選拔制度上,高等教育其實人數較少,精度要求較高,呈現精英化的特點。而這類高等教育的教育政策和經費把控上,是很明顯需要特別對待的,不適合和基礎教育一刀切。
但是這還不是真正的問題,真正的問題出現在基礎教育上。
基層教育的人數更多的,范圍也更廣泛,並且也承擔著消滅高文盲率以及提高國民教育水平的重任。印度基礎教育分為兩種,一種是公學,還有一種是私學,也就是常見的西式教育分法。公學承擔更廣泛的基礎教育,雖然的初等義務教育已經在2001年被寫入法律,但教育質量很差,不及格率很高。
印度還是做了一些努力,比如在2001年的Sarva Shiksha Abhiyan,或稱為全體教育激勵計劃,很大的提高了入學率。
但是"入學率"雖然提高,但是畢業率變得更差。
同時在這種經費也一刀切情況下,老師的雇員數不夠用,給老師的待遇不可能很高,也招不到很高素質的老師
私學雖然可以辦到這一點,但是高昂的教育費用必然只能提供給高階層人士,而且數目不多,涵蓋不廣,也承擔不起"改善國民素質"的社會責任。
以上原因綜合到一起的表現就是全印度的文盲率高達三分之一
在這個問題上,我朝肯定狀況是要好太多了。印度的教育問題是還沒有完成普及。而我們教育問題是教育方式改進和教育資源的分配,全民性普及早就在上個世紀就完成了
三,宗教問題。印度是個全民宗教國家,信奉印度教,印度教的核心理念,'人有來世,人在現世是 來贖罪的,等待來世。這種"平和"的信仰和大批的信眾理論上應該帶來比較好的社會風貌。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印度各宗教之間的互相仇恨是非常厲害,民間團體因為習慣不同,會造成很多或多或少的沖突,而這類沖突往往無法直接解決,會產生明顯的內耗。僅2008年一年,印度就發生印度教徒與穆斯林沖突656起,其中4起發展成騷亂,死亡123人,2272人受傷。
四,民族問題。印度有200多個民族,居世界第一,.這本來是好事情,但是民族之間的矛盾很明顯,連民族之間的語言互通狀況都不怎麼樣。而印度並沒有承擔起一個比較好的"引導角色".無論是克什米爾沖突,1980年特里普拉邦大規模民族仇殺;到12年的阿薩姆沖突。這類民族問題時刻都在印度上演,而且今後也不會缺少。
民族沖突帶來的首先是"惡性循環",本來處於民族意識比較平和的民族團體,會因為"激烈的話語權爭奪"成風,而開始著手進入這種沖突游戲裡面。而小民族,小地區,會因為這種劇烈沖突,變得"沒有安全感",開始著手內部強調民族意識,來增強排外性,繼續加劇全國性的民族矛盾。
其次,民族矛盾這種問題,在本來對聯邦向心力不足的大環境下,會直接導致地域的政治沖突,這也造成國內內耗。
五,印度特色的聯邦制相對向心力不足,而且中央不僅決策權力不夠,而且和地方各邦的利益沖突不斷。尼赫魯-甘地的個人政治理念特徵讓印度無法實行中央集權制度,但是後來尼赫魯-甘地家族在印度幾十年的家族統治實際上還是形成了所謂的尼赫魯-甘地王朝。也就是現在的印度類似於"一個中央王朝,帶領麾下無數邦國"的狀態。這樣的印度式聯邦制直接造成的結果就是:
1,整個國家如同一盤散沙,其實並不好管理,國大黨雖然權勢頗盛,但是沒有足夠的統籌力來承擔整體化一的執政標准。
2,分裂勢力眾多,而且分裂勢力旺盛。這種政治生態,在本來各邦獨立性都不錯的情況下,和民族問題捆綁在一起,很有可能直接造成地區利益和國家利益達不成妥協,結局幾乎都是極端分裂勢力開始取得話語權。
以上是政治方面的問題。下面說說經濟方面的問題。
一,失業與貧困
失業和貧困是印度經濟發展的兩大痛楚。雖然歷屆都把增加就業和消除貧困作為執政的重要目標。
這兩個問題雖然已經有所改善,尤其是失業率方面,印度現頗為做了一些成效。但是就業市場的極端化,卻帶來了一些副作用。
而貧困方面,印度的貧困一直就改善得非常緩慢。
附上一些數據和解讀:
以上是印度各邦的失業率調查,可以得出結論:印度的失業率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地區發展不平和的問題。
說明印度總體失業率已經有所改善,但是就業市場的惡化和兩級差距並沒有解決(見下圖貧困人口)。
可見印度的貧困人口惡化一直沒有得到什麼改善,而表中也給了標准,赤貧人口(1.25美刀一天)達到四成,貧困人口(2美刀一天)達到百分之七十五,而印度作為一個新興國家,居然這兩個數據在"發展中國家"中都是墊底的水平,這實際上是很不正常的數字了,也就是說就收入而言,印度根本沒有消滅佔有全國過半人數的貧困人口基數,而這恰是印度從建國以來最大,最根本的一個局限問題。雖然近幾年國大黨的政策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就業上的困難,但是就業市場呈現出總量走上行的趨勢,但是幾乎是印度服務業開始走高,產業附加值開始增強帶來的收入紅利,但其他產業就沒有這種程度的發展。也就是說印度現在呈現了這么一個奇怪的狀況:
印度民眾得到一分工作的可能性變大了,但是靠一分正經工作居然脫不了貧。
這是個很值得吐槽的現象。
而在貧困問題上,我朝的狀況明顯好很多。我朝目前的問題在於地區發展的差異,而欠發達地區恰恰也是人口大省,勞務輸出大省,故而我朝也擁有一部分不小的貧困人口數字也不奇怪。而整個mpi綜合評價裡面,我朝大概在中上的范圍內,主要的被拖名次的也是人口數字。但是,就近幾年的趨勢而言,從90年代開始的西部大開放,以及新千年後的數次城鎮化進展,我朝的地區差距是在慢慢縮小。所以就解決貧困問題上,我朝雖然拖著龐大的人口基數,但是在成效上,在發展中國家絕對是前列的,自然比印度的狀況好很多。
二,製造業發展滯後,准確的說是產業結構不全使得"服務業"變成孤島。
印度經濟增長主要還是靠服務業的增長,服務業也主要是靠IT產業,製造業還不強。服務業的增長也非常明顯,農業也有起色。製造業發展的主要障礙是:由於它們是傳統部門,所以有很多傳統體制還沒有改革,包括以及大家族對產業和的"過度管制",但是印度的結構特點註定了他沒辦法真正靠主導經濟,這是和我朝非常不一樣的地方。對勞動力市場的管制等各種制約,不利於製造業的快速發展。服務業,尤其是業的發展較快,是因為其作為新興部門,對其控制較少,在製造業方面步伐比較慢,市場開放程度小,沒有利用好廉價勞動力的優勢。
而我朝相對來說,產業還是比較平均,總體上不存在印度這樣的問題。就規模而言,工業總產值已經超過美國,農業總產值早就超過了。就精度而言,我朝的主要產業集中在中端製造業,已經從"單純吃人口紅利"變到"開始吃有一定技術含量的人口紅利",至少說,算是個良性的狀態,高端工業成果來說,也取得不少成就,比如去年的"遠程特高壓輸電項目",以及出口德國的"五軸機床"這狀況肯定比印度好出太多了
三,基礎設施嚴重落後。
印度作為新興大國,基礎設施有點落後到不正常的地步。比如2012年,7月底發生的全國性大規模停電事件。在36小時里,印度的全國性電網崩潰了兩次,直接影響了一半國民的生產、生活用電,被認為是世界歷史上迄今最大規模的停電事故也就是說,現在印度的基礎設施並不是什麼是否完善的問題,是嚴重缺失以至於影響整個國家的正常生活和產業運轉了。
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公布的2009-2010年國際競爭力報告,印度在基礎建設方面的排名位列世界第76.
另據印度央行最近的測算,印度近年來每年基礎設施建設佔GDP的6%,公共明顯不足。
當然印度也比較承認這點,而且非常願意拿我朝作為激勵目標,新的"印度十二五規劃"裡面,號稱要投入一萬億美刀來解決基礎設施問題,具體成效如何,還是等17年末我們來驗收成果吧,就現狀來看,印度的基礎建設非常不過關的
而我朝一直施行的是"基礎設施先行"的政策,城鎮化也好,新區建設也好,舊城改造也好,基本上把基礎建設放在首位的,相對於印度而言,我們的基礎設施整體是非常完善的,當然在細節上還有待改良。
四,結構問題以及宏觀經濟問題。
世界資金流向在美歐各種經濟衰退之中開始滿滿轉向新興市場,而在印度卻長期出現了資金流出和貨幣貶值的情況,整體宏觀經濟偏軟通脹居高不下、財政赤字劇增、長期保持高利率等情況
我們先來看一個數據:
在2012年,印度9月食品通脹年增率飆升至18.4%,創2010年中期以來最高。而印度的gdp增長一路走低,到現在都沒有明顯反彈跡象。
但是這些情況是為什麼呢?
我做一下分析。
印度經濟是以擴大為引擎實現高速增長的,但支撐其活動的資金基礎是脆弱的,印度並非依靠穩定的國內資金,而是依賴非常容易受到國際市場影響和左右的海外資金。外資流入主要是直接、證券和中長期的商業貸款,而 資本流動的變化使得過去利用利率較低的海外資金的印度在籌措資金時陷入了困境,且籌措資金的成本也在上升,稅後利潤明顯下降。
而擴大模式給製造業為主的行業,本身是國大黨一個很聰明的政策,但是國內受到模式以及需求不足的局限,且落後的基礎設施連保證有效的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很難說,這點改善政策效力一般…
所以,印度在"結構"上也存在問題,而目前而言,印度沒有拿出太好的解決辦法。
而我朝其實不存在這樣的問題,而且情況好很多,我朝以產業政策,國有資本主導的國內模式,實際上對海外資金的依賴量不高,量很穩。而且無論項目,還是製造業,我朝的回報都還是不錯的。
我朝真正應該考慮的問題是,"怎樣給目前的模式做一個更優規劃和更專業的計劃",從而去進一步提高有效性。而就資金模式方面,其實也可以"適當"對海外資金放寬,當然"主導地位"不能放。

G. 各國遊客都來參觀的印度浮空石,是真的嗎

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國度,每年會有很多人到那裡去旅遊,不僅因為那裡的物價便宜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那裡的人非常熱情,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人不管走到哪裡都會比較受歡迎,還會被別的國家的人成為行走的人民幣。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國人民不管走到哪裡都不在乎錢花了多少,只喜歡買東西特別是那些紀念品。

這塊神奇的石頭不到一秒就被我國的孩子們揭穿,也說明了那些人的愚昧無知,還是要好好培養自己的辨別能力。

H. 印度礦產資源集中分布在哪裡在此基礎上發展了什麼工業

鐵礦

印度鐵礦資源豐富,且多為優質鐵礦。據2005年統計,印度鐵金屬儲量為42億噸,儲量基礎為62億噸。其中鐵金屬儲量佔世界總量的53%,居世界第六位。鐵礦石主要為赤鐵礦和磁鐵礦,赤鐵礦礦石品位均在58%以上。磁鐵礦礦石品位較低,一般為30~40%。印度較大型的赤鐵礦礦床主要分布在以下5個地區:①伯拉傑姆達地區(比哈爾邦一奧里薩邦); ②達利一拉傑哈拉一拜拉迪拉地區(中央邦);③貝拉里-霍斯佩特地區(卡納塔克);④拉特納吉里地區(馬哈拉施拉邦);⑤果阿地區。

重要礦床有:①迪拜拉迪拉(Bailadila)赤鐵礦礦床,礦區位於中央邦南端,由14個富赤鐵礦礦床組成,礦石品位均在60%以上。總儲量大於12億噸,推斷儲量30億噸;②車德雷穆克(Kudremukh)磁鐵礦礦床,僅次於卡納塔克,礦區面積5平方公里,含礦地層為太古宇—古元古界的達瓦爾群,礦石建造為條帶狀磁鐵礦石英岩,風化和過渡型磁鐵礦礦石(可采礦石)儲量約6.1億噸,品位38.6%。

I. 印度基礎設施落後,為什麼還被稱為金磚國家之一

這是因為印度被認為是亞洲最大的民主國家。所以和西方國家之間的關系非常的密切,並且每年印度都會和西方國家進口大量的軍事武器裝備,這也讓印度在外交領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再加上印度這兩年的經濟發展非常的迅速,才會使得印度成為金磚國家。但是印度這樣一個金磚國家往往有些名不副實,這是因為印度的基礎設施非常的落後,使得印度國內並沒有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

金磚國家這個概念其實是西方國家發明的,之所以印度會成為金磚國家之一,主要是因為印度是亞洲最大的民主國家,這和西方國家之間的理念是非常相近的,所以西方國家為了支持印度,才會說印度是金磚國家。

閱讀全文

與印度基石質量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金州古鎮有哪些 瀏覽:962
短義大利面怎麼弄好吃 瀏覽:626
南寧到越南廣安怎麼坐車 瀏覽:981
中國移民外國有多少 瀏覽:72
越南轉口貿易生產需要什麼材料 瀏覽:63
上海到英國的商務艙機票多少錢 瀏覽:64
越南考研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365
義大利和瑞士邊境哪個車站好 瀏覽:62
印度停止送親多少 瀏覽:455
伊朗什麼時候用人民幣結算石油的 瀏覽:803
中國哪個鐵路學校好 瀏覽:835
印度怎麼賠償 瀏覽:622
印尼珍多冰用什麼做石榴米 瀏覽:175
印度人游泳池在哪裡 瀏覽:267
印尼哪裡的燕窩最便宜 瀏覽:884
義大利面怎麼做又軟又香 瀏覽:774
天津義大利風情街泰國餐廳在哪裡 瀏覽:291
印度t恤品牌有哪些 瀏覽:135
印尼為什麼不允許婚前性行為 瀏覽:927
義大利買的包是什麼牌子 瀏覽:994